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

合集下载

增强太极拳文化承载力探析——基于太极拳发祥地赵堡镇的研究

增强太极拳文化承载力探析——基于太极拳发祥地赵堡镇的研究
为温县东大门和中州重要古镇。赵堡 自古 以来就是温县县东 的 文化 中心 。 太极拳的六大 流派 中的和式太极拳就是发源于赵堡 ,武式 太极拳 , 孙式太极拳则间接 源 自赵堡 。太极拳的诸 多架 势中 , 影
响力较大的忽雷架 , 领落架 , 腾挪架 , 都发祥于赵堡镇 。 和式太极 拳的创始人和兆元 , 师承于邻里 陈清平 。 和兆元 在理学大家李棠
搏击・ 武术科学 【 武术文化研究1
2 0 1 3 年1 1 月
第 l 0 卷 笫 1 1 期
增 强太极拳 文化承 载力探析

基于太极拳 发祥地赵堡镇 的研究
和 慧超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1 )
摘 要 :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 实地走访 , 发现温县近几年在 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 了一 定成绩 , 但是在发展太极拳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认识到赵堡在 太极拳发展 中的地位与影响。文章从文化承栽力 的视 角, 阐述赵堡对太极拳发展历程 的影响, 分析制约赵堡太极拳文化建设 的因素, 进 而提 出相关建议 以促
进赵堡太极拳文化的复 苏, 推动太极拳的历史研 究与其发展。
关键 词 : 太极拳 文化 建设 温县 赵 堡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l l —0 0 2 4 _ _ 0 3
式 的六大流派太极拳产 生了影响 。 但是在笔者看来 , 温县局限性 的太极拳文化产业 建设是对温县太极拳文化的错误 理解 ,也 是
对 中国武术协会命 名温县为太极拳发源地的狭 隘认识 。 温县之所以被命名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是 因为现传各式太极 拳均源 自此地 。 康戈武在 《 解读 : “ 温县被命名为太极拳发源地” 》 中指 出: “ 太极拳吴式 、李式源 白杨式 ,杨式溯源至 陈家 沟陈长 兴; 郝式 、 孙式源 自武式 , 武式溯源 至赵 堡镇 陈清平和源于陈家 沟 的杨式 。 陈家沟和赵堡镇相邻 , 同属河南温县辖地 。 因此 , 太极 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 由此 可知 , 与陈家沟相邻 的赵 堡 镇, 对 太极拳 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 所 以说温县将太极拳文

太极拳重大发现续十二赵堡太极拳之谜崔虎刚六合武学

太极拳重大发现续十二赵堡太极拳之谜崔虎刚六合武学

太极拳重大发现续十二赵堡太极拳之谜崔虎刚六合武学太极拳重大发现续十二赵堡太极拳之谜崔虎刚六合武学一、学界对王宗岳的研究众所周知,李亦畲《太极拳谱跋》有“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

间有一二有者,亦非全本。

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

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畲氏书”记载。

由于武氏兄弟不是王宗岳传人,舞阳盐店老板及其员工也不太可能是王宗岳传人。

所以李亦畲只得如此记录为《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这为我们也保留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后来,因缺乏王宗岳相关信息,学人也不断努力研究,分析,推测,猜测,质疑等等而走向多种看法。

实际上从李亦畲开始就是这样的情况。

李亦畲曾撰《探太极拳之源》:“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

王涣详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

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

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

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

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

”(姚继祖先生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先生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曾亲见李亦畲《太极拳谱》自藏本)再后来,李亦畲认为不妥,修正了自己的看法。

李亦畲太极拳拳谱之《太极拳小序》“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

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

旋里后,市诸同好。

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

尽能得其大概。

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

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二十余年来,仅得皮毛。

窃意其中更有精巧。

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再后来学人对李文,也多有对自己有利一面的解读。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硬如 刚 、 软如棉 、 滑如 教 年轻 时 , 一言不合 , 大 堡 太极拳 素以 “ 体育事务任太极 班导师 ,香港 医院管 亲戚是 “ 一”, 黏如鳔 ” 著称于天下。其 功架雅静 理局太极拳导师 ,香 港太极 总会 师资 打出手 , 杀人于 瞬间 , 后悔莫及 。若不 鱼 、 免于死 刑 , 虽减刑也 使 优 美 , 和谐 自然 , 运动 如 同行 云流 水 , 训练班导师 ,香港 太极总会裁判 班导 是有福星搭救 , 其 惊世 师, 香港精武体育会会 董 , 香港太 极总 家 中老 少 , 三餐不 续 , 悲惨 十足 , 为 飘然逸群 。 技击变化云谲 波诡 , 是 戒。 骇俗 , 令人扑朔迷离 。 会副会长 。 2 0 在 06年台湾第一届 国际
团结 、 友爱 、 和谐 而共 同 为维护 民 蕴华 大师 。在其 门下刻苦 学习赵堡太 生长 , 有助生新 皮层 , 把多余水分 排 出 人, 国家的尊 严而贡献出力量 ! 更希望 极 拳理论 和搏击技法 。宋 大师是位武 体外 ,由于毒素及废 物经汗及 排泄系 族 、 卖 创造 术改革家 , 并从 事哲学研究 , 其武术思 统排 出体外 ,能有效促 进细胞 吸收营 大家能突破 “ 武之人”的想法 , 学 光辉 照耀世 界 , 想超前 , 泛研究 和借鉴摔跤 、 击等 广 拳 养及排泄废物 , 提升人 体 的免疫力 , 以 出学校 、 院之水 平 , 便平衡体 内荷尔蒙分泌 , 让心灵 、 肉 愿大 家努力 。 肌 强对抗项 目的搏击特点 。
◇ 姜◇
幻万 端 , “ 有 人不 知我 , 独知人 ”之 我
意境 。 由于我数十年艺耕不辍 , 苦探 艰
1 I_ - _ 5l I
I g庚寅年捌期l

