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网站首页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为社区建设与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第三个学期学习,是在学习了《社会学》、《社会调查》、《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等课程基础上学习此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城市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建设、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社会保障等内容,掌握社区建设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实务技能,为学习《社区服务》等专业主干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学的视角了解我国社区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社区实践的不断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社区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建设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基础知识,从纵向和横向清楚社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对社区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方面有一个把握,并且通过课程实验实训基本掌握社区建设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技巧,从而具备社区和社区建设意识的视角,掌握社区建设基本知识、相关法规政策,具有社区建设的实务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社区调查、社区建设规划、社区建设项目设计与宣传、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社区建设工作的评估与总结。
本课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基本具有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学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2.认真学习社区和社区建设理论知识;3.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4.能下基层,勤于思考,做笔记,写日志,踏实,能吃苦;5.主动参与,并积极反思,乐于分享和讨论;6.学习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具有国际视野,又产脱离中国的实际。
三、课程进程及学时安排本课程首先进一步学习社区特别是城市社区基本知识,然后学习社区建设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基本理论知识,接下来从宏观上学习社区建设的管理与运行方面的知识,再学习社区建设中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环境建设、卫生建设、治安建设、社区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社区矫正实务
• (四)影响性概述技术 • (五)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 1、内容 • 2、记录要求 • 3、案例记录的保管
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 (一)精神分析疗法 • (二)行为主义疗法 • (三)个人中心疗法 • (四)认知行为疗法 • 1、心理诊断阶段 • 2、领悟阶段 • 3、修通阶段 • 4、再教育阶段 • (五)现实疗法
五、常见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干预
• (一)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 1、急性疾病 • 2、慢性疾病 • (二)恋爱关系破裂时的心理反应 • (三)婚姻关系破裂时的心理反应 • 1、夫妻间暂时纠纷 • 2、夫妻间长期纠纷
• 二、心理矫正方案的实施 • (一)具体实施心理矫正方案 • (二)对矫正结果进行评价 • (三)建立心理档案
学习情境二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 (一)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 • (二)个性与社会心理问题的咨询 • (三)实际问题的咨询
二、心理咨询的程序(过程)
• (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阶段 • 1、资料的搜集 • 2、资料的整理 • (二)心理诊断、明确问题阶段 • (三)咨询目标的确定阶段 •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阶段 • (五)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
社区矫正实务
学习单元一 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
一、犯罪与刑罚
• (一)犯罪的界定 • (二)刑罚的发生与功能 • (三)刑罚的种类和特征 • 1、生命刑 • 2、肉刑 • 3、自由刑 • 4、财产刑 • 5、资格刑
二、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
• (一)社会发展与刑罚思想嬗变 • 1、同态复仇论 • 2、报应刑论 • 3、目的刑论 • 4、新社会防卫论
四、被告人(罪犯)的人格调查
• (一)人格调查及调查范围 • (二)人格调查的方式 • (三)人格调查的程序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讲解课件
实施矫正
按照矫正计划,采取多种手段 对罪犯进行矫正,如心理咨询 、教育辅导、职业培训等。
监督与评估
对罪犯的矫正情况进行监督和 评估,及时调整矫正计划,确
保矫正效果。
社区矫正的方法
心理矫治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等方式,帮助罪犯改 变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
教育辅导
提供文化知识、职业技 能等方面的教育辅导, 提高罪犯的素质和能力
05
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社区矫正对青少年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二
社区矫正对毒品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三
社区矫正对家庭暴力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四
社区矫正对性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剖析
典型案例一
社区矫正对暴力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四
社区矫正对网络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二
社区矫正对经济犯罪者的帮助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 务讲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社区矫正概述 •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社区矫正的实践操作 • 社区矫正的挑战与对策 • 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01
社区矫正概述
社区矫正的定义
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置于社区环境中,通过监督、教育、辅导、矫正等措施,帮助 罪犯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罪风险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共同构成了刑罚执行的两大体系。
社区矫正旨在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监狱负 担,提高行刑效率。
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01
社区矫正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02
当时,由于监狱人满为患,为了缓解监狱压力,同时出于对罪犯人权 的关注,人们开始探索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讲解
权利:
权利:1.对管制犯的劳动报酬不得进行限制,即对判处管制的罪犯,
在劳动中应该同工同酬。 2.社区矫正机关为管制犯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符合条件的罪犯提供 最低生活保障,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3.管制犯在社区服刑期间如表现良好,社区矫正机构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 请对其予以减刑。
义务:1.限制自由。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要限制一定
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建档
签订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与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并签订协议
向相关部门分送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接收程序中的告知义务
接收程序中的告知义务根据不同的矫正对象,由不同的机关承担
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宣告缓刑及单处剥夺政治权利或 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在宣判或作出决定前,应向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核实其居住地址。
在宣判或作出决定时,应告知其必须接受社区矫正,并当庭做出书面保证
罪犯系未成年人的,由其监护人做出保证。 应发给并宣读《社区矫正告知书》(附后),告知其在判决生效后或决定做 出后7日内持《刑事判决书》或《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和
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被判管制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权利义务
