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特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咏雪翻译

噫!天地之大,造化之妙,独钟于斯雪。
其来也,如玉龙飞腾,瑞气腾空;其去也,似玉蝶翩跹,落英缤纷。
余闻之,不禁感慨系之,遂作斯赋,以咏其奇。
夫雪者,天地之精英,造化之瑞气。
其初也,生于云霄,结于枝头,如琼瑶万朵,似玉树千章。
飘飘乎,似仙子翩翩,飘飘乎,若玉龙腾跃。
其色也,洁白如练,晶莹似玉;其质也,轻柔如絮,细腻如棉。
观其飞舞,如花般盛开,似蝶般翩跹。
其声也,如丝竹之音,悠扬动听;其味也,如梅之香,清新可口。
噫!此乃天地之奇观,造化之瑞兆也。
余尝观雪,见其下也,如鹅毛纷纷,如柳絮飘飘。
飘忽不定,随风而舞,似天女散花,如神龙摆尾。
其落也,如丝如缕,如粉如绵。
噫!此乃天地之瑞气,造化之精灵也。
夫雪者,亦自有其品格。
其性也,洁白无瑕,光明磊落;其志也,高洁不屈,独立不群。
故古人有云:“雪乃洁白之象征,瑞气之征兆。
”噫!余观雪而想其品格,不禁肃然起敬。
夫雪者,亦自有其情态。
其来也,悄然而至,不声不响;其去也,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噫!此乃天地之灵气,造化之韵味也。
余尝夜观雪,见其如银装素裹,皎洁无瑕。
月照其上,如碎银万点,闪烁生辉。
夜色之中,雪光闪烁,如梦如幻。
噫!此乃天地之奇观,造化之绝景也。
夫雪者,亦自有其变幻。
时而纷纷扬扬,时而皎洁如镜。
时而轻盈如蝶,时而沉重如铅。
噫!此乃天地之奇观,造化之妙手也。
噫!余观雪而思其妙,不禁赞叹不已。
夫雪也,乃天地之精华,造化之瑞气。
其洁白无瑕,高洁不屈,独立不群,实乃世间之珍宝也。
噫!余愿效仿雪之品格,洁身自好,独立不群,以显天地之奇观,造化之瑞兆。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十九年,卒。
(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 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 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 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 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 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 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 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 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 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 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 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
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 …者, … …”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 …, … …也”式。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即时训练1、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B解析:ACD 三项都是判断句;B 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标志,可译为“……的(人)”。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高考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孟子者,鲁之邹人也。
”(孟子是鲁国邹人。
)2. 以“……者,……也”为标志,但“者”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臣死且不避,卻安敢辞?”(我死都不怕,怎么敢推辞呢?)3. 以“……者,……耳”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此小人之福也,非君子之福也。
”(这是小人的福气,不是君子的福气。
)4. 以“……者,……耳”为标志,但“耳”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尝三仕,三已之。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免职。
)2. 以“……者,……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 以“……者,……为……”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秦王见大王去,遂罢归。
”(秦王见大王离去,于是罢兵回国。
)4. 以“……者,……所……”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闻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我听说君子修养自己,内心端正,外表端庄。
)三、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省略部分成分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省略主语。
如:“公与之皆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 省略谓语。
如:“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击鼓。
)3. 省略宾语。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4. 省略定语。
如:“其妻归宁。
”(他的妻子回家省亲。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改变语序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定语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 状语后置。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1、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3)……者,……(4)……者也(2)……,……也①“......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亚父者,范增也。
②“......,......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翻译

于是,匡人益围之,夫子笑曰:“吾闻之,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也,乐道也。
吾之道,仁也,义也,礼也。
今匡人围吾,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乐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曰:“夫子之乐,既非乐富贵,又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吾,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中敬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遂游于匡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夫孔夫子,圣人也,其言简而意赅,其行高而不可及。
故其文虽古,而其义甚明。
今试译夫子之言,以晓后世:孔子游于匡地,匡人将之围困数重。
夫子不忧不惧,言曰:“天生斯民,以养其性。
吾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吾性好山水,故游于此。
今匡人围我,我不惧,盖吾性所好也。
”于是,匡人围困更甚,夫子笑曰:“吾闻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乐道也。
吾之道,仁义礼也。
今匡人围我,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好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夫子之乐,非乐富贵,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我,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悦诚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游于匡地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孔子之言,虽古而不失其义,其文虽简而意深。
