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新授课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让学生养成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大小计算;难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实例分析与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与练习反馈小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创设【情境设置】找一名女同学推讲桌,没有推动;又上来一位男同学推讲桌,推动一段距离。
提问:哪位同学的力显示出了成效?现象分析:1.推讲桌,讲桌未动。
推力没有成效2.推动讲桌沿推力方向移动推力有了成效课题提出师:功的含义很多,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
以上哪位同学对讲桌做了功?【提出课题】第一节功领悟:上面男同学的推力取得了成效,力学里就说男同学的推力对讲桌做了功。
新课探究<一>“功”的含义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记忆、理解、感悟探究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自主活动一】:观察教材图11.1-2中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图a: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图b: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学生分析:学生A:人对有小车施加了推力,并显示出成效,小车在推力方向了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推力对小车做了功;学生B:人对口袋有向上的拉力,并且把口袋向上提升了一定的距离,所以也显示出了成效,拉力做了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功率相关的现象,如运动员举重、汽车加速等,引发学生对功率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传授,突破重点
(1)采用直观演示、动画模拟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突破难点。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速度、重力势能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功率这一概念,学生需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理解功率与功、时间之间的关系。然而,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功率的计算和应用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功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辆汽车以恒定的速度行驶,行驶100m需要10s,汽车的质量为1.5t,求汽车的功率。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
3.方法引导,化解难点
(1)采用图象法,直观展示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2)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功率单位及其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合作探究: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自我表达: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反思,我发现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在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我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让他们亲身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和教学方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幼儿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11章 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一、功的认识【教学指导】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下面几种情况,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钩码做功?为什么?(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足球做功了吗?(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拉力做功了吗?(6)手提着钩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含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想一想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教师】下列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没有移动.如举重运动员将很重的杠铃举在头顶,尽管很累,也很辛苦,但此时不做功,运动员只有上举的过程中才对杠铃做了功;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如抛出的篮球,会向前飞行一段距离,但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个过程中人不会对篮球做功;3.垂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该力没有做功.如手提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了手的提力作用,由于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方向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也没有“成效”,所以提力没有对水桶做功.【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D )A.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慢D.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2.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A.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D.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二、功的计算【自主预习】1.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功=力×距离.功的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牛顿·米 1 J=1 N·m例题:一个人用5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 N的车前进2 m,则这个人对车做功是多少?重力对车做功是多少?解:W人=Fs=50 N×2 m=100 J,W重=Gh=200 N×0 m=0 J.【教师】进行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弄清研究对象,明确要计算哪个力所做的功.要用所需要的力乘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跟踪训练】1.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 ( B )A.30000 JB.3000 JC.300 JD.30 J2.起重机将1000 N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3 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1 m,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C )A.1000 JB. JC.3000 JD.4000 J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A. W1<W2<W3B. W1<W2=W3C. W1=W2=W3D. W1=W2<W34.将重力为10000 N、体积为0.2立方米的物体在水中匀速提高2 m(未露出水面),拉力做的功为多少焦?(g取10 N/kg)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1.0×103kg/m3×0.2 m3×10 N/kg= N,物体受到的拉力F拉=G物-F浮=10000 N- N=8000 N,拉力做的功W=F拉h=8000 N×2 m=16000 J.第2节功率第一课时功率及功率的计算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一、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5、66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回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小强体重500 N,在5 s内跑到5 m高的楼上,则小红做了2500J的功.小明体重500 N,在10 s内走到5 m高的楼上,则小明做了2500J的功.小红体重400 N,在10 s内跑到6 m高的楼上,则小强做了2400J的功.【小组讨论】1.上面三道题中:小强和小明,小强做功快,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明和小红,小明做功快,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2.物理学中用一新的物理量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它的定义是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功率用符号 P 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3.功率=功做功时间.表示,因此用符号表示公式是P=Wt4.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国际单位是s,所以功率的单位是J/s,为了纪念英国的工程师瓦特,人们将功率的单位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所以1 W=1J/s,1 W的物理意义是1 s内所做的功是1 J, 常见的单位还用kW.1 kW=1000W.5.利用功率的公式,计算出小强的功率=500 W,小明的功率=250 W,小红的功率=240 W.【教师】功与功率的计算的区别: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单位:J.功率──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J/s(或W).【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做功时间少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功率是用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方法比较做功快慢的2.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二、功率的计算【教学指导】功率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教师引导: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 J 5 sB 1000 J 10 sC 4000 J 1 minD 6000 J 1 min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1)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3.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4.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教师总结:(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通常用符号“P”表示..(3)公式:P=Wt(4)单位:瓦特.