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青岛版小学科学课件 鱼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1【新教材】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1【新教材】
2020/10/13
塑料盆和陶瓷盆相比, 塑料盆的优点是:
轻便 弹性好 不易碎
色彩鲜艳的塑料:
2020/10/13
归纳塑料的优点: 轻、透明、弹性好、
不易碎、牢固,不怕水、 色彩鲜艳、价格便宜。
2020/10/13
塑料的缺点
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困难,
经济上不划算。
(二恶英,会导致癌症)
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
2020/10/13
总结:
一.塑料的优点是:轻便、色彩鲜艳、经久耐用、 价格便宜。
二.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不易降 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 极为有害。
三.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是:(1) 堆积如山,占用土地。(2)影响市容。(3)威 胁海洋生物。
四.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是:(1)少用或不用一次 性塑料物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 可以分解的塑料。
六、延伸设计
2020/10/13
石头排画
2020/10/3
• 活动准备 • 准备好以下几种不同的布料,在课堂上观
察。
2020/10/13
一、观察与交流
序 布料 号
1
丝绸
颜色 弹 性
注意: 可以用 手触摸, 拉一拉
软… 硬
2
棉布
3
化纤布
2020/10/13
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
塑料埋在地底下不管经历多久也不易 腐烂。
2020/10/13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么样?
2020/10/13 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吗?
戴手套
•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 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2020年秋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2020年秋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 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
活动过程
活动三: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
1.观察图中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2.对比多种动物特征与蚂蚁特征,进行分类,总结昆虫的 共同特征。
昆虫的共同特征: 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 于昆虫。
活动过程
观察工具:昆虫盒
A
B
活动过程
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活动过程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 调整远近至看到清晰的物体为止,不能用手 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活动过程
观察指导: 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3.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 可以画下来。
活动过程 蜜蜂
蝴蝶
蝗虫 蜻蜓
蝉 瓢虫
活动过程
蟹蛛
步甲虫
萤火虫 圣甲虫
活动过程
活动四:制作昆虫模型
活动过程
制作要求:
1.选择制作哪种昆虫的模型,小组讨论这种昆虫 的外形特点。
2.选择制作使用的牙签、橡皮泥等所需的材料。 3.制作模型时要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工具、注意 安全等。
活动过程
作品展示:
活动过程
昆虫资料卡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 条腿。一生形态多变,遍布全球是个大家族。昆虫是世界上最 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 都多。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 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 欢的食品之一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了解细菌、病毒的相关知识,同时对 资料的搜集方法、可信度和科学性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对评价标准的 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资料卡呈现了细菌和病毒 的生存方式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通过游 戏的形式展示细菌的繁殖,让学生体验细菌繁殖速度,进一步加深学 生对细菌的认识。】
可爱蘑菇
2.教师呈现蘑菇和木耳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观察蘑菇和木耳。 (1)学生交流、汇报。 (2)师生小结:可以采用看、摸、闻等方式,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全面、细致的进行观 察,可以借助镊子撕开蘑菇和木耳,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师生总结:操作时要带手套,小组内做好分工,要及时记录,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观察并做好记录。 (1)学生小组汇报,补充完善。 师生总结:蘑菇和木耳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蘑菇的形状一般呈伞状,有一股特 殊的气味,用镊子撕开蘑菇的伞柄,发现里面有很多细丝,用放大镜观察蘑菇菌盖的内侧, 发现有很多褶皱。木耳薄,有弹性,半透明,中间凹,呈耳状或环状,有脉络状的皱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细菌 病毒的认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增 加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视频《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描 绘了怎样的场景,视频中有哪些类型的蘑菇,什么时间采蘑菇, 蘑菇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菌类的相关知识。 4.相机板书课题:蘑菇和木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和视频导入新课,在描述 场景和蘑菇的种类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肝病毒模型

