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从精神分析视野看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一般母亲所能给予子女的爱的满足和起码的安全感。 以父母 这样的个性差别, 争吵是在所难免, 后来终于吵至离婚。 离婚 后, 母亲出洋,父亲再婚, 继母是王熙凤一样的精明人, 她被 父亲和继母殴打, 差一点死掉, 并关了半年监禁, 然后出逃到 母亲家, 永远没再回去。 整个过程像一个苍凉又美丽的故事, 但故事里的人承受了怎样的心理创痛?对于童年的亲子关系, 张爱玲以这样一段话作了一个了断: “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 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把孩子看作有趣的小傻子 ……他们不觉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认真的眼睛, 像 末日审判的时候, 天使的眼睛……这样的一双眼睛, 这样的有 评判力的脑子, 知道最细致的痛苦, 也知道快乐。 ” 不难看出, 身世、 家事、 父亲、 母亲带给小爱玲的一方面是 物质的丰富, 另一方面是精神需要尤其是爱的需要及安全感 的极度缺失。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 他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童年张爱玲家庭生活的冷漠, 青年时代爱情的背叛都深深地影响着她, 张爱玲是缺少爱的, 在她的潜意识里也需要爱, 而她这样的潜意识直接或间接的 作用于她的行动。作为一个作家, 她选择了创作。在她的作 品中极力去写各种爱, 通过这种途径来宣泄她的情感, 对爱的 渴求, 进而弥补她内心深处对爱的需要和安全感需要的极度 不满足, 同时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 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在医治她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下面, 我们可以以她的小说 《金锁记》 作为个案进行分析。 二 小说的主角曹七巧, 是把自己锁在黄金的枷锁的女人, 不 给自己快乐, 也不给她子女快乐。小说开始的时候她已经结 婚五年了, 丈夫是一个残疾人, 但他是官宦子弟。 有钱有势的 人家了决不肯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病人, 七巧家的门第差, 而且 七巧的哥哥希望妹妹高攀, 自己可以占点便宜。七巧不爱他 的丈夫, 唯一的安慰就是, 一旦丈夫去世, 她可以分到大笔的 钱。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 意识是与 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 而无意识是 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 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 这些 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控制而压抑到意识之下, 虽
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者:程爱华一、生平与潜意识不幸的家庭创伤性情感体验。
张爱玲1 9 2 1年9月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封建旧式家庭。
这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
她祖父是满清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其家庭有过前朝的繁华。
到了张爱玲父辈时,家庭走着下坡路,家庭仰赖先人的余荫过日子。
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母亲是时代新女性,可想二人如何能组建一个幸福家庭?张爱玲2岁时,母亲独自去海外而丢下了她。
幼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养姨太太,给她娶后母,这给张爱玲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
她不堪忍受痛苦,梦魇式的恐怖让她选择了出逃,投奔母亲,而她与母亲又有隔阂……痛苦、孤独、怨恨、寂寞感都被压入她的潜意识中。
创伤性童年体验,为张爱玲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由“春日迟迟”的慵懒惬意,到“沉下去,沉下去”的感伤,再到梦魇式的恐怖,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心理感受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她对旧式家庭生活方式的完整体验。
相比而言,张爱玲对父亲也许有一种爱恨.情结,对母亲感到的是一种生疏,她也多次流露出对母亲的怀疑和不信任。
潜意识折射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女主人公多般带有斥责,特别是其中的母亲。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喜结良缘,而两人的感情并不如人意。
胡兰成表面上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1〕,实际上他玩世不恭,乱搞男女关系,见异恩迁,是一个“浪子”式人物。
这给张爱玲带来的创伤,都被压入潜意识中。
我们从她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形象身上便可以找到胡兰成的影子。
张爱玲在1946年与胡兰成分手,1956年赴美国,结识了美国作家赖雅,再婚。
然而,赖雅对张爱玲似乎不十分热心,而且在感情上、经济上还依赖于她。
此时,又一种孤寂感再次靠近了她。
1 9 9 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悄然与世长辞。
张爱玲早期创作多在上海完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沦陷区。
而沦陷区容不得国家、民族、革命意识的表达,这些内容恰好是张爱玲不懂得表达也不愿表达的。
试想,作为一个没落贵族的千金小姐,她还会对民国后的哪种政治力量感兴趣呢?她懂得表达的是永久的人性、日常生活,这恰恰又是环境允许表达的。
不能承受的回忆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雷峰塔》、《易经》
作者: 易相鸥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66-6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4期
主题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张爱玲;《雷峰塔》;《易经》
摘要: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因其剖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性,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有“人学”之称的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
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近两年被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的张爱玲遗稿,自传体长篇小说《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弗洛伊德对中国女性小说的影响
古 希 腊 神 话 中 杀 父娶 母 的 俄 狄 浦 斯 故 事 ,把 这 种 倾 向命 名 为 曲 ,这 就 使 她 的 作 品对 人 性 的 描 写 ,对 社 会 弊 病 的揭 露 上 , “ 狄 浦斯 ”情结 。 由于 这 种倾 向的乱 伦 性质 ,由 于 “ 我 ” 俄 本 达 到一 种 深 度 。 的要 求 经 常 是违 背社 会道 德 的 ,所 以 , “ 我 ”受 到 了 “ 本 自 《金锁 记 》是张 爱 玲4 年代 的 ~ 部 中篇 力作 。 当 中对 女 主 0 我 ”和 “ 我 ”的 监督 和压 制 ,形成 了精 神上 的 焦虑 和 紧张 。 超 人 公 曹 七巧 的 描 写体 现 的 弗 洛伊 德主 义 是 多方 面 的 。其 中有一 为 了缓 和 这 种焦 虑 和紧 张 , “ 自我 ”便 采取 了保 护性 措 施 ,其 个 相 当 重 要 的 方 面 是 :性 是 心理 动 力 。 弗 洛 伊 德 打 过 一 个 比 中包括 压 抑 与升 华。 喻 :本 我 是 匹马 , 自我是 骑 手 。曹 七巧 正是 一 匹失 控 的马 ,她
:
里 ! ! :
皇 茎
垒! /田 旦鱼 垒/ ! / _
弗洛伊 德对 中国女性 小说 的影响
◎ 葛 阳
( 阳师范 大 学 汉语 言 文学 专 业 ,辽 宁 兴城 1 5 5 沈 1 ) 2 0
摘
要 :产 生 于l 世纪 末 至2 世纪 中期 的 弗洛 伊 德 的精 神 分 析学 ,在2 世 纪初 进 入 我 国 ,对 中 国现 代 作 家 产生 了很 9 0 0
西 格蒙 特 ・弗洛伊 德 是奥 地 利的 一位 精 神病 医生 ,他 创立 在 中 国内 地 得到 广 泛 的传 播 。张 爱 玲 自然 也 接 受 了这种 学 说 的 的 精神 分析 学 说 以及 由此而 衍 生发 展 的 弗洛 伊德 主 义对 后 来 的 影 响 ,她 运 用 弗洛伊 德 学 说 对人 的 心 理 ,特 别 是变 态 心理 进 行
