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物理:探究实验 (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的测电阻
2、实验方法:伏安法
3、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5、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
6、实验步骤
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实验记录表格:
7、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应。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3)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8、课本81页,阅读“想想做做”并回答问题
解答:。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物理实验记录.doc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实验记录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九年级()班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实验进度表九年级全册时间课题实验项目分类所用主要仪器和材料随堂探究分组探究九月份第十三、十四章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水、打气筒、塞子、金属棒、酒精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水、煤油若干热机的原理√试管、水、酒精灯、胶塞、内燃机模型、铁架台十月份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电荷之间的作用√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碎纸屑。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十一月份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定律演示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十二月份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电源、导线、灯泡、开关、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一月份第十八章、十九章电功率探究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规格不同的灯泡、电能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保险丝的作用√保险丝、导线、铜丝、滑动变阻器二月份第二十章电与磁磁场的方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电流的磁效应√小磁针、导线、电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螺线管、磁针、导线、电池、开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大铁钉、漆包线、导线、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大头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电源、导线、开关、、蹄形磁体电动机√电动机模型、电源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导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发电机√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三月份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工作原理演示器、电源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收音机、电源、导线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演示实验记录学科:物理班级________ 九年级(全一册)序号实验内容随堂探究实验日期实验器材备注(器材损坏情况等)1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2 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3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水、打气筒、塞子、金属棒、酒精灯4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水、煤油若干5 热机的原理√试管、水、酒精灯、胶塞、内燃机模型、铁架台6 电荷之间的作用√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碎纸屑。
九年级物理13-18章实验题全(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13-18章实验题全(含答案)十三章—十八章实验题一、实验题1.在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方,倒扣一个空瓶子,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我们可以看到红棕色气体向上移动,填满了空瓶子。
这说明气体具有扩散性。
2.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瓶塞跳起的现象。
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增加瓶内气体的压强,使瓶塞跳起。
观察到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瓶内的水被气体冲出。
这一现象说明了气体具有压强和弹性。
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然后给瓶内打气。
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不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凝结成了小水珠。
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化成了瓶塞的动能,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4.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
水沸腾后会出现的现象是水面上出现气泡,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通过做功,把热能转化为动能。
观察实验装置发现试管外面装有金属网,这个金属网的作用是防止试管炸裂。
5.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
这一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要条件。
1) 此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功,其内能增大。
2) 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第三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每秒内完成20个该冲程,则其飞轮转速为6000r/min。
3) 汽油机气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气缸被水包围着,这样就可以通过水的方式,减少气缸内能,从而降低气缸的温度。
6) (1) 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秒表和加热器。
2) 实验中应选用相同的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甲液体吸热本领强。
九年级物理实验考点(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①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和天平②热源:酒精灯或电加热器;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电加热器更好,因为内部加热,相对稳定,热损失少;)2、选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进行实验。
3、实验中选用相同热源是保证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4、实验方法:转换法(通过比较加热相同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控制变量法(相同热源,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5、【数据处理和分析】①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②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热量的损失。
7、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8、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9、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
10、用的此实验器材还能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1、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接线柱不能接反。
3、为了使读数精确用小量程,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4、电表异常原因判断:①反向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接反;②正向偏转幅度过小,说明量程选择过大;③正向偏转幅度过大,指针到达右边没有刻度处,说明量程选择过小。
