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150排名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

序(一)
供应链金融伴随赊销贸易盛行而迅速发展,涵盖保理、福费廷、应收票据 贴现等业务,有望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金融工具。据统计,中小 企业创造了全球 52% 的增加值, 却没有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资信状况差,在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下属于“高 危客户”。而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真实贸易事件为驱动,具有良好的风险控 制效果,因而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融资对象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延伸到供 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发展供应 链金融的积极意义已经得到 G20、B20 等国际组织以及我国政府部门的共识。 然而目前供应链金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难免存在规范性不足、随意性有 余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即诸多概念定义模糊不清、行业统一用语尚未形成。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 大家各执一词, 业界交流存在障碍, 业务合作难以展开, 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长远发展。因而,需要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统一标准定义、 规范通用语言、 澄清业务规则, 由国际商会 (ICC) 主导, 全球银行家协会 (BAFT) 、 欧洲银行协会 (EBA) 、 国际保理商联合会 (FCI) 及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 (ITFA) 共同参与制定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行业标杆 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项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 究院高度重视。国内著名的金融领域专家、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女士,在第一时间便组织各方着手翻译解读工作,希 望尽快向业界普及相关知识,树立行业统一标准,规范业务有序发展,加快我 国供应链金融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我代表人大重阳对张行长及她的研究团 队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并希望人大重阳未来能够持续为金融业 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名单【模板】

等级
智库名称
61
A-Hale Waihona Puke **大学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
62
A-
**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63
A-
**大学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
64
A-
**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65
A-
**大学自然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智库
66
A-
**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67
A-
**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
68
A-
**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序号
等级
智库名称
26
A
**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
27
A
**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28
A
**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29
A
**大学道德发展智库
30
A
**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31
A
**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32
A
**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33
A
复旦发展研究院
34
A
**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69
A-
**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70
A-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71
A-
**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72
A-
**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73
A-
**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74
A-
**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75
A-
**大学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
76
A-
**大学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智库介绍 ppt

5
中国十大智库: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军事科学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1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2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3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概念 概念
主要任务
发展历程
中外对比 发展现状
4
智库概念: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最初也称“思想库”,是指由专家组 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 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 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这些智库大多属于半 官方机构,隶属政府 不同部门,在政府决 策过程中,均曾发挥 过重要作用。
6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概念 主要任务
发展历程
中外对比 发展现状
7
主要任务: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① 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 提出各种设计;
② 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 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1991-2000年共建 立1422个智库,200 1-2007建立468个 智库,截止2007年世界 总共数量为4348,截止 2010年世界总共数量为 6480,即在后三年建立 了2000多个智库。
美媒发布全球实力排行榜

美媒发布全球实力排行榜美媒发布全球实力排行榜据韩媒报道,美媒《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已经于2022年年底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年度世界各国实力排行榜。
报道称,《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每年都会发布世界各国综合排名,该排名中的“实力”一词指的是国家综合排名的诸多维度之一。
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发布的2022年全球实力排行榜中,美中俄三国位列前三。
对于美国占据榜首这一结果,相信很多人并不会感到意外,毕竟这是美国媒体发布的榜单,美国位居榜首并不奇怪。
而且美国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所以,美国在全球实力排行榜中占据榜首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结果。
据报道,全球实力排行榜对全球85个国家进行了排名。
在排名之前,《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对全球36个国家的近1.8万人进行了采访问答,得出了各国在综合领导力,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国际盟友和军事实力等5个属性的得分。
最后根据各国在5个属性上的平均分加权得出综合分数,并进行最终的排名。
如此看来,在这份榜单中,中国超过俄罗斯位列第二也并不奇怪,毕竟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俄罗斯,其他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所以综合得分排名第二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该榜单中第四名至第十名的结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据悉,该榜单第四名至第十名分别是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日本,阿联酋和以色列。
其中韩国不仅超越了日本,还超越了法国,在全球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六。
法国毕竟是五常之一,也是欧洲传统强国,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份榜单中却双双落后于韩国,这一结果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但事实上,这一结果也是有迹可循的。
近年来,法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不太理想,经济影响力下降也是在所难免的。
除此之外,该榜单还有一点也引起了关注,那就是前十名中没有印度。
要知道,近年来,印度一直在朝着世界大国的方向努力,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023美媒发布全球(最强国家名单)看看有谁