回忆不能承受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怨女》
回忆不能承受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怨女》井源【摘要】张爱玲将小说《怨女》与精神分析理论相结合,以表现人物潜意识的内心世界.从张爱玲的个人与社会背景,金钱缺失酿就精神创伤,亲情、爱情缺乏导致性情扭曲三方面来分析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及其《怨女》的影响.她笔下的人物角色不仅拓展了文学领域精神分析的界限,而且她在文学创作中完成了灌输艺术张力和自我解救的双重任务.【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怨女》;痛苦记忆;精神创伤;性情扭曲【作者】井源【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6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作家在创作中是把沉积在潜意识中的感情欲望发泄出来,通过创作出幻想中的“白日梦”,进而把压抑着的本能升华。
张爱玲就是一边做着“白日梦”,一边将自己置身于回忆的世界中,在作品中详描细绘自己的生活圈子。
同时,作家的童年和少年的经历对其创作影响也极为重要,文本中的不幸正是源于现实中的不幸。
成年后的张爱玲依旧存有缺失性体验,因此她压抑已久的情感和生存经历就无形中潜藏到她的心灵深处,成为其意识和潜意识中一种无以言说的情愫。
张爱玲那缺爱的童年和曲折的成年生活,让她偶然又必然地接触到了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继而渗透进她的文学创作中。
张爱玲的小说《怨女》之所以接受精神分析理论,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张爱玲生于1920年,20世纪40年代迅速成名于文坛。
“五四”以来,中国文坛就被灌输着各种西方的全新的文学理论,而20世纪就开始传入中国的精神分析理论,恰恰暗合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期许——对于个人内心世界释放的呐喊。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将心理分析技巧融入小说之中的作品,如郁达夫的《沉沦》集,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的作品,都是采用心理分析的写作技巧来展现人物的意识形态,这种写作技法不仅令读者耳目一新,而且也给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清流。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录中文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一、关于白日梦 (2)1.白日梦产省的条件 (3)2. 在张爱玲小说中白日梦经历的不同时期 (3)二、性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 (4)1.性心理的剖析 (4)2.道德文明对性本能的压制 (4)3.性本能被压抑所导致的变态心理 (5)三、本我、自我、超我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 (5)参考文献 (7)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文学院2010级03班盛佳摘要:本文通过对张爱玲的小说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品的分析,从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三个方面,探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潜意识On the influence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theory of Zhang AilingSHENG JiaAbstract: Based on the Zhang Ailing's novel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Freud's analysis of the works, from daydreaming, sexu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ree-step, explore the impact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her novels. Keywords:daydreaming; psychological; three steps personality structure; subconscious.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普遍带有苍凉、悲伤地意味,对于心理刻画是极其细腻、不惜笔墨的。
在她笔下生出许多身份地位不同、境遇不同、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然而张爱玲全然不是简单的勾勒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而是将它们的身份、家境、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融合在一起,进行精妙的分析,探究其个性形成的根源和转变的原因,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历史。
从精神分析角度浅析张爱玲及其作品创作
从精神分析角度浅析张爱玲及其作品创作作者:张亚蕊蒲江江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能洞察人性深藏的丑恶,用冷静到近于残酷的笔墨,对人性进行了力透纸背的描摹,对人性独有的悲剧体验又让她的这种描摹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度。
张爱玲这种苍凉和悲壮,与其自身的个性倾向、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童年经历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本文试图以荣格的性格理论、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切入点,浅析张爱玲丰富又复杂的身心历程,了解她渴望安稳却又漂泊的一生。
关键词:张爱玲;荣格;阿德勒;弗洛伊德张爱玲有着敏感得近乎神经质的艺术家的气质,决定她这一文学艺术家气质的是其个性心理结构,而个性心理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到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依据荣格的性格理论、阿德勒的“自卑情结”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张爱玲的个性心理结构进行解读。
一、从荣格的性格理论看张爱玲荣格根据力比多的倾向划分性格类型。
个体的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性的人;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
荣格认为内倾感觉型的人远离外部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比较孤僻、沉静、好疑惑、多畏缩、对外人存有戒心等,依据这些特点归纳,细察张爱玲的个性类型,应该更明显的表现为内倾感觉型。
她在读中学的时候,在师长和同学的印象里就是“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的萎靡不振”。
在文艺界小有名气之后,也没有积极投身于圈内的社交,甚至常常拒人千里之外,胡兰成最初问苏青要张爱玲的联系方式,苏青便说“张爱玲不见人的”,胡兰成也曾说,张爱玲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并解释说“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
这正符合荣格所谓的内倾感觉型的人对自身价值的绝对关注。
正如荣格所说,她看待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客观的估价难以左右她的想法,她曾这样写白玉兰:“花园里……惟一的树木是高大的白玉兰,开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
张爱玲作品受毛姆的影响
张爱玲作品受毛姆的影响作者:张倩刘艺玮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9期摘要:张爱玲作品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在文章中提到毛姆、威尔斯、奥尼尔等小说家、剧作家。
