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浅谈有关刑法平等原则

浅谈有关刑法平等原则的看法【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平等的人身政治及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自己应当的义务,再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平等的权利。
刑法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公民的道德及各种行为而依法设立的,具有对每个公民均等的约束性。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关键词】适用刑法原则一律平等【正文】一、如何理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该原则的含义是: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的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平等的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1)在定罪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财产等不同而有的定轻罪,有的定重罪;(2)在量刑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的地位不同而有的判重刑,有的判轻刑;(3)在刑罚执行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
二、如何体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一)刑事司法活动不仅体现在定罪、量刑上一律平等,而且在行刑上也一律平等.(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只规定了对犯罪人适用上的平等,但没有规定对被害人保护上的平等。
(三)司法上的人人平等,并不包括立法上的人人平等。
(四)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同样的行为得到同样的处罚,不允许有例外,即同一个法条得到同样的适用。
虽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结果,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但是,没有违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如何实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一)平等的保护:任何权益,只要是受刑法保护的,不管权益主体是谁,都应当平等地得到刑法的保护,而不能只保护部分主体的利益。
(二)平等的定罪:行为人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性别的差异、才智的强弱都不能影响犯罪的成否与轻重。
(三)平等的量刑:在犯罪性质相同、社会危害性相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同的情况下,所处的刑罚也必须相同。
法本-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内容摘要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价值之一,是法律正义、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和公民法律信仰的心理基础。
自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规定“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以来,“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表达平等要求的措辞便相继进入世界上各先进国家的宪法。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即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适用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平等特权罪行法定定罪量刑目录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渊源与内涵 (3)(一)渊源 (3)(二)内涵 (3)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容实现 (4)三、结语 (6)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此即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本文拟就如何正确理解该原则的内容谈一下个人看法,以期能为宣扬该原则理念,维护刑法尊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微尽绵力。
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渊源与内涵(一)渊源平等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含义有两个:一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二是泛指地位平等,如平等互利或男女平等。
而现代政治法律用语上的平等,源于法语“EGAL”,原是用来描述事物具有“相同”性状的形容词。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家用“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等主张,赋予该概念以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法律地位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平等是人在实践领域中对自身的意识,也就是人意识到别人和自己是平等的人,人把别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
平等是法国的用语,它表明人的本质的统一,也就是说,它表明人对人的同等对待的社会关系或人的关系。
”追求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是人类长久以来的夙愿。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就提出过“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在运用法律上应当“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学习刑法中的刑法适用原则

学习刑法中的刑法适用原则刑法适用原则是刑法学中的基本概念,用于规定刑法在具体案件中如何适用的原则和准则。
刑法适用原则的正确运用,对于保障公正司法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普遍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和具体适用原则三个方面对学习刑法中的刑法适用原则进行论述。
一、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是刑法适用的总原则,它强调在适用刑法时应辩证地运用普遍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保证公正和实际的结合。
普遍性原则主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无规定行为不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适用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法律对所有人都适用,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权势大小。
刑法适用时,应根据身份、职务和社会地位等进行公正、公平的判断,不因个人的权力或社会地位而歧视或偏袒。
2. 法无规定行为不罚原则法无规定行为不罚原则表明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对人进行刑罚。
这就要求法官和执法机关在适用刑法时必须依据法律明确的规定进行裁判,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决定是否适用刑法。
3.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事责任和处罚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基础,不允许建立在自由裁量的基础上。
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适用中限制了执法机关和法官的权力,确保犯罪行为和处罚之间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二、特殊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是刑法适用的具体原则,它强调通过考虑案件特殊性来确定刑法适用的方式和程度。
1. 罪责划分原则罪责划分原则是按照犯罪行为的不同性质和危害程度将罪名和刑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刑法适用中,应根据罪行的轻重,明确罪名和刑罚的划分,确保犯罪行为和刑罚之间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量刑原则量刑原则是指在确定刑罚时,应根据罪犯的主观故意和行为后果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刑罚的程度。
刑法适用中,应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三、具体适用原则具体适用原则是指根据刑法适用的具体情况,依照刑法规定和刑法适用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的原则。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佚名文章网络点击数:186更新时间:2008-10-22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就是新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适用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疑是一个重要准则,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并非易事,它比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更为艰难,在现阶段,还存在适用刑法不平等的现象,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确立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回眸新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浓雾里走出,在这一漫长的“人治”里程中,君臣之道、三纲五常、受命于天、君命重于一切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准则。
毛泽东与黄炎培沉重地谈到用“民主”来改变中国“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时,许许多多的人们还不知道“民主”是什么,事实上,民主就是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意味着法治,与“专制”对立。
我国在1954年实现了立法上的平等,确立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法制原则,1954年宪法的诞生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起,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直到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帮”乱党乱政,使得1954年宪法还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时,就结束了生命,一部有着严重错误和缺陷的1975年宪法在制乱者的操纵下颁布了。
这次立宪,可以说是中国立宪史上的一次大倒退,它取消了1954年宪法确认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轻视。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
