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特征

合集下载

十堰水资源自然状况及特点

十堰水资源自然状况及特点

十堰水资源自然状况及特点孙文韬整理十堰市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有大小河流2489条,多年平均降雨量889.0毫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85.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3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00立方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十堰汉江、堵河、天河、金钱河、滔河、丹江等跨境河流每年有入境客水314.3亿立方米。

从年内分配来看,每年汛期5~10月地表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的50%以上。

从年际变化来看,枯水年降水量最少为409mm,丰水年降水量最大为1274mm,两者相差3倍,并且有持续丰水年和连续干旱年交替出现的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市范围内汉江以南多于汉江以北,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竹溪县最多,其多年平均径流高达684.0mm,房县、竹山次之,郧县、丹江口最少。

总体上讲,十堰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过境客水为主,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征,容易造成阶段性、局部性干旱和洪涝灾害,是一个以工程性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缺水地区。

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据普查,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00万千瓦,可开发量350万千瓦左右,其中汉江干流十堰段120万千瓦,堵河干(支)流145万千瓦,金钱河、南河、天河、滔河等其它中小河流约75万千瓦,是全省仅次于宜昌市的第二大水能资源基地。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根据湖北省水利厅2002年遥感调查公布数字,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1905.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4%,其中:轻度流失5479.3km2,中度流失2138.2km2,强度流失3949.1km2,极强度流失337.4km2,剧烈流失1.1km2,全市平均侵蚀模数4454t/km2•a,年均土壤侵蚀量达6425万吨,占丹江口水库库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的四分之一。

局部污染较为严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水库养殖投肥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增加,目前十堰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比较好,但局部区域中小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水环境概况

中国水环境概况

中国水环境概况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

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

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42.7%。

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

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

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水环境特征

水环境特征
水环境特征
1 地下水的埋藏状况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 统称为地下水。 •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 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承压水 )三大类。
据估算,全世界的地下水总量多达1.5亿立方公里, 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十分之一,比整个大西洋的水量 还要多!
•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 • 主要措施和建议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 可再生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年 – 单位面积淡水资源:292毫米/年 – 人均淡水资源:2162立方米/年 – 可更新的地下淡水资源总量:8700亿立方米 /年 – 可开采地下淡水资源:2900亿立方米/年 – 微咸水开采资源:130亿立方米/年。 – 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平原和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六
• 按矿产资源特性对待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管理战 略
深层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属性,它的深埋藏、不 易更新和再生的特点,与油气及其它固体矿产十分相近 。因此,对深层地下水的勘探评价及勘探、开采的管理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自身的特点,遵循矿产资源固有的 规律。故勘探、开采应纳入矿产资源范畴进行统一管理 ,服从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调整。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三
• 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1)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 源地。 (2)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变废为宝。 (3)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 (4)开展沙漠凝结水的开发试验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四
• 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2、湖泊的物理化学条件 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由于水的密度在4OC时最大,气温的 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 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 件的差异。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水的含盐度变化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一般为3.5 %的海水则有明显的不同。此外,湖泊汇集了来自不同源区河流的流水,故 湖水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湖泊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物 质和盆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除盐度外,湖泊中的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 海洋也有一定差别。如湖泊中18O/16O,13C/12C的比值比海相中的低,而海 相碳氢化合物的硫同位素34S/32S的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变化大。微量元素 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比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 常小于1。
湖泊的沉积类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物质来源,尤其是气候干旱程度、 地理环境、沉积物类型及其供应的充分程度,首先划分出永久性(稳定性)湖 泊和暂时性(间歇性)湖泊。永久性湖泊进一步划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型、化学 沉积型、生物沉积型、湖沼沉积型等四种湖泊类型。暂时性湖泊又可进一步划 分为干盐湖沉积型和盐沼沉积型两类(如图19—2所示)。
B 按照沉积物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前者以陆源碎 屑沉积为主,后者以化学盐类沉积为主。两者之间亦常有许多过渡类型。就其分布而 论,前者比后者更为广泛。
C 按照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近海湖泊和内陆湖泊。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D 按地貌:分为高原湖和平原湖。 E 按照湖泊成因:可分为构造湖 (断陷湖、拗陷湖)、河成湖(如鄱阳 湖、洞庭湖)、火山湖(如长白山的天 池)、岩溶湖和冰川湖等。 石油地质中常采用的湖泊分类方案 是综合考虑构造作用、气候和地理位置 及含盐度所划分的湖泊类型,例如近海 断陷淡水湖、内陆拗陷盐湖等(吴崇筠, 1992)。

