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疗效观察
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疗效观察
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3-22T16:26:00.1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作者:史姝1 李海鹏2* 史林飞3 [导读] 相对于传统的针刺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减少患者放弃治疗的机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1.南华大学;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湘南学院【摘要】目的:观察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
方法:确诊为Bell麻痹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采用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除21-50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治疗Bell麻痹的良好途径,值得推广。
【关键词】Bell麻痹;面肌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管)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管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1]。
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
吹冷风、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致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进而水肿,而水肿可引起神经受压或本身病变而出现面神经麻痹。
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
笔者根据现代康复医学与理疗原理在50例Bell麻痹患者的治疗上,以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到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属于Bell麻痹。
其中3到20岁的30例,20到50岁的50例,50岁以上的20例。
入选标准:①首次且单侧发病;②发病时间 > 5d < 2周;③除药物外未接受其他治疗。
排除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电针结合面肌功能训练在单纯性面瘫康复中的疗效3月10日
电针结合面肌功能训练在单纯性面瘫康复中的疗效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的三组对照试验,将电针、面肌功能训练、电针加面肌功能训练三种不同方法对单纯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的影响进行研究,借助表面肌电检测分析仪检测患者面部患健两侧的均方根(RMS)的平均值比值,来观察和比较电针组、面肌功能训练组、电针+面肌功能训练联合疗法对面瘫反复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面部患健两侧的均方根(RMS)的平均值比值的比较进行疗效的评价和分析。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面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电针+面肌功能训练组、面肌功能训练组、电针组各40例,每组患者之间经过统计后,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面瘫侧、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表面肌电图的在急性发展期间、在稳定期间、在恢复期间不同的波形的走势和形态对电针治疗组、功能训练治疗组、电针+面肌功能训练组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对治疗前后康复效果进行对比。
治疗组采用电针+面肌功能训练联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
全部患者都要进行肌电图的检测,分别在发病5天内、15天内、35天后做肌电图检测,并利用肌电图的肌电信号进行评价,运用表面肌电检测分析仪检测患者面部患健两侧的均方根(RMS)的平均值比值,来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运用辅助表面肌电检测分析仪对患者的面部患健两侧的均方根(RMS)的平均值比值进行分析后,来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其中电针组痊愈16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0%。
面肌功能训练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0%。
电针+面肌功能训练组痊愈23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85%。
从不同病程时的患侧与健侧RMS平均值比值来看,对于每种不同的肌群,在对40例患者的比值中,第15天的数据高于第5天,第35天的RMS的值高于第15天。
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的: 对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报道。
结果:痊愈53例,好转7例,无效0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缩短约±7天。
结论: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神经管痉挛、水肿受压,局部缺血、缺氧,神经营养缺失甚至变性而致病。
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一侧,病因多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
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
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消失或加深,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
闭目时,可露出角膜下缘的巩膜,常有眼液外溢。
进食时,可有食物残渣留于患侧的齿颊间隙内,常有口水从患侧淌下等。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疗效确切,但仍有部分患者惧针,不能坚持治疗,或面神经损伤严重,较难治愈,往往留有后遗症。
笔者采用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病程1-7天,平均3天,年龄3-60岁,平均24.5岁。
均符合《神经病学》[1]中面瘫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检查,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常规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类固醇激素(激素使用3天)治疗及电针治疗,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2.2对照组:除常规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类固醇激素(激素使用3天)治疗及电针治疗外、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及微波治疗,10天1个疗程。
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治疗效果探讨
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治疗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与针灸结合面部运动治疗贝尔面瘫。
方法:选取自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70例贝尔面瘫患者并分成两组。
其中,35例贝尔面瘫患者行分期针灸治疗,设为对比组。
另35例行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设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可替代分期针灸治疗,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面部运动;针灸;贝尔面瘫;治疗效果贝尔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1】。
发病前患者一般无特殊征兆,多发于晨起时,一般好发于青年人,单侧好发于双侧【2】。
传统的治疗一般选用分期针灸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较长,显效性慢。
本文重点讨论针灸治疗面瘫与针灸治疗面瘫结合面部运动的效果区别,选取自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70例患者,具体方法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70例贝尔面瘫患者并分成两组。
入选者均符合贝尔面瘫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
将其中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5±12.4)岁,行传统分期针灸治疗,设为对照组。
