三穴五针

合集下载

舒氏针法——五行针(排寒针)三才针

舒氏针法——五行针(排寒针)三才针

舒⽒针法——五⾏针(排寒针)三才针排寒五针:
内外脚踝连线的中点(解溪)到外犊⿐中间向内贴⾻为第三针(近下巨虚)
第三针到犊⿐中间为第⼀针(近⾜三⾥)
第三针到内外脚踝的连线中间为第五针(三阴交对侧,近阳辅)
⼀三之中点为第⼆针(近上巨虚)
三五之中点为第四针(近光明)
⼀三五合称天地⼈三才针
⼀⼆三四五称为五⾏针也叫排寒五针(五⾏针法对应——⾦-⽕-⽊-⼟-⽔)
⼀⼆三排上焦寒(⼼肺>呼吸道、咽嗓、胸肋、肩背)
⼆三四排中焦寒(脾胃)
三四五排下焦寒(肝肾>妇科、男科、肠道、尿道)
⼀三四即是⾦针
调理阳明经
临床应⽤于调理⼼、肺、肠、肾
对侧下针
理脾胃、固本培元、淡化⾆苔厚腻:
主治肺经疾病(结合⽔针)
配合⼤陵⽳(⼿厥阴⼼包经的输⼟⽳和原⽳,⼼包经主⽕,⽣⼟,故此⽳为健脾要⽳。

)主治⼼痛,⼼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
配劳宫治⼼绞痛、失眠;
配外关、⽀沟;治腹痛、便秘;
配⽔沟、间使、⼼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虚⽆针。

调理(左)肩膀疼痛,沿⼼经、⼼包经引起的⼿臂上举困难、前后不展等病症:
第三针类似于传统经⽳之条⼝⽳(缓解治疗膝胫酸痛、两⾜⽆⼒、转筋、腹痛、泄泻、脚⽓等,配肩髃⽳、肩髎⽳缓解治疗肩臂痛)配合肾元三针,深刺三⼨以上,如果⽤2⼨针,需要凝神灌⽓。

同时活动患侧肩膀。

调理过敏性哮喘:
配肾元三针、⽊针、脑⼆、曲凌、亦可配合⼟针(归脾丸),以⼟⽣⾦,。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导读: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四肢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清热与温寒等作用,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根据不同的瘫痪部位,每次选3-5穴,针刺后宜强刺激,久病者可加灸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不留针。

上肢常用穴位有肩颙、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常用穴位有肾腧、次髎、环跳、足三里。

足外旋外翻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足内翻者,加阳陵泉、绝骨、昆仑;足尖着地、足跟悬起者,加膝眼、委中。

辽宁省瓦房店市岭东街道
梁迎春针灸按摩所梁迎春
第1 页。

针灸科汇报PPT课件

针灸科汇报PPT课件

单价 (元) 1000 134000 1100 80000
670 5600 9500 9700 1500 6500 360
3980 21000 9960 19800 90000 11000 298000
金额 (元) 2200 134000 1100 80000
670 22400 9500 9700 3000 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440
经费(万 元) 5
2 3 1 2 20 2 1 3
2019/10/27
32
发明专利 2项
开放新药
3种
在研课题 4项
15
10
结题 3项
5
0 获得科研成果奖 1项
科研
论文 11篇
科技创新 1项
2019/10/27
33
7、深化交流与合作,扩展专科影响力
举办各类、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讲座,加强与青岛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唐城医院等单位之间的联系,定期邀请柳健、宋 文阁、胡有谷等全国知名专家来讲课;分别与襄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焦作市颈肩腰腿痛医院、宝丰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培训 专业人才队伍,推广、验证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
手法类-推拿、正骨
外治类-塌滋、刮痧、拔罐
理疗类-中频
侵入性-射频消融、针刀
2019/1导0/27引、食疗
10
(五)特色治疗
1、臭氧穴位注射治疗 2、中药塌渍治疗 3、针刀松解治疗 4、射频及臭氧椎间盘消融治疗
2019/10/27
11
特色疗法-手法复位
2019/10/27
12
特色疗法-射频消融技术
30
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显著
项目建设期间,初步建成了针灸专科实验室,配备了PGG-P123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高速冷冻离心机、GC-400 放射免疫计数器、 MD-1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经络导平仪等多种设备;成立了河南中 医学院邵经明学术思想研究所、邵氏流派工作室,针灸临床研究室, 为科研水平和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本专科在 研课题9项,结题3项,获科研成果奖2项,科技创新1项,论文35篇。

