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课程的层次与类型
3.规定性分类
按课程地位和作用及呈现方式之不同,课程分为显性 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 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 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里 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 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 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 学历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2. 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逻辑思维 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 3. 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艺 术,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比较
价值论 认识论 方法论
教育观念
知识传递方式 知识的性质 课程的排列 教学控制 课程的实施
阶梯型课程,阶梯型课程就是精选人类文化为课程内容 并将课程内容进行阶梯式排列和实施,从而有效地适 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阶梯式上升。
(参见黄甫全:《逻辑型规律与阶梯型课程》)
第一,课程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课程内容就是精选的人类文化,课程以人类 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学生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梯式的特点,因此 课程内容也应当阶梯式排列;
学科课程
以学科为中心 知识本位 分析 社会本位 教育为生活作准备 间接经验为主 学术性知识 重知识的逻辑顺序 教师权威 重学习结果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由 于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组织与排序上不同学者有不 同的看法,因而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即: 科目本位学科课程、学术中心学科课程、综合学科 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
科目本位学科课程(subject based curriculum)是 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 课程。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不同学科的不同价值, 并肯定科目固有的价值等级。第二,强调科目内 部固有的逻辑体系,强调文化知识的独立性。第 三,强调不同科目设置的计划性,主张科目设置 要与学生年龄、学习阶段相适应。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教育领域中,课程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课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照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课程分类主要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这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三种课程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一套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国家课程具有全国一致性,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
国家课程的设定要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贴近国家教育政策及相关法规。
第二部分: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包括地方性课程和学校附加课程。
地方性课程是指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特色和需求增设的一些选修课程;而学校附加课程则是指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的一些体育、艺术等课程。
地方课程的制定要满足地方实际需求,同时也要与国家课程相协调。
第三部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特色和亮点所在。
校本课程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强调学校本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例如某些名校可能会开设特色课程,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科优势。
校本课程的制定要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四部分:三种课程的关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而校本课程则是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因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衍生出来的。
总结:综合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课程是全国一致性的基础课程,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制定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身特色的展现。
学校在制定课程时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个层次的课程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教本课程地联系与区别国家课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地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地共同素质而开发地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地,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地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地下放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地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地学习权利,规定教学地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地评价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地主体部分,涵盖地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地,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地各个教育阶段地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地教育部门依据当地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地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地地域特点、增强课程地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世纪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地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地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地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地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地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地,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地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地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地有机整体,拥有共同地培养目标,实现不同地课程价值,承担不同地任务,履行不同地责任,从不同地方面促进学生地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丰富和补充,其开发地目地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地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它必须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套配实施.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应根据本省课程计划地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地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地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地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地不同价值.综上所述,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地含义、目地和地位以及我国地国情来看,国家课程提出了课地基本要求,规定了课地性质、目地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地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地重要依据;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管理指南》所实施地区域性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所实施地具体方案计划.。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为策略。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构建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结合点:(国家课程体现着国家的意志;校本化则体现着学校理想)
结合点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加强名师工程建设:给位置、给任务、给政策、给机会)
结合点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教研团队相结合。
(课本永远是落后的)
校本化的意义:知识是种子、课堂是实验田、课本是说明书、学生是土壤)问题:1.知识用什么呈现方式最符合学生需求?
2.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能不能重新构建?
3.课程与课程之间如何协调?
