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岩石黏弹塑性加速蠕变力学模型2011

合集下载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分数阶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_吴斐

分数阶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_吴斐

本构方程和蠕变柔量。H. W. Zhou等[19-20]建立了基 于分数阶导数的盐岩流变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能 很好地描述盐岩流变试验曲线。 虽然分数阶导数建模有天然优势,但是关于盐 岩的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的研究还很少, H. W. Zhou 等[19]做了开创性工作。本文在 H. W. Zhou 等[19] 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利用 Abel 黏壶代替该模型中的整个黏弹性体;二是认为 2 个 Abel 黏壶的求导阶数不一样。通过这两点改进,建 立了新的分数阶黏弹塑性蠕变模型,改进后的模型 更加简单、合理。
作者简介:吴 斐(1989–),男,2012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wufei3616@。通讯作者:谢和平(1956–),男,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iehep@
第 33 卷
黏塑性体中的abel黏壶的求导阶数要比表征黏弹性体的abel5010015020025030035040014161822242628时间h试验数据拟合曲线201250100150200250300350400030032034036038040时间h试验数据拟合曲线028第33基于蠕变试验的参数拟合结果tableparametersdeterminedfittinganalysisbasedcreeptestssaltrock参数模型最小二乘误差分数阶黏弹性蠕变模型2724491315556704105分数阶黏弹塑性蠕变模型1182253712010548540103个abel黏壶的求导阶数不一样是合理的
(1. 四川大学 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2.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3. 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圆形隧道内力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圆形隧道内力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圆形隧道内力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林文凯;晏启祥;刘羲睿;吴聪;杨俊哲【摘要】以高黎贡山TBM施工的特定段圆形隧道为工程对象,基于围岩蠕变的Burgers模型,提出了隧道衬砌内力计算的地层结构分析法和荷载结构分析法,对比研究两种分析方法的异同点和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地层结构分析法能模拟地层自重应力及其重分布、隧道开挖和支护效应,并能通过蠕变的非线性迭代获得隧道衬砌内力结果,在隧道开挖后围岩蠕变的整个过程中,模拟精度较高,但计算耗时稍长;(2)荷载结构分析法不能考虑地层自重应力以及隧道开挖支护效应,建模相对简单,计算耗时短,但计算前需准备等效节点荷载,对蠕变早期的模拟精度相对较差,对蠕变中后期的模拟结果与地层结构分析法较为一致;(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围岩蠕变下的隧道衬砌内力分析优先选用地层结构分析法。

%In view of the circular tunnel of Gaoligong Mountain constructed with TBM, stratum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load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are conduct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of tunnel lining based on the Burgers model of rock creep.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ethod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can simulate geostatic str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its redistribution, effect of tunnel excavation and support, the internal force of tunnel lining can be obtained by nonlinear iteration of creep,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is higher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ock creep after tunnel excavation, but the calculation time is slightly longer; (2) the load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fails to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 geostatic str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unnel excavation and support, themodeling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computation time is short, but the equivalent nodal load needs to be prepared before calculation, the simulation precision is relatively low in the early stage of creep,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mid-late stages of creep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 3 ) based on various factors,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is prioritized for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of tunnel lining subject to rock creep.【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6(060)012【总页数】6页(P104-108,109)【关键词】隧道;围岩蠕变;衬砌内力;地层结构分析法;荷载结构分析法【作者】林文凯;晏启祥;刘羲睿;吴聪;杨俊哲【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 01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1岩石的蠕变研究在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岩石试件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

岩石试件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
F bu r 2 0 e r ay 08
岩 石试 件 非线 性黏 弹 塑 性蠕 变模 型研 究
刘 玉春 ,赵 扬锋
(.辽宁 工程技术大学 理学院 ,辽宁 阜新 13 0 1 2 0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辽宁 阜新 130 ) 20 0
[ 摘
要 ] 蠕变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 征之一。根据岩 石全 过程应力一 应变 曲线的特 征,建立非 线
性黏弹塑性蠕变模 型,并建 立 了模 型的状 态方程、本构 方程 、恒应力状态下 的蠕变 方程 和恒速率应力
状态下的蠕变方程。通过引入 岩石的流变指数建 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 型,较好地 反映 了岩石试
件的 3阶段蠕 变过 程,充分描述岩石加速蠕变特性 ;同时,得 出岩石试件蠕变变形 、蠕变速 率和蠕 变 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分析,岩 石试件在 恒应 力速 率下,只要应力大于岩石 的长期强度 ,岩石试
Ab t a t C e p i n fi o tn o k me h n c h r ce it s a e n r c te ssr i u v l n o l t p t sr c : r e so e o mp r t c c a isc a a t r i .B s d o o k sr s —tanc re ao gc mp ee ah,an n l e a r sc o — n — i a ic u lsi— l si a d c e p mo e s s t p t t e u t n, h sc l q a in a d ce p r g lrt i o sa t t s n e — t vs o s ea t p a t n re d l c c wa e .S ae q a i u o p y ia e u t n r e e u a y n c n tn r s a d p r o i se ma e t ae sr s e e o ti e .Wi o k r e l gc e p n n il hs ce p mo e o l e trb h v - tg r e rc e ig s n n t t s w r b a n d r e t r c h o o i x o e t ,t i r e d l u d b t e a e 3 sa e ce p p o e d n ,e — h a c e p cal c ee ai g c e p sa e e il a c l r t r e t g 。An lt x r s in fc e p d fr t n,c e p s e d a d c e p a c l rt n o o k s mp e w r y n ay i e p e s s o r e e o mai c o o r e p e n r e c ee a i frc a l e e o gv n ie .An lss r s l e e s o s fl w. I e ma e t a e srs ,o c t s f o k s mp e w sg e trt a o g tr t n t a y i e ut w r h wn a ol s o n p r n n t t s n e s e so c a l a r ae h n ln — r sr g h r e r r ea e o c f o k,r c a l o l e c c ee a in c e p sa e Ho e e ,i o sa tsr s ,rc a l o l e c c eea in c e p r o k s mp e w ud r a h a c l rt r e t g . o w v r n c n t n t s o k s mp e c ud r a h a c lr t re e o sa eo l fe e ti i 。T i tme w s mu h rl td t o k me h n c h rc e si。 t g ny at rc r n t a me h s i a c e ae o r c c a is c a a tr t i c Ke r s r c c a is o — n a i o sea t — lsi r e y wo d : o k me h nc ;n n l e rvs u lsi pa tcc e p;sa i t i c c t bl y i

