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及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句式

文言文翻译句式

夫天下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故优裕则骄,困厄则辱。

骄则败,辱则兴。

是以圣贤之君,必先知其忧患,而后能享其安乐。

若夫智勇双全,仁义兼备,此乃立国之基,安邦之本。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夫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

必众志成城,方能克敌制胜。

故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以君子以道为舟,以德为楫,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孔子曰:“仁者,爱人。

”爱人者,必先自爱。

自爱者,必能爱人。

是以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以君子以道自任,不以贫贱而改其志,不以富贵而移其行。

古之君子,不以富贵骄人,不以贫贱自辱。

故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水虽淡,其味永;醴虽甘,其味短。

是以君子之交,虽淡而不薄;小人之交,虽甘而不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夫如是,方能成就大事,立不世之功。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犹如草木之生于山林。

草木之生,各有其时,各有其性。

人亦然,各有其才,各有其志。

故君子务其时,得其性,然后能成其事。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夫天下之事,非一日之功,非一夕之成。

必积小流,方能成江海;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是以君子不耻其小,不骄其大,循序渐进,终成大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夫天下之学,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故君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成。

必勤于学,勤于问,勤于思,方能有所得。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以君子以道自任,不以贫贱而改其志,不以富贵而移其行。

夫如是,方能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无悔于世。

总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盖天下之事,常成于勤而败于奢。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所谓本,非独富贵也,亦非独贫贱也。

本者,所以立身之本也。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古人说:“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2. 王师北定中原,天下大定。

翻译:王师北伐,中原平定,天下安定。

二、疑问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人的。

”三、否定句1. 楚王虽雄,不能吞吴越。

翻译:楚王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吴越。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翻译: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

四、疑问代词1. 楚人三闾大夫屈平,忠而见疑,信而见疑。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诚却被怀疑,诚实却被怀疑。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五、陈述句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不死,留下红心照亮历史。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倒装句1.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不是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走。

2.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翻译:天地如此之大,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

七、省略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总之,文言文常用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和词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1】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

【3】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

【状语后置句】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判断句】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

【被动句】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译文:在为谁悲痛?【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状语后置】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

【状语后置】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20】以其无礼与晋。

【状后】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21】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从属于晋的同时也从属于楚。

【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后】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3】若亡郑而有益君。

【状后】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24】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住。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

一、经典句式一: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人应当每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经典句式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还要蓝。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

荀子用青色与蓝色的关系,比喻学生超越老师,强调后辈能够超过前辈。

三、经典句式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翻译:子路听到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立刻去做,就担心自己无法践行。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子路》。

孔子赞扬子路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实践。

四、经典句式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了解某事物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对某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比单纯了解它更有价值。

五、经典句式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强调,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虚心向他人学习。

六、经典句式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我们能够获得新的见解,进而传授给他人。

七、经典句式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按时温习所学知识,是一种快乐。

总结:以上七则文言文经典句式,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启示。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一、表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的(人、事、物)是什么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9.何……为:为什么要……呢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1.如之何……:怎么能……呢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14.不亦……乎:不是……吗15.……非……欤:……不是……吗16.宁……耶:哪里……呢17.顾……哉:难道……吗18.独……耶(乎):难道……吗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20.直……耳:只不过……罢了21.惟……耳:只是……罢了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23.亦……哉:也……啊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示揣度25.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26.得无......耶,得无……乎: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能没有……吗、大概……吧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译为:该不会(是)27.其……欤?(兼表反问):不是……吗28.……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31.其……其……也?:是……还是……呢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37.比及:等到……的时候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5.向使:假如,如果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50.俄而:不久,一会儿51.而况:何况,况且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53.既而:随后,不久54.既……且……:又……又……55.可得:可以,可能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58.且夫:再说,而且59.是故:所以,因此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67.无庸:不用,无须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71.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地方、的人,的事),靠它来……的72.以故:所以73.以……故:因为……的缘故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78.……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说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拟的固定格式,用来比拟两个人的高低、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拟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拟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拟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X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X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构造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20, 20,有……者,译为“有 者 译为“ 个……人” 人
例句: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例句: 成名者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1、无以 无从 译为“没有用 、 无从,译为 译为“ 的办法” 来……的办法” 的办法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书以观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 有以,译为“有用来 的 办法” 办法”。
然,未有以报也。 有以报也。 报也
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有所不避也
4、无所,译为“没有…… 的”(人、物、事)
例如: 无所逃死。 例如:几无所逃死。 逃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不误事?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取之尽锱铢,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孰与, 18、孰与,与……孰,译为 孰 比较, “跟……比较,哪一个 比较 哪一个……”。孰 。 译为“哪里比得上” 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句:吾孰与徐公美? 例句: 孰与徐公美? 徐公美 徐公孰 吾与徐公孰美?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 么”。
例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6、如……何,译为“对……怎 么办”?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成 “把……怎么办”?
例句: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 所以”。
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所以,译为“用来……的”, 所以,译为“用来 的 的原因” 的方法” “……的原因”,“……的方法”。 的原因 的方法

