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患者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引发腹痛、腹 泻等症状。
患者长期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导致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会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 痛、腹泻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原则 ,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病例四:气滞血瘀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结词
该病例患者因情志不舒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气 滞血瘀,进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 或因外伤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 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 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
THANKS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 便秘等。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 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腹胀多伴有排便 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等。部分患者 可有黏液便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VS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 及发作频率,是否有诱因及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 。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根 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医生可作出IBS的诊 断。
0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历史沿革与病因病机
历史沿革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便秘等。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历史悠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等。病机则与肝郁脾虚、湿邪内盛、肠道传导失 司等有关。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段素社主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66154投稿邮箱:sjzxyx88@段素社主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宫倩倩,周焕荣,任静茹,张慧明,段浩博,赵艳(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摘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伴有焦虑、烦躁、抑郁、精神紧张等心理精神问题,段素社主任医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多属于中医“便秘”“腹痛”“郁证”范畴,肝木郁结、脾土郁滞是其核心病机。
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应重视精神、情志调节,疏肝解郁,散肝实而泄肝木,通运胃腑,安降肠胃之气。
调肝理脾随症加减,顾护患者忧思恼怒之情志则病必好转。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柔肝醒脾;段素社;临床辨证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6.127本文引用格式:宫倩倩,周焕荣,任静茹,等.段素社主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154.段素社主任中医师是中国特效医药专家,石家庄市名中医,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研究所所长,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国医促会中医药质量优化分会专家委员、常委,多年从事消化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擅长应用经典名方加减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经验丰富,研制出多种专方专药,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及国家专利。
现将其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肠易激症状(Irritable Bowl Syndrome, IBS)[1]以腹部不适伴随排便异常为主要变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便秘型肠易激症状(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类型之一,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排便后症状改善、大便非持续性干结,段素社主任医师常提及便秘型肠易激起病多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虽有腹泻、便秘或腹痛,但整体健康情况多无特别影响,且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并可诱发、加重患者其他疾病症状,尤其长期患病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等精神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1.缓解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规范诊疗流程,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方案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特点、病程、家族史等信息。
(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部体征。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腹部超声等,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病史采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史及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和压力状况。
2.临床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部体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3.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4.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四、治疗方案
1.非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进行适量运动。
-肠道功能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肠道按摩等方法,改善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
2.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选择抗胆碱能药物、止泻药、通便剂等。
2.疗效评估:采用罗马Ⅳ标准或其他适用的评估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3.安全性监测:观察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六、患者教育与管理
