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压接规范

合集下载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1.目的
本文旨在提供终端压接技术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终端/线缆接口压接
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终端/线缆接口铜芯到芯片,终端到板,终端到PCB等压
接工程。

3.压接模式
3.1可采用机械式或气控式压接。

3.2压钳型号必须符合要求,否则容易造成芯片损坏。

4.铝屑与压接热源
4.1铝屑使用规定:使用过的铝屑不可重复使用,以免把外界污染物
带入芯片内部,影响整体性能。

4.2压接热源使用规定:必须使用正压,并且要选用合适的热源模式,以保证芯片稳定性,以及压接过程正确和可靠。

5.压接变形
5.1终端要求变形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大的变形会影响终端的
密封性能。

5.2压接变形的检测方法:压入量试验,接触面损伤试验,抗拔强度
试验,压接变形试验,以及量热试验等。

6.压压具及压入力
6.1压压具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任何磨损、裂纹都必须更换。

6.2压入力的范围必须符合要求,过大的压力可能会造成芯片损坏,
过小的压力可能会影响密封性能。

7.热控
7.1若采用气控式压接,必须使用正压,热源要选择合适的热源模式。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一、引言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用于将导线与端子连接,实现电流传输和信号传递。

为了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端子压接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检验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端子压接标准和检验规范。

二、端子压接标准2.美国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和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制定了关于端子压接的标准。

其中,ANSIC119系列标准主要适用于传输和分配系统中使用的压接端子和配件,而NEMAWC系列标准适用于电线和电缆中使用的压接端子。

3. 其他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些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材料的端子压接标准,如德国尼盖尔(Negele)公司的压接端子标准等。

三、端子压接检验规范1.外观检查:对端子压接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端子的色泽、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变形或氧化等情况。

2.尺寸检验:测量压接端子的尺寸,包括导线进入端子的长度、导线固定部分的长度和端子的总长度等。

3.强度检验:对压接端子的强度进行检验,主要包括端子是否能够承受预定的拉力,以及在规定的压接力下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

4.电气性能检验:通过使用示波器或万用表等设备对压接端子的接触电阻、电压降、接触可靠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保证端子压接的电气性能符合要求。

5.可靠性检测:对压接端子进行抽样检验和可靠性测试,以评估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检验记录:对每次压接进行检验时,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检验数据和结果,以备后续追溯和分析。

四、结论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检验规范,以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定了相应的端子压接标准,包括对端子尺寸、力度和电气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端子压接的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验、强度检验、电气性能检验和可靠性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遵循标准和执行检验规范,可以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电气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4.3 端子各部位压接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4.3.2 料带切断位置确认(参考)
后 方有喇叭口、前方无喇叭口 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4.3.3 电线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表 1 拉力值
导体公称截面积,mm² 0.35 0.5 0.75
拉力1),N 50 70 80
导体公称截面积,mm² 4.0 6.0 10.0
拉力,N 270 450 500
0.85
100
25.0
1900
1.0
110
35.0
2200
1.5
150
≥50.0~120.0
2700
2.5
翘曲
△ 可接受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扭曲
4.6 端子外模绝缘层压接检验方式: 4.6.1 绝缘层压接后进行三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连接B区应可见电线导体和电线绝缘层,检查绝缘
层覆是否有损伤或滑出,若有表面损伤或滑出,则压接高度须重新调整,如附图:
4.7 端子拉力测试及检验方式,如附图: 4.7.1 测试长度以150mm左右为标准 4.7.2 脱去外被20mm左右 4.7.3 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其拉力 值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4.7.4 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 4.7.5 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芯线全部断在端子内模内为端子压接高度过低, 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高度调高;若导体芯线无一股芯线留在内模中,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 高度调低,(除铆压双并线端子外) 4.7.6 双并线合压在一端子时,端子内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范围内即 可,不要求符合4.7.5条。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1、压接要求1. 芯线(导体)和塑线(绝缘体)压接处外观要求:1)芯线压接处:芯线必须可见。