译者谨以文言文译之,以传之后世,使后人得以领悟夫子之道。
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文也,其句式繁多,结构严谨,然于今人读之,往往晦涩难懂。
是以翻译文言文,非仅字义之转,更需句式之变通,以达意明理。
兹就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略述如下: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直译。
直译者,依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翻译。
然文言文句式特殊,直译有时难以达意,此时宜采用意译。
意译者,以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之内涵,虽失之字面,而意犹未尽。
故直译与意译,宜结合运用,以求文意之通顺。
二、留白与补充相结合文言文多含蓄,意犹未尽,留白之处,往往蕴含深意。
翻译时,宜保留部分留白,以彰显古人之含蓄之美。
然而,若过分留白,则会使读者难以理解。
故翻译时,宜在适当之处进行补充,以使文意更加明确。
三、增删与调整相结合文言文句式复杂,有时需要增删字词,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增删者,非随意为之,而应遵循文意,使句子更加通顺。
调整者,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进行转换,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增删与调整,宜适度进行,以免破坏原文意境。
四、以意逆志,揣摩作者意图翻译文言文,需揣摩作者意图,以意逆志。
所谓“以意逆志”,即以现代汉语理解文言文,逆推作者原意。
翻译时,应关注作者情感、观点,力求准确传达。
五、注重语境,把握全文大意文言文翻译,需注重语境,把握全文大意。
翻译时,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个句子,而应将句子置于全文之中,分析其上下文关系,以准确翻译。
六、遵循语法规则,保持句子通顺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遵循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使句子通顺。
例如,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句式,在翻译时需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七、注重修辞,彰显文言之美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翻译时宜注重修辞,以彰显文言之美。
例如,文言文中的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翻译时可通过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尽量保留其韵味。
总之,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上述原则,力求准确传达原文之意,同时兼顾文言文之美。
翻译者当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之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翻译: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二)……,……也。
1.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四)……,……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翻译: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五)用“为”表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辞别什么?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翻译: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六)利用副词“乃”“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翻译:应当被立为太子的人是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观啊!4、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七)“非”表否定判断。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翻译: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翻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孟子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原文: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2.原文:此非所以跨海内也。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并不是用来统一天下的方法。
二、疑问句1.原文:何以异于刺人而杀之?(《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这与刺人杀人有什么不同?2.原文: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请问先生擅长什么?三、省略句1.原文:孟施舍知其不可而为之。
(《孟子·离娄上》)翻译:孟施舍知道不可能还去尝试。
2.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很少。
四、倒装句1.原文:是亦不可以已已乎?(《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难道不是也应该停止吗?2.原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上》)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世之后就会断绝。
五、宾语前置句1.原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孟子·离娄上》)翻译: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
2.原文:此所谓失其本心者也。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六、定语后置句1.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得道的人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得到很少帮助。
2.原文: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百姓听到大王钟鼓的声音,都皱着眉头,互相告诉。
以上列举了孟子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并灵活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子。
其特点是句末用“也”字或不用“也”字。
例如:1.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2. 然而好事者必多方以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然而好事的人必定多方寻求。
二、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1. 然不自知其昏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然而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昏庸了。
2. 然而天以五十载而一旦断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然而天意使它经过五十年而突然断绝。
2.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宾语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1. 吾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孟子·离娄上》)翻译:我听说君子爱人是以德,小人爱人是以姑息。
