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和特点.(DOC)

合集下载

德国汽车文化论文

德国汽车文化论文

德国汽车文化论文德国汽车文化论文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消息不断传来,一个个巨型跨国公司的康采恩不断涌现,以下是“德国汽车文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德国是这一浪潮中的“弄潮儿”,制造业、电讯业、银行业,可以说,凡有重大兼并事件,几乎都可见德国的身影。

在德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汽车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显然是由其在德国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全球范围内汽车工业的竞争特点决定的。

一、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

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1999年德国拥有各种汽车生产企业(整车和零部件)888家,销售额为3978亿马克,就业人数75.5万人。

占到全部加工业销售额的17.6%,创造价值的14.6%,就业人数的12.4%。

1999年,全球范围来看,德国本土企业及在国外的合资企业共生产各种品牌的汽车569万辆,其中小轿车531万辆,商用车38万辆。

德国汽车总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0.2%,占全欧洲两种车型总产量的31%和16%。

占欧洲汽车业产值和销售额的40%,创造价值的45%,就业人数的42%。

二、德国汽车工业在国内的地位:1、它是德国最大的雇主目前约有76万人就业于汽车行业,占加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2%。

如果考虑到汽车行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由此带动的下游行业,例如,与汽车使用有关的汽车销售、管理、维修、加油等,以及与汽车服务有关的银行、保险、行政管理等行业,每7个工作位置中就有一个与汽车行业有关。

按这样的口径计算,76万直接参与汽车产品生产的就业者就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大约有近500万人就业于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

2、它是德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汽车在生产、销售及使用中创造的毛价值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1999年国家从汽车工业获得2000亿马克的税收,相当于当年国家税收总额的1/4。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汽车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支出,例如,石油税、增值税、车辆税以及1995年起实行的载重车道路使用费等,仅这些当年就为国库增加了大约800亿马克的收入。

太仓德企发展概况及现状

太仓德企发展概况及现状

太仓——中国德企之乡摘要:江苏太仓成为中国德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太仓将加大以精密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优势产业的招商力度,并结合区内太仓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江苏省软件外包基地三大平台,吸引更多的德资企业来到太仓。

通过一些典型企业的举例,分析德企在太仓发展概况。

关键词:太仓;德企;经济开发区太仓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

太仓的交通四通八达,水上交通也非常便利。

农业、工业稳定发展,综合实力逐渐提升,是我国十强县之一。

太仓注重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加强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后,由于太仓毗邻上海,所以备受德资的青睐。

投资江苏省太仓市的德国企业目前达到109家,占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数量的十分之一,投资总额超过8亿美元。

太仓市成为中国德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据太仓市外经贸部门介绍,太仓德资企业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用地少,科技含量高。

在太仓新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90家德资企业累计用地不到2000亩(约133.3公顷),但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汽车、建筑、塑料以及中小型机械行业等配套。

在这里有目前世界第二大的轴承制造企业、世界上最大的塑钢窗成套设备企业。

“这里的政府很了解我们这样的企业需要什么,他们会主动去帮助我们,而且办事效率很高。

”德国埃马克集团太仓公司总经理何皓然说。

现在,太仓既有汽车配件、精密机械和特种材料等生产性企业,也有中德环保技术合作中心和克罗斯特咨询公司等非生产性企业,还有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和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等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各具特色的德国酒吧、餐馆和面包房等生活服务类场所也纷纷开业。

太仓新区管委会主任孙锦泉表示,太仓将加大以精密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优势产业的招商力度,并结合区内太仓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江苏省软件外包基地三大平台,吸引更多的德资企业来到太仓。

正是依托德资企业集聚的发展优势和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优势,太仓经济开发区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沿江十五大园区之一。

(整理)汽车产业链及配套模式分析

(整理)汽车产业链及配套模式分析

汽车产业链及配套模式分析一、汽车产业的产业链概述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其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图5)。

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此外,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等。

如果从利润的构成来看,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一般零部件采购供应链占1/5,整车制造链占1/5,服务贸易(物流、贸易、金融)占3/5。