文言文基础句式翻译

文言文基础句式翻译

一、主谓句原文:孔子游于东郭,见一老者。

译文:孔子在东郭游玩,见到一位老人。

解析:主谓句是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二、主谓宾句原文:吾欲观于夫子。

译文:我想去看夫子。

解析:主谓宾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加入了宾语,宾语位于谓语之后,表明动作的承受者。

三、判断句原文:此乃吾之书。

译文:这就是我的书。

解析:判断句用来表达判断或肯定的意思,常用“是”、“乃”、“即”等字表示。

四、被动句原文:子路被囚于曹。

译文:子路被囚禁在曹国。

解析:被动句表达被动意义,常用“于”、“为”、“被”等字表示。

五、省略句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曰:“汝来。

”译文:子路见到孔子,孔子说:“你来。

”解析: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但意思仍然完整的句子。

如上例中,“汝来”省略了“吾欲”。

六、倒装句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文: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解析:倒装句是指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语序颠倒的句子。

如上例中,将“小鲁”和“小天下”放在句首,突出其重要性。

七、并列句原文:孔子学琴于师襄,师襄教之《文王操》。

译文: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师襄教他《文王操》。

解析: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而成,各句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转折等关系。

八、条件句原文:不有祝射,何以致之?译文:没有祝射,怎么能得到呢?解析:条件句表达条件关系,常用“不有”、“无”、“非”等字表示。

九、疑问句原文:夫子何为者?译文:夫子是做什么的呢?解析:疑问句用于提问,表达询问的意思,常用“何”、“焉”、“何以”等字表示。

总之,文言文基础句式繁多,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对于学习古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能领略古人的智慧,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之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其中,固定句式尤为独特,结构严谨,表达生动。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固定句式,并对其进行翻译。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较为常见。

例如:1.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古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让工具锋利。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我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我的孩子,也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二、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亦颇为常见。

例如: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翻译:园中青翠的向日葵,清晨的露水等待太阳升起。

2. 夫战,勇气也;鼓,所以鼓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击鼓,是用来鼓舞勇气的。

三、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中,主谓倒装句具有独特韵味。

例如:1.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点燃油灯来接替日光,一年到头都勤奋不懈。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难道谁不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四、省略句文言文中,省略句广泛存在。

例如:1. 水深则流缓,土厚则木茂。

翻译:水深了,水流就慢了;土壤厚了,树木就茂盛了。

2. 吾欲观夏虫,遂至其处。

翻译:我想观察夏天的虫子,就来到了那个地方。

五、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亦较为常见。

例如:1. 臣死且不避,卻奈殷之强何?翻译:我即使死了也不回避,可是又能怎么样呢?2. 焚书坑儒,天下寒心。

翻译: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使天下人寒心。

总结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韵味。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还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固定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07讲【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解析版)-六年级 部编版

第07讲【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解析版)-六年级 部编版

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文言文字词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例:“雨雪霏霏”“天雨墙坏”。

雨:下雨。

例“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踢。

2.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天下苦秦久矣”。

苦:苦于,被压迫。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3.名词作状语。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高兴。

《论语·学而》2路转溪桥忽见。

“见”通“现”,意思是:显现,出现。

《西江月》3.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意思是:喂养。

《马说》三、一词多义(一)举1.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2.发起,兴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3.全:举世无双。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4.提出:举一反三。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5.任用: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二)道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4.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文言文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及文言文句式翻译,失误例说

文言文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及文言文句式翻译,失误例说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样呢?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11. “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

文言文片段翻译句式

文言文片段翻译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翻译】天地之间,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流逝,是百代过客的痕迹。