太 极 拳锦 标 赛 上 获得 自选 套 路 第 二 名 , 20 在 0 6年 台湾第 一届 国际太 极拳 锦标赛上 获得擂 台推手第 三名 。 政府注册 :创 办太极星武术 体育

赵堡太极拳与傅山太极、子午太极、绵山太极之来源

赵堡太极拳与傅山太极、子午太极、绵山太极之来源

赵堡太极拳与傅山太极、子午太极、绵山太极之来源赵堡太极拳与傅山太极、子午太极、绵山太极之来源王宗岳,字林桢。

明嘉靖四年(1525)出生于山西绛州府(今新绛县西北五里思贤里)王庄村,卒年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明嘉靖年间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传王宗岳太极拳。

王宗岳的父亲王祖通一生经商,长兄王宗行,堂兄王之屏(约1520~?1541年岁贡),堂弟王之翰(约1548~?1573年举人,曾皇上平反,赐尚宝司少卿,封妻荫子);王宗岳抚养孤侄王臣直(1570~1635),并过继为儿,王宗岳女儿王薇(即韩王氏约1555~1630)嫁给大家世族韩武绳,韩云(1587~1661)、韩霖(1596~1649)和韩霞,都是王宗岳的外孙,前两个外孙在拳艺上既得到了母亲的传授,又受到了外爷王宗岳的亲自指导,特别是韩霖,武功高超,出神入化,远近闻名。

后来韩霖将此“道士太极拳”,还传给了友人傅山,使傅山太极拳法至今还在流传(见《傅山拳法---傅拳图》),众所周知的绵山太极拳(也称子午太极拳),即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拜王宗岳(字林桢)为师,承王宗岳所传太极拳。

蒋发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創始人。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谱被发现证实(武当)赵堡太极拳为古代明朝道传太极拳(1),蒋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蒋发随王宗岳师父到山西学太极拳七年,王宗岳有女无子,蒋发学拳时常由师姐王宗岳女儿王薇辅导,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蒋发回赵堡镇武当赵堡太极拳承三丰传太极拳真实正宗。

(2),蒋发回乡二年后传赵堡邢喜怀(1605年)(此时陈沟村陈王廷才有5岁),邢喜怀之后太极拳在赵堡镇代代相传承,各代传人有著作拳理传世形成了赵堡太极拳体糸,至今400多年历史。

(赵堡镇太极宗庙纪念馆内供奉有赵堡拳1-10代传人塑像。

)(武当)赵堡太极拳創始人蒋发传太极拳给陈王庭(3)明末清军入关1645年以后蒋发(己72岁)传太极拳给陈王庭(46岁1600.1680)(有陈王庭与蒋发合画像为证)。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拳种。

然见诸报刊的,多为陈、杨、吴、武、孙等流派。

鲜有介绍武当赵堡拳者。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后其弟子王宗岳将拳传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一1654年),此拳便落于赵堡镇。

由于旧的思想意识和时代的局限性,数百年来淹没于世,鲜为人知,仅在赵堡镇世代秘传。

习此拳者皆赵堡镇人,故有拳不出村之说。

直到第十代传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的郑悟清先生(1894一1984年)和同为第十代传人的郑伯英(1906一1961年)、侯春秀(1904一1984年)老师相继定居西安,择徒授艺,此拳才在西北盛行。

武当赵堡太极拳最具有武当传统特色。

虽然传至今日已数百年,但仍完整和系统地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创拳架、推手、散手三者熔为一炉的特色,并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蒋发将此拳带到赵堡镇后,传于本镇邢喜槐(1556一?),邢喜槐传于张初臣,张初臣传于陈敬柏(170.7一1791年),陈敬柏传于张宗禹,张宗禹传于其侄张彦(1723一1807年)与原发孔,张彦传于由王屹档村专程迁居赵堡镇学艺的陈清平(1795一1869年)。

第七代传人陈清平不负师言,扩大了传授面,并将拳路加以整理发展为“代理、领落、腾挪”三种拳架。

“代理”架传于和兆元(1811一1891年),“腾挪”架传于李景彦,其他弟子如牛发虎、张应昌、任长春、张纹、张金梅等皆得“领落”架。

陈清平授徒甚多.以大弟子和兆元武功为最。

兆元得代理架(又称承〔成〕架或尺寸架)并精研太极八卦诸说。

他总结前人理论,结合自己练拳体会,完善和发展了该拳的理论体系,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后亲传于长子和润芝(1847一1917年)、次子和敬芝(1855一1929年)、长孙和庆喜(1862一1936年)。

和庆喜根据太极拳“先有开阔后求紧凑”之理,又将该拳分为大架、小架与承架。

大架传与郑伯英、郭云、刘世英、郑瑞、李君秀等,小架传与郝玉潮、郑悟清。

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国太极六大派系之一,在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武当赵堡太极拳渊源於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由云游道人张三丰所创的“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

张三丰传拳于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将太极拳传给了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故而命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道源流太极拳道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笔者查阅诸多资料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徐兆仁先生所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书述之最详。

