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新陈代谢派
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派 (meta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
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
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谢派的观点。
在日本战后,存在着三个主要建筑流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大高正人、菊竹清训和黑川纪章等等当时的“少壮派”所展开的“新陈代谢派”的运动。
“新陈代谢派”运动的时代背景,可以用丹下健三的1959年的一番话来做说明。
丹下说:“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个社会”。
丹下在讲话中,很明显把新技术当作是对信息革命的应答措施。
(但是,在当时信息革命的特征不很明朗,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电脑和网络盛行的时代,这种特征才表现为越来越明显。
)对信息工业社会的特征把握不很准确,也就使“新陈代谢派”无法拿出相应正确的对策。
也就是说,“新陈代谢派”之所以很快就消失历史的黑洞中,就如它们自己的主张一样:即“强调事物的生长,更新与衰亡”,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思想着眼点的超前性和对信息时代特征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
也可以说“新陈代谢派”企图用工业技术(即工业社会的手段)去解决信息社会的存在的问题。
相当于后来欧洲兴起的高技派,在欧洲的解构主义运动对“不确定性”冲刺失败后的无意识的反映。
还有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干脆以建筑类型学的名义在进行“复古”的举措,瑞士的博塔就是新理性主义典型的继承人之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古希腊古罗马1.柱式: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
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
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种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
2.古典建筑: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柱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被视为欧洲建筑的源泉。
3.古希腊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应。
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希腊人称作“柱式”。
主要包括三种:爱奥尼(古风时期)、多立克(古风时期)、科林斯(古典时期)。
4.古罗马叠柱式:是古罗马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而采用的建筑手段,是在希腊晚期出现的叠柱式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上层柱式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为了稳定,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5.巨柱式: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优点是能突破水平分化的限制,可使得建筑显得高大雄伟。
缺点是尺寸失真。
拜占庭建筑6.希腊十字教堂:产生于拜占庭时期。
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
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它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上,但东面有三间华丽的圣堂,主要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教堂的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
代表作: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
西欧中世纪建筑7.拉丁十字: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的日益增多,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较大的教堂也分中庭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
叫做拉丁十字。
由于很适合仪式的需要,加上拉丁十字象征耶稣基督受难,由此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8.罗马风:指10~12世纪在欧洲基督教地区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于11~12世纪大道巅峰,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其结构基础来源于古罗马的建筑构造方式,经常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乌托邦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理想城市
超级像加大号版的斗拱
师傅登场
丹下健三 东京湾规划 1960年
1960年的东京
• “东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荒野,是由木头和混 凝土体块构成的建筑的大量积聚以及主干道和 狭巷,水道和铁轨组成的混杂体,还有树,电 缆和招牌——就是一个塞满了人且充斥着引擎 轰鸣的丛林··· ··无论你来到东京时,乘坐的是 飞机,轮船还是火车,你不单无法感受到明确 的城市结构,甚至会以为自己深陷漩涡,这里 的场景让你困惑,这里的无处不包让你惊讶, 你就像被一股强大的令人窒息的潮流吞没。” ——摘自Erhard Hursch《东京》
新陈代谢派
(metabolism)
什么是新陈代谢?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 新陈代谢作为一种生 物体和外部世界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有机功 能,Fra bibliotek生命的重要特 征。
• 同时,新陈代谢也有吐故纳新的含义。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
不断在运动的城市
新陈代谢派的主要思想
填海—新的阵地
乌托邦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理想城市
起源——新陈代谢的1960
1960年的世界设计大会在日本东京主持召开
日本建筑师协会(JIA)