芯线末端必须超出芯线压接处,且其超出部分不得影响端子的装配功能即不能伸入到端子的接触区域。

塑线压接处必须保证塑线末端、芯线同时可见。

2)芯线压接处、塑线压接处:导体不允许有任何单根导线外露及损伤。

针对以上要求,对于芯线和塑线压接外观的判定总则为:2. 喇叭口压接要求喇叭口分前喇叭口和后喇叭口。

后喇叭口必须保证能看到,前喇叭口最好也要有。

无喇叭口和过大的喇叭口都是不可接受的。

一般要求,喇叭口近似为端子材料的2倍,要求要后端必须能明显看到喇叭口,判定依据可参照下图:3. 余料切断要求端子压接时,要求必须能看到余料;过长的余料长度、无余料都是不可接受的。

通常要求余料切断长度为端子材料的1.0-1.5倍。

对于余料切断的具体长度判断要求满足以下三点:1)余料切断前端不超过0.3mm,后端长度不超过0.5mm;2)余料上的毛边不允许超过0.3mm;3)余料和毛边必须不能影响端子插入护套里。

4. 端子压接容易发生的变形及判断标准。

要求:端子弯曲变形不允许影响端子连接,及端子的接插功能。

5. 有密封塞的端子压接要求对于有些需要加密封塞的端子压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密封塞在塑线压接部位必须安全可靠;2)密封塞在压接后无损坏现象;3)密封塞颈部末端在塑线压接和芯线压接之间必须可见;4)导线的绝缘皮在密封塞内必须可见。

2、压接截面1. 压接截面分析判定:1)压接对称;2)所有的芯线都被压紧;3)端子芯线压接内壁无裂缝;4)芯线压接区压接片中心闭合,顶端无间隙。

合格的塑线压接有以下三种压接方式:1)F-压接;2)重叠压接;3)交叉压接。

普通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图:注意:芯线压接披锋高度不允许超过0.13mm,宽度不允许超过0.1mm。

旗型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图:合格的(带密封塞)压接截面参考下图:不合格的(带密封塞)压接截面如下图所示:密封塞被刺穿。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SUBJECT 主题人员配置标准工时文件编号版本制定单位生产工程P E 使用单位生产部发行日期页次第2页
E: 端子外
观: 端子压接4. 如果对外观
判断有争议之
注 1. 端子拉力测
试.2. 接触通电测
试.
固定电线胶皮;
D: 切片: 切片过长;切片过短. A: 喇叭口: 过大.无喇叭口.
B: 包线位: 夹线过紧,压伤线芯;过松,线芯与端子拉脱力过小;线尾过短; 线尾过长; 端子压接后披锋过大;芯切口,遗失或外露,扣位变形等.
C: 包胶位;:夹胶皮;端子包胶位压伤胶皮内线芯;包胶松,端子夹胶成型不够,线束端子压接规范1工序名称线束端子压接 标准说明:1. 检查端子压接后之外观.
2. 使用工具: 目视,10倍或更大倍数放大镜.
3. 检查内容:。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1.目的:为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端子压接能符合质量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2.范围: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接检验。

3.权责:3.1生产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质量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4.内容:4.1端子压接部位名称:1 ,-------- ' 7端子部位名称:1.端子配合区;2.弹片;3.芯线观察区域;4.芯线压接部QS)5.喇叭口;6.绝缘皮观察区域;7.绝缘皮压接部(WS);8.连筋C:压接高度(Cnmp Height)4.2各部位压接规范标准:1.端子配合区---------- 没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2.弹片---------------- “攵有变形3.芯线观察窗口-------- 必须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0.2T. 0mm4.芯线压接部---------- 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5.喇叭口-------------- 后喇叭口必须可见,最佳尺寸范围为0. 1-0. 4mm6.绝缘皮观察窗口------ 必须同畤能看到芯^和绝缘外皮7.绝缘皮压接部-------- 必须压接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8.连筋---------------- 连筋(端子与端子间连接的料带切除后,保留在端子上的剩余部分)不能损伤电线绝缘层和密封塞,连筋最大长度不应超过0. 5mm。