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

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
rsac a o n ,a n h e tg so o k ce p h c eeae re tg sh r o d srb ho g lsi o si t e ee rh h sfu d mo g tre s e rc re ,te a c lrtd ce p s e i ad t e c e tru h ca scc n tui a f a i t v
MaKe W a n i, i efn n a h a h , nXil JaW i ga dW n C u n u n e
(il n ier gD p r n, n u nvri f rh etr, e iA h i 3 0 2 Cv g e n e a metA h i i syo c i c e H f , n u 20 2 ) iE n i t U e t A t u e
V 1 3 N .0 0. o1 2 0c . t 2 l 01
岩 石蠕变模型研 究进展及若 干 问题探讨
马 珂, 宛新林 , 贾伟风 , 宛传 虎
( 徽 建 筑 工 业 学 院 土 木工 程 学 院 . 徽 合 肥 2 0 2 ) 安 安 30 2
摘 要 : 石 蠕 变 是 岩 土 工 程 变 形失 稳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岩 近年 来 蠕 变研 究 正 处 于 一 个 探 索 阶 段 , 文 从 四个 方 面综 述 本 了 蠕 变模 型 的研 究进 展 。研 究 发 现 , 岩 石 蠕 变 的 三 个 阶 段 中 利用 经 典 本构 模 型 均 很 难 描 述 加 速 蠕 变 阶 段 , 究 者 在 研 们 通 过 新 的 元件 或者 改 进 的非 线 性 黏 弹 塑 性 本 构 模 型 可 以 很 好 的模 拟 岩 石 蠕 变 实 际 曲线 :基 于损 伤 理 论 的岩 石 蠕 变 模 型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的主 要 方 向 , 以很 好 的解 决 岩 石 微 观 裂 纹 所 带 来 的蠕 变 ; 可 随着 岩石 深 部 工 程 的发 展 , 体 受 岩 到 周 围 实 际 环境 下 的影 响是 不 可 忽 略 的 ,从 而 研 究 含 水 量 的 变 化 与 水 力 和其 它 应 力 耦 合 下 的岩 石 蠕 变也 是 今 后 的