日本广告艺术协会(JAAA)(规模较小)
临时退出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
浅田孝
川添登 黑川纪章
大高正人 菊竹清训
桢文彦
于1960年加入新陈代谢派
于是,这些人组成了日本探索日本未来城市 应该以怎样一个方式存在的先锋派——
•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所谓的城市总体 规划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除非它被完 成,否则整个规划无法被理解。第二, 它可能或多或少与社会脱节了。我们这 里提出的主体形式的概念是动态的。主 体形式是一个持久性的实体,能经历社 会的任何变化。” ——桢文彦与大高正人
新陈代谢派在台湾钢木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2018年第08期总第242期福 建建筑Fujia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No08 • 2018Vol • 242新陈代谢派在台湾钢木建筑设计应用研究蒋炜葳(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钢木建筑的发展源于传统木结构建筑,是木结构焕发新生的关键。
钢木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带来一场文 化性建筑语言的飞跃。
文章立足研读日本“新陈代谢”派建筑师黑川纪章的作品《PROJECTJAPAN》及其流派理念的 形成、发展、没落,直到现代新兴绿色建筑观念带来的延续,以及台湾对其流派在现代代表性建筑结构——“钢木结构”现状的调研,分析了钢木结构的合理性,论述了钢木结构合理的设计运用方式,探讨复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设 计方法。
关键词!新陈代谢派;钢木结构;发展运用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18)08 -0048 -06A pplication R esearch of ' M etabolism" on Steel- wood stru ctu re in Taiw anJIANGWeiwei(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Fuzhou 350001)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 wood buildings stems from the traditional wooden structure,which is the key to the renewal of wood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 wood buildings in China will surely bring about a leap in cultural languag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 PROJECT JAPAN" by the Japanese " metabolism" architect Kurokawa Kisho, which meet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odern emerging green building concept. This article is also base on the survey of " steel - wood structure" in Tai^van to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a nd application of steel - wood structure,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r chitectural culture .Keywords:Metabolists ;Steel wood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i概述i.i研究背景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都处在 一个经济复苏阶段,正是意识形态和思想运动兴盛的 时间。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新陈代谢主义
2、新陈代谢的主要观点
3、新陈代谢产生的时代背景
4、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
丹下健三
矶崎新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建筑设ຫໍສະໝຸດ 的发展菊竹清训丹下健三
黑川纪章
5、新陈代谢理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定义新陈代谢理论是将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再生过程引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向机器时代提出挑战,宣告生命时代的诞生。
(小字:日本建筑师菊竹清训提出,现在已进入20世纪后半叶,有必要建立一个超越功能主义的理论体系,并认为,形式已失去对功能的依附,进而提出“空间抛弃功能”的口号。并认为现在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新陈代谢的设计理论。)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是极具影响的新陈代谢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丹下健三的学生,在1961年提出了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该方案的构思受到生命体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解构启发。
新陈代谢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丹下健三、矶崎新、黑川纪章、菊竹清训
丹下健三
20世纪50年代晚期,丹下健三对“新陈代谢”的观点感兴趣,并把它引入到旗市设计之中。为谋求东京向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在《东京规划——1960》中应用了新陈代谢理论,其中的东京湾规划论证了东京湾开发的必要性及其发展方向以及建构“开放系”的城市结构,即为了解决东京都中心人口过于密集、业务区过分集中的弊病,在东京湾区域发展临海新城一一东京湾大都市圈。该规划期望在东京湾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和千叶县形成总体开发。以形成‘“核分散型”的联合都市网。其中千叶县的幕张新都心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推行,以便缓解东京的人口和交通压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集中于东京一极的问题。丹下健三认为城市的构成是以城市中心为基础的。过去的城市组成包括原始的集市广场,教堂和市政大厅,然后城市以这个中心放射向外发展。丹下认为,随着汽车等交通产业的发展,城市将变得更加庞大,并且,这些大城市的卫星城也会得到发展。同时,他强调往城市中心进军已经没有必要了。根据丹下健三的理论,他提出了线性城市的设想,打算改变过去的中心式模式。在2维平面上,这种线性城市系统将会在一条主轴上形成多个小的中心,然后再沿着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发展,在三维的空间中,城市中心采用巨柱架空的结构,将行政、办公、娱乐等功能体架空到土地之上,并且,这些功能能随着城市的扩大而接着向空中发展。这中做法,减少了土地的使用,并且在地面上创造出连续的空间。这个项目将会创造150万所房子,为500万人口提供居住场所。并且,他将提供大量的办公场所,停车场,娱乐场所。
