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个著名的古代故事——东施效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东施效颦的典故,寓意着模仿别人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思考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故事梗概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东施羡慕西施的美貌,企图通过模仿西施的病态来变得更美,结果却适得其反,变得更丑。
2.2 故事讲解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结局。
2.3 故事讨论(1)为什么东施会效颦?(2)为什么东施效颦会导致相反的效果?(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第三章:寓意解读3.1 故事寓意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解读东施效颦的寓意。
3.2 寓意讲解讲解东施效颦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别人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要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3.3 寓意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思考如何避免东施效颦的现象,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寓意。
第四章:思考与反思4.1 思考问题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东施效颦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2 问题讨论(1)为什么说东施效颦是一种错误的行为?(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3)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4.3 反思与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东施效颦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并进行总结。
第五章:拓展阅读5.1 推荐阅读材料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推荐与东施效颦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5.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
5.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拓展阅读,对东施效颦的故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东施效颦》教案

幼儿园《东施效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儿童经典故事《东施效颦》;掌握故事中
的核心思想,即珍惜自己,不要盲目跟风。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珍爱自己的品质,不盲目跟风,勇于表达自我。
二、教学重点:
1、故事阅读与理解;
2、珍惜自己,不要盲目跟风的思想引导。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珍惜自己,不要盲目跟风的思想。
2、如何引导孩子们勇于表达自我。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给孩子们出示玩具熊,问:“我们为什么喜欢玩具熊?”孩子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老师讲解“盲目跟风”
的概念。
2、讲故事:老师给孩子们讲《东施效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
分享自己的感想。
老师强调故事的核心思想是“珍惜自己,不要盲
目跟风”。
3、思考: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问题讨论,然后统一报告答案。
比如,东施和西施最后的比赛结果是什么?东
施为什么会效颦?她的朋友们是如何帮助她的?为什么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不要盲目跟风,应该勇于表达自己?通过讨论,让孩子进一
步理解和领悟故事的核心思想。
4、表演:让孩子们分组,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东施效颦》的
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5、总结: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自己,不要盲目跟风的思想,并鼓励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勇于表达
自我。
五、课后作业:
让孩子们回家后跟家长聊一聊今天学习《东施效颦》故事的感受,并让家长帮助孩子们练习勇于表达自我。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教具准备: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美、追求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情操、美的心灵,同时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通过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2.出示课件:西施美:“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4、出示课件:东施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东施效颦公开课教案

10 东施效颦
教学过程面、侧面)角度讲解东施效颦的过程.这则寓言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四)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拓展;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亦步亦趋
(五)总结揭示主题(我们一定要知颦美而不知颦
所以美。
)(标新立异、择善而从)
1、最后,我建议大家用最生动、最美妙、最有韵味
的背诵,结束今天快乐的“古文之旅”,好吗?(生
起立齐背)
希望将来,大家能带着这份快乐与自信去学习每一篇
韵味十足、魅力无穷的文言文。
(六)妙笔生花
为本则寓言利用人物的描写角度去展开细节描
写要求“西施”或者“东施”或“路人”展开来写
300字左右。
(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刻画
人物形象。
(正面、侧面)
拓展
揭示主题
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择善而从
练习人物
角度描写
东施效颦
西施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教学反思
东施效颦
西施自然流露——赏心悦目东施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句义,读出古文的韵味,最后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侧面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理解寓意,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1、能有韵味地吟诵古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难点:1、了解古文中的侧面描写并活学活用。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交流理解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模仿表情,理解“效”的含义。
2、那“颦”又是什么意思?东施效什么?师解释(颦:皱眉头)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二、新授古文,理解句意,读出韵味(一)初读1、师介绍庄子及其著作,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3、读通顺,个别读,找到吟诵的感觉。
谁想单独试试?(适时点评)4、师带读、全班齐读、指名读。
(二)精读:我听出来了,咱们跟古文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你们读懂了吗?1、教学第一句“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对照译文或注释理解)A、谁知道开头这个小句话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你能现场对照译文,为大家一一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在街上/村子里)(走过)。
]B、对照译文或注释解释接下来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C、想看看东施效颦的样子吗?课件播放动画。
D、你们猜猜东施见到西施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再读这句话,对比地读出两个“颦”不同的感觉。
(男女生读、师生对读)E、为刚才的动画片来个“古文版”的配音。
2、教学第二句“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联系上下文理解)A、东施这么一颦啊,在村子里不过引起了轩然大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瞧!邻居们有的……有的……还有的……(请生看图说话)B、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出示:第二句]理解四个“之”的意思,表演理解重点词“妻子、走、去”的意思,教师随机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并指导朗读。
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教案东施效颦教案1一、说教材:《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三、说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说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说教法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东施效颦北师大版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提到的东施效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东施效颦的含义和寓意。
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重点,强调了解自己、发挥自己优势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设计小组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关于“东施效颦”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互相批改、讨论,共同提高语文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东施为什么效颦?”“东施效颦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的寓意。
2.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探讨盲目模仿他人的危害,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东施效颦”的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教案教案标题:东施效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含义;2. 探讨东施效颦的故事对于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态度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故事和寓意;2. 思考典故对人们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典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含义;2. 思考典故对于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东施效颦的典故故事;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东施效颦,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典故的理解。
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含义,并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材料。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寓意和对人们行为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例如道德、审美、人际关系等等。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典故对于自身的启示和重要性。