图5:汽车产业链结构(一)整车制造业整车制造企业,一般只从事汽车总装及车身制造,其他则由专业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包括总装、冲压、焊装、油漆四大工艺。

对于汽车轮胎、橡塑件、汽车玻璃、蓄电池等生产部门,习惯上称为相关行业部门,其主要构成如图6所示。

图6:汽车制造业构成(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的种类名目非常多,一般情况,载货汽车的零部件总数达到7000个~8000个,而轿车的零部件总数更多,达到1万个以上。

在一辆汽车总成本中,零部件成本要占到70%~80%。

如果我们从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材质、使用用途、结构功能、科技含量等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零部件按材质分类,可分为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

目前,金属零部件所占比重约60~70%,非金属零部件约占30~40%,其中塑料零部件占到5~10%。

从发展趋势来看,金属零部件比重逐渐下降,塑料零部件逐渐增加。

2.按零部件使用用途分类,可分为汽车制造用零部件和汽车维修用零部件,各自所占比重决定于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以及汽车维修量的多少。

从世界总的状况来看,两类零部件的大体比例为80:20。

3.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

各自所占比重,因车型不同而定(附件三)。

以一日本统计资料为例,各类的构成如下表。

汽车工业的发展教学课件

汽车工业的发展教学课件
汽车工业的发 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 • 汽车工业的危机和转型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前景 • 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
01
汽车工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汽车的发明和早期发展
汽车的发明
19世纪末,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进步,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辆 汽车,标志着汽车工业的诞生。
早期发展
在20世纪初,汽车逐渐从奢侈品变为普通民众的交通工具。各大汽车公司如通 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纷纷推出自己的车型,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
汽车工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汽车工业的诞生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形成。最早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出现,如美 国的通用和福特,以及欧洲的奔驰和宝马。
发展。
04
03
汽车工业的危机和转型
石油危机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01
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燃油成本 增加,影响汽车销售和消费者 需求。
02
石油危机的出现使得各国政府 开始重视能源安全问题,推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03
石油危机的间接影响是促使汽 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和生产更加 节能和环保的汽车。
环保和能源问题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使得汽车能够自主完成驾驶任务,提高驾 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 Level 1 Autonomy
Level 1 Autonomy是指车辆具备一些基本的驾驶辅助 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等。
2. Level 2 Autonomy
Level 2 Autonomy是指车辆具备一些高级的驾驶辅助 功能,如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制动等。
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汽车工业快速发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作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德国汽车凭借其高质量、强稳定享誉全球,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德国汽车的特点,然后以国际贸易地理理论知识为依据,从文化、科技、人才、相关产业、国家五个方面分析了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发展优势,最后总结了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标签: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一、德国汽车概况1.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自1886年本茨在德国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逐步成为德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源于汽车工业,围绕着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等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约五分之一,同时汽车工业是德国最强大的出口行业,创造了80%的盈余。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德国汽车产量与销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产量排名第四,2015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第五,增长了5.2%。

图2015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下同①)2.德国汽车特点从外观看,德国汽车设计一般延续传统风格,线条挺拔而有力度,典雅、严谨而不事张扬;从制作工艺看,德国汽车十分注重细节,内在表现尤为优良,讲究实用与有效;从质量看,整车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强,其中尤以梅赛德斯一奔驰的耐用、可靠性为最佳。

一辆奔驰轿车行驶30万公里以后仍安然无恙,世界上汽车行驶里程最长的记录,至今仍是由奔驰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所保持。

与美国汽车注重大、中、悬挂较软的特点相比,德国车比较紧凑,悬挂要硬些,强调运动感;而日本汽车在设计时严格按照成本节约原则导致其高速性就比德国车差。

由此,德国汽车高质量、重细节、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其经典品牌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德国汽车工业的文化优势1.民族文化特征德国在历史上受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国的影响最大,今日的民族文化很大部分来自于普鲁士精神,归纳起来有来个核心:一是理性;二是服从,这两个核心又派生出众多相关特性②。