1.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提供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2.自我管理指导:教育患者如何识别和应对症状触发因素,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3.治疗依从性提升:强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җ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 2017 29号)第一作者:高望,E -m a i l :ga o w 163@163.c o m 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җ高 望1贾福运2,宋博媛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ʌ摘要ɔ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 B S -C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腹部疼痛,伴有排便困难等相关症状㊂中医外治法治疗I B S -C 有独特优势㊂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针刺㊁艾灸㊁推拿㊁穴位贴敷㊁穴位埋线㊁脐部疗法等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I B S -C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I B S -C 提供依据㊂ʌ关键词ɔ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脐部疗法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25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n d r o m e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B S -C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的腹痛㊁腹胀,伴有排便困难㊁排便次数减少㊁大便干硬等相关症状[1]㊂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虽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但远期效果不尽人意,易导致耐药性㊁药物依赖性㊁肝肾代谢负担,致使病程迁延,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2]㊂中医外治法在缓解腹痛㊁粪便性状等方面效果较好,且可减少复发和对患者肝肾的损害,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3]㊂本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I B S -C 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㊂1 针刺‘素问㊃五脏别论“云: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㊂ 便秘等魄门失司的情况与五脏关系紧密㊂针刺治疗便秘具有起效迅速和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且在调节患者焦虑及调神醒脑方面疗效显著[4]㊂谭克平等[5]将76例脾肾阳虚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中脘㊁天枢㊁足三里等穴,留针30m i n ,治疗28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8%,高于对照组的81.57%,且脘腹胀满㊁腹痛等临床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㊂禹旭红[6]将104例老年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㊁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关元㊁中脘㊁气海等穴,留针30m i n )治疗,治疗28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0%,高于对照组的82.70%㊂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承导师胡广芹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传统刮痧疗法而创制的,由高强度石英石为原料特制而成,可通过刺激体表经络,达到理气疏肝㊁解郁㊁通便的效果[7]㊂黄思云等[8]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大便干结㊁脘腹胀满㊁排便困难㊁四肢不温等积分低于对照组㊂易珍等[9]将60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辨证治疗,治疗14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㊂高纺等[10]选取50只大鼠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建立I B S -C 模型,通过观察5-羟色胺(5-H T )㊁血管活性肠肽(V I P )㊁P 物质(S P )水平探索针刺治疗I B S -C 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针刺四单穴(天枢㊁大肠俞㊁曲池㊁上巨虚)可下调结肠及结肠中5-H T ㊁V I P 表达,上调S P 水平,同时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表明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5-H T ㊁V I P 及S P 水平,改善大鼠小肠蠕动及推进率以治疗I B S -C ㊂2 艾灸‘名医别录“云: 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㊂ 窦欣等[11]将70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隔姜灸治疗,治疗4周后,09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罗莎等[12]将72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㊁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疏香灸(太冲㊁三阴交㊁上巨虚㊁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排便困难㊁粪便性状异常㊁腹痛㊁腹胀等)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 M A )评分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 )评分及血清5-H T 水平㊁神经肽Y (N P Y )水平㊁V I 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㊂章浩军等[13]将66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四逆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85%)高于对照组(63.63%),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且随访1月后观察组疗效同样占优㊂赵劲枝等[14]将52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增液汤联合艾灸(取神阙㊁天枢㊁气海㊁关元及足三里穴等穴)治疗,治疗14d 后观察组腹痛腹胀㊁排便频率㊁大便干结㊁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积分和免疫球蛋白A (I g 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㊂3 推拿推拿治疗I B S -C 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腹部,通过手法带动腹部胃肠道循环运动,进而涤荡肠腑,促进胃肠移行及肠道蠕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腹部推拿可通过调节大鼠 菌群-脑-肠轴 通路,升高血浆S P ㊁5-H T及组织中5-H T 3R ㊁5-H T 4R 蛋白表达,提高肠推动率,改善便秘症状[15]㊂李华南等[16]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㊁模型对照组㊁腹部推拿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腹部推拿组采取冰水灌胃应激法建立I B S -C 模型,造模成功后,腹部推拿组每日按揉关元㊁气海穴5m i n,干预28d 后发现,腹部推拿组血浆S P ㊁V I P 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肠平滑肌细胞C a2+浓度及组织中L 型C a 2+通道m R N A 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㊂骆雄飞等[17]建立与李华南等[16]相同的I B S -C 家兔模型给予相同的干预方法,14d 后,腹部推拿组肠神经细胞(E N S )-C a j a l 间质细胞(I C C )-肠道平滑肌细胞(S M C )超微结构更加接近于正常组,可见腹部推拿能改善I B S -C 模型家兔E N S -I C C -S M C 结构变化,进而调节胃肠动力㊂孙国政[18]将55例I B S -C 