反思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东施效颦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你会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典故的重要性和对人们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典故,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短文,分享给同学。
2. 学生可以选择用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对典故的理解,如绘画、写诗等。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典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评价:1. 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2. 书面作业:写一份关于东施效颦的思考与启示的心得体会。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典故对人们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将能够理解典故故事,思考典故对于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启示,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表达。
【教育资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习专用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
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东施效颦》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东施效颦》。
1.教学目标(1)掌握成语“东施效颦”的基本含义。
(2)了解背后的历史典故,拓展文化知识面。
(3)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激发学生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4)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步骤(1)导入完成与“东施效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展示,引出“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并引导学生们思考所学成语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学习历史典故通过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对于胡女郎的历史典故进行简要介绍,并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背景。
(3)阅读成语故事分小组阅读成语故事《东施效颦》,并要求学生们对于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进行简述和分析。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和补充说明,让学生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成语。
(4)解析成语依据学生们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对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们对于成语的字面和本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5)分享成语应用实例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成语应用实例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例如配上图片、课件、短视频等,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活动结合利用游戏和活动的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例如进行成语接龙、填空、童话改编等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们思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3)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结合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成语知识。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可以包括:(1)学生们对于成语的字面和本义的理解情况。
(2)学生们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情况。
(3)学生们对于所学应用实例的呈现情况。
(4)学生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教案
教案一:东施效颦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对自身形象的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东施效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施效颦的含义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东施效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4.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结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5.个人思考:学生们思考自己是否曾经有过东施效颦的体验,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6.分享和总结:学生们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全班,并进行总结。
教学重点:
1.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背景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延伸:
学生们可以运用东施效颦的故事,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例如,对于
媒体上频繁出现的“网红”现象,学生们可以思考其背后的东施效颦问题,并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观。
这样的延伸让学生在行动中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个人思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东施效颦故事的理解和思考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的内涵和应用。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东施效颦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能够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并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东施效颦的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东施效颦的教训,勇于尝试新事物。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东施效颦的典故介绍-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角色扮演练习- 学生思考和讨论新事物的重要性3.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或故事串联开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你们有没有听过东施效颦这个故事?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写出东施效颦的故事梗概,并解释故事中表达的道理和教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解。
角色扮演:(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东施效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进行角色表演并演绎出故事中的精彩场景。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背景音乐,提升表演的效果。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施效颦的教训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东施效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东施效颦这个故事要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道理?-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东施效颦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的事情?延伸活动:(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结合东施效颦的教训,进行文学创作,写一篇小故事或者对话。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观点。
4. 教学评价- 角色扮演表演中,学生的表演是否生动、形象,能否准确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准确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中;- 学生的文学创作是否能结合东施效颦的教训,表达清晰、有逻辑。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导言东施效颦是一个源自于中国古代故事的成语,意为模仿他人表情或动作。
在教育领域中,东施效颦也被引申为学习者模仿优秀的学习者,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东施效颦教学设计的案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一、目标与目的1. 目标:通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学习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 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模仿和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写作技巧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东施效颦的方法,学习模仿他人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一些有趣的写作作品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学习的氛围。
步骤二:展示优秀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写作作品,向学生展示,并解析其中的特点和技巧。
建议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
步骤三:让学生模仿(20分钟)学生根据展示的优秀作品,选择其中一篇进行模仿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模仿的要点。
步骤四:互相分享与讨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作品进行互相分享,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步骤五:自主写作(20分钟)学生根据之前的模仿经验,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参考问题,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步骤六:作品展示与反思(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模仿法:通过模仿优秀的学习者或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分享、讨论和互相评价,学生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和意见中获益,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 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规划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东施效颦班级:小学三年级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东施效颦》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一则寓言故事《东施效颦》。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角色。