经方大师倪海厦经验集,一文即可掌握精髓

经方大师倪海厦经验集,一文即可掌握精髓

经方大师倪海厦经验集,一文即可掌握精髓一、眩晕的成因很多,主要有一下几个方证:桂术甘汤:中膈有水而造成的眩量,往往起坐改变身形时晕眩会特别严重,倪师临床上用的是此方。

真武汤:如果遇到寒湿的人,他的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而且胃口不好,脚冷且无力(《份寒论》条文:身润动、振振欲地),那就是真武汤的治症范国。

小建中汤:脸色苍白、身体虚弱且四肤无力者,常会有晕的现象,倪师就会用到小建中汤来补虚带改善之五芩散:如果口渴、小便不利,倪师会用到五苓散来去全身的水以治晕眩和呕吐泽泻汤:一旦晕眩时会眼前发黑,这就是所谓的“冒取”,这代表心下有支饮,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来自脾脏里的积水,这时使用的经方是泽泻汤。

葵子茯散:这是比较特殊的量眩用方,当妇水气到身,水肿而且小便难的时候,倪师会周此方。

二、心脏病人晚上用冷水洗脚!“老人睡前应该用冷水冲脚,这样睡觉时脚就会直热到天亮。

中医《内经》中强调寒极生热,就是指这个了。

”三、治尿毒症的心法:首先,治尿毒症必先治心!强调要用到生附子!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尿毒症的四大指征消了没有,这可以做治疗成功与否的根据。

这四大指征分别是“是否小便正常、是否不再晕眩、是否能够流汗、是否脚已经温热!”另外再讲述了两个次要的指征以做参考,分别是“可久立”和“头发不会全干”。

这是他多年面对尿毒症这类问题的心法。

【倪师治尿毒症学习重点】1、治尿毒症先治心,要用生附子!2.尿毒症的四大指征。

(1)是否小便正常。

(2)是否不再晕眩。

(3)是否能够流汗(4)是否脚已经温热。

3.尿毒症的两个次要指征。

(1)可久立。

(2)头发不会全干。

四、脑瘤有一个白人五岁的小孩来诊,在中医方面十问多正常,只有大便都在午后(这是关键信息之一,他从下午开始会头痛,痛在前额两侧,头痛时会发热。

眼诊惊见肾区不动,肾阳不足,肺区有粗大血管。

老师说这是阴实而阳不入阴。

小儿母亲说他被西医诊断为脑瘤,从确诊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多天了,目前在考虑是否要接受手术。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

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三刺法《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

已入分肉间则谷气出。

故刺法: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

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

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

”概述:三刺是将皮内、皮下、分肉间分为浅、中、深三层进行针刺的方法。

目的:驱祛外邪(阳、阴邪),保留谷气(正气)。

后世徐凤据此提出天、人、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并结合提插的紧慢手法,创立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手法。

五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这是从五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故又名五脏刺。

五刺包括: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和输刺。

1、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肉的刺法。

适用于肺系疾病。

如邪袭肺卫,发热咳喘等症。

因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

治疗小儿疾病常用此法。

【方法】半刺的操作是“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

即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如拔毫毛的一种刺法,主要作用是宣散浅表邪气。

因肺主皮毛,故半刺与肺相应。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肺脏疾患及某些皮肤病,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证。

