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15T11:25:06.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何德恒

[导读]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

何德恒(新疆奇台县中医院 83180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45-01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但所排出的血量仍不足以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这个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为心排出量下降以及肺静脉和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休征,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范围。

1.病因病机:

1.1复感外邪 “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

1.2劳累过度思虑劳累都可以损伤心气,不能鼓动血液循环,引起心悸,心跳。

1.3脏腑功能失调

1.3.1 肺病及心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

1.3.2 脾(胃)病及心脾与心有经脉联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血懒心气之鼓动。

1.3.3 肝病及心心主血脉,肝藏血。“肝旺,心亦旺。”

1.3.4 肾病及心心肾二脏经络相连。“肾之受邪,毕传于心。”肾为先天之本,气之根。《内经》“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藏元阴元阳,肾为水脏,心为火脏,心失肾阴的濡养,就会导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肾阳虚,则五脏六腑之阳气亦不足。心阳来自于肾之元阳,若心阳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导致心阳不足,心阳虚,则可致心血瘀阻。

2 主证分型

2.1 水气凌心心悸、怔忡、脉结代或怪脉,真脏脉。

2.2 水饮射肺咳嗽、咯血、呼吸喘促、不能平卧。

2.3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恶心、纳差、便溏、四肢浮肿、甚则胸水、腹水。

2.4 瘀血停滞面色晦暗,颈脉动,肝肿大,舌质紫暗,脉涩。

3 临床主症分析

3.1 呼吸困难肺气不足,水饮射肺,肺失肃降,以及肾气不足,摄钠无权。其特点:平静时如常人,喘促时呼气吸气都感困难,属虚喘。心源性哮喘亦有实证,如血瘀水停之证,但多系本虚标实。

3.2 心悸怔忡心气不足,心血耗伤,宗气外泄。

3.3水肿本病水肿起病较缓,从下肢开始凹而难起,一般无表症,故属阴水。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多因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行,肺气失宣所致。

4 辩证论治

治则:益气、温阳、利水、化瘀。所有证型均可静脉点滴生脉注射液,血瘀明显者加用丹参注射液。

4.1 益气

4.1.1 益气敛阴用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心烦心悸,口燥咽干,脉细数或弦数。方药:生脉散加炙甘草、生地、阿胶、酸枣仁、茯苓、远志等。

4.1.2 益气化瘀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症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咳嗽咯血,面色紫暗,脉细数或濡数。方药:生脉散加远志、丹参、红花、生地、沙参、桂枝、贝母、茯苓、炙甘草。

4.1.3 益气利水用于气阴两虚,水湿内停。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口干不饮,四肢浮肿,尿短黄,舌红,脉沉数。方药:复方北五加皮汤(北五加皮、党参、太子参、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

4.2 温阳

4.2.1 温阳益气用于心阳不振,气阴亦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心悸心烦,面赤如妆,舌淡红,脉沉细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麦冬、五味、玉竹。

4.2.2回阳救逆用于阳气欲脱,阴寒内盛。证见倚息喘促,鼻翼煽动,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小便量少,面色青灰,脉沉细欲绝。方药:四逆汤、参附汤或参附汤加黑锡丹加黄芪、干姜或参附龙杜汤。

4.2.3 温阳化瘀用于心阳不足,瘀血内阻。症见心累气喘,四肢欠温,下肢微肿,面色暗滞,口唇紫绀,脉细涩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加桃仁、红花、琥珀或抗心衰方:(赤芍、川芎、血藤、党参、益母草、麦冬、附子、五加皮、泽兰)。

4.2.4 温阳利水用于心阳不足,水湿内泛。证见心累气喘,畏寒肢冷,肢肿尿少,腰酸、腹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4.2.5 温阳通卫用于营卫不和。证见咳嗽咯痰,动则咳嗽加重,汗出恶风心悸头昏,脉浮缓。方药:参附汤合麻辛附子汤加菖蒲、丹参。

4.2.6 温阳填髓用于心衰恢复阶段,心肾阴阳俱微。证见形寒肢冷,汗出,腰脊背痛,心累气短,肢软无力,脉细软或浮滞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龟版胶、阿胶、五味、元肉、枣皮。

4.3 利水

4.3.1 宣肺利水用于心衰,肺失肃降,水饮内停。证见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身肿、尿少、舌淡红、苔白,脉浮数。方药:麻杏石甘汤、越痹加术汤、麻黄加术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桂枝、附子、桑皮、茯苓皮、陈皮、法夏、紫菀等。

4.3.2 健脾利水用于脾失健运,水饮内泛。证见四肢浮肿,腹部膨胀,纳少脘闷,心累气短,恶心呕吐,苔白腻、脉缓。方药:五苓

散或胃苓汤、五皮五苓散、实脾饮、防杞黄芪汤。

4.3.3 化瘀利水用于心衰、气滞血瘀、水饮内蕴。证见两颧暗红,口唇青紫、心悸怔忡、气急,动则更甚,全身浮肿,舌质暗或有紫斑,脉细涩或结代。方药:五苓散合血府逐瘀汤。

4.3.4 攻逐水湿用于心衰、水湿泛滥,脉证俱实。证见肢体水肿或胸水、腹水、胸闷痞满,按之更甚,便秘尿赤,舌苔黄躁,脉弦实有力。方药:杞椒苈黄丸或控涎丹。

4.4 化瘀用于心衰,瘀血停滞。证见颈动脉,肝肿大,面色暗滞,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方药: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二味参苏饮(党参、苏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