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埃德加_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2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200 字《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述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采访,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从初期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
以下是每章的概括。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200 字》,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200 字》篇1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本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的旅程,他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延安等地,最终到达了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为接下来的采访和观察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共产党的崛起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从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领袖,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领袖人物。
同时,作者也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红军的长征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历史。
作者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长征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红军的英勇斗争。
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剿,为革命事业保留了火种。
第四章:陕北根据地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变化。
同时,作者也反映了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应对策略。
第五章:抗日战争的爆发本章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共产党在战争中的角色。
作者详细介绍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共产党在战争中的战略和策略。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 200 字》篇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他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精选13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精选13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最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他是一名记者。
这本书讲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时的所见所闻。
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的情况,周恩来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书中,我认识了,周恩来,朱德等人。
还记得,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他被军中的场景惊讶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难道他就是?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红军装,带着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
口袋中装着一个老旧的铁烟盒子,单凭这一点就能判定他是谁了吧。
这样看起来他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领导着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斯诺在吃饭时,红军们吃的也非常简陋,只有蔬菜和馒头,在当时,肉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并稀有的。
但就是这样一支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仍然为自己的国家搞革命。
在到住处的时候,斯诺只看到了几具简陋的家具,其余的都是书。
只是墙上有一张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坚定,向远方望去,多年硝烟战场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一点痕迹。
他就是,一个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诺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真实描述了中国红军为了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这让我明白了:在这幸福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负众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斯诺的这次红色中国之旅,可以说是沿途坎坷,却又收获颇多。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逐渐被解答,斯诺欣喜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态度温和的周恩来,军事才能出色的贺龙,具有幽默感的主席,人生五十始的徐特立,愉快爱笑的彭德怀等等,陆陆续续的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与斯诺亲切地交谈,既不缺仪式感,又不失生活情。
他们详细地向斯诺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加入共产党的原由以及对中国红军的感受,晤谈过后,斯诺也得到了继续探寻的方向。
除此之外,苏区中的无数人民给予了斯诺了很大的启发。
八上备考|《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中考真题汇总(考前必看!)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理解记忆】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_埃德加·斯诺_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_毛泽东_、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_朱德_、__周恩来__、_彭德怀_、_贺龙_、_刘志丹_、_徐海东_等。
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8.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有:_解放思想__,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_组建学校_,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校;编著_字典_,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
9.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行动_听指挥;二是不拿_贫农_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_归公_。
《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历程
|往事 |18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解放区采访、考察5个多月,写出一部纪实通讯集《红星照耀中国》。
该书于1937年在英国出版,8个星期5次重印,售出10余万册,引起广泛国际反响。
白求恩、柯棣华等人就是受这部著作的鼓舞,毅然奔赴延安支援抗日。
《红星照耀中国》很快就从畅销书变为经典,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连日本在1939年也出了日文版。
无数后来成为中国革命中坚力量的人物,当年都是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了革命信念。
毛泽东一直珍藏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反复翻阅,以至于破散到不得不找专人修补的程度。
这本书的汉译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成立翻译小组1937年,正在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作的中共党员胡愈之,读完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后敏锐地意识到,这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穿国民党对解放区造谣污蔑、介绍陕北真实面貌的书籍,应当马上着手翻译出版。
他的想法得到中共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刘少文的支持。
刘少文刚从延安归来,知道此书中许多重要内容经过毛泽东、周恩来的审定,准确可靠。
于是,出版图书的重任就落到了胡愈之肩上。
当时国民政府对出版行为管制得十分严厉,出版物必须经“新闻总署”审批,这样的“赤书”是不可能得到批准的。
后来,胡愈之的胞弟胡仲持想出办法:成立一个文化社团,以“抗日读物”名义出版。
当时“淞沪会战”刚结束不久,国民爱国热情高涨,许多民间文化团体都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宣传抗战。
不久,一个名为“复社”的文化团体在上海成立。
经胡愈之、胡仲持和中共党员梅益、林淡秋聘请,《上海周报》主编吴景崧和编辑邵宗汉、《译报》主编冯宾符、《中华书局》编辑倪文宙等12人组成《红星照耀中国》翻译小组。
胡愈之讲明了翻译《红星照耀中国》的重大意义,大家都纷纷索要样书。
怎奈样书只有一本,胡愈之只好把12章、30多万字的书拆开,每人分一章。
□周铁钧《红星照耀中国》的 出版历程环球掠影| | 往事19“各自为战”式翻译这样各自拿回翻译,就出现了许多难料的险象和意外。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红星照耀中国》
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他的人生经历。西北大灾荒和 苛捐杂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苏维埃经济运行方式、货币流通使用情 况及财政开支来源等。教书先生徐特立的人生经历及苏区的一些教育 问题。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斯诺上前线以来一路上感受到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