5、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或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6、实验结论: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串联,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实验三、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定值电阻的作用:保护电路2.实验方法:①转换法(在电压一定时,用灯的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大小);②控制变量法(讨论“电阻的大小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中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学实验中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学实验在历年的高考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而在绝大多数实验中,都会涉及到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要求不一样,因此滑动变阻器的合理选择问题便成了电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阶段涉及到滑动变阻器选择的电学实验主要有: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这些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总阻值大小的选择和分压、限流接法的选择。
本文结合一些电学实验题谈一下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问题。
一.总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
即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及其接法,要保证电路的安全。
如果该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连入到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还是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就必须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或者另换总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
就接法而言,从安全角度来看,分压接法的安全性要高得多。
(2)遵循实际要求原则。
试题中有明确要求时,滑动变阻器及其接法的选择就必须按要求办。
若题目中有“电压从0开始调节”、“要求较大的电压变化范围”等要求时,则选用分压接法,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要相对小一些(但绝不是越小越好,还要确保自身的安全);若题目中出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电流变化比较明显”等要求,则选用限流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应比电路其他部分的总阻值大。
(3)科学性原则。
即根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与待测电阻的关系,选择相应的接法。
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比待测的电阻要小,适合用分压接法;反之,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阻值大,则适合用限流接法,此时如果所提供的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且均满足上述条件,则选择总电阻相对较小的,调节灵敏度高。
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和描绘小电珠伏安特性曲线,都属于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正是“选择”问题中最让学生头疼的。
因为,这里面既有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还有滑动变阻器接法的选择。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物理实验步骤指南,帮助他们准备
中考。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实验的步骤。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好,并将读数清零。
2. 用弹簧测力计量待测物体的重力。
3. 将待测物体挂在测力计上,等待示数稳定。
4. 读数并记录下来。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实验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1. 准备好凸透镜,将其固定在透镜架上。
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好,并调节光源的位置,使
其光线射向凸透镜。
3. 将白纸固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4. 调节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三:电流测量实验
1. 将待测电器的两个端口之间接入电流表。
2. 打开电器,保持其正常使用状态。
3.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4.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常见步骤,希望能帮助到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及中考的准备。
九年级物理材料简单流程时间短实验
静电
实验
材料
橡皮棒、塑料薄膜、小纸屑
流程
用橡皮棒摩擦塑料薄膜,然后将带有静电的橡皮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运动情况
目的
观察静电相互作用的现象,并了解静电的基本特性
热胀
冷缩
实验
材料
金属环、蜡烛
流程
将金属环加热,然后放入冷水中,观察金属环的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声音
传播
实验
材料
铁丝、铁钉、橡皮锤
流程
用橡皮锤敲击铁丝,然后将铁丝紧贴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目的
让学生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一.选择题(共6小题)1.某同学指出: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一条是()A.向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使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B.向电路中连接开关时,应该将开关断开C.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D.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2.“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小聪同学分别对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和测“小灯泡的电阻”两个实验进行了梳理和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都是I=U RB.滑动变阻器在两个实验的作用仅是保护电路C.两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D.两个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画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ΩB.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改变而改变C.由乙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有关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4.某同学用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因不慎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相互接错了,如图所示,则开关闭合后,各仪表将()A.电流表、电压表均被烧坯B.电流表、电压表不会被烧坏C.只有电流表被烧坏D.只有电压表被烧坏5.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0﹣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0﹣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A量程读数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巴南区理、化、生、科学实验研究课记录表单位:巴南区南区学校时间:2015.6.《电阻》教案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②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④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导体长度发生变化,导体电阻也发生变化的规律。
②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电阻器。
②通过了解半导体、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感悟科学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理解。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导线为什么一般用铜或铝来做,而不用铁?(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与老师的想法不一致,要注意引导分析,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按图6.3-1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验证。
(4)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层层推理,引出电阻。
完成的主要推理过程是:接人铁丝比接人铜丝小灯泡变暗了--说明小灯泡中电流变弱了--说明铁的导电能力比铜弱--说明铁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即铁丝电阻大)--所以不用铁丝作导线。
帮助学生明晰推理过程,可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推断结论的能力。
另外,通过实验建立概念显得直观、生动、具体,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自我研讨,合作交流电阻的概念、单位、符号等建议采用自我研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几种电阻器、电阻率表、小数据库来丰富对电阻的认识。
三).阅读讨论半导体和超导体这部分建议采用阅读讨论和放录像的方式进行,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演示半导体的一些特征,补充一些应用这些特性的例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2023年暑假预习学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六讲:串并联电流的规律与电压(无答案)
