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初
探
谚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更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和中国谚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很多。在两个民族进化发展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对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俄罗斯民族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情感,从而在俄语谚语中出现了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这些谚语阐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本文根据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所具有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做以下研究。
一、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特点
1.结构稳定,喻体固定。谚语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结果,是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长期演绎的产物。在结构上,汉语谚语较为工整,而俄语谚语由于名词性数格的多变性,句子结构较为随意。但从总体看,俄语和汉语谚语的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各自谚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不可替换使用。例如,俄语的“И волки сыты,и овцы целы”和汉语的“两全其美”;汉语的“一箭双雕”和俄语的“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是不能替换的。俄语的“Волка бояться,
в лес не ходить”和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是各自民族约定俗成的谚语,各自在谚语中的喻体是固定的。
2.约定俗成,不可分割。无论是俄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在语义上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能只按字面意义逐字解释,各个组成部分也不可拆分,而是要从整体角度去解释其使用的习惯性。如,俄语谚语“Ни пава,ни ворона”,从字面解释为“既非孔雀也非乌鸦”,相当于汉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类似的还有“Нимясо,ни рыба”和汉语的“不三不四”正好对联盟应。
3.哲理性强,寓意深刻。因为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都来自于两个民族的生活积累和文化沉淀中,因此他们在语义上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哲理。例如:“С собакой ляжешь,с блохами встанешь”喻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俄语中有“Конь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В согласном стаде волк не страшен”,喻指人心齐,泰山移;等等。这样寓意深刻的谚语不胜枚举。
二、有关动物的俄语谚语俄译汉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1.直譯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俄语和汉语用同一种动物表达相同或者相似的形象意义和内涵,因此翻译时尽量保持俄语的形式和结构,尽量表达出俄语本身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例如:“Зайца ноги носят,волка зубы кормят”;“Красна птица пером,а человек ученьем”;“Коня в рати узнаешь,а
друга в беде”。以上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尽可能保留了俄语的表达方法和过程,但绝非一一对应的翻译。这样就缩小了俄语和汉语的表达差距,浅显易懂,相得益彰。
2.舍弃法。大家知道,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两个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一种处理俄语谚语的形式和内涵的办法,舍弃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喻体形象的翻译方法。具体的说,是指在俄译汉的过程中,把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舍去,这样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在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消失,不再有该动物词汇。例如,“Даровому коню в зубы не смотрят”对应的汉语翻译中,就是收到的东西不要挑剔;“И на добра коня спотычка живёт”对应的翻译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类似的还有:“Всякая лисица свой хвост хвалит”对应的翻译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У всякой пичужки свой голосок”对应的翻译是“各有特色”。可见,虽然这些谚语的寓意大致相同,但在汉译俄翻译中俄语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就“消失”了。这样,既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各有其别致新颖之处。
3.转换法。转换法并非望文生义的离谱胡译,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改变,改变了俄语谚语的动物形象,这样才能够基本准确表达俄语谚语本身的含义,又符合汉语谚语的表达特点。例如:“Слово воробей,вылетит - не поймаешь”对应的翻译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Пустили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 - он всю капусту пожрёт”对应的翻译是“狐狸看鸡,越看越稀”;“У доброй лисы три отнорка”对应的翻译是“狡兔三窟”。可见,转换法是在采取直译会给读者带来费解、歧义或误会时,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但这种方法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它能准确表达出俄语谚语的寓意。
4.会意法。这种翻译方法需要对两国的历史、文化和各自谚语的形成过程和原因非常透彻的了解,在充分理解俄语谚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含义相同、形象不近相同的汉语谚语点明其内涵。会意法主要用在单独使用直译或者舍弃法、转换法都不能表达俄语谚语的含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即达到形神兼备的统一。如:“Охоча жаба до орехов,да зубов нет”可译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Рыба начинает портиться с головы”可译成“上梁不正下梁歪”;“Цыплят по осени считают”可译成“不要高兴得太早”。可见,会意法用汉语谚语基本忠实地表达了俄语谚语的内涵和风格,它们互相补充,最后殊途同归。
5.“无中生有”法,和前面介绍的“舍弃法”相对应。即俄语谚语中本没有这种动物形象,但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添加了动物喻体,使得谚语更加形象生动,更有汉语特色。如:“Из окна всеего света не оглянешь”;“Лучше поздно,чем никогда”。
当然,翻译方法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