2、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豹文刺是多点散刺出血,形如豹纹的刺法。

适用于心系疾病。

如疮疡肿毒、红肿热痛等症。

【方法】豹文刺法是以穴位为中心,在经穴周围数针齐下散刺之意,刺时要使其入于脉络而出针后见血,因刺后出血点多如豹文,故称豹文刺。

本法与九刺中的络刺,十二刺中的赞刺同属浅刺放血的方法。

因心主血脉,豹文刺可泻经络之血,故与心相应。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宣散血络壅滞之邪,治疗心经积热,诸疮肿毒,麻木不仁等证。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腧穴!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腧穴!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腧穴!珍藏岐黄名家经方大全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腎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三穴五针加火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三穴五针加火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6] 包庆洋,张冰,王晓敏,等.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 小儿轮状病毒性 肠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2016,24(2):145-146. (收稿日期:2019-03-14)
三穴五针加火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刘小勇
(浚县中医院 心肺科,河南 鹤壁 456250)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穴五针加火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10 月浚县中医院收治的 157例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8例。对照组接受火 罐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三穴五针加火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为 7949%(62/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67%(74/7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患者采取三穴五针加火罐疗 法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三穴五针;火罐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56.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9.13.068
[3] 吴碧,鲁艳芳,裴学军,等.小儿汗证的中医研究进展[J].世界 中医药,2017,12(1):229-232.
[4] 桑海莉,贾淑华,李亚萍,等.少腹合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湿热 瘀结型慢性盆腔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0): 1436-1438.
[5] 黄燕芳,何薇,张丽,等.止汗散敷脐联合中频离子导入治疗小 儿汗 证 的 护 理 体 会 [J]. 中 医 临 床 研 究,2018,10(1): 138-139.

针灸经验:五针法

针灸经验:五针法

针灸经验:五针法中医针灸医术以其针数少疗效高著称于世,经久不衰,为炎黄子孙的发展发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纵观古今针灸书籍,博览现代高师高人的独创针灸医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经验。

一针法:既独穴法,仅靠一根银针,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就好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竿子插到底的治疗方法干脆利落,患者痛苦少皆大欢喜,医者名扬天下。

双针法:如二车抓仕,二虎把门,二龙戏珠,二马盘旋,双管齐下,以其阵势凶猛,治病于眨眼之间而闻名天下。

三针法:如三足鼎立,三才三维,犄角阵法,可进可退,可打可绕,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四针法:如四门兜底,四面包围,致使病魔如落深渊,四面楚歌,病魔死无葬身之地,逃无入地之门,乖乖束手就擒。

我今天向好友们介绍的是我自己惯用的五针法(1)头痛,包括整个头的病症,取穴:百会、印堂、太阳、(按病位左右取一穴)风池(按病位左右取一穴)共五针。

(2)咳嗽哮喘,取穴:天突、璇玑、列缺(一侧)、定喘(双)、共五针。

(3)食道炎咽喉炎,取穴:天突、璇玑、膻中、鸠尾、中脘、共五针。

(4)冠心病心绞痛,取穴:内关(单侧交换)、膻中、至阳、膈俞、共五针。

(5)消化不良胃痛胃痉挛,取穴:中脘、内关(单侧交换)、足三里(双)梁丘(单侧交换)。

(6)颈椎综合症,取穴:风池(双)、颈椎第五夹脊(双)、大椎,共五针。

(7)腰椎综合症,取穴:肾俞(单侧交换)、命门、十七椎下、腰俞、委中(单侧交换)。

(8)肠炎痢疾,取穴:天枢、关元、上巨虚,共五针。

(9)阑尾炎,取穴:天枢(右)阑尾麦氏点、左内关、右腿阑尾穴、右风市穴,共五针。

(10)坐骨神经痛,取穴:患侧秩边、环跳、阳陵泉、昆仑、飞扬穴,共五针。

(11)前列腺炎增生肥大,取穴:腰俞、会阳、中极、曲骨,共五针。

(12)不孕症、月经不调,取穴:中极、子宫(双)、大赫(双)、共五针。

(13)胆囊炎,取穴:鸠尾、胆舒穴(用7寸芒针从上脘穴右侧进针,沿肋骨斜刺到章门穴)、左内关、右腿胆囊穴、右太冲穴,共五针。

头五针治疗失眠150例疗调神

头五针治疗失眠150例疗调神

头五针治疗失眠150例疗调神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人们在失眠的状态下,会感觉疲倦、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传统的中医方法对于失眠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其中的头五针疗法尤其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头五针疗法源自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的《刺阳脉五针》一篇。

这个疗法使用五种不同的针刺技术,分别刺激头部的特定穴位,从而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气血循环,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首先,头五针疗法的第一针是“气海”穴。

这个穴位位于头部正中线的后部,刺激它可以平缓呼吸,放松身体,减轻内心的压力,消除失眠。

第二针是“百会”穴,可以在头部的头顶正中心找到。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平衡和调节,提高人的精神状态。

第三针是“神庭”穴,位于头部中央,略偏后。

刺激神庭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循环,改善血液质量,促进正常的进入梦境睡眠。

第四针是“足三里”穴,个位于小腿外侧下1寸。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肾脏功能,调整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失眠症状。