水环境-文档资料

水环境-文档资料
145
第四章 水环境主要内容回顾 §1 水环境概述
一、水环境的概念; 二、水的分布和循环; 三、水资源; 五、水 四、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污染的危害 §2 水体污染源与污染物 一、水体污染源; 二、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三、水体污染类型 §3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一、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和迁移转化; 二、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的富营养化 §4 水污染的控制 一、水污染控制模式;二、污染的源头控制; 三、污水的人工处理;四、尾水(中水)的生态处理与资源化; 五、尾水(中水)的自然处置
99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 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 增 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 体变 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 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100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生 态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 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 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 或绿色。
46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① 建造水库;② 跨流域调水; ③ 海水淡化;④ 合理利用地下水; ⑤ 恢复河、湖水质。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订合理利用水资源和 防止 污染的法规; 改革用水经济政策。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49
四、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1、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可形成平原,同时带来水害。 ⑤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大
水资源减少,黄河断流。
33
3、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① 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 尽管有25万公里堤防,8万座大中小型 水库。 ② 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 a)缺水 年缺水300~400百亿吨,由于缺水出现 工 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争水、超采 地 下水、挤占生态用水。

海洋环境的一般特征

海洋环境的一般特征

第十章 海相组第一节海洋环境的一般特征所谓海洋,通常是指被海水淹没的广大地区。

大陆则是指海洋以外的陆地。

然而在构造地质学上则是按下伏地壳的类型区分大陆和海洋的。

大陆又称陆决,地壳厚度比较大,一般在 30km以上,最厚可达 70km以上,主要由硅铝层组成,密度约为 2.7g/cm3,震波速小于 6.2km/s。

大洋又称大洋盆地,地壳厚度较小,一般在 5km左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密度为 3.og/cm3,震波速超过 6.2km/s。

因此,构造地质学上的陆块包括陆地和海面以下的陆棚与大陆坡,大洋相当于大陆坡以外的深海盆地。

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海水的总体积约为13.7亿 km3,占地球总水量的97%。

世界上多数大油气田分布于海相地层中,我国的四川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台湾的一些油气田也多属海相沉积。

一、海洋环境的分类(一)深度分带海洋的深度与地壳的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密切相关。

陆块的表面位置高,洋盆的表面位置低,因而大陆块上覆盖的都是浅水(平均水深数百米),洋盆上覆盖的为深水(平均水深约为4000m左右)。

海洋中的生物可分为三大类: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及底栖生物。

在水体上部50-100m 处主要是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而海洋底部则主要集中了底栖生物。

现代海洋中绝大部分底牺生物栖息在0~100m的海底,即栖息于滨海带及浅海陆棚的上部。

在浅海带的下部(100~200m)则不只生物数量少,种类也不多了。

再往深处,生物就更少见。

生态学者通常把海洋环境分为二类:(l)底栖环境和(2)浮游环境。

底栖环境是指低潮面以下的海底;浮游环境是指海底以上的水域。

阳光在海水中透射的深度不大,但是不同深度的透光程度,对生命活动却有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只能生长于浅水区。

按照阳光不同的透射量,可以将海水分为三个深度带:(1)透光带,位于海水的最上层,厚约80m,其中的光线足够植物的生长需要.(2)弱透光带,底界在600m左右。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

成严重影响。
02
松花江污染事件
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引发严重水污染事件。该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
响。
03
太湖蓝藻事件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太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发蓝藻水
华现象。该事件对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当地居民
《水法》
此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 内容,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支 持。
《环境保护法》
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 法律责任,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地方性法规及标准
各地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条例
这些条例根据当地的水环境状况和污染防治需求,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处 罚标准。
雨水混流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与生 活污水混流,加重水体污染。
其他途径
大气沉降
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雨降落到地面,进入水体。
固体废弃物倾倒
固体废弃非法排放工业废水、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也会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04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
物理治理技术
水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饮水、 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 疾病,如癌症、肝病、神经系统疾 病等。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污染导致灌溉水质下降,土壤肥 力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影 响。
典型案例分析
01
淮河污染事件
淮河曾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沿岸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
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排入 水体,造成水质恶化,消耗水中氧气,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南海水面下环境特征

