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合集下载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地理区域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关注着地球上各种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区域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1. 地理区域的概念地理区域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地理特征或具有某些相似性质的地域单位。

地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它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

自然地理区域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的相似性而形成的地域单位,如气候带、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人文地理区域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域单位,如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2. 地理区域的特点地理区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性,地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域单位,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和空间位置;二是相似性,地理区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三是差异性,地理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具有差异性,即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地理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3. 地理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地理区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地理区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文因素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人类社会活动因素,这些因素对地理区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4. 地理区域发展模式地理区域发展模式是指地理区域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根据地理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地理区域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集约型发展模式和广散型发展模式。

集约型发展模式是指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通过集约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散型发展模式是指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广散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分散利用和经济的稳步增长。

5. 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地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要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一、知识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考点分析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

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

(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的主要原因。

(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

(2)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

(3)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等。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一、典题示例一、典题示例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3)与甲河段相比与甲河段相比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素养链接】【素养链接】[解法指导解法指导] ]提:①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匈牙利大平原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兰尼亚丘陵,,全境地势起伏较小。

②据图和图例可知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断块山,,所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所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下沉雨水汇集而成湖泊。

③甲河段流经山区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流量小,,且纬度高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面积大,,支流多支流多,,汇水量大汇水量大,,流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结冰期短。

调: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角度分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答案答案:(1):(1):(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北部为山地,,面积小面积小,,多流水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南部为平原,,面积大面积大,,多流水堆积地貌多流水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

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一、地理区域的概念及特点地理区域是指具有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地域单位,它是人们根据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地球表面划分的一种地理概念。

地理区域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理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城市;2. 地理区域内的各个地方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3. 地理区域内的各个地方在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4. 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人们根据具体目的和需要进行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划分方法和人文地理划分方法。

1. 自然地理划分方法自然地理划分方法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主要包括气候划分、植被划分、土壤划分等。

例如,根据气候条件可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区域。

2. 人文地理划分方法人文地理划分方法是根据人文地理条件来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划分、文化划分、行政区划等。

例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将地球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经济区域。

三、地理区域的发展模式地理区域的发展模式是指地理区域内各个地方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地理区域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型发展模式、分散型发展模式和辐射型发展模式。

1. 集中型发展模式集中型发展模式是指地理区域内资源、产业、人口等要素集中在某一地方或某几个地方发展的模式。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中型发展模式。

2. 分散型发展模式分散型发展模式是指地理区域内资源、产业、人口等要素分散在各个地方发展的模式。

例如,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散型发展模式。

3. 辐射型发展模式辐射型发展模式是指地理区域内资源、产业、人口等要素从某一地方向周边地区辐射发展的模式。

例如,欧洲的罗纳河流域就是一个典型的辐射型发展模式。

四、地理区域的发展趋势地理区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趋势。

1. 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趋势是指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一、知识讲解位置范围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之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山以东祁连山东端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云南东部,大部位置范围界线天山以南,山以北天山以北,泰山以南西山,祁连山,仑山横断山与巫山,秦贵高原之间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北依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长江中下游平巫滨,沿江分布,地域狭长。

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向东南减小风力堆积作用 B.西北向东南减小流水堆积作用C.东南向西北减小风力侵蚀作用 D.东南向西北减小流水侵蚀作用(2)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的生存环境,其中“恶水”是指该区域A.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水质恶化的河流 B.多沙少水的河流C.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 D.经常泛滥的河流(3)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A.发电灌溉 B.防洪抗旱 C.调节气候 D.拦沙蓄水【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地区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所以称为“恶水”。

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是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

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

河流建造堤坝是为了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一、知识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1~3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C.c-a-b D.b-a-c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处于下降趋势;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

第2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3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三、跟踪训练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各地风俗,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一)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地理选必二 区域发展 知识点

地理选必二  区域发展  知识点

地理选必二区域发展知识点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及其特征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分出来的空间单元;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2、区域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2)可变性: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行政边界:非常明确,寸土必争;其他边界:边界模糊,具有过渡;文化区、自然带3)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4)层次性:即区域是有层次的。

