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

合集下载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_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_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根据以上基本判断,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由于受 质量不高的影响, 导致总体水平不高。虽然这里没有 对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定量的横向比较, 但考 虑到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所 占权重比较大的情况, 因此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数 量并不能使其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反较低的素 质可能将整体水平降到较低水平。因此, 无论从中国 本身的情况分析, 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基本上都可 以说, 中国目前只能算是人口资源大国, 而非人力资 源强国。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以高素质人才的充分供 给为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人口过剩与人才贫乏 并存的现实会导致劳动力供求的不均衡, 从而会产 生一系列问题。我国既面临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 问题, 又面对人口总体素质差、就业人口文化程度低 的事实。人口众多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 包袱, 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口文化智力素质低下, 人力 资源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本, 且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界定, 并依据相应的现状资料和数据, 论证了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质量
不高, 因此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不高, 得到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的结论; 进而通过
对中国未来人力资源走势的分析, 认为中国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的绝对短缺, 人力资源
MODERN ECONOMIC RESE——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童玉芬
内容提要: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 以及
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 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 对人力
数量不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结构等。最后, 文章提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多篇)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多篇)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多篇)第一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近来,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步队设置装备摆设的重要结果,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设置装备摆设计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筹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设置装备摆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奇迹推向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庞大决议计划。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在曲折中生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当今和将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自动,赢得未来。

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紧张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设置装备摆设,关键在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设置装备摆设取得显著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敷,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对着多方面的挑衅,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衅最为严厉。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富厚的潜伏上风,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奇迹的乐成,关乎中华民族巨大再起的实现。

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实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胡卫;杜瑛
【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24(42)6
【摘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我国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百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规模占比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面对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强国建设亟需适应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多路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以改革评价制度为突破口,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培养机制;以理工科人才培养为依托,构建有组织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产学研联盟新机制,引领我国急需紧缺人才自主培养新范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与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教育合作能级与国际影响力。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胡卫;杜瑛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点及路径选择
2.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路径、主要成就和战略思路
3.商学国际认证视角下我国商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基于我国商学院通过国际认证的数据分析(2004~2018年)
4.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5.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资料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资料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字: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一.什么是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要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视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劳动力占世界劳动力总量的26%,人力资源极为丰富。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pptx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pptx

知识革命的内涵
• 内涵 1、知识结构体系:OECD认为,知识分为, 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know—what);关于规 律和原理的知识(know—why);关于技能和诀 窍的知识(know—how);关于人力资源的知识 (know—who)。 2、知识呈现方式:从印刷界面向数字界面转 变 3知识传播方式: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2、历史经验:三次成功的赶超
美国赶超英国: 根据麦迪森提供的数据,1820年,美国人
均GDP相当于英国人均GDP的73.3%,到 1913年,美国人均GDP已超过英国的5.5个 百分点。 美国在18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英国 的87.5%,1870年提高到的88.3%,1913 年则进一步提高到91.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谈松华
主要内容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制度保证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 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 资源保证。”——胡锦涛在政治局学习会上的讲
狭义:指劳动年龄人口或经济人口,一 般指16——65岁年龄段的人口,既包括在 业劳动者,也包括正在形成或待业的劳动 力。
总之,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 条件下,现存和正在形成的劳动力的数量 和质量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现有和潜在 的劳动者体质、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 方面的总称。
(2)人力资本
——阿马蒂亚。森 “人的发展与经济保守主义”

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路径、主要成就和战略思路

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路径、主要成就和战略思路
着劳 动要素 价格 相对低 廉 , 因此 大力发 展 劳 动密

因说 到底都 可 以归 结 为 大 量 的 低 素质 或 低 人 力 资本水 平 的劳动 力 在 传 统 农 业 中 长期 滞 存 与 有
限的高素 质 劳动 力 即 高 度 专 业 化 的人 力 资 本 集
中于工业 、 别是 重工业 部 门难 以充 分发 挥作 用 特
对有限 , 文化资源传统保守。这也就是人们通常
所说 的 : 人 口多 ” “ 子 薄 ” “ 平低 ” “ 、底 、水 。这 里 的 主要矛 盾 和 问题 是 “ 口多 ” 社 会 劳 动 力 在 人 ,
数量 上是 近乎 “ 限供 给 ” , 也 是所 谓 “ 力 无 的 这 人
作一 个概 略 回顾 , 就我 国未 来建 设 人 力资 源 强 并
国战略方 向 、 路 和对 策 给 出前 瞻 性 评 论 , 思 以求
教于 方家 。


