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精品】高一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精品】高一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2008年第2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时间:40课时授课教师:2011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备课组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程目标:l、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

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课程内容与安排: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实施建议:㈠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2.上机练习:课后练习.3.微机教室:现有设备.4.其他资源:班班通。

㈡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网络资源,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法:明确学习任务,自主或合作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3.合作探究法: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上机实践教学法:加强上机练习,提高运用技能。

㈢综合活动和课外拓展性训练1.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课后综合活动主要是完成课后练习和技能的拓展提高部分。

3.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性活动的练习,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用程序解决问题……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学信息技术组:邱长海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教学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授课时间:15课时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根据以上内容,七年级信息技术(一)、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1)信息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神奇的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初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

(3)了解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并熟练操作Windows来处理海量信息。

【课程内容】七年级信息技术以日常信息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为主线,通过学生相关学习,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解决日常问题,逐渐增进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感受和领悟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巨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主题。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状况与趋势。

(3)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4)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和简单工作原理,能使用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课程实施方法】计算机学习的经典名言是:讲8分钟,练1小时,通过大量真实的结合日常学习中的应用,如各学科学习资料的录入、搜集与保存,让学生来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学会在真实生活中如何应用。

【成绩评价】(1)课上测试课上测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在本节学习的内容掌握是否牢固,在每节课都会有一个针对这节课的具体测试,包括笔试和上机测试。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 - 教科版(2019)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必修1课程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本大纲适用于教科版(2019)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培养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提高信息检索、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3.2 常用软件与应用- 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网络通信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3.3 信息素养与安全- 信息检索与评估-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3.4 项目实践-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项目,如制作个人简历、策划活动、开展调查等4.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教学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 项目实践: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占总评的40%。

-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占总评的20%。

6. 教学资源- 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 - 教科版(2019)- 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课件和视频- 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在线教程等7.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 信息技术基础(8课时)- 常用软件与应用(12课时)- 信息素养与安全(6课时)- 项目实践(6课时)8.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大纲

人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大纲

人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概述:《人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大纲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依据,旨在全面指导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教学要求。

本教学大纲紧密配合教材编写,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大纲设置:《人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大纲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基础操作与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专题应用和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通过这五个模块的教学与学习,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具体教学内容:基础操作与网络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信息处理模块:主要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展示文档的制作与处理。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将获得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展示文档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录入、处理和展示。

计算机系统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使用等。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能够分辨各种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进行常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专题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等。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将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页制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像和动画处理。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模块:主要包括互联网的使用与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等。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将了解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方法。

教学要求与评价: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并通过课堂及作业的评价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郑州市八十六中学卢雅奇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必修课教学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授课时数:15课时设计教师:卢雅奇适用对象:七年级(上)设计时间:2011、9、1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根据以上内容,七年级信息技术(上)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知识与技能:初中阶段继续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并逐渐强调对技术原理、方法的掌握。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掌握信息处理的含义和过程,并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 熟练应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4. 掌握正确的指法5. 能利用计算机自带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多媒体程序进行相关操作。

6. 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络下载和安装软件。

过程与方法: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综合多种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最后能够分析和整合获得的信息求得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必修1-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2019)- 课程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 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二、课程内容和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介绍2. 办公自动化-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 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公式运算- 演示文稿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3. 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维护5. 程序设计基础-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使用- 简单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和实例演示相结合- 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课堂作业和实验设计- 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 作业和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1教科版(2019)》- 辅助教材:计算机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行业报告等以上为《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的内容和安排。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掌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课程纲要

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课程纲要

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2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课程目标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3、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课程内容及实施1、学习活动课程内容课时学习活动设计课标要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 1.从动画片柯楠引入新课,让学生回答柯楠能破案依靠的是什么2.让学生看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中的生存实验由此说明信息在人类生活中很重要,不可缺少,以实例说明缺少了会怎么样3.通过猜猜看理解信息的概念4.用例子让学生总结信息的特征了解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 1.用一件物品让学生回答出是什么,然后分析告诉学生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2.阅读书上内容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总结讨论了解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获取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 1 1.学生观看《野象来了》(选自中央十套“讲述”栏目)谈谈感想;由此得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为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学生做网页宣传,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是确定网页宣传的内容3.让学生通过看书总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4.思考并回答做这个网页想要用到什么内容,你会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你想要的信息,从得到的信息中你会选择哪些。