最后一针是“大敦”穴,位于足部大脚趾与第二脚趾之间的隐窝部位。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足部的气血供应,缓解失眠症状。

头五针疗法通过刺激这些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平衡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经过多项临床实验和研究,这个疗法已经证明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一项对150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头五针疗法显示出了惊人的治疗效果。

大约90%的患者在一个月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正常。

此外,几乎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这些结果证明了头五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尽管头五针疗法对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只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医生才能正确地刺激穴位,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头五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大潜力和优势。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作者:殷浩然本文来源于殷浩然的易经空间针灸,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是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

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鬼门十三针”是最博大精深的一种,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人为什么会得“阴性怪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得上一种莫明其妙的病,不管到多么高级的医院,不管找多么高级的医生,他们都将望病兴叹,束手无策。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中医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的,借助四诊之法可以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表现出来的症状(中医谓标)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谓本),因此中医讲究辨症,要分清标本,对症施治。

有些病中医学将之归入阴性病的范畴,也即“邪病”,人们俗称为“中邪”、“附体”等等。

什么是邪病呢?从《易经》角度看,万物皆磁场,磁场分阴阳,有些磁场是阴性的,对人体磁场会产生很不好的作用,人体在自身磁场比较虚弱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受到阴性磁场的干扰或作用,轻则精神恍惚、频做噩梦,重则疾病缠身、精神失控。

有人说阴性磁场是人的鬼魂,如果按照佛家的观点来看,人死有灵魂,俗称鬼,但是因为无法用现代科学实验完全证实,科学界目前对是否有鬼魂尚无定论。

但如果用易经的观点看,有阳必定有阴,可以完全推论出阴性磁场的存在。

不过阴性磁场不限于所谓的鬼魂,还有很多不好的磁场都可以归入阴性磁场,例如玄空风水中定义的五黄之气,也属于阴性磁场,它的来源与宇宙天体的运行有关系,大家可以查看以前发表的文章,里面就有有关五黄的介绍。

阴性磁场一旦侵入人的身体,人表现出中邪的特征,例如胡言乱语、精神分裂、幻听鬼语、抑郁胆小等等。

这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医药之法,往往难以见效。

浩然与很多名医比较熟悉,大家在交流过程中,都会列举一些所谓被鬼上身等中邪的例子。

他们也会推荐一些他们难以治愈的病人到浩然这里求治。

浩然的一个朋友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全身不舒服到处疼痛,心烦意乱难以安寝,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了多次,都检查不出来原因,陪他检查的该医院院长说了一句话:你去看看中医吧,如果中医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借助玄学啦。

对针灸五腧穴的认识

对针灸五腧穴的认识

对针灸五腧穴的认识
针灸的五腧穴是指针灸治疗中特别重要的五个穴位,分别是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印堂穴和百会穴。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太阳神经和颞动脉交叉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痛、牙痛等症状,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2. 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外侧凹陷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迎香穴可以缓解鼻腔充血、鼻窦炎等鼻部问题,还可以舒缓头晕和精神压力。

3.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的肌肉凹陷处,是颈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风池穴可以舒缓颈部紧张及疼痛,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4. 印堂穴:印堂穴位于眉毛中央与前发际线交点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眶疼痛、失眠等症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5.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脑后枕骨最高点的凹陷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高血压等症状,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此外,针灸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五行针法(金针、木针、土针、火针、水针)

五行针法(金针、木针、土针、火针、水针)

五行针法(金针、木针、土针、火针、水针)古医经方五行针法(金针、木针、土针、火针、水针)金针(玉屏风)小腿区域双侧取穴。

第一针在膝盖的外犊鼻到解溪之间的中点。

进针沿胫骨沿方向内一点,犊鼻到第一针之间中点,进第二针。

解溪到第一针之间中点进第三针。

在1-3,3-5中点进两根针,形成五行针,从犊鼻往下依次代表金火木土水。

这也称排寒五针。

123针排上焦寒,234排中焦寒,345排下焦寒。

上焦指心肺,调上焦三针,心口会感觉微微发热。

中焦指脾胃,调针,胃感到发热。

下焦指肝肾,治妇科,男科疾病,还有肠道疾病。

调针会感到小肚子热乎乎的。

134的组合就是金针。

金针浅刺调肺(五分左右),深刺调心,深刺基本上刺到两寸。

金针与补中益气在一条线上。

木针大腿内侧中线(内裤缝)双侧取穴。

第一针取中点。

中点到大腿根的中点是第二针。

第一针到膝盖的内高骨的中点是第三针。

五行针法调脏府时一定是双侧取穴。

下针的方向一定要与皮肤表面成90°。

木针主要是调理肝脏的。

无论是肝的实质性病变,如肝炎,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等。

还是功能性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情志不畅,或者失眠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调理时用木针+补中益气+膀胱经322+气血三针。