“人 口 多 , 质 低 ”: 国 社 会 经 济 素 我
资源 丰富 ” 真 实含 义 ; 为人 口多 、 数 大 , 的 因 基 本
发 展 的 基本 矛 盾 和 核 心 问题
来 “ 大物 博 ” 物 质 资 源 变 成 “ 对 有 限”了, 地 的 相
增 加 人力 资 本投 资 , 进 专业 化 、 促 高水 平 人 力 资
本形成, 以及 改善 人 力 资 本 产权 关 系 , 才是 推 动
经 济 可持续 发 展 之 战 略 性 的 、 远 的治 本 方 略 。 长
选 择 和实施 人本 经济 发展 方略 , 符合 人 类社 会 既 经 济发 展大 趋势 , 符合我 国基本 国情 和社 会 主 又 义 市场 经济 发展 的客 观要求 , 我 国经 济 发展 的 对 未 来前 景具有 重要 的战略 意义 。 我 国社 会经 济 所 面 临 的资 源 禀 赋 条 件 的 最 突 出特点 就是 : 力 资 源 数量 丰 富 , 质 资 源相 人 物

人才强国战略专题.

人才强国战略专题.

人才强国战略专题一、[背景材料]1、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2、2003年5月23日,非典肆虐的艰难时刻。

党中央审时度势,英明决断,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人才工作。

党中央强调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

3、2003年11月24日,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人才工作。

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4、2003年12月19-20日,建国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了三个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一个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科技和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不仅是我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方面分析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强国是国家兴盛之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可以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国民必须具备高质量的教育素养。

只有建设起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长远发展。

其次,教育强国可以有效缓解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全民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间,教育强国也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可以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科技强国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一个大国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也成为了国家实现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首先,科技的发展态势对国家繁荣稳定和国民福祉直接产生影响。

科技强国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

其次,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科技强国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加国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外,科技强国也能够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人才强国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支撑,人才强国建设是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

首先,人才强国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起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对于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我国研究了至少十个国家基本 上五年为一期的规划纲要的蓝本。 他们教育发展规划中主题词, 一是教育的质量; 二是教育的公平; 三是人才的本土化; 四是教育的信息化; 五是教育的国际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 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胡宝生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科学 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 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我国 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7年5月,美国联邦教育部 发布了美国联邦教育部《200教育战略目标和教育 部系统综合管理战略目标。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俄罗斯制订的《2020年前的 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 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与创新性 经济发展——2009~2012年现代 教育模式实施方案》。 欧盟颁布了《2007-2013年终 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 思考
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 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努力把 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 长规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
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纲领--《纲要》解读

人才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 的关系。 财务管理在企业争取可持续发展的过 的管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 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
企业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盈利过程中其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望实现的结果, 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
( ) 二 社会环境 方面.如图 1 所示 , 与企业 的基本标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公司财
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 为 存在和运营密切相关的利害关系人中, 除股东 务管理 目 标也不同。 其中, 以利润最大化、 股东
了保障企业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 外, 还有债权人、 职工、 顾客、 政府等都是企业 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目标最具代
益, 必须给予企业经营活动一定的限制, 使其 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 例如, 对于债权人, 表性。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 不一致, 组织会有很好的流动渠道, 允许个人 织建设、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 健全激励机 当今世界,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显现出来。 人才资源 人的价值实现。所以, 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加
在全社会树立起人力资源是世界 在本质上是一种再生资源, 这是人才资源的根 强宣传教育, 本属性, 是人才资源区别于物力、 财力资源的 上最可宝贵的资源观念,从而树立加强学习、 根本所在。物力、 财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转化 接受教育的观念, 提高个人增强人力资本水平
即投资人、 债权人、 职工、 消费者、 供应商等都 影响企业的扩大和发展;而对于客户 ( 消费 企业经济负担的加重,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
J. 21.5 4健 全激 励机制 . 门往哪开 , 、 “ 人往哪走 ” 让、 。 劣者下的用人环境。 做到人事相宜, 双向选 [】科技信息 ,011.