送达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
派出所 回证
人民法院或者 监狱决定暂予 监外执行
县级检察院 公安机鉴 定定 书表 ) 司法所
社 社 区 监 刑区 矫 外 事矫 正 执 判正 报 行 决保 到 决 书证 通 定 书 知 书 书
加盖司法所与派出所印章的送达回证
公安机关决定暂 予监外执行 (看守所)
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及相关法律文书
社区矫正接收的机关
社区服刑人员,由其居住地司法所 接收;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 的,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应当协助、 配合居住地司法所开展矫正工作。 ——《暂行办法》第16条 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判决、裁定、 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日内或者 离开监所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 所报到。 ——《暂行办法》第20条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1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学习指南目录一、课程说明书二、学习方法介绍三、课程重点提示四、实践性教学设施的使用方法五、教学过程说明附录一:重点名词解释附录二:法律、法规汇编附录三:学习资料及参考用书附录四:教学资料1、教学大纲2、授课计划3、实习实训项目4、教案5、习题集一、课程说明书(一)课程性质:《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我院为了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人才培养工作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的设置具有前瞻性,符合我国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属于实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专业课,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的学习重点是根据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提炼出的各个学习单元,课程核心是社区矫正工作各个阶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共分为十三个学习单元,重点学习单元包括:学习单元三: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单元四:审前社会调查;单元五: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单元六: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单元七: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单元八: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单元九: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单元十: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学习单元十一: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学习单元十二: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学习单元十三: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
核心职业能力包括: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及监督管理的能力;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危险性评估及制定评估方案的能力;社区矫正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能力;制定社区矫正考核奖惩及个案矫正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从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视角了解我国的社区矫正,通过实务技能的训练和社区实践的不断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社区矫正基本知识,并且通过课程实验实训,基本掌握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技巧,具备社区矫正的实务工作能力并熟悉社区矫正相关法规政策,能够独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教学大纲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14(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基础选修课。
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工作技巧。
(五)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
并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六)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体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领会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
1、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2、社会工作的领域3、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4、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三、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二、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二、社会工作的构成三、社会工作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三、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考核要点:1、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了解)1.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3、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1.4、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社会工作的领域2.1、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熟悉)2.2、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识记)3、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3.1、社会工作的定义(领会)3.2、社会工作的构成(识记)3.3、社会工作的类型(识记)4、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了解)4.1、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4.2、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4.3、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领会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明确社会工作的功能;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2、社会工作的功能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4、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一、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考核要点: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识记)1.1、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1.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2、社会工作的功能(领会)2.1、功能的涵义与类型2.2、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2.3、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2.4、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3.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熟悉)3.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熟悉)3.3、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了解)4、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4.1、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领会)4.2、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熟悉)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领会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价值体系的建构对中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三、价值和反价值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二、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问题考核要点: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1.1、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了解)1.2、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领会)1.3、价值和反价值(领会)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2.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领会)2.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领会)2.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了解)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3.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领会)3.2、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应用)3.3、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问题(了解)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明确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第三节社区矫正执 法管理