“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 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 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 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 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 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 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 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 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红__小__鬼_____”。
语文
二、统编教材推荐书目
数据剖析 知识清单
(九)《红星照耀中国》——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
著作(10年未考)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66-69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他于1928年 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到1937年斯诺任燕京 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 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工农红军的长征。1942—1951 年担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记者、主编。1959年移居瑞士,1960年、 1964年和1970年曾三次来华访问,写过许多介绍中国的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成书经历
红星照耀中国成书经历【实用版】目录1.背景介绍:埃德加·斯诺与中国的结缘2.《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过程3.作品影响及历史意义正文1.背景介绍:埃德加·斯诺与中国的结缘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生于 1905 年。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他就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6 年,他冒险来到中国,采访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许多中共领导人,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
这次采访成为了他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契机。
2.《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过程在采访过程中,斯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红军的战斗生活以及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回到美国后,他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整理成书,于 1937 年发表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这本书的中文版于 1938 年出版,名为《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的历程,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民生困苦。
这本书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为中国争取到了国际支援。
3.作品影响及历史意义《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让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得到了更多国际友人的支持。
其次,该书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最后,《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描绘中国红色革命的纪实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情节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情节一、全书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小说,全书共分为十二篇。
这部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革命群众的事迹。
二、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概述1.毛泽东:本书的主人公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
斯诺在书中详细描绘了毛泽东的形象,让全世界了解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智慧和毅力。
2.周恩来: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时任红军政治部副主任。
斯诺通过讲述周恩来的事迹,展示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严谨和高效。
3.朱德:红军总司令,本书中的重要人物。
斯诺描述了朱德身为军人,勇敢顽强、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4.红军战士:书中还描绘了许多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5.革命根据地群众:斯诺在书中展示了革命根据地群众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持,体现了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
三、作品主题及意义《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抗日战争前夕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部作品使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革命的真相,为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四、作品影响及评价《红星照耀中国》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揭示中国革命真相的经典之作。
该书不仅使西方国家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也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革命的窗口。
同时,该书在我国也有着重要地位,被视为宣传红军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经典读物。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1905年,埃德加·斯诺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从印刷业开始,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作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作品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
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八年级精彩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八年级精彩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700字篇一1937年的十月,埃德加·斯诺发表了《红星照耀中国》。
赢得了亿万读者。
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书之一。
通往“红色大门”,认识了周恩来。
通往延安的道路上,认识了毛泽东、朱德。
在红军大学认识了校长林彪。
就让我们跟着埃德加·斯诺的脚步走进这“红色大门”吧。
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军中的场景使他很是惊讶,看见有这一个普通的人,难道他就是毛泽东,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红军装,戴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左胸上衣袋中装着一个陈旧耳磨亮的铁烟盒子。
他酷爱抽烟,单凭这一点就能知道这是谁了吧,谈笑间他已经抽了几根烟,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爽朗的笑声。
似乎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困难险阻。
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带动和指挥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革命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斯诺吃中餐的时候,他看到,当时的菜也是十分简单,主要吃的是粗米和馒头,蔬菜和肉早已成为当时的珍贵物品,就连他这种“稀客”吃的都如此“简单”。
无法想象红军吃的有多差,但就是这样,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怎么会有精神和力气去搞生产,干革命,作为他们的领袖,毛泽东又是如何带领他们做到的呢。
通往“红色大门”的路途中,斯诺漫步在陕北的窑洞中,思考着,探索着,破旧的窑洞里,除了几间简陋的家具,其余都是书。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的各种书籍,让人爱不释手。
突然,他被一张挂在土墙上的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的人正剑眉微皱,双眼望向远方,目光炯炯有神,神态自如,他浑身散发出一种神圣而坚定的气质,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照片传递出来的是眼神中的镇定和豪壮,多年的战火不曾在他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
从斯诺的真实描述中,我知道了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在世界历史中,大家会永远铭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篇二《红星照耀中国》是一名美国记者写的,那么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看中国是什么样的呢?这位记者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记录了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书中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人物:
