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合集下载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形”指形体 “神”有广、狭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 “形”与“神”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
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和各种情 志表现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为
的布扬尤其重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引起人体发生,为外感病、传染病的
致病因素
内在的因素:是七情失调,为内因病的致病因素 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以及跌打损伤、虫兽 咬伤、烧烫伤、冻伤等为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 失当可引起内伤病,其他因素可引起外伤病
本”,“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器官、形体官窍、
的盛衰、寿命的长短以及抗
病与康复机能的强弱
营卫经络、精神情志,无
不仰仗于脾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肾脾先后天有相互资助作用 培养后天在养生和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人既生之后,肾中的精气,必须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的 水谷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保持旺盛。故强健脾胃,实
疽》说:“津液和调,变
化而赤,是谓血。”《灵 枢·五癃津液别》说: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 之于脉,化而为血”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密切 精与气之间,有“精为气之母”、“气为精之用”的说 法,精的亏损可影响到气,气的亏损也可影响到精,临 床上最终精气两虚的病证更为多见,治疗也多采用精气 两补 气与血之间,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
“形神合一”的最好诠释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概述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概述

但是,养生、治疗、康复的交叉与融合是中医学完整的生命干预过程,因 此,养生与康复是不同的中医学范畴。首先,二者手段不同,中医养生手 段丰富,包括医疗和非医疗手段,中医康复主要釆用医疗器械及药物、手 法等进行病后恢复;其次,二者针对1人群不同,养生广泛涉及所有人群, 主要针对的是健康及病前状态人群,而康复主要针对残障人群及病后恢复 期患者。
1
清闲,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这样就能使神志健全、精气内守、益寿延年。
三、秦汉成形时期
秦汉时期,诸多帝王君主都是养生长寿的热烈追求者,在此社会背景 下,中医养生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养生家及养生专论、专 著。这时道教盛行,道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思想武器,黄老学说得 以进一步继承发展;西汉之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 儒家思想得以大力发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成长起来。 道、儒、佛三教思想都对当时的养生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章 概述
掌握养生、康复、中医养生技术、中 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
【学习目标】 念;《黄帝内经》的养生认识和成就。
熟悉养生与康复的关系;历史上的养 生名家和名著。
了解养生康复发展的历史脉络;课程 学习方法。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集各地、各族人民养生康复智慧为一体, 融会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 养生康复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的博大精 深的体系。中医养生康复历经数千余年的 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衍生出了 丰富多彩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生康复技术, 一直沿用至今。
在原始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食后可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遂由偶然获得变为主动摄取,食养起源便由此而来。 旧石器时期,火的发明和利用改变了先民的食性,成为食养、食 治的伊始,且利用火来进行医疗活动,逐渐总结发明了灸炳、热 熨之术。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石器、骨器的出现,而有了破石、 石针的应用。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

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

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

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

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PPT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PPT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基础理论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1.基本理论 2.基本原则 3.康复评价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素问》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说明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恢复 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平衡是互 生互长的动态平衡。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 二、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 三、协调脏腑,重在脾肾 ❖ 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五、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六、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七、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八、保精养气,起居有常 ❖九、杂合以治,辩证施术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第三节 中医康复的评定方法 一、中医康复的评定原则 1.综合评定原则 2.分期评定原则
二、中医康复的评定方法
1.四诊评定法 2.动诊评定法 3.测诊评定法 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法
谢谢
七、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 “故智者养生也,顺四时而避寒暑”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八、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 运动形体,清静精神 ❖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九、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治,辩证施术
❖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 病皆愈”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坚固,是指五脏坚强,并能发 挥其固藏精气的作用。
五脏中强调以脾肾为本,肾为先天 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四、经气流通,血脉调和
“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 与众其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 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 生气以长,命曰圣王。”

