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法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1.检影验光概述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
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
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
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
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
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3.1规则散光的检影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下检影验光。
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
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
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
检影法验光 PPT

检影法基本原理
目 的:
• 一种客观评价屈光不正的方法
背 景:
• 通常 为 早 期 检 查, 作 为 主 观 验 光 的 基 础。 • 当交流非常困难或病人视力非常低的时候 ,检影可能是
检查屈光不正的唯一方法。 • 通过实践,完成双眼检影的时间不会超过5 分钟。
检 影 法: 基础理论 1
• 光带暗且运动速度慢表明屈光度较高。 • 沿其他子午线方向扫描光带或减少工作距离能帮助确定柱
镜的主子午线。
带状光检影 常规步骤-1
• 从右眼开始检。 • 确认检影镜射出的光束是交叉的。 • 从光带的垂直方向开始检。 • 在工作距离上通过窥孔,针对瞳孔平面的光束观察瞳孔反
光。 • 摆动检影镜,那么光带会在水平位扫过瞳孔。
检 影:
定位主子午线
检影 步 骤: 6
• 当增加柱镜的同时,监控影光运动的方向和调整 柱镜以致于“在轴”。
– ‘“离轴”散光易被觉察,如同散光矫正靠近终点(影 光运动速度快)
• 重复另一眼
检影 步 骤: 7
• 对于高度屈光不正,依次各眼部分矫正是很有帮助 的,以致双眼保持相同的误差。
– 使病人更容易保持注视。 – 有助于年青病人稳定调节。
在试镜架上设定病人瞳距,放好试镜架。
检 影: 准 备 2
位 置: • 病人取座位 • 检查者与病人的眼睛在同一水平(座位) • 工作距离为离病人67cm。 • 检查右眼时,检查者在被检者的右侧,反之亦然。
检影 常 规 步 骤 -1
1. 通过检影镜观察并找出检影光带。 2. 沿着水平方向摆动光带并确定运动的种类。
—反射光束在一条主子午线会变薄,另一条会变宽。
检 影: 逆 动
检影

验光知识--检影技巧视网膜检影法检查过程: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技巧1.检影镜的使用:持检影镜正确方法:一手把握住检影镜,带状检影镜拇指贴在推板上,食指在旋转套筒上。
镜柄垂直,肘自然下垂。
千万不可斜握、肘抬高检影镜柄(如图)。
这样验光师手臂僵直,不易松驰调节。
做到“三个右,三个左”。
右手持检影镜。
用验光师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验光师左眼观察患者左眼。
这样检影镜出射光线,与患眼视轴夹角较小,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5m远视标,使调节放松。
2.观察影动方法:能看到影动对初学者不是易事,在检影时,要做到三孔成一线,方可看到影动。
所谓“三孔成一线”,是指验光师瞳孔、检影孔、患者瞳孔必须成一条直线。
初学者不易很快做到。
可以用检影镜光将患者瞳孔照亮,验光师的眼睛再贴在检影孔上。
检影时,验光师为了能保持松驰状态下检影,必须睁开双眼检影,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闭上一眼,找到红光反射后再睁开闭着的眼睛,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3.寻找中和点: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
严格讲中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
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初学者,找中和点比较困难,当消解到接近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者,可能认为是中和点,消解至中和点方法有两种。
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都要用此法。
在检影消解时,接近中和点,继续递增镜片度,直到出现相反影动,退回一点即为中和点。
如一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眼前加-1.00DS,再摇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映光更亮,影少,速度快。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 retinoscopy 或 skiascopy )。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 13 1 年的历史了,最先是由 William 于 1859 年于有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心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别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73 年才由Cuignet 用于临床。
1884 年 Smith 建议使用检影( 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 arent 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其实是利用光芒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动向检影能够迅速确立屈光状态经过动向检影找寻远点和对换节幅度的判断能够简单迅速确实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静态检影能够确立光度范围经过找寻中和点能够较为正确的判断光度范围,可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可以直接用于处方上,还一定经过主观验收复查。
3.动向检影能够简单确立调理幅度高中和点的地点,能够用来判断调理幅度4.静态检影能够用于调理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质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质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切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能够使调理放松,所以,静态检影时的调理能够获得必定量的放松,假如检影结果显然低于实质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理性近视。
5.检影的同时能够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侧重要的意义,我们能够利用检影来迅速确实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经过对暗影地点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立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 一 ) 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对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显然的差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向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理、会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4.散瞳验光: ㈠远视眼: 1.低度数1D~3D:如原来远视力好、无症 状、小孩,这样可不给戴镜,也可给小度 数,成人由于看近多,可给少量度数,不 给足,如给足,有时视力比原来戴镜还差。 如远视力不好,有症状,可给一定度数, 但可适当减少度数+0.25D~+0.75D都可以,
若低度数出现在成人,年轻人调节强,稍 减些度数适应,年龄较大近①40岁的应尽 量给足,减去少许+0.25D或全部足,(如 +1.50D给予+1.25D)②年青人可减少些 (如+1.50D给予+1.00D)③小孩如+3D以 内,视力正常可不给,如不戴镜才0.6左右, 戴镜后可提高视力,可适当给点度数。
观察的内容: ⑴光和影: 移动检影时可出现亮暗,亮的为光, 暗的为影。 光影要观察: ①光影的比例 ②要观察光影的边缘有时很难辨别顺逆 动。
⑵移动方向 顺动:远视,正视,近视<-1DS 逆动:近视 不动:1DS ⑶光的明暗度和速度 光较亮,顺逆快→低屈光度 光较暗,顺逆慢→高屈光度 10DS以上瞳孔区是黑糊糊的。
d.顺光及逆光均应加镜片中和,原顺动要 回到出现逆动为止,前一度数为一中和点, 逆动光要加到顺动为止,退回一片为其中 和点,一定要加到过头往回倒一片。
e.若有散光,若要找光,直径最长点及光直 径最短点以此二点为纠正镜片的方向,先 中和最长点的影像,后中和最短点的影像, 得出二项之差为柱镜,最长点需要纠正的 力量最小则为散光柱,二者差为正镜片应 加上,二者差为付镜片应减去。确定轴位, 在微定轴90°的两侧对称位如70°及110° 摆动,则70°及110°各出现1暗区。
具体操作方法: 1.用球镜检影: 特点:简单、容易,适用于没有散光,若有 散光,则看不到中和时的光影,有散光的效 果不太好,容易出现误差。
检影验光的优点