将另一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6±10.8)岁,行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设为观察组。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对比两组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行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行分期针灸结合面部运动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2.1分期针灸治疗:在发病早期,患者面部属于水肿状态。
多数患者伴有耳前后疼痛。
在治疗的早期,应注重以疏通阴阳,少阳精气为主。
运用循经远端的取穴方法。
在针灸操作上,局部取穴不宜过多。
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5月第20卷第5期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刺激穴位,可改善经络受阻状况,促进局部血流[8~9]。
电刺激治疗能够对患者神经产生刺激,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
与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此外,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利于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1]王琼.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7):147-148[2]张泉,张红梅,申志才,等.早期综合康复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4):276-277[3]申文岗,孙光静.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8):67,69[4]丁振刚.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7):80-81[5]纪丽鑫.综合康复干预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机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137-139[6]程永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21):100,102[7]王伟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额颞部颅脑损伤术患者中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0):13694 [8]姜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9):35-36[9]周德才,王少雄,黄程.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电针对老年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63-1664 [10]樊彦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4):80-81 %%%%%%%%%%%%%%%%%%%%%%%%%%%%%%%%%%%%%%%%%%%%%%%%%%%%%%%%%%%%%%%(收稿日期:2019-10-20)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宋飞龙(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新乡453099)摘要:目的:分析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9-28T06:23:08.15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月15期作者:赵丽萍褚晓晴[导读] 经由有目的性的对照实验,针对性地观察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显著性。
赵丽萍褚晓晴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经由有目的性的对照实验,针对性地观察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显著性。
研究探查发现,针刺能够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于本病临床治疗具有较佳的价值。
关键词:针刺面部表情肌训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1.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以19世纪英国神经学家Chareles Bell命名,表现为原因不清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瘫[1]。
贝尔麻痹在本病中所占的比例居多,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30万人里面有10万人患有此病[2]。
相关结果表明,大约4/5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可恢复,1/5的患者可出现较轻或较重的后遗症、面肌痉挛、联合运动等。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对针灸适宜病症及有效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神经系统疾病被WHO大量研究,当中较为多的研究就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德、英、美约占大多数。
日本学者T Ito, K Maehara,SInoue于1975年首次探索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之后,其他学者也相继开始研究并发表于各大著名的期刊,至此拉开了帷幕。
针灸疗法于1998年被美国医学会正式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一书,间接性地宣布此疗法是有效的[3]。
除此之外,本病的治疗方式大致分为保守治疗和面神经减压术。
其中保守治疗里早期激素治疗和抗病毒联合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面部水肿,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后注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训练。
同时借助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再学习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古代医学书籍有关周围性面瘫以及治疗方法记载颇多,正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记载的“客主人,治偏风口歪斜。
面肌功能训练结合腹针、TDP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面肌功能训练结合腹针、TDP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234000【摘要】目的观察面肌功能训练结合、腹针、TDP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据表法将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5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腹针、TDP照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面肌功能训练。
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治愈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面肌功能训练结合TDP治疗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促进瘫痪面肌功能恢复,此方法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面肌功能训练;腹针、TDP照射;面神经炎面神经炎又称自发性面神经瘫痪,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而导致的面肌痪瘫。
患者可出现面部外观改变和功能不全或缺失,表现为患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流涎、闭目露白、鼓腮时口角漏气、食物贮留在颊肌与牙龈之间等[1]。
该病起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预后与病情的轻重及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临床采用常规药物结合腹针、TDP照射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佳。
为提高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自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康复科对面神经炎的患者在常规药物结合腹针、TDP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49例。