这些作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普遍感到一战后西方深刻的精神危机,普遍存在的迷惘、幻灭感,强调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张爱玲和他们有类似之处关键词:张爱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毛姆人性说在现代作家中,我尤其喜爱张爱玲,因为其一针见血的冷酷,以及她对人性理解与表达的透彻,不留丝毫的余地。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你看,多么美妙的言语!她是在用诗一般的语言,揭示着生命的真谛。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惋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
[1]一、中西方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首先来自她的父母。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
她母亲第一次从海外回来时,就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张爱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酷爱《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所以有人说她的作品有着“古典小说的底子和世俗小说的情调”。
她考上伦敦大学,因为战事没能就读,但是在香港大学的教育,以及很早就接触到毛姆、奥尼尔等诸多西方著名作家作品,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深远. 她在中西文化杂交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这段经历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最初的几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都是以她在香港的生活为题材的。
[2]二、西方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主义、学说蜂拥而至,为张爱玲建立个人“视界”提供了重要条件。
张爱玲的独特性,不但源于她特异的秉性和气质,源于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传统文学独特的爱好,还源于她对西方文化的取舍、借鉴。
张爱玲创作中的弗洛伊德阐释
2016.12曹七巧是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历来中国文学评论界对她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更不乏傅雷等的大家。
有的人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曹七巧对宗法父权制度的反抗,有的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揭示曹七巧悲惨的命运,但更多的人是把曹七巧当成一个性变态的典型在研究,这些研究当然有它们助益的成份和价值,但这些研究好像都未从深层的心理层次探究七巧的灵魂。
笔者认为,曹七巧弗洛伊德式的焦虑症才是她一生苦痛的根源。
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张爱玲的创作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直接关联,但从张氏的绝大多数作品中又的确可以窥探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式的痕迹。
其中较为明显的有《心经》中演绎的弗洛伊德式的“恋父情结”,《十八春》中顾曼桢与沈世钧的爱情发潜意识,还有《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白日梦”式的内心独白等等。
据此,我们可以断言具有深厚西学功底的张氏一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且她在写《金锁记》时也不例外。
一.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一)焦虑理论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曾说:“无论如何,有一件事实是无可怀疑的,即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之核心。
我们只能猜中、破解这个难题的哑谜,便可明了我们全部的心理生活。
”[1]可见,除了大众熟知的潜意识,焦虑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概念。
弗洛伊德从能量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焦虑不过是被压抑的力比多,任何压抑本能冲动满足的方式都可能产生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当无意识的内容受到压抑时,焦虑简直是一种通用的钱币,可用为一切情感的兑换品。
”[2]在后期的焦虑理论中,弗洛伊德又从自己创造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学说中发展了焦虑信号说,认为焦虑是在遇到真实或潜在的危险时自我知觉后发出的信号,并引起内心的御防机制帮助自我脱离险境。
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是信号的知觉者和感受者,所以焦虑的根源在于自我,而非本我。
焦虑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情感体验。
这是因为人体多余的利比多经常突然而至并要求得到满足,而自我又因太过弱小无以应付并造成过多的利比多压抑本能,从而令自我感到创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艺术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艺术影响作者:胡晨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8期[摘要]这里将“史”与“艺”结合起来,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对中国文学所带来的内在需要和文化素养影响。
弗氏精神分析美学在20年代对中国小说创作有独到艺术功用,为创作提供许多艺术联想和感官刺激,在技巧和手法表现上切入全新视角;30年代其艺术传播和影响进入高峰,在艺术角度上超越个体、民族、时代局限,展示人性日趋完善的现代性整体认识;40年代进入沉默,例外便是上海名噪一时女作家张爱玲,让我们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背后强大艺术思想的深度、宽度和广度,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挖掘普通人在无意识状态支配下艺术心理活动。
[关键词]精神分析无意识非理性自由联想民族化中图分类号:V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18-01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内涵与特征弗洛伊德使无意识理论受到重视,并打破理性因素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影响作用。
他总结出三种研究无意识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自由联想的方法,在艺术主体全身心放松状态下,不给予任何的思想限制和指导,自由表达自己所看所想事物。
梦的分析方法,弗洛伊德把梦分为“隐梦”和“显梦”,显梦即形式,隐梦即内容,通过显梦表面形式分析隐梦本质内容,象征潜意识里被压抑了的欲望的满足。
对日常生活的分析方法,日常生活常出现意识与潜意识斗争过程,弗洛伊德认为此现象产生和梦产生的艺术形式类似,都是被压抑了的欲望的表达。
(一)内涵弗氏精神分析美学早期,把心理分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无意识,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对象。
前意识处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以防止潜意识随便进入意识中。
潜意识指人复杂个体的冲动和欲望。
它们共同构成无意识是未被意识到的,但并不因压抑而消亡,找到契机在创作中不自觉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 and Zhang Ailing'
s anxiety
作者: 韩燕红
作者机构: 邯郸学院中文系,河北邯郸056005
出版物刊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59页
主题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期待视野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舍,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张爱玲创作中对佛洛依德学说的接受
《金锁记》
曹七巧对三弟畸形的爱
正说着,七巧掀着帘子出来了,一眼看见了季泽,身不由主的就走了过来。 季泽笑道:“是吗?嫂腰道:“三妹妹,你也不管管他!这么个猴儿崽子,我眼看他长大的,他倒占 起我的便宜来了!” 她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只搭着他的椅子的一角,她将手贴在他腿上,道:“你碰过他的肉没 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那感觉……”季泽脸上也变了色,然而他 仍旧轻佻地笑了一声,俯下腰,伸手去捏她的脚道:“倒要瞧瞧你的脚现在麻不麻!”