2023美媒发布全球(最强国家名单)看看有谁2023美媒发布全球最强国家名单看看有谁美媒日前发布了2023年版世界各国实力排行榜,引发舆论热议,据悉,该排行榜总共选取了85个国家,并根据综合领导力,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等五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分来进行排名。
为确保榜单能够具有广泛说服力,调查人员对来自全球36个国家的1.8万受访者进行问答采访。
最终结果显示为,美中俄位列前三名,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日本,阿联酋,以及以色列依次为排行榜四到十名的国家。
除了美中俄三强的名次没那么让人意外,韩国超越日本升到第六名,印度则干脆直接跌出了前十名,都出乎外界预料,所以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争议。
而这份榜单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23年世界局势不稳定,地缘格局发生了重大变迁,人们对国际秩序固有的认知被打破,一份新的国家实力排行榜应运而生,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二是,除了前三强之外,其他国家排名很难让人心服口服,比如靠卖油为生阿联酋能够进入前十,发展中国家大国印度名次却十分靠后,都让各方大跌眼镜。
当然了,美国民众的地理知识向来比较糟糕,所以美媒发布这样的榜单完全不让人意外,与其说反映了世界的真实状况,不如说是反映美国自己的主观想法,但各国实力究竟是个什么水平,大家心里都清楚。
首先,美国虽然实力位居第一,但一超独霸的单极时代逐渐结束。
近年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下滑,国际影响力也出现显著衰退,像美军撤出阿富汗,沙特敢公开就石油增产问题与拜登叫板,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没人质疑美国的实力,但其对世界秩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控制力。
其次,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一年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过去美媒常常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排在第二,这次却放在了中国后面,背后反映的是,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实力的重新认知,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打得实在不怎么样。
过去,俄罗斯敢于在国际场合一次次硬刚美国,并且在叙利亚令美军颜面大失,使得后者如鲠在喉,却又无可奈何。
我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本刊讯(记者齐美娟)1月31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简称《报告》)在纽约、华盛顿及北京等全球百余城市发布。
其中,中国发布会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主办,智库专家、研究人员及运营者百余人出席会议,共同对全球变革下智库的坚守与创新进行思考与研讨。
《报告》显示,在2018年被统计的8162家全球智库中,欧洲智库达2219家(27.2%),北美智库达1972家(24.2%),二者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智库运营地;亚洲的智库数量已增至1829家(22.4%);中美洲和南美洲则拥有1023家智库(12.5%);非洲和中东的智库数量共为1119家(13.7%)。
美国凭借1871家智库的数量仍居世界首位;印度509家,排名世界第二;中国507家,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七家智库再次进入全球顶级智库百强。
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总经理何育萍指出,目前智库发展面临的威胁可概括为四个“更多”,即无论是国家内部管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面对更多的新问题;智库本身、各类媒体、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等更多的参与者,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更多的竞争;在各类思潮风起云涌的大环境中,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在理念倾向等方面所产生的更多的冲突。
这些威胁又导致智库不得不迎接来自竞争、资源及创新的挑战。
何玉萍认为,为了有效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智库发展需要关注“4M”,一是使命(Mission),要更具独特而有号召力的使命。
二是市场(Market),要时刻关注思想市场的需求动态。
三是人力资源(Manpower),要储备和培养更有竞争力的智库人才。
四是资金(Money),要创新物资战略,为智库发展提供稳固的支撑。
对于中国智库的发展情况,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官方智库、研究机构、高校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且在国家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智库评选指标

智库评选指标2022年1月18日,美国“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ThankandCivilSocietyProgram)发布了2022年度《世界一流公共政策研究机构》(TheLeadingPublicReearchOrganizationintheWorld)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从参评的1198家亚洲智库中脱颖而出,位列《亚洲顶级智库排行榜》(TopThinkTankinAia)第19名。
1989年,位于美国费城的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PolicyReearchIntitute)设立了“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
该项目于2022年转至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项目(InternationalRelationProgram,UniverityofPennylvania)之下。
“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关注政策研究机构在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民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为“研究智库的智库”,该项目重在考察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特性及其角色的演进,尤其是把握智库面临的各种挑战,并由此为全球范围内的智库制定发展规划,提高它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从2007年起,该项目已连续五年发布《世界一流公共政策研究报告》。
是目前唯一一份对全球范围内的智库进行连续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研究和排名的报告。
根据2022年度《世界一流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报告,智库推荐和排名的主要依据及衡量标准包括:(1)智库的工作对所在国家社会发展变革的积极影响力(2)智库的研究成果通过权威期刊、书籍等形式进行出版的情况(3)智库聘用一流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能力(4)智库与政界、媒体和学界精英的交流情况(5)智库的学术声誉(智库及其研究成果被学术论著和会议引用的情况)(6)智库的媒体声誉(智库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成员接受采访和成果被媒体引用的情况)(7)智库的决策声誉(在相关问题上受到决策者关注的程度,政策简报出版情况,与决策者当面交流的情况)(8)智库的融资能力(政府与私营项目资助、个人捐款等)(9)智库满足资助机构和个人需求的能力(10)智库的综合成果(政策建议、出版物、访谈、会议、成员在政府任职情况)(11)给决策者提供咨询的数量,成员作为决策者顾问的情况,智库学者获奖情况(12)智库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日常工作、立法及听证会、学术论文撰写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作用(13)智库提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16)智库向决策过程输入不同意见的能力(17)智库与相关问题和政策制定挂钩的能力;挑战决策者传统思维的能力;提出创新政策思想和规划的能力在排名中过程中,以上标准被整合到四个指标中。
2023美媒发布各国实力排行榜

