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发布

合集下载

印度顶级涉华智库的研究导向、人员构成和影响力研究

印度顶级涉华智库的研究导向、人员构成和影响力研究

134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昆明 650091①自2006年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TTCSP )每年发布一期《全球智库报告》,其全球智库排名具有国际权威性。

②1971年,保罗·狄克森(Paul Dickson )首次提出智库概念,它是指“研究人员能对政府、企业、机构或者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的相对稳定和独立的机构”(Dickson P. Think tanks[M]. New York: Athenemu, 1971: 9.)。

本文把在此时间点之前成立的能够吻合该定义的印度机构也称为智库。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要:[目的/意义]《2019年全球智库报告》①显示,印度智库在全球智库数量、全球顶级智库位次和亚洲大国智库位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表明其已进入影响决策和引导舆论的智库强国行列。

然而,我国智库发展起步较晚,且在智库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因此,对印度顶级涉华智库的研究导向、人员构成和影响力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智库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分析印度顶级涉华智库的研究导向和人员构成,总结其政策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实现途径。

[结果/结论]通过总结印度顶级涉华智库的经验与做法,为我国智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印度智库 涉华议题 全球智库排名报告分类号:D81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1.06.16135World Affairs, ICWA ),1947年4月由其召集的亚洲关系会议,为尼赫鲁(Nehru )强调“亚洲共同体”的外交事务定下基调。

第二,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冲突,印度政府与学术界陆续成立了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Institute of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es, IDSA )、印度中国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ICS )以及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CPR )等一批关注中印边界问题和中印关系的智库。

全球智库报告2018

全球智库报告2018

全球智库报告2018:洞悉世界趋势与挑战近年来,全球智库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全面的讨论,成为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了解全球形势与挑战的重要来源。

而作为其中一份备受瞩目的报告,的发布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的极大兴趣。

这份报告通过对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大量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有关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最新信息与洞察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报告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的重要性。

首先,本文将从政治层面入手,分析对于全球政治趋势的分析与解读。

报告指出,国际关系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间的互动模式正从传统的竞争转向合作。

尤其是在全球性问题上,各个国家都意识到通过合作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一点在全球智库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其次,报告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并详细分析了全球经济趋势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报告提出的智库观点认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涉及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与竞争,这种全球经济的新模式对国家间的战略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在环境领域,报告对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已经对全球生态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将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的挑战。

智库的观点认为,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才能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

此外,社会问题也是全球智库报告关注的焦点之一。

报告提到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平等、难民危机等全球社会问题愈发严峻,威胁到全球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政府和各界应加强合作,制定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报告还详细分析了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

同时,报告提醒各国政府与企业要加强对技术发展的监管与管理,确保技术的应用更加可持续、公正和安全。

总结来说,是一份详尽且深入的研究报告,它洞悉世界趋势与挑战,为读者提供了全球形势与问题的全面和准确的解读。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智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智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5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邵珠航,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 :****************。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剖析,为我国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借鉴和启示。

[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收集官方网站的数据和资料,参考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并援引国际权威智库排名报告——《全球智库报告》,分析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的运营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力。

[结果/结论]作为国防安全领域的世界顶级智库,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具有明确的发展理念、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该智库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了诸多启示,如:找准自身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加强国际联系,拓展国际影响力;推进跨学科研究,吸引复合型人才等。

关键词: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安全研究所 智库 国防安全 《全球智库报告》分类号:C931.5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4.15(Centre for Rising Powers )以及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其中,RUSI 和国际战略研究所进入前5名,分别位居第2名和第4名。

相比之下,中国仅有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和中2.1 发展历史1831年,在惠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 )等的支持下,海军和军事博物馆(Naval and Military Museum )顺利建成。

1839年,该博物馆更名为联合军种研究所(the United Services Insti-159tution )。

此后,该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直至19世纪后半叶,其已成为英国国内探讨国防和技术创新问题的主要平台。

中国智库: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智库: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智库: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作者:来源:《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03期2014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

在这一全球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智库报告中,中国智库在数量上以426家位居全球智库排名的“榜眼”。

过去的一年,也被媒体称为中国智库的“迸发年”。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首个中国智库报告……智库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

那么,我国智库是不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智库,也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有人将其形容为一个国家的智商。

服务于公共政策是智库的“天然基因”,它能有效弥合知识和政策之间的鸿沟。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智库的发展。

我国智库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美国智库以1828家位列第一,中国智库以426家位列第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非美国的全球顶级智库第九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均进入前100名。

不过,“从全球顶级智库排名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仍相对滞后”,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指出。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将我国智库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大类。

从我国活跃智库(活跃智库是指当前正常运行,并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库)的类别特征看,有2/5是党政军智库,其中“国字号”智库又占党政军智库的30%左右。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指出,“我国受财政资助的智库机构特别多,这是我国智库有别于欧美国家智库的一个显著特点。

”地区智库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智库的另外一个特点。

我国活跃智库约60%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中部、西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仅为17.0%和17.5%。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23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23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23引言智库作为独立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智力机构,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独立的研究和分析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智库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全球智库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智库机构提供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

第一部分:全球智库概况1.1 智库定义和分类智库是指一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高质量的研究和分析为核心,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公众提供咨询和建议。