情志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情志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第一节 养神技术
养神思想倡始于老子、庄子,他们均主张“清 静无为”。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 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 静。”意思是说尽量使心灵虚寂,坚守清静;万 物都在生长发育,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尽管 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一一 “静”。
《庄子有宥》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指出养神是保持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稳定的关键所 在。晋代嵇康的《养生论》提出“修性以养神, 安心以全身”等以静“神”来养“形”。以上均 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 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等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这 一目的的。
1
做了比较。10年中那些不廉洁的官员中有60%的人生病和死亡。死亡者有 116人,其中癌症占60%,心脏病占23%,其他疾病占17%;患病者232人,其 中癌症占53%,心脏病占15%,其他疾病占32%。而廉洁官员中生病或死亡者 仅占16%。
(二)无视无听
庄子为了保持心平气和、思绪宁静,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的养神方法,使目清耳静,心静神凝。《道德经》说:“五色令 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耳目是人类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其受神气的主宰和调节, 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耳目作用于人的情志,耳之所闻、目 之所视均会使神烦心劳。
他认为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思想都存在欲望的要求, 对这些欲望应该顺其自然,同时把握好尺度。如果放纵自己的欲 望,就会出现“失性”的行为,招致祸端或酿成疾病。
所以在生活中提倡知足常乐,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寡思虑以养 心神,益健康而达长寿。
知识链接
巴西有一位医生叫阿尼塞托,他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那 些玩世不恭而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死、过敏症、脑出血 和其他心脏病。他对583名被控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

调补阴阳
•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 人体健康的基础,调补阴阳就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 阳平衡,以促进身体健康。- 调补阴阳的方法:中 医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 按摩等。
注重脾胃
•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 生化之源,注重脾胃的养生和康复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脾胃养生的方法: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包括 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药物调理
辨证施治
根据个体症状、体征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分析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用药有度
严格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预防为主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用药 措施,以降低发病风险。
04
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导引
调心养神
气功导引注重调心养神,通过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调节身心状态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促进气血运行
气功导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
增强内脏功能
气功导引可以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练习,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 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1 2
食疗养身
饮食调理注重食疗养身,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 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滋养身体、补充营 养、增强抵抗力。
调和气血
针灸疗法可以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 状。
调理脏腑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呼 吸、泌尿等系统的功能。
推拿按摩
舒缓肌肉
01
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疲劳和僵硬感。

生活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生活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宇宙间普遍的现象,从天体运动到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都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周期性变化。因此,合理安排 日常起居,使之有序化,符合自然界规律,则能使人脏腑功能统 一协调,并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 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知识链接
现代科学证实,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 节律的条件反射,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正常地进行。例如,如果养 成了定时进食的习惯,到了吃饭时间,胃液就会大量分泌而产生饥饿感,
日常生活的内容琐碎而繁多,尤以日常起 居、睡眠及周围环境等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较为明显。古代养生学家对此早有论 述,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 “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见,自古人们就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的科 学调配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第一节起居养生
休息也是生命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1 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的重要 方法。现代研究证明,疲劳会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易受到病菌的 侵袭。有人给疲劳和不疲劳的猴子同时注射等量病菌,结果发现疲劳的猴 子被感染得病,不疲劳的猴子却安然无恙,这说明合理休息是增强机体免 疫能力的重要手段。
2.提高智力,防止衰老
总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注 意劳逸结合、动静适宜。古语有云:“一张 一弛,文武之道。”“张”是紧张,“弛” 是松弛,二者合理搭配,方为养生之道。
第二节睡眠养生
所谓睡眠养生,是指根据自然界与人体阴阳 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 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以尽快消除机体 疲劳,保持充沛精力,从而达到防病健体、 延年益寿的目的。
所谓“劳”,不仅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科学用脑也是 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们既要勤于用脑,注重脑力功能 训练和开发脑力的潜能,又要注重对大脑的保养,防止疲劳过度。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由于惰性的原因,往往容易犯“懒于动脑” 的毛病。因此,应大力提倡用脑,保持大脑常用不衰。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重点整理(1) (1)养生:依照人类生命进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可以保养躯体、防备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办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康复:是指关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也许以减轻病残的妨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日子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中医康复:是指采纳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举行恢复,以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的生命质量。

