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53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学复习大纲

地球物理学复习大纲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学1、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自身产生的物理现象,间接地认识地球,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

地球科学领域里,地球物理学通常就指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地球物理学。

空间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高空磁层和电离层与太阳、行星和地球表层的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地球物理场,磁场,重力场, 地电场,地热场,放射性辐射场,地震波场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地球物理的正问题,地球物理的反问题指根据已获得的异常特征、数值大小、分布情形等并结合物性资料来求解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等。

数字模型,数字模拟,物理模型,地质解释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有岩石层板块组成,岩石层板块在软流圈上运动。

岩石层在厚度上相当于地壳与上地幔之和。

下地幔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增加不再呈刚性,而是容易形变和能够流动的,从而称为软流层。

在软流圈中的热对流运动将牵动上覆岩石层板块作水平运动。

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洲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南极板块,美洲板块磁异常条带,海底扩张说,认为洋底的主要构造形态直接表现出地球内部的对流过程:对流体在洋脊处上升,在洋脊的中央裂谷处溢出,形成新的洋底、并向两侧平移扩张;对流体在海沟(trench)处下降,老洋底俯冲(underthrust)进入地球内部而熔融、消失;大洋盆地演化的机制如同传动带,一侧有洋底新生,一侧有洋底消亡,所以,大洋底在2-3亿年内要更新一次。

地球的物理演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

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索取远远超过了对她的关爱与保护。

这种人地关系的失衡导致了今天的资源、环境、生态和人口等问题,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这些问题的解决,人地关系的调整,有赖于地球科学的发展。

发展和普及地球科学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存和繁荣昌盛的意义深远的战略。

只有使全社会每个公民,特别是决策层了解地球,懂得人类只有和地球和谐共处,使关爱与保护地球成为行为的准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53地球物理学基础_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53地球物理学基础_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简述题和论述题二、考试大纲1.地球动力学考试内容:板块构造的基本模型、板块的边界类型、板块构造的基本单元、板块构造的驱动机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幔对流的理论、对流发生的条件、地球内部热量的传输方式、地球内部温度、密度、波速的分布特征,地幔对流存在的证据。

地球不同圈层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相变面、相变面对于确定地球内部温度的意义、固态相变在热对流中的作用。

外核对流的动力来源。

地球化学成份的确定方法。

全球地表热流的分布特征、地球在形成时间的热能来源以及现今的热能来源。

放射性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含量的差别。

2.地球的形状、密度及重力场考试内容:地球重力、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和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包括地球重力场、地球的重力位、地球重力变化、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地球的基本形状——标准椭球面、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基本原理、各种校正与重力异常、岩石密度、地壳均衡概念、均衡异常、重力异常正演、潮汐作用、起潮力、重力固体潮、重力场与地球内部结构等问题。

3.地球的磁场考试内容:地磁场的构成及分类与时空特征及其起源、地磁场的长期与短期变化、地磁活动性、地磁场的建模与模型、古地磁学、岩石磁学、磁法勘探、地磁场观测仪器及测量方法与技术、地磁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处理、地磁学应用领域等。

重点包括地磁学基本概念与方程(如磁标势、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化强度、磁矩、磁化率、磁导率、泊松方程与拉普拉斯方程、磁偶极子场、磁异常等)、地磁要素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地球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自激发电机假说、地磁场的短期变化、三大类岩石磁性特征、岩石圈磁场与岩石磁性及岩石圈磁性结构、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与数据采集及处理和解释、岩石剩余磁性及其成因、古地磁学研究内容及方法、地磁极的漂移与倒转等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地质学基础A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地质学基础A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地质学基础A硕士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总体要求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现象,并能结合所学(或所从事的)专业中的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与专业型研究生相比更加强调对地质学理论的掌握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如下: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与选择题:约30%简答题:约30%论述题:约40%三、主要考试内容1、研究对象与方法(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3)地质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般现状、发展趋势2、地球概述2.1地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2.2地球的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3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2)重力(3)地磁(4)地热3、地质作用3.1地质作用的概念(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2)地质作用的类型3.2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2)地震(3)岩浆作用(4)变质作用3.3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4、地质年代4.1化石(1)化石的形成(2)化石的类型(3)标准化石与常见的化石4.2地层(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4.3地质年代(1)相对地质年代(2)绝对年代5、矿物5.1矿物及晶体的概念(1)矿物的概念(2)晶体与非晶体5.2矿物的化学成分(1)矿物的化学成分(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4)矿物中的水5.3矿物的形态(1)矿物的单体形态(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5.4矿物的物理性质(1)矿物的光学性质(2)矿物的力学性质(3)矿物的其他性质5.5主要矿物介绍(1)矿物分类(2)矿物命名(3)主要矿物类型6、岩石6.1岩浆岩(1)岩浆与岩浆活动(2)岩浆岩的成分(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4)岩浆岩的产状(5)岩浆岩的类型(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6.2沉积岩(1)沉积岩的成分(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4)碎屑岩类(5)粘土岩(6)碳酸盐岩6.3变质岩(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变质岩的成分(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4)变质岩的类型7、地质构造7.1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1)岩层产状(2)地层的接触关系7.2褶皱构造(1)褶皱和褶皱要素(2)褶皱的形态(3)褶皱的组合(4)褶皱的成因与研究7.3断裂构造(1)节理(2)断层7.4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与意义8、板块构造8.1大陆漂移(1)大陆漂移说概述(2)大陆漂移说的证实8.2海底扩张(1)海底扩张说的提出(2)海底扩张说的证实8.3板块构造(1)板块构造的概念(2)板块边界类型(3)板块的运动与大洋演化9、地球的起源与演化9.1大爆炸宇宙说(1)大爆炸宇宙说(2)大爆炸宇宙说的证据9.2太阳系与地球的起源(1)太阳系的起源(2)地球的起源9.3地球的演化(1)地球内热的演化(2)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3)生命的起源10、地球资源与地质灾害(1)地球资源和矿产概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2)地质灾害概念: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应用地球物理》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重磁勘探部分约35%电法勘探部分约25%地震勘探部分约30%测井部分约10%(二)题型比例简述题25%论述题75%二、其他应用地球物理一、重磁勘探考试内容1、重磁法勘探基本原理与应用领域。