可以划分为下一级的单位。

3、区域的划分方法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① 按自然特征划分② 按人文特征划分③ 按综合特征划分2)为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③ 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④ 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三、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1)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3)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间接地反映出来;2. 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1)相互影响①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② 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在间接影响自然界。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四、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关联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区域差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高三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区域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1. 亚洲地域特点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它地跨东、南、中亚,呈现出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例如,西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高峰如云,而东南部则是热带雨林区。

这些地理特点使得亚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洲之一。

2. 南美洲地域特点南美洲位于赤道以南,拥有广阔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亚马逊河流经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流域。

南美洲还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尤其是石油、金和铜。

3. 欧洲地域特点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之一,却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它地理上分为西欧、中欧和东欧三个区域。

西欧主要以工商业为主,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现代化城市;中欧则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谷物和葡萄;东欧则为欧洲的边缘地区,经济相对较弱。

4. 非洲地域特点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洲,拥有广阔的草原、沙漠和雨林等自然景观。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划分为撒哈拉以北的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两个地理区域。

北非地区由于地中海的影响,气候较为温暖,人口相对集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气候更加炎热,大部分地区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较为适宜的地带。

5. 大洋洲地域特点大洋洲地处南太平洋,由许多小岛国组成。

其中最大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是个独立国家兼大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阔的沙漠地带。

新西兰则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山脉著名。

6. 北美洲地域特点北美洲地处北半球,拥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洛矶山脉和落基山脉构成,墨西哥湾是北美洲最大的湾。

北美洲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洲之一,以其先进的科技和经济体系而闻名。

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状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一、知识讲解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

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

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

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

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二、例题分析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2.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A. 物流B. 商务C. 工业D. 园艺【答案】1. C 2. B【解析】1.一般而言,地上隧道修建在大风区,地下隧道修建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

根据图示,甲地位于山间谷地,地势平坦,但甲地两侧为山地,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这就需要建设地上隧道以防风。

乙地需要穿过祁连山脉,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地下隧道。

据此分析①错②对。

地上隧道只需要单层就可以防风,材料中描述双层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另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纬度较高,且离冷空气源地较近,冬季寒冷,正如我国东北等地民居双层玻璃为防寒一样,这里的双层主要目的最可能是为了防冬季的严寒,故③对④错。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C。

2.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较多,具有交通优势,也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价也相对较高,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商业活动,选项中,只有B项商务属于商业活动,选B。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D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D )
A.川剧 B.豫剧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 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2018·全国卷Ⅲ,36(1),8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 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 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 常处于亏损状态。
A.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 B.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a 和 b 分别表示 15°N 和 20°N 纬线,说明该岛位于北印 度洋中,纬度低,全年气温高,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岛夏季盛行西 南风,甲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旱季;冬季盛行东 北风,甲地位于东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为雨季。总之,两地 全年气温较高,分旱雨两季,最可能形成热带草原景观。
解析:第(1)题,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 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即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方面回答。第(2)题, 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应为夏 季,其原因主要从气温高低方面回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一、典题导入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

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

读图完成下面各小题。

1. 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A. 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B. 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C. 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D. 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电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2. 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A. 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B. 核心区房价的回落C. 农村土地升值空司大D. 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答案】1. D 2. C【解析】1.读图可知,根据城市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市化、Ⅱ阶段为郊区城市化、Ⅲ阶段为逆城市化、Ⅳ阶段为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故A、B、C错。

郊区城市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故Ⅱ阶段都市边缘区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

选D。

2.Ⅲ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

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选C。

二、归纳总结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三、跟踪训练读我国中部某城市过程过程图,回答1~2题。

1、该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 )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④城市人口文化水平提高⑤劳动力从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2、促进图示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政策 ②科技 ③交通 ④工业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D 2.C【解析】:第1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3.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A)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解析
根据题干,图示是亚洲中纬度地区的土拱。屋顶为拱顶
或平顶,说明坡度小,墙厚利于保温。应为降水稀少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
考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试题调研
4.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 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
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考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基础梳理
发展前期 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
间 工业化时期 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
城市化时期 “ 三、二、一 ”的格局
考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必修Ⅲ 第一章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考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基础梳理
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 地域空间 。
2. 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 界线 ,分明确和模糊两种。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 连续性 ,区域 之间有显著的 差异性 。 (3)区域具有一定的 优势 、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 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考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基础梳理
[特别提示] 区域差异性的表现 (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非内部 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 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 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7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7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认知)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认识区域1.区域的含义(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温馨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3.区域的特征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3.我国的区域差异(1)成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①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
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西部地带的发展方向
• 1 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加工,如电力、煤炭 、有色金属等,使其成为中国的能源、原 材料生产基地。
• 2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退耕 还林还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交通 设施等,发展边境贸易,发展旅游创汇。