患者分为两组,药物组(28例)采用乳果糖治疗,推拿组(27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推拿组总有效率(96.43%)与药物组(9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推拿组复发率(3.57%)低于药物组(14.81%),且在腹痛㊁大便性状及排便次数等方面改善较显著㊂黄兆欣[19]将60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和术推拿治疗(开督脉㊁疏肝胆㊁运脾通腑㊁通三焦),治疗12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且中医症状评分㊁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 B S -S S S)评分改善更明显㊂4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法通过对腧穴进行刺激,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可调和阴阳㊁扶正祛邪,具有依从性好㊁价格亲民㊁操作简单方便㊁起效快等特点㊂脾胃运化失常是胃肠道疾病的关键病因,正如李东垣所云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临证时通常选择足阳明胃经[20]㊂毛志龙[21]将98例肝郁气滞型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剂由木香㊁厚朴㊁延胡索等药物组成,贴敷于神阙㊁天枢㊁中脘等穴位,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70%)高于对照组(67.30%),且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㊂章浩军等[22]将64例 阳结 阳明腑实证I B S -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将大黄㊁芒硝研末㊁调糊㊁贴敷于神阙,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I B S -S S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㊂顾文[23]将60例I B 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同时针刺太冲㊁三阴交㊁天枢㊁上巨虚㊁中脘等穴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及血清5-H T ㊁白细胞介素-8低于对照组㊂华寒冰[24]将90例I B S -C 胃肠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㊁贴敷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汤剂组口服中药汤剂麻子仁丸治疗,贴敷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双天枢㊁双腹结㊁气海㊁关元)治疗,联合组同时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两周,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90%,高于贴敷组(60.00%)和汤剂组(70.00%),治疗后症状总评分㊁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贴敷组和汤剂组㊂1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O c t.2023,V o l.31N o.205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在针灸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可吸收线体埋于相应的穴位区域,利用线体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气血㊁防治疾病的目的[25]㊂易珍等[26]选择60例I B S-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成药枳术颗粒治疗,穴位埋线选用双侧天枢㊁双侧上巨虚及下巨虚等穴位,治疗14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㊂柴晟等[27]将70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选取大肠俞㊁天枢㊁支沟㊁足三里㊁丰隆等,治疗60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0.86%,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㊁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㊂刘薇[28]将94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聚卡波菲钙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选取天枢㊁中脘㊁足三里㊁脾俞㊁肝俞㊁大肠俞等穴位,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76.60%,主要症状积分和部分兼症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结果也显示,穴位埋线组在24h排便粒数㊁24h粪便干重㊁结肠推进率等方面优于莫沙必利组,但两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中5-H T㊁血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水平没有差异㊂6脐部疗法‘会元针灸学“言: 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㊂ 神阙为任脉要穴,可调节胃肠功能㊂蒸脐疗法材料简单㊁操作便捷,药物蒸汽透过机体表皮,逐渐渗透入脏腑㊁官窍发挥作用㊂刘小聪等[29]采用中药蒸脐疗法治疗I B S-C患者,选择当归㊁牛膝㊁枳实㊁火麻仁㊁肉苁蓉㊁莱菔子㊁白术㊁冰片等药物研磨为粉末,用适量白醋调至柔软后放于肚脐,将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盒中,艾灸盒对准药饼灸30m i n,灸后用无菌敷料封住药饼4~6h,患者腹痛㊁便秘等症状明显好转㊂郭秀红等[30]将80例肝郁气滞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蒸脐疗法治疗,选择当归㊁沉香㊁木香㊁枳实㊁火麻仁㊁莱菔子㊁白术㊁冰片等药物研末,加入白酒㊁白醋调成糊状,置于肚脐正上方,然后艾灸,20m i n 后用无菌敷料固定,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7.50%),复发率(20.00%)低于对照组(47.50%),且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㊂刘宇聪等[31]将90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㊁西药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西药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行气方(当归㊁柴胡㊁白芍㊁枳壳㊁桔梗㊁苦杏仁㊁白术㊁莱菔子㊁甘草㊁茯苓等组成)脐敷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中药组(76.67%)和西药组(73.33%),治疗前后症状评分㊁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㊂7其他方法除上述疗法外,临床也采用耳穴贴压㊁电针等中医外治法缓解I B S-C㊂吕垚等[32]将92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㊁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0%)高于对照组(80.40%),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㊂田晓红[33]将70例I B 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肠动力仪刺激内关㊁下脘㊁中脘㊁气海㊁足三里㊁行间等穴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62.86%),且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㊂8小结笔者总结I B S-C的相关研究发现,临床治疗I B S-C 多以解痉剂㊁通便剂㊁促动力药物等为主,但常存在药物依赖性㊁远期疗效不佳及复发率较高等不足㊂中医外治法治疗I B S-C在总有效率㊁缓解临床症状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较优,还能调节情志,改善失眠㊁抑郁等状态,具有 异病同治 的优势㊂若联合应用中医外治法和药物治疗,不仅可逐渐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对口服药物的依赖性,还可减少对肝肾的损害㊂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中医外治法治疗I B S-C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缺少对治疗机制的研究,且I B S-C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缺乏统一依据,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I B S-C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2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8):1614-1620.