现将《太极道诀〃前言》部分全文摘录,以述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

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

支分派别,各有传人。

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

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

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

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夷,两派于斯一汇。

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

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火龙先生、三丰真人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

他们臹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臶,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但正因为他们都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

就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物——张三峰。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

易修堂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体系

易修堂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体系

易修堂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体系易修堂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为北派太极正宗。

张三丰之后,太极拳传于山右(古称山西为“山右”)王宗岳。

王宗岳学得太极拳,受师父告诫,对他人不得明示师父姓名,只说是“云游道人”所传。

只在其《太极拳势》的最后写:“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王宗岳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左右,山西阳城县七里岗小王庄人,经常往来于阳城与河南郑州之间经商做生意。

由于他对太极拳有极高修养,人称“华北大侠”。

他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贡献十分突出。

著《太极拳论》,概括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真谛,指导着太极拳的健康发展,被后来的太极拳各流派尊为经典之首。

又独具慧眼,按照武当内家拳的择徒原则,选择河南赵堡蒋发作为衣钵传人,使太极拳北派能够开创形成,功莫大焉。

易修堂第一代宗师蒋发据赵堡太极拳宗师郑悟清述、郑瑞整理的《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阐秘》载:明万历年间,山西阳城王宗岳一行,到郑州检查生意,住宿赵堡,见数人练拳,议论说其中穿紫花布衫的蒋发,天质可教。

蒋发知道后恳求拜师学艺,王宗岳经多方考察方才应允。

蒋发敬师如父,师徒如同父子。

因王宗岳年事已高,就由其女代父授拳于蒋发。

蒋发回来传拳于赵堡,人们因此称赵堡太极拳为“大姑娘拳”。

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河南怀庆府温县赵堡小留村人。

据赵堡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1935年石印版)载:蒋发先师生于大明万历二年,22岁时,从山西王宗岳学拳7年。

又据陈长兴的一篇太极拳源流的《序》中讲:蒋发为王宗岳门下之高弟子,得内家武当派悟修之真传。

蒋发学艺时,王宗岳常对其言:“吾将此拳秘诀传汝,而后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

”蒋发学艺功成后归家,王宗岳以自己心得笔记8册相赠,并再三叮嘱,曰:“此拳不可妄传。

倘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

倘得其人不传,如同绝嗣。

能广传更好。

”蒋发归家后谨遵师训,订下“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下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轻露卖弄者不传”等十不传的规矩。

赵堡太极拳概述

赵堡太极拳概述
第$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卷第#期 N 8 4 ! $ ( 8 ! # " % % #年&月 M 8 0 A + * 4 8 9, 0 2 * +7 + 1 5 = 5 0 5 ? 8 9: 2 1 = 3 * 4 ; G 0 3 * 5 = 8 + M 0 4 " % % # 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赵堡太极拳的种类
赵堡太极拳在社会上流传的架子很多, 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 ( )大架。拳架步子、 幅度较大, 架式较低, 主 $ 要练技击, 练内功, 是赵堡太极拳的主要形式, 与之 对应的还有中架、 小架。 ( )领落架。其特点就是练习时上下起伏、 轻 ! 松自如, 落地时动作轻如猫狸, 有的动作带有快速的 发劲, 特别适合青少年练习。 ( )腾挪架。它属于行架, 以 柔 为 主, 包含了 " 闪、 展、 腾、 挪的动作, 练起来柔软而奔放。 ( )代理架。为赵堡和式太极拳开派宗师和兆 # 元所创, 是一种综合大、 中、 小架及其他拳架的特点, 适应性更广的架子, 易学易练。 ( )功夫架。以增长功力为主要目的, 架子很 % 低, 外柔内刚, 刚柔相济。 ( )呼雷架。以练习发劲为主, 练习时很多动 & 作都有发劲, 要求快猛弹抖, 迅如雷霆, 发劲时要与 呼吸相配合。 ( )车轮架。练习时每一个动作都象车轮般做 ’ 圆转运动, 柔和流畅, 以腰、 足为轴, 以手为轮, 大圈 套小圈。有平圆、 立圆、 斜圆等, 结构比较复杂。 ( )走架。架式较高, 边走边练, 轻松柔软, 灵 ( 活自然。 ( )跳架。有比较多的跳跃性动作, 连续性较 ) 强。 ( )内功慢架。以锻炼内 气、 内劲为主要目 $ * 的, 比较强调内在要领的把握。 ( )跟头棍架。练习时手法上的变化比较多, $ $ 万方数据 上下翻转, 指东打西, 变化莫测, 但要具有一定基础

★★★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历代传人传略

★★★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历代传人传略

★★★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历代传人传略★★★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历代传人传略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有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

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它除了具有一般太极拳的特点之外,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它的练习要求有不同于其它太极拳的要求。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武当张三丰→云游道士刘古泉→山西王宗岳(1525-1606)首传赵堡蒋发一支。

〈1代〉赵堡镇蒋发-→〈2代〉赵堡邢喜怀. →〈3代〉张楚臣. →〈4代〉张柏青、陈敬柏→〈5代〉张宗禹→〈6代〉张彦、<霍文毅>、→<7>张应昌*、<7>陈清平→<8>和兆元→<>和庆喜→<>郑悟清、郑佰英、和学信等。