然而,人生如梦,我们能享受的快乐又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这实在是有原因的。

何况春天的阳光召唤我以美丽的景色,大自然赐予我以绚烂的文采。

我们在桃花盛开的美园相聚,享受天伦之乐。

众兄弟才貌出众,犹如谢惠连一般;我们吟咏歌唱,却只能自愧不如陶渊明的快乐。

【句式分析】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夫:发语词,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

- 天地者:天地。

- 万物之逆旅也:万物在此处指世间万物,逆旅意为旅舍。

- 光阴者:光阴,即时间。

- 百代之过客也:百代,指许多代,过客意为过往的客人。

2.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而浮生:而,转折连词;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若梦:如同梦境一般。

- 为欢几何:几何,多少,这里指快乐的多少。

3.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古人:古人,指过去的先人。

- 秉烛夜游:手持烛光夜游。

- 良有以也:良有以,确实有原因。

4.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况:何况,表示进一步说明。

- 阳春:春天。

- 召我以烟景:召唤我以美丽的景色。

- 大块:大自然。

- 假我以文章:赐予我以绚烂的文采。

5.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会:相聚。

- 桃花之芳园:桃花盛开的美园。

- 序:排列,安排。

- 天伦之乐事:天伦,指家庭亲情,乐事,快乐的事情。

6.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 群季:众兄弟。

- 俊秀:才貌出众。

- 惠连:谢惠连,晋代文学家,以才子著称。

- 吾人:我们。

- 咏歌:吟咏歌唱。

- 独惭康乐:只有我们自愧不如陶渊明的快乐。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式总结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式总结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式为“主谓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翻译时,通常将主谓结构直译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谓结构。

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二、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通常由谓语直接对主语进行判断,无需使用“是”、“为”等字。

例:此乃吾剑也。

译:这就是我的剑。

三、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多使用“为”、“于”、“被”等字表示被动关系。

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译:军队战败,土地被削,失去了六个郡。

四、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省略主语、谓语或宾语,需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例:吾友子路,勇者也。

译:我的朋友子路,是一个勇敢的人。

五、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 宾语前置例:余闻之也。

译:我听说的。

2. 定语后置例:我国之大,莫能与比。

译:我们国家这么大,没有谁能比得上。

3. 状语后置例:子路率师而行。

译:子路带领军队出发。

六、固定结构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在翻译时需注意其含义。

1. “是以……也”表示原因。

例:是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译:因此,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不扎实。

2. “是以……也”表示结果。

例:是以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因此,知道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3. “以……为……”表示认为。

例:以我为乐。

译:认为我快乐。

总结:文言文翻译需注意句式结构、词义、语境等因素,以上仅为部分重点句式总结。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以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文言文重点句式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式翻译

译:昔日,孔子游历至匡地,匡地之人欲加害于他。

孔子说:“我听说,仁者无敌人。

”于是,孔子在匡地居住了三个月,匡地之人不敢再加害。

孔子退居之后说:“我知道自己为何能免于祸难了。

”仁者,心灵之正道,因此能够用德行来使人服从。

德者,为人所敬重,因此能够以敬人之心获得他人的尊敬。

因此,仁者无敌人,德者无怨恨。

孔子曰:“君子之道,淡以明,温以和,宽以容,严以敬。

”此四者,君子之所以立也。

淡以明,非淡而无味也,盖淡而能明其道;温以和,非温而无情也,盖温而能和其德;宽以容,非宽而失其度也,盖宽而能容其过;严以敬,非严而无礼也,盖严而能敬其人。

故君子之道,无适而非道,无适而非仁,无适而非德,无适而非敬。

译:孔子说:“君子的道德,淡泊而显明,温和而和谐,宽容而容纳,严肃而敬重。

”这四者,是君子之所以能够立身处世的根本。

淡泊而显明,并非淡而无味,而是淡泊中能显明其道德;温和而和谐,并非温和而无情,而是温和中能和谐其德行;宽容而容纳,并非宽容而失去法度,而是宽容中能容纳他人的过失;严肃而敬重,并非严肃而无礼,而是严肃中能敬重他人。

因此,君子的道德,无处不是道德,无处不是仁,无处不是德,无处不是敬。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言道之重也。

道者,天下之公道,非一人之私道。

公道者,天下之所共守,非一人之所独守。

故有道者,天下归之;失道者,天下去之。

是以,道者,天下之至宝也,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多有援助,失道的人少有援助。

”这是说道德的重要性。

道,是天下的公道,不是个人的私道。

公道,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个人独自守护的。

因此,得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他;失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离开他。