与弗洛伊德学说的联系
潜意识,变态的性爱心理。由于自己的丈夫不能满足自我的情感和生理需求,他便将情感寄 托在三弟季泽身上,享受着与季泽的不伦不类的调情中,季泽的花言巧语着实让这个对爱饥渴的 七巧意乱情迷了一番,在这个时候内心潜藏已久的欲望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性变态也使 七巧产生了疯狂的报复欲,疯狂的报复欲使她成为“食人者”。
弗洛伊德学说的简介
弗洛伊德 的理论可分为两 个时期,早期理 论一般指他在 1920年以前的精 神分析理论。主 要包括:
UNIQUE & PPT PRESENTS
弗洛伊德学说的简介
4
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中的。如果这 4 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即会产生精神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 1900 年以后成熟起来的。他从各地吸收了一批信徒,其中最被器重的是奥地利的A. 阿德勒和瑞士的C.C.荣格,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与弗洛伊德学说的联系
精神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由 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是同肉体联系着的,作为小说主人公的翠远也是有这种情感的, 只是在生活的压力之下,这种本我被掩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我,平时她是以道德化的自我 存在的,在外界看来她总是一个“好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快乐原则总是 会受到现实原则的限制,而要接受生活中的一些规范,翠远便是这样一个在现实中压抑自己的 形象,遮蔽自己内心真实的声响。
浅谈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浅谈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者:郑瑜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0期摘要:文章试着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这个角度浅析其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要从潜意识的分析、变态心理的剖析、“恋父情结”的议析这三个侧面探求张爱玲小说中呈现的或深或浅的精神分析色彩,指出张爱玲在人物内心刻画与透视社会人生中的精湛笔法,留给了后世无尽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张爱玲;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46-01目前,尽管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张爱玲曾经系统地研究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关著作,但是我们从张爱玲的散文《忆胡适之》、《童言无忌》、《谈书后记》等文章中可以揣摩到它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某些必然的思想联系。
一、潜意识的分析相信“心理”含有一个潜意识的部分,乃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前提,潜意识在每个人的身上构成了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它藏有我们童年的大略记忆——这些是我们以为早已遗忘了的,其实并不是真的如此;它还包括我们自己感觉得到的秘密、怨恨、爱以及某些强烈而原始的热情和欲望,在白天它影响着我们思考、感觉和行为的方式,在夜间它又会出现在我们的梦中。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有成、孝敬父母、热心助人,完全是一个好男人形象。
然而,谁知在这样一个好男人的面具下隐藏的却是对“娶不得的”女人的强烈情欲。
尽管佟振保在家里已有圣洁的妻子,但仍对性感的王娇蕊“一见钟情”,并坠入肉欲的深渊。
正如那段对人性的复杂、情爱的迷乱的经典语句所说:“也许每个男人全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看着浴室里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满地滚的乱头发,心里烦恼着。
……振保洗完了手,蹲下地去,把瓷砖上的乱头发一团团拣了起来,集成一嘟噜。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李妍妍
【期刊名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3)4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释.中国五四运动之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名作家张爱玲也受其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始终透着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子.本文将通过对张爱玲笔下人物的介绍,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李妍妍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埃利森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J], 陈超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J], 张玉秀
3.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超现实主义及达利美术创作的影响 [J], 杨晓庆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的影响 [J], 曹旻
5.再论弗洛伊德影响下的张爱玲创作 [J], 高莉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的《红字》与张爱玲作品比较研究
张爱 玲在 运 用弗 洛 伊 德 主义 解 剖人 性 、挖 掘人 性
的深 层 心 理动 力方 面 ,是具 有 超 乎 时代 的慧 眼 和 勇气 的 . 是深 刻而独 到 的 。张爱玲 用弗洛伊 德 主义 去 剖析人 性所 达 到 的深 度 是乏人 可 比的。
何人 来说 , 是绝 对 一致 的。 由于人是 从动 物界脱 都
论 品质修 养 到 如何 崇 高 的 境界 。其 自然属 性 是永 远无 法 根绝 的 。人类 的历 史 在弗 洛伊 德看来 , 是个
主人 公海 丝特 被 写 成 了崇 高 道德 的化 身 。她不 但
一
、
霍桑与《 红字》
感 化 了表 里 不一 的丁梅 斯 代 尔 .同时 也在 感化 着
充 满罪 恶 的社 会 。至于 她 的丈夫 奇林 渥斯 , 则 小说 把 他 写成 了一 个 一 心 只想 窥 秘 复仇 的影 子 式 的人 物 。他 在小说 中只起情 节铺 垫 的作用 。
丝特 没有 离 开清教 社 区 ,她在 教 区边上 一 间久 已
个 侧 面 印证 了弗 洛 伊德 的某 些 思想 观 点 ,同 时
亦 为 张 爱 玲 的 小 说创 作 提供 了生 活 的原 型 范 本 。