凭借其理性,德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仅德国普朗克研究所有15人获得诺贝尔奖),而源于理性的严谨、务实、计划等特性也推动着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服从使人们忠诚于雇主、关注产品细节、重视品牌质量,这也体现了德系汽车的特点。

汽车零部件调研报告(多篇)3

汽车零部件调研报告(多篇)3

汽车零部件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调研的目的(1)为了获得备选方案车型的具体参数,要上网访问相关汽车网站,进而获得最准确、最有效的数据。

(2)在建立起家用汽车购车模型之后,要对平安性、舒适性、动力性、使用费用经济性以及技术平台先进性等指标下的次级指标进行权重,这就要求咨询汽车行业的相关专家对本评价体系模型中的某些项进行打分,在专家评分的根底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备选车型进行评测。

2、调研方法对家用汽车购车评价的调研方法,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建立了家用汽车购车评价模型,然后在相关汽车网站上查阅具体汽车参数。

然后经本人签约公司的同事介绍,在xx配件公司找到几位从事汽车行业多年的工作人员,请他们为我所建立的家用汽车购车评价模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打分。

研究者根据返回的问卷及网络调查数据进行。

3、调研对象为了从建立的家用汽车购车评价模型中选出最优方案,本人在签约公司同事的介绍下,结识了xx配件公司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从事汽车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特此请他们为我所建立的家用汽车购车评价指标进行权重打分。

主题: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国内汽车消费者在选购家用汽车时所考虑的因素的重要性,对提出的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对照国内外现状,从而得出我国汽车消费者的在选择家用汽车时侧重点。

1、国外研究的现状目前世界上汽车业兴旺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

以下主要介绍德国和日本的人们是如何选评家庭用车的车的。

德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这是众所周知的,正是这点使他们制造出来的汽车举世闻名,德国人能制造出令全部德国人满意的汽车,所以他们对其他国家产的汽车不屑一顾。

德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国内道路宽阔,状况优良,因此在德国境内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

这点将决定德国人要求汽车在高速行驶的工况下,操控性依然十分可靠,德国人选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平安性。

德国车对驾驶员的保护是相当到位的,德国的制造设计者从气囊个数、车身钣金厚度、以及金属材料的冶炼等因素考虑,最大限度的保护着车内人员的平安。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文章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在国内方面,将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应用规模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情况;在国外方面,将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领先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分析其技术特点、市场布局以及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机器人智能化、模块化、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进步。

文章还将对工业机器人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如技术瓶颈、成本问题、人才短缺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将总结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果。

在技术层面,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机器视觉、路径规划、人机交互等智能化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也积极探索创新,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

随着制造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正逐步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医疗、物流、服务等。

浅析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智能制造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绿色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国内外在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纷纷加大投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这些国家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理念、日本的“智能工厂”等,都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国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展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智能制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1 定义与特点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简称IM)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绿色化。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数据和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

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

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

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

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

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论文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论文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摘要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汽车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被不少专家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经验,研究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利于发现汽车产业集团建立和运行的规律。

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先进的经验。

关键词集群区域经济模式比较优势一、国外汽车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大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的产业集群特征,从而形成了世界十大汽车城。

例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日本东京的汽车产业集群和丰田汽车城、德国的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和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集群、吕塞尔海姆汽车产业集群、意大利的都灵汽车产业集群、法国的巴黎汽车产业集群、比扬古汽车产业集群、英国的伯明翰汽车产业集群。

(一)国际汽车整车生产市场情况截止到2006年12月,全球汽车产量最为权威的数据是根据国际汽车工业会(oica)2004年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6395万辆,比2003年同期增长5.4%,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格局是由美、日和德国三国主导,三国合计的产量达到4612.71万辆,比上年增长了0.5%。

2004年各主要汽车制造大国产量数据如下:日本全球产量1961.35万辆,占据全球总产量比例30.67%,日本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美国全球产量1556.54万辆,占据全球总产量比例24.34%,但是,美国本土产量仍然以1273.88位居首位;中国全球产量507.13万辆,占据全球总产量比例7.93%。

另外,根据(oica)预测: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二)国际汽车销售市场情况2004年,汽车销售市场总体形式是生产量大于销售量。

