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参考材料
各科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学习记录
各科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学习记录在各科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学习中,我了解到了以下内容:1.安全风险的概念和分类:安全风险是指对人员、设备、环境和财产造成潜在威胁的各种因素。
根据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可以将安全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2.风险评估和分级: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的过程。
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进行分级,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管控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在确定风险分级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常见的管控措施包括:工艺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
各科室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控措施。
4.管控措施的监督和改进:对已经落实的管控措施,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实际效果,及时对管控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安全风险的管控水平。
5.事故案例分析和借鉴经验:通过对历史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安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其对科室的影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6.员工安全意识和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科室安全的基石。
在培训中,需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员工意识到安全对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性,以便能够积极参与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
7.安全责任的强化和落实:每个科室都应该明确安全责任的划分和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
通过定期巡检和评估,对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责任的落实。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各科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以确保科室的安全运行。
公路桥涵施工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
公路桥涵施工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一、方案背景和目标公路桥涵施工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常常涉及到高空、高温、高压等风险环境。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且完整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全面管控施工工程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中的各类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人的安全。
二、方案内容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评估与分级: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的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后续的管控和排查。
(2)风险管控措施: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人员培训、防护设施的配置、作业程序的规范等,并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构。
(3)风险监控与评估:通过实施巡查、检测等手段,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修正和改进措施。
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方案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隐患排查:通过实施定期巡查和不定期专项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各类隐患,包括机械设备、作业工具、施工材料、人员行为等方面。
(2)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隐患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设立相应的整改期限,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隐患,要立即停工整治,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隐患追踪与反馈:对整改后的隐患要进行追踪和反馈,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防止隐患再生。
三、方案实施步骤1.建立项目组织与人员培训建立施工项目组织,明确项目的领导和管理职责,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和专职安全人员,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风险评估与分级根据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工作。
评估的内容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灯具高度、场地平整度、气候条件等风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场所和岗位。
三、定义1. 风险点: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位置或环节。
2.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设备或行为。
3. 分级管控: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级别和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四、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1.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确定:公司各部门应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一般事故,致使人员轻伤、财产受损和环境受到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轻微事故,致使人员受轻微伤、财产受到轻微损失和环境有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的最大程度降低。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基本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相关责任和监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负责,并对相关岗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5.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五、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监督与改进公司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印刷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
印刷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一、概览亲爱的读者们。
这个话题涉及的是每一个印刷厂的健康与安全,它关系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可以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问题,确保我们的工作环境安全、有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单来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和管控,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查和整改,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印刷厂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场所,这两点尤为重要。
1. 印刷厂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印刷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每天都在忙碌地运转,生产着大量的书籍、报刊、广告等各类印刷品。
但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背后,隐藏着一些不易被察觉的安全风险隐患。
这些风险或许是一场火灾的起因,或许是员工不慎造成的事故源头。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印刷厂而言,安全风险管控绝不是小事一桩。
因为风险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不仅包括生产线的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包括人员伤亡造成的重大伤害和长期的心理阴影。
说到这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重视呢?这就像我们的家庭需要时时刻刻确保安全第一一样,对于印刷厂而言,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时刻提高警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说到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印刷厂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印刷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
2. 双体系方案概述及目标《印刷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之双体系方案概述及目标在当今印刷行业的飞速发展中,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一位管理者和业主的首要责任。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印刷厂的双体系方案概述及目标。
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案,更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的承诺和决心。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高空作业设备,用于提供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中的工作平台。
然而,由于操作不慎、材料质量差、施工现场环境等原因,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在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必须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本文旨在制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的标准,以指导施工方在使用脚手架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并倡导隐患排查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文章将从概述、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基本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脚手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脚手架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加强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
在本文的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的相关内容。
其中,安全风险分级将根据脚手架的不同特点和使用环境,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管控措施将提供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帮助施工方有效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将提供详细的方法和措施,以保证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理,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
本文的目的是指导施工方在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能够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控和治理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提高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认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推动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问答
十三、什么是重大危险源?.............................................................6
十四、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7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什么是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8、风险一般分为几级?