木针在临床调理与肝有关的疾病,如抑郁情志不畅,慢性肝炎,包括肝胆类的疾病。

还是调理中风偏瘫的主穴。

配肾源三针+补中益气+气血三针。

全身游走性的疼痛,既痛无定处,到处游走,俗称神经性疼痛,用这个木针针法也有效。

还有与风有关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如美尼尔综合症颅内眩晕,木针+百会的醍醐灌顶针,以15°向后平刺进针。

进针后三个手指拿住针,平心静气,待患者感觉(要问患者)有一股热气往下走,再快速锁针。

土针(归脾丸)大腿中线区域双侧取穴。

大腿根部到髌骨上沿,第一针取中点。

中点到大腿根的中点是第二针。

一二针之间是第三针。

这也叫上三才针。

归脾丸的治疗方向是心脾。

它的位置是在足阳明胃经的走向。

温补气血和调补气血的功效大于其它的针法。

三穴五针

三穴五针

中医-三穴五针三穴五针起到舒筋通络、健脾扶正,使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培元固本,使肾的纳气功能得以恢复,解决心、肝、肾、肺、脾的过虚过实症状,达到平和五脏的阴阳平衡关系。

注:“针”是以针刺入人体穴位,通过补、泻等手法的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是以艾炷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的原理应当是:以刺激体表穴位的办法,通过全身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其核心是循经取穴,关键是取穴准确,手法适当。

“三穴五针”原理:三穴五针疗法是磁药叠加免疫调节疗法的核心与灵魂,是祖国医学"同病异治"的完美展现。

1 、调和阴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

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病情好转的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

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

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5 针刺疗法

3-5 针刺疗法

消毒
• 医者手指消毒: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 干净,待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即可。持针施术 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如某些刺法 需要触及针身时,必须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确 保针身无菌。
• 3施术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施术的穴位等处皮肤上 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 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 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 接触污物,防止般应由双手协同配合进行。临床医 生施术时,多用右手持针操作,左手按压穴位 局部。故多称持针的右手为刺手,按压穴位的 左手为押(压)手。
•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押手 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 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靠,保持针身垂直, 使力达针尖,利于进针和行针,并可减少刺痛 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腧特位皮法端从起位所、法


进 针

3

畏多套皮针弹用置口尾于或短押的制或用
惧用管下尖压手于,露针管合手细成有金 针 刺 者 。于 儿 童抽出。,然后刺入腧针尾,指拍打穴位上针尖下出管的管 内 ,柄 毫 针适 的 平, 选 用管 , 代长 短 不机 玻 璃属 、 塑
和也将穴将或,口上针置柄长替一等料
针 管 进 针

行针手法
•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 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者进一步调节针感的强弱, 以及使针感向某—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 法。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1

— 3~5 60
度刺身 不 宜均插为动复浅从向手提定是

角 度 、 方 向 和 深
• 留针形式根据留针期间是否间歇行针,可分为 以下两类: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导读: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并给予了报道。