一种修正的Norton-Hoff本构模型及实验验证

一种修正的Norton-Hoff本构模型及实验验证

一种修正的N o r t o n ‐H o f f 本构模型及实验验证王巧玲 唐炳涛 郑 伟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101摘要:针对B 1500H S 硼钢,采用G l e e b l e ‐1500D 热模拟试验机,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对其在温度为550~850℃㊁应变速率为0.1~10s-1范围内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㊂根据硼钢流动应力曲线的特点,对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进行了修正,将修正后的模型与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和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预测值偏离实验值的程度进行评估㊂与实验结果对比后发现:修正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能更好地预测B 1500H S 硼钢的流动应力㊂关键词:本构模型;硼钢;流动应力;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中图分类号:T G 115.5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5.14.023A M o d i f i e dN o r t o n ‐H o f f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a n dE x pe r i m e n t a lV e r if i c a t i o n W a ng Q i a o l i n g T a n g B i n g t a o Zh e n g We i S h a n d o n g J i a n z h u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a n ,250101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e s t a b l i s hc o n s t i t u t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s f o rB 1500H Sb o r o ns t e e l ,i tw a s s u b je c t e d t o i s o t h e r m a l u n i a x i a l t e n s i l e t e s t i n g o naG l e e b l e1500t h e r m o m e c h a n i c a l s i m u l a t o ra t t e m pe r a t u r e s r a n g i n gf r o m550℃t o 850℃a n d s t r a i n r a t e s r a ng i n g f r o m0.1s -1t o 10s -1.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f l o ws t r e s s c u r v e o f b o r o ns t e e l ,N o r t o n ‐H o f fm o d e lw a sm o d i f i e d .T h e p r e d i c t e d f l o ws t r e s s e s u s i n g t h em o d i f i e dm o d e lw e r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o n g ‐W a h l e nm o d e l ,N o r t o n ‐H o f fm o d e l p r o -p o s e db y B r o s i u s ,a n d e v a l u a t e db y t h ed e g r e eo f t h e p r e d i c t e dv a l u ed e v i a t i o n f r o mt h e e x pe r i m e n t a l v a l u e s .B y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t h e e x p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i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m o d if i e dN o r t o n ‐H o f fm o d e l i s b e t t e r t o p r e d i c t t h e f l o ws t r e s s o fB 1500H Sb o r o ns t e e l .K e y w o r d s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q u a t i o n ;b o r o n s t e e l ;f l o ws t r e s s ;N o r t o n ‐H o f fm o d e l ;T o n g ‐W a h l e nm o d -e l收稿日期:20141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28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 C E T ‐12‐102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Z R 2013E E Z 003)0 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和防撞性能的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㊂超高强度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可以在满足轻量化的同时提升汽车安全性能㊂目前,国外已经开始大批量使用含硼热冲压用钢,并且热冲压成形后的零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㊂高温成形过程中硼钢的热变形行为和高温本构关系模型在硼钢的数值模拟㊁热冲压成形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㊂目前,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存在两种类型的本构关系㊂一种类型称为唯象模型,该模型并不涉及材料变形的微观机制,并且只考虑宏观变形参数(变形温度㊁应变速率和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㊂唯象模型只能从实验观察得到数据,缺乏深层次的理论依据及应用范围㊂由于该模型具有容易获得参数的优点,故被广泛采用㊂常见的模型包括J o h n s o n ‐C o o k 方程[3‐5]㊁Z e r i l l i ‐A r m -s t r o n g 方程[6]㊁A r r h e n i u s 方程[7‐8]及V o c e ‐K o c k s 方程[9]㊂另一种类型是基于物理的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宏观变形参数,而且考虑高温塑性变形的物理机制,如位错运动㊁位错滑移等㊂与唯象模型相比,基于物理的模型中有更多的参数,所以建立的过程比较复杂,但它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大的适用范围㊂本文利用G l e e b l e ‐1500D 热模拟试验机对硼钢奥氏体试样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考虑应变量㊁应变速度㊁温度㊁变形强化等因素,在N o r t o n ‐H o f f本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用于描述硼钢的热力学行为,用构建的本构方程计算硼钢在高温环境下拉伸试验的流动应力,并与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和T o n g ‐W a h l e n 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㊂1 实验设备及方法利用G l e e b l e ‐1500D 热模拟试验机对厚度为1.6m m 的B 1500H S 试样进行了系列单向热拉伸㊂拉伸试样的结构尺寸及热电偶丝位置如图1所示㊂㊃879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 B1500H S热拉伸试样及热电偶焊接位置(T C1,T C2,T C3)试样以16℃/s的速度加热至930℃并保温5m i n以充分奥氏体化,然后以50℃/s的速度冷却至指定温度(850℃㊁800℃㊁750℃㊁700℃㊁650℃㊁600℃㊁550℃),在指定温度下保温10s,恒温下利用G l e e b l e热模拟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应变速率ε㊃分别取0.1s-1㊁1.0s-1㊁10s-1,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㊁热电偶测得的温度曲线㊁位移力关系曲线㊂2 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B r o s i u s等在文献[10]中描述过N o r t o n‐H o f f模型,N o r t o n‐H o f f模型是唯象本构模型的一种,大多数本构模型运用经验分析方法,表达流动应力的应变㊁温度㊁应变速率的相互影响,原N o r t o n‐H o f f模型为σy(εp,ε㊃p,θ)=KεKε㊃Kθ=K e x p(β/θ)εn pε㊃m p(1)其中,εp为应变;ε㊃p为应变速率;n为应变硬化指数;m为应变速率敏感指数;β㊁K为待定系数㊂为了精确地描述原始屈服应力,以及温度θ对Kε㊁Kε㊃的影响,将式(1)的参数n㊁m变为温度的函数, B r o s i u s提出了以下N o r t o n‐H o f f本构模型:σy(εp,ε㊃p,θ)=K(b+εp)n0e x p(-c n(θi-θ0))ε㊃m0e x p(c m(θi-θ0))e x p(β/θ)(2)其中,n0㊁c n㊁m0㊁c m㊁b㊁β为待定系数,θ0为室温,θi 为试验温度㊂图2所示为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可以发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是动态回复型,变形初始阶段,应力随加载的进行而增大,当增大到材料的屈服应力后开始出现塑性流动,当材料出现稳定的亚结构后,流动应力趋于稳定值[11]㊂从图2a可以看出,温度为650℃㊁应变速率为0.1~10s-1时,应变在0~0.3范围内,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预测值偏大,应变在0.45~0.8的范围内预测值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而实验曲线趋于稳定,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的软化效果不明显㊂从图2b 可以看出,当应变速率为1s-1㊁温度为550℃时,模型的预测值在应变为0~0.1时大于实验值,在应变为0.1~0.3时小于实验值;温度为600℃时,模型应力明显小于实验值;温度为650~850℃㊁应变大于0.45时,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 模型软化效果不明显㊂上述分析说明,在大范围的应变条件下,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对应变的考虑欠缺,使模型对实验值预测的精确度降低㊂(a)温度为650℃(b)应变速率为1s-1图2 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针对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在应变较大时软化不明显的缺点,在大应变范围内考虑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在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e x p(pεp)(p是常数),代表材料的软化行为,p变大,代表软化加剧[12],该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为σy(εp,ε㊃p,θ)=K(b+εp)n0e x p(-c n(θi-θ0))ε㊃m0e x p(c m(θi-θ0))㊃e x p(β/θ)e x p(pεp)(3)3 模型对比及实验验证3.1 与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的比较图3所示为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拟合结果与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拟合结果的对比,由图3a可以看出,温度为650℃㊁各应变速率下,在应变为0~0.15范围内,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的曲线与实验曲线相比偏高,而修正后模型的曲线更接近实验曲线㊂当应㊃9791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变为0.1㊁应变速率为10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增大12.51%和7.97%;当应变速率为1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增大7.74%和3.44%;应变速率为0.1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增大9.22%和4.91%㊂在应变为0.15~0.5范围内,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的曲线与实验曲线相比偏低,而修正后模型的曲线更接近实验曲线㊂在应变为0.4情况下,应变速率为10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减小5.02%和1.57%;应变速率为1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的应力比实验数据减小1.34%,而修正后模型的应力比实验数据增大2.3%;应变速率为0.1s -1时,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减小6.6%和3.12%㊂应变超过0.5以后,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应力明显仍在增大,而修正后模型符合原始曲线的趋势趋于平稳㊂如图3b 所示,应变速率为1s -1㊁温度为550~850℃时,修正后模型的拟合效果普遍好于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但是在温度为(a )温度为650℃(b )应变速率为1s-1图3 修正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拟合结果与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拟合结果对比600℃时,两个方程的拟合效果都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预测值偏低;温度为850℃时,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预测值偏高,可能是由实验的误差造成的㊂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修正的N o r t o n ‐H o f f 本构模型比B r o s i u s 提出的N o r t o n ‐H o f f 本构模型精确度高,对由拉伸试验获得的数据的拟合效果好㊂3.2 与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的比较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是同时考虑基于物理和经验参数的模型,在Z e n e r ‐H o l l o m o n 参数Z (Z是温度补偿应变速率因子)的基础上,W a h l e n等[13]提出了关于应变速率㊁温度和应力的关系模型:Z =ε㊃pe x p (Q /(R θ))=K σn(4)其中,Q 是变形激活能;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8.314472J /(m o l ㊃K ),求解式(4)中的σ,得σy =K-1/n [ε㊃e x p (Q /(R θ))]1/n =A [ε㊃e x p (Q /(R θ))]m (5)为了显示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以及回复和再结晶对软化效果的影响,T o n g 等[14]提出了以下模型:σy (εp ,ε㊃p ,θ)=A [ε㊃p ex p (Q /(R θ))]m㊃[1+αe x p (-c (εp -ε0)2)][1-βe x p (-N εn p )](6)式(6)等号右边第2项考虑了回复和再结晶导致的软化效果,增加的第3项(H o c k e t t ‐S h e r b y 型方程)考虑了应变强化效果㊂由于实验数据显示流动应力没有显著减小,故将第2项忽略以简化模型,并且因为随温度增长,应变速率敏感性增大,B u r k h a r d t [15]定义应变速率指数m 为温度的线性函数,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为σy =A [ε㊃m 1(θ-θ0)pe x p (m 2Q /(R θ))][1-βe x p (-N εn p )](7)其中,A ㊁m 1㊁m 2㊁β㊁N ㊁n ㊁θ0为待定系数㊂对于B 1500H S ,Q =280k J /m o l ㊂将修正的N o r t o n ‐H o f f 模型与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㊂从图4a 可以看出,温度为750℃㊁应变在0~0.3之间时,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明显偏大㊂例如,当应变为0.1㊁应变速率为0.1s -1时,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的应力比实验数据大11.84%,而修正后模型的应力比实验数据小5.78%㊂应变为0.3~0.8时,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明显偏小㊂例如,当应变为0.6㊁应变速率为0.1s -1时,T o n g‐W a h l e n 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应力分别比实验数据小11.87%和7.27%㊂从图4b 可以看出,应变速率㊃089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为1s-1时,T o n g‐W a h l e n模型除了在温度为650℃时拟合效果较好以外,其他温度条件下拟合效果都不好,尤其是温度在700~850℃之间时,T o n g‐W a h l e n模型的预测值在应变为0~0.3时的应力预测值远远偏离实验值,比实验值高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能较好地弥补T o n g‐W a h l e n模型的缺点,满足实验拟合精度的要求㊂(a)温度为750℃(b)应变速率为1s-1图4 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拟合结果与T o n g‐W a h l e n模型拟合结果的对比4 结论(1)本文针对硼钢B1500H S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㊂通过与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的比较,发现修正后的模型比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 模型更接近实验值,偏离实验值的百分比低于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并且修正的模型弥补了B r o s i u s提出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在拉伸试验后期应变较大时软化效果不明显的缺点,能更好地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㊂(2)在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基础上,对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与T o n g‐W a h l e n模型的应力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较大应变范围内,修正的N o r t o n‐H o f f模型比T o n g‐W a h l e n模型更为接近实验数据,尤其是在700~850℃的范围内,修正后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㊂参考文献:[1] 徐虹,沈永波,孟佳,等.