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智库可以分为政策智库、经济智库、社会智库等多个分类。

1.2 全球智库的发展历程全球智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智库逐渐崛起。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全球挑战的增多,智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部分:全球智库发展现状2.1 智库数量和分布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超过10000家智库机构。

其中,美国、欧洲和亚洲是拥有最多智库机构的地区,分别占据全球智库总数的30%、25%和20%。

2.2 智库研究领域和特色全球智库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特色上,一些智库以政策咨询为主,致力于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专业的建议;一些智库注重学术研究,重视理论创新和深入分析。

2.3 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智库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

智库可以通过组织国际研讨会、合作研究项目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提升研究能力。

第三部分:全球智库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对智库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智库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库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研究效率,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服务,但同时也需要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3.2 智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智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和合作伙伴。

除了依靠政府拨款和项目资助,智库还可以通过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培训项目等方式创造收入。

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

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

收稿日期:2020-11-22 修回日期:2020-12-29作者简介:叶圣萱(ORCID :0000-0002-5552-7163),男,1992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美关系㊁ 一带一路”㊂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叶圣萱1,2(1.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 430072)摘 要:[目的/意义]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既能为研判美国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舆论倾向和政策走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能为中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和实施 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的启示㊂[方法/过程]选取美国4家权威智库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发布的9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考察㊂[结果/结论]研究分析表明,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趋于负面和消极,反映出美国深刻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以及为维护自身霸权私利的现实利益需求㊂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将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实施,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对倡议的理解,阻碍了 数字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㊂对此,我国应辩证地看待美国智库的认知,加强 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增进中美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对话,加强对沿线风险与预警等问题的研究,促进与沿线国家间的多元化合作,推动 数字丝绸之路”在新时代行稳致远㊂关键词:美国智库;数字丝绸之路;中美关系;大国竞争;数字经济治理中图分类号:D 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21)03-0070-06引用格式:叶圣萱.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J ].情报杂志,2021,40(3):70-75,88.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21.03.014American Think Tanks 'Perception of the "Digital Silk Road"Initiative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Ye Shengxuan 1,2(1.China Institute of Boundary and Ocean Studies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Maritime Rights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It not only provides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udy and judgment of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trends and policy trends on the "Digital Silk Road",but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to smooth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Digital Silk Road"in the new era ,that we deeply analyze and accurately grasp American think tanks 'perception of the "Digital Silk Road"initiative.[Method /Process ]Four mainstream American think tanks are selected as analysis samples ,and nine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n "Digital Silk Road"released by them are analyzed.[Result /Conclusion ]Research shows that American think tanks 'percep⁃tion of the "Digital Silk Road"tends to be negative ,and it reflects American deep Cold War mentality and ideological prejudice ,as well as American interest to safeguard its hegemony.American think tanks 'negative perception will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merican gov⁃ernment 's policies ,influ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other countries ,and hinde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Digital Silk Road".In this regard ,China should take a dialectical view of American think tanks 'percep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f "Dig⁃ital Silk Road",increas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with America ,strengthen research on risk and early -warning issues ,and enhance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o promot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Silk Road".Key words :American think tanks ;Digital Silk Road ;Sino -U.S.relations ;big power competition ;digital economy governance第40卷 第3期2021年3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40 No.3Mar. 2021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科技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㊂中国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机遇,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㊁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㊂在与沿线国家共建 一带一路”过程中,沿线国家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㊂为缩小全球的 数字鸿沟”,满足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需求,中国提出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㊂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了在构建区域信息通信技术合作机制㊁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㊁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㊂ 数字丝绸之路”是科技创新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共商㊁共建㊁共享全球数字科技网络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之路;它以完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为目标,是数字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实践㊂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 推动大数据㊁云计算㊁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的倡议,高度关注 数字经济”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联通作用[1]㊂2017年12月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与会各国共同发起‘ 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为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㊂2018年9月,在浙江杭州召开了主题为 数字经济引领未来,共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㊂ 数字丝绸之路”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沿线国家的信息㊁物资㊁资金㊁技术㊁人才等资源经由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㊂自提出以来, 数字丝绸之路”就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国际热议㊂本项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既能为研判美国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舆论倾向和政策走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能为中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和实施 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的启示㊂1 智库样本择取及文献概览 1.1 智库样本的择取 美国是一个智库大国,其智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㊂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智库积极提供政策思想和政策方案,引导国内外公众舆论,不仅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㊂由于美国智库对美国政府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甚至被称作是美国的 影子政府”(the Shadow Government)或 第四权力部门”(Forth Branch)[2]㊂本文选取了4家从事 