张 爱 玲 以 异 乎 寻 常 的 敏感 执着 于 两性 的婚 恋 , 揭
没人住的破茅屋里与珠J }依 为命 。小说揭露了 LH
当时政教 合 一统 治 下 ,殖 民地社 会 人 们 内心 的激
示 出 特 定 时 代 男 女 在 情 欲 中倾 轧 沉 浮 的真 实 面
貌 。 而 显示 出她 受 弗 洛伊 德 影 响这 一争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 红 字》 2 0多 年前 的殖 民地 时代 的美 洲 为题 材 , 以 0 但 揭露 的却是 1 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 时代美 利坚合 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 、 宗教 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精神分析学说与张爱玲小说
为,马克思提 出了社会动 力论,弗洛伊德 提 出了本 能动力 些 时 日,并 且 找 到 了女 儿 的替 代 品 凌 卿— — 个 和 许 小寒 长 论 。精神分析批评在恋母 ( )情节批评、本 能批评、无意 得 很 像 的许 小 寒 的 同学 ,许 小寒 气 急 败 坏 ,想 粉碎 父 亲 的 新 父 生活 ,她气 愤 地 质 问峰 仪 : “ 有 什 么 不好 ? 犯 了什 么法 ? 我 我 识批评 、压抑性批评 、白日梦批评上都展示出这种动力 。
一
、
恋 母 ( )情节 批 评 父
我 不 该 爱 我父 亲 ,可 是我 是 纯洁 的 。 ”为 了达 到 目的 ,她 动
恋 母情 结又 称 “ 狄 浦 斯 ”情 结 ,恋 父情 结又 称 “ 俄 厄莱 员 了她 的 情敌 — — 她 的 母亲 一起 来对 抗 这 一切 的错 爱 ,母 亲 克特拉情结 ”,这是本能批评类型化的一个范例,它主要指 其 实早就内心觉察到小寒和峰仪之 间的暧味关系,但是因为
维普资讯
渴∞国
锄目 圜图 跪
。杨 曙
自远古文明发展 至今 ,在人世间的万物之 中,人最难了 会 !没 有 人 爱过 她 !谁 都 这 样 想— —也 许连 你 也 会这 样 想 。 解的还是 自己,当人类在用伦理和文 明控制 自己的时候,有 我 不 能 不 防 到 这 一 天 ,所 以 我 要 你 记 得 这 一 切 。 ”因 为 恋 很 多丑 恶 的心 理仍 然 存 在 于心 灵 深 处 。但 在 适 当时候 ,它 又 父 ,她 仇 视 、歧 视 母 亲 ,母 亲 偶 然 穿件 美 丽 点 的衣裳 或 是 对
弗洛伊德认 为 “ 本能”是一种源 自体 内而表现在精神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的影响
说家 , 代军底 、将 头》 《 、 梅雨之夕> 穆 时英 《 景》 《 面包 的 面包师 》 影 ; 街 、偷 , 响一直持续到 8 O年代 。而 这些发 展都不 得不说 是缘 于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说 的影 响。
对于以上所 提及 的作 家及作 品 , 中一部分 张爱玲是 其 相当喜爱的。这一点可 以从她的一些言谈当 中看 出。她 自
关键词 : 张爱玲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学说
中图分类号 : 0 1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4 6 2 0 ) 3— 0 1—0 17 3 9(0 9 0 0 8 2
在2 0世纪的 中国文坛 , 弗洛伊德 精神 分析 学说 影响 了
相当一批 作家 , 张爱玲 是其 中较为 突出的 一位。弗 洛伊 德 对于无意识、 比多 、 格、 力 人 俄狄浦斯情结等理论的论述 , 在
张爱玲 的作 品中留下了不少痕迹 : 如作家着重表现 自我 、 强
调表 现主观世界 的切 入视角 ; 物心理 的性 本 能描 写及 对 人 人物 内心深处潜意识 的深度 挖掘 ; 主人 公的梦 魇、 觉 、 幻 暗 示等的描写手法等 。为什么弗洛伊德学说会给她的思维 和
己曾在 < 童言无忌 》 中写到“ 自己那 时候正在读 穆时英的 我 《 南北极 文集> 。 在 《 ”… 写什 么》 中提 道 : 初 学写文 章 , “ 我
为她心理描写的一个 审视角度 , 对她 以后 文学 创作形 成某
修《 梦之研究> 朱光 潜< 鲁德 的 隐意识说 与心理 分析》 、 福 、
张东荪< 论精神分析》 余天休< 、 分析心理学> 吴颂皋 《 、 精神 分析的起源和派别= 。随着弗 洛伊德精 神分析 学说 在 中 》 等 国的 日益传播 , 越来越 多的文人 作家将弗 洛伊德 式 的心理
力比多消解亲情_张爱玲小说中的弗洛伊德主义分析
从聂传庆对已故母亲执拗怀念时的痛苦, 以及对父 亲的仇恨和盼望父亲死去的迫切这两点表征, 我们不难 看出他内心深处 隐密的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 聂 传 庆 由 于 母 亲 的 早 逝 和 家 庭 的 不 和 , 无 意 识 中 的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无 法转移和升华, 养成了他不健全的人格心理, 因此酿成了 后 来 的 悲 剧 , 他 那 曲 折 而 怪 异 的 心 理 逻 辑 , 其 实 就 是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的 两 次 转 移 :
在 小 寒 看 来 , “女 人 对 于 男 人 的 爱 , 总 得 带 点 崇 拜 性”, 对父亲的崇拜是她爱恋 的 根 源 , 正 是 父 女 之 间 的 “厄 勒克特拉情结”导致了这 种畸 恋 的 产 生 , 同 时 也 导 致 了 这 种爱恋必然的悲剧性。
2、妒 母 《心 经 》中 , 许 太 太 作 为 小 寒 的 母 亲 及 作 为 许 峰 仪 的 妻子这双重的社会属性, 也就是她所应扮演的双重角色, 在作品中完全被消解。站在小寒的立场上,她完全没有把 母 亲 作 为 她 的 长 辈, 她 从 内 心 深 处 不 认 同 “母 亲 ”这 一 角 色, 更是否认和排斥母亲的妻子地位。小寒仅仅把母亲视 为与自己同样的“女人”, 一 个 占 有 了 她 深 爱 的 男 人 , 需 要 去排挤去竞争的女人。出于对母亲占有父亲的嫉妒, 小寒 无 情 地 报 复 着 自 己 的 母 亲 。她 在 精 神 上 自 然 地 扮 演 “厄 勒 克特拉”的角色 , 这种严重 错 位 的 情 感 方 式 使 母 亲 倍 受 精 神 的 煎 熬,但 她 却 以 之 来 抚 平 自 己 内 心 隐 秘 的 伤 痛 — — — 永 远无法摆脱父女枷锁的逆伦之情。 当面对父亲与凌卿同居的事实时, 小寒忍无可忍, 愤 怒指责母亲的“纵容”, 母亲 的 回 答 无 可 挑 剔 , 对 小 寒 而 言 却 十 分 “狠 毒 ”:“我 知 道 不 知 道,干 你 什 么 事?我 不 管,轮 得 着你来管?”[2] 这 话 严 重 地 伤 害 了 以 父 亲 爱 人 自 居 的 许 小 寒。小寒把两手反剪在背后, 颤声道: “你别得意! 别以为 你帮着他们来欺负 我 , 你 就 报 了 仇— ——”这 分 明 就 是 对 情 敌的控诉, 哪是一个女儿对母亲该有的态度呢! 在小寒看 来, 母亲这么做就是为了报复自 己 , 是 一 种 “我 得 不 到 , 你 也 别 想 得 到 ”的 宣 战 。这 时 的 她 完 全 只 是 将 母 亲 作 为 一 个 单纯的女人来看待 , “母亲 ” 这 个 词 所 代 表 的 深 切 含 义 在 小寒那里消失殆尽。 在作品的最后, 小寒终于认识到和母亲的血缘关系, “她的腿紧紧压在她母亲的腿上— ——自己的骨肉! 她突然 感到一阵强烈的厌恶与恐怖。怕谁? 恨谁? 她母亲? 她自 己? 她们只是爱着同一个男子的两个女人。她憎嫌自己的 肌肉与那紧紧挤着她的、温暖的、他人的肌肉。呵, 她自己 的母亲! ”[2]这种血缘在小寒的心中成了最大的讽刺, 因为 一直以来对她而言, 母亲是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是和她爱 着同一个男子的女人。 在 小 寒 的 潜 意 识 里 ,她 嫉 妒 母 亲 、憎 恨 母 亲 。因 为 母 亲 先她而占有她生命中唯一爱着的男性。于是,她处心积虑 地要剥夺母亲应有的地位,从而无形地把母亲陷入孤立无 助的境地, 自己则在虚幻中咀嚼着无法得到的那份真 爱— — — “厄 勒 克 特 拉 情 结 ”的 苦 果 , 感 受 着 虚 幻 的 人 生 带 来 的荒凉。而自己的母亲也同样陷入痛苦无奈又尴尬的困 境,失却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身份, 在难以言说的痛苦中无 语而难堪地苟活。 三 、《金 锁 记 》— — — “母 亲 ”形 象 在 力 比 多 下 的 消 解 在 《金 锁 记 》中 曹 七 巧 由 于 自 己 的 情 欲 得 不 到 满 足 , 儿 子 、女 儿 的 幸 福 在 她 眼 中 , 便 全 成 了 对 她 恶 毒 的 嘲 笑 , 于是她亲手以“一个疯 子的审 慎 和 机 智 ”断 送 了 儿 女 的 一 生, “母亲”的形象在力比多下消解殆尽。