北京建筑大学外国建筑史真题92——15
外国建筑史真题92——15一、填空题:92年1.古埃及第一座石头的多层金字塔是在的金字塔,以后金字塔的形制经不断探索,终于在建造了代表性的三大金字塔、、。
2.古罗马公共浴场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3.中世纪西欧和东欧的宗教建筑在形制、结构、艺术上分为两个建筑体系,在东欧发展了的结构和型制;在西欧则发展了的型制和结构。
4.《建筑十书》、《论建筑》、《建筑四书》和《五种柱式规范》的作者分别是、、、和。
5.英国杰出的古典主义者设计的在的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6.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是,他最先提出的口号,其代表作品是。
其他建筑立面上采用了典型的处理手法。
7.“德意志制造联盟”中最有威望的建筑师是、他在为设计的是现代建筑是中的一个里程碑。
8.一次大战后的初期,各种造型艺术家及建筑师对新建筑形式进行多方探索,较重要的流派有、、、。
9.“新陈代谢派”的主要成员有,体现其观点的代表作是。
10..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之一是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究其手段,大致有三:、、。
93年1.古代希腊晚期,纪念性建筑中产生集中式构图型制,其代表是在的和在的。
2古罗马建筑类型很多,按作用说主要分为两类:(1)(2)3.西班牙的阿尔罕布宫,他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园子为中心,从方向说向的叫其用途是以为主,向的叫,是的地方。
4.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城市的种种矛盾日益尖锐,为缓和社会矛盾,实施过一些有利的探索,其中著名的如、、。
5.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风格,而法国古典主义之后,则出现了风格。
6. 一次大战后“风格派”在建筑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利特维德设计的在的地方的一所。
7.“表现派”的代表性作品爱因斯坦天文台是建筑师的作品。
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出现了一些激进的建筑师,力图标新立异,王室建筑师和院士是其中最突出的,其建筑方案多采用。
9.从格罗皮乌斯与梅耶设计的发古斯工厂中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建筑形式美,表现在:(1)(2)(3)(4)(5)94年1.古希腊雅典卫城上的主要建筑物是、、、,还有的塑像,卫城建筑的总负责人是。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为代表。
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弗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置)墓。
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一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建筑中最古⽼的⼀种形式,系⾦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砖或⽯块砌成长⽅形台状,四⾯墙⾯呈坡状,多为单层,是⾦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字塔南⾯,据胡夫⾦字塔约350⽶的狮⾝⼈⾯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门,门的式样是⼀对⾼⼤的梯形⽯墙,夹着正中不⼤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板楣梁,墙⾝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门楣。
表现出国王⾄⾼⽆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两侧及碉楼转⾓处的⽯板上雕的⼈⾸翼⽜像,正⾯为圆雕,侧⾯为浮雕。
正⾯2条腿,侧⾯4条腿,转⾓1条在两⾯共⽤,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奇迹之⼀,⼜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世在巴⽐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体造园⼿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的柱⼦⽀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耸⼊云的⼤庙塔,据说是《圣经》⾥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最早建造巴⽐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化⼤⼒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围⼀道⼤约1KM长的⽯墙,有⼏⽶厚,⽯块很⼤,多有5~6t重,得名为⼤⼒神式(独眼巨⼈式)砌筑。
狮⼦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处,⾼、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发了⼀个叠涩券,⼤致呈三⾓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填⼀块⽯板,浮雕着⼀对相向⽽⽴的狮⼦,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也是上粗下细的。
现代建筑风格之新陈代谢主义
菊竹清训
• 代谢主义的观点为将生物体的生长 , 繁殖 新陈代谢派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静止的功能 , 的生命过程 , 化学变化即为代谢将此概 主义的“机器”观,强调应借助于生物学或通 念衍伸一切事物经由新旧的斗争 , 最终必 过模拟生物的生长、变化来解释建筑,与西方 被新事物所取代 , 所以极力的强调以最新 自古以来参照人体、并以人体比例为基准把握 科技来解决问题 ! 而二次大战后代谢主义 建筑不同,他们独创性地将建筑与生物机能的 成为日本建筑自省运动 , 日本代谢派建筑 变换联系到了一起,这恐怕与东方传统的木构 师们试图以禅的观念克服人性与科技之间的 建筑体系,尤其是日本伊势神社式年迁宫的造 矛盾 , 使现代建筑在观念上仍可兼顾人性 替制度有着某种亲缘关系。 与科技文明 !
