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类特殊句式的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一、“……者,……也”译为:……是……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二、“……者……也”译为:……的是……1、族秦者秦也。
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三、“……者也”译为:……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四、“……也”译为:……是……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2、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3、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五、“……为……”译为:……是……(把“为”译成“是”,语序不变)1、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怎样的人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3、必为窃疾矣。
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病了4、项燕为楚将。
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六、用“是”“乃”、“诚”、“则”、“悉”、“本”表示判断1、斯是陋室。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6、臣本布衣译文:我本来是平民7、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七、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1、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译文: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不能信任。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一、“非……”译为:……不是……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二、“非……也”译为:……不是……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2、卿太重,将非鬼也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三、“非……者也”译为:不是……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译文:百战百胜,(虽然很好却也)不是最好的文言特殊句式2——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文言文四类特殊句式的翻译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 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 无法
体现句式特征。
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文言文四类特殊句式的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高考中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不少考生因缺 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 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 “火眼金睛”, 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 的句式问题。
【例题引路】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
问题反思: 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为什么?你最判断不准、译不 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
答:
【问题剖析 】
(1)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剖析“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该句译文 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 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 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 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
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趁热打铁 】
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 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之四类特殊句式
❖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
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
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 出。 ❖ 【边练边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 国志·诸葛传》) ❖ 【答案】 (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 人不认可他。
❖ 2.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 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 ,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 【边练边悟】(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江苏)
❖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 常,就可以知道了。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14
❖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 (1)……之谓
❖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 【提示】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 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
❖ (2)(此、是)之谓……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7
❖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误译: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 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 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5-
学习变简单
教育更公平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8-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 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③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 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 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 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 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2.(2017· 浙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 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 来见。”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 不容众也。 (选自刘向《说苑· 尊贤》)
综合训练 (2015· 湖南)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 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 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 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 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 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 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 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 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 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 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 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 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 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
文言文翻译之译好
四类特殊句式
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Biblioteka (定)主+(状)谓+(定)宾
1. 最不容易发现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难发现、最 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 很难把握。这里,如: 求 可使报秦者 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蚓无爪牙之利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群臣侍殿上者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夺志也”,可在动词“夺”前面加上“被”,
也没有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
被动句。
2.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
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简介1.主谓倒装句2.宾语前置句3.定语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各种句式的详细解释1.主谓倒装句- 定义- 例子2.宾语前置句- 定义- 例子3.定语后置句- 定义- 例子4.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义- 例子三、总结1.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2.学习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句式结构有别于现代汉语。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是指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
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臣之壮,犹不如人也。
”二、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是指宾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吾谁欺?”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吾欺谁?”三、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利爪牙之蚓,强筋骨之蚓。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介词短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不介马而驰之。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驰马而介之。
”总之,文言文的这四种特殊句式丰富了句子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子。
其特点是句末用“也”字或不用“也”字。
例如:1.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2. 然而好事者必多方以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然而好事的人必定多方寻求。
二、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1. 然不自知其昏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然而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昏庸了。
2. 然而天以五十载而一旦断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然而天意使它经过五十年而突然断绝。
2.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宾语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1. 吾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孟子·离娄上》)翻译:我听说君子爱人是以德,小人爱人是以姑息。
2. 虽使普天下之女子,莫不欲以为夫,而吾岂得专此美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即使让普天下的女子,没有不想成为我的妻子的,我怎么能独占这美事呢?3.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是指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士人为知己而死,女子为悦己而打扮。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等待那些观察民风的人得到它。
三、省略句省略句是指省略了句子成分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主语省略主语省略是指省略了主语。
例如:1. 汤之问棘也是已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汤询问棘的事情也就这样了。
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 谓语省略谓语省略是指省略了谓语。
例如: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士人为知己而死,女子为悦己而打扮。
文言文四种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词:于 以 例如:吾居乡。 调整语序:吾(于)乡居 翻译:我在家乡居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调整语序:青,于蓝取,而于蓝青。 翻译:青从蓝中提取,比蓝更青。
主谓倒装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调整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你的不聪明过分了。 快哉此风! 调整语序:此风快哉!。 翻译:这风畅快啊!