数字丝绸之路”相关研究的美国代表性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分别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㊁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简称卡内基基金会)㊁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㊂选取上述4家美国智库作为分析样本主要是出于如下考量:首先,上述智库均属于美国主流智库,颇具国际影响力,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和政府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㊂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项目发布的‘2019年全球智库报告“,这4家智库属美国顶级智库,在全球智库排名中均位于前20名,其发布的智库报告和提出的政策建议极具国际影响[3]㊂其次,上述智库涵盖了从激进到保守的政治倾向,全面系统地反映出美国智库的认知㊂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和卡内基基金会的政治倾向属于中左派别;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属于中右派别;对外关系委员会属于中间派别㊂最后,上述智库在 数字丝绸之路”问题上的研究相对深入和成熟㊂与其他智库相比较,这4家智库长期考察和密切关注 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动态,在该领域作出的研究较为成熟和深入㊂总之,上述4家智库在本项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其研究报告和成果可以代表美国智库在 数字丝绸之路”议题上的总体态度和倾向㊂通过以 Digital Silk Road” Digital Belt and Road”为关键词在上述4家美国智库的官方网站进行信息检索,甄选出自2013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相关文献,搜集和择选出以 数字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代表性文献共9份㊂其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份,美国卡内基基金会1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4份,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3份(见表1)㊂ 1.2 文献概况分析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快速崛起对美国主导的全球霸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㊂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私利,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 美国优先”理念,采取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手段,对华悍然发动贸易战㊁科技战,加大对中国的防范和打压力度,企图把世界推入 新冷战”的深渊㊂在中美贸易战㊁科技战的背景下,上述4家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和解读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普遍倾向于将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 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视为美国的威胁与挑战㊂其报告目标指向是向沿线国家及美国的盟友渲染 数字丝绸之路”所带来的 威胁”与 挑战”,制造 中国科技威胁论”的错误论调,从而寻求在国际上打造制衡 数字丝绸之路”的统㊃17㊃ 第3期 叶圣萱: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一阵线㊂这些智库论证结果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以 权力转移” 权力斗争” 大国战略竞争” 零和博弈”等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同时还夹杂和渗透着 民主和平论”思想㊂表1 4家智库的代表性研究文献及作者情况智库研究文献作者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与数据治理:美国应如何应对?乔舒亚㊃梅尔泽卡内基基金会中国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会控制全球互联网吗?罗伯特㊃格林㊁保罗㊃特里奥洛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恐惧不会阻止中国的 数字丝绸之路”乔纳森㊃希尔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 数字丝绸之路”的战争与和平乔纳森㊃希尔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中国 数字丝绸之路”裘德㊃布兰切特㊁乔纳森㊃希尔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在 数字丝绸之路”上加倍努力安德鲁㊃基特森㊁肯尼㊃刘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旨在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互联网控制斯图尔特㊃帕特里克㊁阿什利㊃冯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的 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技术竞争与输出政治专制主义克莱顿㊃切尼对外关系委员会北京的 丝绸之路”走向数字化雷切尔㊃布朗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智库网站的信息整理而得 从文献内容上来看,上述4家智库关注的主要领域涉及如下: 数字丝绸之路”的内容(中国与沿线国家经由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而打造的数字经济带), 数字丝绸之路”的动因(目的), 数字丝绸之路”的影响(对中国自身的影响㊁以及对美国的影响), 数字丝绸之路”的前景,以及美国应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策略等㊂从文献作者的背景来看,大部分文献作者都是所在领域的知名专家,其发表的报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㊂这些作者所在单位是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制定型智库,充当美国政府部门的外脑,为美国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参考㊂基于报告单位的属性,这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报告将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力㊂同时,这些专家学者具有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见表2),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将自己的政策方案和观点提供给政府决策者,并努力说服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主张,将其观点变成政策实施㊂由此,这些专家学者通过 旋转门”机制,实现了身份的不断转换,打通了政府官员和智库研究人员之间身份转换的壁垒,进而扩大了智库的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㊂表2 曾担任政府部门职务的部分智库学者作者任职智库任职职务曾担任政府职务情况乔舒亚㊃梅尔泽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在华盛顿特区的澳大利亚大使馆任外交官罗伯特㊃格林卡内基基金会亚洲项目和网络政策倡议研究员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任职乔纳森㊃希尔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项目高级研究员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担任政策顾问斯图尔特㊃帕特里克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机构与全球治理项目主任在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任职阿什利㊃冯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研究项目研究助理在美国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任职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智库网站的信息整理而得2 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认知美国智库对中国提出的 数字丝绸之路”的意图及潜在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㊂多数智库学者以零和博弈的冷战式思维来审视中国的 数字丝绸之路”,普遍认为中国具有地缘战略意图和动机,对美国主导的全球数字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㊂ 2.1 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意图解读 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推进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是服务于自身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数字硬实力㊂在与沿线国家进行 数字经济”合作中,中国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 数字控制”, 数字丝绸之路”也就成为中国实现自身地缘政治目标的战略工具㊂随着国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大国积极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 数字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㊂首先,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为了增强中国的数字硬实力㊂克莱顿㊃切尼认为,中国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来增强海外连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作为技术超级大国(technological superpow⁃er)的崛起㊂在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着重开发对全球经济和军事力量必不可少的先进技术,包括卫星导航系统㊁人工智能㊁量子计算等[4]㊂乔舒亚㊃梅尔策指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其数字经济规模庞大且正在增长㊂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旨在扩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并制定参与国之间的通用互联网技术标准㊂通过该倡议,中国试图扩展其数字服务出口和增强其数字治理能力[5]㊂在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㊂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㊂美国智库学者认为借助 数字丝绸之路”,中国试图增强其数字硬实力,㊃27㊃ 情 报 杂 志 第40卷从而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㊂其次,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加强对沿线国家 控制”的地缘战略工具㊂斯图尔特㊃帕特里克等人指出,虽然 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似乎是无害的,但它引起了人权㊁商业㊁安全㊁治理等方面的问题㊂中国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情报宣传活动,加大对信息的审查力度,并利用自身庞大的国内市场迫使沿线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中国的信息标准㊂ 数字丝绸之路”这项看似良性的举措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含义,借助与沿线国家开展信息互联互通建设的机会,中国试图对这些国家进行 信息控制”[6]㊂乔纳森㊃希尔曼将当前中国的 数字丝绸之路”类比于历史上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开发活动㊂他指出,英国于150多年前在全球范围内铺设海底电缆,起初是出于商业动机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通过这些海底电缆,可以在监视和破坏敌方通信的同时保持自身军队间的通信[7]㊂在希尔曼看来, 数字丝绸之路”就暗含着中国的 地缘政治野心”,正如其文章题目‘ 数字丝绸之路”的战争与和平“所表露的,该倡议潜藏着战争风险㊂最后,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㊂罗伯特㊃格林等人认为,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中国公司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全球金融和信息网络中来,从而寻求不断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能力,同时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规范机构的能力[8]㊂裘德㊃布兰切特等人指出,5G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核心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地缘政治斗争,这也就能解释即使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仍然重视和加强5G技术的发展㊂在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加强了对5G技术的资源投入[9]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加速扩散,国家间竞争由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抢占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㊂在此背景下,美国智库学者将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视为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㊂ 