绝缘皮压接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 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X 不可接受芯线压接过短,此种现象易造 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X 不可接受4.3端子各部位压接确认:3△ 可接受能看见芯线ab=(0.5~1;0) mm , cd=de(0〜0.5)mm(。

〜0.3)rrmX 不可接受X 不可接受X 不可接受4.3.3电线位置确认O ~~良好绝缘皮没有露出is 部△ 可接受 能看见绝缘皮绝缘皮进入芯线压着部看不见芯线• •••••• • • • ••• • • • • • • • •• • • ■A绝缘皮压接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端子压接技术规范是指在电气连接器制造和使用中,对端子压接工艺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技术文件。

端子压接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连接方式,主要用于电路板和电线之间的连接,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将从端子压接工艺过程的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1.端子压接工艺过程的要求:(1)端子压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端子压接之前,应对压接工具、端子和电线进行检查,确保其无损伤、无锈蚀和清洁。

(2)端子的选择。

根据电线截面积和电流负荷来选择合适的端子规格,确保完成压接后的电气连接满足要求。

(3)端子压接工具的使用。

应使用合适的压接工具,压接工具应满足使用要求,并经过校准和保养,确保压接质量。

(4)压接工艺的控制。

应控制好压接力度、压接时间和压接温度,确保压接良好。

2.端子压接工艺的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

检查端子和电线的外观,包括是否存在锈蚀、划痕、变形等缺陷,以及是否整齐美观。

(2)尺寸检验。

测量端子的压接段长度、压接面积等尺寸参数,确保符合要求。

(3)电气性能检验。

通过检测电气连接的电阻、接触电压降以及绝缘电阻等指标,判断端子压接的质量是否合格。

3.端子压接质量控制:(1)压接过程的记录。

对每次压接工艺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端子和电线的规格、工具的使用、压接力度等,以便追溯和分析问题。

(2)压接质量的可靠性检验。

定期抽样检验压接质量,使用对比法和实际应用环境的验证,评估压接质量的可靠性。

(3)工艺参数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分析压接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和改进工艺参数,提高压接质量。

在端子压接技术规范中,还可以包括对端子压接工具和设备的要求、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工艺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内容。

通过对端子压接工艺的规范和要求,可以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电气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端子压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剖面制作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压接质量判定参考图样。

本标准适用于端子压接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标准引用来源于TE/JST等大品牌厂家标准、客户技术要求与以下行业标准。

IPC/WHMA-A-620A CN-2006QC/T29106-2014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VW6033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端子使导线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路导通的机电元件。

端子按压接区形状分为敞开式与筒式。

3.2分类: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IDC)、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2.1敞开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敞开式,压接后闭合的端子。

3.2.2筒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

3.2.3刺破式胶座(IDC):压接前端子与胶座为一体的端子(压接无需剥掉线材外皮的一种端子)。

3.2.4航插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主要匹配航插插头。

3.2.5共接端子:主要用于线与线空中对接的端子,存在开口与筒式两种类型。

图1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3端子各部位名称图2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3.4端子压接通过施加一定的机械力,使两种材料(线芯压接区与线芯、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紧密的结合,达到电性能导通且牢固接合的目的。

3.5线芯压接剖面端子线芯压接区与线芯压接后的剖面。

3.6绝缘压接剖面端子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压接后的剖面。

3.7端子拉力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承受力。

端子分为:1.绝缘检查窗口,2.喇叭口,3.刷子检查窗口,4.扣锁片5.绝缘压接区,6.线芯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端子两端可能都有),9.端子停止耳朵,10.电气连接槽,11.机械支撑槽,12.检查窗。

1011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1线芯压接线芯压接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