热冲压成形车门防撞梁组织和性能研究[J].锻压技术,2011,36(6):24‐27.X u H o n g,S h e n Y o n g b o,M e n g J i a,e ta l.S t u d y o n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H o t S t a m p i n gD o o rA n t i‐i m p a c tB e a m[J].F o r g i n g&S t a m p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11,36(6):24‐27.[2] 徐伟力,艾健,罗爱辉,等.钢板热冲压新技术介绍[J].塑性工程学报,2009,16(4):39‐43.X u W e i l i,A i J i a n,L u o A i h u i,e t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S h e e tM e t a lH o t‐f o r m i n g[J].J o u r n a lo fP l a s t i c i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2009,16(4):39‐43.[3] J o h n s o nGR,C o o kW H.F r a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r e e M e t a l sS u b j e c t e dt o V a r i o u sS t r a i n s,S t r a i nR a t e s,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P r e s s u r e s[J].E n g i n e e r i n gF r a c t u r eM e c h a n i c s,1985,21(1):31‐48.[4] 刘丽娟,吕明,武文革.T i‐6A l‐4V合金的修正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仿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 47(7):73‐79.L i uL i j u a n,LüM i n g,W uW e n g e.A n I m p r o v e dC o n-s t i t u t i v e M o d e la n d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S i m u l a t i o nf o rM a c h i n i n g T i‐6A l‐4V A l l o y[J].J o u r n a lo fX i’a n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013,47(7):73‐79. [5] 王金鹏,曾攀,雷丽萍.2024A l高温高应变率下动态塑性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8, 15(3):101‐104.W a n g J i n p e n g,Z e n g P a n,L e iL i p i n g.D y n a m i cP l a s-t i c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M o d e lo f2024A l u m i n u m u n d e r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H i g hS t r a i n R a t e[J].J o u r n a lo fP l a s t i c i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08,15(3):101‐104.[6] L i n Y o n g c h e n g,C h e n X i a o m i n.A C o m b i n e dJ o h n-s o n‐C o o k a n d Z e r i l l i‐A r m s t r o n g M o d e lf o r H o tC o m p r e s s e dT y p i c a lH i g h‐s t r e n g t hA l l o y S t e e l[J].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2010,49(3):628‐633.[7] T a n g B i n g t a o,Y u a nZ h e n g j u n,C h e n g G a n g,e t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T a i l o r W e l d e dJ o i n i n gP a r t n e r s f o rH o t S t a m p i n g a n dA n a l y t i c a lM o d e l i n go f TW B s R h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i n A u s t e n i t i cS t a t e[J].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A, 2013,585:304‐318.[8] 曹淑芬,张立强,郭鹏程,等.22M n B5热变形行为研究及本构方程建立[J].中国机械工程,2014,25(9): 1256‐1260.C a oS h u f e n,Z h a n g L i q i a n g,G u oP e n g c h e n g,e ta l.㊃1891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t u d y o n H o t D e f o r m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F l o wS t r e s s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o f22M n B5a tH i g hT e m-p e r a t u r e[J].C h i n a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4,25(9):1256‐1260.[9] N a d e r iM,D u r r e n b e r g e rL,M o l i n a r iA,e t a l.C o n s t i-t u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f o r22M n B5B o r o n S t e e lD e-f o r m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l y a tH ig hT e m p e r a t u r e s[J].M a-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A,2008,478:130‐139.[10] B r o s i u sA,K a r b a s i a nH,T e k k a y aAE,e t a l.M o d e-l l i e r u n g u n d S i m u l a t i o n d e r W a r m b l e c h u m f o r-m u n g:A k t u e l l e rS t a n du n dZ u kün f t i g e rF o r s c h u n-g s b e d a r f[C]//E r l a n g e r W o r k s h o p W a r m b l e c h u m-f o r m u n g.E r l a ng e n,2007:37‐58.[11] 周计明,齐乐华,陈国定.热成形中金属本构关系建模方法综述[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4(2):212‐215.Z h o uJ i m i n g,Q iL e h u a,C h e n G u o d i n g.I n v e s t i g a-t i o no n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M a t e r i a l sF o r m i n g i n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J].M e c h a n i c a l S c i-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05,24(2):212‐215.[12] Z h a n g C h a o,L iX i a o q i a n g,L iD o n g s h e n g,e ta l.M o d e l i z a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N o r t o n‐H o f f a n dA r r h e n i u sC o n s t i t u t i v eL a w s t oP r e d i c tH o tT e n-s i l eB e h a v i o r o fT i‐6A l‐4V A l l o y[J].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N o n f e r r o u s M e t a l sS o c i e t y o fC h i n a,2012,22(Z2):457‐464.[13] W a h l e n A,F e u r e r U,R e i s s n e rJ.C o m p u t e rC o n-t r o l l e d 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 A n a l y t i c a l M o d e l l i n g o fF l o wS t r e s s e s d u r i n g H o tD e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C o p-p e r A l l o y C u Z n42M n2[J].J o u r n a lo f M a t e r i a l s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1997,63(1/3):233‐237.[14] T o n g L,S t a h e lS,H o r aP.M o d e l i n g f o rt h eF E‐s i m u l a t i o n o f W a r m M e t a l F o r m i n g P r o c e s s e s[C]//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6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e n c e a n dW o r k s h o p o n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o f3DS h e e tM e t a l F o r m i n g P r o c e s s e s.D e t r o i t,2005:625‐629.[15] B u r k h a r d tL.E i n e M e t h o d i k Z u r V i r t u e l l e n B e-h e r r s c h u n g T h e r m o‐m e c h a n i s c h e r P r o d u k t i o n-s p r o z e s s e B e i d e r K a r o s s e r i e h e r s t e l l u n g[D].Zür i c h:E i d g e n o s s i s c h e T e c h n i s c h e H o c h s c h u l eZür i c h,2008.(编辑 陈 勇)作者简介:王巧玲,女,1990年生㊂山东建筑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强钢热成形过程本构模型㊂唐炳涛,男,1976年生㊂山东建筑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教授㊂郑 伟,男,1982年生㊂山东建筑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讲师㊂ 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天津”活动举行 2015年6月27日上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㊁天津百利装备集团承办的 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天津”活动在天津大礼堂隆重召开㊂中国工程院院长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济院士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㊂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出席论坛并致辞㊂会议由天津市科协主席㊁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主持㊂出席会议的还有天津市科协㊁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行业的领导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届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代表及天津市科技工作者近4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㊂在主旨报告会上,首先由周济院长作了题为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的报告㊂报告提到,实施 中国制造2025”,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㊂智能制造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㊁转型升级的制高点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㊂推进智能制造工程,要采取 总体规划㊁分步实施㊁重点突破㊁全面推进”的发展策略, 十年规划,两个阶段”,分阶段实现工业2.0㊁3.0㊁4.0的同步发展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作了题为 机械运载装备的安全运行与机械动力学 轨道车辆和航空发动机”的报告㊂他指出,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的行动纲领,对 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安排,而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是许多行业的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㊂陈院士就我国轨道交通车辆和航空发动机领域影响安全运行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㊁已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了介绍㊂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㊁主任李朝兴作了题为 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报告㊂报告从天津制造业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承担的使命角度出发,对其规划体系,发展目标㊁重点㊁路径和布局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如何落实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解读㊂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地方系列活动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策划并组织的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系列活动㊂从2009年起,已经分别举行了 走进包头”㊁ 走进山东”㊁ 走进德阳”㊁ 走进长春”㊁ 走进银川”㊁ 走进山西”㊁ 走进黑龙江”㊁ 走进辽宁”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㊂(工作总部)㊃2891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岩石流变的一种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岩石流变的一种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岩石流变的一种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张英【摘要】将黏滞系数视为非定常量,建立黏滞系数的非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一种能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流变力学模型,且在一定条件下模型可蜕变为Burgers 模型或西原正夫模型.推导了岩石在常应力和常应变条件下的流变方程;研究了岩石的非线性蠕变特性和松弛特性.对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岩石蠕变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将本文的非线性岩石流变力学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较吻合,从而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29)003【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非线性流变模型;流变特性;弹黏塑性【作者】张英【作者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1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岩石类材料的应力应变表现出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流变。