检影验光的优点: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
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
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
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
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
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
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
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
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
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
初学难以掌握。
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
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
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
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
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
检影应熟练、精确。
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检影验光的设备:一验光室。
供检影及验光的场所。
分普通验光室和综合验光仪验光室两类。
1 普通验光室。
面积最少为2.6X1.5米。
通过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至患眼距离5米。
验光室宽度要能够放标准镜片箱和坐椅。
最好验光室的空间大一些,有利放松调节。
验光室不希望有杂乱无章的光线,最好不要有透明窗,用空调排气扇。
教你如何检影验光

教你如何检影验光学习检影验光,我们还常常从光学模型眼入手,学会观察眼底反光、影动及中和过程;然后逐步过渡到真实的人眼验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模型眼检影和真实人眼的检影步骤。
一、光学模型眼检影光学模型眼是学习检影法的重要工具。
模型眼结合附加镜片可以模拟各种屈光不正,供初学者练习检影。
模型眼本身无调节、无注视移动和瞳孔固定,而且屈光介质清晰,特别适合检影验光练习,允许初学者集中精力检影和矫正屈光不正。
结构上,模型眼为一中空的圆柱套筒,模仿了人眼的光学结构,其最前面是表盘(子午线标志的刻度)、瞳孔、镜片槽(供放置镜片)。
瞳孔的后面是一个正球镜,其作用等于人眼晶体和角膜屈光力的总和。
套筒的后端是一个盲端,内贴有眼底图能够产生眼底反光。
套筒的内部分可以伸缩,产生眼轴改变,相应的屈光度也就发生变化。
然而,套筒上的刻度只能大概反映其屈光状态,即模型眼上显示的度数一般不准,所以使用前必须先校正为正视眼,然后在镜片槽上放置已知镜片,模拟各种屈光状态进行检影验光练习。
(一)检影验光的一般准备(1)首先,我们要熟悉检影镜、模型眼和试镜箱。
特别要花一点时间熟悉试镜箱的配置和镜片上的标记。
正镜放在试镜箱的右边,负镜放在左边。
球镜放在外边,柱镜放在中间。
所有镜片的手柄上都有标记(+或-),通常是彩色标记(在美国,黑色标记表示正镜片,红色表示负镜片;在欧洲正好相反),镜片的屈光度数也标记于手柄上。
(2)准备软尺或者细绳,以便于测量距离时使用。
(3)准备半暗室,使我们容易看清光带,同时也能够看清镜片上的屈光度数。
(4)安置模型眼的高度,使其视轴与我们的视轴高度平行或者一致。
(二)眼底反光和影动观察步骤怎样才能找到中和点呢?假设检查者位于出射光线的光锥中,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前或之后的某个位置,现在通过检影法观察眼底反光和影动;(1)首先必须观察和判断是顺动还是逆动,即远点位于检查者的前面还是后面。
(2)如果看到顺动,加正镜片。
当看到顺动时,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后某处,需要加正镜片(会聚出射光线)将远点移至检影镜处,此时,可看到中和过程。
史上最全检影验光技术讲解,没有之一!