2、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区分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数字滤波和平均场方法。

3、空间延拓、分量变换、磁异常磁化方向变换,以及重磁异常的导数换算方法与运用。

4、掌握重、磁法勘探正反演基本原理与解释方法。

5、掌握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中重磁勘探方法的应用。

6、复杂几何形体重磁异常模拟计算:复杂几何形体重磁异常模拟计算的思路和常用的方法,常用2D和3D形体的正演问题。

7、重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过程。

8、重磁异常反演:位场反演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

考试要求1、掌握重、磁勘探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野外数据采集过程。

2、掌握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原理,能够对主要转换处理方法公式进行推导。

3、掌握重、磁法勘探正反演基本原理与解释方法。

4、掌握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中重磁勘探方法的应用。

5、了解学科前沿研究结果及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二、电法勘探考试内容1、电法勘探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2、岩石的电学性质:岩石的导电性、介电性、导磁性、电化学活动性。

3、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视电阻率的基本概念、电剖面法、电测深法和电阻率法的应用实例。

4、充电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充电法的基本理论,充电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5、自然电场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自然电场法的基本理论,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6、激发极化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主要介绍激发极化法的基本理论,正演计算及应用实例。

7、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电磁法的基本理论,常用的频率域电磁法和时间域电磁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实例。

8、电法勘探数据反演理论基础:电法反演问题的描述,广义反演问题和电法非线性反演问题的线性化反演的基本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070801 专业名称: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45 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物理勘探(一)考试内容试题以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岳建华,刘树才编《矿井直流电法勘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徐州)、陈乐寿等编著《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为蓝本,内容以地震勘探、直流电法勘探为主,涵盖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并涉及部分放射性探测、地温测量的内容。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一、地震勘探部分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二、重磁电勘探部分1、电法勘探原理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2019年云南大学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年云南大学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地震学60%地磁学40%三、试卷的题型结构填空题20%分析题80%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1、地震学正确理解地震烈度、震级、地震频度、震中距、震源、震中、波阵面、射线、入射角、出射角、视入射角、视出射角、费马原理、球对称介质、本多夫定律、SNELL定律、高速层、低速层、正演、反演、传播速度、质点振动的位移、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面波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等概念。

在无源的情况下,建立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掌握均匀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以及球面波之间的关系、矢量场分解及其运算,球面波的分解。

掌握平面波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和反射,非均匀平面波叠加形成面波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表面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的频散特性。

以几何地震学为基础,分析近震射线及走时方程,建立首波的形成相关概念及波阵面方程。

分析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特征与走时曲线的关系,确定地球内部速度分布的公式。

地震学以观测为基础,应了解地震仪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摆的固有运动与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

另外,掌握地方震、近震、远震的射线传播路径、以及各类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学会识别简单的震相,以及利用地震记录定性判地震类别。

再次,在测震学中,震级标定和用一个台或三个以上台进行地震定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地磁学地磁场的构成、地磁标势的通解、高斯系数的确定方法、高斯分析的本质内容;主磁场的起源、分布特点、西向漂移,磁极、地磁极;地壳磁异常特征、地磁异常的正演和反演、海底磁异常特征、居里温度;影响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变化磁场的分类、地磁指数、Sq傅里叶系数确定球谐系数、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勘查地球物理》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包括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等4个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处理、解释等问题,试题设置为选做,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任意选择其中的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

重磁勘探部分最多60%电法勘探部分最多60%地震勘探部分最多60%测井部分最多60%(二)题型比例名词解释题或简答题等约20%问答题(包括论述题、计算题、作图题、分析题等)约80%二、其他勘查地球物理概论要求考生至少掌握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等4个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中的任意2个方面的方法原理、处理和解释知识。