2.2 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影响评估 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借助 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了对沿线国家的 数字控制”,对沿线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了 监控”;向沿线国家推广中国模式,输出 威权价值观”;在增强中国全球数字影响力的同时,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㊂第一,对沿线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了 监控”㊂安德鲁㊃基特森等人认为, 数字丝绸之路”沿线的基础设施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不包括美国技术,由此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数据流量进行 监控”以及可能截取关键财务和安全信息,美国对这一风险十分担忧[10]㊂二战结束后初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的 铁幕演说”,宣称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㊂乔纳森㊃希尔曼指出, 铁幕”正在被由中国提出的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该倡议,从而受到中国的 数字审查”和 信息监控”[11]㊂第二,推广了中国模式,输出了 威权价值观”㊂克莱顿㊃切尼指出,中国通过 数字丝绸之路”向外输出各种形式的 数字威权主义”(digital authoritarian⁃ism)或 数字列宁主义”(digital Leninism),而且还为政府如何利用技术压制和管控其人民提供了模式指导[12]㊂保罗㊃格林等人指出,在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公司将更多地参与多边技术标准制定,这将以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不支持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规范的进程[8]㊂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学者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大肆抹黑和污名 数字丝绸之路”,对其贴上了展现 威权主义”,进行 模式输出”的标签㊂第三,威胁和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数字霸权地位㊂雷切尔㊃布朗认为, 数字丝绸之路”是使沿线国家融入中国网络中的重要一步,将从战略和经济上限制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影响力[13]㊂安德鲁㊃基特森等人认为, 数字丝绸之路”成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通过控制数据流,中国将改变地缘政治力量平衡[14]㊂罗伯特㊃格林等人指出,自2015年以来,地缘政治世界发生了技术性变化, 数字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推动寻求替代美国主导的技术世界的工具[8]㊂不难发现,美国智库学者始终将维护美国自身霸权私利作为出发点,无法容忍任何一个国家实力强大到超过美国,由此认为在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正在与美国开展 数字军事竞赛”,这对美国构成严重而紧迫的威胁㊂3 对美国智库认知的评析 3.1 美国智库产生负面认知的动因 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主要受到冷战思维和现实利益需求这两个主要因素所影响㊂上述两个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共同推动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缺乏客观㊁公正的认识,对其造成了误解㊁误判甚至偏见㊂一方面,冷战思维是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的根本原因㊂美国冷战思维在后冷战时期不断发酵,过时的冷战思维蒙蔽了美国的双眼,使其陷入了零和博弈㊁权力斗争㊁大国战略竞争的迷思中㊂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和保持意识形态偏见,采取强权政治㊁单边主义㊁霸凌主义行径,大肆渲染 数字丝绸之㊃37㊃ 第3期 叶圣萱: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威胁,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抹黑和污名,并鼓噪 中国威胁论”,这充分反映了美国偏狭的战略眼界和逆潮流而动的陈腐过时思想㊂另一方面,现实利益需求是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的直接原因㊂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国际力量出现 东升西降”的局面㊂在世界权力中心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㊂然而,美国长期奉行全球霸权主义,绝不容忍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赶上甚至超过美国㊂中国在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加强与沿线国家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增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影响力,这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㊂为了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大力防范和限制中国与沿线国家在 数字丝绸之路”框架下的合作,对 数字丝绸之路”形成了负面消极认知㊂ 3.2 美国智库认知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国智库虽不直接参与美国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中,但智库的专家意见和成果报告将反馈给相应的政府机构,方便政府部门在进行政策制定时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源㊂由此,美国智库借助其积累和储备的相关专业知识的优势,将为政府部门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在引导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关于 数字丝绸之路”方面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美国智库不仅将影响其国内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同时基于其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对 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国家产生影响㊂首先,对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㊂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该问题上的政策㊂为了护持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积极启动 美国人工智能倡议”(Ameri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等行动计划,注重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云计算等领域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15]㊂近年来,美国大力推动 印太战略”,对印太地区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力支持,并建立起 数字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伙伴计划”(the Digital Connectivity and Cybersecurity Partnership)等平台,从而对中国倡导的 数字丝绸之路”形成强烈对冲[16]㊂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 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中美双方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分歧和摩擦加剧,中美科技战㊁信息战愈演愈烈㊂美国国务卿迈克㊃蓬佩奥(Mike Pom⁃peo)在国际场合大肆抹黑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渲染中国信息科技的 安全风险”,大肆散布 中国信息技术威胁论”,提醒 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要掉进中国的 5G陷阱”中㊂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㊂其次,对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产生影响㊂作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㊂ 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实力有限,参与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能力不足,将深受美国霸权的影响和制约㊂同时,美国智库在向外部世界推销其研究成果方面,会定期出版刊物及发表著作,提交或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召开国际发布会或招待会,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㊁公开演讲或借助媒体发表声明㊂通过上述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美国智库将有力引导国际舆论走向㊂基于美国对 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突出的影响力以及美国智库对国际舆论强大的引导力,美国智库关于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形成干扰和影响㊂最后,对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国家产生影响㊂考虑到美国智库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其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也将渗透到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学术研究㊁民众认知及政策制定产生影响㊂在学术研究上,美国智库与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国家保持着持久㊁广泛和深入的联系㊂在同其盟友及伙伴国家开展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上,美国智库借助美国的霸权优势牢牢掌控了学术话语权,从而将其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扩散到其盟友及伙伴国家的学者中,让这些国家的学者持与美国智库相同或相近的学术观点㊂在民众认知上,美国智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能将其思想㊁话语灌输给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的民众,对这些国家民众的观点进行引导和塑造㊂在政策实施上,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将影响到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政策㊂美国智库积极呼吁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应采取共同立场,对中国倡导的 数字丝绸之路”形成联合制衡,这对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的政策将带来重大影响㊂4 对中国的启示如上所述,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普遍采取负面㊁消极的认知,这些认知主要是美国冷战思维作祟,也是出于美国现实利益的考量,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消除㊂美国智库的上述认知阻碍了 数字丝绸之路”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 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构建㊂对此,我们需要冷静分析,采取适当策略来加以应对㊂第一,在认知层面,需要客观看待美国智库的部分合理认知㊂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整体是负面和消极的,同时部分认知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㊃47㊃ 情 报 杂 志 第40卷。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建设实践及着力点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建设实践及着力点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天津 3000111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观点碰撞更加激烈,世界强国都在积极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智库作为创新思想的集散地,对内承担着政府决策咨询的使命,对外则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言人。