2022-2023学年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迁徙与冬眠》优质课件

2022-2023学年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迁徙与冬眠》优质课件
25
鲤鱼常在河水底部过冬,几十尾到成百尾群集在水底的 洼处围成一圈,头和头密密地紧挨在一起,呼吸迟钝,鳃盖 活动缓慢,体温下降到1摄氏度,直到春天才“复苏”散去。
12
活动二:它们在做什么?
13
14
在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的队伍中,角马以绝对数量优 势成为主角,是大迁徙的代表性物种。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 角马离开非洲中部和东南部的广阔草原,每天走48千米, 成群结队地向西迁徙去寻找食物。当西部地区的草叶干枯, 角马群又会回到出发地继续生活。
每当秋季来临,北方的气温逐渐降低,以大雁为代表 的候鸟无法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可觅取的食物也急剧减少。 为了生存的需要,它们就要成群结队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 等到北方气温回升,大雁又会不远万里飞回北方来生活。
15
概念解读:
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 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16
小结: 动物迁徙是因为: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
动物冬眠是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 一种适应。
17
课堂总结 冬眠…… 迁徙……
18
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9
拓展活动
20
拓展活动
21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22
谢谢观看 !
2022/9/10
2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重视新课导入,实现完美开端 俗话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环节可以称得上是整体过程的
开端,并且这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环节,快速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饱满的情感 状态。新课导入方式有很多种,针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导入方式一定是能够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 并且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例如在学习云和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利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 导入,这种方式更能够体现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出以云和雨为主要内 容的图片,比如说蓝天白云等等。然后我问学生: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用自己 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学生与我的互动下,已经对天气有了想要了解的。随后我让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观察天气情况,引 导学生体会观察天气变化要从观察云开始。比如说天空中万里无云,就说明是晴天;乌云密布,就 说明可能要下雨了;白云片片,则是多云天气。谈话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对云和雨有了简单的认 知,对这节课也有了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导入环节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 进入状态,从而省去一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导入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就相当于为接下来的 教学,顺利地拉开了帷幕,并引导学生去迎接新的知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触角2 .蚂蚁的种类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

3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4 .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5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6 .蝴蝶、蝗虫、蜜蜂、蜻蜓、螳螂属于昆虫。

7 .蜘蛛、娱蚣、螃蟹不属于昆虫。

JN8 .制作昆虫模型彳联 【活动名称】:制作昆虫模型【材料准备工橡皮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黏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黏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9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远近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体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10 .捕捉蚂蚁时应注意:和小动物接触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捉蚂蚁时,可以用馒头、糖块等将蚂蚁引出,等蚂蚁爬上去后将它们一起放入容器中,或者用卫生纸、羽毛等将蚂蚁赶入容器中;盛放蚂蚁的容器要透明、透气,还可以放入适量的食物和水。

11 .蚂蚁平时的活动靠触阻来交流信息的。

第2课《鱼》1鱼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头、躯干和尾,并且有多种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等。

2 .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3 .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发现绿色水从鱼的口进入鲤,然后由鲤盖的后缘流出。

4 .鱼的鲍盖为什么一张一合的?鲤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使鱼不断获得水中的氧气。

青岛版(六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鱼》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实验,了解鱼鳍和鳃的作用。

2.能根据鱼类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些动物是否属于鱼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鱼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鱼类的共同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鱼、食用色素等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1出示]课题:鱼2.[PPT 2 出示]纪录片《生命:鱼》。

教师用纪录片《生命:鱼》导入新课,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视频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PPT 3出示]各种各样鱼的图片教师出示鱼类的图片,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

板书课题:2.鱼。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

[PPT 4出示]鲫鱼、草鱼和锦鲤的图片教师出示鲫鱼、草鱼和锦鲤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PPT 5、6出示]了解更多种类的鱼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鱼的身体,总结鱼的共同外部特征,都是由头、躯干和尾组成。

[PPT 7出示]鱼身体各部分结构图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鱼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

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PPT 8出示]活动手册学生交流、汇报后,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PPT 9出示]鱼游动的视频教师出示鱼游动的视频,学生观看,观察鱼游动时鱼鳍的变化。

学生汇报、其余同学补充。

[PPT 10出示]鱼鳍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小组观察鱼缸中鱼活动时鱼鳍的特点,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鱼鳍摆动时鱼才会游动或停止。

教师总结鱼鳍的作用。

[PPT 11出示]鱼游动的动态图学生再次观察,汇报。

教师补充其它不同种类鱼游动时的视频,指导学生比较观察。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

我是小巧手 制作简易电话
游击队员为什么不站着听,非 要趴在铁轨上听呢?
认识回声
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拓 展 活 动
我们已经知道气体、液体、 固体能传播声音,同学们肯定 还有许多想要探究的问题,如: 谁传播声音的能力强?谁传播 的速度快?等等,课下就请同 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验,选 择自己喜欢的问题继续进行探 究!
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 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地方在振动?
什么地方在振动?
什么地方在振动?
吉他什么地方在振动?
蜜蜂,苍蝇,在飞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
1、既然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如果不让物体振动,那会怎样?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二单元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物品名称
发声办法
现象
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尺子
拨动、折打
尺子在振动