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久留米metabolism主义者海洋城市项目之后继续提出浮动系统作为对于高密度的都市的解决之道菊竹清训的浮动城市可称上代谢主义中最具诗意的幻想他的建筑设计活耀在过去50商业和市政厅大厦对学校博物馆体育设化学变化即为代谢将此概念衍伸一切事物经由新旧的斗争最终必被新事物所取代所以极力的强调以最新科技来解决问题而二次大战后代谢主义成为日本建筑自省运动日本代谢派建筑师们试图以禅的观念克服人性与科技之间的矛盾使现代建筑在观念上仍可兼顾人性与科技文明新陈代谢派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静止的功能主义的机器观强调应借助于生物学或通过模拟生物的生长变化来解释建筑与西方自古以来参照人体并以人体比例为基准把握建筑不同他们独创性地将建筑与生物机能的变换联系到了一起这恐怕与东方传统的木构建筑体系尤其是日本伊势神社式年迁宫的造替制度有着某种亲缘关系
现代建筑风格之新陈代谢主义PPT课件
案例分析:巴西利亚大教堂
巴西利亚大教堂是巴西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该建筑采用 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和新技术,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 用性。
在形式上,该建筑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体现了 新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同时,该建筑还注重与周围环境 的协调和融合,体现了新现代主义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 理念。
尊重自然环境
生态平衡
新陈代谢主义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共生,主张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新陈代谢主义追求生态平衡,强调建 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性
新陈代谢主义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等手 段,降低建筑对资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新陈代谢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定义:新陈代谢主义是一种将建筑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 系统,强调其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建 筑理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 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鼓励建筑与技术的结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效 的空间利用和能源管理。
高科技的应用
智能化设计
新陈代谢主义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 和数据分析,优化建筑的结构、能耗、通风等方面。
高性能建筑材料
新陈代谢主义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玻 璃等,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功能性。
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
新陈代谢主义将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融入建筑中,如智能照明、智 能空调、智能安防等,提高建筑的效率和舒适性。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菊竹清训——菊竹清训自宅(SKY HOUSE)菊竹清训简介菊竹清训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久留米市,是继丹下健三后的一代日本著名建筑师。
195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建筑事务所工作1953年,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57年,开始建设第一个独立项目自宅SKY HOUSE。
这座由4根柱子支撑的简易住宅,让菊竹清训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注目菊竹清训还是新陈代谢主义小组的主要领军人物,对建筑理论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他设计的建筑活跃在过去50年的日本建筑界,运作范围从住宅到城市规划,商业和市政大厦及学校、博物馆、体育设施等。
除此外,他的事务所也介入各种各样政府、非政府的项目和学术组织。
所获奖项1.岛根县专区建筑奖(2000)2.31th 大厦建设者社会奖(1990)3.21th Mainichi 艺术奖(Mainichi 报纸1979)4.UIA (联合国际des 建筑师) Auguste Perret 奖(1978)5.建筑学奖(1970) 日本学院6.AIA 和平的建筑学Citation (1964)菊竹清训之后菊竹清训最受重视的作品是“海上城市”的设计方案,以及出云大神社行政楼(1963),米子城的东光园旅馆(1964),都之夜城市中心(1960),及茅崎太平洋旅馆(1967)。
菊竹清训作为老一辈的日本建筑师,对日本建筑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他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日本现代著名建筑师。
长谷川逸子、仙田满、富永让、大江匡、内藤广、伊东丰雄和内井昭藏,他们仍活跃在现今的日本建筑界,并很好的继承了新陈代谢的理论。
关于“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理论盛行于上世纪60、70年代。
“新陈代谢”派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胸怀要建造一个“完美而可调和世界”的理念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战后60年代的日本,经济开始复苏,钢铁、建筑、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向前推进。
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人申江海城市更新在“冲突”中革新
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人申江海城市更新在“冲突”中革新近20年来,中国震惊世界的城市化扩张,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这样第三种印象和共识,却掩盖了中国城市化小城镇进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给城市带来新的增长可能性。
近日,有着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建筑师之称的申江海在记者采访时提到:“新时代的城市更新在不断的应对各种“冲突”,而这种“冲突设计”也给建筑设计带了革命性的和革新。
”著名的“新陈代谢”运动,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
“新陈代谢”是建筑师丹下丹下健三与大高齐藤、菊竹清训、黑川纪章等人提出的第一个宣言,是关于新城市的设想。
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是非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此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技术引进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他们强调自然现象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把城市往后和建筑看成固定地、大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反观当下,亚洲的远景城市设想在城市更新进程推动下,更为百花齐放,被评为运动先锋的申江海采访中提到:“每个时代规避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新陈代谢”运动对于建筑师影响的我影响确实相当程度,而当我们思考中国城市运动,它不同于60年代日本。