1、康复的要素(挑选+简答)(1)康复的对象(2)康复的领域(3)康复的措施(4)康复的目的(5)康复的提供(1)康复的对象:要紧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2)康复的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经过特别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遇),“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日子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算是“全面康复”。

(3)康复的措施:一切实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落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别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办法(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日子素养,恢复独立日子、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故意义的日子,重返社会。

(5)康复的提供: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别仅有专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打算和实施。

康复别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能,以习惯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具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打算的制定和实施。

2、康复的对象(挑选)(1)部分急性伤病患者(2)各类残疾者(3)部分慢性病患者(4)年老体弱者康复是要紧对象:残疾病人3、康复的基本观点(填空)整体康复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功能康复观——加强或恢复脏腑功能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日子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许多疾病治疗的手段常用于 养生和康复实践之中 诸多养生的技术也是康复的常用技术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三)中医养生技术与康复技术的关系 适用对象和目的意义有别
中医养生技术适用于未 病即健康人及亚健康者;作 用主要是保养身体、延年益 寿
❖ 中医康复技术适用于病后 即残疾者与慢性病、老年 病等功能障碍者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一)中医康复技术的概念
常用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的范围很广,任何可以恢复机体功能和改 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中医治疗手段和方法均属于中医康复技术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三)中医养生技术与康复技术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中医康复,均为中医学的分支
有着 相同的学术渊源 共同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 概念
二、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 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一、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 通常把有关养生和康复的传统方法和手段, 统称为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 中医养生与康复是不同的概念 ❖ 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也是不
同的分支学科
❖ 二者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 理论基础
❖ 许多养生的技术也是康复 的常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得 到重视和发展,显示出其 强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实 用价值
今后,在建立健康服 务业体系中,以及提升全 民健康素质、维护和促进 人们身心健康的事业中,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将造福 人类,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常用技术 常用中医养生技术可分为情志养生、饮食养生、传统 功法养生、生活起居养生、审因养生以及药物、药膳、针 灸、推拿、浴身等特色养生

养生康复重点

养生康复重点

养生康复重点一.名词1.中医康复学: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一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天年:古人把人类自然寿命称之为天年,意指先天赋予的“寿限”或“寿数”。

3.形:是指人体的有形实体,它包括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官窍记忆人体生命活性物质等。

4.精神调摄法:又称情志调摄、心理调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主动清静养生、怡情畅神、适时调神、修性治神等方法和手段,一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或促进心身康复的一种养生方法。

5.导引调摄法:是指通过形体的运动,来导引气机、畅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

6.药物调摄法:是在中医药理论的知道下,针对患者体质特征和证候类型,通过中药内服或外用,以增进将抗,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形神功能障碍,从而促使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7.刮痧调摄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刮痧器具施术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形成痧痕,从而防止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8.推拿调摄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将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经络和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

9.胎教:广义的胎教实际就是胎儿养护,涵盖了养胎的内容,是指依据胎儿身心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有计划地营造母体内外环境,以促进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

狭义的胎教,仅指孕妇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以期“外感而内应”,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10.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火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11.偏瘫:为中风常见的后遗症,是指一侧肢体瘫痪不用,又称半身不遂、偏枯、偏废。

12.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是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1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及糖尿。

中医行业的中医养生与康复技术

中医行业的中医养生与康复技术

中医行业的中医养生与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与康复技术是中医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调理身体、促进健康,使人们在面对疾病和病痛时能够更好地康复。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与康复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中医养生技术1. 脉诊与养生脉诊是中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摸诊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中,科学地运用脉诊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理。

脉诊养生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饮食养生中医养生强调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健康的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不同的食物属性和烹饪方法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可以通过合理的调配来达到身体的养护目的。