南海水面下环境特征

南海水面下环境特征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领域之一,其水面下环境特征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水质、水温、盐度、水深、海底地形等方面介绍南海水面下的环境特征。

南海水质特征丰富多样。

南海水质受到来自陆源、大洋和大气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南海东北部受长江和珠江的河流输入影响较大,水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盐、悬浮物和有机质,水质较浑浊。

南海西南部则受到印度洋水的输入,水质相对清澈。

此外,南海还受到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季节性的风暴和降雨会导致水体搅动,进一步影响水质。

南海水温特征明显。

南海水温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变化。

水温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南北梯度,在北部较低,在南部较高。

此外,水深也是影响南海水温的重要因素。

南海东北部的深水区水温较低,而西南部的浅水区水温较高。

南海还受到季风的影响,季节性的风暴和气温变化会导致水温波动。

第三,南海盐度特征复杂多变。

盐度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盐的质量,是海水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南海盐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海水的循环和混合有关。

南海东北部水体盐度较低,受到来自河流输入和大气降水的影响。

南海西南部水体盐度较高,受到印度洋水的输入影响。

此外,南海还存在着盐度梯度现象,即海水盐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第四,南海水深特征多样。

南海水深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南海东北部为陆架海,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为50-70米。

南海中部为深海盆地,水深较大,平均水深约为3000-4000米。

南海西南部为浅海区域,水深相对较浅,平均水深约为200-500米。

南海还存在着多个海沟和海山,如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周边的海山和海沟,这些地形特征对南海的海洋环流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南海海底地形特征丰富多样。

南海海底地形包括海山、海沟、海岭、海台等地貌特征。

海山是海底隆起的地质构造,南海海山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海海山脉。

海沟是海底凹陷的地质构造,南海有多个海沟,如巴士海沟和琼盛海沟。

海河水文特征

海河水文特征

海河水文特征海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全长约1,100公里,流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地区。

海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海河的水文特征十分独特,对于了解和掌握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水环境状况、水文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河流域的水文特征1.水文周期长海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由于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夏季,而冬季降水很少,因此海河流域的水文周期长,流量变化较为显著。

在流域上游的山区,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而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蒸发量大、水分利用率高,水资源较为匮乏。

2. 洪水频发海河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于暴雨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

由于海河流域的地形较为平坦,河道比较宽阔,河道流速较慢,因此在暴雨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时,水量增加较快,河道容量不足,就容易发生洪水。

尤其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洪水容易泛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干旱严重虽然海河流域降雨量在夏季较为充沛,但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水分利用率高,导致海河流域的干旱问题比较严重。

在水文周期长的情况下,干旱问题更是凸显。

特别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降雨和地下水。

由于海河流域的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资源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流域上游的山区,由于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而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蒸发量大,水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海河流域的水文周期长,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干旱的情况下,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就容易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特别是在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深海环境的特征

深海环境的特征

深海环境的特征
深海是指离海平面很远的海洋深处,通常超过200米的水深。

深海环境与地球其他大部分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它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

首先,深海的高压环境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随着深度增加,水的压力逐渐增大。

在深海底部,海水的压力可能达到1000或更多个大气压。

这种强大的压力对于生物和物质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深海的低温也是其特征之一。

深海缺乏阳光照射,导致水温下降。

一般来说,深海的温度范围通常在0摄氏度至4摄氏度之间。

这种低温环境对于生物生存、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此外,深海的黑暗条件也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由于水深较深,阳光无法透过水层照射到深海的底部。

这导致深海环境非常黑暗,生物需要适应这种缺乏光线的环境,采用其他生存策略。

另外,深海的寡营养性是其独特之处。

由于深海底部与上层海水的交换有限,深海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供应非常有限。

因此,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常依赖于从上层水体中沉降的有机物质。

最后,深海底部的地质活动也为深海环境增添了特殊之处。

深海地质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和地质构造。

这些地质过程对深海环境的生物和地形产生了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深海环境具有高压、低温、黑暗、寡营养性以及地质活动等独特的特征。