美国以1224.40万辆的汽车销售量位居第一位,轿车销售量位居第二;日本轿车以销售量861.87轿车销售量位居第一位,中国以444.57万辆汽车销售量和位居第四位。

汽车配件战略选址

汽车配件战略选址

商业环境
对当地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包括劳 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等,以确保能够招聘 到合适的员工并控制成本。
了解选址地区的商业环境,如当地商业氛围 、相关行业聚集度等,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 商业生态圈。
03
选址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国底特律汽车配件工业园
01
02
03
地理位置
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的 一座城市,位于五大湖区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汽车配件市场现状
全球汽车配件市场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配件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国内汽车配件市场
我国汽车配件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 的发展空间。
战略选址的意义
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合理的选址,能够缩短运 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的选址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 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选 择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地方,能够更 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 率。
02
选址策略
宏观因素分析
市场需求
对当地及周边市场需求进行深 入调研,确保选址地区的市场 需求与汽车配件销售相匹配。
行业竞争
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配 件市场竞争情况,以便在选址 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03
华南地区
以广东、福建等省份为中心,利用其对外开放程度高、民营经济活跃
的优势,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进出口贸易等产业。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了解当地政策
01
了解当地政府对汽车配件产业的政策支持情况,如税收优惠、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经济贸易Economy & Trade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 的5.3%。

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 配套市场及AM 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1.贸易主体的构成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

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

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根据专业资料统计,我国排名前10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主体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而前十家企业的零部件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0.36%。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相对比较分散,需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零部件出口企业集团。

3.贸易主体的特征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零部件制造巨头由于在核心技术、资金实力、销售渠道及知识产权上的强大优势,始终占据着零部件高端产品以及OEM 全球采购中有利地位。

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

如今跨国公司不仅仅满足于在高端市场的呼风唤雨、独占鳌头,更是将触角延伸至低端市场,挤压本土企业传统的出口市场。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和营销体系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和营销体系
其二,投资力度不大,重复投资现象严重,产品开发能力弱。大部分企业 不具备与主机同步的开发能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目前, 我国具有高新技术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还大多依赖于技术引进,而具有竞争力的 汽车零部件产品多属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 其三,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发展后劲不足,难以与国外大 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抗衡。中国加入 WTO 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逐渐降到 10% 以下,很难再依靠关税保护等手段来限制汽车厂商选择零部件的采购渠道,国 外技术含量高、质优价廉的配件有可能成为国内厂家的首选目标,中国零部件 企业面临的冲击比整车厂更直接、更严峻。 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营销体系 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有着清晰的层次,第一协作层以总成配套厂为主,厂 家总量少,规模大,包括配套额较大的汽车零件厂、原料厂、工艺厂以及相关 厂商;第二协作层以汽车零件配套厂为主,围绕各自的总成厂形成较小区域配 套网,厂家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第三协作层以原料厂和工艺厂为主,为 零件厂、总成厂以及总装厂提供原料和工艺加工。 今后,汽车业界巨头普遍关心的是生产装配的模块化。系统或模块集成商 位于协作体系的第一层。目前 DELPHI、VISTEON、BOSCH、DENSO 和 TRW—LUCAS VARITY 是世界上排名前 5 位的零部件制造商,他们在系统开发方面的优势会保 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根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期,只有 少数几家供应商可挤进协作体系的第二层,大部分将在第三层。 四、零部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遇往往与挑战同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加 大研究开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重点 生产有竞争力的关键部件,使产品能在价格、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际标 准,那么,其将面对的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汽车工业特点及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特点及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特点及现状我国汽车工业特点及现状摘要: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汽车工业目前一直在高速增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字:汽车工业现状挑战正文:汽车行业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汽车的国际贸易额已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的12%-15%,仅次于旅游、石油,居第三位。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汽车工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它为德国创造了最多的就业、税收和技术创新成果。

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根据,对汽车产业实施了有关保护政策,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汽车工业发展扶持法规政策,把汽车产业仅限定于民族资本,不允许外国投资,隔断了国内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汽车工业在各汽车生产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在努力发展汽车工业。

