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9c56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5.png)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一生物必修二.do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一生物必修二.doc](https://img.taocdn.com/s3/m/4a2e562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9.png)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简述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3)说出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3、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学情分析模型建构概念在教材中的首次引出是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54页《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中,这是物理模型的建构,而本节课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则是另一种模型一一数学模型的建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理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及基因频率的改变才是种群进化的本质,进而体验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问题探讨】引入,简要介绍《自私的基因》一书,PPT出示幼虎图片: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
你不仅不愿意自己在虎的后代中消失,而且想让越来越多的虎拥有自己的拷贝。
你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你将选择做哪一种基因?学生讨论回答: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的可能越多!当然就会使越来越多的虎拥有自己的拷贝!教师总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在一种生物的群体中,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存活,并且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
但是,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
这个群体就是种群!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PPT出示密猴种群和蒲公英种群图片,并要求学生完成K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3)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4)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5)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思考:庙里的一群和尚也属于种群吗?学生讨论小结种群概念的关键点:1.一定区域2.同一种3.全部4.能繁殖2、种群的特点: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5867e6e87101f69e3195fa.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多媒体展示猪的进化图片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现代进化理论。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阅读课本P10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现代生物进化论内容有?多媒体展示〖问2〗什么是种群?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并例题巩固,多媒体展示例题〖问3〗为什么说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讲述加多媒体展示并教师讲述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的基因型不变,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少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传给下一代个体,这是因为个体的基因型组成来自双亲。
但是就一个种群来说,种群中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库)却可以在传宗接代过程中维持相对稳定。
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
〖问4〗什么是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加例题巩固基因频率计算:一A%=(2×AA+Aa)/2(AA+Aa+aa)×100%a%=(2×aa+Aa)/2(AA+Aa+aa)×100%基因频率计算:二A%=AA%+1/2(Aa%)a%=aa%+1/2(Aa%)〖问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它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讲述】不能。
变异是不定向的。
〖问6〗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加例题巩固为什么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呢?【讲述】在环境改变以前,生物就存在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的作用是使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基因得到保存并遗传给后代,一些对生存不利的变异基因被逐渐淘汰,从而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1、通过图片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数学模型解析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朝着对生存有利的方向进化发展。
可见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例题1980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如下:SS10%,Ss20%,ss(浅色)70%.在树干变黑的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1980年和1981年该种群S基因的频率分别为()A. 20% 23%B. 20% 22%C. 30% 23%D. 15% 22%解析198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 20%,ss 70%,则S基因频率=SS的基因型频率+1/2 Ss的基因型频率=10%+1/2×20%=20%;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假设该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1980年该种群中SS、Ss、ss的个体数依次为10、20、70,1981年SS、Ss、ss的个体数依次为11、22、63,则S基因频率=(11x2+22)/(11+22+63)x2≈23%,Ss基因型频率=22/(11+22+63)≈23%.故A小结(1)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及时小结有利于学会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73febed1f34693daef3eb4.png)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综合进化论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探究自然选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目标:通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确立现代生物进化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实质、物种的形成难点:种群、隔离、物种的概念三、教学方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四、课程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图片——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幕(包括恐龙和古蕨类植物)师:图片呈现的是侏罗纪时代的地球,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百花争艳的被子植物和翱翔在天空的鸟类等的另一幅景象,地球上的生物是进化的,这是没有人怀疑的,问题是怎样解释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初中学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进化。
那么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大家回忆一下回答。
学生讨论回忆回答: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淘汰。
师: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生物进化原因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对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进化理论。
20世纪上半叶,生物学家将达尔文理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生物进化论。
该理论提出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它在哪些方面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呢?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回答: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达尔文学说的进化单位应该是个体;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尔文学说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隔离在物种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达尔文学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自然选择的解释也有差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的含义是对后代基因库的贡献。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分析案例:假如生活在绿色树丛中的某种灰色翅昆虫的群体(基因型为AA)中,偶然出现一个绿色翅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aa)。
