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大一上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有针对性、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1.1 原始社会概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缺乏稳定的居住地和农耕生产。
1.2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在原始社会中,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部落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2.1 家庭教育: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传承来实现。
父母将生活技能、经验知识以及部落的规则传授给孩子,帮助他们适应部落生活。
1.2.2 劳动教育:由于原始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会观察、模仿和参与相关的劳动活动,提前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
1.2.3 口头传统:原始社会中没有文字,学前教育主要依靠口头传统和神话故事。
长辈们通过口头讲述和模仿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经验和知识。
三、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3.1 奴隶社会概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奴隶制度成为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3.2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与原始社会相比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3.2.1 家庭教育:家庭在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父母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来巩固社会秩序和家庭价值观念。
3.2.2 宗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在奴隶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仪式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们了解宗教信仰和伦理价值观。
3.2.3 社会等级教育:奴隶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儿童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结构的人才。
四、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启示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虽然与现代学前教育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大一学前教育史知识点
大一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和理论基础,对于从事儿童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点。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和社区进行。
然而,正式的学前教育始于19世纪的欧洲。
早期的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目的是为了帮助穷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基础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干预。
20世纪,学前教育开始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各国纷纷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和法规,为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二、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受到了众多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1. 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在自主探索中的学习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环境的准备和个别化教学。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不同阶段。
这一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观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了一种以个体的心理社会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理论。
他将儿童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指导学前教育教师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三、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提供宝贵的教育启示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1. 儿童为中心: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
2. 玩乐与学习的结合:学前教育应通过游戏和玩乐的方式,让儿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玩乐,儿童能够探索世界,培养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2版)陈文华主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2013-09-19
15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胎教发展
2013-09-19
16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三)光耀门楣
2013-09-19
17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 问题的论著。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提出了胎教作 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理论。
2013-09-19
24
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经验: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人之初 苟不教 昔孟母 养不教 香九龄 融四岁 性本善 性乃迁 择邻处 父之过 能温席 能让梨 性相近 教之道 子不学 教不严 孝于亲 弟于长 习相远 贵以专 断机杼 师之惰 所当执 宜先知
2013-09-19
21
《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2013-09-19
2013-09-19 29
二、选左右
1.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 “三公”、“三少”须慎重选择,“天下之端 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方能充任。 “人性非甚相远也。”周成王圣明,秦二 世暴戾便是典型的例证。 2.特别关注太子的道德教育。“善不可谓小而 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人的善行不能 因其小而认为无多大价值,同样,人的恶行也 不能因其小而觉得无关紧要。
22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部资料——东北师大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性质】《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史知识,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规律,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外学前教育史》包括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
主要阐述和研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幼儿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及中外学前教育名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唯物史观,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如会涉及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中外哲学发展史、儿童心理学、儿童优生学等学科。
对此,本学科不做专门要求和阐述,所涉及的内容紧紧围绕说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地域涉及中外诸多国家,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同时也要逐步学会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中外学前教育演变的历史线索,以便吸取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丰富经验,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课程的主要特色:(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整体性”,做到了四个兼顾:兼顾了教育通史与教育专史;兼顾了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兼顾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兼顾了中国和外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并以现代教育为重点。
(二)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比较分析”,既注意历史纵向发展不同时代教育的比较,又注意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比较,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教育与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