表1线芯压接技术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 为判定依据。

端子压接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
导体入口端的压口可辨认,但其高度小于 基材金属厚度的2倍。
15
钟型压口
图5-33 1/导体进入区喇叭口 2/出线端喇叭口
缺陷-1,2,3级 在压接区导体入端没有钟型压口(1)。
由于压接过度或导线规格过小导致钟型压口 过大(2)。
16
导体刷
图5-34 线出口区定义
目标-1,2,3级 导体芯线从导体压紧片端部稍微伸出一点, 形成一个“导体刷”。 导体芯线形成的导体刷聚集在一起,没有向 外张开。
标准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 • 产品分级. 1级-普通类电子产品,如家用电器等, 2级-专用服务类电子产品,如通信产品等, 3级-高性能类电子产品,如医疗设备等. • 如客户有自己要求的,则按客户要求生产和验收.
1
名词和定义: 我们客户有特定规定要求时,按客户要求执行.
目标:指近乎完美/首选的状态 可接受:指不必完美但要在使用环境下保持完整性和可靠性的特征 缺陷:指在其最终使用环境下不足以确保外形、装配和功能(3F)的情况
可接受-2,3级 在检查口内可同时看到绝缘皮和导体。
缺陷-1,2,3级 如图5-19中箭头指出所示,绝缘体已进入导线压接 区 绝缘皮和导体分界线在绝缘皮夹紧区域内 ,如图520中箭头所指所示.
11
导体压接
图5-21定义了导体压接区
目标-1,2,3级
导体压接区域内没有绝缘皮。
导体伸到了刷尾检查口的中央。
缺陷 — 1,2,3级 绝缘皮紧固翼刺破绝缘皮(图5-10)。 绝缘皮紧固翼对绝缘皮的支撑不够180° (图5-11)。
7
绝缘皮支撑压接
缺陷-1,2,3级 绝缘紧固翼包围导线,在顶端留下的开口大于45°(图 5-12)。 两个紧固翼都没有接触绝缘皮的顶部(图5-13)。 绝缘后退(图5-14)。 绝缘皮夹紧接触区域内有导体(图5-15)。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线束端子压接标准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4.1名词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2通用要求1.绝缘皮检查窗口2.喇叭口(前/后)3.刷尾检查窗口4.锁紧片5.绝缘铆压区6.导体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3压接要求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4常见不良或缺陷4.4.1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4.4.2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4.5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4.6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4.6.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4.6.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4.6.3检验余料长度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6.4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②拉拔力要求(参照4.7)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4.6.5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作者:————————————————————————————————日期: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接线端子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常见的压接高度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1. 压接高度过低
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接线端子生产厂家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 (图1)或过大(图2)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端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图.1
图.2
2. 压接高度过高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接线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光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9634115099-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9634115099-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5
4.1.压接的设置
6
4.2.导线
7
4.3.压接系列等级
7
4.4.完成压接
7
4.5.压接参数
7
4.6.压接的要点
7
4.6.1.在整个压接过程
7
4.6.2. 在某些压接操作中,以下要求对于正确操作非常重要
8
5. 压接的手段
8
6. 实验的一般条件
8
6.1 实验样品
8
6.2 实验的进行
8
7. 对压接的目测检验
下,两个导线可以互相叠放或并列放置在一起。 参见附录 3
技术标准书
号码

ID
04/98
96 341 150 99
5
OR
此文件属于标致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所有,未经其代理人标志雪铁龙集团研发公司或采购总公司(SOGEDAC) 的许可,不得
擅自复制或传播此文件。
4. 1. 压接的设置
压接包括两个独立的步骤:
技术标准书
号码