时代、议题、背景和面向的未来愿景各不相同,信息革命的特征在当下体现过度明显,如何认清信息工业社会信息特征,思考新陈代谢曾经是有机体样本的存在,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更应该思考的是这个快速的时代下的事物萌芽、生长、动荡、关系与气化新事物产生。
新时代节奏冲击下,衰退带来的伤害远不及新萌芽的到来令人兴奋。
”从30年或者50年乃至更长时间来看,留给这个时代的东西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又是什么呢?申江海表示:“在我们近200个更新项目投资的实践中,我与众多怀揣激情的建设者都不约而同地都把眼光聚焦在‘城市更新’议题。
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从面积到容积、从整体提前布局到亭台楼阁,都在倒逼着一场群像而模块化的整体更新。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早在17世纪英国革命后,建筑师雷恩接曾给1666年惨遭大火的伦敦提出过一个改建规划,这是试图整顿旧城市的初步尝试。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也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的一次探索。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收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原因:政治上,考古发掘进展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柏林老博物馆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厦法国是古典复兴主义的中心浪漫主义: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采用哥特垂直式折衷主义:也称为集仿主义,代表作:巴黎歌剧院设计者:加尼叶圣心教堂是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阅览。
民用建筑方面应用铁构件的典型例子: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初期生铁矿街建筑的例子:哈博兄弟大厦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制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设计师:詹尼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拉布鲁斯特1855,1867,1878,1889年在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加尼埃提出“工业城市”索里亚提出“带形城市”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申克尔:柏林百货商店,图书馆(最早对新建筑的探求)新艺术运动:奥太: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慕尼黑代表作: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著名建筑师:贝伦斯,恩德尔;在英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奥地利: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分离派:奥尔布里希,霍夫曼;荷兰:伯尔拉赫,提倡:净化建筑,对折衷主义深为痛恨芝加哥学派创始人: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理查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伯纳姆与鲁特(里莱斯大厦)霍拉博德与罗希(马凯特大厦)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和理论家伍尔沃斯大厦:哥特复兴式手法赖特:有机建筑派设计最多的建筑类型:别墅,小住宅,代表作品:流水别墅有机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1911年出版《瓦斯牟什卷》1902,威利茨住宅1907,罗伯茨住宅1908,罗比住宅1938,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博物馆建成时赖特已去世。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1966)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 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新 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 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 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 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 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 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 或减少。
建筑物是供报纸、广播、印 刷业使用。在功能上,要考 虑这四者之间的联系,又要 考虑各企业的独立性,合理 地运营,以形成该地区的情 报产业中心。而采用了4行 16根5米直径的圆筒结构 做主要支柱,各种活动窗与 办公室像是一座座桥或像是 抽屉那样架在大托架上。在 各层间还有很多空间做成屋 顶花园,这是为将来扩建做 准备的预留空间。建筑还考 虑到扩建的方便。
外露的大圆筒和混凝土的 粗糙质感、楼板和圆筒交 接处的梁头,愈加强调了 这幢建筑物的结构,暗示 着它讲来的成长。山梨县 文化会馆建成后就进行过 扩建,从而建筑自身就构 成一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 解决其成长和变化的立体 交往空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 屋市,1957年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 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 研究室工作,1959年 获硕士学位,1960年 参加“新陈代谢”组织, 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感悟
1 前瞻性。 2 可持续性。
谢谢
每个舱下面有两个托架支 撑着,而上面仅由两个螺 丝固定。每个舱的内部装 修力求新颖奇特,墙、床、 天花板集成一体化,屋内 的墙角为圆角。 这座大楼以当代建筑学的 “新陈代谢”思想为背景, 是“新陈代谢主义”的一种 图解。虽然普遍适用性不 高,但是它的确标志着那 一时期的先进技术,同时 更像是都市中心的一个孤 傲的纪念碑。
近现代建筑分类
场所精神(GENIUS LOCI)(N·舒尔茨):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
场所是空间这个“形式”背后的“内容”。
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环境特征!。
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
场所精神又比场所有着更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
他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
建筑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具有两层含义。
广义的建筑现象学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人与环境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由于其中心议题涉及到人、环境、场所、建筑和世界等内容,建筑现象学在不少论著和文章中也被称为场所现象学,人居环境现象学或人居世界现象学。
狭义的建筑现象学则特指由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琴·诺伯格·舒尔茨所创立的一种建筑理论。
阿基格拉姆学派(Archigram)亦称建筑电讯团或阿基格拉姆集团,1960年以彼得·库克为核心,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要部分。
硬件可依据软件的意图充分为之服务。
至于建筑本身,他们强调最终将建筑设备所替代,因此被看成是非建筑(Non-Architecture)或“建筑之外”(Beyond Architecture)。