弗洛伊德对中国女性小说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中国女性小说的影响作者:葛阳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04期摘要: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初进入我国,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鲁迅、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创作中表现了环境对人性的压抑。
而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所创作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对这种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对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创造可以说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5-01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一位精神病医生,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由此而衍生发展的弗洛伊德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哲学以及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分为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精神活动好像冰山,只有很少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而具有决定意义的绝大部分都淹没在意识水平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后来,弗洛伊德更为细致地区分出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是一种叫作“本我”的东西。
“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
“本我”总是遵循快乐的原则,迫使人们设法满足它追求快感的种种要求。
从整个社会的观点看来,这些观点往往是违背道德习俗的。
于是,在“本我”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一个调节者“自我”。
“自我”的任务是尊重现实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帮助“本我”实现要求。
“自我”既要防止过度的压抑给人造成危害,又要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
人格结构里面的最高层次是“超我”,它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
“超我”总是根据道德原则,将社会习俗不能容忍的“本我”压抑在无意识领域。
总之,我们可以将“本我”理解为放纵的情欲,“自我”是理智与审慎,“超我”则是道德感、荣誉感和良心。
弗洛伊德还认为,每个儿童都有暗中爱恋异性父母的倾向,借助古希腊神话中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故事,把这种倾向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
以弗洛姆《爱的艺术》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
以弗洛姆《爱的艺术》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作者:易欣字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9期内容摘要:多年来文学界已经惯用“物欲膨胀”、“人性扭曲”来解读《金锁记》中的人物悲剧;“金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金钱枷锁”、“物质牢笼”的象征指代。
然而,在借助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认真审视人类心灵底层的精神需求,尤其是情感需要之后,“金锁”的深层意指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真正困死七巧等人的是不能去爱的无力感,是无法被爱的孤独无望。
本文将借助《爱的艺术》从爱的理论切入,从心灵揭秘、灵魂自省的角度重新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悲剧。
关键词:金锁意象爱的艺术曹七巧张爱玲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一种“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
然而看似“美丽的苍凉的手势”却也能异常有力地“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①。
《金锁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典型女性写作文本,成功塑造了中国旧社会时期“曹七巧”这一可怜、可憎、可怕的女性形象,并以七巧自身及长安、长白、芝寿等人的人生悲剧向读者传达了振聋发聩的控诉。
可是控诉的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常习惯性地将罪恶的根源归结到旧社会时期“金钱至上、放纵沉沦”的腐朽风气——七巧用自己的前半生换来大把遗产,用自己的后半生死守财产。
然而不容忽略的是,在钱财之外,张爱玲更多地以独特的女性笔触细腻刻画了七巧从“可怜”走向“可怕”的心理异变之路;毫不吝惜笔墨地交待了长安成长的烦恼与创伤;写芝寿的忍耐与自尽……人性最深处的“柔软”一点点被吞噬,被冻结,被扭曲,才有了七巧、长安、长白、芝寿、绢姑娘这一个个困死在“金锁”里的魂灵。