ID
04/98
96 341 150 99
7
OR
此文件属于标致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所有,未经其代理人标志雪铁龙集团研发公司或采购总公司(SOGEDAC) 的许可,不得
擅自复制或传播此文件。
- 遵守包皮操作中的规则 - 对于不带检测系统装置的压接操作,应进行抗拉伸强度测试 - 为确认芯线的压缩程度,应进行显微切割
- 在并列导线的压接过程中,导线的截面积应是相同的。
芯线压接
芯线压接呈心形(参见附录 4)。
绝缘包皮
共有四种类型的绝缘包皮(参见附录3和附录5): - 心形包皮 - 覆盖包皮 - 环形包皮 - 错位包皮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用于连接电线和电器设备的导线端子。

端子压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一、端子压接标准:1.GB/T1179-2024《铜压接端子》:该标准规定了铜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根据端子的不同用途,分为电力、通信、控制等多个类别,具体要求有严格的尺寸、强度、导电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铝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铝材料的电导率较低,因此铝压接端子的要求相对于铜压接端子更为严格,主要涉及压接质量、电接触电阻等指标。

该标准规定了铜和铝材料的压接连接器的质量要求、应变性能测试、接触电阻测试等。

此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和工业应用中使用的压接连接器。

二、端子压接检验规范:1.外观质量检验:检查压接端子的外观质量,包括端子的锈蚀、氧化、表面光洁度等。

2.强度性能检验:使用强度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检测端子的拉力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时要保证拉力施加到端子的最大承载能力。

3.电接触电阻检验:使用电阻测试仪测量压接端子的接触电阻。

标准要求接触电阻应低于一定数值,以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4.临时脱落力检验:在拧紧后,施加一定的推力或拉力,测试端子是否会临时脱落。

5.导线压接长度检验:检查导线在端子内的压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良好的接触面积。

6.超负荷触头温度升高试验:在额定负荷下,观察和测量压接端子的触头温度升高情况,以判断其导电性能和散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以上是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行,才能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端子压接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端子压接的良好接触和可靠性。

2024版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2024版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选用高质量的端子和线束材料,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规范 要求。
加强压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现象。
采用先进的压接工艺和设备,提高压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2024/1/27
22
05
安全注意事项
2024/1/27
23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工作场所整洁、干燥,无灰 尘、油污等杂质。
根据需要,准备好辅助工具和材 料,如剪刀、剥线钳、绝缘胶带
等。
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如消 防器材、安全标识等是否齐全有
效。
2024/1/27
6
02
压接操作规范
2024/1/27
7
剥线长度与方式
根据端子规格和压接要求,确定 合适的剥线长度,通常剥线长度
2024/1/27
确保端子和线材的材 质符合相关标准,如 耐腐蚀性、导电性等。
4
压接工具与设备检查
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和设备, 确保其适用于所选端子和线材 规格。
2024/1/27
检查压接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 如有无磨损、松动、故障等。
对压接工具和设备进行校准, 确保其压接参数准确可靠。
5
工作环境准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压接规范可能因不同的行 业、设备和产品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应严 格遵守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压接质量和安 全。
10
03
质量检验标准
2024/1/27
11
外观检查
压接部位应完整,无裂纹、毛刺或变形。
端子与导线的颜色应匹配,且色泽均匀。
2024/1/27
标识清晰,易于辨认,符合相关标准。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精心整理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质量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全部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3.1 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拟定端子压接标准。

3.2 制造部:负责依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质量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督查。

4.内容4.1 名词1. 绝缘皮检查窗口2. 喇叭口(前 / 后)3. 刷尾检查窗口4. 锁紧片5. 绝缘铆压区6. 导体压接区7. 端子结合区8. 料带残耳9. 压接柱停止耳朵4.2 通用要求4.3 电线地址浅打检验要求○?优异△?可接受△?可接受×??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绝缘皮压着很短,此种不良现象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芯线压着很短,此种现象易造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刹时开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 , 易零散。

成端子拉力不足,易零散路。

×??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芯线压着很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芯线飞丝 , 可能造成拉力不子不易与 HOUSING实配,影响装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的子拉力不足,易零散配。