(<7>张应昌*-→<8>张汶、张金梅→<9>张敬芝传→<10>侯春秀),由赵堡蒋发起400多年传承历史-→称赵堡太极拳。

由武当张三丰起600多年传承称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太极拳之母拳。

(赵堡笫8代传人)和兆元、字育庵(1810-1890),传子和润芝、和敬芝、长孙和庆喜、孙和庆台、苗延升。

延升传王思明、王恩恭(功);庆台传和学俭。

和学俭为人忠厚,秉承家学,在赵堡镇独立门户,成立“和式太极拳研究会”除传子侄外,广为传人,大力宣扬赵堡和式太极拳,已使多家辞典、刊物登载“和式太极拳”条目,和家后人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武术会议,传播祖传“和式太极拳”。

赵堡和式太极拳已被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确定为中国太极拳六大门派之一。

当代杰出代表人物有和定乾、和有禄等。

(赵堡笫9代传人)和庆喜字福棠(1862-1936),教授有方,传弟子多人,均名声显赫。

其传人有和学信、和学敏、和学惠、郝玉朝、郑锡爵、郭云、郑悟清、柴玉柱、刘世英、李俊秀、郑瑞等。

郝玉朝功夫为最,郭云在山西赤手打死金钱豹,郑锡爵1931年在开封举行的华北五省擂台赛中过关斩将勇夺魁首。

郑悟清荣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

郑锡爵、郑悟清因定居西安广有传人,名声显赫,武林人称“西北二郑”。

称郑锡爵为“大架郑老师”,称郑悟清为“小架郑老师”。

郑瑞乃郑悟清之长子,自幼习拳与父同师,为协助其父成就太极功业,除练功外,主要精力操持家务,备受艰辛。

赵堡太极拳_赵堡太极拳花开邯郸

赵堡太极拳_赵堡太极拳花开邯郸

赵堡太极拳_赵堡太极拳花开邯郸1991年10月金秋,古城邯郸举办了首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大会盛况空前。

来自世界各地太极拳高手纷纷登台献艺,尤其是太极拳六大掌门的表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精湛的太极拳艺,使得大会高潮迭起,征服了邯郸的所有在场观众,我对当时的盛况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的恩师王海洲先生,当时作为赵堡太极拳的领军人物,表演了赵堡太极拳,受到了大会组委会和国内外太极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原邯郸地委副书记行士文同志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王海洲老师表演的赵堡太极拳风格独特,内外兼修,功力深厚。

”王老师长子王长青于1991年在邯郸推手擂台赛上,充分展示了赵堡太极拳推手的技击功夫。

古老的赵堡太极拳和技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也为赵堡太极拳在邯郸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邯郸是杨、武两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太极名家,有杨式太极拳的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武式太极拳的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太极宗师,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遍布大江南北,为邯郸人所津津乐道和自豪。

但遗憾的是,以前赵堡太极拳在邯郸却鲜为人知。

也可以讲,邯郸人以前对赵堡太极拳的认识,从概念上讲几乎为零。

我经常想,古老朴实的赵堡太极拳为什么不被世人所了解,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自幼酷爱武术。

清朝嘉庆年间,我的祖上出了两位武举,人颂外号“大刀郭有环”与“矬子郭安泰”,大家都说他们会飞檐走壁。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和村里的老人讲述他俩为民除暴的传奇故事。

也正是受到祖上遗风之熏陶,在我幼小的骨子里,激发了练武的热情,近30年来,我练功不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习练赵堡太极拳,但总感觉练到身上的功夫都是皮毛。

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太极功夫,必须有明师指点。

所以,当我在1991年永年首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看到王海洲大师表演的赵堡太极拳以后,我眼前一亮,并为之一振――这就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的宗师!我义无反顾,下定决心拜王海洲先生为师,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

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

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

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中华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史图谱由武当张三丰排序称:武当赵堡太极拳、张三丰为第一代己有600多年历史。

历史称武当三丰派太极拳.由赵堡蒋发排序称:赵堡太极拳、蒋发为第一代己有400多年历史。

称史赵堡派。

明末清初赵堡蒋发(1645年后称明末清初)→武当赵堡太极拳传陈王廷。

亁隆年间赵堡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

陈式太极由陈王廷排序300多年,楊式由楊露禅排序170多年,…。

……………………………………………………一、追根述源:武当赵堡太极拳以老子、宓子、麻衣真人、陈抟老祖、火龙真人、张三丰等道家为渊源,由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云游道人)明嘉靖年间传王宗岳太极拳。

自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55),承山西王宗岳(字林桢(1525-1606))所传武当张三丰太极拳(时称太极拳十三式),在万历三十三年(1606)蒋发收赵堡镇邢喜怀为徒。

之后,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传承1一10代。

(明末清初顺治年间1645年后晚年的蒋发收陈家沟陈氏九世孙陈王庭(1600.1680)为徒传授太极拳,…其后人称之陈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1574-1655)明万历33年传邢喜怀:蒋发(1645年后明末清初)→传陈王廷(1600-1680陈式太极第一代),(陈王廷→所乐→光印→甲弟。

…断档了)↓第二代、邢喜怀(1589-1679)(传张楚臣) ;↓第三代、张楚臣(1628-1712)(传王柏青、陈敬柏) ;↓第四代、王柏青(1653-1742)(…传陜西一支略);↓第四代、陈敬柏(1653-1738)(陈敬柏传张宗禹、陈继夏) ;(亁隆年间陈敬柏在赵堡镇开武馆授赵堡太极拳,弟子800张宗禹为最…;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二次传授赵堡太极拳给陈家沟陈继夏、继夏传→陈秉旺→陈长兴(1771-1853);陈长兴定赵堡蒋发所传太极拳为一路,陈沟原有炮锤为二路,其后将炮锤发力劲溶入太极一路中,行拳发力,外方内园,锤手跺足,所以陈式太极拳又称炮锤架。