第四节解矫管 理
第一节入矫阶段的管理流程
一调查评估 二社区矫正执行地的认定 三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 四文书的送达和接收 五矫正小组的设立 六社区矫正宣告
第二节日常监督管 理
一建立矫正档案 二制定矫正方案
三危险性控制
四社区矫正对象的报告、审批与禁止令执行
五日常检查与定期走访
第三节社区矫正执法管理
第三节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 二档案管理制度 三请示报告制度 四业务培训制度 五责任追究制度 六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 七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节社区矫正救济制度
一社区扶助制度 二法律援助制度 三申诉、控告、检举制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
第九章监督管理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入矫阶段的 管
理流程
第二节日常监督管 理
体系,完善了社区矫正的个案矫正技术、评估技术等,为社区矫正实践提供了可参照的工作模式,为社区矫正工 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本书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刑罚学以及刑事法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提出 了应将社区矫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观点,因此,本书的研究是对监狱学、犯罪学、刑罚学、社会学等 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填补了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的空白。本书可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教材和司法警 官职业学院法律文秘、司法助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刑事执行等专业的教材。
第四章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关于 社区矫正理 论依据的研究
第二节社会 学、心理学 理论在社区矫 正中的应用
第一节关于社区矫正理论依据的研究
一社区矫正思想的演变过程 二国外有关学说 三我国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一社会互动理论 二标签理论 三亚文化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区矫正讲课提纲
中国社区矫正
2008年6月3日下午2:30—5:30
讲者: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恢复性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一、社区矫正产生的背景
1.监狱人口快速增长
2.监狱经济负担沉重
3.监狱改造罪犯效能下降
4.刑罚的轻缓化
5.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推动
二、社区矫正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
2.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3.有利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有利于防止监狱人满为患,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5.可以作为犯人回归社会的桥梁
三、社区矫正产生的过程
1.理论探讨阶段
2.实践产生过程
四、中国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2.中国社区矫正的发展趋势
五、中国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其改革
1.中国社区矫正的困境
2.中国社区矫正的改革
六、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社区矫正的意义。
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引言: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是培养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将来的社区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将探讨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评估方式等。
一、课程目标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 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社区调研、社区规划和社区组织等;3. 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与多方合作,解决社区问题;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有效地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合作;5. 提高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区工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介绍社区工作的定义、目标和原则,探讨社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使学生对社区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 社区调研与分析:介绍社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培养学生分析社区问题和需求的能力;3. 社区规划与组织:讲解社区规划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和组织社区活动的能力;4. 社区资源与网络:介绍社区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培养学生与社区居民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5. 社区参与与动员:讲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和动员的能力;6. 社区评估与改进:介绍社区工作的评估方法和改进策略,培养学生对社区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以下方式: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社区规划和社区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社区工作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社区工作的报告,展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社区矫正实务》课程大纲
《社区矫正实务》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506047课程学分:社区矫正实务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 《社区矫正实务》是指社会工作介入矫正体系及其过程中,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对矫正对象实施矫正的理论和方法。
是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和伦理、工作模式、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社区矫正等内容,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
2. 本课程的前向课程为《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等基础知识之后再展开学习。
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在理论学习中要加强案例分析的训练。
同时,矫正工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准确评估案主的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介入措施和计划,真正将矫正工作的实际操作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2.考核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写一份矫正计划书;开展社区矫正活动,并撰写一份评估报告。
3.本课程总学时28课时。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涵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一)知识目标《社区矫正实务》的目标是主要在帮助学生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与模式、矫正社会工作在刑事司法体系之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开始,先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刑事司法现况,尤其是矫正机关的特性、组织编制、矫正政策、受刑人的次文化等;其次,说明社会工作与刑事司法的关系,社会工作在刑事司法体系实施的现况、矫正社工员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及特殊议题与实务策略;最后则就矫正社会工作面临之挑战及未来愿景,以及当前大众较关注的药物滥用与社会工作、少年犯罪与社会工作、暴力犯罪与社会工作及社区矫正等课题予以说明。
社区矫正工作理论与实践
交接宣告
一式三份的宣告 书 由矫正对象,社 区民警,当地司 法所分别持有
二把移交关。对每一份移交档案、文书进行登 记、签字,并设制社区矫正对象材料移交清单, 规范档案资料的交接。