[2]B L A C K CJ ,F O R D A C .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t r e n d s ,p r e d i c t i o n s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 [J ].N a tR e v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a t o l ,2020,17(8):473-486.[3]吕智豪,梁裕琪,李慧璇,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m e t a 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80-987.[4]杨子宇,庄礼兴. 调神针法 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运用初探[J ].天津中医药,2017,34(8):546-547.[5]谭克平,李新伟,吴欣.针药联合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485-487.[6]禹旭红.腹针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76-77.[7]胡广芹.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201820683051.2[P ].2019-05-14.[8]黄思云,易珍,江小峰,等.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35(10):1519-1521.[9]易珍,赵刚,叶稳田.腹针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23):119-120.[10]高纺,周美启.针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运动及胃肠激素含量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4):55-59.[11]窦欣,杜梦斐,潘婧.隔姜灸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20,36(7):34-35.[12]罗莎,唐少波,毛燕宁,等.疏香灸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应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0):1100-1103.[13]章浩军,游福年,杜思霖,等.四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少阴 纯阴结 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5):337-340.[14]赵劲枝,陈伟强.增液汤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0):36-39.[15]冯伟,王一洲,张永泉.腹部推拿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 菌群-脑-肠轴 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5):200-202.[16]李华南,王金贵,张玮,等.腹部推拿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家兔模型结肠动力调控机制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3):210-213.[17]骆雄飞,赵娜,刘斯文,等.腹部推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家兔E N S -I C C -S M C 结构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6):777-780,811.[18]孙国政.推拿手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医学信息,2020,33(13):164-165.[19]黄兆欣.和术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D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20]程越,于漫,王彩霞.基于脾胃学说指导下的肠道微生态中医本质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8):1946-1949.[21]毛志龙.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658-660.[22]章浩军,刘启华.大承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阳结 阳明腑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2020,35(1):32-34.[23]顾文.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脑肠肽5-H T 和炎症因子I L -8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3):261-263,269.[24]华寒冰.麻子仁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25]关玲,左芳,宋琪,等.穴位埋线技术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制定说明[J ].中国针灸,2009,29(5):401-405.[26]易珍,赵刚,叶稳田.穴位埋线联合枳术颗粒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21,27(22):125-126.[27]柴晟,金瑛,周彬.穴位埋线联合乳果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35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9,51(8):63-65.[28]刘薇.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29]刘小聪,葛来安.中药蒸脐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验案[J ].江西中医药,2020,51(1):30-32.[30]郭秀红,蒋南飞,刘小聪,等.中药蒸脐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3):48-50.[31]刘宇聪,梁景露.疏肝行气方脐敷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4):64-68.[32]吕垚,樊春华,张如,等.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3):66-68.[33]田晓红.胃肠动力治疗仪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2):60-61.(收稿日期:2022-06-23)[编辑:郝利珍侯耀阳]3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
中医怎样治疗肠应激综合征
智汇大家说-252 - Family life guide陈红 (南部县中医医院)文肠应激综合征定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紊乱的综合症。
患者常常因为长期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却几乎无异常,亦无形态学上改变。
除此之外还有腹泻或者便秘、腹胀或上消化道不适等症状,一般在排便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患者的排便习惯因而产生变化,长期的胃肠道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
IBS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出消化道应激状态,长期持续或者不持续的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且不适感毫无规律性,腹痛位置、程度、范围均无固定模式。
易产生于餐后,排便后可得到缓解。
但因IBS 无器质性改变,属于功能性疾病,所以夜间几乎不发作,此点可多用与其他类型的胃肠道不适相鉴别。
部分患者时有腹泻,时有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以腹泻为主。
大便普通糊状,无潜血,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次以内。