赵堡太极拳传承研究

赵堡太极拳传承研究

赵堡太极拳传承研究赵堡太极拳产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该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作为古村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赵堡太极拳能够从一个侧面反应赵堡古镇的兴衰更迭,反应作为一个古镇的文化生产力与创造力。

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喜忧参半,既有着不断增多的爱好者,同时也呈现出了各派系正名相争的复杂态势。

在这种态势下,对赵堡太极拳的传承研究就成为了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赵堡太极拳的传承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为广大爱好者解答赵堡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为赵堡太极拳的传承脉络与贡献进行梳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中国古村落的文化生产能力、创造能力与繁衍能力,挖掘古村落文化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基于此本研究分5部分对赵堡太极拳的传承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赵堡的起源、赵堡太极拳的起源以及赵堡太极拳的地位进行了客观评价,通过史料对比,对以杜元化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赵堡太极拳创始人蒋发,五传至陈清平的传承关系孤证论述不具完全可信性,对陈子明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陈清平师承陈有本的说法有可能也存在偏颇,为避免争端陈清平之前的传承关系暂且搁置历史尚未确定,而且赵堡太极拳现存的流派均与陈清平有关,故从陈之后进行断代史的传承研究。

其次,对陈清平之后的赵堡太极拳各分支派系的源起状况、主要传承人的基本情况、目前的分布状况和传承框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主要包括:代理架、忽雷架、领落架、腾挪架、张应昌及其他等派系,使读者对赵堡太极拳的整个框架体系和各个分支体系有一个全面而充分认识。

紧接着,文章对赵堡太极拳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论述,一是“耍拳”为本,技理相和,“耍拳”论充分体现赵堡太极拳的理论特色有三:其一是柔中求刚,其二是以轻灵自然为原则,其三是中正平和为功法基础,精确恰当的论述理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要求习练者不仅要“习拳”学习套路技术,而且懂理论明意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勤奋体悟刻苦练功,才能达到技艺的高深境界;二是和顺圆活,练用一体,赵堡太极拳的显著特点是和顺圆活,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旁人观之以,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走圆画圈,有柔有刚。

赵堡村和赵堡太极拳

赵堡村和赵堡太极拳

赵堡村和赵堡太极拳一、赵堡村简介:赵堡,温县之重镇。

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世称赵堡。

迄今已两千五百余年。

古赵堡东西长三里,南北二里半,周长九里十三步。

护城墙高二丈四尺,底宽三丈八尺,望瀛、向离、瞻华、法坎四座城门巍然屹立。

护城河宽三丈,深丈许,沿青峰岭至赵堡九条路沟曲折蜿蜒,乃形成九龙朝凤之势。

堡南三官庙为凤头,中心关帝庙为凤腹,北面孙真庙为凤尾,东祖师庙西三清庙为凤翅。

另有名胜古迹多处:铁三官、杨裹槐、金银二冢凤凰台、没梁庙、舍身台、七十二台阶至顶,穿廊有三十二柱;六人合围唐古槐,魁星阁上点状元。

永安寺(即南大寺)占地五百四十亩,老君庙青牛栩栩如生,南紫阁双鸽巧夺天工,南观之翩翩起舞,北视之头下脚上如倒悬。

赵堡北依太行山,南傍黄河水,山阴河育,人勤土沃。

自古以来耕作精细,农艺先进,汲水浇地,旱涝保收,大河南北,堪称翘楚。

赵堡古来即居南北之要津,是黄河重要渡口,对岸为汜水镇,是南来北往(尤其是山西客商)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客商造就了这里的繁华,也为太极拳落根于此创造了天时、地理等条件。

赵堡村委大院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永安寺二、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是原生态的道家太极拳,其传承由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刘古泉),刘于明朝嘉靖年间传于山西王宗岳。

王宗岳于明朝万历年间,传与河南温县赵堡村蒋发,从此太极拳在赵堡开始传承,至今已经有400多年。

以传到十四·十五代。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传承表(部分)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张应昌—和兆元—和庆喜—郑悟清.郑伯英1.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蒋发(公元1574年—1655年)明朝万历2年间到清朝顺治11年,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赵堡太极拳的创始人。

其主要著作有《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图》、《太极体用解》、《太极懂劲解》、《太极正功解》等。

2.赵堡太极拳第二代宗师邢喜怀邢喜怀(公元1594年—1674年),明朝万历22年间到清朝康熙13年,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太极拳衣钵传人。

赵堡太极拳源流及发展概况--是先师蒋发将太极拳传入赵堡镇

赵堡太极拳源流及发展概况--是先师蒋发将太极拳传入赵堡镇

赵堡太极拳源流及发展概况--是先师蒋发将太极拳传入赵堡镇赵堡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国太极拳的一个优秀拳种,在赵堡镇传播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赵堡太极拳源流及发展概况--(附件一,附件二均证实陈家沟太极拳是由赵堡镇太极拳传入是先师蒋发将太极拳传入赵堡镇温县赵堡镇北依巍巍太行山,南傍滔滔黄河水,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县,在温县东15里的地方挖地筑堡居住,因此称赵堡。