史上最全检影验光技术讲解,没有之一!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概述】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最早的验光方法是主觉验光法。
我国清代吴江人孙云球所创的“随目对镜法”。
此法即插片验光的初期,在一定远处画上大小不同的汉字,在患者眼前用正負不同、光度不同的镜片试验,哪一种镜片能看清楚小字,即用此光配镜。
这种方法当然不准确。
1893年包曼首先使用检影镜看到视网膜反射,开拓了他觉验光检影法的先河。
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
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
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帶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成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
加一手持柄。
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
筒中间放一灯泡。
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
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
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
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
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
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
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
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当检查这个散光矫正情况时,最重要的是确定检查工作是循着视轴的方向在作的,此一方法最好改变固视目标至近点,每一眼经由交替的方式来固视远距离的目标,来达到控制调节的目的,而达到中和的目标,然后圆柱镜的部份(与双眼平衡)也许使用视网膜镜的近点固视目标,此一改变固视目标成为近点固视目标的最大缺点在于患者会留下残像,
可以使用一个模糊的点光源,或者是一个绿色背景上的视标,尤其绿背景的视标特别适用于小孩,验光师尽可能的接近患者的视轴,一般来说皆是验光师以其右眼来检查患者的右眼,也就是说患者是透过验光师的右耳外侧,去看远距离的视标,当检查左眼时,此一情况刚好颠倒,小心确定此一垂直与水平轴上所获得的情况必须尽量与视轴在同一轴线上。
在作孩童与青少年的验光时,如果能够使用散瞳剂来预防或控制调节作用,当对儿童验光时,特别是太小或活泼,或有非常活跃调节力的小孩时,散瞳剂将是非长的有帮助(注:国内仅有医师方可使用)。
尤其针对尚未接受治疗的内斜视患者,散瞳剂可能会解除部份内斜的征状,在所有的案例中,散瞳的检查可以确定固视的状态,双眼视的状态与网膜检影法(与实行自觉式验光)应该可以在无散瞳状态下执行。
莫新德雷的方法,同样的是使用于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时,检查婴儿及幼童用的屈光情形时所使用的,于暗房内检查,在检查一眼时,遮盖住另一眼,患者注视着视网膜镜的灯光,工作距离以50公分为最佳,但当中和时所得之屈光度,其工作距离的加入度只要加入负的1.25D,至于所减少的负0.75D的工作距离,则是根据量测同一人在睫状肌麻痹与未使用时的差距所得之数据喘生的平均数值。
布雷特方法对执行验光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他可以只使用一个眼睛来使用视网膜镜的检查工作,要求患者注视着固定于视网膜镜上的光亮视标,(或是视网膜镜的灯光),加入球面度数开始检查,直到双眼的反射光出现中和的情况为止,此时验光师可以使用其惯用眼来作检查,因为辐辏会引起一些调节,故当患者眼底的反射光产生中和时即要求其看远方的固视视标,如此一来因其辐辏改变故调节也跟着放松,继续检查并加入度数,直到反转情况再度出现,(如果验光师使用的是右眼,则此时所检查的应当也是患者的右眼),所获得的此一调整的度数,可以认定同时也适用于另一眼。
检影方法