1.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斯诺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2. 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斯诺笔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外交才能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朱德: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斯诺笔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领导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4. 彭德怀: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之一,也是斯诺笔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领导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贺龙: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之一,也是斯诺笔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领导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除了以上人物,书中还描写了其他许多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将领、战士以及普通百姓,他们的故事和形象共同构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2篇内容梳理:完整、详细、精炼
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写作背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斯诺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三、内容梗概《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全书共12篇。
四、分篇介绍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 关于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有关的问题,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 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一天午夜, 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 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
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
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
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
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新初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与练习汇总(附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一、简要内容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作品。
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长达4个多月的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
刚刚30岁的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
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他达到了目的。
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红星照耀中国》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赏析一、简介《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本书通过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采访实录,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情况。
作品语言生动,内容详实,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佳作。
二、作品主题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是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展示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的精神风貌。
在作品中,斯诺实地采访了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农民等各阶层人士,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
这不仅使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作品艺术特点1.真实性强: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实地采访的实录,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人物形象丰满:作品中描绘了许多红军领袖和战士的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作者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性格特点、革命信仰和英勇事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文学价值高:斯诺在书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战斗中的英勇事迹以及苏维埃地区的民生状况。
作品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四、作品的可读性与实用性《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作品,其可读性非常高。
斯诺以生动的笔触、真实的记录和饱满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那个充满激情和信念的年代。
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实用性方面,本书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及弘扬红军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上的这段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从而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总结与推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纪实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作文600字(精选12篇)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作文600字《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
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作文600字(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84年前,一位带着重重疑问的记者踏上了旅程,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充满了疑团的地方,“红色中国”,这被铜墙铁壁所遮挡住的革命根据地,即将为他揭开神秘的革命精神。
这个年轻的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宣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共产主义精神。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一个外国记者远渡重洋的揭开红色中国的秘密,斯诺作为一个先驱者,坐上前往西安的慢车,会见了一位位革命的栋梁。
斯诺通过重重封锁,来到了周恩来,毛主席的面前,他们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
在充满硝烟的历史中,为了解放天下所有被压迫的人民而奋斗!带领着群众一步步迈向成功,晚霞的余晖映照着,微弱的火光,在草地上亮了起来。
在这些革命家的带领下,在同一个伟大目标的指引下,一个个无名英雄站了起来,他们性格各异,却又有着同一个伟大的目标,他们质朴无华,但战士们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
在一次次的冲锋陷阵中,红军的英勇无畏,仿佛如一幅画卷展开在了我的眼前,草地上的每一颗红星,如希望散发出的光芒,渐渐模糊了,这红星指引着方向,这难道不就是历史中闪耀的光芒?在深黑的夜里,散发自己微弱的光……回到当今,历史早已翻篇,英雄们仍在我们心中,重温了这段历史,我汲取到前进的动力,面对如今的困难,我们应响应时代的号召,在困难之时,献出自己微弱的火光,这,就是红军精神!夕阳西下,似血般的晚霞染红了无边际的草地……近日,读罢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知识点:
1.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2.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报道。
3. 1936年10月,斯诺带着十几本日记、采访笔记和一堆胶卷,还有好几磅重的中共杂志、报纸、文件回到了北平,决心把这些日子的所听、所见、所写“做一番公开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
4.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5.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6. 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以上是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精炼篇《红星照耀中国》考点精炼
精炼篇《红星照耀中国》考点精炼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的考点精炼:一、基础知识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于1936年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
2.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埃德加·斯诺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形象和思想。
4.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理解分析1.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记述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接触和交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仰。