古赵堡有宏伟的城池,有众多的古建筑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曾经题写过“乾坤正气”的匾额悬挂于关帝庙的门楣。

但是在20世纪由于战火和动乱这些雄姿胜景逐渐毁灭消失。

赵堡镇由于地处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家卫国,尚武之风甚盛,出现过一批批将军、武举、侠客义士,这种尚武的风俗延续至今。

在赵堡镇历代有一个口耳相传人人皆知引当地人骄傲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在赵堡镇小留村(现在这个村的名字是小刘村)有一个名叫蒋发的人,他生于万历二年,是个十分热爱武术的青年。

一天,山西人王宗岳(字林桢)和郑州的一位客商从山西过黄河到郑州经商,路经赵堡小刘村要前往黄河汜水渡口,在小刘村东的一棵大柏树下歇脚,看见有一群青年在练拳,随行的客商问王宗岳:“你看这群练拳的青年哪一个根底好一些?”王宗岳说:“那个穿紫花布衫的人还可以,如果有好的老师指点的话,可能会练出高功夫来。

”说完他们两人就起程了。

这些话被旁边一个逗小孩玩的老太婆听到了,她把王宗岳和客商的话告诉了蒋发,蒋发就是王宗岳说的穿紫花布衫的人。

蒋发听了,二话不说,就抄小路去追赶王宗岳和客商。

蒋发追上王宗岳后,抢过王宗岳肩背上的钱搭背在自己的身上,送王宗岳到汜水渡口,蒋发跪在地上,要求王宗岳收他为徒。

王宗岳开始说:“我不会武,你找别人吧。

”蒋发长跪不起。

客商见了这种情景,说:“王先生,您就收下这个徒弟吧。

”王宗岳说:“这样吧,今年冬至时,你再到这里等我。

正史赵堡太极拳宗师传列之一蒋发

正史赵堡太极拳宗师传列之一蒋发

正史赵堡太极拳宗师传列之一蒋发赵堡太极拳师尊王宗岳,对太极拳事业的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以及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王宗岳不仅留给人们太极拳的理论著作和文字资料,而且连接了人们对太极道人张三丰的想象,也做为有文字可考的太极拳创始人,为后人铭记。

二、蒋发拜师、收徒、建派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

赵堡太极第一代宗师,王宗岳的衣钵传人。

少时喜武,习外家拳。

二十二岁时(明万历二十二年1596年)在赵堡街与青少年共同练拳,适遇山西省阳城县小王庄的太极宗师王宗岳一行二人,因赴郑州检查生意,在渡黄河前投宿赵堡,也在观看少年的练拳。

发现蒋发的习武资质良好,适于培养,在蒋发恳求拜师之真诚感动下,允收为徒,带回阳城县小王庄家中长期培养。

经过七年的倾囊而授,不仅在太极内功、技法拳理方面得真传,也在文才、太极哲理和武德等方面,全面培养,成为文武全才的北派第二代宗师。

二十九岁< 1603年)满师归里。

王宗岳嘱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

并非教汝不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

若得人不传,犹如绝嗣,能广传更好。

”蒋发遵师命,物色人选,弘扬其术。

公元1605年,收赵堡街的邢喜怀为徒。

代有传人,形成了赵堡太极拳这一古老的门派。

三、蒋发生平及佚事(蒋发后人讲述)我祖讳发,学名一桂,字云渠,怀庆温邑东小留村(古名又庄,今名西水运)人,生于明万历二年,卒于清康熙九年,善拳。

我祖的父亲名讳国平,宇宁轩,为开封邑商贾。

明嘉靖未年的一个冬雪天,宁轩路过温邑东时,救了一个昏倒在雪路上的老妇人刘陈氏。

刘陈氏是小留村人,孀居无予,遂认宁轩为义子。

此后,宁轩常在刘陈氏家落脚。

明隆庆元年,刘陈氏将娘家侄女刘村陈氏配于宁轩为家室。

陈氏生子三人,我祖排行老二。

明万历二年,我祖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母陈氏梦见一长着双翅的天狗乘龙飞入其室,故我祖出生后被全家谓为贵子。