结合点三: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教师个人相结合。
(结合名师工程建设)
只有把国家的课程理想内化为教师的职业理想,形成和教师特点高度融合的个性化课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才可能看到希望。
结合点四:国家课程校本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效课堂与学科育人相结合总体考虑)
结合点五: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智慧备考相结合。
(校本课程应中考思想而生)结合点六: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教学评价相结合。
(建立健全新的创新)。
如何区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如何区分国家课程、地⽅课程、校本课程?课程的分类众多,按照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分类,其中考察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如下: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社区的中⼩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它对政治⽅向的把握、教育⽅针的贯彻、培养⽬标的落实,起着决定性作⽤。
2.地⽅课程地⽅课程是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经济、特点和⽂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课程在于满⾜地⽅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由省、⾃治区、直辖市为主制定的课程。
在推⼴国家课程和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与当地脱节的现象、难以满⾜不同地⽅的需求,故出现了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以及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在于通过课程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
通常来讲,有两种考法。
⼀是考察分类维度;⼆是转换为例⼦考察是否理解。
从上述对三种课程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区分三种课程主要是看设计开发的主体是什么,这⾥⼀定要注意审题,看清题⼲,从题⽬中找设计主体是谁,再作判断。
下⾯,我们通过两道题⽬练习⼀下:1.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艺进⾏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B.地⽅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为2018年下中学的⼀道真题,很多同学看到“贵州”、“民族特⾊”这样的字眼选了地⽅课程,但是区分三种课程是看设计开发的主体,⽽⾮内容,有题⼲可知,“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设计,设计开发主体为学校,为校本课程,故正确答案为C。
课程与教学论(5.3.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 (二)地方课程 (三)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
1. 国家课程的内涵 ( 1 )概念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规定或国家开发的课程。这是一种基 于国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而设计的,并依据公 民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 而开发的课程。具体说来,国家课程就是根据不同教育 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分别制订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 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 要义: 国家课程是基于国家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还必须根据公民的身心发展水平来开发。 国家课程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三)校本课程
1. 校本课程的由来 ( 1 )世界范围内 提出: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于 1973 年提出。 原因: 第一,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体系的不满 ; 第二,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民主化浪潮 ; 第三,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
( 2 )我国 提出: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提出。 1991 年,吕达同志在《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 观》(中信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47 - 260 页)中首先提出了 与当今校本课程类似的“学校课程”一词。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正式确认了校本课 程的合法性,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 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一)国家课程
( 3 )两种运作方式的关系 区别
教材实施型
开发出全国统一适用的教 材,并通过行政的、法律 的手段等来保障这种教材 的推广和实施。
标准参照型
通过提供标准来进行。国 家的主要责任在于为课程 提供标准,而不是具体教 材的开发。当然,标准参 照型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可 以开发教材,但必须以制 定标准为中心。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的日益发展,教育课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教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学校层面的各种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下面我们将分步骤地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由教育部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家层面统一安排的,其涵盖了全国所有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而且课程标准是统一的,这也是保证全国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
国家课程的实施,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统一教育标准。
其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特点的教育课程。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这就是地方课程的作用所在。
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行设计的、适应学校特点的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一般是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的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以及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内部教育特色的塑造。
正所谓,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和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不仅存在着联系和关系,而且也相互促进和促进彼此的发展。
国家课程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地方课程特别考虑到本地的情况,校本课程还有着更加细致的教育内容,这些课程类型的形成和实施都是呼应着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律的。
教育机构应该根据这些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和实施教育课程,满足学生逐步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导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三个重要的层级。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政府确定和规划的基础教育课程,地方课程则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的适当调整和补充。
而校本课程则是由学校自主决策和制定的教育教学方案。
本文将从含义、目的和地位三个方面探讨这三者的关系和特点。
一、国家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确定和规划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它是教育体系的基础。
国家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全国范围内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基础。
在教育体系中,国家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被视为全国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基本标准和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共性的特点。
通过国家课程,中央政府能够对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确保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保证。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的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多样性。
地方课程通常包括地方文化、历史、社会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与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地方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他们的地方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通过地方课程的设置,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
地方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减轻国家课程压力,提升教育质量。
三、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决策和制定的教育教学方案。
它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的特色学科、选修课程等。
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简介课程资源的有关理论告诉我们,课程资源“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
所以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他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通俗的说,就是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是可以纳入地方课程资源的,都应当开发和利用,而不必顾及它是课内还是课外,是“硬件”还是“软件”依据课改精神,我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三大领域,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其中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的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1)国家课程以学案为辅,分层次学习在国家课程教学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生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实施。
加强课程的基础性,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使基础学力得以切实的落实。
通过加强教材整合、分层教学实施、注重训练方式优化、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个别引领学生辅导、加强质量监控保障等措施,保障基础型课程的扎实推进。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进行学科模块设计和组合,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有选择有层次地学习,满足不同学业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的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二)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1. 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更有优势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更接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利用起来更为直接、方便、有效、易于为师生所吸纳,这些可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利用家乡的四季变化、天体天象、日出日落、山川树木、风霜雨雪、地形地貌、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田野果园,也可以是村边蜿蜒流淌的小溪、乡野散发着芬芳气息的泥土、天边七色的彩虹、邻里崭新或古朴的农舍等,这些朴实、鲜活的自然资源就在学校附近。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就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课程。