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5例,49例患者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17-81岁。
入选标准:①符合面神经炎诊断标准;②患者愿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面瘫不是因面神经炎造成;②入院时病情已超过一周者。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137《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1月周围性面瘫是指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又称“面瘫”。
该病病因尚未有清晰的阐述,但根据相关病因分析[1],其常常由于一些自身免疫病等引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就诊)全部来自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长春生修堂中医院。
将5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年龄最小26周岁,最大56周岁,发病时间均在3天至14天之间。
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
均为单侧面瘫且自愿参加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 ;(2)病程从发病至3个月之间;(3)能按计划坚持治疗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排除标准:(1)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面瘫;(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同时进行其他治疗者;(4)病情危重者或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翳风穴直刺0.5寸;攒竹穴透向丝竹空穴,平刺0.5寸;牵正穴透向迎香穴,平刺0.5寸;颊车穴透向地仓穴,平刺0.5寸;四白穴透承泣穴,平刺0.5寸;风池穴透风府穴,平刺0.5寸;水沟透地仓,平刺0.5寸;下关穴透向四白穴,平刺0.5寸;阳白穴透鱼腰穴,平刺0.5寸;髎颧穴透向四白穴,平刺0.5寸。
治疗组选用长城牌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频率控制为15次/分、波形固定,以肌肉出现节律性轻度收缩和患者耐受为适宜的刺激强度。
电针治疗同对照组并结合运动疗法:(1)抬眉训练,嘱患者向上提眉,健侧与患侧各10~20次,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复原。
(2)闭眼训练,锻炼眼轮匝肌。
嘱患者开始时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10~20次,如果不能完全闭合,可用食指指腹轻轻抚摩,再用力闭眼10次。
(3)耸鼻训练,嘱患者往鼻子角度用力10~20次,锻炼上唇肌与压鼻肌。
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与激素治疗临床对照观察
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与激素治疗临床对照观察
陈颖;王麟鹏;刘志凌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2004(23)2
【摘要】目的观察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5例 )给予单纯电针灸治疗 ;对照组 (4 5例 )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 ,10天后采用电针灸治疗。
对急性期病情的发展、开始恢复时间、疗效及疗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的控制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完全性面瘫的疗效及达到痊愈所需时间亦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P<0 .0 5 ) ,两组在开始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Bell’s面瘫急性期应用电针灸是安全、有效的 ,甚至优于激素治疗。
【总页数】3页(P105-107)
【关键词】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激素;联合治疗;口僻;营养神经药物
【作者】陈颖;王麟鹏;刘志凌
【作者单位】首医大附属复兴医院针灸科;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2;R245.97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 Bell 氏面瘫的临床观察 [J], 梁艳;龚正寿
2.Bell's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临床观察 [J], 王巧明;许新智
3.井穴三棱针点刺治疗急性期Bell's面瘫临床观察 [J], 赵延红
4.Bell's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临床观察 [J], 李宁;田丰伟;吴滨;张永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感觉刺激与运动疗法的联合运用效果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感觉刺激与运动疗法的联合运用效果贾敬选【摘要】目的:探讨感觉刺激与运动疗法联合使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随机的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其中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刺激联合运动锻炼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感觉刺激;运动疗法【作者】贾敬选【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神经炎,在治疗期内恢复不好的话会造成瘫痪肌挛缩、鳄鱼泪症候群等,对患者抬眉、闭眼等基本动作造成影响,因此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伤害。
由于患者出现眼裂变大、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等贝尔现象,因此又被称为贝尔麻痹[1]。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情见表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的修订》中制定的相关标准,均为一侧面肌麻痹。
排除标准:将合并有意识、功能障碍,心、脑、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其他限制性活动疾病的患者排除研究范围之内。
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70
修 回 日期 :0 10 .8 2 1-72)
・
临床 观 察 ・
面肌 操 辅助 治 疗周 围性 面 神 经炎 疗 效 观 察
林 子 玲 , 周 小 军 ,赖 家盈
பைடு நூலகம்
『 } 目的 商要l
观察 面肌操辅助治疗周 围性 面神经炎 的临床疗效 。方法
1资 料 与 方 法
肌 肌 力 达 Ⅱ~ Ⅲ级 ,面肌 功 能 部分 恢 复 ,面 部仍 明显 不 对 称 ;无 效 :治 疗 2 疗 程后 症 状 及 体 征无 改 善 。 个
11一 般 资 料 .
20 年 1 09 0月~ 0 1 2 住 院患 者 4 2 1年 月 5
表 情肌 肌力 测定 采用 徒手 面肌 肌力 测定 方法 。
作 者 单位 : 1中山 大 学 附 属 第 五 医 院 ,a 复 医 学 科 ;b消 化 内科 广 东 珠 海 市 5 90 。作 者 简 介 :林 子 玲 (9 2) . 康 10 0 17 一,女 , 广 东 湛 江 市 人 ,硕
士 ,主治 医师 ,主 要研 究 方 向 :神 经 系 统疾 病 的康 复 。
[] 7 刘竞丽, 李劲 频, 为伟 . 董 电刺激小 脑治疗脑卒 中后 抑郁 的临 床 探 讨 Ⅲ . 国 临床 康 复 , 0 3 71)12 .9 7 中 2 0 , (3: 9 612 . 【] 8 董为伟. 电刺激小脑顶核 与中枢神经源性 神经保护 [ . J 中国 ]
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
康复医学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李浩2208081209附三6组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麻痹, 其中Bell式面瘫最多见, 表现为病侧面部运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 不能皱眉与闭目,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 讲话、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 发爆破音困难, 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
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 针灸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 加速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 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为95%左右, 针灸对于面瘫, 具有提高治愈率, 缩短恢复期及防治后遗症的作用, 因此WHO 将针灸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患者面容的改变导致与其它疾病不一样的特殊性, 不只需要常规的护理, 还有其特殊的护理措施。