万历六年以后,村东唐王庙佛事兴盛,小留村负有为庙祝运水之责,村名易为西运水,顺音为西水运。

武当赵堡心意开合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心意开合太极拳简介

此 擎法f li
}ll师 弟 子 宗 传 与河 l幸j温 县赵堡镇
蒋 发, 经 J 代宗帅传承 ,传 至我恩帅 例少学 为武当赵堡太
卡6乏拳刘风呜 系 卜 代掌f J人 我帅继承 r1j订人 的武功
念 ,/f 惭地总结 、研 J此 拳的功理功淡 .较完整 、系统地保
留 r }}Il帅 擎 秘决 . 练功It寸运 Jt J 宗岳谱q』的经腆
3、拳 重心 神 、 意 气 此拳重心神 、意气的锻炼 ,讲究 意气之开合 ,行拳时先 在心 ,后在身 ,神为主帅 ,身 为驱 使。要做到 以意 领气 ,以 气 领身 ,以身 领手 身虽动 ,心贵静 ,视 静犹动 ,视动 犹 静 ,心机伏 ,气通血脉 、神凝劲整 ,进入返 璞归真 、一切 自 然这—特殊功能状 态。此拳重意不重形 ,用意不用 力。走架 时用意念去引导 ,拴意马 、锁心猿 、无杂念 ,在松静的基础 上 ,全部心意和功 力都要用到动 作中去 。凝神 聚息 ,深 、 长 、细 、匀,自然而然,行拳走架一开一合 ,一呼一吸尽得 太极大道 做到意念 、动作 、呼吸三者协调统一 。内家拳 , 有 外无 1人J不全i百『.有 形无意也 不全 面 。要想弄 明 白这两 方 面 ,必须有明 白人真传授才行。得 了内与意 ,便知道天地 如 此 广 阔 ,·f』德 创 拳之 伟 大 了 。 4、阴 阳无 偏 气贯 穿 的练 功 原 则
止确姿 势 ,招熟行架 , 能衔 序渐进 .像练 屯笔
l8
般 ,横竖笔画. ·丝不苟 ,日久即能随意挥洒 ,直至能收藏 笔锋 ,立骨出神 . 太极拳也一样 ,基础夯实 ,明规矩 ,用 规矩 .知行合一 ,到外之所 “形”即『大J之所 “发 ”时 自然水 到 渠 成 ,
2、行 架 以 圆为形 , 圆转 、灵 活 、 自如 “圆与弧”是太极拳的基本运动轨迹 ,拳论上讲 : “面

和氏(赵堡)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

和氏(赵堡)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

和氏(赵堡)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和兆元,1810-1890。

和兆元乃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出身中医世家。

幼时受家乡习拳之风的影响,舍弃功名,从本镇陈清萍(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习太极拳十载,悉心苦练,尽得真传。

之后,太极神手陈清萍之师张彦(赵堡人)云游归乡后,和兆元又得精心指点,悟通拳理,其功夫出类拔萃,刀、枪、剑、棍无所不精。

清朝末叶,和兆元保三朝元老,礼部尚书李棠杰进京有功,皇清例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之职。

在京期间,集思广益,广交武林朋友,博采众长,取武术百家之精华,通过对人体经络、关节等生理方面的大量研究,结合《周易》、《中庸》、《理学》集医学于一体,进一步充实拳艺理论,文武并进,相得益彰。

回乡后,向师清萍叙说心得体会,很得陈清萍青睐,夸其“闻一知十,拳艺独得骊珠之妙”。

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极拳)。

这套拳架强调理法自然,故行功走架又称“耍拳”。

整个拳架朴实无华、势简径捷,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

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夫,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在京期间,和兆元曾多次随李棠阶(晚清历任大理寺卿、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北上巡视,南下主考,屡遇强寇,他都能以技赢人,以德服人。

和兆元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赵堡镇等地流传。

某次途经邯郸地方,为告诫当地一山大王改邪归正,曾显示以蜡木杆刺槐树之内功。

因武艺出众,威震京师武林。

李棠阶考翰林时的主考官体仁阁大学士祁藻闻知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询及武功情况,答学太极拳于名师陈清平诸事。

后承大学士以易理为其太极拳作理论充实。

和兆元经钻研学习,遂融化在拳艺实践中。

和兆元为人正直,最恨贪官污吏,平日怜老惜贫,深受江湖同道敬重。

一次,他在北京街头发现一外地卖艺女子被当地两个恶霸纠缠,听围观者说,姑娘因为父亲有病,才独自在街头卖艺,挣钱为父看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
近年来,随着赵堡太极拳系第四代传人王柏青所著的《太极秘术》残本的发现(《太极秘术》残本见郑瑞、谭大江编著的《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使我们有可能大略地推算出王柏青的生年,并以此为基准推导出自其往上两代师、祖的大致生年。

这个证据链条对于拨开太极拳源流之谜团,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笔者以王柏青为基点,依据大量的书刊资料,梳理出一个赵堡太极拳系前贤的生卒年表(见附表)。

表中所列出的各太极拳传人的生卒年,可以确定(含公认)的用圆括号()标示。

暂时不能确定而推导的生卒年用方括号[]标示。

附表
张三丰(1247-?)年
?代数传
王宗岳[1540―1620]年
1、蒋发(1574―1654)年
2、邢喜怀[1594―1674]年
3、张楚臣[1623―1703]年
4、王柏青[1653―1733]年
陈敬柏(1707―1791)年
5、张仲禹[1673―1753]
6、张彦(1723―1807)年
7、陈清平(1795―1868)年
8、和兆元(1810―1890)年
9、武禹襄(1812―1880)年
本表中蒋发、陈敬柏、张彦、陈清平的生卒年在拳史或地方志书中有确切记载。

既然陈王廷(约1600~1680年)的生卒年人们用推论方式确定而后基本被公认,那么王宗岳、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张仲禹的生卒年也是可以以合乎情理的方式假设和推导出来的。

推理的理由和方式如下:
王宗岳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长34岁而定的。

因口碑资料(传说)中说蒋发去山西王宗岳家学拳时,王因年纪大,不耐多言,便让女儿教蒋发,故此赵堡太极拳中留有女性动作。

邢喜怀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轻20岁而定。

理由是蒋发学成回乡后又过了数年才相中一个青年人,这样师徒间年龄上的差距应在20岁以内。

张楚臣的生年是假设他比邢喜怀年轻29岁而定的。

另外,王柏青说自己从学于张楚臣,师徒间相差25~30岁是有可能的。

王柏青的生年根据《太极秘术》残本原序文及落款而推定。

王柏青于雍正六年(1728年)时“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年”,落款为“愚叟王柏青留示”。