三把出口关。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按期进 行宣告,向其送达《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 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告公安等部门。
第三十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予以记过: (一)对抗管理教育,情节严重的; (二)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多次拒绝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人员故意延误治疗的; (五)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造成较大影响的。 受到两次警告的应当给予记过。 第三十六条 对矫正对象的行政奖惩,司法所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矫正对象。 第三十七条 矫正对象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复 议,作出处分决定的机构应当在十五日内给予答复。申请复议不影响处分的执行。 第四十一条 矫正对象受到两次记过,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 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一)重新犯罪的; (二)威胁、报复受害人、司法工作人员的; (三)发现漏罪的; (四)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 社区矫正被撤销后,不得再适用社区矫正。
社区服刑人员是指适用以下五种刑罚方法或
措施的人员: (一)管制 (二)缓刑 (三)暂予监外执行 (四)假释 (五)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2006年10月的统计数 字,在第一批第二批社区矫 正试点的十八个省、市、自 治区中,其范围已发展到 85个地市、375个县(区、 市)、3142个街道(乡镇) 展开,北京、上海、江苏在 全辖区范围内展开。在18 个试点省市自治区中,现有 社区服刑人员50,083名, 其中,缓刑32,882人,假 释5,783人,剥夺政治权利 8,074人、暂予监外执行 1,768人、管制1,576人。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方案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案2016 年10 月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刘芬老师编)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代码:0131xk01课程适用专业:社会工作课程总学分、总学时: 2 学分、36 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社区矫正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区矫正全面试行阶段,急需大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为此,《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应运而生。
开设此门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法学、刑罚学、管理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工作学的视角了解我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矫正实践的不断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刑罚制度和刑罚体系,掌握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清楚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社区矫正的实务操作工作要求,掌握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技巧,毕业后有能力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1、教学目标从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入手,了解社区矫正的演变过程,掌握最新的刑罚执行理念,理解社区矫正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理论上理解掌握社区矫正与行刑社会化的关系,对国外社区矫正的先进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并运用到中国的社区矫正中来。
2、主要教学内容(1)犯罪与刑罚(2)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3)行刑社会化与社区矫正(4)国外社区矫正经验与特色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1)《刑事执行制度研究》韩玉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行刑学》王耿心著,法律出版社(3)《中日矫正理念与实务比较研究》鲁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犯罪与刑罚》[ 意] ,贝卡利亚著,商务印书馆第二章中国的社区矫正1、教学目标在学习单元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区矫正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本学习单元依然属于理论型的知识,是为了学生能系统接受全新的司法理念,准确理解社区矫正这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而设置的。
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教育讲座纲1
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教育讲座纲1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教育讲座纲要作者叶顺虎目录第一章正确认识社区矫正和接受社区矫正一、什么是社区矫正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三、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四、社区矫正的社会价值五、社区矫正的特点六、社区矫正的目的七、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履行的义务八、社区矫正终止(一)社区矫正案例行政拘留、罚款、收监执行第二章普法案例一、婚姻与继承法案例要点:彩礼返还、离婚时结婚用品的处理、监护、遗产的范围、继承等。
二、相邻权纠纷案例要点:如何依法处理相邻关系等。
三、刑法案例:盗窃罪:定罪、处罚、累犯;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缓刑的适用、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抢劫罪:定罪、处罚、盗窃罪的转化;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逃逸、并罚、自首、立功等。
第一章社区矫正简介一、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服刑人员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服刑人员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6个省(直辖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而拉开了我国社区矫正实践探索的序幕。
截至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208个地(市、州)、1309个县(区、市)、1420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5.8万人,解除矫正17.1万人。
2009年10月21日,两部两院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后面还要重点讲解)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区
制度
实务
进行
问题Biblioteka 理论研究社区理论
矫正 罪犯
参考
矫正
实务
通过
社会
方法
刑罚
减少
内容摘要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的书籍。社区矫正是近年 来刑罚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对社区矫正进行了全方位的解 读。
阅读感受
读完《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这本书,我对社区矫正这一特殊的行刑方 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由邓中文所著,中国政法大学社于2015年12月,它 以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案例,对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队伍建设、检察监督、农 村社区矫正以及重新犯罪等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
我对社区矫正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 行刑方式,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 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 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这一概念强调了罪犯的社会化改造,而非单纯的惩罚,体现了现代刑罚的 人道主义精神。
本书还对社区矫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如何保证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平衡罪犯的权利和社会安全、如何解决社区矫正资源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提出 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著作。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和意义,还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无论是对 于法学研究者和学生,还是对于司法实务工作者,这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网站首页