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并得到广泛的认可。
现将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详述如下:1.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认为Bell 式面瘫多由病毒引起。
( 1)应用抗病毒药物; 常用阿昔洛韦每日用量5mg/ kg 稀释后静脉输入, 病毒唑, 每日100mg, 肌肉注射。
( 2) 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维生素B1 100mg。
B12 500μg每日肌肉注射。
( 3) 应用激素治疗: 给与强的松口服治疗, 采用5-3-3-3 的原则; 即60mg/ 日, 服用5天减至40mg/ 日, 服用3 天后, 再减至20mg/ 日口服3 天, 再10mg/ 日3 天。
强调足量足疗程,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和控制血压和血糖。
( 4) 应用扩血管药物, 改善微循环: β-七叶皂甙钠, 成人计量每日20mg 静脉滴注, 胞二磷胆碱0。
75 静脉滴注, 7天为1 疗程。
( 5) 针刺治疗: 我科将本病分为急性期( 第1 周) 、恢复期( 7 天以后) , 急性期宜局部少取穴, 应浅刺, 弱刺激, 慎用电针。
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
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面肌功能障碍是导致人脸面部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贝尔面瘫。
重型贝尔面瘫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常常引起患者面部的严重变形和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疗效有限,效果不佳。
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应用电针刺激和面肌功能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对该方法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较为有限,需要加强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邀请50例确诊为重型贝尔面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面部肌肉运动评估进行比较。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
(2)对研究对象进行面部肌肉运动评估,包括口角抬升能力、眼睑闭合能力、额肌皱褶能力、鼻唇沟对称性能力等。
(3)进行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具体方法为在面部肌肉穴位上应用电针刺激,同时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12周。
(4)治疗结束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面部肌肉运动评估,并与治疗前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5)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通过电针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重型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面部运动联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的疗效研究
关于面部运动联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的疗效研究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关于面部运动联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的疗效研究,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贝尔氏面瘫又被称为特发性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
主要由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
医学上认为贝尔面瘫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面部局部肌肉受寒或者感染病菌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目前多数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法治疗贝尔面瘫,效果并不满意。
在本次研究中,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内尔面瘫,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128例贝尔面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贝尔面瘫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8~70岁患者;③患者无语言文字等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①患者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为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③患者正在参加其他的临床试验。
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入组前的治疗情况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急性期:面部留针4~12min,每4min 行针1次;四肢穴位留针10~15min,2min行一次针;穴位中主穴主要为翳风、合谷、牵地、太冲、风池、地仓。
配穴主要为足三里、迎香、阳白。
②静止期:静止期时透刺为主要手法,主要操作手法:针刺加深,透刺为主,电针治疗仪配合治疗,留针20min。
③恢复期:去阳陵泉、阳白和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15min,配合散罐治疗。
每日一次。
7d一个疗程。
期间休息2d可进入下一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吃辛辣食物,注意避风寒。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同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同时,联合面部运动疗法。
15d 一个疗程。
1.2.2面部运动疗法皱眉-两眉尽力向中间集中,保持5s。
微笑-患者嘴角上扬,像平时笑的那样。
闭眼-患者用力闭眼,尽量能够在眼角处形成皱纹,然后用手轻按框下边缘。
面肌操辅助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面 神经 麻 痹 是 以 面部 表 情 肌 群 运 动 功 能 障碍 为 主 要 特征 的一种常见病 、 多发病 , 呈 现进 行 性 的 发 病 , 单 侧 发 病者年发生率约为( 1 5~3 0 ) / 1 0 万, 双侧 发 病 者 更 少 , 仅 有 1 / 5 " 0 0 万¨ 1 。 任 何 年龄 均 可发 病 , 以青 壮 年多 见 , 无 明显 季 节 性 。本 病 主要 症 状I 2 】 是 口眼歪 斜 , 通 常 急性 发 作 , 突然 一侧 面部 板 滞 、 麻木 、 瘫痪 , 不能 做 蹙 额 、 皱眉 、 露齿 、 鼓腮 等 动 作, 口角 下垂 歪 向健 侧 , 患侧额纹 、 鼻 唇 沟 消失 , 眼 睑 闭合 不全 , 漏 睛流 泪 。部 分患 者 初起 有 耳后 、 耳 下疼 痛 , 还 可 出 现 患 侧舌 前 2 / 3 味觉 减 退 或 消失 , 听觉 过 敏等 症 状 。病 程延 久 日久 , 口角 可 歪 向病 侧 , 不 同程 度地 影 响着 患 者 的身 心 健康。 采用 面 肌操 辅 助 P H Y S I O ME D v o c a S T I M— Ma s t e r 电刺 激 治 疗该 病 , 疗 效较 好 , 现 报告 如 下 。 1 对 象 和 方 法 1 . 1 研究对象 取2 0 1 0 一 l 2 —2 0 1 2 ~ 1 2 在 我 院 就 诊 的6 0 例 面 神 经麻 痹 病 人 。人 选 标 准 : 参照《 临 床 疾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好 转 标 准 》 【 1 确诊 , 男2 8 例, 女3 2 例; 年龄 1 3~7 2 岁; 病 史 最 短3 d, 最 长3 个 月 。血 常规 、 尿 常规 检查 均 正 常 , 脑C T 检 查 显示 未 见 异常 。将 6 0 例 患者 随机 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 组 , 每组3 O 例,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 情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f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法 对 照组 : 采取 P H Y S I O M E D v o c a S T I M— M a s t e r 电刺 激 治疗 仪 治 疗 , 此 治 疗仪 有 两个 输 出 电极 分 别为 正 极 和负极 , 正极放在患侧眉梢外侧 , 太 阳穴 的位 置 , 负 极 放 在 口角外 侧 咬 肌 上 ,靠 近 下 关 的位 置 ,根 据 患 者 治 疗前 P HY S I O ME D v o c a S T I M— Ma s t e r 电刺激 治 疗仪 的诊 断结果 , 依 据 损 伤 程度 选 择相 应 的 电流 , 电流强 度 以 患者感 觉 蚁 行感 为宜 , 训练3 0 mi n / 次, 1 次, d , 1 5 d 为一疗程 , 共治 疗两个疗 程 。 