此时他应该是70-80岁的人,本表取中的75岁。

张仲禹的生年以假设他比(侄孙)张彦年长50岁而定(年长40岁也可能),根据是张仲禹临终时张彦还很年轻(30多岁,本表取30岁)。

考虑到赵堡太极拳早期传人拳功与丹功合而为一而练,应该长寿一些,故寿年均以80岁计算(比实际寿年保守了一点)。

假设与推定的生卒年可能会有5年左右的误差,但足以说明问题,且无关大局。

根据大量的材料并结合本表做综合性的分析后,对赵堡太极拳早期的传承情况简要分述为下列十三题。

一、由王宗岳其师某人再上溯至宋末元初张三丰,其间隔计有二三百年,其中数代传人
已无法考证,故存疑。

二、王宗岳为明朝人,他与《阴符枪谱》的作者“山右王先生”王学定(清乾隆时人)不可混为一谈。

《太极拳论》标志着王宗岳作为太极拳源流宗师的地位应予以确立。

三、蒋发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去山西学拳凡7年,艺成回乡。

1641年,登封李际遇反明起义,蒋发虽已年老却也参与其中。

1644年后,李际遇降清后不久被借故族诛,蒋发因年迈无依,这才投奔陈沟陈王廷。

四、邢喜怀与陈王廷的年龄相仿。

邢喜怀所习的拳法是蒋发早年的传授,从他留下的二篇文章《太极拳道》、《太极拳说》的内容来分析,邢喜怀在拳功与丹功的成就上不会低于其师蒋发。

五、温县乡兵守备陈王廷(陈沟九世)与卢龙县的“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廷是两个人。

陈沟的陈王廷于1641年(一说1643年)率乡兵随县长吴从诲击退攻城“流贼”。

陈沟陈王廷家传拳术(一说炮捶)经其整理后采纳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甚多。

他收留蒋发后,吸取了太极拳技理以及丹功,使陈家拳有独到之处。

陈王廷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他与蒋发的关系客观地讲,不以师徒而论,可称为半师半友。

六、张楚臣向邢喜怀学艺时蒋发尚在人世,此时赵堡太极拳还是拳功与丹功合而为一的。

其“势不可执,以神意为机变,无须以成架为局焉”的遗文(见《太极拳秘传》)说明张楚臣严格遵守着拳艺合于道艺的练法,直到他的弟子王柏青时尚且如此。

今天的赵堡拳系共有十五种拳架,离开了丹功的统率,百种拳架亦无意义。

张楚臣之论可谓高妙。

七、王柏青的生年比张楚臣小30岁,这是两代人之间最为可能的差距。

王柏青的《太极秘术》残本的发现,在太极拳史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他自云学于张楚臣,又不是温县人,且拳功与丹功合一而论述,说明他确实得到真传。

王柏青留有二篇文章《太极丹功义诠》和《太极丹功要术》(残文)。

赵堡太极拳自王柏青以下,太极拳功与丹功逐渐有所分
离。

八、陈敬柏(陈沟十二世)18岁时任抚宪官,多次立功。

后去山东做过保镖,晚年打死山东客,自己累死。

他的生卒年据说来源于县志,但与众多口碑资料无法吻合。

按表中他的生年,往上无法承接张楚臣,往下又无法连接张仲禹。

他比(徒弟?)仲禹小30岁左右,仅比(徒孙?)张彦大16岁,在传承表中处于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位置。

据此分析,陈敬柏的拳技不可能得自张楚臣,极有可能得自于陈氏族人的传授,同时也不排除他向赵堡师兄们学艺的可能。

九、张仲禹的拳技不太可能得自于陈敬柏。

按此表分析,张比陈年长30多岁。

按张仲禹的生年,他向王柏青的同龄人学艺,这才符合逻辑,张仲禹比王柏青年轻20岁。

十、张彦的生卒年是“赵堡村志”中记载的,应该无误。

张彦是仲禹的侄孙(一说是侄儿),爷俩的年龄相差50岁是合乎情理的(我们分析相差40岁亦无妨)。

张彦在张仲禹去世后,打败大师兄原法孔,主要的原因是他正年青力壮(40岁以里),而原法孔应该是60多岁的老人。

张彦武功高强被后人称为“神手”。

十一、陈清平十二岁时,张彦已经去世。

清平经陈鹏(陈氏十四世)介绍拜师张彦之事不大可能。

清平的拳技主要得自于陈有本的说法有可靠性。

有本与陈长兴(1771-1853年)同为陈氏十四世,其生卒年不详。

十二、和兆元、武禹襄、任长春、李景元等人从学于陈清平,但所得拳架皆不同。

从这个角度分析,赵堡原传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在陈清平身上有所融合,现已无法分清楚了。

和兆元师从陈清平学拳时,和氏后人说他又受到过神手张彦的指点,这不可能。

和兆元出生时,张彦已去世三年。

十三、综述赵堡太极拳系早期传承情况,我发现因陈敬柏和陈清平两位陈氏族人的介入,使得陈氏太极拳与赵堡原传太极拳(此指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系统)有所融合。


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学术上再争论谁是源谁是流,谁归属谁,已无必要。

赵堡太极拳各支系传人,如果能“无须以成架为局焉”,而以“神意为机变”,拳丹混元而练的话,就回归到了原传太极拳正确的轨道上。

王柏青说,“若得寿高神体健,不枉当初勤练身”。

从拳艺走向道艺,这是各派太极拳共同的归宿。

(责任编辑大江)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