提出未来乌托邦城市的思想——插入式城市(plug in city),掀起以钢或砼建造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来综合解决多种用途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预告了高技派(High-tech)的来临。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英国旧城中心改建:建议建造架空的“新路地”。
新路地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性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来往于房屋之间,这以被应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群中——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南岸艺术中心东侧国家剧院。
考研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山岳台:又称观象台,在宗教上是古代西亚人山岳崇拜和天体崇拜的产物,又是观测星象的一种塔式建筑物,也称塔庙,是集中式构图的高台式纪念性建筑物;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石砌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着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接待厅,百柱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着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群,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围廊朝西的一半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伊瑞克先神庙:东面门廊为爱奥尼柱式;南面为女像柱廊;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奖杯亭: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代表君主的权威;把围廊式的方方的灵堂放在高高的基座上,顶上再加一个金字塔,塔顶又立着奔马驾车的铜像;拱券结构: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罗马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檐部和台基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础组成;母度:古希腊柱式中柱子最下部的半径就是一个母度,它是古希腊柱式和建筑的基本度量单位;凯旋门:古罗马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是为了炫耀古罗马皇帝在各类战争中的胜利而建造的;通常横跨在一条道路上单独建造;劵柱式:在墙上或墩子上帖装饰性柱子,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劵洞套到柱式的开间里,劵脚或卷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个柱径;巨柱式:为了适应高大建筑体量的构图,一根柱子贯穿二,三层使用,以强调垂直式构图;叠柱式:解决的是柱子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柱子为几层叠加的形式,一层为塔司干柱式,二层为爱奥尼柱式,三层为科林斯柱式,如果有第四层,则为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比较稳定,一般为劵柱式叠加;连续劵:把劵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复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柱式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涡卷;尖十字拱:哥特式教堂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也称双圆心尖劵,由两个圆心画出两道弧线相交组成;有三个主要优点:①跨度一定时,可达到更高的高度;②不同跨度的拱可以做到相同的高度;③侧推力比半圆心拱小得多;小料厚缝:拜占庭建筑的建造手法,烧制的空陶罐形的小件砌在厚厚的灰浆上,用以砌筑拱顶或穹顶;帆拱: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形式;其做法是:在中央方形平面的四角立起四个墩柱,在其上沿方形的四个边砌起相同大小的四个拱劵,然后再四个拱劵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再把这个穹顶做水平剖切,水平切口和四个拱劵之间所余下的位于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透视门:基督教时期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逐层向内的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罗马万神庙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底部墙厚6.2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集古罗马穹顶与古希腊门式廊大全;门廊正面八棵科克林新柱子;罗马大斗兽场: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第四层为科林斯的壁柱;图拉真广场: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性广场;凯撒广场: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型制;广场后半部为围廊式维纳斯庙;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着,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为集中式教堂,成就有三:结构体系,内部空间,灿烂色彩;圣马可教堂威尼斯:希腊十字式教堂;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罗马风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主要仿古罗马建筑;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建筑艺术承袭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主要代表:比萨主教堂群;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券系统;哥特教堂以西立面为主,通常是两端一对高高的钟楼夹着中厅的山墙;世俗建筑中,哥特风格还表现在一些贵族的城堡建筑中,石墙厚重,碉堡林立,外形坚实;市政建筑常常是高坡顶,尖尖的老虎窗与烟囱构成屋面复杂的轮廓,立面上的窗也采用双圆心尖窗,再配以高高的钟塔;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德国:科隆主教堂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中世纪带有古典建筑因素的哥特式,受传统影响趋于保守,西立面没有明显钟塔,垂直感不强、威尼斯总督府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威尼斯总督宫:下面两层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实墙,立面极富创造性,为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中世纪世俗性建筑的代表;飞扶壁: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个创举;由扶壁和飞劵组成;其做法是:在侧廊外墙上按一定的距离排列若干粗壮的墙垛,这个墙垛被称为扶壁,在其上再做一道拱劵亦称飞劵,飞跃侧廊屋面直抵中厅拱顶的劵脚;扶壁和飞劵共同来产生向内的推力,抵消中厅拱顶的推力,扶壁和飞劵完美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称为飞扶壁;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指直到18世纪末,近400年文艺复兴;狭义指到17世纪初结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形成各具特点的文艺复兴建筑;2.