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对采用5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低的两级都定为“蓝色”级别),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
七个实施步骤见下图所示:
一十三、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XXXXD电子公司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一企一册)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一、企业简介二、“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五、工艺流程图六、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评价记录八、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九、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台账十、风险点名册一、XXXXD电子公司有限公司简介XXXXD电子公司有限公司成立于年2001年9月14日,地处莱山经济开发区福达路一号,注册资本570万美元,从业人员650人。
公司占地面积14100平米,拥有生产车间2个(建筑面积10000平米)。
公司经营范围:生产、组装移动通信系列手机、充电器、插头、翻盖及相关电子部件,并销售公司上述所列自产产品。
公司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割清晰,生产区位于公司一楼二楼北部,生活区位于公司二楼西南部,办公区位于公司一楼东部和二楼南部。
厂区地势平坦,公司厂区内道路畅通,可保证救援车辆的通行。
公司二楼实行长白班、一楼两班倒作业制度。
2005年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15年通过“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
二、公司“两个体系”建设落实红头文件:XXXXD电子公司有限公司文件安字(2017)03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关于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鲁安发〔2016〕32号)、按照烟台市安监局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制度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本企业特制定以下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1. 提高员工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 提高员工对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
3. 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了解,增强法律意识。
二、培训内容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规范培训2.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理论知识培训3. 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方法及隐患排查、治理技巧培训4. 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5. 安全生产管理技能及经验交流培训6. 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培训7.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培训三、培训对象1. 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2.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
3. 企业各级负责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
四、培训方式1. 内部培训:由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
2. 外部培训:参加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安全培训。
3. 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4. 实操培训: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5. 交流培训:组织企业间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五、培训时间及频次1. 企业全体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培训。
2.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每年至少参加两次安全生产培训。
3. 企业各级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培训。
4. 针对特定风险或突发事件,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六、培训考核1. 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对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一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2.术语与定义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问答
前言为了帮助读者全面系统理解、准确把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概念、内涵及逻辑关系,加快推进全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省安监局组织编制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基础知识问答手册,供各企业及全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手册中界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关概念,解释了其内涵及相关逻辑关系,其中,对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已经明确定义的,直接进行了引用;对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未明确的,依据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具体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定义。
由于两个体系建设属于创新性工作,可供借鉴的研究理论、实践经验较少,在手册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表述,欢迎同志们提出批评指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及时向我们反映。
随着全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省安监局将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内容。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6年6月16日目录一、什么是风险? (3)二、什么是危险源? (1)三、什么是风险点? (2)四、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五、什么是风险辨识? (2)六、什么是风险评价? (2)七、什么是风险分级? (3)八、风险一般分为几级? (3)九、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3)十、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 (5)十一、什么是风险信息? (5)十二、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6)十三、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6)十四、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7)十五、什么是隐患? (9)十六、什么是隐患排查? (9)十七、隐患一般分几级? (9)十八、什么是隐患治理? (10)十九、什么是隐患信息? (10)二十、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1)二十一、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 (12)二十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逻辑关系是什么? (13)二十三、两个体系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之间关系是什么? (14)二十四、新修订的《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哪些规定? (14)一、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建筑施工操作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建筑施工操作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级风险一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事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1. 高处坠落:确保工人在高处操作前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提供适当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和护栏。
2. 建筑坍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监督土建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牢固可靠。
3. 电击:确保工人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
二级风险二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轻度伤害或事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1. 摔倒或滑倒:定期清理工地,并确保地面干燥无滑倒物。
2. 手部切割伤害:工人使用锋利工具时需戴好防护手套,并确保工具刀片的锋利度合适。
3. 交通事故:设立明确的交通指示标志,并确保施工区域有良好的交通流畅计划。
三级风险三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日常不便或破坏性较小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级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1. 噪音扰民: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限制施工时间和噪音水平,并采取隔音措施。
2. 环境污染:使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 施工期间停水或停电: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居民,确保必要的备用能源和供水计划。
注意:以上仅为示例风险和管控措施,并不包含所有可能的情况。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制定。
以上仅为示例风险和管控措施,并不包含所有可能的情况。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制定。
请施工团队根据实际项目情况,参考本清单进行风险分级和管控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培训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宣贯培训会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分级?分级管控的意义概念和术语空+J 失隐m t l w 邛,故s .治理口危险源丰事故隐患,小隐患会导致大灾难。
口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
□安全的本质是风险最小化。
概念和术语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隐患排查,针对反复多次出现的同类型隐患,分析其规律特点,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程序、方法和步骤危险源辨识的“三种时态”: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危险源辨识的“三种状态”: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紧急情况,如发生台风、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程序、方法和步骤6.1.2年度危险源辨识每年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聘请专家),按照6.1.1确定年度危险源种类及安全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如需要对年度辨识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的经本单位审批通过后报集团安全办备案。
6.1.3月度危险源辨识每月由各地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对本部门和本单位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结合本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程序、方法和步骤6.1.4日危险源辨识各项目班组长每班交接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一、概述从平地而起的建筑群,到如今拔地而起的城市面貌,都离不开混凝土的助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一环,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的事情。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方案汇编,能让更多的人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一同为搅拌站的安全护航。
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建筑背后,是无数勤劳的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而混凝土搅拌站正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战场。