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我国自2015年起,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智库建设。

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基本功能进行了界定。

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2017年5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国内学者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也有着深入研究。

主要包含3个方面,一是,从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任务。

左雪松[1]从“智库”的战略定位、“新型”的方略定位、“特色”的谋略定位、“中国”的攻略定位,与“建设”的策略定位等方面进行渐进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定位。

李刚[2]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曾培炎[3]指出,“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新型”就是要有新定位、新机制和新模式。

二是,从特定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

吴艳东[4]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四大功能,并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充分实现提出了完善后备支持、创造有摘要:[目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智库建设水平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方法/过程]本文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分别从“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智库建设的现状,对当前新型智库建设的最新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着力点。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
应 该 全 面 发 挥 出社 区 的作 用 , 组 织 社 区 内的 无业 人 员进
4 . 1 加强高等院校的建设 校 的建 设。当前 ,我 国部 分高等院校 已经逐步失去 了教 育的本质 ,而沦落为敛财的工具 。 这种现象在三本 院校 中尤 为普遍 ,这些 院校 以敛财 为 目的,并 不注 重教学质量,不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 的培养 。因此 ,国家应 该针对 高等院校 的建设和发展进 行工作 ,制 定相应 完善的政策来规范高校 ,真 正发挥 出 高等院校 的教育功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2 】张桂梅 . 浅谈科教兴 国思想 与科教兴 国战略 … . 中国 轻工教 育 .2 0 0 7 ( 0 3 )
Hale Waihona Puke 要进一步发展科 教兴国战略,就必 须发挥 出初 等教 育 的基础性 ,为高等教育 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单地说, 也就 是要在传授学生基础 知识 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 自主 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 ,提高学生 的可持 续发展能 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 4 . 3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 目前 ,我 国已经全面 实施 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制 度 的制定,极大的促进 了科教 兴国战略的实施,全面的
同时 , 国家 还 应 该 加 快 高职 高专 院 校 的 发 展 。 随 着
要进 一步发展科教兴 国战略 ,首先就要加强高等 院 行 职业 能 力 和知 识 素质 的培 训 。
5 . 结 束语
当前,我 国的综合实力 已经得到显著提升,但我 国 的社会矛盾较为 明显 ,受到的威胁和挑战也 较多。这些 国情直接决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继续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科教兴 国战略 的实施具有 明显的意义,
共享优质 教育资源。 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加大对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 的支持。 4 . 4加强对社会人员的再教育 最后,科教兴 国针对 的对象应 该是全体社会成员, 而不仅仅 是学生群体 。因此 ,在加强教 育的同时,还 应

