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强化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强化训练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林绽琼花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奇绝。人们把观赏雾凇的过程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黑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江岸漂流,使江边路上的行人,像是在云中走来走去。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江风吹拂,银丝闪闪,玉菊摇曳,太阳升起,碧空如洗,雾凇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吉林雾凇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每年凡来吉林参加雾凇节并亲眼观赏过吉林雾凇的人,都对这飘逸绝妙的风姿叹为观止,赞叹吉林雾凇是“美之绝境”。

(1)读了文章,雾凇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______”。(2)人们把观赏雾凇的过程叫作“______”。海内外游客赞叹吉林雾凇是“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一处比喻句。

(4)默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两段的关系是______。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 xīng)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目,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跟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jì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我们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店主说。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拿起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兴______(xìng xīng)奋系______(jìxì)了

(2)对标题“最贵的项链”中的“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划线的“出神地盯着”可以看出小女孩很想买下那条项链。

②从“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可以看出店主的生意非常好。

③从全文来看,小女孩的姐姐是个富有责任感,不贪钱财的人。

(4)下列对“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短文中共有三个人物: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治水工程的首领。为了消除洪水灾害,他率领大批助手,跋山涉水,辛勤奔走了十三年。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

在这十三年里,禹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第一次经过家门口的时候,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禹听到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正在呻吟,儿子正在哇哇地啼哭。助手们都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工作,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第二次经过家门口,妻子正抱着儿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挥动着小手向他打招呼。禹满怀深情地望着妻儿,挥了挥手,连脚步都没有停下,便带着助手们继续赶路了。

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儿子启已经十多岁了。启听说爸爸带着治水大军路过这里,便跑过来连声叫爸爸,一把抱住他,使劲地把他往家里拉。禹爱抚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回家去告诉妈妈:洪水还没治好,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空儿回家,就匆匆地离开了。

(1)“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这句话体现了大禹治水时______。

(2)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的故事至今已经传为美谈,这三次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3)有人说,大禹是个无情无义,不顾家庭的人,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民歌

听过民歌。

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放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翁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翁走在牛群的后面,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翁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翁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翁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至今我闭上眼睛,脑中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一群牛,一个老翁,耳边似乎还响起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一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来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我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简单——______

(2)作者写听民歌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3)文中写了作者四次听民歌的经历,请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4)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翁唱的山歌”,那为什么“至今我闭上眼睛,脑中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一群牛,一个老翁,耳边似乎还响起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5)第5自然段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请你想想看,有什么道理?

(6)你喜欢听的歌是什么?请描述一下你听歌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