除外较明显的排便改变的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上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如食欲较差,易恶心呕吐。
且IBS 患者较器质性肠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常常还有心悸不安、头痛不适、尿频尿急等肠外症状。
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或者精神的异常表现也需要多加留意,或被视作患者罹患IBS 的病因。
病因与鉴别诊断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临床上提出了一下几种IBS 的病因起源:胃肠动力学异常,患者的胃肠活动出现异常,肠道活动增强或减弱,扩张或痉挛反复发作;消化道高敏感性,以及胃肠道分泌激素改变,患者受刺激后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潜在精神以及心理疾病风险,易造成患者应激状态下的功能性失调,故IBS 在夜间精神压力缓解后几乎不发作,有别于器质性的胃肠道急症;胃肠道感染史,过去曾有过急慢性胃肠道感染后的患者较易出现IBS 症状;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可能成为IBS 发作的起因,IBS 患者体内的菌群和常人相比出现明显的群落分布及数目差异。
IBS 的诊断主要依据在患者近期3个月内,每个月有多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促使患者来院就诊。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导读: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ibs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下面几种诊断可供参考。
㈠国内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阴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二年。
㈡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为:1、腹痛:①便后腹痛减轻;②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
2、排便障碍:①排便次数有变化;②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③粘液排出。
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
㈢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诊断标准为:1、有ibs的典型症状:⑴儿童时有腹痛病史;⑵因腹部剧痛,曾需紧急治疗;⑶以往常有腹痛;⑷腹部得暖则疼痛减轻;⑸排便后,腹痛减轻;⑹可见肠管功能异常;⑺排便诱发腹痛;⑻腹痛伴腹泻;⑼腹泻、便秘交替;⑽以前有腹泻或便秘的病史;⑾兔粪状便;⑿有兔粪状便和腹痛;⒀粪便中可见粘液。
如有上述6项即可怀疑本征。
2、一般检查无异常,无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均正常。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大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必要时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其中,便秘型IBS最为常见,患者通常有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便秘型IBS主要是由于肝郁脾虚导致,而四逆三仁汤是常用中药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郁脾虚等相关病症。
本文通过对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其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便秘型IBS患者。
根据中医病机病理学理论,参照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予以四逆三仁汤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中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
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效果相对较差。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周,对照组为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四逆三仁汤是根据肝郁脾虚证病机而设计的中药方剂,其中包含桂枝、白芍、甘草等药物。
桂枝能疏肝解郁,芍药能调和血气,甘草则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通过调和肝气,养护脾胃,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型IBS的症状。
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机制和安全性。
同时,由于本研究没有采用安慰剂对照组,因此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性。
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对照组,加强研究设计,进一步验证四逆三仁汤在便秘型IBS治疗中的疗效。
结论: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肝郁脾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各有妙招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各有妙招发布时间:2021-07-14T06:20:48.04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周围[导读]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614000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简称IBS,是现阶段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并且该疾病发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
另外女性患者的数量远远高于男性,在发病群体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会感受到腹部存在排便前疼痛等症状,对于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但是由于该病病情相对较轻,不少的患者容易忽视该病的危害,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面,临床方面采用的较多的极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方法。
但是肠易激综合征在病情以及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化差异,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对症下药。
本文就将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行简单的概括。
1.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多发于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之间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致病因素相对较为复杂。
患者的发病期间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腹痛,但是腹痛情况在排便后会随之改善,部分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发病时会感受到明显的不适感。
肠易激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既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也与外界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自身因素包括患者心理方面的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外界因素包括社会压力的普遍增大以及外科手术等诱发该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肠易激综合征往往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治疗临床医疗领域一般将肠易激综合征按照患者粪便特点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腹泻型,第二类是便秘型,而第三类是混合型,我国所有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以腹泻型为主。