对于深海生物和物质循环的研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特征,并逐步揭示深海生态系统的奥秘。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Xinxiang City田良河(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1)摘要:以浅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埋深、浅层含水组空间分布为基础,系统分析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重点研究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超标化学组分特征及各组分与矿化度的相关关系,指出了其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为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According to shallow stratum lithology, depth to groundwater leve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allow aquifers, ground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roundwater quality is assessed with comprehensive method,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verproof chemical items and Total Dissolved Solid of shallow groundwat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are indicate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from urba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关键词: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影响因素;新乡市Keywords: hydro-chemical type; total dissolved solid; influence factors; Xinxiang City1引言新乡市位于太行山东南麓、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北缘。

水的特征课件ppt

水的特征课件ppt

无臭
水没有刺激性气味,有助 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密度与温度关系
密度变化
水的密度在4℃时达到最大,随着 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密度会逐渐 减小。
异常膨胀
水在0-4℃范围内会表现出异常膨 胀现象,即随着温度的升高,体 积会缩小。
沸点与凝固点
沸点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 随着气压的升高,沸点也会相应升高 。
节约水资源
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加强 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水 资源浪费。
保护生态环境
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减 少水体污染,保护设可以推动 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04
水在生物体内作用
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维持
细胞内液
,在工业生产中,了解水的粘性对于优化流体传输和设备设计也至关重要。
02
水的化学特性
水的分子结构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组成的,呈V字形结构。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 键连接,但氢原子之间带有部分正电 荷,而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这使 得水分子具有极性。
水的电离与酸碱性
01
水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生成氢 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但电离程度 很小。
凝固点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为0℃,当 温度降至0℃以下时,水会开始结冰。
表面张力与粘性
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助于维持水体的形状和稳定性。
粘性
水具有一定的粘性,即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会影响水体的流动性和扩 散性。同时,水的粘性对于生物体内的细胞运动和物质运输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 血液循环中,水的粘性有助于红细胞和血浆的流动,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此外

水环境的基本结构

水环境的基本结构

水环境的基本结构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水环境的基本结构指的是水体的组成和特征,包括水分子的结构、水的性质以及水中的溶解物等。

一、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的结构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形成一个角度为104.5度的V字形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极性,即氧原子带负电荷,氢原子带正电荷。

水分子的极性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溶解能力强、表面张力大等。

二、水的性质1. 密度: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度降低时,密度逐渐增大;当水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密度开始减小,直至冰点0摄氏度时密度最低。

2. 沸点和凝固点: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分子结构稳定,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使水分子脱离氢键结构。

3. 热容量: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即吸热能力较强。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需要吸收更多热量才能破坏。

4. 溶解性: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使得它们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

5. 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较大,使得水体呈现出凸起、成球的形状。

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造成的。

三、水中的溶解物水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在自然环境中,水中溶解的物质非常丰富,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其中,无机物主要包括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而有机物则包括溶解的有机酸、有机碱、有机溶剂等。

这些溶解物对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水环境的基本结构对于我们理解水的特性、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水分子的结构、水的性质以及水中的溶解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水环境的基本结构也为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因此,加强对水环境基本结构的研究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键之一。

工业园区水环境的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

工业园区水环境的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

工业园区水环境的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工业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深入,工业园区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的特征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的特征1. 多源污染:工业园区内聚集了众多的工业企业,涉及各类行业,如化工、电子、制药等。

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并且在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因此,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源的,不同行业的废水污染特征各异。

2. 大量废水排放:由于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规模庞大,导致废水的排放量相当可观。

往往存在企业违规排放、设施不健全和治理不到位的情况,使得废水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3. 污染物浓度高:工业园区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物质对水质造成直接的危害,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二、工业园区水环境治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监管力度,明确企业排放标准和废水治理要求,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

2. 提升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同时,应注重投资于技术研发,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4. 推行资源化利用:将工业园区废水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目标。

通过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可回收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协同治理:加强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治理,通过建立废水联合处理设施或共享废水处理场所,减少每个企业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的成本和资源浪费。

6. 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达到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对违规排放或污染水环境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推动企业自觉加强环保工作。

水的生物环境和生态位特性

水的生物环境和生态位特性

水的生物环境和生态位特性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体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环境和生态位。

水的生物环境及其对生态位特性的影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的生物环境和生态位特性展开论述。

一、水的生物环境水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介质之一,包括淡水、海水、河流、湖泊等。

在这些水体中,生物栖息的空间和生存条件各不相同。

水的生物环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营养盐含量等。

1. 温度水体的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生物对水的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冷水鱼类对低温环境更适应,而热带鱼类则对高温环境更适应。