课程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试行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归因于国家刑事政策近年来的柔性化调整。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刑事政策观在中国被确立。
这一新的刑事政策的提出,其深刻寓意,不仅限于刑事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是对人的一种重新检视后所确立的新的防控观和社会治理观。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顺应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和为满足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课程。
社区矫正尚未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近几年我校开始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着手开发该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我校迄今已开设三年,现在每年至少有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司法实务等四个专业十五个班级、750名左右学生学习此课程。
据调查,在全国,我校是开设此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是修习此课程学生最多的学校。
此课程是我校一门开设较早、修习学生多、积累较深厚、体现我校特色、效果较好、影响比较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1.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
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
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本课程的教材,并予以公开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教材的体例、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注重将西方先进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工作方法本土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
2.2.在课程改革方面。
在课程改革方面。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开发课程。
根据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需求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3.3.在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教学方面。
注重贯彻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技能为标准,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组织安排上,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进行完整的教学,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并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法,并辅之以启发法、互动法、讨论法、辩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传统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习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试行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归因于国家刑事政策近年来的柔性化调整。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刑事政策观在中国被确立。
这一新的刑事政策的提出,其深刻寓意,不仅限于刑事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是对人的一种重新检视后所确立的新的防控观和社会治理观。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顺应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和为满足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课程。
社区矫正尚未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近几年我校开始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着手开发该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我校迄今已开设三年,现在每年至少有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司法实务等四个专业十五个班级、750名左右学生学习此课程。
据调查,在全国,我校是开设此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是修习此课程学生最多的学校。
此课程是我校一门开设较早、修习学生多、积累较深厚、体现我校特色、效果较好、影响比较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1.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
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
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本课程的教材,并予以公开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教材的体例、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注重将西方先进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工作方法本土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
2.2.在课程改革方面。
在课程改革方面。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开发课程。
根据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需求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3.3.在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教学方面。
注重贯彻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技能为标准,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组织安排上,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进行完整的教学,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并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法,并辅之以启发法、互动法、讨论法、辩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传统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习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本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1.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拓宽课程产学研结合领域和方式,加大实训课的力度。
实现一门课程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批课程建设、促进一个专业发展、影响一个领域进步。
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内容,开发教参辅助材料。
根据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2.2.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内容,开发教参辅助材料。
的形势以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已有的教材,使其内容更科学、合理,更符合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实务教学,提升课程实训效果。
进一步开发教参辅助材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3.3.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
在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现有社会网络资源共享,提升课程的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
进一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4.4.进一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社区矫正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区矫正全面试行阶段,急需大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为此,《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应运而生。
开设此门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根据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从事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胜任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岗位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所培养的人才使用规格是学生毕业后主要去河北省各司法局、基层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和岗位,从事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心理矫正、帮困扶助等工作。
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主要是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岗位。