5.小组成员讨论选择信息来完成表格的制作迁移获取信息的方法 1 1.由枣乡的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猜出视频的地名,提出问题,想了解枣乡的情况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更快,让学生试做,引出新课,获取信息的方法2.由刚才的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都用了什么搜索引擎,分类、分析不同点3.由各种与枣乡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找答案说出查找的方式,以及用到的查找词语,在问题中掌握获取信息的技巧4.技巧大比拼,巩固知识迁移应用理解独立操作信息价值的判断 1 1.由故事引入,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况并思考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并总结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2.由天气预报对各个部门的影响让学生总结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3.让学生查找郑州到北京的火车的车次,让学生总结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4.由当天的两则新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迁移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加工1.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1 1.让学生明白信息加工的重要性2.让学生完成第二章获取“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每人设计出一份需求分析单,形式可以多样。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学期课程纲要设计者:王海霞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24课时一、课程目标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半册主要学习内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对青少年的影响。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客观认识信息世界,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基本特征,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科学的信息观。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

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课时1】与学生共享:解读本册教材《课程纲要》,了解内容标准与学习要求。

第一章绪言1、内容标准: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教学安排【课时2】第1.1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课时3】第1.2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二章信息获取1、内容标准①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②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

③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教学安排【课时4】第2.1—第2.2节信息需求的确定与信息来源的确定【课时5】【课时6】第2.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课时7】信息价值的判断【课时8】【课时9】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1、内容标准①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15课时(去除节假日和期中期末考试后的实际课时,机动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模块总方针: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较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学习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加工、处理、应用、交流信息的基本方式。

3、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办事。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内容标准与教学放置:第一章1、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含义及信息的主要类型;能够按照任务确定信息需求;2、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认真分析信息需求,有效地使用信息来源;密切关注我们的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与同学交流分歧信息来源的优缺点,体验分歧信息来源对我们的影响。

3、掌握利用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方式。

学会使用关键词技巧进行高效查询;体验分歧查询方式的效果,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4、回顾信息的特征并掌握信息价值的判断方式和技巧。

尝试利用分歧信息价值判断标准来分辩信息的良莠。

第三章1、文本信息的加工A1、能按照任务需,围绕主题,熟练使用合适字处理工具加工文本信息,通过必然的版面设置、图文混排等方式表达意图。

A2、能借助流程图结构图等形象化表达方式使文本信息更清晰,准确高效的表达本身的意图,达到吸引受众对象的注意的目的。

A3、通过综合活动,《介绍本身的家乡》,熟练使用排版软件和体验各种格式的设置技巧,突出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23课时设计:于芳授课对象:2011级高一(1)——(8)班模块总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言1.内容标准(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教学安排课时1:始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的意义,高中信息技术的结构以及要求,第一节信息的特征。

课时2:计算机教室排座位,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二章信息的获取1.内容标准(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教学安排课时1:第一节信息需求的确定.课时2:第二节信息来源的确定,第三节获取信息的方法简述。

课时3:第三节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课时4:第四节信息价值的判断以及完善活动。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1.内容标准(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安排课时1:信息的加工的需求确定。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信息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4. 研究信息搜索和处理的基本方法;5.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 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互联网、局域网、浏览器等)-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等)4. 信息搜索和处理- 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信息的评估和筛选- 信息的整理和归纳5. 信息技术创新与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信息技术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3. 练训练:通过练和训练,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5.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信息技术必修1教材》2. 附加参考资料: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教学视频以上即为《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一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素养。

2.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能够安全、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3. 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博客、微博等,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提高和工作效率。

4.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5. 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素养,能够合法、合规地使用信息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基本操作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3.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5.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浏览器的使用和管理3. 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技巧4. 电子邮件的使用和管理5.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3.3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1. 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管理2. 博客和微博的使用和管理3.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和管理4. 网络协作工具的使用和管理5. 移动应用的使用和管理3.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5.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成果。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学校名称:郑州八中东校区2、科目名称:信息技术3、开发教师:李婧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5、课程时间:八年级上学期6、学期:2011-2012学年上学期7、课时:16节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能简单布局表格及进行单元格或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

2、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并且掌握创建图表的方法。

3、通过鉴赏学习活动,理解站点的作用,能独立规划、布局、建立站点。

4、学会网页布局、编辑、美化、特效处理及网页超链接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具备独立设计制作电子表格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归纳出数据排列的一般规律,掌握对数据排序,对数据进行筛选的方法。

3、能独立建立个人站点,掌握快速建立站点结构及网页结构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领略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具有组内协作精神。