比如,若遇到体内湿气重的情况,中医师会推荐饮食上避免食用湿气重的食物,如油腻、辛辣等,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3. 中医经络养生中医经络养生是通过刺激和调理人体经络系统,促进血液和气血流通的技术。

中医经络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如推拿、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人们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并有效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二、中医康复技术1. 中医康复概述中医康复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辅助现代医学康复理论和技术,对各类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康复治疗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模式。

中医康复技术包括针灸、推拿、理疗、中草药疗法等,这些技术可以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 针灸康复技术针灸是中医康复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调整身体功能,促进病人的恢复。

针灸可以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上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一些神经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推拿康复技术推拿是一种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中医康复技术。

推拿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身心,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流通,对于一些骨骼、肌肉、神经和内脏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4. 中草药康复技术中草药疗法是中医康复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学习方法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采用中医药理论及相关技术手段,来达到保健、康复、预防疾病等目的。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人来说,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验,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理论的学习是基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参加中医理论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与此同时,实践对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例如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操作等。

其次,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需要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如书籍、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

可以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渠道去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

此外,可以加入相关的学习群体或社区,与同样学习的人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第三,多角度学习。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气功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互补,从而全面地掌握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第四,注重实践。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学习一些实践操作技巧,如针灸、推拿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培训课程,向专业人士学习实践技能。

第五,持续学习与反思。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定期进行复习和巩固,及时跟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同时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需要注重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多角度学习、实践与反思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应用。

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可以达到学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目标。

中医康复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
专业代码620503
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传统医学的多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的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和尝试传统康复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从事中医康复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亚健康中心、保健中心、体育运动队、社区康复机构等,从事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中医养生功能锻炼、体育疗法及现代康复技术等技能开展理疗、康复治疗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康复器械生产企业市场开发、运营管理的能力;
3.具备中医康复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掌握系统的中医康复技术理论体系、运用机理、操作原则、方法;
5.掌握必要的中医基础理论、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临床疾病概要、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心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学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练习、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见习观摩、岗位体验等实训。

在二级以上医院康复医学科、较大规模的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康复治疗师推拿按摩师中医推拿师中医刮痧师康复保健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康复技术中医中医康复保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听力与语言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ppt课件

中医养生康复ppt课件
服务方式
社区服务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社会 化综合康复
组织结构
县级小组、街道指导、基层康复
7
高脂血症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 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
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
8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膳食结构 疾病:
糖尿病 甲减 肾病 胆道阻塞
20
5 益气健脾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通常是根茎或全草入药,其味 苦、性寒、无毒,有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之功效。该植物含有6种人参皂苷, 是唯一能从人参属以外提取人参皂苷的植物。绞股蓝总苷的各种制剂对高脂血症治疗 后TC、TG明显下降,HDL-C作用不明显 [15] ;其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 征伴高脂血症总有效率都达85%以上 [16~17] 。可见绞股蓝总苷对原发性及继发 性高脂血症都有较满意的疗效。单味绞股蓝有难以忍受的副作用(乏力、嗜睡),故 常与银杏配伍使用。
11
康复辨证
中医对本病认识
归属“痰证”、“眩晕”等范畴。 病理基础是痰湿,脂浊,瘀血。
辩证分型
痰湿阻遏型 肝胆湿热型 脾虚湿盛型 肝肾阴虚型 阴虚阳亢型 气滞血瘀型
12
康复方案
限制总能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高纤维 饮食、饮茶戒烟限酒、优化生活方式 不宜长期服用降脂药物
过量的前提下,可选择以下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燕 麦麸(糠)、玉米外皮。
也可选择下列动物性食品:海蛰、牛乳(鲜)、酸奶、脱脂牛奶粉、 海参(鲜)、牛蹄筋(熟)、猪蹄(熟)、蛤蜊、牛肉(瘦)、猪肉 (瘦)、羊肉(瘦)、兔肉、带鱼、蛇肉、鸡肉松、盐水鸭、田鸡、 鲤鱼、草鱼、大黄鱼、鲢鱼等。