2. 虽使普天下之女子,莫不欲以为夫,而吾岂得专此美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即使让普天下的女子,没有不想成为我的妻子的,我怎么能独占这美事呢?3.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是指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士人为知己而死,女子为悦己而打扮。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等待那些观察民风的人得到它。
三、省略句省略句是指省略了句子成分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主语省略主语省略是指省略了主语。
例如:1. 汤之问棘也是已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汤询问棘的事情也就这样了。
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 谓语省略谓语省略是指省略了谓语。
例如: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士人为知己而死,女子为悦己而打扮。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夫读书者,所以博闻强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读书之道,非同寻常,其间句式,亦颇为奇特。
今试以文言文之特殊句式,译其大意,以飨读者。
一、倒装句昔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句中,“读书破万卷”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破万卷读书”。
此句意谓:读书若能破万卷,则下笔自如有神。
二、省略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之”字省略,完整句应为“学而时习之者,不亦说乎?”意谓:学而时常复习之,不亦愉快乎?三、宾语前置句孟子云:“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句中,“得其所哉”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得所哉得哉。
”意谓:得到你所期望的,得到你所期望的!四、判断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中,“也”字为判断句标志,意谓: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
五、疑问句屈原问:“吾将何之?”此句中,“何之”为疑问句,意谓:我将去哪里?六、被动句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此句中,“传道授业解惑”为被动句,意谓: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
七、并列句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中,“非……无以……”为并列句,意谓: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八、条件句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此句中,“不如……”为条件句,意谓: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九、转折句墨子曰:“天下莫不以孝悌为重,而我独以廉耻为重。
”此句中,“而”字为转折句标志,意谓:天下没有人不以孝悌为重,而唯独我以廉耻为重。
十、因果句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此句中,“以其……是以……”为因果句,意谓:民之所以饥,是因为他们的上级征收的税太多,所以饥。
总之,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十种句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今,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其词句,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从而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中心语+之+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5、中心语+数量词
白璧一双
状语后置总结
1 、“以……”的形式 (盛以锦囊) 2 、“于……”的形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 3、 “乎……”的形式 (生乎吾前)
四、介词宾语前置。
例: 1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
共同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 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 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 因、目的、范围、对象、施受对象、
根据等。 1、表对象、关联的:把、被、对、
对于、关于 2、表处所、方向的:在、向、从、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省略谓语
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用了同样 的动词,在后句中这个动词有时就会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略讲)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略讲)【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例: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
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 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 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 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 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 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 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 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
先生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中心词+之+ 用“之„„ 定语+者 中心词+而+ 定语+者 中心词+定语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四方之士来者
者”“而
„„者 定 ”“„„者 语 ”表示 后 置 用“之”表 示 数量词作定 语时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者
中心语+之+ 定语 中心语+数量 定语
规 范 提 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 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 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 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
“ 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 ” 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 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 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 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
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
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 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 生以为何如?”