(三)从历史断代看,本课程从中国和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特色,较好地与比较教育学课程相衔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学习指导】1、坚持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地处理好预习与讲授、讨论与点评、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整体发挥本课程的教学功能。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教材章节与内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二章: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详细内容如下:1.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3. 国外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4.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提炼出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2. 让学生掌握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 让学生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分析2. 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判断教学重点: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 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新闻,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6.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六、板书设计1. 中外学前教育史2. 内容:(1)学前教育概述(2)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4)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2)谈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3)分析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学前教育史:古代学前教育、近现代学前教育、当代学前教育。
2. 外国学前教育史:欧美学前教育、亚洲其他国家学前教育、非洲学前教育。
详细内容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著名幼儿园的发展历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高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素养。
3.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提高其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教育理念的演变、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2. 教学重点:古代和近现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外学前教育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章节讲解:a) 中国学前教育史:介绍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b) 外国学前教育史:介绍欧美、亚洲其他国家、非洲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中外学前教育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中外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2. 不同时期教育理念的演变。
3.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2. 请介绍一位近现代中国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3. 请比较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但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细节的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孩子们都是通过模仿和学习来成长的。
古代的孩子们是怎么接受学前教育的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说说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
在那个时候,由于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孩子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和社区来承担的。
家长们会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怎么穿衣、吃饭、走路等等。
而社区里的长者们则会教孩子们一些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怎么种植庄稼、怎么制作工具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家庭和社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了。
我们来说说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
在那个时候,学前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孩子们会学会唱儿歌、跳舞、念童谣,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孩子们还会学习一些传统的礼仪和规矩,比如怎么行礼、怎么尊敬长辈等等。
这些内容既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也能培养他们的品德。
再来说说古代学前教育的方法。
在那个时候,学前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游戏和实践来完成的。
比如,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们去田里劳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种植庄稼的过程;社区里的长者们则会带着孩子们去山上采草药,让他们学会识别各种草药的功效。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增强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啊!我们来说说古代学前教育的意义。
在那个时候,学前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质和品德上。
通过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生活技能,也学会了传统文化。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古代学前教育虽然与现代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让孩子们在家庭和社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前教育机会,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关于古代学前教育的故事。
《中外学前教育史》1、2章—第1-周教案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案首页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史1.解释什么是“史”、“教育史”。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4.姓。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如何规划我国未来10年的学前教育发展?3.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意义二、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亦不例外。
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对幼儿教育这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指3-6岁儿童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幼儿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等同看待。
本课程里的幼儿教育一般指0-6岁,甚至包含了幼儿出生前的胎教。
在理解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几点,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应有历史的观点。
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幼儿教育包括了自人类产生以来的幼儿教育,因此,它前后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
作为今后的幼儿教师,或是今后欲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或管理者,这些知识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史学观。
(2)应有全球的观点。
幼儿教育自人类产生就有了,但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
因此,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全球的观点,这样才能对幼儿教育史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3)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
历史是发展的、动态前进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以往同类事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学前教育的实践如同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古代社会,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完备的学前教育体系,但人们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视和尝试,为后世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理念。
在家庭中,长辈们重视对幼儿品德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将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传递给下一代。
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教育幼儿要懂得谦让和尊重他人。
同时,家庭也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规范,如穿衣、吃饭、行走等方面的规矩,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古代中国还重视早期的文化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成为儿童启蒙的重要工具。
这些读物不仅教授文字和知识,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
