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概述:理[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脱发:化疗时戴冰帽,使头皮冷却,局部血管痉挛,减 少药物到达毛囊,可减轻脱发
抗肿瘤药物(细胞毒药物)的毒性反应
特有毒性
•
心脏毒性:多柔米星最常见,与其生成自由基有关。表现 为心肌退行性变、间质水肿等
呼吸系统:长期大量应用博来霉素可引起肺纤维化 肝脏毒性:L-门冬酰胺酶、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等 肾和膀胱毒性:大量环磷酰胺、顺铂等
种类: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失碳长 春花碱
•
紫杉类
•
机制:抑制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抑制微管去多聚 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
种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23
•
其他
铂类:
•
机制:作用机制与烷化剂相同,干扰DNA的修复和转录。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G1期作用最强
种类:顺铂,卡铂,草酸铂
•
24
生物反应调节剂
常用生物反应调节剂
白介素
•
由白细胞产生的可调节其他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或糖 蛋白物质
是一组天然产生的细胞因子家族
•
•
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常用生物反应调节剂
干扰素
• •
包括Ⅰ型:IFN-α、IFN-β;Ⅱ型:IFN-γ
IFN-α免疫调节作用:
– 激活NK细胞
– 调节B细胞的抗体生成
抗肿瘤药物概述:理论与临床实践
主要内容
概述
抗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
抗肿瘤药物介绍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
概 述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WHO 2000年数据:全球新发 恶性肿瘤患者男性530万,女 性470万,现患人数超过2200 万,死于这一疾病的620万, 占总死亡人数的12.6% 预计到2020年每年新发生的病 人将达1570万,死亡 1000万, 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 73%,发达国家为29% 恶性肿瘤正在成为21世纪人类 的第一杀手!
抗肿瘤药物的介绍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作用周期和时相分:
•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周期各期,选择特异性不强, 如烷化剂、抗生素、铂类等
周期特异性药物:能够特异性的作用于增殖周期中某一 时相的肿瘤细胞。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和作用于M 期的长春碱等
•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来源及作用机制分
•
– 曲妥珠单抗
•
VEGF单抗
– 贝伐单抗: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生长
分子靶向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通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
机制:通过促凋亡、抗血管生成等实现抗肿瘤作用
种类: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
抗肿瘤药物(细胞毒药物)的毒性反应
近期毒性
• •
共有毒性
特有毒性
远期毒性
抗代谢类药物
分类
• • • •
叶酸拮抗剂:甲氨碟呤,力比泰 嘧啶类:5-氟脲嘧啶,呋喃氟脲嘧啶,嘧福禄,氟铁龙
胞苷类:阿糖胞苷,健择®
嘌呤类:6-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
20
抗代谢类药物
特点
•
取代DNA/RNA 复制所需的关键代谢物分子,破坏其 功能 同代谢物质竞争性结合在关键酶的催化位点 同代谢物质竞争性结合在关键酶的调节位点
肿瘤治疗的未来 – 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敏感性( + )
2
为适当病人 选择适当的 治疗途径
Baidu Nhomakorabea
治疗有效者
从抗肿瘤中受益
3
治疗无效者
有毒副作用但无生存受益
1
分子生物学 特性检查
敏感性( - )
延迟了有效治疗的开始
2
谢 谢!