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大纲

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大纲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教学大纲(供医学类及医学相关各专业)前言“治未病”是中医学一贯所倡导的,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医学的社会作用更加广阔。

传统的仅以患者为对象而医疗形式己落后于时代和人们的要求,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一个以养生保健、临床医疗、康复疗养相结合的整体型医疗形式,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治病的医生,同时还应掌握相当多的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从而真正适应新世纪人们对医学的要求。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正是根据社会医学发展的趋势,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健康与长寿的愿望,同时针对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而开设的。

[课程目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相兼融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悠久的历史,理解中医养生康复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并掌握常用的中医养生康复方法,为今后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中医养生康复学》内容主要讲述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和中医技术、代表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注意与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技术、药物、方剂以及内、外、妇、儿各科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互相联系,互相参照。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3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医养生康复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养生康复的概念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

2、熟悉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现代研究和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和学习万法[教学内容]1、养生康复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养生康复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养生康复的现代研究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4、《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的性质、任务及其学习方法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藏象、经络和气血津液以及病因的有关理论;2、掌握顺应四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等整体观;3、掌握葆精养气和避邪护正的扶正观。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疏通经络,首重奇经
行气活血,重在化瘀
五、惜精养气,起居有常
固护肾精
“是故五脏主藏精气者也,不可伤,伤者失守而 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培养元气 起居有常
六、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益气与养血法
滋阴与温阳法 气血阴阳兼补
扶正祛邪并用
七、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二、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养形治形
调摄饮食,充养形体 适度锻炼,强健形体 谨慎起居,保养身体 适宜技术,恢复功能 养神治神 修身养性、少私寡欲、情绪乐观、情志制约
三、协调脏腑,重在脾肾
协调五脏,补固为主
协调六腑,泻通为主 协调脏腑,脏腑互治
久病不复,调补脾肾
四、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第二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1.基本理论 2.基本原则 3.康复评价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素问》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说明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恢复 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平衡是互 生互长的动态平衡。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三、协调脏腑,重在脾肾
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五、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六、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七、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八、保精养气,起居有常
九、杂合以治,辩证施术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人体内阴阳的平衡
人与自然的阴阳平衡(四时)
着装/饮食/起居情志等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 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故智者养生也,顺四时而避寒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八、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运动形体,清静精神

时节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时节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春夏季节,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 人们应该充分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充沛旺 盛;秋冬时节,万物敛藏,人们应该顺应自 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 润养五脏,抗首,是指从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至立夏前一日的春三月, 不同于习惯上的正月、二月、三月。
1.起居养生
在火热的夏季,心经当令,作息应顺应自然而晚睡早起,午时小 睡以养心神。白天,充分感受阳光赋予生命的生机,在大自然阳 气的推动下,将秋冬瘀积在身体中的寒湿顺势排出体外,排掉瘀 积、补养阳气,为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做好准备。
(4)饮食康养举例
①菊花枸杞茶:枸杞子15g、菊花15g,开水泡茶,早晚各1次,可适当 增减次数。功效:清肝、明目、补肾。
②茉莉花茶:茉莉花15g、甘草5g,开水泡茶,早晚各1次,可适当增减 次数。功效:疏肝解郁、行气化痰。
③油炯春笋:油炯的目的是去掉春笋的寒气,从而更好地发挥春笋的 疏肝作用。
4.运动康养
(一)春季康养技术
春季的养生要求在起居、精神、饮食、运动 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的阳气升发、万物始 生的特点去调摄。
1.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 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也就是说,春天 三个月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始。在春天,万物都蕴 藏着勃勃生机。小草在沉默了一个冬天后开始拱动沉睡的大地, 慢慢地吐露出新绿,而人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开始升发。
1.木火刑金导致的疾病
春天是肝经当令的季节,肺金的克制是为了避免肝木的过度升发, 也正因如此,喜润不喜燥的肺更容易被过度升发的肝火所灼烧, 即“木火刑金”。
(1)咽喉肿痛、头痛发热的预防。 ①适度锻炼,增强肺卫功能,注意通风、保暖,少食辛辣燥热的