检影方法一、散瞳验光1、散瞳,12岁以下需用阿托品散瞳,散3天后验光,3周后复验;12岁以上年轻人托品酰胺散瞳,年轻的点6次,成年点3到4次,第二天复验;(5分钟点一次,最后一次后20分钟检查,一般取十分钟)2、电脑验光,确定初步的眼度数情况;3、测瞳距,查视力,年纪大的需要查近视力;4、使用带状检眼镜进行他觉眼光,在0.67工作距离基础上进行验光。
察看眼瞳孔中的从视网膜所成光带的像在角膜上的映光的运动情况(具体分映光四要素:亮度,形状,大小,方向),一般主要看映光的顺动和逆动的变化(注意有剪动的情况出现),一般让患者盯住你的额头或是对面墙上的小红点,透过检眼镜察看映光情况:a、首先看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映光是否和光带相平行,如果平行,则患者如果有散光,一定是180度或是90度的散光;不平行,则确定有非180度和92度的散光,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找一中间点,刚好映光和光带平行,则这个位置就是散光的轴位;b、在电脑验光结果的基础上,加上+150度透镜,再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进行检影,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全是逆动,则证明患者肯定是近视;如果是顺动,则有三种情况,正视,远视,小于150度的近视;c、在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进行验光,如果是逆动,逐渐增加负镜,找到逆动转为顺动的前一个度数(即找中和点);如果是顺动,逐渐增加正镜,即找顺动转为逆动的前一个度数;如果是剪动,则要找到映光上下或左右对称时的前一个度数;d、平衡任何一个之后,如果另一个位置还没有平衡,则证明有散光存在。
如果水平位先平衡,那证明轴位为180度,在水平位所平衡的度数的基础上,垂直位再平衡的度数即就是散光的度数;如果垂直位先平衡,同理即就是90度的散光;e、将两个镜框上的镜片放在旁边,各加上工作距离0.67的倒数,即-150度,即就是插片的基础读数。
5、然后开始主觉验光,即插片法a、先球镜,分别加上25度远视和25度近视,让患者比较哪个更清楚,细调球镜度数b、再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镜进行细调,首先调轴,取大概方位的3个方向1.2.3询问那个方向更清楚,然后,将十字交叉柱镜的柄和原轴位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或者两面都差不多,向清楚的一面调轴一次进15,或回退一半(原则上尽量向180度或90度靠拢);再次调度,将交叉柱镜的轴线和原轴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清楚则加度数;6、不需双眼平衡,将验光结果抄写于病历上,嘱咐病人第二天或者改天复验(阿托品验光者则3周后复验);7、复验内容:a、首先查视力看能不能达到1.0,然后调透镜度数,原则上由于睫状肌麻痹的失效,则由于调节的存在,晶状体会增加屈光度,因此患者有可能看不到1.0,可是适当的增加-25到-50度,即就是近视增加25度,远视减少25-50度,但原则是宁可欠矫,也不要过矫。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 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 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检影验光(理论课程总结)

检影原理:A、视网膜检影法是用平面把光线射入被检眼内,观察由眼底反射出来的光影的动向来决定其屈光度的方法。
B、影动与远点的关系:影动取决于检影镜相对于被检验眼远点的位置。
高度近视其远点位于检查者和被检者之间,影动为“逆动”。
低度近视、正视眼、远视眼的远点分别位于检查者后面、无限远、被检者后面,影动为“顺动”。
远点正好位于检查者(眼睛)位置,影动为“中和”。
如50cm检影-2.00D为中和现象。
C、观察影动―>可知远点位置―>可换算出眼的屈光度。
固定工作距离,配合使用透镜。
“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最终获得“中和”影动。
推算公式: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中和镜片度数+工作距离。
注:影动的形状、破裂现象及斜向运动提示有散光。
散光通过分别中和两条主经线检查。
检影步骤:让病人坐好坐舒适。
戴好试镜架或调好综合验光仪。
双眼均打开。
让病人注视远处目标。
检查者面对病人,保持同一水平。
用右手持镜,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手持镜,左眼检查病人左眼。
检影方法:A、球面屈光不正中和:选择适宜的工作距离。
通过检影镜观察被检眼的影动现象。
根据“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在眼前加球镜片,直至中和影动。
计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
B、散光的中和:选择适宜的工作距离。
旋转光带找到破裂现象或斜向运动消失的方向,确定主子午线方向(光带方向即轴向)。
用球镜先中和一条主子午线,无须关心另一条,记录数据时记下轴向。
取出球镜,再用新的球镜中和另一条主子午线,记录数据及轴向。
计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
常用的工作距离:-50cm -2.00D-67cm -1.50D-100cm -1.00D结果校验:中和时:改变距离,向前一点则“顺动”,向后一点则“逆动”。
改变度数,加+0.25D则“逆动”,加-0.25D则“顺动”。
金阳光视力健康工作室讲述“检影法”