敲击、捶打
鼓面在振动
振动产生声音
小钹 敲打
小钹在振动
皮筋
拨动
皮筋在振动
敲击音叉会发生什么现象?
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1.人耳的构造
我们的耳朵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半规管 听神经
耳 廓 外 耳 道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咽鼓喉
鼓膜
鼓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耳朵分( )、 ( )、( ) 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 ( 内 )部,我们 看不见。 外耳由( )和 ( )组成,中 耳由( )、 ( )等构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

●繁殖:用种子繁殖(四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一课 繁殖:用种子繁殖(四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 )《种子发芽了
动物的繁殖(上一单元《动物王国》) 动物的繁殖(上一单元《动物王国》)
单元、课时分析danyuankeshifenxidanyuankeshifenxidan单元、课时分析
《生命从哪里来》各课分析:《植物的花》 生命从哪里来》各课分析: 植物的花》 1、活动: 活动: (1)解剖花,认识花的构造。(基础) (2)按构造给花分类,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递进的环节) (3)赞美花(自由活动)。 2、活动之间的关系:解剖是基础、分类是递进,认 、活动之间的关系:解剖是基础、分类是递进, 识花的构造和种类是结果; 识花的构造和种类是结果; 本课的主要活动: 本课的主要活动:解剖和分类
2、目标: 目标: (1)为什么做这些活动? 为什么做这些活动?
(2)这些活动会对学生产生什么 影响? 影响?
处理教科书的策略Chulijiaokeshudecelue Chulijiaokeshudecelue处理教科书的策略
3.策略: 策略:
(1)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 ●情境如何创设? ●问题如何提出? ●材料如何准备? ●活动如何组织? ●过程如何控制? ●结论如何提升?
单元、课时分析danyuankeshifenxidanyuankeshifenxidan单元、课时分析 鸟: (1)从壳里出来的,可以飞的动物; (2)一种飞的动物,如麻雀、黄莺。 (3)有一种灵活的翅膀,可以飞的动物。 (4)天上飞的动物,或地上跑的,两个翅膀,多数不会游泳, 但听觉灵敏。 (5)一种飞行动物,两个翅膀可以平衡,有的对人有害,有的 对人有益。 (6)一般会飞的动物都是鸟。
处理教科书的策略Chulijiaokeshudecelue Chulijiaokeshudecelue处理教科书的策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1单元《动物王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1单元《动物王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蚂蚁的种类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

3.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4.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5.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6.蝴蝶、蝗虫、蜜蜂、蜻蜓、螳螂属于昆虫。

7.蜘蛛、蜈蚣、螃蟹不属于昆虫。

8.制作昆虫模型【活动名称】:制作昆虫模型【材料准备】:橡皮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黏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黏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9.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远近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体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10.捕捉蚂蚁时应注意:和小动物接触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捉蚂蚁时,可以用馒头、糖块等将蚂蚁引出,等蚂蚁爬上去后将它们一起放入容器中,或者用卫生纸、羽毛等将蚂蚁赶入容器中;盛放蚂蚁的容器要透明、透气,还可以放入适量的食物和水。

11.蚂蚁平时的活动靠触角来交流信息的。

第2课《鱼》1.鱼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头、躯干和尾,并且有多种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等。

2.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3.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发现绿色水从鱼的口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4.鱼的鳃盖为什么一张一合的?鳃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使鱼不断获得水中的氧气。