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天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并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儿童主动思考,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而在古代西方,学前教育同样有着自己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
他认为,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早期的教育能够在上面留下深刻的印记。
古罗马时期,家庭对儿童的教育也十分重视。
家长会让儿童学习拉丁语、算术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勇敢和坚韧品质。
在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在神庙中接受教育,学习宗教知识和道德规范。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虽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但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家庭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品德教育始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再者,早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传授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古代学前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只有少数富裕家庭的儿童能够接受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而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儿童则缺乏教育机会。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大约在五帝时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庠”是虞舜时代学校的名称)2.西周设置有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称为“三公”,少师、少傅和少保称为“三少”。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①提倡及早实施②主张慈严结合③要求均爱勿偏④主张博学致用⑤重视风化陶染2.风化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3王守仁,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490年初,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2.《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3.吴朱哲女士在上海公立幼稚舍创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私立保姆讲习所。
4.帝国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①吸引留学生出国,接受幼稚专业训练。
②在中国创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③外国教员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材料,出版幼儿读物④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5.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第六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陶行知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①解放儿童的头脑②解放儿童的双手③解放儿童的双眼④解放儿童的嘴⑤解放儿童的空间⑥解放儿童的时间3.艺友制是指学生(艺友)在幼稚园(非师范学院)中通过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教师。
4.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5.“活教育”理论①目的论②课程论③方法论④教学原则6.张雪门与著名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7.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8.张宗麟成为中国第一个男性幼儿教师。
第七章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个维度:专业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九章外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学前教育思想①教育应由法律规定②教育要适应自然③重视胎教④重视婴幼儿体育训练⑤重视音乐教育⑥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第十一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
中外学前教育史1-3章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生平: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一生热衷教育,达40年 著作: 《小学》 《童蒙须知》
一、重视蒙养教育
1.教育按年龄和心理特点分 两个阶段: 小学:8-15 大学:152.儿童教育及早进行 打“圣贤坯模 ”
二、慎择师友
• • • • 选乳母 择良师 交益友 盛赞贾谊:早喻教、选左右
第二节 古代的慈幼
一、慈幼观念 “不独子其子”,“幼有所长”《断织教子》 合理地养育和教育儿童 受而有教——爱而会教
1.《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 学前教育的记录 2.古代学前教育无统一的和明确的年龄划分
二、慈幼机构 (一)宫廷慈幼机构 孺子室,邸舍 (二)社会慈幼机构 慈幼局,举子仓,育婴堂
一、及早施教,推崇胎教
• • • •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原因: 1. 幼时家庭教育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 庭的成败兴衰。 • 2.家长对年少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 • 3.当时社会动荡,学前家庭教育是士族教育的基 础和主要形式
• 二、严慈结合
• 有教有爱、反对溺爱 • 提倡体罚
三、论儿童教育的原则
• 循序渐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承认个性 •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 成” 如:每天考德,行为落实
四、评价:
1. 反对传统教育,符合儿童教育规律,“与近代进 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郭沫若)
2.“自然教育论” 比西方早了200多年,实属 难能可贵。
学前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活常规:童子礼,卫生习惯 (2)思想道德:孝悌、崇俭、诚信、为善、立志 (3)文化知识:识字(“三百千”)、诗赋 (4)身体保健:抗疾、游戏
中外学前教育史共5文档课件
目录
• 学前教育史概述 • 中国学前教育史 • 外国学前教育史 •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比较 • 中外学前教育制度比较 • 中外学前教育实践比较
01 学前教育史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 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 的期望和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 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 。
中外学前教育实践的评价指标
幼儿园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特色。 外国学前教育评价指标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早期教育质量标准。
中外学前教育实践的评价指标
01
家长和社会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期 望和评价。
02
早期教育机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 特色。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01 02
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和知识传承,而西方的基督教文 化强调博爱和宽容。
教育家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如孔子、孟子、卢梭、福禄贝尔等,他们的 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因素
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教育观念 对学前教育制度具有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学前教育制度受到 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知识传授
和道德修养。
中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启示
多元化发展
学前教育制度应该注重儿童的 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 内容和方式,满足不同儿童的
发展需求。
教育公平
应该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优 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04 中外学前教育思 想比较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中外学前教育史
05
第六章 港澳台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01
学前教育机构
02
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及管理体制
03
学前教育机构的协调与统一
04
学前教育课程
05
学前教育课程的逐渐统一
06
学前教育的课程要义
07
学前教育师资
香港学前教师入职资格的提高
香港的学前教师培训
2000年后对学前教育的资助
2000年前对学前教育的资助
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提高思想觉悟
提高文化水平
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近代的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论儿童公育思想
探索学前教育的中国化思潮
(三恽代英论儿童公育思想
蔡元培论儿童公育
01
02
03
04
05
06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生平和幼教实践
1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大起大落
5
学前教育学术发展受阻
4
学前教育的盲目发展
学前教育的调整巩固
幼儿园的调整与发展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
