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经济文献类课程阅读的新思路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英语经济文献类课程阅读的新思路

老师在书中的章节《英语经济文献阅读课程设计新思路》中首先利用E·M·福斯特的对于“小说人物”分类的观点,提出将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升自己本门课程综合科学素养和技能提高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网络化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课程的最大潜能的。

随后结合英语经济文献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课程可分为“经济知识信息”和“英语知识与技能”两大板块。“经济”板块按地域大致可分为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和亚洲经济等。“英语”板块的内容有修辞、翻译、典型例句和语篇分析以及口语表达等。

经济类板块中,宏观经济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高效率阅读经济文献的先决条件之一。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讨论格林斯潘和伯南克这前后两位美联储主席的货币政策的文章《Tricky Moment》(《令人感到棘手的时刻》,意即“美国经济到了形势攸关的时刻”)中,在Paragraph 5的开头3句这么写道——“The economy’s greater flexibility may indeed provide a shock absorber. A spurt in productivity has also boosted growth. But the main reason why America’s growth has remained strong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a massive monetary stimulus.”(经济上更大的弹性或许确实能够消化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能力也有

高速的迸发。但美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保持强势增长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带来的巨大刺激。)这段文字虽然涉及一些专用术语,例如“a massive monetary stimulus”(货币政策带来的巨

大刺激),但借助注释之后自行完成翻译不算太困难。可是我们是否从中窥得一些美国宏观经济的端倪呢?比如例句中提到的所谓“巨大的货币政策刺激”是何方神圣?这些我们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一些宏观知识进行前后文的思辨与逻辑推导,然后我们可以梳理出如下一个传导机制:

↓interest rates →↑consumer spending →↑GDP

+↓savings + ↑household debt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given cheap imports)

这个推导的意思是,在美联储推行的低利率政策下,消费者不愿把钱存入银行,而更多用在花销上面。强劲的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约占国民收入的2/3,企业消费支出约占国民收入的1/3)促进了GDP增长,但付出的代价是处在负数水平的个人储蓄、私人企业负债的积累和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这样,美国对国外廉价商品的进口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产生巨大的贸易逆差。

然而,在全球经济化时代,单一传导体系无法体现实际经济形态的全部。许多现象值得我们探究。那么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否是因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廉价商品倾销到美国所导致的呢?于是我们再纵观全文,会发现全球化、新技术和值得骄傲的经济上的弹性使许多商品的价格下降,因而低利率政策没有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通胀。而相对应的是,美联储自身的货币政策则使美国国内需求的增长至少连续10年超过了供给。同时私有部门总的工资实际涨幅仅为12%。收入增幅不高的美国人,其消费动力主要靠用抵押贷款的方法来炒房。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贷款购房当作取款机。这些都在证明伯克南所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归咎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储蓄过剩”无非是为美联储“拆未来投资现在”的短视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危机找一个说辞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篇有价值的经济文献论文不仅要传达官方或者经济学家的观点,更要引导读者深入了解经济现象的背后以及引由此发出的深度思考。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清楚文章的内容、架构和具体脉络之外,还要学会分析与思考,为将来写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来谈谈有关于英语修辞手法方面的理解。众所周知,欧美人说话风趣幽默,所以英语类文章中喜好用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使文章看上去更富想象力,愈发生动。例如《Going on the Right Path?》(《一切正在步入正轨?》)一文中的开头,作者想表述美国经

济已经逐步度过难关,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此处他是这样写的:The clouds of a dismal economy seem to be parting and the silver lining of a slow but steady recovery is making its mark.(笼罩在经济上的乌云看来正在消散,缓慢而稳定的复苏正显露出其银色的光芒。)“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守得云开见雾散)这句谚语被作者巧妙地化用于此句之中,另观者拍案叫绝。

与修辞相对应的是,翻译技巧更多地带有程序性,译者需准确地掌握句中每个词的含义和句式的结构。弄清楚词义和句式结构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翻译,同时也可以更多地帮助我们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去。例如《Next Incorporation》(《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意即苹果公司)中的一段:

These forums were not just smoke screens.……The essence of Jobs’ give and take was that nothing—literally nothing—was kept secret from the entire staff.“He is creating a culture of involvement,”said George Geis.

这段文字译成中文可以是:

这些讨论会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乔布斯让大家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实质是没有任何事——真的一点也没有——把所有秘密都让下属职员知道。乔治·格斯说:“他正在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

以上加粗译文主要体现了译者对原文意思的精确把握,能够准确地得出单词在该语境下的延伸意义,折射出较高的翻译技巧运用性,如词性的转化和意译等。

口语表述则不单单要我们掌握一些用英语口语回答简单的经济类问题的技巧,更多地是要运用大脑去思考和得出一些结论,最好能自己组织一些语言来表达个人独特的观点。比如在请学生阅读了如下一篇美国学者研究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文章《Struggling With Yuan》(《与人民币的斗争》)后,可以请他们就如下问题发表看法:

Supporters of calling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 contend that they would bring significant new pressure on the country’s leaders to stop a practice that is aggravating global imbalances and undermining some American manufacturers. Do you think this argument can be justified? Why? Why not?

这类问题既可以让学生高谈阔论,激发思维。同时又让我们的专业知识与英语口语找到契合点。对于提升我们用英语口语表达观点的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应用认知心理学

认知学家E·D·加涅曾经提出学习上的认知心理学主要分为三大类:1.言语信息,指包括记忆能力在内的陈述性知识;2.智力技巧,它是运用已建立的符号结构(即各种概念及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认知策略,即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调节能力,包括如何控制和分配注意力、如何选择知觉方式、如何调节或重组编码、如何提高记忆质量等。这三种认知形态可以将死的知识动态连结起来。

现在我们从如下3个方面来研究如何在学习中运用现代化认知心理学原理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准。首先是要重视工工具依赖和非工具依赖这两大认知模式的相对性,其次是在技能的复制黏贴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和培养自己运用概念以及规则的能力,还应当去不断寻找和发现概念和规则,更具不同情形进行活学活用和知识的迁移。

那为何要提倡我们去学习这些技能和运用认知心理学学习英语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摆脱长期以来在学习方法上的僵化思维和被动态度,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去开发未完的潜能,来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模块和模块重组的训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