《全球智库报告2023》

《全球智库报告2023》

全球智库报告2023引言全球智库报告2023是由一系列顶尖智库机构共同编写的一份综合性报告,旨在对全球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该报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总结出了关于未来的一系列预测和建议。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领域,如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对全球智库报告2023进行概述和总结。

经济展望根据报告,全球经济在2023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报告也指出,全球经济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全球债务问题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风险之一。

此外,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预计亚洲地区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同时,报告还指出,全球科技创新的推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改变传统产业的格局,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技术趋势全球智库报告2023对未来技术趋势进行了精细的预测。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在各个行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将创建更智能的机器和自动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将推动金融、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等领域的革新。

物联网的普及也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提升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然而,报告也警示了一些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数据隐私和人权的关注将增加。

同时,自动化和机器替代人力将对就业市场带来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

环境保护全球智库报告2023对环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报告呼吁各国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智库报告

全球智库报告

全球智库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国际事务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全球各地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和决策。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全球各地涌现出了众多智库组织,它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各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报告和建议。

智库报告作为全球智库的重要成果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这些报告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既有全球性的宏观分析,也有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微观研究。

通过对全球智库报告的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在全球智库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议题和观点。

比如,一些报告聚焦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风险,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有一些报告关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此外,一些报告还关注国际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探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路径。

全球智库报告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学术界和公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阅读这些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国政策的制定背景和逻辑,深入理解各种复杂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同时,这些报告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思路,激发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全球智库报告在传播和影响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各国政治、文化和利益的差异,一些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读者需要保持辨别和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报告的语言和专业性,一些普通公众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需要更多的科普和解读工作。

因此,我们希望全球智库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读者和学者,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多角度地对待全球智库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善世界。

国际领先能源智库建设发展经验及启示

国际领先能源智库建设发展经验及启示

167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9* 本文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英才项目“世界一流企业高端智库对比分析及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编号:XM201902001619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宋海云,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E-mail :****************;冯昕欣,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经济师,经济学硕士,E-mail :********************* ;薛松,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管理学博士,E-mail :****************** ;马秋阳,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工学博士,E-mail :********************;田士君,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工学博士,E-mail :********************* 。

摘要:[目的/意义]研究国际领先的能源智库建设发展的经验,对加快我国能源智库发展、推进走向世界一流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基于梳理国际领先的5家能源智库概况和发展成效,研究提炼国际领先智库基础能力建设和推动智库运营方面的主要经验,提出对我国能源智库建设的相关启示建议。

[结果/结论]建议我国能源智库加强智库现代化治理,着力提升能源智库的决策支撑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好能源智库的桥梁作用,持续提升智库影响力;利用好对标评价,瞄准国际领先能源智库,坚持学创结合,推动我国能源智库迈向世界一流。

关键词:国际领先 能源智库 发展经验分类号:C932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5.20石油经研院”)、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网能源研究院”)等一批能源智强优势,不断推进我国能源智库向世界一流迈进。

168第8卷 第5期 2023年10月表1 2020年顶级能源和资源政策智库榜单中位居前列的5家智库�Table 1 Top 5 think tanks in the list of “Top Energy and Resources Policy Think Tanks in 2020”序号智库中文名称智库英文名称国家排名1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OIES)英国12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Japan (IEEJ) 日本23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Korea Energy Economics Institute (KEEI)韩国34未来资源研究所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RFF)美国55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CEEPR)美国62 2.1 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2.1.1 智库简介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 )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来自英国的、世界领先的独立能源研究机构,专门从事能源生产、消费、市场、政策、法规和能源转型等全球能源问题研究。

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开放导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2024年3月21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联合发布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5),共有121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新加坡、中国香港、旧金山、上海、日内瓦、洛杉矶、芝加哥、首尔。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金融中心发展呈现新特
征和新动向。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8)发布
2.金融动态: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3.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4.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5.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发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库报告

智库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智库报告篇一:《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发布《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发布我国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百位1月22日,作为中国的唯一授权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全球同步发布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XX》(中文版),这是该成果中文版在我国第一次正式发布。

同时,我国首份《中国智库报告》出炉,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全国智库影响力排行榜。

《20XX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位居全球顶尖智库前10位的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兰德公司、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根据《20XX全球智库报告》,20XX年我国共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100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列中、印、日、韩地区顶尖智库前20名的我国有7家,分别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分别进入社会政策、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外交政策、卫生政策、国防、国际政策等专业研究领域顶尖智库排行。

有25家智库进入特殊成就顶尖智库排行。

《中国智库报告》发布的20XX中国智库排行榜分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排名三类。

其中,列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工笔细描中国智库全家福——评《中国智库索引》

工笔细描中国智库全家福——评《中国智库索引》

1 前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我国新型智库的发展和智库研究工作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迅速,目前普遍认为中国智库数量约为四五百,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2019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显示中国智库数量为507家[2];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所认定智库备选池为509家[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认定中国智库480家(包含港澳台)[4]……精确数据各家报告仍存在一些差异,认定标准和统计口径并不统一。

