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几点思考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园本化已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然而笔者发现,目前课程园本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出现违背课程实质等问题。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质是以更多的尊重和满足幼儿园及其儿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前提的课程创新。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幼儿园和现代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1课程模式相对稳定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前提。任何一种课程理论,只要达到相对完整的体系,它就一定会有一种相应的价值体系和观念认识。如今,广大研究者们介绍或提出了各种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如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单元课程等,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增添了幼儿园科研与教研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幼儿园的具体实践中,同时也出现了课程模式在短时间内被简单而盲目地更换的现象。为此。有专家指出:“世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教育理论,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理想或完美的课程而左右摇摆、朝三暮四。”纵观我们的课程实践。走过了分科、单元、主题、综合等模式的历程,似乎每一次的变换都在追求一种进步和时尚。殊不知,课程模式的轻易变换,往往扰乱了课程的系统性、稳定性。我们只有做到课程模式相对稳定或以某一种课程模式为中心,教师才有可能熟知与理解所实践的课程内涵,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本园化。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基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灵魂是针对本园实际进行的课程创新。也是课程园本化的核心任务。因此,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利用园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园本化提供重要的独特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条件。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幼儿园原有的和现有的课程资源,避免“舍近求远”和“猴子掰玉米”的现象。同时,我们要特别关注:(1)课程资源的动态与发展,从而不断丰富和整合课程资源,为课程园本化创造良性的课程资源条件;
(2)把存在于孩子身边的课程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完善和补充:(3)在关注优质资源的同时。善于把曾经的教育错误也变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关键。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师幼在具
体情境中共同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中的师幼关系直接影响课程园本化的实效。因此。教师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不是高高在上、我行我素的“一方神圣”,而是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意愿和需要,遵循课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遵循活动的自然进程。变“管理者”为“参与者”的教师角色,师生共同经历活动,让孩子将习得的知识内化,尽情表达在活动中意犹未尽的情绪体验,从而让孩子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展。
4课程框架低度构建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保障。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一方面要求课程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求采用低结构的课程适当留有余地,以便及时地把适应幼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纳入已有的课程框架之中。内容既要反映国家和地方对幼教的统一要求,又要反映本园的教育特点。为此,课程框架的低结构需要我们制定和实施课程计划时,要在内容和时间等方面具有弹性,能够适度整合或重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要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和盲目的“随意替代”的做法,避免使课程的园本化构建成为课程超载和叠加的“演变”。这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园本化成为课程不断优化与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