从此,三针名扬天下。

神奇“三针”绝技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三穴五针一火罐法”治疗哮喘的机制分析

“三穴五针一火罐法”治疗哮喘的机制分析
3 . 讨论
1 . 4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包 括l 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改善情况等两个方 面,评 价标准均 分为显效 、 有 效及无效等 。 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 显效 是指 心 绞痛症状 全部消失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 了 9 0 %以上 。有效是指心 绞痛发作 次数较治疗前 减少 了 5 0 %以上 ,但 尚未达到 9 0 %。无效是指心绞痛发作次数较 治疗前减 少不足 5 0 % 。 对心电图检查改善情况加 以评价 , 显效是指经检查 s T — T 段恢复正 常。有效是指经检查 s T — T段接 近正常。无效是指经检查 S T — T段未改 善或有所加 重 。 1 . 5统计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5 . 0 统计 软件对数 据进行分析处理 , 计数资料采 取x 检 验 ,以 P < 0 . 0 5为差异具 有显著 性。
摘要 :目的:观察复 方丹参 滴丸治疗 血管疾病的, 临床疗效。方法 : 将在我 院接 受治疗的 6 4 例0血 管疾病 患者,随机平均分 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硝 酸甘油进 行治疗 ,观察组 患者 则采 用口服 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 ,对 两组 患者接 受治疗 1 疗程后 的临床疗 效加 以评 价和比较。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症状改善 情况进行评价 和比较 。 观 察组总有效率为 9 0 6 3 %,对照组 总有效 率为 6 5 . 6 3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 0 5) ,且观察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 电图检 查改善 情况进行评价和 比较 ,观察组总有 效率为 9 3 . 7 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 9 . 3 8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 P <0 . 0 5) ,且观察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 论 :复方丹参 滴丸 可有 效治疗r 心血管疾病 ,明显改善 患者的 临床症状及 l 心电图检 查情况 ,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针灸五输穴歌

针灸五输穴歌

针灸五输⽳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三间合⾕,阳溪曲池⼤肠牵;厉兑内庭陷⾕胃,冲阳解溪三⾥随;隐⽩⼤都太⽩脾,商丘阴陵泉要记;少冲少府属于⼼,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后溪腕,阳⾕⼩海⼩肠经;⾄阴通⾕束京⾻,昆仑委中膀胱延;涌泉然⾕与太溪,复溜阴⾕肾经看;中冲劳宫⼼包络,⼤陵间使曲泽弯;关冲液门及中渚,阳池⽀沟天井陷;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敦⾏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上边五输⽳歌⼀定要背。

五输⼊是⼗⼆经⽳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的简称,这些腧⽳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经共有60⽳。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的流注运⾏与⾃然界⽔之流动相似,即由⼩到⼤,由浅⼊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以说明经⽓在流注运⾏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为经,所⼊为合。

”五输⽳不仅分属于⼗⼆经脉,⽽且具有⾃⾝的五⾏属性。

五输⽳是⼗⼆经脉之⽓出⼊之所,具有治疗⼗⼆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古代⽂献对五输⽳主治作⽤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者,取之经:经满⽽⾎者,病在胃及以饮⾷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适⽤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适⽤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适⽤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难》说:“井主⼼下满,荥主⾝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五⾏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度,说明五输⽳主治作⽤的。

阴经井⽳治疗肝的病变,荥⽳治疗⼼的病变,输⽳治疗脾的病变,经⽳治疗肺的病变,合⽳治疗肾的病变。

三穴五针,治疗腰腿痛,效佳

三穴五针,治疗腰腿痛,效佳

三穴五针,治疗腰腿痛,效佳
临床上,腰腿疼的病人特别的多,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扭伤等,大多数人会选用针灸治疗,毕竟针灸治疗痛证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针对腰腿疼,本人常用腰五针去治疗,效果很不错,现分享出来,希望有缘人学到能多帮助身边有需要的病患。

腰五针,即腰阳关、2个大肠俞、2个腰眼。

此三穴五针,是武耀成医生根据多年治疗腰腿疼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方穴。

他认为,腰眼、大肠俞、腰阳关在腰骶髂关节附近,气血比较丰富,是腰部活动的枢纽,针刺这三穴可以通经活络、运行气血,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针刺时,患者要选用俯卧位,充分暴露施针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飞针进穴法进针,不行手法,留针1小时。

一般人达不到这水平,可以选用艾灸,既安全也方便,更容易操作。

会针灸的可以选用针刺,不会的可以选用艾灸,效果是一样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防自己家常备几根艾柱,亲人有腰腿痛的可以自行艾灸,效果很不错。

舒卿五行针法合集(2)

舒卿五行针法合集(2)