观察 组 :采用 面操肌 操辅 助P HY S I O ME D v o c a S T I M— M a s t e r 电 刺 激 治疗 。在对 照 组 基础 上进 行 面 肌操 辅 助治 疗 。面 肌操 训练①抬眉 : 前额 部 做 吃 惊 、 恐惧样动作 ; ②皱眉 : 两 眉 向 中 间集 中 ; ③闭眼 : 用力闭 , 在眼角形成皱纹 ; ④皱鼻 : 向 上 拉 鼻 部皮 肤 , 形 成 横跨 鼻 梁 的 皱 纹 ; ⑤微 笑 : 让 患 者 像 笑 时 那样 , 引 口角 向外 上 方 ; ⑥示齿 : 引 口角 向外 上 方 , 加 深鼻 唇沟 ; ⑦撅 嘴 : 做 吹 口 哨状 闭 唇 , 并 向前 撅 起 ; ⑧ 鼓 腮 :用 手 指捏 住 嘴 角 以 防漏气 ,另一 手 按住 健 侧颊 部 , 向 外 吹气 。每个 动 作 均要 做 到最 大 限度 , 每 次训 练 以感 到疲 劳为度 , 不能运动或力量不 足时 , 用手指协助完成 , 进 行 操练 时可 对镜 进 行 , 务必 准 确且 最 大 限度 地完 成 动作 。 当 患者 可 以较 为轻 松地 完 成上 述 动作 时 , 可 由医护 人员 或 患 者本 人 给 予一 定 的 阻力 , 力 度 以患 者使 用 全力 刚 好 可 以完 成 动 作 为 宜 。上述 8 个 动 作合 为 一组 动 作 ,每 天早 中晚 各
面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穴位注射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穴位注射治疗B e l l 麻痹的疗效观察吕 燕,潘 宁,杨希帅,李 丽摘要: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穴位注射治疗B e l l 麻痹的治疗效果㊂方法 选择B e l l 麻痹病人60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㊂以临床表现㊁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㊂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5)㊂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优于对照组㊂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B e l l 麻痹疗效显著㊂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B e l l 麻痹的疗效是客观㊁可靠的㊂关键词:B e l l 麻痹;穴位注射;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 745.1R 256.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1349.2014.03.04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32802 B e l l 麻痹(B e l l p a l s 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㊂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㊁流涎㊁讲话漏风㊂患侧不能作皱额㊁蹙眉㊁闭目㊁露齿㊁鼓颊和吹口哨等动作[1]㊂10%~25%的病人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2],病人虽并无疼痛,但它可以引起社会或心理功能障碍,使病人在开车㊁读书和工作时感到困难[3],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㊂病因多种,可因受凉㊁病毒感染㊁免疫功能失调和局部缺血等引起㊂我科近年来采用普鲁卡因加激素㊁维生素B 1㊁维生素B 12㊁三磷酸腺苷(A T P )穴位注射治疗B e l l 麻痹,收效良好㊂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㊁客观㊁全面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检查手段,本研究通过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H o u s e B r a c k m a n n 分级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双重评价,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入选标准选择周围性面瘫病人60例,年龄20岁~60岁,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8.15岁,均在发病后3d ~7d 入院㊂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㊂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㊂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㊂④除外因脑血管疾病㊁颅脑骨折㊁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4]㊂1.2 治疗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㊂观察组采用普鲁卡因(4m g 需皮试阴性)㊁曲安奈德(10m g )㊁维生素B 1(50m g )㊁维生素B 12(250μg )㊁A T P (20m 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 L ;选取头维㊁攒竹㊁翳风㊁颊车㊁地仓㊁迎香(各注射1m L )和风池(注射4m L )共7个穴位,定穴注射药物,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㊂对照组肌肉注射㊁静脉输注或口服激素,静脉输注或口服病毒唑或阿昔洛韦,同时给予维生素B 1(100m g )㊁维生素B 12(500μg )肌肉注射等,20d 为1个疗程㊂1.3 面瘫评定 按H o u s e B r a c k m a n n 分级评定面神经麻痹[5]程度,观察组:Ⅲ级(中度)8例,Ⅳ级(中度)19例,Ⅴ级(重度)2例,Ⅵ级(重度)1例;对照组:Ⅱ级1例,Ⅲ级9例,Ⅳ级17例,Ⅴ级3例㊂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㊂1.4 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使用上海海神N D I 092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室温保持22ħ~25ħ安静环境中,病人体表温度在34ħ~36ħ时进行检测㊂病人安静平卧㊂第1次检查安排在发病第8天进行,第2次检查安排在发病后1个月㊂均检测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在茎乳孔处刺激,用表面电极在口轮匝肌和额肌处记录,以刺激点至记录点距离(m ),除以面神经传导潜伏期(s ),计算出面神经传导速度(m /s)㊂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H o u s e B r a c k m a n n 分级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疗效,面瘫恢复标准,痊愈:达H B Ⅰ级,即双侧额纹和鼻唇沟恢复对称㊁闭眼正常㊁鼓腮时口角不漏气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㊁阴部和外生殖器肌和皮肤㊂兴奋时能使外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㊂本研究电针及水针于次髎穴,在骶管的前壁㊁侧壁有马尾神经终系和交感神经,次髎适对第二骶后孔,深层有第二骶神经㊂从解剖结构上可间接刺激阴部神经,利于括约肌的收缩,阻止排尿㊂另外中风后神经营养功能下降,采用次髎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 12注射液,既营养神经,又通过电针的疏密波刺激,克服了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促进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速神经传递及神经纤维的修复,对泌尿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㊂本研究显示,采用电针㊁水针次髎相结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优于普通针刺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㊂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2] F a l lM ,L i n d s t rM S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 :AP h y s i o l o g i c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u r i n a r yi n c o n t i n e n c e [J ].1991,18(2):393.[3] 张会,张志雄,吴定宗.针刺对人脑皮层与膀胱机能有关的单位放电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85,4(4):1821.[4] 喻巍,赵惠,孔波,等.电针八髎穴配合补肾固本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3739.