10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0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背景材料】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做到“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听课调研时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一要推进教育改革。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

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努力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

二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把义务教育办好,依法确保每个孩子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薄弱地区倾斜,推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们辍学。

三要办好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

”2010年3月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

相关内容摘要:“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

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

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建设人才强国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全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才强国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才是推动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个拥有优秀人才的国家,可以在全球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人才强国可以促进社会创新和科学发展。

优秀的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他们能够在科研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强国可以培养和吸引大量的高层次、专业化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人才强国还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一个拥有卓越人才的国家能够通过科学、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优秀的人才不仅在学术研究和创新中卓有成就,而且他们还能够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

人才强国的意义还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方面。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他们能够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优秀的人才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

最后,人才强国可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个拥有人才优势的国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人才强国可以培养一批批具有战略眼光和领导力的人才,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能够增加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人才强国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地位。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要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其次,要加强人才流动和引才政策。

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人才。

要加强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引进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厚的待遇。

同时,要加强城乡人才流动,缩小城乡人才差距,促进人才资源的均衡流动。

第三,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保护员工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与国际接轨。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

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吸引国际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加强人才流动和引才政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都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只有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才能推动中国不断迈上新的现代化发展的征程。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可忽视,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将成为关键。

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的建设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推进行业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技人才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水平。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

企业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要培养积极向上、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氛围。

同时,要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防止不合理竞争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人力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力量。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思考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思考
党 的十 七 大 报 告 提 出 了 建 设 人 力 资 源 强 国 的 伟 大 战 略 任 务 。
作 为一 名高等教 育工作者, 深感使命光 荣, 责任 重大 , 尽绵薄之 愿
力。这里谈几点想法 。
建设人 力资源强 国, 必须优先发展教 育
教 育是培 养人 的一种 社会 实践活动 。 自人类社会产生 以来,
些人 为的因素 。推行政 务公开有利于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 , 量化的因素运用 整体优化 的手段 , 从宏观 上统 筹资源配 置 , 优化 所有 的服 务成 分, 从而达 到提 高服 务能力的 目的。政 府改革需要 注入新的理念, 提升政府服务 能力也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与技 术, 并承担可能失败 的风 险。只有这样 , 政府才能适应不断 发展 的 行政生态环境对政府服务能力 的要求 , 担负起对 公共 服务应有 的
求构成政府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 说, 政府
部 门吸 纳人力 资源 的能力和水 平的高低 是判断政府 服务能 力是 否有提升空 间的标准 , 另外 , 对此判 断产生 影响的还 有, 政府对 时 下先进技术的培训与应用 的程度等等 。这就要求政府在选拔人才 或是干部考核 时, 必须 明确政府职位对人才素质能力和专业 的要 求 。公共服务 需要 的不仅仅 是行 政能力, 还要把个 人的行政能力 同科技有效结合才能在 公共服 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创新行政运行机制 , 三) 注重质量测评 。单纯 以地方 G P指 D 数为政府 政绩 的时代 已经过去了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实践 中,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把质量与能力画上等号 。 在借鉴 国外经验 的 基础上 , 强调服 务的理念 , 用服 务科 学 的理念 指导行政 运行机制 的创 新。服务科学提倡通过计算机模拟等一些先进的技术来预测

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能力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能力建设
力一 般 是 指 顺 利 完 成 某 种 活 动 所 应 具 备 的且 直 接 影 响 活 动
重要组成部分 , 是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18 年 ,g , 9 5 x d 平指出:一个十亿人 口的大 国, “ 教育搞上去
[ 收稿 日期] 00—1 2 2 1 2— 5
[ 者 简 介 ] 建 民( 95~) 男 , 作 江 15 , 内蒙 古人 事考 试 中心 , 济 师 ; 经 赵
源管 理 的 各 个 基 本 职 能 的 内 容 也越 来 越 专 业 化 、 业 化 。因 职 此 , 力 资源 管理 人 员 自身 的 队伍 建 设 就 显得 更 为重 要 了 。 人

回顾 每一次社会变革 , 特别是 科技 重大 突破 , 要求人 的知 都 识和能力相应提高 , 随着经 济和社 会的发展 , 这样 的要求更 加广泛和 迫切 。适 应这一 要求 , 要 多方 面 的力 量 形成 合 需 力, 共同投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企业加大力量投 入人力资 源能力建设 , 既可以提 出更 加适合 自身发 展的策 略 , 高人 提
高度重视 的工作 。三是要 人才工作放在党 的“ 支人才 队伍