一、重磁勘探考试内容1、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地磁要素其分布规律;地磁图;地球磁场的球谐表示;IGRF;地球磁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心偶极子场、非偶极子场、长周期变化、短期变化、磁异常等)及其特点。

2、物质的磁性;表征磁性的物理量(磁化率、磁导率、磁化强度、感应磁化强度、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各类岩(矿)石的一般磁性特征;岩(矿)石的磁性及影响因素,岩(矿)石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类型、成因及其特点;地质体磁化的消磁作用。

3、磁力仪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的基本工作原理;质子磁力仪探头的工作盲区与梯度容限。

4、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测区、测网、比例尺的确定;磁测精度;日变观测及日变校正;磁测基点;磁测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图示;岩(矿)石磁性标本的采集与磁性参数测量。

5、计算磁性体磁异常的基本公式:泊松公式及其应用;有效磁化强度和有效磁化倾角;总磁场强度异常ΔT及其物理意义;球体、水平圆柱体、板状体等规则几何形状地质体磁场的计算,及其ΔT、Ha、Za磁异常曲线特征。

6、重力场的基本特征: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重力位;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重力异常的单位;正常重力场;剩余密度与剩余质量。

7、重力勘探野外工作方法:相对重力仪基本工作原理;重力仪静态检测与动态检测;重力基点的作用及其布设原则;重力基点网联测;零点读数法与零点漂移校正;固体潮及固体潮校正;各类岩(矿)石一般密度特征;岩(矿)石密度的影响因素;岩(矿)石标本密度的测量与统计整理。

新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53)地球物理学基础参考书目为1、王家映编著,地球物理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2、傅承义、陈运泰等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53、曾融生编著,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844、史謌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5、滕吉文编著,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出版社,2003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简述题和论述题
二、考试大纲
1、地球的起源、运动与内部结构
考试内容: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内容。

重点包括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太阳系天体轨道特征、自转特征和质量与密度特征、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内部主要层圈结构(地壳、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内核及外地核)及其物理特征、地壳物质组成及洋壳和陆壳的区别以及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及推测方法等问题。

2、地球的形状、密度及重力场
考试内容:地球重力、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和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包括地球重力场、地球的重力位、地球重力变化、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地球的基本形状——标准椭球面、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正常重力场、各种校正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概念、均衡异常、潮汐作用、起潮力、重力固体潮等问题。

3、地球的磁场
考试内容:地球磁场及其构成、岩石磁性、地磁场起源假说、地球的变化磁场和古地磁学与地磁场变迁等方面内容。

重点包括地磁要素、地磁要素发布特点、地磁偶极子场、基本磁场、磁异常、地球变化磁场三大类岩石磁性特征、自激发电机假说、地磁场成因的基本解释、地磁平静变化与扰动变化特征、岩石剩余磁性及其成因、古地磁学研究内容及方法、地磁极的漂移、地磁极的倒转等问题。

4、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
考试内容: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和地球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等方面内容。

重点包括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地球内部电磁场的来源、球体问题与平面问题、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谐波场方程、趋肤深度、天然场源电磁感应、人工场源电磁感应、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特征。

5、地球内部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
考试内容:热场概念与岩石热物理特征、地球内部的热源与大地热流、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地球的热历史等方面内容。

重点包括地热场与热流密度概念、岩石热导率/比热/热扩散率/生热率、岩石热传递形式、地球原始温度、放射性生热、其它热源、大地热流值及其分布特征、地壳-地幔-地核温度分布规律、地球的热能源与耗损、地球的增温与约束等问题。

6、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场
考试内容:地震与介质的弹性性质、地震波及其特征、地震体波的传播、地震面波及其特征、
地球的自由振荡、天然地震、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和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内容。

重点包括地震与地震波的接收、岩石弹性基本性质、板块构造与地震、纵波/横波/瑞雷波/勒夫波特性、地震子波及其分解、地震波的扩散/吸收/衰减、费马原理、Snell定律、单一水平界面的地震波走时、多层水平界面的地震波走时、连续介质的地震波走时、地球自由振荡成因、地球自由振荡特征及表现形式、天然地震震源机制及参数确定、地球内部各向异性的概念等问题。

7、实验与计算地球物理
考试内容:实验地球物理和计算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包括相似性原理、实验室与场地实验、岩矿标本测定、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正演模拟、反演计算等问题。

8、若干热点问题
考试内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与薄岩石因结构和碰撞造山带的深部构造特征、地球内核快速旋转与地球物理场效应、地球物理与全球变化、地球物理与经济社会及环境、地球物理与军事等问题。

三、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家映编著,地球物理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2、傅承义、陈运泰等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5
3、曾融生编著,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84
4、史謌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5、滕吉文编著,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出版社,200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