国内智库数量到底几何,如何分类,有哪些成果,仍缺少系统性的统计分析,缺乏智库统计指标体系,这不利于政府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情况,影响政府充分利用智库进行科学决策,也导致智库管理、智库研究缺乏数据支撑。

为全面收集智库数据、全面描述智库情况,并为数据检索、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提供可能,2016年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共同研发了“中国智库索引”(CTTI )系统。

南京大学已经开发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和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 ),CTTI 系统与二者共同构筑中国社会学科综合评价的“3C ”体系,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主导权。

《光明日报》作为中央党报之一,其理论版一直坚持把握正确导向,服务知识交流,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广泛性的学术■ 黄静 徐路南京图书馆 南京 210018摘要:[目的/意义]为更好了解国内智库现状及收录情况。

[方法/过程]本文从工具书的使用和特点等多方面分析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中国智库索引》及CTTI 系统。

[结果/结论]该书收录国内598家智库,全书共69.3万字,是一部较为权威的全国性智库总目,是一本收录完备、信息精准、检索方便、质量优良的机构指南类工具书,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独立性和延伸性、实用性和学术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国内智库的整体情况,为中国智库描绘了一幅全面准确、生动细致的“全家福”,对于中国智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2040年国家水资源压力排名

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2040年国家水资源压力排名

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2040年国家水资源压力排名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可能会在未来数十年出现激增。

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居民生活、农业和企业生产用水将不断上升。

城市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加剧供水压力,新兴中产阶级对高耗水食品和电力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如何满足这些新增的水资源需求,目前还不得而知。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的极端化,会使这些地区面临更严重的干旱或洪水威胁。

虽然水资源供应和需求不可避免会出现变化,但尚不确定这些变化在全球会如何表现。

世界资源研究所首次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了解。

世界资源研究所结合全球气候模型和社会经济情景测算各国地表水的竞争情况情况,对167个国家在2020、2030和2040年分别面临的水资源压力进行了评分和排序。

研究表明,到2040年,33个国家将面临极高水资源压力。

研究还发现,到2040年,智利、爱沙尼亚、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水资源压力增幅尤为明显,这就意味着上述国家的企业、农业和居民将更易遭受水资源激烈竞争的冲击。

动荡地区的未来充满挑战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到2040年可能面临最大水资源压力的33个国家中,有14个位于中东地区,包括9个水资源压力极高的国家,分别是巴林、科威特、巴勒斯坦、卡塔尔、阿联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曼和黎巴嫩,这些国家的水资源压力都达到了最高分5.0。

这些地区高度依赖地下水和海水淡化,已经是世界水安全程度最低的地区,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将面临严峻的水资源挑战。

叙利亚的暴力活动和政治动荡引发了全球关注,而水问题看似无关紧要。

事实上,干旱和缺水可能是叙利亚2011年内战的诱因之一。

由于水资源不断减少且长期管理不善,以农牧民为主的150万人口失去了生计,被迫离开故土、迁往城市,加剧了叙利亚整体局势的不稳定性。

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数十年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害怕水资源枯竭,沙特政府宣布该国将在2016年前完全依赖粮食进口,从而改变数十年粮食自给自足的局面。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选择题人名1、林德布洛姆——《政策分析》2、拉斯韦尔和勒纳——《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3、李斯——《谏逐客书》——策士制度4、苏轼——《教战守策》——科举制度5、艾斯顿(侧重政策主体),拉斯韦尔(侧重政策方案),伊斯顿(侧重政策结果)——《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克鲁斯克(倾向于综合)6、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7、两分法——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三分法——狄龙、陈振明,四分法——丘昌泰8、西蒙——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满意决策9、林德布洛姆——渐进主义模型10、德洛尔——规范最适模型11、埃齐奥尼——混合扫描模型12、贝塔朗菲——系统论13、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14、戴维﹒杜鲁门——集团理论,《政府过程》15、莱瑟姆——集团模型16、莫斯卡和帕累托,米歇尔斯,熊彼特,拉斯韦尔——精英理论,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17、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

18、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搜寻事实依据,列举目的和目标,明确政策封套,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19、科珀等学者的模型理论: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创始模型20、芭芭拉﹒尼尔森的模型理论: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21、约翰.金登的模型理论:三源流模型: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22、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

23、帕顿与沙维奇的政策分析框架:认定和细化问题、建立评估标准、确认备选政策、评估备选政策、展示和区分备选政策、监督和评估政策实施。

智库成果如何评价——基于4种智库评价体系的研究

智库成果如何评价——基于4种智库评价体系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062摘要:[目的/意义]近年来,智库评价体系不断出现。

成果评价是智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代表性智库评价体系在智库成果上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智库及其研究人员提高自身成果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智库评价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

[方法/过程]通过对4个代表性智库评价体系有关成果评价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智库成果评价的改进方向。

[结果/结论]各代表性智库评价体系在成果类型、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等问题上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同时在成果评价中又都坚持将影响力作为核心指标。

未来的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应注意进一步区分不同的成果类型,完善针对不同成果类型的指标体系并适当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各项指标的权重,应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智库成果 评价体系 影响力 论文 著作 报告分类号:C932.2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18.05.04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智库建设。