舒卿五⾏针法合集(2)膝五针犊⿐45°两侧进针,从犊⿐的下⼀点进针,直接扎⼊到关节腔⾥去。

阴凌泉,阳凌泉两⼨平刺进针,针尖对麦芒。

鹤顶⽳平刺虚⽆针法进针。

鹤顶不是真的鹤顶⽳,⽽是膝盖⾻向上⼀⼨的地⽅,虚⽆针法进针。

膝五针扎完后,患者会感到往外排凉⽓。

⾻寒针能让全⾝⾻头瞬间发热的针法。

⾻寒针排的是⾻寒。

使⽤虚⽆针法(平进针),从合⾕⽳向拇指与⾷指之间的⾻缝进针。

进针过程中,会有⼀个节点,穿过节点,全⾝就开始发热。

你试⼀下针是凉的,从针那⾥冒凉⽓。

排寒五针专治全⾝寒凉⼿脚发凉腿凉,特效迅速变暖。

排寒五针是排肚⼦的寒,五脏的寒。

左⼿单侧⾷指正中线外三分之⼀贴⾻沿下针。

第⼆指节取三等分,第三指节取四等分。

第五针在第三指节正中⼼处下针。

调第五针的⽅向,会出现⼿像从冰箱中拿出来⼀样冰凉的感觉。

膀胱炎,尿频尿急尿不尽,配上阴陵泉,肾源三针,⾜三⾥。

⽼年⼈配公孙⽳,对⼀夜起夜七⼋次的疗效⾮常好。

涕⽴⽌:祛肝⽕,解肝郁,双向调节。

外感风邪,流⿐涕。

⾷指内侧第⼀节三才针。

直刺⾻。

⽓⾎三针,反⽓⾎三针功效:温补⽓⾎,推动⽓⾎运⾏,主要⽤⽳⽓⾎三针⽤于虚症,补虚,是由阴转阳。

反⽓⾎三针⽤于实症,是泄⽕(降燥),是由阳转阴。

位置:第⼀针在拇指⼤掌⾻与⾷指⾻的结合部,向⼿掌⽅向垂直贴⾻进针。

第⼆针(第⼀针的上⼀⼨)在⾷指⾻的中点垂直贴⾻进针。

第三根针与⼀⼆针搭⼀个三⾓。

再加对侧的中指扎针尖对麦芒。

针尖对麦芒也是扎⾻针法。

扎完针尖对麦芒后,肚⼦⼀下像个⽕球热起来。

抗癌三针破腹部肿瘤及结节。

⼩腿的外脚踝尖与膝盖的外⾼⾻的连线。

连线四等分中的三个点。

抗癌三针与补中益⽓⼀样,主要是破的。

补中益⽓调理脑部头部的为多,抗癌三针主要针对胸腹部,治疗效果⾮常快。

在临床中抗癌三针与补中益⽓可以交替使⽤。

抗癌三针配上送⼦观⾳,治疗⼦宫肌瘤效果⾮常明显,我还没有失⼿过。

⼩腿的外侧不能有⼤量的青筋的,青筋多说明元⽓虚。

这三个针扎下去如果很空,说明元⽓亏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三穴五针
三穴五针起到舒筋通络、健脾扶正,使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培元固本,使肾的纳气功能得以恢复,解决心、肝、肾、肺、脾的过虚过实症状,达到平和五脏的阴阳平衡关系。

注:“针”是以针刺入人体穴位,通过补、泻等手法的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是以艾炷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的原理应当是:以刺激体表穴位的办法,通过全身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其核心是循经取穴,关键是取穴准确,手法适当。

“三穴五针”原理:
三穴五针疗法是磁药叠加免疫调节疗法的核心与灵魂,是祖国医学"同病异治"的完美展现。

1 、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

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病情好转的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

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

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 、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

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

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

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

4、清热与温寒
清热,指热证用“清”法。

温寒,指寒证用“温”法。

这与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意义是一致的。

《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疾之” 和“如以手探汤”,是指治热病宜浅刺而疾出“留之”和“如人不欲行”,是指治寒病宜深刺而留针。

凡热邪在表,或热闭清窍而臻神昏不省人事等,针刺应浅而疾出,如用三棱针在大椎或井穴点刺出血少许,确有清热泄毒,桓神开窍之效。

假使热邪入里,即“阴有阳疾”,亦可采用深刺久留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

凡寒邪入里,或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而留针,并可酌加艾炙以扶正壮阳,温散寒邪。

假使寒邪在表,壅遏络脉而肢体痹痛,亦可浅刺疾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此外,热证可用“透天凉” 法,寒证可用“烧山火”法。

5 、治标与治本
标本的含义颇广。

要之,内为本,外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尤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这是强调标本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

应用治标与治本的原则是: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和标本兼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