隐患4.4 压接要求常有不良或弊端剥线不良注: 1. 剥线长度:① 2.8 铜件 /2.8 四方插: 4± 0.2mm②小 5556 铜件: 2.5 ±0.2mm2.检查线芯可否受损,必然要剥开线皮 3 个 mm以上。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 77-1516-2526-4041-6061-121>121赞同最大铜丝损失数0003455%4.4.2 端子压接弊端刺破绝缘皮 -NG 没有压住绝缘皮 -NG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 -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好铆压-NG 导线松弛,没有完好被铆压住 -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 -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以见-NG 线股高出端子高度 -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 -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 -NG 线皮压接区变形 -NG4.5 外观检验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CCD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线材的准备(拜会线束图纸)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伤害情况;检验余料长度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反面批峰不高出0.13mm②导体压接部位必定完好闭合并包含全部线芯③后喇叭口必定可见④导体尾端必定平齐、伸出压接区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别要讨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是电子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广泛应用于电气、通信、配电、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制定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要求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1. 端子材质要求:端子压接时,需要使用合适的端子材料。

常用的端子材料有铜、铝、不锈钢等。

其中,铜端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潮湿、腐蚀等环境;铝端子较轻,适合用于高频电路;不锈钢端子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长期运行的电路。

2. 端子尺寸要求:端子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端子尺寸不符合要求,会导致电路连接不良,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端子表面质量要求:端子表面必须光滑,无划痕、斑迹等缺陷。

否则,会影响端子的导电性和接触力,导致电路连接不良。

4. 端子压接力度要求:端子压接时,需要掌握好力度。

如果力度过大,会导致端子变形,影响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力度过小,则会导致端子连接不紧密,出现短路等问题。

5. 端子检验规范:外观检查是端子检验的第一步。

检查人员需要对端子表面、尺寸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端子表面无缺陷。

此外,还需对端子的拉拔力、绝缘电阻等性能进行检测,确保端子质量符合要求。

6. 端子压接标准检测仪:端子压接标准检测仪是针对线束行业品质检验而专门研发的一款精密检测分析设备,整套系统由端子切割设备、研磨设备、腐蚀清洗、断面图像采集系统、线束端子图片测量分析系统等单元组成。

采用人体力学设计,模块化组合,流水线式工作流程,让操作更方便、快捷。

全套检测系统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个端子的处理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端子断面品质检验的速度。

总之,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涉及端子材质、尺寸、表面质量、压接力度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可以确保端子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 名词通用要求电线位置浅打检验要求○? 良好△? 可接受△? 可接受1.绝缘皮检查窗口2.喇叭口(前/后)3.刷尾检查窗口4.锁紧片5.绝缘铆压区6.导体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9.压接柱停止耳朵×??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绝缘皮压着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OUSING实配,影响装配。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芯线飞丝,可能造成拉力不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的隐患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剥线不良注:1.剥线长度:①铜件/四方插:4±②小5556铜件:± 2.检查线芯是否受损,一定要剥开线皮3个mm以上。

线束铜线根数<77-1516-2526-4041-6061-121>121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003455%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外观检验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CCD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检验余料长度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②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③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④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端子压接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

工程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产品要求涵盖了尾气感应器相关的端子与电缆或电线的组装产品。

电缆与端子的组装品应该符合线束组装品出版物相关的要求。

该压接标准包括了尾气感应终端的全部要求。

它同样包括了线束组装品出版物中指出的适用的特殊类型终端的附加要求。

该终端同样需要与尾气感应终端规范ES7710、ES7713、ES7716保持一致。

当线束组装图纸上另有明示的要求时可取代本规范要求而以图纸为准。

2、定义2.1端子:以金属材料构成可进行电气导通。

其一端一般被设计为与金属丝或探测器相接触,另一端通常用以导通与另一个端子或电极之间的电流。

2.2端子压接:电子端子通过外力使得其压接翼抱合在线芯或电缆周围并与金属丝紧密啮合的动作。

端子压接的首要目的是能够形成电气导通功能,通常会有压接翼被压接到电缆的绝缘层上以起到分散端子与电缆间应力的重要作用。

2.3终端:用来连接电线与另外导体的机械装置或方法。

2.4线芯/导体:电缆中心用以导通电流的金属部分。

导体可以是能够导通电流且具有较低组织的任何介质。

2.5金属丝:导线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

氧传感器中的线束相互之间都是绝缘的,而且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疲劳性弯曲且保持不断开的多个金属丝组成的导电核心。