那么,该种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学生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讨论。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出问题:(1)该变异对于昆虫的存活有什么影响?(2)该绿色个体能一直生存下去吗?(3)该绿色个体怎样才能把它体内的基因a传递下去?(4)该个体的后代还是绿色翅吗?学生讨论回答:(1)该变异有利于昆虫躲避天敌,增加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2)生物个体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例如天敌的捕食、疾病、衰老等等;(3)生物只有通过生殖繁殖后代才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来;(4)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个体的后代是灰色翅(A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4cb1ef6c85ec3a86c2c55a.png)
5.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苏教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Ⅱ第5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细基因与染色体关系、“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以后,教材的编写者希望学生通过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生物进化观、适应观。
2教学目标2.1 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2. 2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
3教学重点和难点3.1教学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论点。
3.2教学难点: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物种形成的调件。
4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对生物进化理论生物学史实的整理和补充,找出各个科学家以及每个科学家的多个学说之间的内在逻辑线索,真正带领学生进入“探索”的研究历程,充分展示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4.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材料一:桦尺蛾黑化之谜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是当地各种食虫鸟的天然食物。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见到的这种蛾,都是浅灰色的翅膀上散布着一些黑色斑点。
183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变成了工业化国家,曼彻斯特(Manchester)等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1848年,昆虫学家首次在曼彻斯特附近采集到了黑色翅膀的桦尺蛾标本。
之后,人们采集到的黑蛾标本越来越多,而且都集中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化地区。
到1895年,曼彻斯特附近的黑蛾所占的比例激增到接近100%,而在非工业化地区,灰斑蛾仍然占绝对优势。
思考题:1.在灰蛾(ss)群体中偶然出现的黑蛾(Ss)这一变异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该个体的有利基因S,怎样才能世代传递下去?4.阅读教材P109页,如何判断一个生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种群?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什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658a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a.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种群遗传学、自然选择、基因流和基因漂变等。
3. 分析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如适应性进化、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等。
4. 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一些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如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5. 总结和展望: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展望生物进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兴趣。
2. 知识点掌握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研究报告或问题解答等,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提供详细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以及相关的图表和实例。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实际的生物进化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一些问题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0b15f31b765ce050814b2.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篇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第二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密切相关。
本节内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等。
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
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
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积累与熟练”教学原则为基础,以“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进化” 贯穿始末,适当地加以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相关概念。
(2)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些实例总结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结合遗传变异知识计算基因频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中的相关概念。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基因频率的计算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e9df7690b1c59eef8c7b4bf.png)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问题探讨引导组织学生回答〖提示〗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
思考讨论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情景1: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问〗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2.如果该绿色基因能很好的生活下来,他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后代?思考回答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种群和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思考与讨论〖总结性讲述〗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99272d0740be1e650e9ac2.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包括三课时:第一课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课时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课时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文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点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达到这个要求,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使学生首先能解释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基因频率的两种计算方法,能够说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并使学生学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究生物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诱导和任务驱动,以情景探究学习为主,桦尺蠖材料背景贯穿始末,适当地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主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同时在讲授时要给学生渗透以下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深入和扩展,并不是否定和排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概念。