西医治疗中现阶段还未出现一种能够有效治愈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或者方法,由于在对患者腹部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时无法发现异常,但是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因此现阶段在治疗中仅能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改善,降低该疾病的发病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老年便秘 TCD编码:BNP0O0西医诊断:老年功能性便秘 ICD-10编码:K59.0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
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白,脉弱。
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
舌红苔燥,脉细。
(三)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气不足证治法: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逍遥散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IBS,其有效性得到了临床验证。
本文通过对5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出逍遥散加减方治疗IBS的关键思路和体会,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纳入了52例IBS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18-60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等主要症状,并经过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IBS。
二、逍遥散加减方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我们在逍遥散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加减方,个性化调理。
一般而言,腹泻型IBS患者主要加减芒硝、厚朴、神曲,便秘型IBS患者主要加减大黄、枳实、木香,腹痛明显者加减砂仁、苍术、防风等。
并结合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差异化治疗。
三、疗程及观察指标患者均按规定方案服用逍遥散加减方,每日3次,每次5-8克,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腹痛程度评分、大便次数及性状、腹胀感觉评分等。
四、临床体会与关键思路分析1. 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IBS患者症状千差万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比较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肝气郁结型、脾胃虚弱型、湿热蕴结型等,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差异化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2. 加减施用:逍遥散加减方作为治疗IBS的主要处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加减,以增加疗效。
对于腹泻型IBS患者可适当加芒硝、厚朴、神曲,对于便秘型IBS患者可适当加大黄、枳实、木香,以及结合其他常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3. 疗程持续性:IBS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持续进行,较长的疗程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
在疗程设计上,需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疗程持续性,避免过早停药或治疗不足导致病情反复。
调肝理脾通腑法配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经统 计学处 理 , 差异无 显著 性意义 ( > o 0 )具 有 可 P .5 , 比性 。 医诊 断标 准 : 西 肠易激 综合 征的诊 断和分 型参照 罗 马 Ⅲ标准 , 选择其 中便秘 型_ 。 1 ]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组 给 予 饮 食 治 疗 , 口服 生 燕 麦 5 g d 早上 服 , O/ , 中药治疗 : 以调肝 理脾通 腑法为 主 。主
H2 O O 8 , O 8 O 9 规格 l g 袋 ) O / 口服治 疗 , 次 2g 每 0 ,1次/ d 两 组 均 每 日保 证 饮 水 2 0 mL, 次 饮 , 次 。 00 分 每 50 0 mL。 连续 治疗 1 , 月 治疗前 严格诊 断 、 检查 并记 录 , 疗 程 中每周 观察 并记 录 病情 变化 1次 , 疗 后复 查 临 治
【 中图分 类号】 R5 4 【 1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3 9 2 1 ) 91 4 — 2 0 07 6 ( 0 0 0 —1 8 0
肠易 激综 合 征 (ri beb we s n rme , B ) Ir a l o l y do t IS 目前属 于 尚不 能 完全 治愈 的 功能性 肠 病 , 正 确 而适 但 当的治 疗措施 , 可获得 医患 双方均满 意 的效 果 。 们观 我
治 疗期 间 , 有病 例 除 以上治 疗外 , 所 均不 用任 何 通便 、
摘 要 目的 : 观察 中医调 肝理 脾通 腑法 结合饮 食 治疗便秘 型 肠 易激综 合征 患者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随机 设 中医调 肝理脾 通 腑法 结合饮食 治 疗组 5 O例 和 聚 乙二 醇 4 0 0 0对 照组 5 O例 , 对
治疗前 后 的结肠 症状 问卷表 积分 疗效评 定进 行 比较 。结果 : 疗组在 症状 疗 效方 面有 良 治
中医便秘病历
中医便秘病历
病历记录:
患者信息:张先生,45岁,职业:商人
主诉:长期便秘,时有腹部胀痛,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现病史:患者自述长期便秘,大约每周排便1-2次,每次排便都需用力才能排出干燥的大便。
时有腹部胀痛,尤其在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
曾自行服用过通便药物,但效果不持久。
既往史:无慢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查:腹部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
诊断:中医诊断为便秘。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润肠通便的中药,如麻子仁丸加减,以滋润肠道,促进排便。
2.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
香蕉、苹果、芹菜等。
3. 生活习惯调整: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同时,保持
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医嘱:
1. 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 坚持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为张先生便秘的中医病历记录。
中医认为便秘多与肠道津液不足、气机不畅有关,治疗上以润肠通便、调理气机为主。
同时,结合饮食
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期改善患者便秘的症状。
滋阴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1例
[ 3 ] 董
方, 李 录 花. 益 气 固 本 汤 提高 恶 性 肿瘤 生 存 质 量 4 7
晔, 阮善 明 , 沈敏鹤, 等.中 医补 益 法优 化 干 预结 肠
表 4 两组 患者不 良反 应 比较I n ( ) ]
陕 西 中医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1 O期
察两组患者 , 首次排 气 、 排便 时间 、 白细胞计 数 , 比较 两组 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以及不 良反应 , 并发症 的情况 。 疗效标 准 根 据 卡 氏评 分进 行 临 床疗 效 判 定 。显
1 3 2 3
者存在应激性损伤 的手 术 , 在 手术过程 中, 切 除结肠 癌组 织, 同时会对周边组织进行破 坏 , 以及 切除过程 中会 大量 出血 , 大量细胞坏死 , 组 织低 灌注 导致器 官 功能紊 乱 , 使 患者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 而从 中医角度 出发 , 则患者 肝血