A、检影时须以瞳孔中央 4 毫米直径的整修光影移动 作为标准,不应受周边部光影的干扰。 B、混合性散光具有顺动和逆动相混的光影,检影时宜 先中和逆动轴行,以便造成一个较大的顺动散光带。 顺动散光带一般比较清晰,易于定准轴位。 C、凡采用麻痹睫状肌检影者,应在瞳孔恢复正常后, 一般为 10-15天,按检影测得的屈光度数,凭主觉复 验一次。必须时应相互参与,适当加以修改,以视力 能有满意的提高,得到合适的调整为限度。
检查者面对患者一米距离,右手持检影镜于右眼前, 使自己的眼正对视孔,并移动检影镜,将光线投射 于眼睛的瞳孔内。此时,检查者通过视孔可在患者 瞳孔领域内,窥见光影与黑影交替出现的情况,前 者代表视网膜受映照部分的光反射;后者代表未受 映照部分的阴影。在检影镜向上、下及左、右轻微 摆动下,瞳孔内光影可表现出下列几种移动情况:
a、光影不动:检影镜摆动时,光影固定不动,表示 有-1.00D的近视。因一米的距离使检影镜的视孔, 恰好处于患者眼前一米处的这点上,故该眼光为 -1.00D的近视。如检距为 0.5 米时,则应为-2.00D 的近视。 b、光影顺动:即光影动向与检影镜动向一致,表示是 远视,正视或低于-1.00D 的近视。用凸透镜可使顺动 光影中和, 即光影不再随检影镜摆动而移动。根据影 动快慢可以判定度数大小,影动愈快表示度数愈浅; 影动愈慢,表示度数愈深。
检影法是他觉验光中重要的方法,须在暗室内进行, 检查时不光根据患者的感觉, 而能迅速准确查出屈 光的性质与度数, 本方法适用于一切屈光不正的患 者, 特别是儿童或神经系统不健全者更为适用。因 用主觉验光法儿童常常因害怕或紧张说不清楚或表达 错误。 他觉验光法检查方法如下:
对调节力强的幼年儿童,检查前,为使调节麻痹应用 0.5-1%阿托品,每日三次,一般连续三天。20-25岁 成人也应麻痹睫状肌,但以滴用2%后马托品为限,每 15分钟一次,共4-5次。40 岁以上的成人,因睫状肌 调节力已大部衰退,一般不需要药物麻痹。
mem动态检影法的原理

mem动态检影法的原理
动态检影法(MEM)就像是给眼睛做个小体检,来看看它聚焦近处东西的能力怎么样。
想象一下,你坐在眼科医生面前,他们让你盯着一个不远的图表看。
这个检查有点像玩镜子游戏,但更高级。
医生用一个叫检影镜的小工具对着你的眼睛,就像是在用小手电筒照,不过这光是特殊的,能让他们看到你眼睛里反射出来的光的样子。
当你努力看近处的东西时,眼睛里的晶状体就会变厚,这就叫做调节。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慢慢换用不同度数的透镜在检影镜前面,直到找到那个刚刚好的透镜,让反射出来的光影不再动来动去,变得乖乖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你眼睛在看近物时的“最佳状态”。
然后,医生会根据找到的这个透镜度数,算出你眼睛调节的力度是不是刚刚好。
如果发现你的眼睛调节太用力或者不够力,那就说明你的眼睛在看近的东西时可能有些小困扰,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治疗。
所以,MEM动态检影法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又聪明的办法,帮医生了解你的眼睛在做“近距离作业”时的表现如何。
6检影验光法的光学理论

检查者
远点
被检者
影动
按“ESC”键退出
第 18 页
影动特征举例
检影验光的光学理论
举例:在50cm检影(工作距离镜=+2D)
• 中和 • 远点检查者眼平面 • 无须加镜片即为中和(总检影度数=0D) • 近视-2.00D
共轭焦点 检查者
被检者
影动 按“ESC”键退出
第 19 页
影动特征举例
检影验光的光学理论
“顺加逆减”
第 11 页
工作距离
检影法
检影验光的光学理论
• 指检查者的眼睛与被检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 在无穷远检影不可能 • 选择在眼前一定距离进行检影 • 在眼前加一个与检查距离屈光力一致的工作镜,达到在无穷远检影的效果 • 工作距离镜度数(D)=1/工作距离(m)
• 举例:1m~+1D; 67cm~+1.50D; 50cm~+2.00D
第 22 页
影动性质及判断
检影验光的光学理论
在判断影动为“顺动”还是“逆动”后,根据瞳孔内光带的如下特点可以帮助中和:
(1)速度: 远点越靠近中和点,速度越快,当到达中和点时即出现瞳孔满圆
(2)亮度: 远点越靠近中和点,亮度越亮
(3)宽度: 远点越靠近中和点,宽度越宽,当到达中和点时即出现瞳孔满圆(注意“假性中和点”)
22
第 23 页
中和点
4. 中和的理解 • 中和点 • 中和区:不是点,受像差等因素影响 • 大小取决于: (1)瞳孔 (2)工作距离:选择67cm或50cm为宜
检影验光的光学理论
23
第 24 页
检影法的误差
• 黄斑中心凹对准效果 • 球差 • 色差 • 反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