可见,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所以将其定位为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区矫正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实务技能,为将来更好地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教学达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法学、刑罚学、管理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工作学的视角了解我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矫正实践的不断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刑罚制度和刑罚体系,掌握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清楚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社区矫正的实务操作工作要求,掌握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技巧,毕业后有能力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本课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基本具有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等方面的知识;2.认真学习刑罚和刑罚制度改革知识;3.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课程的实习实训;4.认真学习社区矫正的运行机制中关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员以及社区矫正对象的理论知识;5.能下基层,勤于思考,做笔记,写日志,踏实,能吃苦;6.主动参与,并积极反思,乐于分享和讨论;7.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课程适用对象本课程不仅适用于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学生学习,而且适用所有法律类专业的学生。
因为法律专业是培养各级各类法律人才的,其中就涉及司法体制和刑罚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必须了解和掌握社区矫正的理论和知识,所以,本课程不仅适用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学生,还是适用于刑事执行专业、法律专业、司法事务专业的学生。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应当系统掌握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巧,熟悉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社区矫正的方法技能以及社区矫正制度的创新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社区矫正工作原理、知识和技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具备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系统认知能力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具备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力、教育矫正能力、心理矫正能力、个案矫正能力、危险评估能力、考核奖惩能力、帮困扶助能力和接收、解除能力。
情感目标:在思想上应当树立刑法的谦抑性、刑罚人道主义、刑罚效益等理念,学会人性执法。
五、教学进程及学时安排本课程首先学习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然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接下来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各个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习,为第六学期的实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学习28学时,实验实训40学时。
具体进程及学时安排如下:内容理论28学时实训40学时学习单元1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学习单元2中国的社区矫正学习单元3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学习单元4审前社会调查学习单元5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学习单元6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学习单元7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学习单元8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学习单元9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学习单元10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学习单元11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学习单元12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学习单元13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六、教学内容学习单元1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基本情况,明确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方向。
2、了解国内外社区矫正的现状与趋势,从而正确分析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二、教学要求1、复习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学到的刑罚知识。
2、学习社区矫正知识。
三、教学内容1、犯罪与刑罚2、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3、行刑社会化与社区矫正4、国外社区矫正现状与趋势学习单元2中国的社区矫正理论学习4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社区矫正的元素、背景,掌握社区矫正的依据2、了解社区矫正试点运行情况,掌握社区矫正的模式,进而探索其创新与规范二、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社区矫正的背景与依据,了解刑罚制度改革的初衷。
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矫正试点运行情况,考察社区矫正模式。
三、教学内容1、社区矫正的元素与萌芽2、社区矫正的背景与依据3、社区矫正的试点与模式4、社区矫正的创新与规范学习单元3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理论学习6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涉及的组织、队伍、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
2、掌握社区矫正的原则,了解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制度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基本理论2、考察社区矫正组织情况与队伍构成情况3、讨论社区矫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内容1、社区矫正组织与队伍2、社区矫正对象与类型3、社区矫正特征与原则4、社区矫正任务与评价5、社区矫正相关制度学习单元4审前社会调查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的启动和实施程序,明确审前社会调查的意义2、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及法律后果二、教学要求1、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的意义,明确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2、结合实训项目,深入实践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及结果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审前社会调查的程序1、审前社会调查的启动2、审前社会调查的实施[学习情境二]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1、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2、被调查人的一贯表现3、被调查人的社会关系4、被调查人的人格调查[学习情境三]审前社会调查的结果1、调查小组起草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2、司法所审查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3、司法局核实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4、协助法院完成对调查报告的核实工作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5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接收的程序并能实际操作二、教学要求结合实训项目,实际练习接收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达到能熟练承担这项工作的程度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接收的准备工作1、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2、组建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3、与社区服刑人员亲属签定帮教协议[学习情境二]接收的具体工作1、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及相关法律文书2、与社区服刑人员签订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3、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建档4、与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并签订协议5、向相关部门分送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6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危险评估