其中不少国家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采取引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进而使主要部件自给,然后扩大零部件及整车出口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

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例子,其汽车年产量已达100万辆左右的规模。

在这些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采取合资经营或进口半拆散零件(SKD)装车等方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

可是,发展中国家要振兴汽车工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原料短缺、人才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

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任璐【摘要】本文通过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对全球零部件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与剖析.并分析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前景,就如何促进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我国转移做出了一些探讨.【期刊名称】《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产业;产业模式【作者】任璐【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4711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产业模式分析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体分为四种类型:(1)北美类型: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产业实力相近;(2)欧洲类型: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汽车产业实力强大;(3)日韩类型:汽车产业比汽车零部件产业实力强大;(4)中俄类型:汽车零部件产业仅仅只是汽车产业附庸,依靠汽车厂生存。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汽车零部件产业模式美国汽车厂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关系比较复杂,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石油危机时期,当时美国汽车因为耗油量大不受消费者喜爱,整个美国汽车工业遭受重创,危机之下,原有的汽车厂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汽车厂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相互独立,平起平坐,并且都在各自领域形成寡头垄断,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这种垄断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汽车零部件厂商实力被削弱。

第二次调整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汽车产品的不断入侵,美国汽车市场份额逐渐被日本汽车厂商蚕食。

导致美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第二次危机,危机之下,汽车厂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第二次调整。

这次调整后,汽车整机厂还是三家,但是汽车汽车零部件厂却被分化成几十家,由这几十家零部件各自自行设计汽车零部件,然后再参与三家整车厂的招标,优胜劣汰。

在这种模式下,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实力被进一步削弱。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汽车的发展史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哦。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1930年-1950年流线型与船型车身。

1940年-1960 年国民车。

1970年-1990年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1990年-present 分裂的时代。

二、世界汽车的发展状况自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进入稳步提升阶段。

美国、欧盟、日本3个传统汽车制造中心的发展较为平稳,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汽车制造业在2009年产量大幅下降,而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引导下,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产量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图1)。

图2显示,伴随国际经济逐步回暖,2010年上半年世界各国市场均有所升温。

美国、日本、德国等传统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汽车制造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和特点[zt]
1、德国汽车工业现状:
德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依赖于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

2004年全年销售再创新高,达2277.6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9.1%;国内汽车生产连续第七年超过500万辆大关,巩固了其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在巩固国内生产的同时,德国各大汽车厂家继续加紧实施全球化战略,加大在全球尤其是汽车市场增长较快的亚洲和东欧地区的投资,扩大海外生产规模。

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大众和奥迪公司早已扎根中国,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也纷纷在中国投资生产高档系列轿车。

2003年宝马公司在中国的工厂正式投产,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合资生产高档轿车和商用车两个项目即将投产。

目前中国生产的轿车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约占30%,居首位。

2004年全球汽车市场形势良好,但原材料价格飞涨,全年欧元持续走强,对德国汽车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德国汽车工业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汽车392.4万辆,比上年增长了0.8%。

其中,轿车出口366.65万辆,增长了0.3%;商用车出口25.75万辆,增长了8%。

2004年德国汽车出口率为70.5%,比上年下降了0.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增加。

海外市场对德国汽车工业日益重要。

欧洲,特别是西欧,仍是德国汽车最主要的销售市场。

德国汽车在欧洲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将近一半,柴油汽车表现尤为突出。

在竞争激烈的高档车领域,德国汽车占十分之七,大众公司在欧洲仍稳居第一。

2、中德汽车配件市场状况:
德国汽配行业在2004年一如既往,发展态势良好。

德汽车工业海外布局强大,汽车配置越来越高,汽车电子配置不断增加,这些都使德汽配行业大受其益。

2004年汽配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54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0%,也达到新的历史水平。

其中,国内销售381亿欧元,增长8%,出口273亿欧元,增长11%,均明显超过上年的水平。

2004年德汽配出口占行业销售总额的41.8%,为历史最好。

2004年德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加工深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加工和研发任务转移给了汽配企业。