中医养生康复学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康复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本概念养生:保养生命,使之不息,提供所需,防止伤害(身体内外)一词首见于《庄子养生主》养:抚养(扶持、保护、培养、生养),提供生命所需,防止不良伤害生:生命运动不息老年人之养生称为寿老(使老年人长寿)、寿世(使老年人在世时间长)、养老、寿亲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学科(实用性学科)最终目标:健康长寿、享尽天年康复医学(复权医学):利用医学的、工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综合手段,使障碍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经济上等各方面最大程度的改善,使之回归社会。

(帮助各种残疾患者,使其最大限度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研究对象:养生学:所有健康的个体和亚健康人群康复医学:病体: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急性病的恢复期(体虚之人)中医养生康复学发展的六个阶段:1.知识积累于商周2.理论奠基于春秋战国3.体系形成于秦汉至晋唐4.发展于宋元5.成熟于明清6.确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生康复理论与方法的涌现:老子:静心、节欲孔子:强调修身、养性、三戒(戒色、戒斗、戒得)子华子:动以养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不韦:杂家《吕氏春秋》养生思想集中有三:1.强调节欲养心,“谨养知到,养心为贵“2.强调顺应自然,趋利避害(此为不同于他人之处)3.动形以达郁《内经》赋予养生康复学以中医特色:1.提出了生命得本源,强调精气神为人之三宝2.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阐述了生命的规律及衰老机制3.明确了人类的寿限,度百岁乃去,提出了较系统的养生原则和方法4.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并成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核心5.创立了经络学说,为针灸、气功、导引、按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男女之间生命规律的差异:1.女性发育早,生长发育期比男性短2.女性在形态方面的衰老比男性出现得早3.女性衰老以阳明脉衰老明显,男性衰老以肾气衰明显,女性衰老进程比男性较为缓慢相关著作:《养性延命录》南朝陶弘景,第一部养生学专著《养老奉亲书》宋代陈直,现存最早的一部养老专著《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最早一部营养学专著《万病回春》明代龚廷贤,首见“康复“一词,作恢复健康之义《养病庸言》清代沈子复,专论康复得专著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形成期(生):指从胚胎形成到发育完成离开母体得全过程,即生命在母体中孕育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气海
【定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康养应用】气海穴有培补元气、固益肾精的功效,是防病强身穴之
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铜人 臉穴针灸图经》)。现代用本穴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 健康状态,预防休克。直刺1〜1.5寸,针尖微向下,使针感如线状放 射至会阴部,留针15〜20分钟。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可与足三里配 合施针。
4.关元
【定位】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 【康养应用】本穴为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其为“元阴、元
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 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筏(又称彭祖,相 传为古代长寿者)寿算更如何。”本穴有强壮作用,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 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直刺1〜1.5寸,针尖微向下,使针感如线状放 射至会阴部,留针15〜20分钟。或用毫针斜刺0.5寸。
针刺养生康复技术是指用毫针刺激人体臉穴 等部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 经气,从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 激发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益寿 延年的目的。
知识链接
针灸养生机制
养生就是调护、保养生命,是采用各种方法调节阴阳和调整精、气、神这 三个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针灸的养生1 作用是通过经络系统和臉穴来实现 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上下、联络脏腑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 作用,同时还是人体的信息网络。《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 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第九章 针灸养生康复技术
1.掌握艾灸、火罐技术。 2.熟悉针刺、刮痧技术。
【学习目标】 3.了解敷贴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它不仅是 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康 复技术中重要的保健措施方法。针灸通 过经络、臉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 定的操作手法,以疏通经络气血、调理 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 病的目的。