美籍德国犹太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写道:“人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没有通过爱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人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的完全失败就会导致人的‘疯狂’……”②这样看来,那把牢牢钳住他们命运的“金锁”,既是难以负荷的金钱欲望,把他们一个个溺死在荣华富贵的虚幻里,更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对“爱”的无限渴求——“爱”比钱财更难得,更难守,更让人憎恨自己的无能和命运的不公,以至于随着爱的能力的干涸,他们又活生生地枯萎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中文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一、关于白日梦 (2)1.白日梦产省的条件 (3)2. 在张爱玲小说中白日梦经历的不同时期 (3)二、性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 (4)1.性心理的剖析 (4)2.道德文明对性本能的压制 (4)3.性本能被压抑所导致的变态心理 (5)三、本我、自我、超我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 (5)参考文献 (7)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文学院2010级03班盛佳摘要:本文通过对张爱玲的小说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品的分析,从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三个方面,探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潜意识On the influence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theory of Zhang AilingSHENG JiaAbstract: Based on the Zhang Ailing's novel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Freud's analysis of the works, from daydreaming, sexu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ree-step, explore the impact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her novels. Keywords:daydreaming; psychological; three steps personality structure; subconscious.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普遍带有苍凉、悲伤地意味,对于心理刻画是极其细腻、不惜笔墨的。
在她笔下生出许多身份地位不同、境遇不同、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然而张爱玲全然不是简单的勾勒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而是将它们的身份、家境、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融合在一起,进行精妙的分析,探究其个性形成的根源和转变的原因,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历史。
因此,在小说中许多心理不健全的、病态的人物,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茉莉香片》的聂传庆,《心经》中的许小寒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理解的行为,通过她的心理分析,都能够得到读者的理解。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法的开创者,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有关精神分析的种种观点不仅对心理界,甚至对文学界也是影响深远,在小说创作中许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剖析,意识的描绘都受其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小说也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影响,其中张爱玲是极其彻底的一个,关于弗洛伊德的“三步人格结构”、“性本能”、“潜意识”、“白日梦”、“变态心理”等理论在小说中都有体现。
张爱玲可以如此精准的把握人物的心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关于白日梦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堪称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动机是无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通过修饰改装,梦在掩饰中表达和实现人的本能愿望。
基于《梦的解析》中的发现,弗洛伊德分析了文艺产生的源泉和作家的创作动机。
他认为:与梦相似,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
关于白日梦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诗人与白日梦》中做了深刻的阐述,而张爱玲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1.白日梦产生的条件白日梦顾名思义就是白天做的梦,那么在什么环境下能够产生白日梦呢?在小说《封锁》中,短暂的一次封锁促成了一段恋爱,吕宗桢为了躲避亲戚与电车上的翠远相识,而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两个人从相识到相恋,甚至还谈论到了婚姻。
看似是一场荒唐的恋爱,实际,有其合理性。
在这里,将它看做是一种白日梦,实行了的白日梦,吕宗桢其实不单单只是为了躲避表侄,他对他的生活状态相当地不满。
“他一点也不为他着想——一个整整齐齐穿着西装带着玳瑁边眼镜提着公事皮包的人,抱着报纸里热腾腾的满街跑,实在不像话。
”对妻子的不满,必然生出对别的女人的渴望,而翠远也同样,生活的十分无趣和暗淡。
可见,产生白日梦的第一点前提便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换言之,未满足的愿望是造成幻想的推动力,每一个独立的幻想,都意味着愿望的实现。
白日梦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封锁》中便为白日梦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条件——封锁,将人物置于一个回不到日常生活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与大家熟识世界彻底隔开,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与熟悉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便可以与往常的自己隔开了,不在苍白无趣,毫无特征,而是将内心的自己,内心的愿望真正的释放,两个人从相识到谈到结婚,似乎情是极深了,然而封锁结束了,电车继续向前将人们送到现实的世界去,梦便也结束了。