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科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
它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方课程就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
地方课程可以克服国家课程单一,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就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就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与可挖掘的资源而研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尊重与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特别就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发展、教学风格的多种需要,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更好地满足学校整体发展、凸显特色、弘扬个
性的需要,让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实现课程的社会职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书法、传统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规化……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发明与创意、环保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名作赏析、阅读写作、英语学科的写作方法指导、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奥赛辅导、社团课程等都属于校本课程。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无论怎么定义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第三,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国家课程从总体上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这种目标虽然是基本的、较低要求的,但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这就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从而使不同学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
因此,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公众在评价学校教育时的依据是什么?主要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及其标准。
国家课程可增进公众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
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土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及其目的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有人认为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中,这三种不同级别的课程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三种课程的具体内容,并各自探讨其意义。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教育部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课程大纲等要求编制的课程。
国家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力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课程中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基础学科,以及艺术、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地理等拓展学科。
这些学科的设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力支撑。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采用国家课程的框架,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课程。
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更多的本地特色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地方课程侧重于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更好地适应地方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推动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同时,地方课程的制定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教学需要和部分师生的特长编制的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全面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
校本课程包括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学生参加自主研究的课题项目和教师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校本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和标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则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本地教育教学和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需要各级别课程的协作与配合。
总之,各级别的课程设置各有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长。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的分类一直都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的常考点、重难点,也是很多同学的易错点,今天我们就课程分类中的一个分类——按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严格来说,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划分应该属于课程管理这一范畴,是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分不开的。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课程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三级课程管理所对应的课程形态即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因此,三种课程形态的划分主要还是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来进行的。
三者在课程权利的归属上不同,国家课程属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和管理,而校本课程则由学校自主开发和管理。
一般而言,实行中央集权型的课程管理的国家推行以国家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制,实行分权型课程管理的国家则更容易推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指的是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课程。
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在官方课程文件中,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
国家课程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统一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学校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其最显著的功能,在于确保所有学习者享有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全国范围内都要实施的课程,它要保证所有学龄儿童都享有学习课程的权利,通过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道德情感,成长为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由于国家课程关注共性和普及性,其要求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习者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要求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人排除在外。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在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本文将围绕这三种课程,分步骤进行阐述。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做出的统一规划,它是各地教育规划的基础。
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或教育部委托编写、具有普适性的教育课程。
它包括学科课程、语言课程、文化课程等一系列课程。
国家的统一规划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和等级,从而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制度化。
比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课程,都是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在学科设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上是一致的,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是因为各地方之间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方教育在内容上的区别。
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增加本地方言的教学,如粤语、闽南话等;也可以增加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民俗、节令等。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
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可以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拓展,也可以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设由学校自主决定,同时也要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
例如,一些优秀中小学开展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国家课程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的统一规划;地方课程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制定课程,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教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国家课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
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地方课程是什么意思
地方课程是什么意思近日,“小升初”招生已经结束。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性,除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以外,还要有《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是依据每个地方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通过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来进行的。
地方课程是由学校在国家或地区课程的指导下,根据本校特点开发并组织实施的课程。
地方课程不属于国家课程体系的范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教材。
一般认为,教材就是指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它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资料等。
它既是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基本凭借,又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参考工具。
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材开发是教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质量高低对教学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教材的质量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而且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提高教材的质量显得尤为迫切。
教材编写是教材研究的核心内容。
地方课程,是指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开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
地方课程是课程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多样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
地方课程的开发、管理与评价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是依据每个地方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通过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来进行的。