2. pH值水的pH值对水中的生物影响极大。

不同生物对酸性或碱性环境的适应性各异。

例如,酸性水体中的蓝藻和硅藻生长旺盛,而鱼类对酸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3.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至关重要。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呼吸过程。

一般来说,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适合冷水鱼类等生物生存,而热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适合热带鱼类等生物生存。

4. 营养盐含量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对水中的生物生存和繁衍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营养盐过量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形成水华,对水中其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二、生态位特性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生活所占据的区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水中生物的生态位特性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密切相关。

1. 阶梯生态位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通过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来避免竞争。

例如,淡水鱼类在水体中不同深度中有不同的分布,以避免直接竞争。

2. 适应性特征水中生物具备多种适应性特征,使其能够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生存。

例如,部分鱼类具有胸鳍和尾鳍等特殊结构,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流速环境。

3. 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食物链的存在维持着水生生物的平衡,同时也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

4. 营养循环和水质净化水生生物通过摄食和代谢等过程参与着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对水质起到净化的作用。

简述水库水环境的特征

简述水库水环境的特征

简述水库水环境的特征
水库作为一种人工湖泊,其水环境特征与自然湖泊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源: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河流、泉水、雨水等,这些水源的水质、流量和季节变化对水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水库的水质通常受到周围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悬浮物和有机物。

2. 水质:水库的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源、沉积物、生物活动、污染物排放等。

水库的水质通常表现为中等或中等偏好的感观效果,但由于营养物质的富集和有机物的分解,可能导致水质恶化。

3. 水动力:水库的水动力受到库容、水位、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水库的水流速度通常较缓慢,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生长,但可能导致水体的缺氧和富营养化。

4. 生态系统:水库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包括水生生物、陆地生物和湿地生态系统。

水库的水生生物种类丰富,包括鱼类、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5. 水质变化:水库的水质受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雨季,水库的水质可能受到降雨和径流的冲刷,导致水质恶化;而在旱季,
水质可能由于蒸发和生物活动而得到改善。

此外,人类的污染排放和水利工程活动也对水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6. 水资源管理:水库的水资源管理涉及到水量分配、水质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于保护水库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库水环境特征主要包括水源、水质、水动力、生态系统、水质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库水资源。

城市水环境的特征分析

城市水环境的特征分析

城市水环境的特征分析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把人类和自然的和谐问题,当做重点问题来进行讨论。

文章从这一观点入手,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优化城市的水环境,来保障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分析此问题前,我们要对新型城市水环境的状况进行解析,这样能有针对性的通过城市水环境要素来优化城市水环境。

通过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城市和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标签:水环境建设;水资源生态保护;分析文章分从城市水环境建设模块,城市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健全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 关于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模块的简单阐述在我国的当代城市水资源的建设模块当中,我国城市水环境的建设需要面对很多的相关问题,例如发展落后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模之中,其首要发展目标为城市经济建设,因此城市的环境保护会得到些许忽视,城市环保总是比较落后。

虽然我国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执行力还是得不到有力的推进,这样就使城市环境的改善无法满足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致使了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多样化,这种影响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城市周边大多数乡镇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工业发展的经济环境等,这些周围居民与工业因素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环境水质的正常达标。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居民用水的水务费用及城市居民的排污费用是相对较低的,也是由于较低的城市居民污水的排污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城市用水模块产生浪费现象,导致城市居民污水量排放较大。

因为受到城市人口密度急速扩张的影响,城市的建筑量也随之大增,这就对城市污水处理规划的正常有序的进行,城市污水下水道的管网正常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

城市水环境规划建设要求建设过程中具备大量的水环境建设资金,加上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比较复杂,并且城市水环境的建设周期较长的客观因素,就会严重影响到城市水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模块的正常有序进行。

2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分析(1)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升级,和现下城市展开的扩容再建设工程,这三方面都影响着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体系,尤其是城市的扩容张再建设对城市的水环境的影响。

湖泊水环境的特征

湖泊水环境的特征

湖泊水环境的特征
湖泊是陆地上一种特殊的自然水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封闭性。

湖泊的水源一般来自于降水和入湖河流的水,没有出污入海的通道,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2. 自净作用。

由于湖泊水域相对封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湖泊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等机制净化水质。

3. 储水作用。

湖泊可以储存雨水和河水,供人们灌溉农田、饮用、工业用水等。

4. 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价值,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5. 稳定性。

