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
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一.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版本与续作:
(一)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流传,本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的评语,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这个系统的本子主要有:
1.甲戌本(1754),残存16回;
2.己卯本(1759),残存41回又两个半回;
3.庚辰本(1760),残存78回;
4.甲辰本(1784),存80回,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
5.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即有正书局于1912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
(二)全书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补。
1.高鹗字兰墅。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名《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2.1792年,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传抄时代,使《红》得到广泛传播。
(三)高程增补的后40回,功大于过:
1.使《红》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
2.写出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
3.有的情节描写生动,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
4.缺点是安排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原作宣判,削弱批判力度;艺术上较前80回逊色。
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一)写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在人世间的传记:经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独特感悟。全书以贾为轴心,以其独特视角感悟人生:前5回以宝玉来历为中心扼要介绍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经历的三重悲剧,隐伏作家寓意和人物命运。
(二)大部分故事以大观园—以贾为中心的“女儿国”为舞台,展示她们青春生命和美被毁灭的悲剧。
1.爱情婚姻问题: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主线。
(1)贾宝玉力图挣脱家庭强加的名缰利锁,追求无拘无束,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婚姻问题上不考虑家族利益,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2)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孤高自许,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
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丑恶现实,以高傲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为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纯洁爱情付出全部生命。
(3)薛宝钗:
①美貌而性格温顺,城府很深;顺从环境,既对上逢迎,又对下安抚;信奉传统道德;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封建等级观念浓厚。②封建社会典范人物,同时也是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爱情上对宝玉情有所钟,却将这种感情封闭;才学上可与黛玉抗衡,但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生活上有爱美天性和审美能力,却压抑自身爱好和情趣。
③被封建文化磨去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对不喜爱的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
④从其个性毁灭过程中,可看到封建社会如何蚕食人的灵魂。
(4)在关系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不顾宝黛愿望而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象征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最终造成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2.围绕“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还写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元妃闷死深宫;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至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出家为尼;史湘云命运坎坷;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妙玉“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晴雯被逐抱恨夭亡;司棋撞墙自尽……这是封建压迫造成的:其中一
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等;更多的是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
3.大观园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还揭示了悲剧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一)荣宁两府系开国勋臣之后,是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小说以贾府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画面,反映封建末世的矛盾冲突,客观上显示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趋势。
(二)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靠剥夺维持生存。特权制造罪恶,也养成贾府主子们享乐、纵欲的本性,后代多数堕落无能,必然走向没落。
(三)维持贾府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主奴名分: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嫡庶名分不可动摇,如赵姨娘;不准女子有私情,不容许宝黛的爱情,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现象。
三.贾宝玉: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一)“痴情”:不仅表现为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为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二)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包含对封建社会神圣的道德原则的蔑视和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
(三)诗人气质和感伤气息:其痛苦超越家庭破败之痛和个性压抑之苦,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透着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
(四)《红》笼罩着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在《好了歌》里的中心思想是“变”其中有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的怀疑和挑战,和对新出路、新社会理想的迷惘,带“色空”、梦幻的情绪;色空观中透着深挚的感情。
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描写。
(一)对人物独特性格反复皴染。如贾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其敏锐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其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渲染。
(二)将不同人物,特别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间的全面对照,使其个性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黛、钗,尤二姐和尤三姐。(三)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如同是温柔和气的紫鹃和袭人。(四)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细节把表现黛敏感、尖酸的“小性儿”。
(五)对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六)完全改变过去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描写,表现人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