作为常用的工程材料,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对工程应用影响深远。

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表明,岩土工程的变形破坏与时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流变模型是流变力学理论的研究基础,但由于实际试验条件的限制,岩石流变力学模型研究并不深入,特别是非线性流变力学模型的研究至今尚未有统一共识。

目前对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的认识较成熟,多种力学模型如广义凯尔文模型、Burgers模型等,都能较好地描述岩体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而不能对岩体加速蠕变进行准确描述。

关于非线性流变力学模型的研究,人们常对线性流变元件进行改进,通过非线性函数的流变元件来建立非线性流变力学模型,或者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内时理论等新的理论建立流变力学模型。

孙钧[1-2]将黏滞系数视为变量,表示为应力与持续时间的函数。

陈沅江等[3]建立2种非线性元件,并将它们和开尔文体及虎克体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可较好描述软岩加速蠕变特性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

改进的岩石Burgers流变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改进的岩石Burgers流变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改进的岩石Burgers流变模型及其试验验证徐鹏;杨圣奇;陈国飞【摘要】为了准确描述不同轴压下岩石流变过程中的瞬时应变变化规律,提出一种用于描述岩石流变试验中瞬时塑性应变变化规律的裂隙塑性元件,将该元件与传统Burgers模型相结合组成改进的Burgers模型,给出了模型加卸载流变方程,对该模型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莒山矿粉砂岩进行瞬时三轴压缩试验,得到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全应力-应变曲线,给出了围压与峰值强度的线性关系,对粉砂岩试样进行多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流变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辨识和分析,结果表明:瞬时塑性应变在模型参数辨识过程中不能忽略.使用改进的Burgers模型对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粉砂岩加卸载流变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与传统Burgers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4(039)010【总页数】8页(P1993-2000)【关键词】改进的Burgers流变模型;瞬时塑性应变;裂隙塑性元件【作者】徐鹏;杨圣奇;陈国飞【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13岩石的流变特性是指岩石在外界荷载、温度、辐射等条件下呈现的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流动和破坏等性质,即时间效应。

其主要表现在弹性后效、蠕变、松弛、应变率效应、时效强度和流变损伤断裂等方面,流变变形是岩石的基本力学特性,岩石流变是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1-3]。

近年来,人们在岩石的蠕变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建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夏才初等[4-5]通过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加卸载流变试验过程中的弹性、塑性和黏性等流变性态,提出了统一流变力学模型[4],该模型及其导出的15个退化模型可以包含所有的理论流变模型及其等效模型,根据流变过程中各性态试验参数的提取,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5]。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
mae i 1 t ra .Th he o i a e uai ns o o k a h o sa t sr s n ta n a e e u e e r ol g c l q to f r c tt e c n t n te s a d sr i r d d c d.The n n i a r e o lne c e p r
M ODE ) L OFROCK AND T NGI ERI AP L C I I SE NE NG P I AT ON
XUWe y ,Y NGS egq,C iin i a A h n—i HUWe-ag — j
( stt o G o c ncl n ier g I tu e t h ia E gn ei ,Ho a nvri ,Najn ,J n s 10 8 hn ) n i ef e n h i iesy U t nig i g u 2 0 9 ,C ia a
缩算例 ,进 。 步验证提 出的非线性流变 模型 的正 确性与合 理性 。采f 研 制 的非线性 流变 数值程序 ,对 锦屏 - } { I = 级
水电站坝基岩 石工程进 行三维流变数值 模拟 ,分 析结果为锦屏 一级水 电站 坝基岩石 T程 的长期稳定 与安全性提
供 了合理建 议与评价 。
f ec mp n n ic p a t d li e i s a n w e e — o o e tn n i e r v s o l so p a t h o o ia i — o o e tv s o l si mo e n s re , e s v n c mp n n o l a ic ea t . l s c r e l g c l v c n i
维普资讯
第2... ..
岩 石力 学 与工程 学报

对“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的讨论

对“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的讨论

中圈分 类号 l U4 8 T 5 . 3
文 献标 识码 lA
文章 缩号 l 00— 9520 )3 0 3 0 10 6 1(070 — 67— 4
1 引