湖泊的水位、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的波动比较缓慢,稳定性相对较强。

但同时,湖泊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干扰。

不同环境下的水体特征

不同环境下的水体特征

不同环境下的水体特征
不同环境下的水体特征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环境下的水体特征:
1.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具有宽广的面积、深邃的水深和复杂的水文特征。

海洋中的水体通常呈蓝色或绿色,因为它们富含溶解的盐分和浮游生物。

2.湖泊:湖泊是陆地上相对较小的水体,通常是由冰川或地壳运动形成的。

湖泊中的水体可能呈淡水、咸水或盐湖,这取决于湖泊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3.河流:河流是流动的水体,通常是由雨水、融雪或地下水形成的。

河流的水体具有流动性和清澈度,通常呈淡水。

4.冰川:冰川是高山上的大型冰体,它们是由多年积雪和冰层形成的。

冰川中的水体通常呈蓝色或白色,因为它们富含冰和雪。

5.地下水:地下水是储存在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体。

地下水通常呈淡水,但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可能含有矿物质或盐分。

6.雨水:雨水是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通常呈淡水。

雨水可以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也可以被植物吸收并用于蒸腾作用°
总之,不同环境下的水体特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湖水的水文特征

湖水的水文特征

湖水的水文特征湖水是全球的重要资源,它以其丰富的水文特征和作用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湖水的水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首先,湖水的特征与湖的形成有关。

湖是地表微小的水体,地质构造形成的湖水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如降雨量、气温、湿度等因素,而湖水通常被分类为定湖、淡水湖和咸水湖。

定湖湖水非常清澈,由于地形低洼,水位不易波动;淡水湖水营养相对丰富,水位较低时,水质尚可;而咸水湖水蕴含有大量盐分,产生大量含盐的污染物对湖水的环境影响较大。

其次,湖水具有较强的运动特征。

湖水的流动受到水深、水热量和水叶绿素的影响,可分为上游流动、平流、下游流动三种类型。

上游流动由河流引起,水文特征表现为水深较浅、水温较低,混合原状明显;平流水文特征表现为水深较深、水温较高,混合非原状明显;而下游流动水文特征表现为水深较深、水温较低,混合非原状明显。

此外,湖水的化学特征也会影响其环境。

大部分湖泊的水质是由降雨量、地形、水温和地质构造的组合决定的,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湖水的pH值、钙、镁、硫酸盐含量、氧含量以及悬浮物含量等。

这些湖水特征对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浮游生物种类和营养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湖水的生物特征也可能影响其环境。

生物特征包括湖水中的生物种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等。

例如,湖泊中的植物物种可以改变湖水的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等参数,促使湖泊形成“绿色湖”;另外,鱼类的种类可以促进水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丰富湖泊的生态功能。

综上所述,湖水的水文特征是由湖的形成条件、水的运动和化学特征以及生物特征决定的。

湖水特征的改变会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因此,重视湖泊环境效应评估和生态维护,关注湖泊水文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确保湖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