教育路线和方针严重歪曲
管理制度遭到彻底破坏
师资培训被全面取消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发展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恢复与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与体制
01
文艺复兴运动
02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03
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实施
04
学前教育目标
05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06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篇:中外学前教育史中外学前教育史1古代希伯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2古代印度:在婆罗门的家庭中,儿童约在3~5岁经过剃度礼开始接受家庭教育3斯巴达:尚武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灵魂,斯巴达式的训练始于儿童的诞生(军事化教育)5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儿童按年龄划分,教育顺应自然主张;论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体育7~14岁德育14~21岁理智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最早的教学法学者,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双语教育7预成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型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
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8伊拉斯莫斯:《幼儿教育论》9蒙田: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消化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教师的责任是用对道德的挚爱多于对道德的尊崇来充塞孩子的心10康帕内拉: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1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世界图解》对后世影响最大,“泛智”思想(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集体教育形式-4~6岁儿童为对象的“母亲督导的班” 国库补助政策,1840年8月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了国库补助的对象13伦克夫妇:1851年夫妇二人在英国设立德语幼儿园,1854年在伦敦举办了一次教育博览会,别劳夫人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了福禄培尔的恩物以及其他物品;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开办编织学校的活动拉开了法国近代学前社会教育历史的序幕;至法国已基本上确立起近代学前教育制度;在法国教育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奥柏林的编织学校(1770年创设)15.托儿所运动:帕斯莱特、柯夏和马尔波是法国19世纪上半期开展的托儿所运动的著名人物;1826年帕斯特莱领导妇女会创办了法国最早的托儿所;柯夏主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16.托儿所性质的转变:1835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提出视学官具有视察和监督托儿所的权利,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1836年教育大臣布雷发出传阅文件,明确指出托儿所是公共教育部领导下的学校,这标志着法国托儿所性质的重大转变,即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对全体国民的国民教育事业;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了最早的有关托儿所管理和监督体系的规定,把法国的托儿所纳入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轨道17:福禄培尔幼儿园方法的传入:由于19世纪中叶别劳夫人(德国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的努力及法国政府的支持协助1881年和1882年先后通过“第一费里法案”“第二费里法案”最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免费.义务.世俗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原则的确立为普及学前教育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世俗化;1881年8月2日的政令采用“母育学校”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政令的颁布意味着基本确立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凯果玛: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托儿所改造为母育学校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她指出了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双重目的:社会目的和教育目的20塞贡:为弱智儿童首创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着重感觉和运动神经的训练21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兹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立的;1860年美国妇女伊利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被美国人尊为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1868年在波士顿出现了美国的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1877年伦理文化社的领导人弗利克斯、阿德勒在纽约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慈善幼儿园;最早建立幼儿园的教会是1877年俄亥俄州托利多的特雷尼梯教会;1870年在密尔沃基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协会22.(公立幼儿园运动):【~的建立是以公立学校为基础的19世纪30年代以新英格兰为中心在美国兴起了一场以发展初等教育为目标的公立学校运动】到19世纪最后十年~~在美国各地得到蓬勃发展;1873年秋美国第一所~在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建立,美国其他州也纷纷仿效,一些私立幼儿园和慈善幼儿园逐步被纳入公立学校系统;1914年几乎在美国所有稍大的城市都建立了公立幼儿园系统;~~是美国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后美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3.洛克:最主要的教育著作1962年的《教育漫话》;主张心灵白板说;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24自然后果律: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就是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服从自然的法则25.裴斯泰洛齐:主要著作《隐士的黄昏》《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化’(名解)并付诸教育实践,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有效方法26.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教育性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是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于教学,在他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学)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训育方法有限制.赞许(奖励).责备.惩罚.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27.战后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势:a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b提早幼儿教育起点.重视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c学前教育机构多种多样,幼儿入园率大幅度提高d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e确立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地位f注意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力量g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h扩大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28.英国:据英国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5岁为义务教育开始的年龄;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问题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哈多报告立足于儿童中心主义.集欧文.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福禄培尔和麦克米伦等的幼儿教育思想之大成,被认为是英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为解决保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幼儿游戏班”应运而生29.法国:1905年比纳与西蒙编写出版了第一份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以3~13岁儿童为对象;战后曾出现过以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计划为代表的各种教育改革方案30.开端计划: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由经济机会办公室发起.这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一年的保育31.