2. 在张爱玲小说中白日梦经历的不同时期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共分为三个时期,同一个幻想总是在三个时期徘徊——这三个时期代表着人们的三个幻想。
(1)幻想活动可能同某些现在的印象联系着,由目前发生的某些有力量唤起某种强烈的欲望所引发。
《年轻的时候》中有关白日梦的描写,主人公潘汝良再去见沁西亚的路上想着:“沁西亚那一嘟噜黄头发,一个髻就是一个铃,可爱的沁西亚。
”“他不要母亲那样的女人。
沁西亚至少是属于另一个世界里的,汝良把他和可爱的一切归在一起,像奖学金、像足球赛、向德国牌子的脚踏车、像新文学。
”汝良对沁西亚的评价如此之高,在仅仅见了一面之后,然而当他真正再次见到沁西亚之后,“他怔了怔——他仿佛和他记忆中的人有点两样……现在他所看见的是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平凡的少女。
”可见,对沁西亚的评价与期待,不过是一个幻想,看见一个与自己过去认识的女子有点不同的人,便将自己曾经的梦想中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全部寄托在她身上,是一种现在的印象对过去愿望的引发,将沁西亚作为与母亲这类女人相对立的代表,所以说,他所思念的沁西亚不过是他自己的幻想中的沁西亚,是汝良着手创造的一个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沁西亚,所以当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便发觉到差异,有些失望。
(2)这种幻想又会溜到记忆的某种早期经验,潘汝良的早起经验便是对母亲、姐姐这一类女人的厌恶,结合到眼前,于是便对沁西亚经过一场在无意识下改装,改装成了自己母亲的对立面,改装成干净可爱的一切。
(3)他又会为自己制造出某种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依然代表着该愿望的实现。
“他在德文字典上查到了‘爱’与‘结婚’,他背地里学会了说:‘沁西亚,我爱你。
愿意嫁给我么?’他没有说出口来,可是那两句话永远在他舌头尖上。
一个不留神,难保不吐露那致命的话——致命,致的是他自己的命,这个他也明白。
冒失的婚姻很可以毁了他的一生。
然而……仅仅想着也是够兴奋的。
她听到了这话,无论她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一样的也要感到兴奋。
若是她答应了,他家里必定要掀起惊天动地的大风潮,虽然他一向是无足重轻的一个人。
”[1]p23汝良对未来发生的事做出了种种憧憬,白日梦代替他事先没能达成的愿望,沁西亚此时变成了他未婚妻的替身,为她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白日梦的三个时期,它既包含着目前直接引发的事件,又包含着某些过去的记忆。
这样一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就以愿望为主线,被串联在一起了。
张爱玲通过对人物白日梦的描写,揭示人越是想用美丽的幻想来抵消现实,现实越要捉弄他,这样一种人生悲剧或者人生困境。
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二、性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1.性心理的剖析性欲与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题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性本能的问题在《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经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于人物的性心理也有十分详细的描写,张爱玲总是能够挖掘人物潜意识里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性的渴望。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这样几段。
“溅了点沫子到振保手背上。
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
”“振保洗完了澡,蹲下地去,把瓷砖上的乱头发一团团拣了起来,集成一嘟噜。
烫过的头发稍子上发黄,相当的硬,像传电的细钢丝。
他把它塞到裤袋里去,他的手停留在口袋里,只觉浑身燥热。
”淡淡几笔,便刻画出了振保在性本能的作用下内心对娇蕊的渴望,潜意识里对这种“放荡”的女人所产生的欲望,将人性中隐秘的心情层层揭开,露出“爱情”的原始面目。
再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要的是范柳原给她稳定的婚姻家庭,而范柳原要的是心灵相通式的理想爱情。
两个人彼此吸引,但却勾心斗角,得不到自己所需,便也不愿付出对方所求。
就这样在独木桥的中央互不相让,然而在经历了各种勾心斗角的算计后,两个人第一次接吻时写到:“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从前他们有过许多机会——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也想到过,她也顾虑到那可能性。
然而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
现在这忽然成了真的,两人都糊涂了。
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走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
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
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这段彻底打开了人物隐秘的心扉,两个人的交往的目的并不相同,但都将回到性本能的满足上来,这也刚好契合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冲动是人们心理意识的唯一动因”的观点。
2.道德文明对性本能的压制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文明乃是建基于对本能的压制上的。
”今日的性道德的特征是对夫妻之外任何其他性行为加以禁止,因此就造成了对性本能的压制。
将性爱分为“道德的”与“不道德的”,是对于性生活的满足是不利的。
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写的:“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这其中白玫瑰代表道德文明一方,而红玫瑰就代表着性本能驱使下的非道德一方。
固然两者不能兼得,在道德的压力下,振保放弃了红玫瑰,然而,性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振保开始宿娼——极其隐秘的。
可见道德文明是以压制本能为代价的。
3.性本能被压抑所造成的变态心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文明社会中的性道德对文明人的性生活施行了压制,而人的欲望长期受到压制,会形成一些病态心理,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就是典型的一例。
麻油店的曹七巧由于金钱的原因嫁给了姜家的二少爷——一个骨痨病人,没有生命的肉体。
她的性生活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性本能被长期的受到压制,性欲没有得到正当的释放,最终导致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