宾语前置
特殊结构:之 是 • 例如: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调整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 翻译:不知道断句的方法,不解答疑惑。 • 惟利是图 • 调整语序:惟是图利 • 翻译:只是为了谋求利益
定语后置
标志词:之 者 例如: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调整语序: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 翻译: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的豪富人 和卖水果的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调整语序: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向上吃黄土,向下喝黄泉水,用心专一的 缘故啊。
• ①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 ②为官佣书:替官府雇佣抄写书籍。 为官佣书: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于)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于)笔砚间 左右皆笑之。超曰: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夫读书者,所以博闻强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读书之道,非同寻常,其间句式,亦颇为奇特。
今试以文言文之特殊句式,译其大意,以飨读者。
一、倒装句昔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句中,“读书破万卷”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破万卷读书”。
此句意谓:读书若能破万卷,则下笔自如有神。
二、省略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之”字省略,完整句应为“学而时习之者,不亦说乎?”意谓:学而时常复习之,不亦愉快乎?三、宾语前置句孟子云:“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句中,“得其所哉”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得所哉得哉。
”意谓:得到你所期望的,得到你所期望的!四、判断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中,“也”字为判断句标志,意谓: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
五、疑问句屈原问:“吾将何之?”此句中,“何之”为疑问句,意谓:我将去哪里?六、被动句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此句中,“传道授业解惑”为被动句,意谓: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
七、并列句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中,“非……无以……”为并列句,意谓: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八、条件句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此句中,“不如……”为条件句,意谓: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九、转折句墨子曰:“天下莫不以孝悌为重,而我独以廉耻为重。
”此句中,“而”字为转折句标志,意谓:天下没有人不以孝悌为重,而唯独我以廉耻为重。
十、因果句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此句中,“以其……是以……”为因果句,意谓:民之所以饥,是因为他们的上级征收的税太多,所以饥。
总之,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十种句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今,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其词句,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从而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略讲)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略讲)【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例: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四类特殊句式的翻译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高考中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
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例题引路】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译文:答案(万宝常)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得分点“谐于丝竹”,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时提前;“为……所”,被动句。
(2)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译文:答案隋文帝叫万宝常来,询问他这首曲子可不可以,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难道是陛下您该听的音乐吗!”得分点“不”,通“否”;“此亡国之音”,判断句。
(3)何用此为?译文:答案还用这些干什么?得分点“何……为”,固定句式。
2.(2012·四川,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贺钦,字克恭。
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
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既别,肖其像事之。
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
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
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
”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
”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
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
”环跪钦里门。
钦曰:“吾固知有是也。
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
”众散去,乱遂定。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答案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得分点“即”,连词,译为“即使”。
“奚以”的正确语序应为“以奚”,意为“拿什么”。
“为用”中间省略了“世间”,意为“为世间所用”。
(2)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译文:答案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
得分点“……者”,定语后置;“床下”,代指其家;句意通顺。
(3)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译文:答案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得分点“若等吾乡人也”,判断句;“窃”,私下里;“如之何”,固定句式;句意通顺。
(4)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良民何畏焉?译文:答案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得分点“无辜”,没有罪过;“尚”,尚且;“何畏”,宾语前置;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贺钦,字克恭。
贺钦小时候非常聪明灵敏,取了《近思录》来读,有不少感悟。
成化二年,凭借进士的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因为天下大旱,上表极力进谏,又认为自己作为言官荒废职守,招致灾害,所以自己弹劾自己,请求辞官。
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师,贺钦听他谈论学问,叹息道:“真正的性情是不显露的,真正的道理如同埋在地下,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当天就上奏疏辞官而去,用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陈献章。
分别以后,画了陈献章的画像来供奉。
他学习专门研究《五经》、《四书》、小学,期望投身实践,以恭敬来约束狂放之心。
有来向他求学的人,他就推辞说:“我自己尚且还没管好,怎么去教育别人呢?”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这样过了十几年,虽然他足不出户,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
弘治改元,因为阁臣的推荐,他被起用为陕西右参议。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在辽东强占民田,辽东人民震惊恐惧都想着叛乱。
义州又因为守官贪婪残酷首先激起了民变,不少人聚众抢劫掠夺,但是他们互相告诫说:“不要惊扰贺黄门。
”贺钦听说后,去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众人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到此时才知后悔,于是众人围着贺钦拜倒在地,流泪喊道:“您是我们的父亲,请您教教我们怎么办吧。
”贺钦说:“只有不杀戮,祸患才可以免除。
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不久,有人说镇防军队果然到来,众人又一起喊道:“贺黄门没有说轻侮骗人的话。
”于是众人又环跪在贺家庭院之中。
贺钦说:“我本来就知道会这样。
城中这样扰乱,镇防官怎么能不发兵镇压呢?官兵虽然到来,你们不杀人,就一定会宽恕你们,不要害怕。
”众人散去,变乱于是平息。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
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
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译文:(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问题反思: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为什么?你最判断不准、译不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答:【问题剖析】(1)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剖析“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
该句译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
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
参考答案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么?(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剖析该译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业”字漏译,原句“嫁娶振业”是四个并列动词,“业”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二是定语后置句未译出,原句“之穷者”属典型的定语后置句,翻译时未辨识出。
参考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
【破解之道】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
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
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
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
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趁热打铁】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答案①者……也,判断句②为……所,被动句③省略“于”,省略句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 ⑤以,状语后置句⑥于,状语后置句⑦唯……是,宾语前置句⑧于,状语后置句⑨之……者,定语后置句⑩被,见,被动句⑪为,被动句⑫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重点把握】一、走出句式翻译中的常见误区【边练边悟】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问题: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
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浙江)误译: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我不肯给他们啊。
问题:未译出原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改正:别人拥有的(字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3.母归,但见女(指养女叶限)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010·天津)误译:后母回来后,只见叶限抱着庭中的树睡觉,并不为之担心。
问题:未译出原句“亦不之虑”宾语前置的特点。
改正:后母回来,只见女儿(叶限)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
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