2. 理解并归纳寓意。
教学准备:1. 教材:寓言故事《东施效颦》。
2. 备课材料:PPT演示、多媒体设备、教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狼来了》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准备一个与《东施效颦》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通过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和猜测。
二、讲解故事(15分钟)1. 利用PPT演示或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事中的每个场景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故事情节。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东施效颦呢?”,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3. 讲解故事细节:简要讲解故事情节,同时强调并解释故事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和行为。
三、理解寓意(15分钟)1.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故事的寓意,帮助他们理解寓言故事的用意和深层含义。
3.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四、活动互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和行为。
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3. 全班讨论: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观点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其他的寓言故事吗?”鼓励学生回忆和分享其他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寓言故事背诵:要求学生自选一则寓言故事进行背诵,并进行班级分享。
六、总结回顾(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概括并强调故事的寓意和价值观。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精选12篇)北师大六班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篇1读书指导课教案:东施效颦教学目标: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完《东施效颦》这个故事。
培育爱读书的情趣。
2.能运用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等方法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3.通过沟通阅读成果,激发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深厚爱好。
教学流程: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1.同学们喜爱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2.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一颗灿烂的明珠——成语,它们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积淀。
通过读成语故事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成语。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成语,叫东施效颦。
(板书:东施效颦)二、理解课题和出处1.课题叫东施效颦,那哪个小伴侣能说说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2.东施效颦出自哪里?3.你们预备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三、老师指导同学运用读书方法来阅读《东施效颦》1、老师提出详细读书要求(出示小黑板)。
2、同学自主阅读。
3、小组沟通。
4、指读同学自己喜爱的片段并谈谈读后感。
5、老师适时指导,让同学体会如何运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
6、请同学上台表演,进一步形象地感受这个成语。
四、总结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最最好玩的故事,信任小伴侣在快乐地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成语,学会怎么去运用它们。
北师大六班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篇2《东施效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把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树立自信念,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妙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同学。
教学重点:1、熟悉什么是真正的美。
2、把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跟老师一起学:1、同学们,在其次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观赏美、追求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情操、美的心灵,同时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妙。
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
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一、提问引题: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作家简介:王蒙(1934~)当代作家。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等。
三、词句感知1、积累词语:东施效颦( ) 顺手牵羊进谗( )诬( )陷贬( )意谦逊( )反馈( ) 时髦( ) 示瑕求疵( ) 拈( )花惹草嗲( ) 推敲媒妁( )之言差( )强人意惩前毖( )后斟酌( ) 指名道姓2、讨论归纳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第一段,有一个词“乱砍乱伐”,值得注意。
“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
报告:本来是下级对上级的,但做报告、传达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之类却相反,变成了含有上级对下级的意味,不言而喻,这些是堂而皇之的;而“打小告”,则有“进谗或诬陷”的贬义,这里要注意的是,不仅是语词有贬义,而还涉及打小报告者的人格问题了。
明明是上级对下级做报告,却有意放低姿态,不说做报告,而用下级对上级的词语“汇报”。
表面上,是近乎用词不当,实际上,表示比较谦虚。
__本意是秘书。
称党政领导职务为__是为了体现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施效颦”的成语含义及其来源。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的背景和情节。
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含义。
使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用法。
运用举例示范法,展示如何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二章: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成语“东施效颦”的字面意义和实际用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成语“东施效颦”的字面意义。
成语在句子中的实际用法。
成语的适用场合和语境。
采用讲解法,明确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使用互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造句练习掌握成语的运用。
第三章: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的背景和情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的背景和情节。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故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法,生动形象地讲述成语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使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
第四章: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成语“东施效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故事领悟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成语“东施效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象征。
成语故事中展现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成语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采用讲解法,阐述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成语故事领悟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第五章: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东施效颦”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引设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钟)1、教师导入: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们该怎样追求美呢?相信今天的寓言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2、板书课题:东施效颦3、了解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收入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揭示目标:1)、学习寓言《东施效颦》,理解寓意。
2)、熟练背诵并默写《东施效颦》。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2、借助工具书和译文理解“里、坚、挈、妻子、去、走”等词语的意思,(批注在书上)并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
(每词1分)自学时间:6分钟提示:c展示 b点评交流展示:1、指生读课文,共同纠错。
2、理解词意。
颦:挈:亦:效:其:归:妻子:走:去:3、师生合作,说课文的大意。
三、合作交流(8分钟)1、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美?丑人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丑?(每问2分)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提示:4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展评释疑:1、西施本身就长得美,她不舒服也是真的,皱眉捧心走过,自然楚楚动人,大家见了,自然心生怜爱,越发觉得她美。
东施长得丑是客观事实,可她在原本就丑的基础上,盲目效仿,没病装病,丑上加假,自然更显丑陋。
2、《东施效颦》告诉我们追求美首先求真,不要盲目效仿和跟风。
当堂训练:1、解释词语:颦:挈:效:归:亦:去:2、翻译句子: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填空:《东施效颦》选自——。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的人,告诉我们———。
(每空2分)板书设计:东施效颦《庄子》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施效颦
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
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
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
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
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