(2)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4)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2)通过分析桦尺蠖背景材料,学会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生物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1d9b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3.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进化的本质、过程和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保护。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和化石记录;3. 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证据。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进化的定义和类型;2.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3.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和化石记录。
第二章:基因和遗传2.1 课程背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了解基因和遗传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生物进化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基因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基因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的传递和表达过程;3.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基因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 基因的概念和类型;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制和意义。
第三章:自然选择和适应3.1 课程背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核心机制之一。
通过自然选择,适应性强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殖,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本章将介绍自然选择和适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自然选择的实例和证据;3. 理解适应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3.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自然选择和适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具体内容包括:1. 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2. 自然选择的实例和证据;3. 适应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第四章:种群遗传学4.1 课程背景种群遗传学是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通过种群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9239ee00975f46527d3e1c6.png)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材分析本小节包含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生物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如果同种生物的两个异性个体相距甚远,没有交配机会,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的,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个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
其中实际还涉及到“哈代—温伯格平衡”。
学生通过已学遗传学知识可以知道,五个条件都成立时,种群基因频率会保持不变。
但自然界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发生变化。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本小节的第二部分,由于本模块已经学习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此,这里可以着重讲突变率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
关于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主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本部分相关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的有关计算,由于本模块初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而且掌握较好。
所以本节内容相对简单,难点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来讲解种群的含义及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应该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主动学习。
这对本节的学习有很打帮助。
三、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6a338184868762caaed518.png)
“ 代 生 物进 化 理 论 的 主要 内容 ” 人 教 版 实验 现 是
教科书《 必修 2 遗传与进化》 ・ 第七章第二节 , 是本章 的 核心 内容 , 也是 对 以前 学过 的生 物学 知 识 的综合 应 用。 本节包括 3 部分 : 第一部分是“ 种群基 因频率的改 变与生物进化”第二部分是“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 ; 三部分是“ 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本节的教 共 。 学 是建 立 在 学 生 已经掌 握 了达 尔文 的 自然 选择 学 说 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 点: 种群 是生 物进 化 的基本 单 位 , 而突 变 和基 因重 组 、
一
:
种 群 是生 物进 化 的基 本 单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 “ 什 么 主 导着 群 体 桦 尺 蠖 的进 化 方 向 ” 是 出示 桦 尺 蠖 黑 化 材 料 , 创 设 情 境 示 例 :80年 , 尺蠖 并 17 桦
33 情境 三 -
以 “ 体 桦 尺蠖 进 化 的实 质 是 什 么 ” 发 学 生 认 群 启 识种 群 基 因频率 的 改变 。 师 引导 学生 通 过数 学方 法 教
( )解 释种群 、 群基 因库 、 因频 率等 概念 。 1 种 基 ( )运用 数学 方 法讨论 种 群基 因频 率 的改变 。 2 ( )说 明现代 生 物进 化理 论 的主要 内容 。 3
22 过 程 与 方 法 目标 .
生 后代 , 将新 基 因传递 下 去 , 能使 新基 因 保 留下来 , 才
陆 帅 ( 江苏省 海 门中学 江 苏南通 260 ) 2 10
摘 要 叙 述 了结合 自然选择 学说 , 于 “ 基 问题 导入— — 引导探 究—— 得 出结论 ” 景探 究教 学模 式 , 情 引导学 生 归纳 出“ 现代 生 物进 化理 论 ” 的基 本观 点 , 养 学 生 自主探 究、 培 归纳推理 等技 能。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c545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e.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1.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1.4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二章:种群遗传学基础2.1 遗传与变异2.2 遗传物质的传递2.3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2.4 哈迪-温伯格定律第三章:自然选择与适应性3.1 自然选择的概念与原理3.2 适应性的解释3.3 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3.4 经典案例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第四章:隔离与物种形成4.1 隔离的类型与作用4.2 物种形成的机制4.3 物种的概念与界定4.4 案例分析:岛屿生态与物种形成第五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5.1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组成5.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5.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5.4 案例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第六章:基因流与基因漂变6.1 基因流的概念与作用6.2 基因漂变的现象与影响6.3 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6.4 案例分析:人口迁移与遗传多样性的变化第七章:分子进化与遗传变异7.1 分子进化概述7.2 遗传密码与密码子使用频率7.3 分子标记与遗传距离7.4 案例分析:分子进化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第八章:生物进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8.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8.2 生物适应性与生态系统功能8.3 生物进化在生态系统变化中的作用8.4 案例分析:生物进化与生态恢复第九章:进化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9.1 病原体的进化与疾病9.2 免疫系统的进化9.3 药物抗性的进化9.4 案例分析:流感病毒的进化与疫苗研制10.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10.2 生物进化的未来研究方向10.3 进化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种群遗传学基础难点解析:理解基因在不同代际之间的传递规律,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哈迪-温伯格定律分析种群遗传平衡。