例如,英国的地方课程是由学校在国家或地区课程的指导下,根据本校特点开发并组织实施的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和辅助课程两种。
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满足学生特殊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英国的地方课程作为英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
精心整理?所谓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区分的三种类型。
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互不相干的“三套”课程,而是彼此关联、内在整合的,因为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类课程决策的权力主体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成了课程变革的“共同体”。
三级课程不存在说哪一级课程是高级的或重要的,哪一级课程是低级的或次要的。
它们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分别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承担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责任。
各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他们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都要体现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
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关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课时及实施的相关说明
关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课时及实施的相关说明1. 引言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2.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和要求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和必修内容。
而地方课程则是根据地方特色和需求,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制定的课程体系,强调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
3. 课时安排的差异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课时安排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国家课程通常会统一要求一些基础学科的学习时间,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而地方课程则会将更多的课时用于本地区特色学科或特色活动的开展。
4. 实施的模式和特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国家课程注重对国家统一标准的遵循和实施,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统一。
而地方课程更注重对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的照顾,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应该兼顾统一性和个性化,既要保证国家教育体系的统一和完整性,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特色和需求。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
6. 总结与回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对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和理想。
以上就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课时及实施的相关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问题,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地方特色的需求,以及国家统一标准的基础教育。
下面将从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的优化、实施的差异性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需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实施方式进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摘要】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关键词】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那么,什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明确的回答。
一、国家课程的含义与目的有学者认为: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
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
也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还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设计,是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
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中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严格说来,国家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
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无论广义的国家课程还是狭义的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
国家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这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国家课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标准,它为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楚、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
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方政府、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以及在不同学生个体之间、集体之间和学校之间就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比较。
可以说,国家课程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教育质量比较的重要依据。
第三,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国家课程从总体上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这种目标虽然是基本的、较低要求的,但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这就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从而使不同学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
因此,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公众在评价学校教育时的依据是什么?主要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及其标准。
国家课程可增进公众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
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土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及其目的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确定本省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编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下发。
”有人认为: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
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也有学者认为:“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还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
”实际上,地方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而狭义的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谈的地方课程都是狭义的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而进行的。
无论是地方出台的各种课程政策,还是地方开发的各类课程,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达到或实现国家课程所确定的目标。
因此,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主要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的是,地方课程充分体现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地方课程可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但不是国家课程的延伸。
第二,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确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强调普适性,而且国家课程只规定一些主要的学科。
但实际上,国家课程很难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很难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多,国家课程不能全部覆盖。
因此,国家课程只是规定了最低标准和基本要求,对于国家课程所没有涵盖的、不能满足的、无法考虑周全的内容,地方课程正好可以弥补。
第三,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
基础教育是由地方负责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负担;因此地方政府总是期待教育能够和地方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文传统相结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很明显,学生对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了解,对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地方课程的覆盖区域、范围或人群相对要小一些,可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使得教育与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第四,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无论是地方课程的管理还是地方课程的开发,都对地方提出很高的要求。
地方要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这就有利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地方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含义与目的校本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也是而且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
因此,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的改造与创新,比如某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课程,不再选用其他出版社的教材,而是以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也可以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所确定的课程门类以外,新开发、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比如某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民族风情及其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别藏风情”。
无论哪一种,都要求学校、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了解、熟悉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如前所述,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即使地方课程也难以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兴趣、家庭背景的不同,有些人不太喜欢英语,而有些人特别喜欢英语,将来准备报考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样,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英语课程以外,还可以另外开设一些英语课程,比如英美文化概论、英语写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
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成为一个不断改革,促进其成员持续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
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形成这样的组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
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