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

5.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2020年秋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2020年秋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鱼是怎样呼吸的?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注意事项: 在鱼嘴前方挤出食用色素调制水,不要 太多,否则扩散过大,影响观察效果。
活动过程
小结: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动过程
它们属于鱼类吗?
泥鳅
2020年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活动准备
猜一猜:
身体虽不大, 力气可不小, 有时搬粮食, 有时挖地道, 团结又互助, 勇敢又勤劳。
活动过程
活动一:展示搜集的资料
活动过程
有关蚂蚁的知识
活动过程
活动二: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
1.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温馨提示:捉蚂蚁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直接捏蚂蚁。可以 将馒头、糖块等食物放在蚁巢旁,等蚂蚁爬上去后直接将食物放入 容器中,或者用纸、羽毛等物品将蚂蚁赶入容器中。盛放蚂蚁的容 器要透明、透气,还可以放入适量的食物和水。
活动过程
观察工具:昆虫盒
A
B
活动过程
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活动过程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020年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动物王国
• 1 蚂蚁 • 2鱼 • 3鸟 • 4 哺乳动物 • 5 我国的珍稀动物
• 10 风的形成 第三单元 天气与气候
• 11 一天的气温 • 12 风向和风力 • 13 降水量 • 14 天气和气候
第二单元 冷与热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 条腿。一生形态多变,遍布全球是个大家族。昆虫是世界上最 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 都多。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 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 欢的食品之一等。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鱼 (共17张ppt)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鱼 (共17张ppt)

生活在_水_中__,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___鳍__,有鳃____,用___呼吸。
谁不能去参加家族派对?
对不起,离开
对不起,请离开 对不起,请离开
养几条小鱼,继续探究 鱼鳍对鱼的作用。
谢谢你们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鲤鱼
鲫鱼
草鱼
鱼在外形方面有哪些共同特征?
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鳍

躯干

1、不要用力敲击水槽,以免鱼受 到惊吓。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鱼在游动过程中,鱼鳍________

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 鳍的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转 换方向和停止前进,臀鳍维持 身体垂直平衡,尾鳍提供动力
(三)鱼鳃的作用
温馨提示:
1、用滴管吸一些用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 色素水从鱼的哪个部位进入和流出。 2、在鱼嘴前方挤出食用色素水,不要太多,否则扩散过大,影 响观察效果。
3、在鱼静止时滴入,效果更好,整个过程中不要伤害鱼。
色素水从 鱼嘴 进入,从鳃盖
流出
鱼用鳃呼吸
鱼类的
是: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2《鱼》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2《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鱼》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二课时。

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鱼,体表大多覆盖着坚硬的鳞片,身体表面特征明显,很多家庭有观赏鱼,便于学生观察和探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与鱼有关;指导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鱼,找出鱼的共同特征;观察更多动物,判断它们是否属于鱼类,从而加深对鱼类特征的认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养几条小鱼,观察鳍对小鱼运动的影响,将探究拓展到课外。

本课整体思路同样是先观察一条鱼,找到它的特点,之后观察多种鱼,归纳出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分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由单个到多个,最后到一类,体现归纳的思想。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鱼有一定了解,同样也仅仅是见过,不知道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

很多学生对鲸、海马等动物存在认识的误区,不能区分它们是否属于鱼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知道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样工作的,了解鱼鳍和鱼鳃的作用。

2.能根据鱼类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些动物是否属于鱼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鱼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鱼类的共同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鱼、食用色素等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1出示]课题:鱼2.[PPT 2 出示] 纪录片《生命:鱼》。

教师用纪录片《生命:鱼》导入新课,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视频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鱼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请说一说你见过哪些鱼?学生说自己见过的鱼。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珍稀动植物》教学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珍稀动植物》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丹顶鹤
丹顶鹤——长寿的象征,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其 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中国 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 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 《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
活动过程
朱鹮
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 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 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 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 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 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活动过程
珍惜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1)自身的原因:有些动植物自己不适应环境的变化。 (2)自然的原因:有些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3)人为的原因:人类的乱杀滥捕。
过于鲜艳,易被天敌捕杀 气候变暖,而又没能进化 日本人捕杀鲸鱼
活动过程
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1.法律制裁 《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活动过程
娃娃鱼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 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 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 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 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活动过程
卷羽鹈鹕
卷羽鹈鹕是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至中国沼泽及浅 水湖的一种鹈鹕。卷羽鹈鹕现存未有亚种。但在 阿塞拜疆发现的一个更新世化石,就因体型差别 而被描述一个卷羽鹈鹕的古亚种。
活动过程
华盖木 现仅存6株 木兰科常绿乔木, 稀有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华盖木为 单型属,仅1个,且成株过于稀少,虽 开花结果正常,但每果成熟的种子很 少,在原生母树周围一直未见幼苗, 天然更新能力很低。
活动过程
地球上最初有25亿个物种,如今只剩下 2亿个物种,兽类每两年消失一个物种,鸟 类每一年消失一个物种,据科学家统计,下 个世纪,地球上的植物将会以每两小时灭绝 一个物种的速度进行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