2023美媒发布各国实力排行榜2023美媒发布各国实力排行榜据1月3日消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于2022年底发布最新版年度世界各国实力排行榜。
韩国《朝鲜日报》1月2日援引排名结果称,去年全球最强国家第一名是美国。
中国和俄罗斯分列二三名。
韩国排名超过日本,位列第六。
据了解,世界各国实力排行榜对全球85个国家进行排名,结果根据各国在5种属性上的平均分加权得出,这五种属性分别为:综合领导力、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国际盟友和军事实力。
每一种属性的得分都通过采访问答得出。
今年排行榜发布前的调查共涵盖了来自全球36个国家的近1.8万名受访者。
除美中俄三国外,世界各国实力排行榜十强中第四至第十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日本、阿联酋和以色列。
该榜单评价称,美国是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俄罗斯是以庞大的天然资源为基础的全球顶级经济大国之一,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此外,该榜单评价韩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国民总储蓄和较高的外汇储备”,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每年都会发布世界各国综合排名,“实力”是国家综合排名中诸多维度之一,影响国家综合排名的其他若干维度还包括生活质量、商业开放性、企业精神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榜单中韩国排名超过日本,消息一出,许多韩国网友兴奋不已。
据海外网,大量韩国网友涌入评论区,纷纷留言“真是新年好消息!”“超过日本真高兴!”“日本侵略韩国那么多次,决不能放松警惕!”“继续加油,争取进全球4强!”外交部官网显示,2021年,韩国GDP为1.79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为3.5万美元,经济增长率为4.3%。
据参考消息,韩联社12月21日报道,韩国企划财政部当天将该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6%。
该国准备应对全球货币紧缩举措和出口疲软的影响。
政府的这一预测,与6月新政府上台后企划财政部2.5%的增长预期相比大幅下降,也低于韩国央行预估的1.7%的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Brookings Institution (United States)
布鲁金斯学会
2. Chatham House (United Kingdom)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3.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United States)
美国传统基金会
18. Cato Institute (United States)
加图研究所
19.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 (United Kingdom)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
20.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China)
透明国际
13. 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JIIA) (Japan)
日本国际事务研究所
14. 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 (SWP) (Germany)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
欧盟安全研究所
70. 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 (CER) (United Kingdom)
欧洲改革中心
71. Shanghai Institutes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ina)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72.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eign Dialogue (FRIDE40.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RUSI) (United Kingdom)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
41. Kiel Institute for World Economy (Germany)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42. Da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DIIS) (Denmark)
波恩“转化国际中心”
58. RAND Europe (United Kingdom)
兰德欧洲
59.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 (PRIO) (Norway)
奥斯陆和平研究所
60. Fundación para el Análisis y los Estudios Sociales (FAES) (Spain)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24.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EI) (United States)
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
25. 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FRI) (France)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
34. 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 (FES) (Germany)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
35.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CES) (Belgium)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36.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CIIS) (China)
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
67. Demos (United Kingdom)
英国Demos智库
68. Cent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CASE) (Poland)
波兰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
69.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EUISS) (France)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
32. Institute for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MEMO, RAS) (Russia)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
33. 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 (KAS) (Germany)
15.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ted States)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16.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 (Belgium)
国际危机组织
17. Heritage Foundation (United States)
中国社会科学院
21. 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 (FGV) (Brazil)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
22. Fraser Institute (Canada)
菲莎研究所(加拿大)
23.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 (CEPS) (Belgium)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4.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ted States)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5.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Sweden)
韩国发展研究所
56. Foo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Policy Analysis Network (South Africa)
粮食、农业和自然资源政策分析网络
57. Bon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nversion (BICC) (Germany)
48. Al-Ahram Center for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Studies (Egypt)
金字塔报政治战略研究中心
49.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ODI) (United Kingdom)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
50.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CCS) (India)
西班牙社会研究与分析基金会
61.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 (China)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62.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AERC) (Kenya)
非洲经济研究协会
63. African Centre for the Constructiv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South Africa)
印度公民社会中心
51. Civita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ivil Society (United Kingdom)
英国公民社会研究所
52.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 (United Kingdom)
英国经济事务研究所
53. Libertad y Desarrollo (Chile)
77. 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donesia)
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78. 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 (IDSS) (Singapore)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
29.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Japan)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
30.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CAP) (United States)
美国进步中心
31. Clingendael,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Netherlands)
土耳其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
75. Europe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ECIPE) (Belgium)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76. Open Society Institute (OSI) (Hungary)
布达佩斯开放社会研究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45.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Australia)
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46. IDEAS (United Kingdom)
英国“思想研究所”
47. Human Rights Watch (United Kingdom)
英国“人权观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37. Carnegie Middle East Center (Lebanon)
卡内基中东中心
38. Consejo Argentino para las Relaciones Internacionales (CARI) (Argentina)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
39. World Economic Forum (Switzerland)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6. Bruegel (Belgium)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
7.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对外关系委员会
8. Rand Corporation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