作者简介:胡岩(ORCID: 0000-0001-6127-9752),副编审,博士,E-mail: yhu@。

第3卷 第5期 2018年10月对智库评价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这些研究对当前国内外智库评价的现状[3-4]、智库评价的指标体系[5-6],智库评价的方法流程[7]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深了人们对智库评价的认识。

关于学术成果的评价问题,学界更是有大量研究。

但智库成果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学术成果,因而不能简单套用学术成果评价的各种体系,而是需要予以专门考察。

关于智库成果的评价问题,虽然在各种智库评价体系中事实上都有大量涉及,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在中国知网上以“智库成果”“评价”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得到很少几篇相关文献。

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本文不对所有评价体系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性研究,而是聚焦智库成果的评价问题,重点考察几个代表性评价体系的相关做法。

美国外交智库人员构成极化程度的评估研究

美国外交智库人员构成极化程度的评估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球主要智库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8BGJ083)、重庆市教委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国别与区域研究”(项目编号:CXQT1902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婧,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E-mail :*********************;陈广猛,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

摘要:[目的/意义]本文对美国外交智库人员构成“极化程度”进行评估,是对智库评价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更直接的目的是服务我国外交智库建设,让外交智库在国家的国际交往和对外话语传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方法/过程]文章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智库的人员配备为重点维度,整合美国智库的运作经费、机构建设、成果产出3个维度,确立了极化程度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对美国3家外交智库的极化程度进行了系统考察,构建了一套评估智库人员构成极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结果/结论]评估结果表明,美国外交智库的人员结构极化程度较高,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智库极化程度重点关注智库机构的人的向度,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美国智库人员构成极化的程度和方式,增强我国智库建设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我国智库的实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美国智库 外交智库 智库精英 极化程度 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号:D821.0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6.02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韦伯斯特大词典》把“polarization ”解释为外交事务领域的政治影响力众所周知。

然而,这些顶级智库只是少数,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2020年美国智库多达2,203家[5]。

26487999_智库全球性指数产品的政治蕴涵——以核威胁倡议的NTI

26487999_智库全球性指数产品的政治蕴涵——以核威胁倡议的NTI

125■ 肖群鹰1 刘慧君21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212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1 提出问题智库是汇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形成专业性的思维和认知,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战略咨询和对策建议,具有政策影响力的集合[1],包括党、政、军及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和民间智库等[2]。

现代智库不只支撑公共政策过程,同时有些智库也涉足了国家政治生活,特别是公共智库,兼有政治性和政策性两面,很难明确区分[3]。

当前,西方智库开发了许多全球性评价指数。

这些指数以国家(或地区)为评价对象,以指数得分、榜单排序和专题报告为核心表达形式,评价各国社会的人权、军力、廉洁、安全、创新、效率、贫困、环保等内容,在国际上担当了指数治理的重要角色。

但是,有些西方智库提供的全球性指数,在评价中渗透了意识形态,形式看似公正,实际上却内存政治偏误,本质上并不纯粹。

评价活动的技术性和评价对象的全球性,容易让人忽视这类智库指数产品的政治蕴涵,以至于每年有大量的群众、媒体、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不加分辨地追捧或传播相关评价结果。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国际著名智库“核威胁倡议”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NTI )的核心指数产品“核安全指数”(Nuclear Security Index ,NSI )为例,从评价工具、评价活动和榜单排名3个层次,举证揭示西方智库全球指数产品中政治蕴涵的存在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评价偏误,并思考应对办法。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核能发展的社会争议风险与应急预案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BGL23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群鹰(ORCID: 0000-0002-1208-9538),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E-mail :**************;刘慧君(ORCID: 0000-0003-1519-1359),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E-mail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发布我国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百位
1月22日,作为中国的唯一授权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全球同步发布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这是该成果中文版在我国第一次正式发布。

同时,我国首份《中国智库报告》出炉,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全国智库影响力排行榜。

《2013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位居全球顶尖智库前10位的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兰德公司、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根据《2013全球智库报告》,2013年我国共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100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列中、印、日、韩地区顶尖智库前20名的我国有7家,分别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分别进入社会政策、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外交政策、卫生政策、国防、国际政策等专业研究领域顶尖智库排行。

有25家智库进入特殊成就顶尖智库排行。

《中国智库报告》发布的2013中国智库排行榜分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排名三类。

其中,列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中国智库报告》称,中国智库呈现典型的集聚发展态势,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从机构类型上看,“国字号”党政军智库和民间智库更加关注国家战略;从时间上分析,2000年时中国智库成长的分水岭,2000年以后成立的智库,影响力不及此前成立的智库,但有影响力的智库逐渐增多;从研究领域上看,主要聚焦政治建设、经济政策与国际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前的智库,其专业影响力也颇具实力。

《中国智库报告》认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路,建立健全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这既是中国特色决策咨询和公共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更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议中国智库加快推进智库自身建设,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营造智库发展环境,发挥智库客观、独立的决策咨询和服务功能。

据悉,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的专门研究智库发展的国内研究机构。

目前已出版2批“智库研究丛书”共6本,以及2本翻译著作。

这些成果,特别是原创的智库研究专著,初步奠定了中国智库整体性研究的经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