2.6卷口:卷口是电子端子在其压接翼在被外力压接到电线导通部后形成的形状一部分。

2.7探测器:是指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的电线或导体。

探测器通常都是固体的(并不局限于),而且在氧传感器中都是不绝缘的。

3.要求与指导方针3.1终端要求概述3.1.1金属丝损伤或外露在将端子压接到金属线或导电探测器上后,全部的有用的金属导线都应该被包裹在压接后闭合的压接翼内。

以19金属丝的金属线为例,缺少1根金属丝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金属丝外露在压接翼外是可接受的标准。

3.1.2压接间隙压接后,端子的贯穿面应该是没有间隙的。

3.1.3导体的接合导体应该完全的贯穿的插入端子压接区。

但导体并不应该被过深的插入端子,否则导体会影响到端子的最终组装,而且端子的任何绝缘层部分也不应该被端子压接翼压入。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4.1名词4.2通用要求○良好△可接受△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绝缘皮压着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OUSING实配,影响装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芯线飞丝,可能造成拉力不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的配。

隐患4.4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4.4.1剥线不良注:1.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2.检查线芯是否受损,一定要剥开线皮3个mm以上。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4.4.2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4.5外观检验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CCD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4.5.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4.5.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4.5.3检验余料长度4.5.4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②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③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④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4.5.5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介绍1.压接高度过小2.压接高度过大3.&4.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松散的线芯6.剥线长度过短7.线缆插入过深8."香蕉"(过度弯曲)端子9.压接过于靠前10.喇叭口过小11.喇叭口过大12.尾料过长13.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岀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岀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molex 端子剖析圧接区I过渡区I接合区绝缘圧接SA(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 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岀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 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 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molex良好压接不要测播挤圧点绝缘压瓷 抵力释放) 至少180”按 触,无剌穿□'□ n导体压接满足规格刷)可见倒钩正常端:r 窗口‘: 在该区域绝缘层 和导体均可见厚度”按合区正常^7^SB谀标井尺图 B[/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岀现了错误。

这里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岀现的 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压接高度过小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 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 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molex良好压接不要测播挤圧点绝缘压瓷 抵力释放) 至少180”按 触,无剌穿□'□ n 3导体压接满足规格刷)可见倒钩正常端:r 窗口‘: 在该区域绝缘层 和导体均可见厚度”按合区正常^7^SB谀标井尺解决方敢:检验端f 适用的线规足否正确或者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图1molex导体压接高度过小根拯端子规略和线规,压接高度过小良好压接压接禹度满足线规适用的端子规格(图I ) 或过大molex 导体压接高度过大很据端子规格和线规,斥接岛度过大压接高度满足线找适用的端F规咯良好乐接|>MJ解决方法瞩鬱虧驚勰麗駆或者图II(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压接高度过大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1 & #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中所示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 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3. &4.绝缘压接区过小或过大molex良好压接□'□ n导体压接满足规格刷)可见倒钩正常厚度”按合区正常^7^SB不要测播挤圧点绝缘压瓷 抵力释放) 至少180”按 触,无剌穿谀标井尺端:r 窗口‘: 在该区域绝缘层 和导体均可见而&绝缘压接高度过小绝缘层刺穿或割死绝缘层牢固固定,无割坏或刺穿*良好压按解决方法:调节压接机上的绝缘用接鬲度图III图III和motex 绝缘压接高度过大绝缭压接片未接從绝缘层的顶部绝躲压按丿1-接触绝缘层的顶那和側而良好压接解决方法:调节压接机上的绝缘压接高雀ffliv 图IV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提供绝缘层的压接高度。