作者简介:辛善栋,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工作于山东省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编:266002);王冬梅,工作于山东省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022)(本文编辑王雅洁)㊃823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r c h 2014 V o l .12 N o .3示齿无歪斜㊁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H B Ⅱ级,即为双侧额纹或鼻唇沟基本对称㊁眼闭合欠全㊁示齿时见口角略不对称㊁鼓腮时口角不漏气;好转:H B Ⅳ级~Ⅵ级治疗后改善Ⅲ级;无效:经治疗后仍停留在H B Ⅳ级以上㊂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3.0统计软件㊂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㊂2 结 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0例,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7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㊂2.2 神经电生理评价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优于对照组㊂详见表1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x ʃs )m /s组别n口轮匝肌 患侧健侧额肌 患侧健侧观察组 治疗前3022.25ʃ4.1232.96ʃ3.9819.07ʃ4.2030.15ʃ3.51 治疗后3031.78ʃ4.511)32.75ʃ4.0129.98ʃ3.681)30.23ʃ3.60对照组 治疗前3022.78ʃ4.0532.86ʃ3.5818.86ʃ3.9530.56ʃ3.40 治疗后3027.50ʃ4.2032.89ʃ3.8526.21ʃ3.6030.65ʃ3.5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 <0.053 讨 论目前治疗B e l l 麻痹的方法很多,传统治疗方法如类固醇㊁面神经减压㊁手术治疗㊁中医治疗等方法及针刺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尚不满意[6]㊂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经络㊁腧穴或压痛点㊁皮下阳性反应物上,适量注射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7]㊂此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不是单纯的穴位刺激或药理作用,或二者作用简单的迭加,而是通过机体的经络系统,把二者作用最大限度地作用在机体疾病上[8],通过对面部穴位实施穴位注射,通过针㊁药的双重刺激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增强肌肉收缩㊁腺体分泌㊁神经传导等改变,由此来恢复受损的面神经㊂面部穴位注射用同样的药物直接注射于面神经附近,作用于面神经的有效剂量比传统给药方式多,从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㊂穴位注射组与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以往对于治疗B e l l 麻痹的疗效判断主要以面神经功能分级为主,如H o u s e B r a c k m a n n 分级㊁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等级40分满分分级法和P o r t m a n n 临床简易评分法来判断[9],这些疗效判断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因素㊂目前对B e l l 麻痹诊断的最可靠指标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0],国内多采用面神经传导潜伏期的指标来研究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传导潜伏期的正常范围较大,其诊断㊁判断病人预后的准确性较差㊂本研究采用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方法,克服了面神经传导潜伏期的缺点,提高了准确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 o u s e B r a c k m a n n 分级判断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相吻合,故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B e l l 麻痹的疗效是客观㊁可靠的㊂据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所用的治疗方法对面肌功能恢复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好转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故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B e l l 麻痹有效确切的方法㊂参考文献:[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8119.[2] B u l s t r o d eNW ,H a r r i s o nD H.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t h e l a t e r e c o v -e r e dB e l l s p a l s y :T r e a t m e n to p t i o n s t o i n p r o v e f a c i a l s y mm e t r y [J ].P l a s tR e c o n s t r S u r g ,2005,115(6):14661471.[3] 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 ].第2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50.[4] 龚东方,李艳慧.针灸治疗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14.[5] H o u s e J W ,B r a c k m a n nD E .F a c i a ln e r v e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 [J ].Q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y ,1985,93(2):146147.[6] 泮中其,潘巍,应一.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贝尔面瘫[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11):880.[7] 李镁.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68.[8] 陆斌,王维祥,陈德成,等.穴位注射防治大鼠实验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J ].中国针灸,1998,18(3):182.[9] 李晓裔,伍国.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评价[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254.[10]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1.作者简介:吕燕,女,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邮编:046000);潘宁,工作于山西省长治市惠丰医院;杨希帅㊁李丽,工作于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924)(本文编辑郭怀印)㊃923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3月第12卷第3期。
面部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面瘫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面部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面瘫恢复期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0T14:46:59.873Z 来源:《医药界》2018年1月下作者:刘骞刘勇[导读] 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又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由于茎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
发病时,由于患侧面部表情肌肌力下降,而出现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鼓腮漏气,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临床症状,影响面容,如若长期不愈,还可引起面肌萎缩,导致局部畸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刘骞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刘勇 150040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又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由于茎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