建筑的三个时期1早期15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建筑实例: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美狄奇—吕卡尔第府邸,巴齐礼拜堂;2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实例:坦比哀多,法尔尼斯府邸;劳伦齐阿纳图书馆,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图书馆;3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维晋察为中心;建筑实例:维晋察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尤利亚三世别墅,麦西米府邸;穆达迦:西班牙的哥特建筑掺入了一些伊斯兰教的处理手法,形成了特殊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以马蹄形劵,镂空的石窗棂以及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和纹样为装饰结构;坦比哀多:设计人伯拉孟特,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周围一圈16颗多立克柱廊,有地下墓室,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集中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建筑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形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象很丰富,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的壁柱呼应,同穹顶的肋尾首尾,从下而上,一气呵成;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它显得十分雄健刚劲;帕拉第奥母题:立面的每一间都近乎方形,都由两颗柱子为界来划分;半圆形的拱劵落在下面的小柱上,小柱与大柱之间还有一个矩形的空间,与中间的大拱劵配合,在大拱劵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圆洞布置在柱与拱劵间的墙上,这种构图方式被称为“帕拉第奥母题”;古典建筑:指古典时期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经典,常被认为ishi西方建筑之源;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古典主义建筑: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南锡广场群:由三个广场串联起来,北头是横向的长圆形的王室广场,南头是长方形的路易十五广场,中间是一个狭长的跑马广场连接,建筑按纵轴线对称布置;法国半开放半封闭的广场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风格特征: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把比例尊为建筑造型中的决定因素,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枫丹白露派:融合了意法两国的装饰风格特色与一体,形成了建筑艺术上着名的“枫丹白露派”,这一派的装饰有些娇柔之气;洛可可风格: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都铎风格:16世纪上半叶,应该出现的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风格;帕拉第奥主义: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古典建筑形式,这类建筑采用了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形式,即以古典柱式,穹顶等古典建筑要素作为建筑立面构图的主要标志;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亨利第五代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如英国国会大厦;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为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将历史上不同的风格要素自由的组合到一栋建筑上;,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水晶宫:第一节世界博览会展馆,是以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百年,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一座建筑纪念物,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的记录;机械馆:是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主场馆,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建筑的记录,其三铰拱也是其一大成就;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主张建筑要表现材料的自然美;代表作红屋;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以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善于利用铁构件;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创始人凡·德·费尔德;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米拉公寓;又称“曲线风格”;维也纳学派:首领人物:瓦格那——现代建筑;主张建筑艺术创作必须源于自然和生活;建筑师要使用新材料,新结构,适应新的建筑功能,探索新的建筑形式;路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斯坦那住宅;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以探索新时期艺术的发展方向,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直线风格:以大量直线的运用丰富了新艺术运动以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青年风格派:新艺术运动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派;芝加哥窗: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芝加哥学派: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团体,即后来被称为“芝加哥学派”的组织;其特点为: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洁的立面;创始人詹尼:第一拉爱特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最早的钢框架建筑实例1883-1885沙里文:芝加哥百货公司——芝加哥窗; 伯那姆:芝加哥里莱斯大厦; 霍拉伯德与罗许:马凯特大厦;德意志制造联盟:与1907年成立的,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团体,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其目的是:“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表明了对于工业文明的肯定和支持态度;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格罗皮乌斯和迈耶——“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有旋转楼梯;沙里文: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提出“形式随从功能”;“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相互区别开来;表现派: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未来主义: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风格派新造型派或要素派:1917年产生于荷兰;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构成派: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塑性建筑: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建筑艺术形式中另辟蹊跷,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维空间的建筑中去,吸取东方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精心研究他独创的塑性建筑;维多利亚哥特:以意大利哥特建筑为蓝本的哥特复兴;现代主义建筑现代派建筑:指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建筑领域产生的一种建筑思潮;主张:应顺应时代发展,摆脱复古思潮的创作理念,大胆创造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新建筑;少就是多:强调在建筑形体的处理上遵循简约原则,净化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的装饰,在结构上提倡使用简洁的钢框架体系,在实体上提倡使用玻璃幕墙;所谓“多”,就是强调在工业化条件下,使用新技术来表现建筑形体简洁精确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密斯风格:又称“简素主义”,“极简主义”,,密斯提倡的,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强调简洁,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以“功能服从空间”为设计原则;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流动空间:对空间进行灵活划分,形成一个既封闭又开场,或半封闭半开敞,相互贯通的内部空间;巴塞罗那德国馆全面空间: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供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通过一些隔断进行不同的划分,来适应不同的功能要求;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有机建筑:最先有赖特阐述的,“是一种自然的建筑,是属于自然的建筑,也是为自然而创作的建筑”;也就是建筑应该在人类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强调整体性;建筑应该能够反映出人的需要,场地的自然特色以及自然材料的使用;草原住宅:是赖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所设计的别墅式住宅的统称;这类住宅平面采用非对称的布局,多为十字形平面,将壁炉布置在平面的中心,造型的外部造型突出水平起伏,以缓坡顶,深出檐来与草原环境相呼应;理性主义: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以功能为主;粗野主义: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着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典雅主义新古典主义: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主要在美国;又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讲究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约翰逊: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纽约林肯文化中心斯东:1958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高技派: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地方主义和人情化:特点是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阿尔瓦·阿尔托:北欧“人情化”与地方性的代表强调有机形式,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舱下面有两个托架支 撑着,而上面仅由两个螺 丝固定。每个舱的内部装 修力求新颖奇特,墙、床、 天花板集成一体化,屋内 的墙角为圆角。 这座大楼以当代建筑学的 “新陈代谢”思想为背景, 是“新陈代谢主义”的一种 图解。虽然普遍适用性不 高,但是它的确标志着那 一时期的先进技术,同时 更像是都市中心的一个孤 傲的纪念碑。
外露的大圆筒和混凝土的 粗糙质感、楼板和圆筒交 接处的梁头,愈加强调了 这幢建筑物的结构,暗示 着它讲来的成长。山梨县 文化会馆建成后就进行过 扩建,从而建筑自身就构 成一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 解决其成长和变化的立体 交往空间。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 屋市,1957年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 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 研究室工作,1959年 获硕士学位,1960年 参加“新陈代谢”组织, 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1山梨县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 2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 筑师。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 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 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 (1966)静冈新闻广播东京 支社(1966)等。
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 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 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 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 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 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 个社会 ——丹下健三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1966)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 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新 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 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 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 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 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 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 或减少。
建筑物是供报纸、广播、印 刷业使用。在功能上,要考 虑这四者之间的联系,又要 考虑各企业的独立性,合理 地运营,以形成该地区的情 报产业中心。而采用了4行 16根5米直径的圆筒结构 做主要支柱,各种活动窗与 办公室像是一座座桥或像是 抽屉那样架在大托架上。在 各层间还有很多空间做成屋 顶花园,这是为将来扩建做 准备的预留空间。建筑还考 虑到扩建的方便。
中银舱体大楼
该建筑由140个舱构成,从 外观上看,稍显凌乱、随意, 但实际上这正表现出设计师的 自由构想。大楼是城市的基础 结构,居住单元是批量生产的 像"胶囊"似的方盒子,一簇簇 围绕在大楼的周围。黑川与运 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大量 采用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 现场组建的方法,所有的家具 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在 2.3m×3.8m×2.1m的居住 舱体内。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空 间上的改变与流动。
感悟
1 前瞻性。 2 可持续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