由于当时一些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是非还没有搞清,对极左路线的危害及其批判还不够深人,特别是作为极左路线产物的“文化大革命”还未遭到全盘否定,因而“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仍未在宪法中得到肯定和恢复。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摘要】刑法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新修订的刑法中所包含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将通过简要概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所包括的含义,进而进一步分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先,确立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作用和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刑法;人人平等;作用意义请你们查询一下统计数据,它会告诉你们哪些阶级要进监狱、苦役劳改所和上断头台。
有一个社会,那里的人只要犯罪就会落入法网或宪兵手中,那就是穷苦阶级;还有另一个社会,那里有些人几乎犯有种种罪行,但他们却可以不受刑法的处分,或者至少不必害怕它:那就是富人阶级[1]。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皮埃尔·勒鲁的这段话,及其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刑法在当时的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众所周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的建立、法律的制定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是一个社会有序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它的公民在刑法面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那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社会的秩序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我国新修订的《刑法》中,第四条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
这就是新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包括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适用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
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包含的意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应包含以下几点:首先,从犯罪人方面来看,不管其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等如何不同,无论其曾经做出过怎样的贡献,都应该平等地受到法律所规定的刑罚予以惩罚和量刑,绝不容许任何人有任何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其次,从受害人方面来看,无论其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如何,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应该得到法律上的平等对待,决不允许因以上情况的不同而给与不平等地对待;第三,分清反对特权与区别对待。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已明文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刑法适用中的具体体现。
其实质是刑法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既不允许任何人有特权,也不能对任何人搞歧视。
由于立法的原因、人为因素和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导致刑法面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视同仁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从而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1、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对于犯罪的任何人,不论其身份、社会地位和职权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都要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法规定为准绳,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2、在适用法律上不能有歧视,一视同仁地保护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罪平等,即在决定罪与非罪和此罪与彼罪的问题上,只能以案件事实和刑法的规定为依据,而不能因人而异。
第二,量刑平等,即在肯定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决定对其是否判刑、判何种刑、刑度如何以及是否适用缓刑时,也应一视同仁,另一方面,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不法侵害,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等的保护。
第三,行刑平等,即在执行刑罚时,对所有的受刑人应当平等地对待。
二、刑法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完全实现人人平等的原因(一)刑期幅度偏大导致量刑不公平阻碍平等的实现我国刑法和世界各国的刑法一样,都是采用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赋予法官在法定刑的幅度内自由裁量权,因为允许在量刑中存在一定波动,就可能使不同法院、不同的法官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情节的罪犯做出轻重不同的判决,虽然从法律层面来讲,是在法定刑幅度之内确定刑罚本不算违法,但是,表现是在法律上的不平等问题,这里有立法方面原因,也有司法人员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规定为一个量刑副度,无论从刑罚的种类、性质以及现行刑法中的幅度和台阶来分析,还是从特殊案例及其社会以效果来考察,把三个性质完全不同、后果极其悬殊的刑种规定在一个量刑幅度内、跨度太大,极易使量刑结果不协调、不均衡。
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篇)

第1篇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核心要求,也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意义、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在我国,不论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保障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使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3. 促进社会进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4. 增强法治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三、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路径1. 完善立法。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立法层面得到体现。
2. 严格执法。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查处,坚决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现象。
3. 公正司法。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确保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加强普法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5. 强化监督。
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得到有效实施。
四、面临的挑战1. 法律实施不力。
部分地区和部门存在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影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实施。
2. 法律歧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定的法律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影响了法律的公平性。
3. 法律意识淡薄。
2013年司法考试刑事法考点: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相关法条】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知识要点】
1.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2.基本内容:平等保护法益;平等地认定犯罪;平等地裁量刑罚;平等地执行刑罚
【主要内容】
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般原则。
所有法律的适用都应体现这一原则的精神。
基于刑法的适用直接关系到公民一定自由的剥夺甚至关系到个人的生杀予夺,宪法的这一原则能否在刑法适用的领域内得到彻底贯彻,就更为引人注目。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样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处罚时应当平等;任何人受到犯罪的侵害,都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而且被害人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不得因犯罪人或者受害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或者不同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罚适用。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辨证性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形式上并非绝对的平等,对于某些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由于这种身份对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存在的影响,因而会对某些人在罪与非罪的界限及量刑的轻重上区别对待。
这种立法规定是形式上的不平等体现实质上的平等,是平等的应有之义。
论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改

摘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要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任何罪犯都应平等地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在刑法适用活动中这一原则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文中着重从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面分析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适用情况,并提出在刑事司法中贯彻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既是社会的强烈愿望,也是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客观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要严格执行该平等原则,改善以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确立平等的立法规则,确保立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严格执法,反对任何形式上的特权;加强执法者的法律知识培养,提高其思想觉悟;全民普及法律知识。