起 抓 ” 大 格局 中来 思 考 和把 握 。努 力 造 就 一 支 适 应 社 会 的
胡锦涛在 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 习时指出 :必 须 “
坚定 不 移 地实 施 科 教 兴 国战 略 和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 实 把 教 育 切 摆在 优 先 发展 的战 略地 位 , 动 我 国 教 育 事 业 全 面 协 调 可持 推 续 发展 , 力 把我 国建 设 成 为人 力 资 源 强 国 , 努 为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会 、 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提供 强有力 的人 才和人力 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这个体系通过人口数量控制、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环境优化、制度创新
等措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使所出生人口变成人力资源,用政府来规范人
事行为,从人力资源相关法律体系的制定,到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有效引导,加
快推进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 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构建学习型社会,搞好
程师”的绝对人数看,中国为57. 9万,只有美国的一半(115. 7万),少于日本
(63.0万)[2]。②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
剩。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
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③作为人力资源培养主渠道
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也是十七大召开时许多中小学生向代表们吐露的心声,
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势在必行。
(3) 重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领军式专业科技人
才。针对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关键领域,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
技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形成一批数量庞大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
4.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实现
新农村的建设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
劳动技能,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增收,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村人力
资源的开发。再者,和谐社会建构归结为:①人力资本的和谐;②人与社会的
和谐;③人与工作的和谐;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⑤个人素质与资本需求之间
的和谐,这五方面的和谐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数量标准
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人力资源强国”的数量标准,SP
要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向国际社会输送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
从中国的人口数量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
丰富性都是不容置疑的。
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其布局合理是指人力资源在各个行业、系统、组织
内和各自队伍之间分布的平衡。
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途径
1. 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战略
我国人力资源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优势,
通过科学分析,从上到下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建立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战略体
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过低,基础教
育环节薄弱,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待提高。这些现状决定着
人力资源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需
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时期,转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
摘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落实十七大“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论述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确立了
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及指出要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完善人力资源培
养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三方面的基本途径,探索实现人力资
[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
报.2007, 10.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跃向平等-2003?2004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
1. 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必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
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物质
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经济战略资源中,人力资源己经异军突起,成了一国经济和
队。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
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的培训层次和水平,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
成长的摇篮。
(4) 进一步拓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渠道。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规模,
提高培训水平,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依托,多元化、多渠
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是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对策。
实践起来要求:
(1) 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快速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GDP的百分比,准确反映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教育经费相对于
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 9%,发达国家为5. 1%,欠发达国家为4. 1%。2005
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途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发展体系,使中
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和一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
馆,1990.
[2] 桂朝明.人才强国的战略阶段解析[J].理论前沿,2004(2): 52-55.
源强国战略之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
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表明国家巳经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关注人力资源问题。那
么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
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对新时期中国国家战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①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虽然人口有13多亿,但合格人才却远不够。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
标〉〉数据,“每百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中国仅为日本的9%、美国的
11%、俄罗斯的13%、加拿大的14%,甚至只有韩国的21%;从“拥有科学家和工
置的效率就越高。放开对人才市场的各种限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
用,形成用人单位和市场“双向”选择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合理流
动,有效解决人力资源布局不合理问题。
中国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的必由之路。中国目前只是人力资源大国,并非人力资源强国,积极探索实现
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 82%,还未能达到世界欠发达
国家的平均水平。如下图[4]
(2) 严抓基础教育,并加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力度。①对西部和其他一
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城镇困难家庭孩子入学问题加以关
注。②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使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
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谁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综
合国力竞争优势[1]。因此,把握机遇加快人力资源建设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
略的根本保证。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2. 我国国情决定要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 质量标准
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源通过体能、技能或智能的发挥,创造价值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应考虑:①劳动力人口以及新增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
限,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髙等教
育毛入学率等指标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的差距;②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从
业人员比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具有一批有全球意识、有较高职业素质、创
新能力与敬业精神,能够有效支撑国家各项关键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结构及布周标准
人力资源的结构及布局合理是保证人力资源效益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人力资源的结构合理是指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级结构和专业结构
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
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同时国家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些任务的完成,都
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证。特别是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
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更离不开人力资源作后盾[3]。
道培养人才机制。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3.建立统一的市场化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人力
资源流动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开发各类人才市场,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良好的人
才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人才的配置机制。人才市场发展的水平越髙,人力资源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