所以,道,是天下的至宝,得到它的人会昌盛,失去它的人会灭亡。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此言贫富之患也。

寡与均,贫与富,人之所患也。

患寡而不患均,患贫而不患安,盖患不均之害大于患寡,患不安之害大于患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2· 四川卷)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译文: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 呢? 句式特点:“奚以”介词的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A.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B.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宾+动 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B.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疑问代词)+动 ①良问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文言句式及翻译
落实文言句式的翻译
判断句
特殊句式 被动句 省略句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文 言 句 式
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或“也”也”表示判断。 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所谓后洞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无标志判断句。
4.状语后置 A.格式:动+以+宾。 ①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②覆之以掌。(《促织》)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B.格式:动+于(乎)+宾 ①而相泣于中庭。(《齐人有一妻一妾》) 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4.状语后置
2.(2014· 江西卷)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 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和宾语 3.(2013· 课标卷Ⅱ)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 进。 译文: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 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句式特点:“竟不引进”省略主语
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语句,并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①(2015· 安徽卷)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 自污。 译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 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句式特点: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誓于神”,介词结 构后置;“不以一钱自污”,宾语前置 ②(2014· 安徽卷)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 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 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 人。 句式特点:“于安徽”后置
C.格式:形+于+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D.省略了介词的状语后置句,格式:动+宾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
记》)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 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 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 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 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 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 “于”字结构后置。如: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 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孟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 对话省 “不 若与人。”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
之事甚急。” 对话省
三、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 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 追之。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之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竖子不足与 之 谋。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三、省略句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于”、“以”,这些介 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 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语句,并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1.(2015· 课标全国卷Ⅰ)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 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 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 的可能。 句式特点:“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句,“不吾 索”应调整为“不索吾”
(定)+主+谓+(定)+宾
全体同学都做语文作业。
(定)+主+[状]+谓+(定)+宾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主+[状]+谓+<补>+(定)+宾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1.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
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渺渺兮予怀
C.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3.定语后置
D.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五人墓碑记》) E.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 赵太后》)
方法点拨
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 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 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 也叫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在高考翻译题中极 少碰到。翻译时按“主+谓”的顺序调整。
巩固练习
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不腆鄙邑。(《崤之战》) 译文:我们小城不富裕。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老百姓说我吝啬,应该啊。
E.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③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窃符救赵》) ④唯利是图 (成语)
方法点拨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 三种类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 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 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 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 有”“无乃尔是过与”等。判定宾语前置 句既要结合语意,又要结合其标志词语。 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按照“动(介)+宾” 的顺序调整;翻译第三种类型,把“是”“之” 去掉,宾语移后即可。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每 个句子都有相同的句子成分,谓语动词是 及物动词,后面一定要有宾语,谓语动词 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宾语。
同学做作业。 同学做语文作业。
主+谓+(定)+宾
主+谓+宾
全体同学做语文作业。
二、被动句
1.“于”字句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谓语+于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受”字句。用“受”、“受……于……”表 被动。受+谓语+于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被动句
3.“见”字句。用“见”、“见…于……”表示 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二、被动句
4.“被”字句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 较少见)。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②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③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
①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②是时屈原既疏。(《屈原列传》)
方法点拨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辨识被 动句,一看标志词,如“见”“为”“于”“见…… 于……”“为……所”“为所”等。(值得注意的是,文言词 “被”多为动词,“覆盖”“遭受”之意,很少表示被动)对 无标志被动句,只能从语句的结构或内容上去判定,如“洎 牧以谗诛”“戍卒叫,函谷举” 。这类被动句在形式上与 一般的陈述句无区别,如从内容着手,进行逻辑分析,就会 发现李牧肯定是被杀,函谷关是被攻占 。只要能够理清句 意,再联系上下文语境,不难判断。 被动句翻译时一般要加“被”,或使用表被动的词语表 达,如“受”“受到”“遭到”等。表被动的介词“于” 有时省略,翻译时要注意识别并译出被动的含义。“被” 可以译成“受”“遭受”,尽可能按动词意义翻译;非常明 确作介词用的,才译成“被”。
秦,虎狼之国。
3.用动词“乃”“为”、“是”表示判断。
(另:必、悉、亦、即、皆、则、非)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巩固练习
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并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①(2015· 湖南卷)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 喜奢好侈使然也。 译文:(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 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句式特点:“……者,……也”,判断句 ②(2014· 福建卷)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译文: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句式特点:“……,……也”表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