关键词: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刑事司法;人人平等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criminal law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equal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n china.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pplicable criminal law refers to any criminals should be equal to the applicable criminal law shall be prosecuted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law conviction,sentencing and execution,people will not allow any privilege beyond the law.This principl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and restraint for activities in criminal law.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viction, sentencing and execution of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 the criminal law,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 criminal law in criminal justice needs attention.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 criminal law,which is the strong desire of society,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It is the need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legal system.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impro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past,mainly to take measures as follows:establishing equality of legislative rules,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egislation and normative;strictly enforce the law,the privilege against any form of; strengthen the enforcement of law knowledge culture,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popularize legal knowledge.Key words: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criminal justice;everyone is equal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4)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及内容 (5)(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5)(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 (5)1.刑法定罪平等 (6)2.刑法量刑平等 (6)3.刑法处罚平等 (6)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作用和意义 (7)(一)是社会的强烈愿望 (7)(二)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客观要求 (7)(三)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7)三、妨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因素 (8)(一)量刑范围跨度过大造成量刑的不公平 (8)(二)刑法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的权力 (9)(三)社会地位与经济因素的不同 (9)四、改善的措施 (10)(一)确立平等的立法规则,确保立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10)(二)严格执法,反对任何形式上的特权 (10)(三)加强执法者的法律知识培养,提高其思想觉悟 (11)(四)全民普及法律知识 (12)(五)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引言我国古时就有“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法律思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民主社会的建立,我国在宪法及刑法相关条文中明确规定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对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思考

对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思考第一篇:对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思考对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思考作者:xxxxx摘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其实质是刑法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但由于立法的原因、人为因素和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导致刑法面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主要指出现实中一些违背平等原则的法律制度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适用法律不平等现象。
关键词:适用刑法平等公正舆论影响特殊情况司法制度我国刑法第4条明确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性质、政治面貌、财产状况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的规定,平等地予以定罪、量刑和行刑,但我国刑事立法中仍存在着违背平等原则的法律制度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适用法律不平等现象:1、在贪污受贿案件中对于不同级别官员定罪的底线不同,造成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埋下了恶性循环的种子。
因此,应该强化各级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力度,法院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的官员追究法律责任,而不应该对不同级别的官员采用不同的定罪标准。
2、媒体在案件尚未审结前就过分干预,大肆报道,使得法院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无法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公正的审判。
媒体报道是舆论的先导,它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如果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便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应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将媒体监督纳入法制的轨道。
媒体监督应该有个度的问题,在报道的时间和力度上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3、犯罪分子自首和立功可以减轻甚至免除处罚这一点,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任何人不管曾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幌子,都应该严格地依照法律对相同情形的规定定罪量刑,而不能适用功过相抵。
不过,适用自首和立功制度有其现实意义,可以激发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积极的为社会做贡献,主动接受改造,而不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刑罚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论_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_

论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辛科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与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比,作了许多重大的修改。
其中在总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就是增加规定了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适应三个基本原则,以指导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
新!刑法∀第4条规定: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就是对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的规定。
本文试对这一原则确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其基本含义和内容要求作一论述。
一、新刑法确立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思想,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提出过,他们企盼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做到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在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时最著名的哲言是: 王子不在法律之上,而法律却在王子之上。
到十八世纪,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独裁,正式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
这一原则成为资产阶级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总原则,并且在宪法中加以明文规定,这次又写进修订了的刑法中。
笔者认为,新刑法典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意义。
(一)确立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1996年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写了进去,从而使之成为国家意志。
依法治国,是 法治 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法治 的具体标准,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戴雪将其归纳为三条,即:政府受法律约束,法无禁止即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可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立法律的高度权威性,是 法治 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章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1、定罪上的平等;2、量刑上的平等;3、行刑上的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所以又称之为罪刑均衡、罪刑相称原则。