体表示岩 石的理想塑 性特 征 ,当应力
时变 形 为 0 。
到某一极 限值
后,承载能力保持恒定而变形可 以持续增大;而应力 小于 笔者从未进行过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 只是近年讲授岩 石力学课程 ,需要学习相关知识,阅读研究该方面论文。某 些论文 的试验结果似 乎不太可信 , 对流变模型和模型参数或 许有所误解 。自认为这是研究生因时间仓促而疏忽所致 ,但 学习了徐卫亚等【 的研究成果之后 ,笔者失去了 自信。须 l
对“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河海模型) 及其应用 ’的讨论 ’
DI SCUS ON N “ SI O NO NLI NEAR S VI COELAS TO. PLAS C TI
RHEoLoGI CAL M oDEL HoHAI oDEL) M oF RoCK AND TS I
维普资讯
第2卷 6
第 3期
20 0 7年 3月
岩石 力 学与工程 学报 C iee o ra R c Meh nc n n ier g hn s un l f ok c a i a dE gn ei J o s n
、0 .6 N0 3 , 2 1 . Ma c , 2 0 rh o7
理 意 见 。答 复 是 , 已将 我 的文 章 节 录 转 告 作 者 ;作者 也 予 以
图 1 西 原流 变 模 型
F g 1 Nih h r e l g c l d l i . s i a ar o o ia h mo 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黏弹塑性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黏弹塑性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节理岩体 2 流变模型 2 本构模型 2 数值模拟 2 岩石力学 2 黏弹塑性 1 黏弹 1 颗粒破碎 1 非线性 1 长期稳定性 1 锚杆 1 重复荷载 1 试验研究 1 蠕变模型 1 蠕变 1 蚀变岩 1 绿片岩 1 综合辨识法 1 线性黏弹塑性体 1 线性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 1 线性 1 碳质页岩 1 渗透固结 1 深部岩体 1 沥青混合料 1 沉降预测 1 时间效应 1 施工过程 1 数值试验 1 数值分析 1 损伤流变模型 1 小湾水电站 1 大应变 1 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1 塑性 1 堆石料 1 坝肩岩体 1 地下洞室群 1 变形 1 反分析 1 参数 1 压力水 1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1 加载速率 1 凝聚力 1 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 1 三轴试验 1 flac3d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岩石力学 5 蠕变特性 4 黏弹塑性 3 黏弹塑性模型 2 蠕变 2 本构模型 2 土工格栅 2 黏弹性 1 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1 黏弹/塑性模型 1 高地应力 1 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1 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1 非线性蠕变模型 1 非线性流变模型 1 非线性流变元件 1 非定常西原模型 1 长期强度 1 输水隧洞 1 辉绿岩 1 路基土体 1 蠕变试验 1 蠕变模型 1 蠕变方程 1 蠕变体模型 1 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 1 胶凝原油 1 统计力学 1 稳态蠕变速率 1 破坏强度 1 砂岩 1 特征长度 1 深部岩石 1 流变模型 1 水利工程 1 最优化方法 1 改进的西原模型 1 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 1 损伤变量 1 损伤 1 应力水平 1 常规三轴蠕变试验 1 岩石类材料 1 屈服强度 1 土力学 1 含弱面砂岩 1 参数反演 1 加速蠕变启动元件 1 加速蠕变 1 加载历史 1 加筋土 1 剪切流变 1

岩石材料的蠕变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岩石材料的蠕变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岩石材料的蠕变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流变学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在应力、应变、温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规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蠕变、应力松弛和弹性后效等。

蠕变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软弱岩石在受到较低水平的应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如软岩巷道中的底鼓,即使是很坚硬的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同样会产生蠕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功能和使用。

因此,需要对岩石材料的蠕变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其蠕变行为的特征。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盐岩的基本力学参数,并研究了盐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蠕变行为。

以经典蠕变模型为基础,结合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蠕变模型,并利用盐岩、泥岩和煤岩的蠕变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

(1)对盐岩材料进行了多组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并在每组实验中选取三个试样重复进行实验,以此来降低实验的随机性和试样个体的差异性。

结果三个试样的测试结果比较接近,此批试样的个体差异性较小。

此外,常规压缩实验的结果还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抗压强度和最大应变会随之增大。

(2)在单轴蠕变实验中,选取了四个轴压水平来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轴压对蠕变的影响。

当轴压水平越大时,加速蠕变阶段就会越早地出现,并且稳定蠕变应变率也会越大。

与单轴蠕变相比,当材料受到一个较小的围压作用时,其蠕变行为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蠕变应变率大幅下降、蠕变时间大幅增长、加速蠕变阶段缺失等。

(3)通过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应变率可以发现,稳定蠕变应变率与轴压大小呈线性关系,加速蠕变应变率与轴压大小也呈现出正相关性。

此外,蠕变等时曲线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轴压大小对蠕变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相反,围压会明显地降低蠕变应变率并抑制蠕变行为的发展。

(4)结合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利用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和张量分析理论对新模型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进行了推导。

以盐岩实验数据为基础,对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辨识,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岩体蠕变试验的Burgers改进模型

基于岩体蠕变试验的Burgers改进模型

基于岩体蠕变试验的Burgers改进模型唐佳;彭振斌;何忠明【摘要】以湖北潘口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蠕变试验,得到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应的力学参数;对本构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Mohr-Coulomb准则(M-C准则)基础上引入新的M-C塑性元件,提出 Burgers 改进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英片岩和绿泥钠长片岩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在不同级别的荷载力加载下,加载应力与应变以比例方式增大;这2种岩体材料同时具有黏塑、瞬塑、瞬弹和黏弹特性,这4种特性随着应力增大也呈增强趋势;这2种岩体材料在饱和状态下蠕变现象更明显;Burgers改进蠕变模型能够对黏弹塑性偏量特征及弹塑性体积进行模拟.%Taking Hubei Pankou hydropower station intake rock slope as object, creep test in laboratory was made to obtain the stress strain curve of rock ma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The constitutive model was analyzed and an improve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A new M-C plastic componen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Burgers improved creep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scovite quartz schist and sodium chlorite schist have obvious creep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oad stress, load stress and strain increase proportionately, and the two kinds of rock mass materials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cous-plastic, instantaneous-plastic, instantaneous-elastic and viscous-elastic. The four properties improv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ess. The creep phenomenon of the two kinds of rock mass materials is more obvious in saturation condition. The Burgers improved creep cansimulate the viscoelastic plastic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lastic-plastic volume behavior.【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8)009【总页数】11页(P2414-2424)【关键词】岩体;蠕变特性;M-C塑性元件;改进模型【作者】唐佳;彭振斌;何忠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工程处,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岩体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蠕变性。

粘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概念

粘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粘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概念7 . 1 引言为了描述土体应力一应变关系受时间的影响,需要采用与时间有关的类模型(如粘弹胜模酬、粘塑性模型,粘弹塑隆模型)来描述土的性状。

弹性、塑性和粘性是连续介质的三种基本性质,各在定条件F 独自反映材料本构关系的一个方面的特性。

理想弹性模型、理想塑胜模型(或称刚塑性模型)和理想粘性模型是反映这三种性质的理想模型,通常称为简单模型。

实际工程材料的本构关系可以用这些简单模型的各种组合来构成。

理想弹性模型又称虎克弹性模型,通常用理想弹簧表示(图7-1( a ))。

其本构方程为虎克定律。

一维条件下,如单轴压缩和纯剪清况下,表达式分别为:E σε= (7.1.1)G τγ= (7.1.2)式中E —— 弹性模量、G ——剪切模量。

剪切模量与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关系如下式所示:()21E G ν=+ (7.1.3) 式中 ν ——泊松比。