但是这片看似平常的工作场所里,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是对工人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1. 编写目的和背景我们编写这份方案汇编的目的非常明确:关注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风险,确保每一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背景是什么呢?随着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搅拌站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意识到,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机械设备故障、员工操作不当、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这不仅威胁到员工的人身安全,还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深感有必要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和管控,同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这份方案的编写,就是为了给搅拌站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套实用、可操作的双体系方案,让大家知道怎样更有效地识别风险、预防隐患,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我们知道安全不是口号,需要付诸实践。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搅拌站的安全生产共同努力。
这段内容采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2. 搅拌站安全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之搅拌站安全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混凝土搅拌站作为建筑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日常运作涉及大量机械设备和人员活动,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排查工作至关重要。
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内容
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资料一、双体系简介:1.什么是双体系?双体系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双体系的作用:双体系的作用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并由临时措施向长效机制转变。
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
风险分级管控第一步:排查风险点1.概念:风险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点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2.划分风险点: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第二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又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缺陷四类。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两种: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
安全检查表法是指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风险分级管控第三步: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和风险矩阵分析法(LS)。
化工产业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参考模版)
XXX化工产业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021修订版)一、目的为切实抓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熟练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步骤和方法,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不断提升XXX化工产业园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化工产业园内所有生产经营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节危险危害因素。
三、定义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事故或健康损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风险点风险点(风险源)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XXX化工产业园企业内部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给予确定的过程。
5、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6、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7、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指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化工产业园内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四、基本管理内容1、安全风险分析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江、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高危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高危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简介每个企业都有一些高危作业活动,例如高空作业、火焰作业、封闭空间作业等。
这些作业活动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不加以管控,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基于此,企业需要制定高危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明确高危作业的等级和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高危作业能够安全可控地进行。
2. 高危作业风险分级高危作业风险分级是根据高危作业的危险性和风险程度进行的等级划分。
一般地,高危作业风险分级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五级为最低等级。
各等级的风险特征如下表所示:风险等级危险性风险特征一高事故爆发概率大,后果严重、不可控二较高事故爆发概率大,后果较严重、不易控制三中等事故爆发概率较大,后果一般、易控制四较低事故爆发概率较小,后果一般、易控制五低事故爆发概率小,后果轻微、易控制3. 高危作业风险管控措施对于高危作业风险分级清单中的每种高危作业活动,需要明确其对应的管控措施,以及责任人和具体执行时间。
通常,高危作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内容包括:3.1. 高危作业活动风险评估在确定高危作业风险等级时,需要对高危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源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环节,进一步识别高危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2. 高危作业活动管控计划制定高危作业活动管控计划,明确高危作业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对所需工具、设备和材料进行细化,制定安全操作程序、隔离和安全防护措施、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由该高危作业活动的负责人组织实施,依据作业过程和特点灵活实施。
3.3. 高危作业活动操作规程根据高危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风险评估等,制定高危作业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活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要求执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其具有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经验。
3.4. 高危作业活动现场监控对高危作业活动的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尽可能提前预见危险和识别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材料汇编2018年03月19日目录第一部分相关文件与标准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1)市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沪安监行规〔2017〕1号) (9)市安全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通知(沪安监执法〔2017〕28号) (16)第二部分评价方法概述 (20)风险矩阵法(L.S) (20)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24)第三部分填表说明 (27)第一部分相关文件与标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6年4月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初见成效。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根据《指南》的要求和各地区、各单位的探索实践,现就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
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地区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
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三、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一)健全完善标准规范。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规范,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部门要根据本行业领域特点,按照通用标准规范,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
各省级安全生产委员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系统总结本地区行业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地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地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二)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
要结合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基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要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
(三)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各地区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城市运行各环节的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资源配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水平。
(四)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各地区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的安全问题。
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
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要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严禁新建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最低规模、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要求的项目,现有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责令整改。
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推进提升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四、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支持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以重点行业领域、高风险区域、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为重点,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程、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和隐患治理示范工程,带动企业强化安全工程技术措施。
要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动高危行业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要大力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将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挂钩,并积极发挥保险机构在企业构建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二)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要引导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要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三)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
要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并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
要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要支持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采信制度。
要加快安全技术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动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态发展。
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四)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实现政府、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
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