绝缘压接为导体压接区提供应力释放,这样在线缆弯曲时不会使线芯折断。

过小的绝缘压接区会使绝缘压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削弱其应力释放功能。

大多数类型的压接工具可以独立于导体压接高度而调节绝缘压接高度。

正确的调节使得端子夹紧绝缘层至少180度,并且不会刺穿绝缘层。

在端子的绝缘压接件的外径与线缆绝缘层的外径接近相同时,最好的方法是IDT技术。

5•松散的线芯molex 线芯松散部分线芯不在导体压接所冇线芯完全集束在导体汗接区内良好压接解决方法:在进入压接模具之前收拢线芯Sv(图V)是导致压接问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所有线芯没有完全封闭于导体压接区,压接件的强度和电流负载能力都会大幅降低。

要获得良好的压接,您必须满足连接器制造商指定的压接高度。

如果并非所有线芯都对压接高度以及压接强度起到作用,那么压接件的性能将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松散线芯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重新收拢线缆成束,然后插入进行压接的端子中。

如果从线缆上剥下绝缘层是单独的操作过程,在处理或集束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将线芯分离。

使用剥线并保持工艺去除绝缘层,这样绝缘套并没有完全从线缆上去除,直至准备用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线芯松散问题问题。

6.剥线长度过短如果剥线长度过短,或者线缆没有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可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因为线缆与端子之间的金属间接触减少了。

如mdi^x剥线长度过短线缆未伸出导体压接区线缆伸出导体压接区的长度至少为一个线缆岂径解决方袪唱盍警嚮番嘗爰覺鳖线缆更深地进入压接瓦®vi 图VI ,所示,线缆的剥线长度过短(注意绝缘层处于正确位置),伸岀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无法获得要求的一个线缆外径。

解决方法很简单:增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的规定值。

7.线缆插入过深与过短的剥线长度相关的另一个压接问题,岀现在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的情况下。

如线缆导体延伸至端f 的过渡区,绝豫层进入压接区解决方法:剥线比度过大,或压接前线缆过深地桶入压接区. 检査压接机上的线缆止口位置.S VII图VII所示,绝缘层向前过深地插入绝缘压接区,导体伸岀至过渡区。

在实际应用中,这可能引起三种失效模式。

其中 两种是由于导体压接区中金属间接触减少,使得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

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 牢固,而且它不导电。

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岀现。

如果线缆伸岀至过渡区过深, 插针端子的尖端碰撞上线缆, 可能会阻 止连接器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

这种情况称为端子碰撞。

在极端情况下,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但是会被推出外壳背部。

要解决这个问题,确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 将线缆插入压接机而使之越过压接机的线缆止口,或者调节线缆止口的位置使之正确地轴向定位已剥皮的线缆。

8."香蕉”(过度弯曲)端子最形象的压接问题之一称为"香蕉"压接 molex线缆插入过深molex “聽蟲子接合区和展接区的中心线人半厅良好用接二解决方法:调节压接机上的呢制销H VIII(图VHI),因为压接端子呈香蕉形状。

这使得端子很难插入外壳中,可能引起端子碰撞。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调节压接机上的限制销的位置即可。

这个小销位于压接机中,在压接区压接在线缆上时接触端子的接合区。

在压接过程中,端子一端的大量金属(在压接区中)移动。

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的"限制销”所限制。

9.压接过于靠前比较明显的一个压接问题是过渡区的局部被损坏,如口molex 压接过于靠前压搂工具扭坏端子的乐接艮前部丿也接区是唯一受到端接「具影响的部分肚好压接解决方法:检验端f的位置正确■并使用正确的L具。

SIX图IX所示。

在图示的端子中,竖直的突起部分是称为"端子止口"的设计特征。

其功能是防止端子过深地插入外壳。

如果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

弓I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端子和金属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