三维条件下本构方程可表示为下述形式:m K νσε= (7.1.4)式中 K ——体积弹性模量。

(a ) (b )图7-1 理想弹性模型体积弹性模量与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关系如下式所示:()312E K ν=- (7.1.6) 理想粘性模型又称牛顿粘滞体模型。

通常用一粘壶(或称阻尼器)表示(图7-2 ( a ) )。

粘壶内充满粘滞液体和一个可移动的活塞。

活塞在粘滞液体中的移动速度与所受阻力成正比关系,反映了粘性介质内一点的应力与该点处应变速率成正比例关系的性质。

一维条件如单轴压缩或纯剪情况下,表达式分别为:σϕε= (7.1.7)τηγ= (7.1.8)式中 ϕ、η ——粘滞系数。

由上两式可以看出,从数学表达的形式上与理想弹性体单轴压缩和纯剪时的本构方程相类似。

与理想弹性体的方程相对应,类似式7.1.3,存在下述关系:()*21ϕην=+ (7.1.9)式中 *ν ——粘性应变速率的横向比值。

(a ) (b )图7-2 理想粘性模型理想粘性体的体积变化与形状变化速率无关,即不具有体积粘性。

基于改进Burgers模型下巷道围岩蠕变规律研究

基于改进Burgers模型下巷道围岩蠕变规律研究
本 的增加 , 而且还 严 重给 矿 井 安全 及 煤 矿 生 产经 营
1 改进的 B res u gr 模型
B r r模型描述的蠕变规律是粘弹性的 , ug s e 对于
普通 煤 岩 B res 型 具有 的特 征 能 很好 的描 述 这 ugr模
种煤岩的蠕变规律 。但是如果巷道 的埋深较大 . 巷 道围岩处于高应力作用 下, 有时甚至达到了岩体本 身的强度极限 , 岩体本身 的塑性 变形很大 。在这种 情况下采用 B r r 模型 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巷道 围 ue gs 岩的蠕变情况。为此 , B r r模型的基础上组合 在 ug s e 上一个库仑一摩尔模型 , 这相 当于在粘弹性模型 的 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塑性体。煤岩体是处于弹性状态
作 者 简介 :张传 成 (9 9 ) 男 , 龙 江 省 青 冈县 人 , 士 , 教 。 17 ・ , 黑 硕 助
维普资讯
3期


张传成 , 刘建 军 , 薛强 : 于改进 B re 模型下巷道 嗣岩蠕 变规律研究 基 ugr s

7 3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期 52来自 0 6年 9月 武汉






J un l o Wu a P ltc nc Unv ri ora f hn oye h i iest y
V0. 5 . 12 No 3 Sp 2 0 e.0 6
结 合方 程 ( ) 6 和 ( ) 求 解 , e i 型 的 5 () 2 , K ln模 v 应 变可 以用 下式 表示 :
K, N




。+
41 ,
(+ ] ) N

八种典型岩石力学流变组合模型的教学研究_朱卓慧

八种典型岩石力学流变组合模型的教学研究_朱卓慧

[1 ] 岩石是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地质体 , 其流变特性是 指岩石矿物结构( 骨架) 随时间增长而不断调整重组 , 导致 [2 ] 其应力、 应变状态亦随时间而持续地增长变化 。 其主要 [3 ] 包括蠕变、 松弛和弹性后效 。 岩石的流变是一个十分复
通常表现出复杂的特性 , 为此, 必须对三种元件进行组 的, 合, 才能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特性 。 三种元件的组合可形成 粘弹性、 粘弹塑性、 粘性和粘塑性 4 种与时间有关的模型, 称之为基本流变力学模型 , 对应于岩石的 4 种基本流变力
( 9)
广义开尔文体在恒定载荷 σ 的条件下, 其变形由弹性 元件和开尔文体两部分组成 , 弹性元件的瞬时变形为 σ0 , k1
开尔文体在恒定载荷 σ 的条件下, 应变随着时间逐渐 递减, 在 t 增长到一定值时剪应变就趋于零 。 在 t = t1 时卸 载, 此时 ε = ε1 , 但随着时间增长, 应变 ε 逐渐减 σ = 0,
· ·
图 4 开尔文体力学模型 小, 当 ε → ∞ 时, 应变 ε = 0 。所以开尔文体的蠕变方程为 ε =
k σ0 ( 1 - e- ηt) k
( 8)
开尔文体的蠕变曲线和弹性后效曲线如图 5 所示。
1 · σ k
·
( 3)
式中, ε1 为模型总应变对时间的导数 ; σ 为模型应力对时 间的导数. 对粘性元件 ε1 =
第3 卷 第6 期 2011 年 6 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Vol. 3 No. 6 June. 2011
八种典型岩石力学流变组合模型的教学研究
1, 2 1 1 1 朱卓慧 ,赵延林 ,徐燕飞 , 孙小康 ( 1. 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 2. 湖南科技大学 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湘潭 411201 )