2023年暑假预习学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六讲:串并联电流的规律与电压(无答案)2023暑假初三第六讲:串并联电流的规律与电压第一课时:串并联电流的规律知识与方法清单目标知识精讲目标1 :串并联电流的关系探究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过程】1.把电流表串联在A点,测量A点电流2.把电流表串联在B点,测量B点电流。
3.把电流表串联在C点,测量C点电流4.小新同学做了几次试验并填了如下数据A点的电流IA/A B点的电流IB/A C点的电流IC/A灯泡L1和L2串联1.5A 1.5A 1.5A灯泡L1和L3串联2A 2A 2A灯泡L2和L3串联2.2A 2.2A 2.2A5.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表达式探究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过程同上)结论:(1)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各支路电流,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为。
方法技巧提炼1.串并联电流关系误区① 串联电流相等,但是电流相等不一定是串联,也可能是相同用电器并联②在做实验时,要挑选规格不相同的灯泡,避免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延申①再计算并联电流时可以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任意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精题精讲练类型一:探究串并联电流关系的实验★★(2023 郫都区二模)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准备连接电路时,他们首先就连接方法进行了如下讨论。
下列几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的B.每处接线都必须接牢C.连接电路元件时不能从电池的负极开始D.连接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2)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故障原是。
(3)小亮同学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老师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有不妥之处,请问他下一步应该做的最合理的操作是。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反射率与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光的反射率与折射率,并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
实验器材:透明平板玻璃、半透明玻璃、直尺、尺子、小角度测量仪。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率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光的折射率是指光沿着光的传播方向由1个介质射入另1个介质时,入射光与透射光的角度之比。
实验步骤:1.观察和讨论:首先,让学生观察透明平板玻璃和半透明玻璃。
问学生这两种玻璃有什么区别,并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反射率和折射率的问题。
2.实验设备准备:将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将半透明玻璃放在直尺上。
以直角及过直角的斜边与水平面平行,将透明平板玻璃放置在半透明玻璃上。
保持透明平板玻璃的高度,以一定角度倾斜。
3.实验测量:使用小角度测量仪测量反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4.实验计算:使用记录的数据计算反射率和折射率,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使用表格记录实验所需的数据,包括倾斜角度、反射角度和折射角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可以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反射角和折射角。
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安全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将玻璃碎片带入眼睛或其他部位。
实验结束后,应注意清理实验台面上的碎片和玻璃。
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测定其他材料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并进行实验比较。
通过实践和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光的性质的理解。
实验总结: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及分析。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实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1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2【目的和要求】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2023_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练习(含解析)
(4)小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时,提出:用小灯泡替换定值电阻,也可以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7.实验室备有嵌入螺线管的玻璃板和电源,小明选用铁屑和小磁针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小杰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并用甲装置探究,下列能支持她猜想的现象是;
A.正常工作时,“ ”的灯泡比“ ”的灯泡亮
B.接线板上接入的用电器越多,接线板的导线越容易发热
C.电熨斗工作时发热明显,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热
(2)小芳用乙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其中电阻 的作用主要是。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填“左”或“右”)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如果乙装置中 发生了断路,则与断路前相比较,通电相同时间,右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闭合开关,当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此电路放入温度为20℃的环境中,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 01A,则热敏电阻 的阻值为Ω,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动,则该电路能测量的最高环境温度为℃;
(3)若想提高电路所测的最高温度,则应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测量的最高环境温度能提高到℃。
(2)正确连接并规范操作后,闭合开关,两电表均无示数。现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无示数,接在开关两端时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是;
A.电阻断路B.电流表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D.开关断路
(3)图乙是改正故障后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滑动;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小实验
动能和势能小实验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动能,所以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会有动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发生各种弹性形变的物体会有弹性势能。
下面介绍的实验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有关,认真的做一下这些实验,会加深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定会有所帮助。
一、弹子球的运动实验器材:弹子玻璃球(大小相同质量相同)12个、铅笔1支、8开纸1张、书4本实验步骤:1.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使书脊相互平行并相距一个弹子球多一点的距离。
2.把纸放在两本书上,使纸在两本书的书脊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轨道,并使轨道底部尽量水平;用另两本书压住凹槽外面部分的纸。
3.把9个弹子球放入凹槽轨道中间段部分的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的弹子球靠在一起。
4.把一个弹子球放在凹槽轨道的一端(如图1 a所示),用铅笔的一端轻快地击打这个弹子球,使这个弹子球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5.再次把9个弹子球放在轨道的中间段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球相互靠在一起,把两个弹子球靠在一起放在轨道的一端(如图1 b所示),用铅笔的一端去击打这两个弹子球,使这两个弹子球一起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6.用三个(或多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实验现象:当用一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个弹子球最远的一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c所示)当用两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两个弹子球最远处的两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d所示)当用三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会弹出三个弹子球。