过去6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长幅度均超过汽车生产厂商,但销售额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或跨国汽配企业,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及Hella等。

2004年德汽配行业销售增长了9%,达654亿欧元,取得了新的最好成绩。

其中,国内市场销售约381亿欧元,增8%;出口273亿欧元,增11%,占整个销售额的42%,比上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汽配行业从业人员32.93万人,占整个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的40%;其中新增2000人,基本上平衡了汽车生产企业2004年裁减的人数。

德汽配行业成功的基础是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灵活并注重实施全球化战略。

特别是全球化战略方面,德国汽配行业扎根市场、贴近用户,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各地有利资源,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自1996年以来,德国汽车工业几乎在全球所有主要地区的生产基地都增加了一倍以上。

至2004年底,汽配行业在全球74个国家设立了1758个生产厂和许可生产厂。

西欧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区域,始终保持在34%的比例。

而中东欧(如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的
比重明显增加,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德国在这些国家的汽配企业数量增加了4倍。

同时,德国汽车工业在北美地区设立了333个生产基地,汽配企业增加了3倍;在美洲其它地区的企业数量达到158家,增加了一倍。

德国汽配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势头最为迅猛,2004年共有137家德国汽配企业,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440%。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近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额逐年上升,受到国际客商的青睐,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加工能力强的特点。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配件出口81.563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73%。

2005年1-9月出口总额135.6856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42%。

其中中国出口德国3.3267亿美元,而德国出口中国达到20.7928亿美元,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另外,巨大的转包市场也使中国汽车厂商可以获得许多加工及合作订单。

3、德国汽车配件工业的发展趋势
2004年,德汽车工业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和挑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合作、创新和全球化战略是德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面对挑战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同时也体现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许多地方值得研究和借鉴。

汽车生产与汽配企业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配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建立研发、生产、物流协作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种趋势。

当前汽车工业价值链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汽配企业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汽车生产与汽配企业紧密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04年原材料价格飞涨之所以未对德国汽车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主要是因为德国汽车生产企业和汽配企业紧密协作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汽车生产企业根据情况不同承担了原材料涨价的大部分,而汽配企业的成本体系更加透明化。

全球化布局向纵深发展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及欧元汇率持续走强的压力,德国汽车生产和汽配企业均加快了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步伐。

欧美传统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将会逐渐萎缩,东欧和亚洲地区成为德国汽车企业扩大投资的重点地区。

中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市场,而印度等将成为亚洲另一新的热点。

德汽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是不堪逐渐加大的成本压力,向海外转移生产成为必然。

中东欧地区及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转移的主要区域。

选择东欧主要是考虑当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优惠,而选择中国投资生产则更多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另外,贴近客户和市场也是德汽配企业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配企业亟需调整,并购趋势增加
由于研发和生产任务由汽车生产企业大量向汽配企业转移,导致汽配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的前期资金投入需求增加,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改变,使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面临资金瓶颈。

同时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创新要求加强,成本压力加大,汽配行业亟需进行调整,出售现有企业或购
买其他企业,实施并购、合资及战略合作,汽配行业将进一步趋向集中。

汽车电子技术比例不断增加,汽车价格攀升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的比例约为25%,预计2010年将提高至40%。

现在高档汽车电子、电器已占汽车价值的一半。

汽车电子技术比例的增加,满足了用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要求,促进了市场销售。

目前德国高档系列轿车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逐渐成为标准配置。

而且比例迅速上升。

2003年德国已经有300多万辆汽车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

石油替代燃料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柴油汽车将成为市场主力
德国汽车工业正重点进行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及噪音污染,适应环保、节能的大趋势和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汽车生产厂家在“摆脱石油”的战略中首次走到一起,为共同的未来进行紧密合作,研究和开发石油替代燃料及相应的发动机,并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及燃料电池技术及相应发动机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目前德国在巴西销售的汽车中49.5%使用生物醇和汽油两种燃料。

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进一步成熟及新型微粒过滤器的使用,柴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有进一步大幅增加的趋势,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均提高了柴油汽车的生产比例。

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柴油汽车将是大势所趋。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