修正的高分子材料蠕变模型

修正的高分子材料蠕变模型

修正的高分子材料蠕变模型
康永刚;张秀娥
【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3(031)006
【摘要】经典的粘弹性模型都是由符合虎克定律的弹簧和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粘壶串并联得到.用非牛顿流体元件(以假塑性流体元件为例)代替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粘壶,与弹性元件并联或串联构造出修正的Kelvin模型和修正的Poynting-Thomson模型,给出相应的微分型本构方程,求解本构方程得到幂律型蠕变函数.常用的Findley幂律模型仅仅是一个经验蠕变函数,而修正的模型给出的幂律型蠕变函数,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并且可以给出对应的其它粘弹特征,如应力松弛.用修正的Kelvin模型对环氧化天然橡胶、用修正的Poynting-Thomson模型对高密度聚乙烯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修正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这两种材料的蠕变.【总页数】5页(P924-928)
【作者】康永刚;张秀娥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2+1;O345;O371
【相关文献】
1.改进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其硬化黏滞系数的修正 [J], 高赛红;曹平;汪胜莲;蒲成志
2.基于ABAQUS的修正Burgers蠕变模型二次开发 [J], 付凯敏;黄晓明
3.基于修正时间硬化理论的PBX蠕变模型 [J], 唐维;李明;温茂萍;张丘;赵小东
4.软黏土的三轴蠕变试验与修正的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 [J], 刘业科;邓志斌;曹平;黄永恒;林杭
5.软黏土速率势固结蠕变模型及其温度效应修正 [J], 邓岳保;陈菲;刘铨;刘干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
曹平,等:一种改进的岩石黏弹塑性加速蠕变力学模型
143
学模型,如伯格斯模型、西原正夫模型等,但是,这 些模型只能较好地描述岩土体的稳态蠕变和定常蠕 变,而无法准确描述岩石的加速蠕变。随着损伤力学 的发展,对岩石的时间效应研究进入了非线性损伤研 究阶段。在岩石脆性损伤及岩体损伤研究的基础上, 金丰年等[2]提出了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理论,在此 基础上,邓荣贵等 提出采用非线性牛顿体模型来取 代稳定蠕变过程中的线性牛顿体模型,得到了能够描 述岩石加速蠕变状态的理论模型; 赵明华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97223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90162110037);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选题基金资助 项目(134377237) 通信作者: 刘业科(1981−), 男, 广西融安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岩土工程学的理论、 实验及稳定性研究; 电话: 13549673869; E-mail: 20732701@
[4−7] [3]
为单轴极限抗压强度(59.3 MPa);k 为定常蠕变速率; t2 为加速蠕变开始时间;t3 为蠕变破坏时间;ε2 为定常 蠕变过程产生的应变; ε3 为加速蠕变过程产生的应变; ε 为破坏时的总应变。
表1 砂质页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特征参数 creep tests of sandy shale σ/ MPa 58.31 56.64 55.37 52.82 50.86 48.80 σ/σb/ % 98.3 95.5 93.4 89.0 85.8 82.3 k/ (10−6ε· min−1) 1.227 0.732 0.535 0.281 0.154 0.047 t2/ min 172 276 378 701 — — t3/ ε2/ ε3/ ε/ min (10−6ε) (10−6ε) (10−6ε) 203 356 496 914 — — 223 202 203 198 — — 253 274 278 280 — — 2 772 2 705 2 627 2 588 — —
⎧& σ ⎪ε = η ⎪ c ⎨ σ ⎪ε &= ⎪ ηc ⎩ , ε ≤ εc
提出
的蠕变体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工 作,提出可用于描述岩石加速蠕变的改进的流变力学 模型。
ε ( ) n , ε >ε c εc
(1)
1
蠕变实验结果
本文实验结果来源于钟时猷等 [14] 对江西东乡铜
矿砂质页岩进行的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流变实验。根 据文献[14],得到砂质页岩单轴压缩蠕变实验的几个 特征参数,见表 1。表 1 中:σ 为单轴压缩强度;σb
An improved accelerated creep mechanical model of viscoelasto-plastic rock
CAO Ping, LIU Ye-ke, PU Cheng-zhi, CHEN Rui, WANG Yi-xi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pict the process of rock creep comprehensively, and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he linear Newton fluid which can not describe accelerated creep accurately, based on the mature rheological model, the nonlinear creep body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is model, the total creep strain before accelerated creep stage was defin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of creep, and the ratio of stress level and long-term strength of rock specimens was defined as accelerated creep rate. The improved rheological mechan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at can describe the viscoelastic-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ccelerated creep. Combined with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creep test under multi-step incremental cycl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on the sandy shale from Dongxiang Copper Mine,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model was explained, the experimental creep curve was compared with the creep fitted curve obtained by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e creep properties of rocks can be described effectively by this improved creep model. Key words: rheological model; accelerated creep; creep body model;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long-term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length
[11]
2
2.1 等
[11]
流变力学模型
改进的 CYJ 体 改进的 CYJ 体(见图 1)是在 CYJ 体(即由陈沅江 提出的描述岩体加速蠕变状态的非线性牛顿体−
蠕变体元件)基础上,保留其引入的 3 个模型参数(加 速蠕变幂级数 n、黏滞系数 ηc 和模型初始长度 εc),但 是, 这是对 εc 与 n 进行了更准确的物理定义后得到的。 改进的 CYJ 体中,蠕变体具有与 CYJ 体中蠕变体相 同的蠕变特性:当蠕变体变形在 εc 内,蠕变体元件表 现出与线性牛顿体相同的蠕变特性;当蠕变体变形大 蠕变体元件表现出非线性牛顿体的蠕变特性。 于 εc 时, 其本构关系为:
摘 要:为了全面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克服线性牛顿体不能准确描述加速蠕变的不足,在引入非线性蠕变体模
型基础上,结合流变力学模型理论,定义应力与试件长期强度的比值为加速蠕变速率幂级数 n,模型发生加速蠕 变时的总蠕变量为蠕变特征长度 ε。结合东乡 铜矿砂质页岩单轴压缩下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对模型参数的辨识进行解释,并将该模型的蠕变拟合曲 线与实验的蠕变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了岩石的加速蠕变特性。 关键词:流变模型;加速蠕变;蠕变体模型;黏弹塑性模型;长期强度;特征长度 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1)01−0142−05
Table 1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在非线
性牛顿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验研 究领域,曹树刚等[8]发现:受力以后,岩石最初发生 裂隙闭合及弹性变形, 随着应力的增加,又产生新的裂 隙,并且裂隙越来越多,不断扩展,导致岩体最终被 破坏,为此,基于金丰年等[2]的非线性流变损伤理论, 提出岩石黏滞系数先增大、 后减小的非线性蠕变模型, 并进行了定量描述;此后,何峰等[9−10]在此基础上进 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工作。陈沅江等[11]则从另一个角 度对软岩流变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软岩 的裂隙塑性体模型和用于描述岩石加速蠕变的蠕变体 模型,并对裂隙塑性体和蠕变体的本构关系进行了定 量描述。夏才初等[12−13]则提出了同时包含黏弹性、黏 塑性、黏性、黏弹塑性 4 种基本流变力学性态的流变 模型, 并对模型中各基本元件的参数识别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者对于岩石流变过程中的加速蠕变现象给出 了定量的描述和解释,并在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 岩石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变现象, 其蠕变规律与所施加的应力有直接关系。当应力不大 时,岩石试件发生可完全恢复的弹性变形和很小的不 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当应力增大到不大于岩石的长期 强度时,将会出现岩石的稳定蠕变阶段,其蠕变速率 随加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趋近于 0;当应力大于岩石 的长期强度时,稳定蠕变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转入 加速蠕变,稳定蠕变持续时间和加速蠕变的速率与应 力有关。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作者在陈沅江等
& ) + g (ε &) ε = ε 0 + f (ε (3) & ) 为衰减蠕变和定常蠕变组 式中:ε0 为瞬时蠕变; f (ε & 为时间的减函数;g (ε & ) 为加速蠕变, 成的稳态蠕变;ε
& 为时间的增函数。 ε
根据式(3),Hook 体可以模拟理想的线弹性变形, Kelvin 体可以模拟稳定蠕变,但是,它们不能模拟瞬 时弹性变形;因此,选择将 Hook 体与 Kelvin 体串联 组成 H-K 模型, 用以模拟岩石瞬时蠕变和稳态蠕变过 程。但是,岩石在完全卸载时,会有不可恢复的残余 变形存在,而 Hook-Kelvin 模型不能模拟完全卸载后
σ ⎧ ⎪ε = η t , t ≤ tc c ⎪ ⎨ 1 ⎪ε = ε [ (1 − n)σ t + n]1− n , t >t c c ⎪ ηc ε c ⎩
根据式(2),当 t=tc 时, ε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