例[ J ] . 中国 中医现代 远 程教 育 , 2 0 1 2 , 1 0 ( 5 ) : 1 5 — 1 6 . E 4 ] 叶
癌 辅助 治 疗 阶 段 的实 验 研 究 [ J ] .世 界 中 医 药 , 2 0 1 1 , 0 6 ( 5 ) : 4 4
4 4 3 .
[ 5 ] 严小 军 , 左 铮 云.中 医对 结 肠癌 前 病 变机 理 的探 讨 [ J ] .
效: 治疗 后提高 2 O 分 以上 ; 有效 : 治疗后 提 高 1 0分 以上 , 无 效治疗后提高小 于 1 O分 ; 恶化治疗后 评分下 降 。根据 中医疗 效 指 数 进 行 临床 疗 效 判 定 。显 效 : 疗 效 指 数 > 7 O ; 有效: 疗效指数>3 o ; 无效 : 疗 效 指数 绝 对 值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怎么办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怎么办有些时候,因为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女性们疏忽大意,会引起胸闷、心悸失眠、乏力、尿频等症状。
对于这些,女性们也没有注意到这是疾病的一些症状。
其实,这些长期的现象,有可能是患上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
那么,怎么治肠易激综合征呢?肠易激综合征用什么药治疗呢?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西医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及症状的加重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忧思恼怒,导致肝气不舒,日久横逆犯脾,脾气渐虚,形成肝脾不和而发病。
肠易激综合征女性多见,临床以左髂窝、左中下腹区疼痛最为多见,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有时粪便中有大量的粘液,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乏力、尿频等神经官能症状。
中医讲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位在肠,表现主要与肝、脾、心有关,肝郁脾虚肠痞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食疗进补对疾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推荐食疗方如下:山药莲子糊材料:莲子肉500克、淮山药500克、薏苡仁500克、芡实500克。
制作:先将莲子肉、淮山药、薏苡仁、芡实分别放进沙锅内,用文火炒至略焦黄,然后将各种药物分别放进打粉机内打成药粉,再将这四种药粉混和,用干燥的玻璃瓶装起。
每次服用30克,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服食,每日数次。
功效:健脾补虚,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腹泻型。
草决明蜂蜜饮材料:草决明30克、净蜂蜜30克。
制作:先将草决明挑选,去除杂物,然后放进沙锅内微炒,将其打碎,再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文火煎。
煎好后,取药汁,放入蜂蜜拌匀,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清热、润肠、通便,适合于肠易激综合征阴津不足、肠燥便秘型。
以上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一些缓解的中医方法,其实,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还需要广大的女性们多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保持自己居住的环境舒适整洁,多进行运动锻炼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9期主任医师王豪(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 330008)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其病机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
同时与情志失调、思虑劳倦密切相关。
⒈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郁怒忧愁过度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甚则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腹痛。
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常可见泄泻。
⒉脾胃虚弱。
脾主运化,若因各种原因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反为湿与滞,于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泄泻乃作。
⒊湿热蕴结。
湿邪蕴结肠道,故见黏液便。
如嗜食肥腻辛辣之物,胃肠积热,伤津化燥,肠失濡润,腑行不畅易出现便秘;或气虚阳虚,肠道通降无力而便秘。
肝脾不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故腹泻与便秘交替。
⒋肾阳虚衰。
肾之阳气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
若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室无度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此外,气运不调,生湿、生热、生痰,也可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证候。
其早期多属肝郁脾虚;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见气滞血瘀等证候。
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气滞、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
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肝胃气滞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或兼胁痛,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六磨汤加减沉香(后下)9克,木香(后下)12克,槟榔12克,乌药12克,枳实15克,大黄6克,郁金12克,厚朴9克。
气滞甚者加厚朴10克,香附15克,柴胡10克,以助理气之功;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15克清肝泻火;气逆呕吐者,加半夏10克, 旋覆花15克,代赭石30克;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5克,柴胡12克,合欢皮15克;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活血化瘀。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IBS患病率较高,影响生活质量,然而其病因较为复杂,难以治愈,同时西医治疗药物使用剂量限制较大,而中医治疗则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IBS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探讨IBS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以指导IBS综合治疗。
方法回顾整理相关文献,结合中西医治疗IBS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BS的可行性及疗效。
结果中医认为,IBS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重和肝郁气滞。
中西医结合治疗IBS可采用中药、饮食调理、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手段。
西医治疗包括针对IBS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如抗腹痛、抗胀气、抗腹泻等药物。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BS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手段具有多种优势,对于IBS 病人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物理疗法。