3、通过参与作品的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表格处理第一节初识表格(1课时)第二节表格基本制作(1课时)第三节美化表格(1课时)第四节数据计算(3课时)第1课时制作计算器第2课时认识函数第3课时函数的嵌套使用第五节数据排序与筛选(1课时)第六节创建图表(1课时)第二章网页制作第一节优秀网站鉴赏(1课时)第二节规划网站(1课时)第三节建立站点(0.5课时)第四节主页结构的编辑(1.5课时)第五节制作网页(1课时)第六节实现网页间交互(1课时)第七节设置动画和特效(1课时)第八节网站发布(1课时)(三)、课程实施教学方式:1、以任务驱动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重视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授课时间】36——40课时(其中4课时为机动课时)【授课教师】胡晓鹃【授课对象】武汉市育才高中高二年级学生【课程目标】一、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三、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四、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五、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六、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及安排】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1.1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1课时第二章信息获取………………………………………………………5课时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课时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2课时2.3文件的下载……………………………………………1课时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1课时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8课时3.1信息加工概述…………………………………………2课时3.2信息的编程加工………………………………………3课时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3课时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6课时4.1文本信息加工…………………………………………3课时4.2表格信息加工…………………………………………3课时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6课时5.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5.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3课时6.1信息集成………………………………………………1课时6.2信息发布………………………………………………1课时6.3信息交流………………………………………………1课时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6课时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课时7.2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1课时7.3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4课时【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第一中学课程类型:信息技术设计教师:付艳玲日期:2011年9月适用年级:高一(上)课时:1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

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高一上期高一下期:课程实施:1、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3、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课程评价。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除了要求知识学习外,还有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多元化,不仅要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已取得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知和评价,而且更要注重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把握。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获取知识和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筛选和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和加工,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保障信息安全。

3.信息交流和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创作、共享和交流,善于团队合作和协调。

4.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学生了解和遵守信息使用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明确信息的合法使用范围。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安装和网络配置。

2.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制作等。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运用多媒体技术工具进行图像编辑、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提升自己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视觉艺术素养。

3.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还将引导学生学习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学生还将在实践中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4.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追求。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简单问题。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介绍与使用2. 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互联网的功能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3.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数据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4. 图像与多媒体技术-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创作- 版权和合法使用的原则三、教学方法1. 结合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和研究场景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3. 互评与自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研究交流和共同进步。

五、教材与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操作。

2. 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实例案例。

六、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每周的学时。

2. 实践环节:安排充足的实践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

3.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研究进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七、其他要求1.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2.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

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的基本应用。

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健康、安全地生活和学习。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办公软件。

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能够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工具获取网络信息,能够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进行网络交流。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101中学
科目名称:信息技术
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适用年级:高一
开发教师:李瑀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时:33课时
日期:2011年9月~2012年6月
课程目标: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集成、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

2. 能熟练使用word、execl软件,会用powerpoint软件编写演示文稿,了解photoshop等常见的信息加工软件,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3. 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存储和管理信息。

能用适当的工具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能综合运用知识对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4. 能逐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5.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6. 通过体验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影响,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关注,激发对知识的渴求,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树立为科学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课程内容:
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1课时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内容标准:理解信息的概念、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五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巨大作用。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1课时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课时
第二章信息获取
内容标准:了解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信息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会通过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检索网络信息;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标准和基本方法。

第一节信息需求的确定0.5课时
第二节信息来源的确定0.5课时
第三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1 课时
综合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2 课时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内容标准:熟练使用word、execl软件加工信息并应用于设计主题板报;了解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方法;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应用价值。

使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综合活动的展示。

第一节信息的加工8 课时
第二节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3 课时
第三节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 课时
综合活动欢迎来我的家乡旅游 3 课时
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
内容标准: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及基本管理的方式;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使用网上在线数据库应用系统,体会管理大量繁杂的数据和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0.5课时
第二节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3.5课时
第三节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 课时
综合活动管好我的数字信息资源 1 课时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内容标准:了解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及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了解知识产权的定义,树立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

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1 课时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2 课时
综合活动填平数字鸿沟 2 课时
课程实施:
课程资源
教材:针对我校本届学生学情和各模块中知识结构,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和选修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练习:结合本套教材的配套光盘,每章节都有练习。

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和学习开展的综合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和培养能力。

实施手段
利用学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充分使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学习。

综合活动:坚持“做中学”,完成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

学习方法
问题驱动:根据每节课学习目标,设置合理有趣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自主探究:由情境入学,以个体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通过对问题的逐步探究,达到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活动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交流发布:对探究成果进行发布交流,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通过自评互评,达到共同提高。

课程评价:
1.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勤、上课的注意力、学习主动性、参与活动、作业完成、课堂提问、自主探究情况、在小组所其作用等)情况综合评价出优、良、合格、不合格。

2. 学分认定:学习情况、模块水平测试均合格给予2个学分,不合格给予补考或重修。

所需条件:
网络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环境、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软件;
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计算机、音响等
相关软件:教学用各种软件。

课时保证:每周一课时
录像:学生作品展示时录像并反馈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