•
IFN-α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直接抗增殖作用有关
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单克隆抗体
•
针对B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
– 利妥昔单抗:与CD20特异性结合,诱导B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 殖
•
EGFR单抗
– 西妥昔单抗:通过阻断EGF和TGF-α与EGFR结合,抑制肿瘤增 殖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激素类药物
作用机制
调节激素作用于细胞核或细胞浆激素受体的活性,并 诱导mRNA 合成/蛋白质合成/细胞功能改变
• •
激素补充作用(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去势作用(如:卵巢切除,睾丸切除)
•
•
竞争作用(如:抗雌激素类,抗孕激素类,抗雄激素类)
抑制作用(如:芳香化酶抑制剂,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 物)
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分期
DNA合成前期(G1期):DNA的合成准备时期
DNA合成期(S期):DNA复制的时期
DNA合成后期(G2期):为有丝分裂作准备 有丝分裂期(M期):细胞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抗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
目前抗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
手 术 切除肿瘤或姑息,减瘤荷
放 疗
杀灭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
为局部治疗,无法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 在某些肿瘤如头颈部肿瘤占有重要地位 在某些肿瘤的治疗中,敏感性低,容易复发 肿瘤组织的致死量和正常组织的耐受量较为接近,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
大多数实体肿瘤的药物反应率均在20-30%
药物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是相对非选择性的
原发或继发抗治疗肿瘤细胞亚群的出现可产生耐药 针对同一种肿瘤类型、同一部位的肿瘤,不同的病 人采取同样的药物却疗效不同 毒性和疗效的平衡 靶向药物的出现
主要用于乳癌,前列腺癌或子宫内膜癌;也可用于副 癌综合症
应用举例
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它莫昔芬:治疗乳腺癌主要是绝经前乳癌,部分 绝经后;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其它癌症例如黑色素瘤 LH-RH 拮抗剂: 联合氟他胺阻断雄激素治疗前列 腺癌 强的松: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骨髓 瘤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也可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姑息性治疗
•
主要见于长期生存的患者,包括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不 育、致畸、致突变等,以烷化剂较多见
抗肿瘤药物(细胞毒药物)的毒性反应
共有毒性:出现较早,发生于骨髓、消化道、毛 囊等
•
骨髓抑制:先出现WBC↓,然后是血小板↓,一般不会引 起严重贫血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最常见,口腔炎、口腔溃疡、 舌炎、食管炎等
•
常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 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 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状态
组成:
• •
增殖细胞群:增长迅速的肿瘤,对药物敏感 非增殖细胞群:静止期细胞、无增殖力细胞(已分化细胞) 和死亡细胞三部分,其中静止期细胞对药物不敏感,可 能与肿瘤复发有关
细胞毒类:
– 烷化剂 – 抗代谢类药物
– 抗生素类
– 抗微管类 – 其他类
• • •
激素类
生物反应调节剂 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EGFR-TKI
细胞毒类药物
烷化剂
分类
•
氮芥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苯丙氨酸氮芥(美发兰)
亚硝脲类:CCNU,BCNU,Me-CCNU 烷基磺酸钠;马利兰 三嗪类:氮烯咪胺
• • •
•
乙烯亚胺类:噻替派
18
烷化剂
特点
•
引起单股或双股DNA断裂,影响DNA的转录和修复,细 胞死亡
作用于已形成的核酸,对增殖和非增殖细胞都有很强的 毒性 多功能化合物,通常高反应性,半衰期短
•
• • •
常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肿瘤
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肠粘膜增生抑制,口腔溃疡, 免疫抑制,脱发,注射局部靡烂等
• •
抗生素类
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 阿霉素,阿克拉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 主要机制 直接和DNA结合,导致DNA螺旋裂解,破坏 DNA和RNA的合成 其它机制
• • •
氧自由基的形成 重金属的螯合作用 抑制拓扑异构酶II
抗微管类
长春花碱类
•
机制:阻止微管蛋白聚集,抑制微管形成,诱导微管 解聚
化疗:杀灭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调节激素受体或抑制激素合成 所需要的酶
靶向治疗:抑制特异性的肿瘤信号传导途径
外科手术治疗
依然是绝大多数实体肿瘤治疗的基础和根本手段 手术治疗仅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但对镜 下转移的癌组织和血道播散的肿瘤细胞是无能为 力的 手术治疗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平台,更大范围的 组织切除不仅无益,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恶性肿瘤的现状
70年代癌症死亡70万,90 年代死亡130万,20年间癌 症调整死亡率上升12% 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180200万,占世界总数的1/5; 死亡人数140-150万,占世 界总数的1/4 在城市居民中,癌症已占 死因的首位。我国居民每 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 症
• • • •
神经毒性:长春新碱最易引起外周神经病变,顺铂、 MTX、氟尿嘧啶等偶尔引起
过敏反应:L-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紫杉醇静脉注射后 易引起
•
肿瘤治疗的今天 - 单一的治疗途径
敏感性 ( + )
治疗有效者
从抗肿瘤中受益
抗肿瘤药物
治疗无效者
有毒副作用但无生存受益 延迟了有效治疗的开始
敏感性 ( - )
恶性肿瘤的形成
DNA损伤: 化学物 电离辐射 病毒等 正常细胞 遗传性DNA突变见于: DNA修复有关基因 细胞生长或凋亡基因
DNA损伤
体细胞基因突变 灭活肿瘤 抑制基因
活化促进生 长的癌基因
活化调节凋亡的基因
表达异常的癌蛋白失去抑 制生长产物凋亡失去控制
恶性肿瘤形成
肿瘤细胞的特点和组成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