Abstrac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The diagnosis of IBS involves the exclusion of other organic diseas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treat. Western medicinehas some limitations in treating IBS, 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functional diseases.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IBS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sensus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B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it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Methods:We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ummarise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IBS.Results:According to TCM, the mai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IBS is dampness and phlegm caused by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depre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IBS treatment can use herbal medicine, dietary adjustment, acupuncture, Tuina massage, physical therapy, and other methods.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cludes drug treatment for IBS symptoms, such as anti-abdominal pain, anti-flatulence, anti-diarrhea, and other drugs.Conclusions: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for IBS. TCM treatment, dietary adjustment, acupuncture, Tuina massage, physical therapy, and other methods have multiple advantages, which have played apositive ro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IBS patients and provided new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Dietary adjustment; Acupuncture; Tuina massage; Physical therapy.。
李慧主任中西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慧主任中西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杨族;李慧
【期刊名称】《按摩与康复医学》
【年(卷),期】2023(14)4
【摘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肠病,临床表现为与腹痛相关的便秘,排便后腹痛可缓解。
IBS-C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单独西药药物治疗作用靶点相对单一,疗效欠佳且停药后易反复。
李慧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肺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阴液亏虚,治疗以运脾柔肝,理气滋阴为主,并以“内外同治”为原则应用运脾柔肝方加减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本病,疗效颇佳。
本文通过探讨李慧主任中西结合治疗IBSC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3页(P31-32)
【作者】杨族;李慧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田旭东主任医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3.中西医结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价值研究
4.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5.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的基础研究。
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 1062一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得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得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 38一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得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
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
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从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
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3∽ 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m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
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水煎成150∽200ml或大黄10g 加沸水150∽200ml,浸泡10mln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
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
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得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
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得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
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得压力与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得不断变化,并不断调整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得障碍,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得松弛,从而调整机体,防
治疾病得目得,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她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得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电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腹部不适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腹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
中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
重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 (7):10621065)、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临床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己经部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重度(3分):
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
(二)评价方法
1、门诊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门诊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门诊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门诊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5、门诊22∽28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