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危险评估的方法,明确危险评估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学习危险评估的种类和方法2、运用危险评估的方法,确定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3、结合实训项目,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等级和危险控制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危险评估的种类1、人身危险性评估2、社会风险评估[学习情境二]危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危险评估法2、定量危险评估法3、统计评估法4、临床评估法[学习情境三]危险评估的目的1、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等级2、为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矫正服务3、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控制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7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8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的概念2、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的特点和内容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2、深入社区,了解如何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3、结合实训项目,制定针对特定矫正对象的教育方案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的形势政策教育[学习情境二]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教育4、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情境三]社区服刑人员的解除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解矫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教育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8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理论学习4学时实训8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心理矫正的概念2、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3、掌握常见心理危机与干预二、教学要求1、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2、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3、结合实训项目,制定针对特定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方案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心理矫正方案的制定1、心理评估与诊断2、心理矫正方案的制定[学习情境二]心理咨询与治疗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内容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学习情境三]心理危机干预1、心理危机干预技术2、心理危机干预步骤3、常见心理危机与干预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9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6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个案矫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教学要求1、提前选好案例、分好小组、熟悉案情,为学习个案矫正做好准备2、结合实训项目,实际制定并实施个案矫正方案3、讨论所制定的个案矫正方案,作出评价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个案矫正方案的制定1、矫正目标的制定2、矫正计划的制定3、矫正方案的制定[学习情境二]个案矫正方案的实施1、个案矫正方案的实施2、个案矫正方案的修正3、个案矫正方案的结案[学习情境三]个案矫正方案的评价1、个案矫正方案的评价2、个案矫正方案的跟进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0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4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督管理的内容2、掌握委托矫正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二、教学要求1、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日常矫正的监督管理1、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告2、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的组织3、社区服刑人员会客的规定4、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走访5、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的审批6、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管分矫[学习情境二]委托矫正的监督管理1、对迁出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2、对保外就医服刑人员转院治疗的管理3、对出外打工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学习情境三]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1、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排查2、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1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4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种类、考核内容2、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和惩罚的条件、种类和程序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应遵守的相关规定2、深入实践,了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和惩罚情况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1、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2、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综合考核[学习情境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1、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条件2、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种类3、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程序[学习情境三]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惩罚1、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条件2、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种类3、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程序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帮困扶助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学习单元12社区服刑人员的一、教学目的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帮困扶助的措施,明确其意义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会保障相关知识2、讨论对社区服刑人员帮困扶助的措施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生存性的帮困扶助1、长期性救济2、临时性救济[学习情境二]支持性的帮困扶助1、过渡性就业援助2、提供法律援助3、提供心理援助[学习情境三]发展性的帮困扶助1、职业技能培训2、解决就业、就学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3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矫正解除的条件和程序2、掌握矫正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的情况3、通过实训项目练习解除和终止的程序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矫正解除的条件1、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2、社区服刑人员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3、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被羁押[学习情境二]矫正解除的程序1、帮教小组出具鉴定材料和解除建议书2、司法所审查并提出建议3、司法局审批解除矫正意见4、司法所宣告解除并备案5、司法局将解除矫正情况通报各相关单位[学习情境三]社区矫正的终止1、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终止的条件2、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终止的程序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采用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讨论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大课堂教学内容分析的深度;对一般阐述性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总结,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