高中地理课件三个经济 地带的差异特征和发展
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工业 农业 交通 贸易 科技 城市 资源 环境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基础雄厚,地位最高 •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
•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 达
•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 、
•油、糖•的运重力要不产足区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沿边贸易优势显著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密集,城市人口 多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 水资源紧缺
•汛期防洪,环境污染
•科技文化水平低 •城市人口少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东部地带的发展方向
• 1 培养和输送人才,提供信息,成为金融贸 易和海洋开发基地。
• 2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生产。 • 3 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使
工业基
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将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
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

水电站及建设中的 水电站以及隔河
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
角洲和珠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南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一、知识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考点分析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

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

(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的主要原因。

(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

(2)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

(3)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等。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靠近原料、燃料产地。

当时的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这里有廉价水运、广阔市场,促使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第(2)题,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主要是接近原料产地,首创流水线作业,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集聚于此,取得了工业集聚的效应。

第(3)题,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区,产业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日、德等国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现代工业发展,交通方式和工业布局的改变,加速了底特律的衰落。

三、跟踪训练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4.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C—A—B C.B—C—A D.B—A—C“互联网+工业”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工业1.0到4.0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完成5—6题。

5.工业1.0和3.0分别对应的能源时代是A.木柴时代、煤炭时代 B.煤炭时代、木柴时代C.木柴时代、石油时代 D.煤炭时代、石油时代6.从工业1.0到4.0时代,工业A.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增强 B.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多C.由集中到分散形成工业地域 D.企业之间信息联系逐渐紧密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7—8题。

7.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8.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C.开发历史悠久 D.石油资源丰富10.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区域竞争力下降 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传统产业衰退11.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A.杭州市 B.济南市 C.黄山市 D.大同市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

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

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答案】1.A 2.D【解析】1.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①正确;图中村庄发展为III阶段的中等城市,城市化发展快,到IV阶段发展为大城市,②正确,③错;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④错;因此可以判断,选择A正确。

2.阶段Ⅲ为中等城市,到阶段Ⅳ发展为大城市,其周边主要发展城郊农业,产品有城市需求决定,因此市场是主要决定因素,D正确。

【答案】3.D 4.B【解析】3.读图可知,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减少的趋势,A错;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错;工业化起步是源于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C错误;区域发展的初期即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正确。

故选D。

学科~网4.区域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经过图中各点分别作三条边的平行线,所做平行线与边共有六个交点,每条边上较小值即该边所代表的产业类型的比重。

据此可确定该区域产业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为C—A—B。

故选B【答案】5.D 6.D【解析】5.在工业1.0时,18世纪,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主要能源是煤炭;工业3.0时,处于20世纪70年代,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已经被石油和天然气取代,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故选D。

6.从工业1.0到4.0时代,工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减弱,A错误;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少,对劳动力的技术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B错误;工业布局不完全是集中到分散形成工业地域,仍然存在集中布局的工业地域,C错误;进入工业4.0阶段后,“互联网+工业”现象日趋显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企业之间信息联系逐渐紧密。

故选D。

【答案】7.D 8.D【解析】7.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区,夏季都较湿热。

故选D。

8.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故选D。

【答案】9.B 10.C 11.D【解析】第9题、底特律开发较晚早期劳动力并不丰富石油资源也不丰富但是其位于五大湖沿岸水陆交通便利。

第10题、底特律人口外迁的原因在于传统产业衰退、环境恶化、区域竞争力下降;与环境人口容量无关。

第11题、人口外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说明底特律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大同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发展也处于转型阶段。

12.【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4°—40°之间,位于暖温带(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2)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用地大量增加。

从明清时期到现在:草地恢复成效显著,农业用地有所减少。

(3)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自然灾害加剧。

【解析】(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点,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作答。

(2)需要认真阅读图示,对比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可以从林地、耕地、草地的变化等方面作答。

(3)需要认真阅读图示,对比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然后推测黄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