•公众所关心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
因而,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
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贝卡里亚•无论谁一旦看到,对打死一只山鸡、杀死一个人或者伪造一份重要文件的行为同样适用死刑,将不再对这些罪行作任何区分;道德情感就这样遭到破坏。
这种情感是无数世纪和鲜血的成果,它们极为艰难地、缓慢地在人类心灵中形成;为培养这种感情,人们认为还必须借助最高尚的动力和大量威严的程式。
——贝卡里亚•如果说,对于无穷无尽、暗淡模糊的人类行为组合可以应用几何学的话,那么也很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由最强到最弱的刑罚阶梯。
有了这种精确的、普遍的犯罪与刑罚的阶梯,我们就有了一把衡量自由和暴政程度的潜在的共同标尺,它显示着各个国家的人道程度和败坏程度。
然而,对于明智的立法者来说,只要标出这一尺度的基本点,不打乱其次序,不使最高一级的犯罪受到最低一级的刑罚,就足够了——贝卡里亚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1、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以适应各种不同犯罪的处罚。
•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如对预备犯、未遂犯、主犯、从犯等。
•3、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规定了不同的情节。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体现•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观念。
•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观念,追求量刑公正。
浅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浅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适用刑法的过程中,人人平等原则能够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人人平等原则体现在刑法的适用对象上。
按照人人平等原则,刑法对所有人适用,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
无论是贫富差距大的富人,还是社会底层的穷人,都应当平等面对法律的裁判。
只有将每个人都视为平等的刑法主体,才能保证其受到公正的待遇。
其次,人人平等原则体现在刑法的适用程序上。
按照人人平等原则,每个人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无论是受害人、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告人,都应当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法院和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保障其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尊严。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刑事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再次,人人平等原则体现在刑法的量刑上。
按照人人平等原则,对于相同犯罪行为的人,应当受到相同的刑事制裁。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不是对特定人群进行歧视和压制。
刑法应当对犯罪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对于同样的犯罪行为,应当实施相同的刑罚,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身份。
最后,人人平等原则体现在刑法的执行上。
人人平等原则要求刑法的执行应当公正、公平,不应当有特殊待遇或歧视。
无论是身体状况健康的人,还是残疾人或病患,都应当在刑罚执行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
刑罚的执行机关应当依法执行判决,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偏袒任何一方。
总之,人人平等原则是刑法适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刑法的适用对象、适用程序、量刑和执行都必须平等、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只有真正做到人人平等,才能保证刑法的公正和权威性,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我们应当在刑法的适用中始终坚守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实现一个公正、公平、和谐的刑法社会。
谈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doc

谈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平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代各国宪法普遍的原则,该原则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一项宪法原则,是机会平等和实质平等的统一体。
关键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宪法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示任何人不论其身分地位为何,在法律之前皆平等,而不会因为其身分地位而获有差别待遇。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为本原则的具体规定。
世界人权宣言乃是联合国于1948年12月10日第217A(III)号决议通过的一份世界性人权保障文件,其中的第7条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
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提出过,但作为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
1776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8月27日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提及了这一原则。
资产阶级确立这一法治原则,是对封建阶级特权的否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但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的所谓的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存在的人们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三个个方面进行: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立法上的平等是指制定法律本身的内容必须贯彻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 .的原则究竟是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还是立法上的平等,或者是既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同时也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浅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浅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人犯罪基于主体的个人情况而减免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非是孤立、机械、单一化的刑法准则,它必须与罪责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相结合,共同指导刑法适用。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中均有体现。
首先,我国刑法总则除第四条明文规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外,这一原则的精神还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刑法对其适用范围的规定表明,搬到我国领域内实施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应适用我国刑法,而不论犯罪人是什么人。
又如,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主要是由单位实施的,对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中英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论单位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团体。
其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中亦有体现。
例如,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具体化到各类各种犯罪中,规定了危害国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罪贿赂罪、渎职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
此外,刑增设罪名亦体现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
例如,刑法第276条规定的破坏生产经营罪是对1979其二,反对特权。
在我国,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滋生的特权思想在一部分人头恼中,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较有市场。
此外,现实生活中多方面因素如司法人员的知识水平、法制意识和素质不高,对司法公正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
应当承认,我国司法实践中有违司法公正的特权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时间、某些地方、某些案件中表现较为突出。
因此,坚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切实做到司法公正。
邹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邹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摘要:平等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刑法的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制原则的具体化。
本文从法理角度阐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地位及平等与差别对待的关系。
坚决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关键词:刑法平等原则地位基本内涵差别对待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但理论界对该原则的基本内涵、其在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中的地位、如何认识平等与差别对待的关系等问题存在争议,笔者拟从法理角度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刑法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所有犯罪的人,在适用刑法上都应当依据其规定同等定罪,同等追究刑事责任,同等行刑,绝不允许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不允许对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有任何歧视。