指导思想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始终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 原则,“开源和节流并举、节约优先、治污为本,高效利用” 的总方针。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上游与下游统筹兼 顾,浅层水与深层水综合开发,淡水和微咸水综合利用的原则, 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加大地下水资源勘查力 度,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潜力,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下 水资源。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减少浪费、防治污染、 加强管理,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源。重点防治浅层水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六
• 按矿产资源特性对待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管理战 略
深层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属性,它的深埋藏、不 易更新和再生的特点,与油气及其它固体矿产十分相 近。因此,对深层地下水的勘探评价及勘探、开采的 管理,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自身的特点,遵循矿产资源 固有的规律。故勘探、开采应纳入矿产资源范畴进行 统一管理,服从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调整。
• 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1)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从源头上防治地 下水的污染。防止地下水被污染应成为一个基本方 针。
(2)综合治理由于不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地 质灾害,保护地下水资源环境。
(3)实施含水层修复工程计划,恢复含水层原有供水能 力。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黄土分布地区应着重搞好黄土塬区、河谷冲积层、黄土下伏基岩风化带、黄 土分布区周围岩溶水的开发利用规划,注意井深并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防 止咸水混入。
鄂尔多斯自流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宜多层配置开采,需统一规划,优化配置,
合理利用。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战 略
•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地下水开采量
•70年代末:767亿立方米/年 •80年代末:875亿立方米/年 •2000年: 1069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在全国供水中的比重
•1980年:14.0% •1993年:16.5% •2000年:19.3%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起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对水环境缺乏严格有效的保护,地下水污染现象 严重;
–地下水勘查研究程度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
–地下水勘查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多渠道的投资机 制没有形成。
2、加强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 增强地下水的资源储备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力总体布局的需要,进 一步加强重点城市和经济开发区、重要工业基地、 重点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工 作,寻找和探明新的地下水水源地,努力提高我 国地下水资源的储备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主要政策措施建议之三
还要多!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
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
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潜水流出地面时就 形成泉。
•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
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 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 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 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 战略
(1)黄淮海地区:在坚持工农业节水的前提下,调整地下 水开采布局,适当压缩深层的开采量,充分开发利用浅 层地下水资源;积极实施含水层修复工程,在山前冲洪 积扇及古河道带修建地下水库,与地表水联合调蓄;在 平原中东部新第三系埋藏较浅地区,适度动用一部分深 层水资源;在山前浅埋岩溶分布区,对开发利用岩溶水 潜力。加强东部平原区微咸水的改造利用,加大在工业 和农业上的利用力度。
(2)修建地下水库,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达到以丰补 歉,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地下水调蓄有很 多优点,既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又能防止水土 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二
• 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量,控制最优地下 水位战略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监测和监督工作
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点和信息系统,掌握地下 水动态,是制定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战略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地下水开发的监 督和管理的支撑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主要政策措施建议之四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三
• 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1)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 源地。
(2)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变废为宝。 (3)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 (4)开展沙漠凝结水的开发试验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四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地下水资源理论和勘查开发 的技术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主要措施建议之一
1、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和在社会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
(1)地下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 供水量占40%以上的有京、冀、晋、豫、辽、鲁、陕、黑、 内蒙古9个省(市、区);在全国668个城市中,依靠地下水 供水的有400个城市。
水环境特征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2
水环境特征
1 地下水的埋藏状况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 统称为地下水。
•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 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承压水) 三大类。
据估算,全世界的地下水总量多达1.5亿立方公里, 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十分之一,比整个大西洋的水量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一
•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蓄、综合利 用战略
(1)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思路重新修订和完 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为目标,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坚持 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上下游兼顾、综合利用的 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 战略
(5)滨海三角洲地区:在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同时,充 分挖掘浅层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增加开采量,加快其 循环更新速度;调整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井布局,压缩 开采量,将深层地下水调整到主要供给城市居民和农 村群众生活饮用为主;工业用水以引地表水为主。通 过人工回灌,抬高深层水水位,减缓地面沉降速率; 扩大勘探范围,在长江口东海浅海域寻找深层淡水资
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 战略
(4)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在查明地下暗河和岩溶裂隙分布 的基础上,采取截(堵)、蓄、引、提等工程措施,利 用地下水。在岩溶石山地区,岩溶水的开发利用一定要 与生态恢复与建设密切结合,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湖 南洛塔、广西地苏、来宾、都安、贵州大方、云南蒙自 等地区开发利用岩溶水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在地下水超采区调整井孔布局,压缩地下水开采量, 把地下水位恢复到不产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最佳位 置。
(2)在北方引地表水灌区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 灌溉量,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一般大 于4米)。
(3)在内陆河流域,合理配置河流上下游水资源,把地下 水位控制在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一般小于7米)。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地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战 略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本着“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基 本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水,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 原则,深中浅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 用地下水资源。
西北内陆盆地近山前地带形成了天然的地下水库,具有良好的储存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天然地下水库的调蓄功能,调节地表径流,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绿洲带附近是以引用地表水为主且又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应增大地下水 的开发利用量,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地质环境。沙漠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 应扩大对微咸水的改造利用研究。
(2)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一是认识到地 表水和地下水是统一的整体。二是要转变地下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观念。三是地下水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 是十分重要的环境要素,从单纯开发利用地下水,转变到建 立人口—水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模式。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主要政策措施建议之二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2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战略
•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 • 主要措施和建议
PPT文档演模板
水环境特征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可再生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年 –单位面积淡水资源:292毫米/年 –人均淡水资源:2162立方米/年 –可更新的地下淡水资源总量:8700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地下淡水资源:2900亿立方米/年 –微咸水开采资源:130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平原和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