福禄培尔:1826年发表教育代表作《人的教育》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一所学校1840年将学校命名为幼儿园1843《母亲与儿歌》1861年他的生前好友撰写发表《幼儿园教育学》教育的本质通过教育使人能自由和自觉的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教育的任务人类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人类最终才能认识上帝的统一人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过程也和自然界的计划过程一样,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对立的法则(天性与环境)和调和(变内部为外部变外部为内部)的法则32(自我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依据: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游戏被他看作是儿童(--)的集中体现是幼儿园的教育方式a他拟定了一个以儿童的活动和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并精心创制出有关的教具材料b1843年他在《母亲与儿歌》中系统的介绍了通过歌谣及相关的游戏活动教育婴幼儿童的方法c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将游戏列入幼儿课程中.游戏是能够发展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活动d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e提倡村镇设立公共游戏场 33杜威:著作《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论教育本质a教育即生长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连续性原则)思维五步骤-疑难的境地;指出疑难点所在的位置;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在行动中检验假设】a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b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c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d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的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e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35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教具;《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为了解决苏联有些地方出现不按年龄分班.将二者合办及由于托儿所年龄班和幼儿园年龄班分别隶属于卫生部和教育部所产生的矛盾.就需要创办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的学前教育设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指导。
中外学前教育史(高起本).pdf
论述题1.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实习的区别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答案:①在空间上,他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大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②在时间上,他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学期,增加到三年六个学期中均有实习;③在内容上,他从仅仅实习幼儿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联系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进行阐述。
2.张宗麟有关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什么意义?答案:(1)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的,因为教育的灵魂仍在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
幼稚园的课程应是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2)关于社会化的课程应包括的内容:①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卫生方法,以及家庭、邻里、商铺、邮局、救火组织、公园、交通机关等社会组织的观察研究,及本地名胜古迹的游览。
②日常礼仪的演习。
③纪念日和节日的研究举行。
④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时间。
⑤健康和清洁检查。
⑥党旗、国旗、总理遗像等认识。
⑦社会的演习。
联系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阐述。
3.试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意义。
答案:①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又发展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中国人”。
②课程论: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
③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
④教学原则: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⑤训育原则: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的教育工作上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提出训导原则。
联系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
4.评论陶行知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案:(1)要发现儿童的创造力。
教师要发现儿童是有创造力的,教师要重视和发现儿童的创造力。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学前教育的实践如同璀璨星辰,闪耀在不同文明的天空。
古代社会,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但人们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视和探索从未停止。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家庭中,长辈们注重对儿童的品德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仁爱、孝顺、礼仪等美德。
“孟母三迁”的故事传颂至今,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多次迁居,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父母对学前教育环境的重视。
那时,儿童的启蒙教育通常从识字开始。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蒙学读物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教材。
这些读物不仅教会孩子们认字,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社会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也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
孩子们会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帮忙打扫、整理物品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游戏也是孩子们重要的活动方式。
如放风筝、踢毽子等,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而在古代西方,学前教育同样有着独特的实践方式。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注重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
在古罗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军事素养和勇敢精神。
孩子们会模仿成人的军事训练,锻炼体魄和意志。
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则与宗教紧密相连。
儿童从小就接受宗教教义的熏陶,学习宗教仪式和道德规范。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虽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但无疑为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蒙以养正”,还是西方古代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都反映了人们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和期望。
在教育方法上,古代学前教育多以直观教学为主。
通过实物、榜样和实际行动来引导儿童学习和模仿。
教师或家长往往是儿童的主要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内容方面,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道德教育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教始于西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最早的教育机构“痒.”----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中国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
内则》保傅教育制度:殷商已有,“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太保太傅太公,“三少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原始社会特点(启示):1、对儿童实施社会共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4、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特点(启示):1、开始呈现一定的计划性2、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3、学前教育的阶级性明显4、奴隶主贵族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把学前家庭教育作为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内容:1、初步的道德教育(①懂得自幼行孝悌长幼之道②自由培养正确的志向③自小积善行德④自由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⑤自幼学会礼让和勤俭)2、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征: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有关胎教的著作: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外象内感)胎教的经验与局限:1、注重本正(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注重婚姻另一方的家庭及家教③注重婚姻对象,要求双方性情温顺,品行端正)慎始2、要求合理的营养3、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5、注重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6、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清代主要的慈幼机构。
