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PPT

合集下载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2 图文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2  图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 千里孤 坟,无 处话凄 凉。纵 使相逢 应不识 ,尘满 面,鬓 如霜“ 。如若 今生, 你我遇 到一个 愿意为 自己陪 伴一生 的人, 那么, 请握紧 现在手 中的幸 福,珍 惜彼此 ,别等 失去, 再话凄 凉……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 的美好 时光。 母亲身 体一直 不好, 最后的 几年光 景几乎 是在医 院渡过 ,然而 和母亲 在一起 的毎一 刻都是 温暖美 好的。 四年前 ,母亲 还是离 开了这 个世界 ,离开 了我。 生命就 是如此 脆弱, 逝去和 別离, 陈旧的 情绪某 年某月 的那一 刻如水 泻闸。 水在流 ,云在 走,聚 散终有 时,不 贪恋一 生,有 你的这 一程就 是幸运 。那是 地久天 长的在 我的血 液中渗 透,永 远在我 的心中 ,在我 的生命 里。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 欢写信 ,只是 今天书 信似乎 早已被 人遗忘 ,那些 旧的记 忆,被 尘埃轻 轻覆盖 ,曾经 的笔端 洇湿了 笔锋, 告慰着 那时的 心绪。 现在读 来,仿 佛嗅到 时光深 处的香 气,一 朵墨色 小花晕 染了眼 角,眉 梢,是 飞扬的 青春, 无知年 少的轻 狂,这 份带不 走的青 涩,美 丽而忧 伤。
南 诏
西突厥

回纥

东突厥
吐蕃
南诏
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 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 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 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
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 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 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 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 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 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中国的科举制度.ppt

中国的科举制度.ppt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庭院, 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唯是 庭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 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 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中比(两股):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
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 波转,而不见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 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 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 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过接:噫嘻!
始自武德辛巳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四月 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 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 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 唐贡士之始也。 ――《唐摭言》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经:经义策,帖经。 进士:时务策,帖经,杂
文。 杂文:箴、铭、论、表和
四、宋代科举的变革
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 弱,日决自上前,出无敢 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 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 授于人而不自决致也。为 国家天下,止文与武二柄 取士耳,无为其下鬻恩也。 ――《宋史》卷一五五 《选举志》
糊名、弥封
誊录
清代鄉會試例將士子墨卷交謄錄生用硃筆謄寫,以免字跡洩露考生身 份,發生弊端。謄錄生僅謄正文,不謄添註塗改文字。硃卷為考官親 閱,故上有圈點及批語。本件為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會試第一 名沈珩硃卷。
后结: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 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 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

《中国科举制度》课件

《中国科举制度》课件
清代科举考试主要采用八股文形式, 要求考生按照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进行 写作。
03 科举制度的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制 ,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 升通道,促进了社会阶
层的流动。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考试由中央统一组 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力。
推动文化传承
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 考试内容,促进了中华
唐代科举
01
02
03
创立与发展
科举制度在唐代开始创立 ,经过唐太宗、武则天等 人的发展,逐渐完善。
主要科目
唐代科举主要有明经、进 士等科目,其中进士科最 为重要。
选拔标准
唐代科举选拔注重考生的 文化素养和才华,考试内 容以经史、诗赋为主。
宋代科举
改革与创新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 大改革,扩大了科举取士 的范围,提高了科举的地 位。
科举制度需要改革以适应值
科举制度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如公平竞争、选拔机制 等。
05 科举制度的遗产
教育遗产
1 2 3
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为古代士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 展。
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美国公务员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对美国的公务员制度 也有一定的影响,体现在选拔和考 核方面。
04 科举制度的评价
积极评价
公平竞争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 制,为有才学的人提供了公平竞
争的机会。
提高文化素质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普及和文化 素质提高,培养了大量人才。
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为政府选拔了大量优秀 官员,提高了官员素质。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各级学校名称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 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 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经】指通晓经学,经学多指儒家经典。【明法】指通晓法律,能解决问题;
【尤异】指官吏政绩最好的。
【治剧】能治理好困难重重的郡县。
【兵法】指能征善战和通晓兵法。
【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懂得祛灾降魔。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后因避刘秀讳而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茂才为 州举。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察举制度
汉代察举主要科目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官
中国古代学官名称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 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 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课件PPT