他们,叫做打会(或起会)。不久(来先生)说:“不如起一个会来筹
集盘缠。”于是接连几天奔走于亲朋好友家,才得到七个人的同 意。然而(这些人)都是因为情面上不能推辞,(表面上)勉强答应他 可是心里实际上没有答应他。到了那一天,先生天一亮就起床, 打扫院子台阶,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他们(的到来)。哪里料到
2分
键词未能翻译出来,比如“ 是”“侪”等。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能把握关键词“区区”“吾侪”等,
3分 意思翻译基本正确。只有“是”未
能准确翻译。 现场满分答案 4分 满分领悟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两个句式, 三个词语“是”“区区”“吾侪” 等,然后根据前后文意思加以翻译。 完善你 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解析
做此类题,要找出重要实词、虚词、活用
现象、特殊句式等,注意落实,以直译为主,译 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词达句顺,不能出 现病句。(1)句中有固定句式“与其„„孰若”, 关键词“虽然”“馁”等。 答案 (1)既然这样,与其让鱼肉败坏,不如大家
【参考译文】
来懋斋先生,家境极为贫困,(但是)他为人性情豪爽有过人的
节操。乡试后,考中举人。(他)打算上京城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 可是盘缠不足。乡里人的风俗,照旧例凡是临时缺乏资金的,可 以招集亲朋好友七八人各拿出一份钱来给发起人,由发起人立下 文书签字(后众人)把钱交给他,事情结束后再一个个地把钱还给
一、几种常见的倒装句式规律探究
句式
否定句中代词宾 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宾 语前置 用“之”“是” 宾语 前置 介词“以”的宾 语有时前置 宾语+以+动词 作标志
规律(标志、结构)
主语+否定词+代词宾语+动 词 主语+代词宾语+动词 主语+代词宾语+介语+动词
例句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忌不
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得分点
句中有判断句(是区区者)、宾语前置句(何难之有)等特殊
句式,有“区区”“侪”等实词,这些都是在翻译中所应注意的。 答案 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难的?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
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题目2】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4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刚到达乡里,(前来 )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朋好友 (很多), 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只是)平淡地对待他们。然而过几天
将上任,乞丐们请求跟着他前往任所。先生担心有什么不合
适的,又担心背弃以前的情分。正犹豫着,有一个精明的(乞 丐)好像早已看透了先生的心思,说:“先生做官,自做你的 官;我们乞讨,自行乞讨。只要有让我们效犬马之劳的地方, 那么我们愿意借此来过完我们的余生。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
(直到)天色已晚,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这时)有一群乞丐经过他的家门,看见先生家里摆列杯盘, (心想) 一定有所说的喜事。就聚集在门外,等着想得到吃剩的酒饭。这时,先 生饥饿与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乞丐们说:“我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 礼部考试日期临近,进京没有盘缠,打算借亲朋好友的聚会筹集资金, 以应对燃眉之急罢了。无奈亲朋好友背弃了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我 的酒菜成了摆设。既然这样,与其让鱼肉败坏,不如大家一起吃个饱。 你们都来就座,我将做东道主来(请大家)痛快地喝酒。”乞丐们进屋饮 酒,酒足饭饱后对先生说:“我们是小人,承蒙先生把酒食赐给我们, 本来属于非分的恩宠。现在借问一句,从这里到京城需要多少银两? ” 先生说:“只要让我路上没有饥渴,稳稳当当地到达京城就足够了。 ” 乞丐们应声站起来说:“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难的?我们愿意为此尽 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一路上)各地的旅店主 人赞叹他们的义举并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惊异,并多有馈赠。到达京城以 后,乞丐们各自分头乞讨,拿讨来的钱作为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 后,(来先生)果然中了进士,得以出京担任某地县令,按照惯例回乡探 望父母。乞丐们也催他回乡。
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1分 失分探源 仅中间一句译文意思对,前后两 句都没翻译出来。 意思整体正确,只是个别关键地 2分 方未能翻译出来,比如倒装句式 和“甫”等。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能把握关键词“甫”“踵”等,
3分 意思翻译基本正确。只有倒装句 式未能调整。 现场满分答案 4分 满分领悟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定语后置 句式,三个词语“甫”“问寒温 ”“肩摩踵接”等,然后根据前
把意思翻译出后,再回到原文去检验,看是否正确。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题目1】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
得,供先生食。(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最后一句译文意思对,前半
1分
部分未翻译出来,整体不够
准确。
意思整体正确,只是个别关
事情,决不敢做玷污先生 ( 的事 ) ,况且那也是玷污我们自己
(的名声)。请不要多虑,先生认为怎么样?”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乞丐们随先生)到达任所后,各自到四方乞讨,只在天
黑时偷偷地来县署问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 (他们)常常不接受。当时县里多盗贼,乞丐们暗中打探,因 此(先生)屡次破获重要案件。到发赏银时,牌榜悬挂几个月, 最终(也)没有来领赏的。而先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保荐
增分突破四 特殊句式,特殊翻译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与 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判断 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设置一个选择
题,主要还是结合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
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 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 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
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
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 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