刑法作为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最后的、最严厉的部门法,在法典中明文规定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的原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非常切合于当前我国的刑事司法现状和公众的法治心理。
刑法面前一律平等原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定罪上一律平等所谓在适用刑法定罪上一律平等,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条件,不论其原来的身份、财产状况如何,都应当依据分则条文的规定同等定罪。
我国刑法典对什么是犯罪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是相统一的,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就是人民最高、最大的意志和利益。
因此,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
这种危害社会行为的实施者,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如何,都应当一律平等地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
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准确、及时地作出处理,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人人平等不仅要求立法上平等,还要求司法上平等;不仅要求处罚犯罪人上一律平等,还要求保护受害人同等权益上一律平等。
平等的重要含义包括相同的情形相同对待和反对特权。
但是平等并不是绝对地平等,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结合犯罪人和受害人特定的个人情况来处理。
标签:刑法;立法平等;司法平等;反对特权1 平等的含义1795年的《法国宪法》是这样定义“平等”的:“平等是指:法律无论是用于保护还是用于惩罚,对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它不承认出身的差别,不承认权力的世袭。
”平等是专属于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理念性追求,动物之间只存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绝无平等而言。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第6条明确宣布:“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者处罚都是一样。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据此归纳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为:1、任何人犯罪,都平等地适用法律,不得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 2、任何人受到犯罪的侵害,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3、不同受害人的同等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4、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数额、政治面貌和才能业绩如何,都平等地受到处罚,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存在。
2 立法体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法领域的贯彻和体现。
具体来说,首先体现在刑法总则。
刑法第4条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立法精神。
此外,只要精神状态正常,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论他的身份地位、职业状况、财产数额如何。
其次刑法分则的规定也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分则共十章,每一章中的每一种犯罪都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化表现。
此外,刑法所增设罪名亦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探究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探究
李姗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0)005
【摘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司法制度的
基本要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任何罪犯都应平等地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在刑法适用活动中这一原则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文中着重从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面分析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适用情况,并提出在刑事司法中贯彻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李姗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4.13
【相关文献】
1.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探究 [J], 李姗;
2.网络社会中立行为的刑法适用问题探究——以《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新罪的适用解释为视角 [J], 马杰;;
3.网络社会中立行为的刑法适用问题探究——以《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新罪的适用解释为视角 [J], 马杰
4.刑法适用视角下责任型检察院的创新实践探究 [J], 吴光恒
5.探究刑法解释中平等原则的适用 [J], 邓华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摘要: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3)对一切犯罪行为,用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印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4)任何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关键词: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立法体现司法适用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3)对一切犯罪行为,用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印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4)任何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领域贯彻实施的表现。
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是基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适用不平等的现象在现阶段还较严重。
当然,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不否定犯罪人或被害人的特定个人情况对定罪量刑的合理影响。
在刑事立法、司法,犯罪分子的主体情况以及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如果对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的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小有影响,则要求在适用刑法上有所区别和体现。
例如,对累犯低于其主观个性及人身危险性而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基于主体的个人情况而减免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非是孤立、机械、单一化的刑法准则,它必须与罪责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相结合,共同指导刑法适用。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中均有体现。
首先,我国刑法总则除第四条明文规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外,这一原则
的精神还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刑法对其适用范围的规定表明,搬到我国领域内实施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应适用我国刑法,而不论犯罪人是什么人。
又如,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主要是由单位实施的,对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中英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论单位是公司、、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团体。
其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中亦有体现。
例如,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具体化到各类各种犯罪中,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罪贿赂罪、渎职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
此外,刑增设罪名亦体现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
例如,刑法第276条规定的破坏生产经营罪是对1979年刑法典第125条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而成。
该罪名的创设,体现了刑法平等地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的精神。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使司法适用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法上的平等是,二是司法上的平等。
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没有立法上的平等,司法的平等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只有立法上的平等而没有司法的切实贯彻执行,,立法的平等也只能是形同虚设。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应当注重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刑事司法公正。
刑事司法公正包括定罪公正、量刑公正和行刑公正。
刑事司法公正是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体现。
其二,反对特权。
在我国,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滋生的特权思想在一部分人头恼中,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较有市场。
此外,现实生活中多方面因素如司法人员的知识水平、法制意识和素质不高,对司法公正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
应当承认,我国司法实践中有违司法公正的特权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时间、某些地方、某些案件中表现较为突出。
因此,坚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切实做到司法公正。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