(对今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1、政府加强慈幼机构管理2、慈幼经费固定保障3、允许私人设办4、弃婴保育职业化及出路安排社会化5、弃婴收养普遍化6、经费筹措多样化、资金使用营养化)及幼堂:唐鉴在道光年间在贵州创办的我国最早实行教养合一的慈幼机构。
贾谊论早期教育:1、早谕教:正本慎始、教子婴孩2、慎选左右3、重儒术与音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及早施教,勿失时机2、慈严相济,均爱勿偏3、风化熏陶,陶冶品行4、虽在孩稚,便渐督正5、应世经务,博习致用《颜氏家训》:对儿童教育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重视蒙养教育2、幼儿教育内容(学眼前事)3、幼儿教育的原则(①慎择师友②提倡“蒙以养正”③严格要求与寓教于乐)学眼前事:这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提出的一个儿童品德教育原则,与“学其理”相对应。
其基本含义是指教儿童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意义:学眼前事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而且能够为大学“学其理”打下基础。
蒙以养正: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就施加正面的教育和影响,培养其优良的思想品德,以便更好地开发其智慧,培养儿童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扶正驱邪,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基现实意义:正面教育是指通过一种积极诱导、示范、启发与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兴趣,保护自信,提高儿童主体性的教育。
《小学》宋代朱熹为儿童学“眼前事”而编写的一部教材,将古代童蒙读物加以选择、扩充,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成书,此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地位相当于四书。
《童蒙须知》:宋代朱熹为儿童学“眼前事”而编写的一部教材,为儿童制定了学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由浅入深,自近及远,符合儿童认知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有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①顺导性情,鼓舞兴趣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③因材施教、各成其材④全面诱导,不执一偏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危害。
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
这样才能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断长进。
王守仁“自然教育论”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癸卯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根据这个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开始由家庭封建传统模式向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正式确立。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主持下颁布的,按照这个学制,将学前教育机构改名为蒙养园,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内,纳入了真正的教育机构之中,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表现蒙养院: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
主要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主要科目有游戏、歌谣、手技、谈话四科。
康有为: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
认为幼儿教养的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1、儿童的"公养"、"公育"2、论胎教3、论婴幼儿教育1903年,端方在湖北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天津的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出名的外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幼儿园机构叫察物学堂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人本院:这是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主张建立的一种公共胎教机构,是康有为儿童公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的)是为孕妇营造一个优良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一切以能保证胎教的正确实施为前提。
这一主张从属于实现大同世界必须消灭家庭这一出发点,虽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但毕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具有民主主义的进步性。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颁布于1904年。
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它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额重要作用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同时规定设置蒙养院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招收3岁以上至7岁儿童。
章程还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纲要性的说明。
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厦门集美幼稚园:1919.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的一部分(办园指导思想:1、把幼稚教育当成立国之根本,认为有了健康的儿童才能有健全的人民2、教师为儿童的伴侣,幼稚教育是爱的教育3、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在儿童的需要与生活的经验上4、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幼稚教育是求孩子的解放与幸福5、幼稚教育有改造家庭教育的责任)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东南大学教授陈鹤琴在自家客厅创办。
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办园主旨是:实验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并以实验所得供全国采用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27年11月,在陶行知的领导下,以张宗麟、徐世璧、王荆璞为基干,在南京郊区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办园宗旨在于研究和实验如何办好农村幼稚园的具体方法,以便向全国农村普及实验:用艺友制的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
晓庄幼教研究会:1929张雪门和几个朋友成立的,是我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
《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内容:1、各种故事的欣赏演习2、各种故事画片的阅览3、各种有趣而不恶劣的儿童歌谣、谜语的欣赏、吟唱和表演意义: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特点:科学性、全面性、多样性、灵活性。
老解放区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壬辰学制:1928年,将1922颁布的壬戌学制进行修正所形成的。
其中,幼稚园教育沿旧制未改,1929通过《幼稚园规程》确定了幼稚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地位。
艺友制: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跟着幼稚园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老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
显然用这种方法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锁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活教育:陈鹤琴提出的,与陶行知“死教育”相对应的,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4、教学原则: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可以综合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5、训育原则:①从小到大②从人治到法治③从法治到心理南陈北张: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张雪门1951年学制改革:幼稚园改为幼儿园1952年,幼儿教育处由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颁布,是幼儿园内部的工作法规,对全国各类别幼儿园均属有效。
贯穿国家对儿童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儿童放在首位,创造和谐的环境,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
《规程》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
《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
《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是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颁布,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重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颁布,基本理念为素质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师幼互动理念、整合教育理念。
将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强调有机结合、互相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