二、针刺养生康复原则
(一)配穴
针刺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欲增强某一方 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一 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实践中,可酌情而定。
(二)施针
针剌养生,宜施针和缓,刺激强度适中。一般留针不宜过久,得 气后即可出针;针剌深度也因人而异,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不宜 过深,形盛体胖之人则可酌情适当深刺。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 (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 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 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其中剌入点称为人体臉穴,简称 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 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 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一节 针刺养生康复技术
2.曲池
【定位】位于肘外辅骨,屈肘时肘横纹尽头 处。
【康养应用】此穴能祛风解表,调和营血, 主泄逆气,强壮明目。古代将本穴称为“目灸” 穴,可防止老年视力减退,巩固牙齿,调整血 压,并有预防感冒等作用。毫针直刺0.5〜1寸。
3.三阴交
【定位】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 侧面后缘。
【康养应用】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 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功能有重要作用。毫 针直刺1〜1.5寸。
(三)禁忌
遇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况时,不宜针 刺;孕妇及身体虚弱者,不宜针剌。
三、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1.足三里
【定位】位于膝下3寸,胫骨外大筋内。 【康养应用】足三里穴为全身强壮要穴,
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强身,提高人体 免疫和抗病机能。毫针直刺1〜1.5寸,可 单侧或双侧同时取穴。
说明人的健康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臉穴是针刺、艾灸、拔罐、按摩等外
治法施术的部位,与经络和脏腑有密切关系。利用针刺、艾灸、拔罐、按
摩等方法刺激臉穴可起到调节经络气血的作用。由于各种针灸方法刺激人
1
体相关臉穴,调动机体潜在的自身调节能力和抗病能力,使正气旺盛,阴
阳调和,邪气不能入侵,从而保持形、神的健康。
6.中极
【定位】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 【康养应用】本穴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作用,常用于预防妇
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直刺1〜2寸,局部酸胀感,可 扩散至小腹及线状放射到外生殖器,留针15〜20分钟。
关元、气海、中极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棧侧的中点处。 【康养应用】本穴不仅具有调理大肠经气的作用,而且具有活血
(二)调虚实
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时刻都在进行,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一些 虚实盛衰的偏差。如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其体质、体力、 耐力、适应能力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刺保健则可根据具体 情况纠正这种偏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得益,可使弱者 变强,盛者平和,以确保健康。
(三)和阴阳
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关键。针刺可以通经络、调气血,使机体内外 交通、营卫周流、阴阳和谐。现代医学证明,针刺某些强壮穴位可以 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如针刺足三里,可使白细胞总 数明显增加,吞噬功能加强,同时,还可以引起硫氢基酶系含量增高。 硫氢基酶为机体正常营养代谢所必需,对机体抗病防卫的生理功能有 重要作用。这就进一步说明,针刺确有养生保健、防病益寿的作用。
通络、镇静安神、泻热止痛、祛风消疹等作用,是临床退热要穴, 多用于诸多疾病的康复,如面瘫、牙痛、头面痛、痛经、发热、 中风偏瘫、尊麻疹、便秘等。直刺0.5〜0.8寸。
7.合谷
8.内关
【定位】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伸臂仰掌,两筋间取之。 【康养应用】本穴有宁心通络、调血和营的功效,可明显改善冠
状动脉血液循环、调整心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为预防冠心病 的要穴。进针后,针尖略向上(肩关节方向)至得气,用提插探 寻之法,激发针感上传至肩、腋下或前胸,然后再反复运针1〜2 分钟,留针15〜20分钟。
一、针刺的作用
(一)通经络
针刺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即《灵枢九针十二 原》所谓“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前的“催 气”“候气”与针刺后的“得气”都是在调整经络气血。如果机 体某一局部的气血运行不利,针刺即可激发经气,促其畅达。所 以,针刺的作用首先在于“通”。经络畅通无阻,机体各部分才 能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新陈代谢活动,人才能健康无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