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

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1)观性: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2)描述性:容易理解用日常语言描述的几何概念;

3)渐进性: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理解,渐进形成的;

4)偏重于明显要素:感知最明显、最突出的部分,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略;

5)偏重于单个要素:单个要素的特点呈现比较明显,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图形的本质联系,是比较隐含的,需要大量单个要素观察的积累,才能抽象得到;

6)偏重于标准图形: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突出标准图形的本质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心理原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不稳定;短暂记忆较弱;思维定势干扰;情感比较脆弱

知识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基本口算不熟练

简要地解释上述原因的含义。

4、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钻研大纲和教材;②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③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④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知识的增加;学生重视一起做的工作;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挑战性工作,学会建立协作关系,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学校任务与校外任务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已完成工作;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培养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

注意的事项:从容易产生的问题中进行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如容易产生的问题有如下:

学生的误解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学生的依赖,学生代替了教师,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即合作学习;学生中式结构而非过程,把目光集中在小组成果上;学生重视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高分的学生做得多,低分的学生做的少。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而从其年龄阶段看来,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要注意“过渡”两字。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的形成: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

概念的同化: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科的数学才保持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三、论述题

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所谓情感,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教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态度,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的端正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这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结果。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态度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而易见,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