发病时,由于患侧面部表情肌肌力下降,而出现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鼓腮漏气,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临床症状,影响面容,如若长期不愈,还可引起面肌萎缩,导致局部畸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64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一科门诊面瘫恢复期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2.1对照组: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取穴参照高维滨主编的《针灸六绝》[1]选取颧髎、颊车、地仓、翳风、丝竹空,牵正、合谷,上述腧穴常规消毒后,使用“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刺入皮肤,得气后留针,将脉冲针灸治疗仪两组输出端正极连接近耳穴处,负极连接远耳穴处,采用疏密波,以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面部发热为宜,每次 20 min, 两步骤日1 次,1周6次,休息1日。
共治疗3周。
2.2治疗组:操作: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加用面部主动运动疗法。
面部主动运动疗法:治疗前嘱患者在瘫痪侧面部施以按揉法3~5min,以放松局部面部肌肉,然后指导患者面对镜子作以下动作:(1)抬眉,以双侧额纹对称为佳;(2)皱眉,以双侧眉间纹及鼻背横纹对称为佳。
面部运动疗法结合穴位按压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
面部运动疗法结合穴位按压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朱俞岚;许军;张备;白玉龙【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facial mot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ressure on Bell's palsy.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9)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29).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tor therapy and acupressure routine treatment in addition.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Facial Nerve Function Defect Assessment before,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average time for treatment was (29.62±12.15)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5.63±11.56) day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effectiveness was 100%in two group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cover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58.6%vs. 72.4%, respec-tively, P>0.05).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of score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Defect Assessment was only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P<0.05), but tended to b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acial motor therapy plus acupressure is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Bell's palsy.%目的:探讨运用面部运动疗法结合穴位按压治疗贝尔面瘫的有效性。
神经外科手术对贝尔麻痹患者的面部恢复效果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神经外科手术对贝尔 麻痹患者的面部恢复
效果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及原理 • 面部恢复效果评估指标 • 神经外科手术对面部恢复效果的影响 • 贝尔麻痹患者面部恢复效果的综合评价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评估神经外科手术对贝尔麻痹患者面部恢复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
研究背景
贝尔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麻痹,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和表情丧失。传统治疗 方法如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往往效果有限,因此神经外科手术成为一种潜在的 治疗选择。
贝尔麻痹概述
定义
贝尔麻痹是一种急性特发性面神 经麻痹,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的 完全或部分瘫痪,导致面部表情
术后康复训练对面部恢复有积极作用
除了手术治疗外,术后康复训练也是贝尔麻痹患者面部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进一步提高面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促进面部功能的全面恢复。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贝尔麻痹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贝尔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更加 精准的依(如 微笑、皱眉、闭眼等)时的面部 对称性。
表情肌功能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触摸和观察,评估患者面部肌肉 的力量和紧张度,判断肌肉功能恢复 情况。
运动范围评估
观察并记录患者面部肌肉在主动和被 动运动时的活动范围,以评估肌肉功 能的恢复程度。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目的:探讨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患者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分为3组,其中A组(单纯性面神经炎)25例,B组(Bell氏面瘫)9例,C组(Hunt氏面瘫)6例,根据患者的分型进行电针配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进行治疗。
结果:A组治愈率高于B组且B组治愈率高于C组;在疗程上,C组时间最长,A组时间最短。
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可对患者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效进行判断,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标签:周围性面瘫针灸预后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系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1]。
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
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
周围性面瘫多与面神经损伤有关,临床中采用肌电图进行诊断,患者花费较高。
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的一种针刺方法[2]。
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患者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进行分类预后研究,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中40例患者系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均以贝耳现象入院进行治疗。
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3.5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患者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初诊为周围性面瘫。
1.2 方法通过患者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对患者周围性面进行类型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
方法:确