2.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通过描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状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对于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3. 《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还通过对红军将领和士兵的采访,展现了红军的英勇善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4.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也为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三、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把握埃德加·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和态度。
2. 难点: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理解埃德加·斯诺如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采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信仰。
《红星照耀中国》思辨性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思辨性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出于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当时所有人都不了解红军,不了解中华苏维埃,只有从国民党政府放出来的红匪反政府红军杀人无数的幌子消息,没有人进入红区秉实的写出一本真正红军的书,但斯诺做到了,他不顾白匪的扫荡、威胁和外界传闻红匪的强暴毅然地进入了红区,他以他的声誉、真诚、以他一个记者的身份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他是红色的,他是真诚的,他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纪念的,他永远忘不了红色的中国,在病危之时,他挤出了一句:我热爱中国。
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这本书描述了红军的坚强坚毅,无所畏惧,甚至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儿,红军中的孩子也非常坚强却又很可爱,有一种融入骨子的军人气质,但外面还有一层孩子的稚气,让人怜爱,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但也有一些资产阶级,家财万贯,但还不停的剥削无产阶级,贪得无厌,甚至从中还出了里通外国人像如四马中的马鸿逵明目张胆地让日本人在西北地区建飞机场,他的捐税项目是怎么做的呢?大概有40多项捐税,简直举不尽举,而且盐专卖,每个月必须买半磅盐,不管他用不用的完,而红军去打败了他使百姓过上了平等的日子,不在被当作奴隶,不在负债,变成了
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之身,像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感谢斯诺先生,感谢《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与我们时隔80余年的旧中国,感谢红军感谢中华苏维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从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
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
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名著拾萃:
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太平天国大军,在十九世纪被著名的曾国藩统领的清军包围并全部消灭。
蒋总司令当即向他的四盟友刘湘和刘文辉等地方军阀,以及他自己指挥的将领们发出电告,要他们在此地重演太平天国的历史。
……
红军决心不重蹈他的覆辙。
他们从金沙江,迅速向北进入四川,不久即进了善战的土著部族“黑”、“白”彝的独立区域。
这些骁悍的彝人从没被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汉人征服和同化过,数百年来,他们就一直占据着四川境内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以西藏东面长江南流的大弧线为边界。
彝人历来仇恨汉人,很少有汉人军队穿过他们的边境不损失惨重或被全歼的。
但是,红军已经安然地通过了云贵的土著苗族
和傣族的聚居地区,赢得了他们的友谊,甚至还吸收了一些部族的人加入他们的军队。
现在他们又派使者前去与彝人谈判。
……
(刘伯承手下的一名军官)受命前去谈判歃盟,……彝人恨汉人是因为汉人压迫他们,但正像有“白”彝和“黑”彝一样,汉人也有“白”汉与“红”汉,经常屠杀和欺压彝人的是白汉;难道红汉和黑彝不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白汉吗?彝人很感兴趣地听着。
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子弹来保卫他们的独立和帮助红军打白汉。
他们大感意外的是,红军竟都给了他们。
这样一来,红军迅速地(而且在政治上颇有收效地)穿过了这一地区。
成百上千名彝人参加了红军,前去大渡河打共同的敌人。
其中一些彝人后来一直走到了西北。
刘伯承与彝人大首领当场就用新宰的一只鸡的血,以部落的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红军以此盟誓宣布,谁如果破坏联盟,谁就将如那只鸡。
……
这些人当兵不是人以前从没见过象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这些青年为胜利而舍生。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仙?是川军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或许是他们乱开枪不想打死他们?他们中有人暗地祈祷这些人冒险成功吗?终于有个红军爬上了桥板,甩出了手榴弹,准确地命中了敌碉堡。
国民党军官下令拆除剩下的桥板,但已太迟了。
更多的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浇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就是这样,红军手足并用爬上前来,将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投向敌人的机枪阵地。
突然,南岸的同志们开始高兴地欢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英雄万岁”原来敌人正乱哄哄地溃
退,红军突击队员冒着扑面的烈焰,全速冲过剩下的桥板,敏捷地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弃下的机枪掉转头来对准岸上。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150~155页。
名著导读:
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斯诺带着对中国革命的关心来华。
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舆论对中共极尽污蔑之词,国际舆论也对中共颇有微词。
1936年6~10月,斯诺突破重重困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
在此期间,他不仅关注中共领导者的革命策略,而且留心观察普通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
随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报告文学的写作。
本书描写的时间段是1927~1937年,恰值土地革命时期。
作者以忠实的原则记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风采,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全书共12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斯诺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有三条: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
期,始终依靠群众是中共的基本原则,更是红军无往不胜的“法宝”,而这也是“白汉”与“红汉”的根本区别所在。
正是凭借这一“法宝”,红军才没有重演石达开的悲剧,顺利渡过大渡河,穿越从来就没有汉人军队穿越过的彝人地区。
在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许多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这个道理,生动而形象。
这些出自一个以事实为自己最高信仰的西方新闻记者的笔下,对世界了解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定的政治信仰。
“人们以前从没见过象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这些青年为胜利而舍生。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仙?”优良的政治作风是共产党军队的优良传统,这是红军与以往旧军队的根本不同。
这是一支新军队,这是一群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
他们平凡至极,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稀饭、南瓜汤,穿的是粗布衣,操的是五湖四海的方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拯救中国。
五湖四海、南腔北调汇聚成了20纪30年代中国革命的红色风雷。
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革命理论,共同铸就了红军坚强的品格,使它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实事求是,既有坚定的信仰,更有灵活的处事风格。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便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尊重差异,尊重少数民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作者用形象的描写揭示这个道理。
在作者貌似惊讶的描写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看似
旧的形式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灵活的处事风格。
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
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从斯诺开始的。
本书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作者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进行的艰苦卓越的革命历程,使世界人民开始关注中国革命: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个红色政党,它全心全意地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从一个弱小的党,最终发展成了中国的执政党。
思考题:
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