二、第三章:自然选择与适应性难点解析:深入理解自然选择如何导致物种适应性的变化,掌握自然选择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经典案例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c0df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2. 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基因流、基因漂变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PPT。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45分钟)教师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种群、基因流、基因漂变、自然选择等。
通过示例或案例,阐述这些概念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课堂讲解(45分钟)教师讲解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DN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通过示例或案例,阐述这些分子生物学基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7b8d28482fb4daa58d4b29.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摘要: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勇于质疑权威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分析看待事物点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学会用一种思想、用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生物的进化,在思维的深度上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96-0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②说明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情感目标】:①初步形成现代生物进化和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②通过学习进化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重点: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②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③基因频率的计算◆教学难点:基因频率的计算◆教学方法:(1)理解记忆法:通过对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突变五个重要概念的理解,更深入的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2)活动模拟法:”拿棋子”的活动生动模拟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构建相应知识体系。
◆教学用具(1)常规教学用具:教材,学案,ppt(2)特殊教学用具:两块磁性黑板(1150×750),围棋棋子黑色白色各100粒,白色、黑色硬纸板各一张,记号笔一支,塑料盒两个◆教学过程呈现:长颈鹿进化图片师:同学们熟悉吗?这幅图片描绘了一个什么过程?生: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师:很好。
提到进化,我们一定要联系两个人,他们是进化理论的先行者--拉马克和达尔文。
呈现:拉马克关于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提问:如果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进化现象,是怎样的?生1:根据拉马克的观点,长颈鹿的脖子越用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a91c8b1a37f111f1855bf2.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理论可以构建概念图如下:第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则是本章的重点,本节教学设计为3 个课时。
第1 课时主要是在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说明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基因频率的五个主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说明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3.说明影响基因频率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影响基因频率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请同学们利用该学说分析案例。
案例:假如生活在绿色树丛中的某种灰色翅昆虫的群体(基因型为AA)中,偶然出现一个绿色翅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aa)。
那么,该种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生复习旧知识,运用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
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出问题:1.该变异对于昆虫的存活有什么影响?2.该绿色个体能一直生存下去吗?3.该绿色个体怎样才能把它体内的基因a 传递下去?4.该个体的后代还是绿色翅吗?生讨论回答:1.该变异有利于昆虫躲避天敌,增加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2.生物个体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例如天敌的捕食、疾病、衰老等等;3.生物只有通过生殖繁殖后代才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来;4.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个体的后代是灰色翅(Aa)。
总结:个体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有利于变异的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生殖才能延续; 有利于变异的个体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整个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通过讨论,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研究进化必须研究该基因在整个种群中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27399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a.png)
自然选择的原理
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即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更 好地繁殖后代,传递自己获得的优良遗传。
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的不同表达和不同组合, 从而影响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进化的证据和支持理论
1
生物地理学证据
2
研究物种的分布、演化和迁移规律,从而揭
示不同地区间的生物进化历史。
3
遗传学证据
题。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生态系统 和遗传多样性形成的生命系统。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生态安全 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发 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
通过该教学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分为三个层面:基本概念,进化的 证据和可能的机制,以及现代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和保育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演化的科学原理和模 式。
4
通过观察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从而揭示 种群、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化机制。
古生物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生命在不同时期内 的形态、大小、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支 持进化的事实。
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比较生命体系和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和 差异性,揭示生命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 程。
进化的机制
突变和遗传漂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 内容
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这份教学课件,我们将深入了 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的定义
生物进化是指在物种内部遗传基因的变异和外在环 境的适应性变化下,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发生 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福建师大附中陈丽芳
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1课时】
有一个本书的名字叫做《自私的基因》,请问同学们,你觉得你遗传了父母的哪些优秀的基因呢?或者说在表型特征上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
我们已经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念,那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学说并以课本上问题探讨来分析:如果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优秀的基因,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优秀基因保留在这花花世界当中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并通过阅读
课本,认识到任何一个物种都
不能长生不死,个体的优秀性
状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但是可以从“父母可以将一些
激发学生的
参与课堂的
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