三、科举制度的利弊
• 危害
•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 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 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 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 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 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 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进士出身;但到了 明清两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 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
三、科举制度的利弊
• 2、有利于培养读书学习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 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 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 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 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 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主要内容
1、科举制度简介 2、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3、科举制度的利弊
一、科举制度简介
• 科举制度是指封建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而采取分科考试 选拔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隋朝,形成于唐朝, 完善于宋朝,元明清三代,虽在内容上屡有深化与扩展, 但基本仿行宋制。到光绪十三至光绪三十年(18871905),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在地主阶级改良 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唾骂声中宣告废除。科举制度作 为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它对隋 唐以后13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过重大的影响。
二、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 发展
• 唐朝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 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 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清的科举考 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 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 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 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 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课件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课件

chénɡ)、 坊 、坊和市; (h是uá官民
居住区,市是商业区。

(2)地位:长安既是 的中心。东方文化
丝绸之的路起c点hé,又n 是
ɡ)
第五页,共16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九分。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四
(1)背景: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混乱。同时与吐
蕃、南诏发生多次战争,国力削弱。
(4)影响:促进了怀民仁可族汗间的
;促进了民族间科技、文化、
___《___唐_的蕃交会流盟与发碑展》。
和平相处
经济
第七页,共16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九分。
西突 厥




(H东u 突厥
íhé)


(Tǔf
ān)
南 诏 (ná
第八页,共16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九分。
想一想
(1)民族概况:吐蕃——
____、白族 ;靺彝鞨族。
藏;回族纥—— (zàng
维;南吾诏尔—族
(2)民族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zú) 比较的开民明族政策。
(3)交往方式: ①设立 行政进机行构管理,如
时期唐,在太西宗
域②少为的文和设数“成渤立民亲公海族政主郡首策王领的金城,”实如。公,施回唐, 主,纥玄如安首宗西北领时都庭为期时、护都,期护府册府,封在大(安先c祚è西后。荣武f都入ē则④n护藏ɡ天会府)。粟盟北末方③边部式册设首,封置如领(唐cè穆fē宗n时ɡ)
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分科考试
第十二页,共16页。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九分。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zhìdù )

中国古代科举PPT课件

中国古代科举PPT课件

2019/8/9
8
SUCCESS
THANK YOU
2019/8/9
宋神宗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2019/8/9
10
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对科举更加,制度更为完善,更注重形式,规条更 繁琐,科举地位更高,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创行,导致教育 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附庸。
以上五种考试方法从不同的层面考察了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的死 记硬背;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 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2019/8/9
6
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后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 产生过重要影响。如西方国家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是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东亚,日本早 在公元7至8世纪就实行了科举制度;韩国是中国 域外实行科举时间最长的国家(958—1894,共 936年);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 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1075—1919)。可见 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国 文化水平的提升。
• 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
• “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
• “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
• “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
• “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 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
2019/8/9
4
考试方法
(1)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 诵能力。
2019/8/9
7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明清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取士教学课件

明清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取士教学课件

• 八股文的形式有严格规定,对内容的要求则更加苛刻。 作者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文章必须要“代圣贤立 言”。所谓“代圣贤立言”,通常有两方面的意思。一 是文章内容要体现儒家的思想风范,要用儒家的观点解 说“四书”中的“义理”。譬如孔子说:“父母在,不 远游。”(《论语·里仁》)如果以此为题作文,作者 必须在儒家提倡的“养亲”、“慎终”等方面讲解儒家 “孝道”,唱反调不行,离开儒家孝道任意发挥也不行。 文章中对“四书”的理解也有一定的标准,就是要以朱 熹的《四书集注》为准绳。例如朱熹对上边孔子的话的 解释是:“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 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写文章时 必须要在朱熹划定的圈子里跳舞,出了圈子就违背了要 求。二是行文要“入口气”,就是要模仿古人的口吻,。 例如本书“八股文选读”中韩菼的《子谓颜渊曰》一篇, 作者用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孔子弟子)谈话的口吻。写 文章模仿古人口吻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艺 术修养,很难写好。
八股文取士
明太祖首创八股取士,要求 阐述经义的文章必须采用八股文 形式,并且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命 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 准答案。
八股文也称“时文”或“制艺”,每篇由破题、 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 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思破开,承题 是承接破题的意思进行说明,起讲是议论的开始, 入手是起讲后入手之处;自“起股”至“束股”才 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的重心。八股文讲究章法 和格调,是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但从教育角度看,它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严 格束缚,而且败坏学风。因为在内容上它要求作者 代圣贤立言,在形式上必须按固定格式和字数填写, 毫无自由发挥余地。故八股文自产生之日起便遭到 人们的非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