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一—十四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P5)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3)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XX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doc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B.经济发展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

B.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C.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

D.1987 年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 B ) 的质与量的提高。

B.演进3.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C.自然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B.性质4. 2005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D.和平与发展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C.社会因素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已整理)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已整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填充题( 民族和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 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M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M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M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一、民族概况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3、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4、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发布很广。

5、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

6、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

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共同创造了新中国。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平等政策1、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

2、民族平等的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区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民族平等政策实施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平等政策):①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同化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融合的含义: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

民族消亡的含义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和,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相互联系与交往中,处于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平等。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

民族互助:是指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关系。

民族和谐:是指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平等的概念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020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

2020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

我是张世豪,我为雷锋代言! 一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民族理论考试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考试知识要点

1.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2.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变现。

政治关系:战争、和亲、会盟、怀柔;经济关系:互市、贡赐。

文化关系:文化互动、互学、互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民族平等(基础)、团结(平等的必然结果和互助、和谐的重要保障)、互助(推动力)、和谐(最终目标和必然趋势)。

3.民族四个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经济生活。

中国化六个特征:共同历史渊源、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4.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激发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依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我国革命的具体道路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长期形成的民族分布状况,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文化,经济发展差距大,需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国机斗争的形势,决定了我国各民族宜合不宜分。

性质:是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地方自治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自治制。

6.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现状:贫困人口比例高,脱贫难度大;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地处边陲,自然条件恶劣,自我积累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科教文卫落后。

加快发展的意义:是加快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任务;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

干部任用方法: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发展民族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女干部的培养任用;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加快发展方法:财政照顾、税收减免;扶持民贸,安排项目;扶贫攻坚,对口支援;促进开放,加强开发。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答: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所有1-14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相关键地位一门独立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关键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研究, 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最通常规律科学。

同时, 又是研究对的解决和解决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途径、(方法)科学。

P1)2. 民族(理论)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民族和民族问题, 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通常发展规律, 对的定识和妥善解决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问题。

P4)3. 民族发展, 通常说来, 关键是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但是, 归根结底, (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P2)4. 民族发展 ( 规律 )研究, 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 也是最基础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研究,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民族大纲最基础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 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更关键是, 在结识这些客观规律基础上, 研究如何对的地解决或解决( D )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 B )。

A. 政治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化教育发展 D. 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 民族理论研究范围、内容, 关键应包含( ABDE)A. 研究民族发展通常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规律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大纲、民族政策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史发展过程P5)2. 民族理论研究方法包含(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P6)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对的民族观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民族政策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含相关键指导意义P3)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践科学。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点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点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点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每题 3 分,其中判断 1 分,说明理由2 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

错,(1 分)在五十六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80 种左右,亦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约15 种。

除汉族、回族同语同文,满族、畲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 分)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

正确,(1 分)除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一样,实行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外,在内蒙古部分地方实行的是盟旗制度。

西藏地区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是家支制度(奴隶制)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 分)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2 分)并吸收历史上优良民族观营养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2、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1 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 1 分),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三、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

每题10 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谈谈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 个兄弟民族。

据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 亿人。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 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 个民族共1 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 公里;南北相距5500 公里,全国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其中,居住着各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

民族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3、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4、民族强迫同化:就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5、民族自然同化: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

6、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这一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7、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8、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9、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10、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

11、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涉及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权利、意志、意识、感情等诸多内容。

一般来说,民族关系只表现于不同民族之间,而不表现于民族内部。

12、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

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第一,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对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1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5.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16.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1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18.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9.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0.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21.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2.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23.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4.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5.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2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28.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9.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3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3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3.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4.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3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3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37.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38.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39.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40.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41.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4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43.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44.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45.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S4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7.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8.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49.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50.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W5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54.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5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56.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57.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58.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5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X6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

62.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Y63.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64.原始宗教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

Z65.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67.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68.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69.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70.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71.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7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73.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7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75.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76.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