用几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就会弹出几个弹子球。
现象解释:被铅笔击打的弹子球撞击到那一排弹子球中的第一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一个弹子球,第一个弹子球再撞击第二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二个弹子球,第二个弹子球的动能再全部传递给第三个弹子球,这样弹子球的动能依次全部传递给下一个弹子球,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弹子球时,这个弹子球由于获得了动能就跑了出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卷(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题)(2题)(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错误:;(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做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说明当地的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
(1)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要(选填“光滑”或“粗糙”);(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甲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如图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使纸板F 和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5)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
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标记两个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3.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题)(4题)(1)测量焦距: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3)当蜡烛距凸透镜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5)小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公开课(教案)
七、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了解导体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以及超导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电流均无关。
教具准备电流表,电源,导线假设干,开关,小灯泡,长度及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等。
新课引入从生活中观察,会发现常见的导线多是铜芯或铝芯,而很少用铁芯;有的导线芯比较粗;不同规格的灯泡,有的灯丝粗些,有的灯丝细些等。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小组猜想交流:因为电阻不同。
教师提问:那电阻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知识点一常温下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猜想: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有关。
3.制定方案:(1)如何判断导体的大小。
小组讨论后答复:可观察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
(2)列出所需的器材,画出电路图。
器材:导线,电流表,开关,电源,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各一根,粗细相同但长度为原来一半的镍铬合金丝一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为原来2倍的镍铬合金丝一根。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后设计实验步骤:①把两根材料不同,粗细、长度相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
②把两根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的烧杯2只、温度计2只、天平、水、食用油、两只相同的酒精灯、钟表。
或者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天平量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记入表格中。
2、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记入表格中。
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温度,记入表格中。
4、分析比较,记录数据,看看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5、整理器材。
6、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结论: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C水60 20 3 25食用油60 20 3 30回答问题: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为什么水和沙子同样被阳光照射,沙子较烫,而水却是凉的?答:因为沙子比热容较小,同样吸热,升温较多。
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评语:物理实验报告2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组成串联电路实验目的: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器材:电池盒、干电池、小灯泡2只、导线4根、开关1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2.比较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不同,并会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3.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
实验原理:
灯泡的电功率P=U。
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四节为宜)、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标有“2.5V”(或“3.8V”)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如图1)以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1)。
图1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如果偏差,要讲指针调至零刻度线对齐。
3.根据实验电路图,将电路元件逐一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即电压表选择0—3V(或3.8V时,选择0-15V),电流表选择0-0.9A的量程。
电路连接过程中,保证电路开关断开,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4.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同时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5.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6.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7.根据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结合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比较,体会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工作情况。
分析论证:
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①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越高,小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发光越亮。
②小灯泡的亮度直接由它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③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只有不高于额定电压时,才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④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可以有多个,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并不随实际电压变化而变化。
操作提示:
1.电路元件连接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变阻器的组织应处于组织最大端。
2.实验中,灯泡两端实际电压高于、低于额定电压的数量控制,一般低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高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
3.避免变阻器两种特殊的接线故障:①如果实验中,出现一定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的亮度比较暗,并始终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变阻器接线发生错误,是同时将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A、B)接入电路,变阻器成为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了。
②如果移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的亮度很亮,并始终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变阻器接线发生错误,是同时将变阻器的两个上接线柱(C、D)接入电路,变阻器的金属感接入电路,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