诊为Bell麻痹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采用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除21-50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治疗Bell麻痹的良好途径,值得推广。
【关键词】Bell麻痹;面肌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
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管)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管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
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1]。
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
吹
冷风、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致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进而水肿,而水肿可引起神经
受压或本身病变而出现面神经麻痹。
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
笔者根据现
代康复医学与理疗原理在50例Bell麻痹患者的治疗上,以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
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到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属于Bell麻痹。
其中3到20岁的30例,20到50岁的50例,50岁以上的20例。
入选标准:①
首次且单侧发病;②发病时间 > 5d < 2周;③除药物外未接受其他治疗。
排除中枢性面瘫、
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诊断标准
本病起病突然,少数病人发病前几天有耳后、耳内或耳下部的轻度疼痛,多数病人在清
晨洗漱或吃饭时发现。
常见表现为①流口水;②嘴角歪向一侧;③讲话漏风,吃饭患侧食
物残留;④发笑,吹口哨,其中发笑、吹口哨尤为明显,1-2天达到高峰。
体查时,可见患
者病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偏斜,口角下垂。
患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眼、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
病人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内方,露
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1]。
此外,可因侵犯平面不同出现个体差异。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仪器选用耀洋达康KT-90A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参数为:
脉宽10ms、频率1Hz、强度为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患者能耐受为宜。
位置:采用两对
40mm*40mm粘贴电极片沿面神经分支走行进行放置在面部额肌、颧肌、口周围肌等。
1.3.2 治疗组
在采用常规电刺激的基础上,辅以辅助—主动面肌功能训练。
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面部按摩,以向上提拉为主要按摩方向;上抬眉;皱眉;睁闭眼;耸鼻,并在鼻根部形成皱纹;上提上唇;示齿,嘴角同时向两侧牵拉,发“1”音;撅嘴,发“5”音;鼓腮,同时鼓起两腮,若不能,可辅助捏住嘴角;左右交替鼓腮(类似漱口动作);下降口角,使两口角同时
向下牵拉;咂唇练习,两唇闭紧后快速张开并发出“ba”音,训练唇力度;将头部向左右旋转
牵拉颈部肌肉;放松面部肌肉。
治疗时可让患者对照镜子进行学习训练。
初期训练时如患者
不能主动完成动作,治疗师可借助联合运动用手在健侧适当阻力,同时辅助患侧把动作做到
位,嘱患者感受运动方向和运动感觉,再随之运动;随着肌肉运动功能逐步恢复,可对患侧
施加合适阻力,进一步增加肌力。
1.3.3疗程
两组均采用低频电刺激,1次/天,7天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组每天增加
面部肌肉功能训练20个/组,2组/次。
1.3.4 疗效标准
参照第 5 次国际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 House-Brackmann(H- B)面神经功能评价
分组标准确定[2]。
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闭眼及示齿轻微
功能障碍;好转: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略有闭眼运作,蹙眉微弱,额纹鼻唇
沟恢复不明显,面肌痉挛、抽动;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出现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
痉挛。
1.4 统计学方法
疗效比较使用x2检验,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vs对照组,χ2=8.33,P<0.01;#治疗组vs对照组,χ2=12.50,P<0.01;
*治疗组vs对照组,χ2=3.92,P<0.05。
3讨论
综观本组治疗结果,面肌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Bell麻痹疗效显著。
神经肌肉电刺激法属低频电疗法[3],利用低频脉冲电流的作用使肌肉被动强直性收缩,能使肌动脉血流增加86%,保留肌肉中的糖原含量,减少肌蛋白消耗。
并且按一定频率
间断重复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唧筒效应”,可防止肌肉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及收缩物质
的破坏,改善代谢和营养,延缓面肌的萎缩,保留肌肉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肌纤维束
间的凝集[4]。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神经突触接头处的离子分布状况使其易化,加强神
经递质在神经纤维和轴突之间的传替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损伤面神经的恢复[5].一方面
可以锻炼表情肌,增强其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保留肌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组织
间的有效渗透压控制炎症渗出,消除神经细胞水肿,促进受损面神经的再生。
面神经麻痹是
一种失神经支配或神经敏感度降低,可通过神经功能重建和辅助肌及其他肌群的代偿实现促
进神经各分支对变性肌再支配[6]。
因此,在患者早期面部肌肉瘫痪时,即开始对受累的
面部表情肌进行运动训练,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训练方式可因人而异,根据康复评定结果,从完全被动运动过渡到辅助-主动运动再到患者的主动-抗阻运动的训练。
通过积极的面
肌运动功能训练可使肌肉主动收缩,不断地诱发中枢神经产生冲动,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收
缩功能,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
运动训练还可减缓肌肉的萎缩,促进周围血管扩张,防
止软组织粘连,改善面部微循环[7,8]。
患者通过主动参与训练还可以增加治疗的参与感,建立自信。
但急性水肿期还应慎重,有加重水肿程度,加剧压迫症状的风险。
因此,早期按
摩应动作轻柔缓慢,时间宜短,少量多次,强度以皮肤微微发红发热为宜。
随着局部水肿的
消散和炎性物质的控制吸收,可逐步加强训练强度,直到患者能自主支配其面部肌肉。
笔者认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面肌运动疗法治疗Bell麻痹效果显著,此疗法安全、简便、高效,无任何副作用,相对于传统的针刺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减少患者
放弃治疗的机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伟,曹莲瑛,陈晞.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J].新中医,2013,45(12):136-138.
[3]周小斌,唐卫东.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4):92-93.
[4]俞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
[5]Rushton DN.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n hypothesis[J].Med Eng Phys,2003,25(1):75 -78.
[6]李莎,覃勇.面肌操在周围性面神经炎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
杂志,2011,33(4):305-306.
[7]高青,张世忠.46 例贝尔氏麻痹面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评价[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1):41- 42.
[8]唐玉清,张启文,陈革莲,等.面部肌能功能训练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s2):494-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