在国际单位制中,W的单位是焦耳(J),t的单位是秒(s),P的单位是瓦特(W).1瓦特=1焦耳/秒,1 kW=1000 W.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5.巩固提高:例题1: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同时推导出功率推导式:P=Fv.拓展应用:开车上坡时,司机往往会增大油门,减慢速度?这是为什么?(意图: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例题2:体重为600 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 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6.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学生自己阅读、解答,教师在教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规范的解题步骤. 【教师】中反映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已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公式P=Wt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确定另外一个量,但如果只知道其中的一个,将无法确定另外两个量的大小.【跟踪训练】1.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 s内沿拉力方向前进了10 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1×10-4 J,此时的功率为1×10-5W.2.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实心球重20 N,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球下降的高度为2.7 m,用时约0.75 s.则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为54J,功率为72W.3.质量为50 kg 的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500 m,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其体重的110,其功率为100 W,则他骑500 m 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秒?(取g=10 N/kg)解:自行车受到的阻力F 阻=G 人10=m 人g 10=50kg×10N/kg 10=50 N, 行驶500 m 做的功W=F 阻×s=50 N ×500 m=25000 J,由P=W t 可得:所用的时间t=W P =25000J 100W =250 s.第二课时 功率的测量及变形式的应用1.功率的测量.2.功率的变形式的应用.一、功率的测量【自主预习】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的功的功率.实验器材:台秤、卷尺、秒表;实验步骤:小彬同学设计了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B )A.测出箱子的质量m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P【小组讨论】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D )①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以比较功率大小;②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教师】要测出机械功率P,只需想办法测出机械功W和对应的做功时间t,由即可求出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跟踪训练】1.李华同学用了半分钟时间,从一楼上到二楼,他上楼的功率为80 W,则他所做的功为多少焦?可得W=Pt=80 W×30 s=2400 J.解:由P=Wt2.甲乙两人做功之比是5∶6,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他们的功率之比是: 5∶4.甲同学重600 N,乙同学重500 N,他们进行登楼比赛,从一楼跑上六楼甲用了60 s,乙用了40 s,则甲同学做功较多,乙同学功率较大.3.质量为50 kg 的何勇同学,在一次爬杆比赛中,用12 s 爬到了5 m 高的杆顶:(1)何勇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何勇爬杆过程中做了多少功?功率多大?解:(1)何勇受到的重力:G=mg=50 kg ×9.8 N/kg=490 N;(2)何勇爬杆过程中做的功:W=Gh=490 N ×5 m=2450 J,功率:P=W t =245012s ≈204 W.二、功率变形式的应用【自主预习】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 . 【小组讨论】1.公式P=Fv 的推导:如何由P=W t 推导出P=Fv?P=W t =Fs t =Fvt t =Fv.2.公式P=Fv 的应用:①一汽车重0 N,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120,当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汽车的功率是多大?解:汽车受到的阻力F 阻=G 车20=1000 N, 由公式P=W t 的推导式P=Fv 可得汽车的功率P=Fv=1000 N ×20 m/s=0 W.②请解释为什么汽车在爬坡时总是换低速挡?而在平路上换高速挡?由公式P=Wt的推导式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一定,上坡时需要获得较大的牵引力F,就必须减小爬坡速度v,所以要爬坡换低速挡,平路不需要很大的牵引力,所以换高速挡可以提高运行速度.【教师】因为P=Wt ,W=Fs,所以P=Fst=Fv.该公式可以计算瞬时功率.如果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做功的快慢也将不变.该公式表示:某个力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乘以这个力的作用点的速度.注意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跟踪训练】1.功率为10千瓦的拖拉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受到的阻力是牛,在半小时内拖拉机做了多少焦的功?前进了多少米?解法1:半小时内拖拉机做的功W=Pt=10 kW×1800 s=1.8×107J.由公式W=Fs可得前进距离s=WF =1.8×107JN=9000 m.解法2:由公式P=Wt的推导式P=Fv,则拖拉机的运行速度v=PF =10000WN=5 m/s,前进距离s=vt=5 m/s×30×60 s=9000 m.半小时内拖拉机做的功W=Fs= N×9000 m=1.8×107J.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N,速度为108 km/h.(1)求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2)求牵引力在10 min内所做的功.(3)若发动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小汽车的速度用v表示,请推导出牵引力的功率P=Fv.解:(1)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阻力f=F= N,(2)牵引力在10 min内所做的功W=Fs=Fvt= N×30 m/s×600 s=3.6×107J.(3)牵引力的功率P=Wt =Fst=Fv.第3节动能和势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一、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指导】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引导同学们找出不同现象的共性内容.学生分析: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动、子弹由于飞行、空气由于流动而具有能.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是个带槽的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到达平面上撞击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第一次,我们使小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观察木块被推的距离.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很显然,第二次木块被推的距离比第一次远得多.说明大钢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钢球具有的动能大.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再做两次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很显然,钢球从更高的位置滚下来,到达水平面上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块被推得更远.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提问:一列缓慢行驶进站的火车和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相比较,谁的动能更大?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信息,分析论证.【教师】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跟踪训练】1.据CCTV报道:5月29日,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客车的司机吴斌,被前方突然飞来一小物块击破挡风玻璃后击中腹部.他整个肝脏破裂,却以超人的意志力忍着剧痛,完成了靠边停车等保障安全的一系列动作,保证了25名乘客安全,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飞来的物块使吴师傅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 )A.较大的动能B.较大的势能C.较大的密度D.较大的硬度2. 一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当降落伞张开后,他将匀速下降,此时他的重力势能将减小,他的动能将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二、认识势能并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指导】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并没有运动,但是它们也能做功,也具有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将木桩打入地里.试想,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压在木桩上是不是能做功?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判断下列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1)打地基时,质量是20千克的石制重锤和质量是100千克的铁制重锤被举得同样高,谁的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2)同一个重锤,被举高1米或3米两种情况下,哪种情况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大家能判断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让学生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教育学生如何防范高空坠落物.)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高空坠落物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防范高空坠物应注意:(1)警惕高架的广告牌.由于大风或自然松动,容易导致广告牌瞬间倒塌坠落.(2)注意居民楼房坠物.阳台上的花盆等摆放物会由于主人浇花操作不当或大风而引起坠落.(3)要小心高楼的墙面装饰物和窗户玻璃碎片.刮风时,高层楼房墙面的装饰物或松动的表层可能发生脱落,窗户上的玻璃、碎片也可能坠落.(4)注意建筑施工工地的坠落物.安全防护网若不齐全,砖石物料就可能会从上面掉下来.防范措施:(1)对易坠落物,如广告牌、阳台摆放物品等,经常进行检查、紧固,确保其牢固可靠.(2)行人尽量远离可能出现高空坠落物的地方.除了应随时注意观察之外,在楼前、楼后行走时尽量离墙壁远一些为好.因工作条件而不能远离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戴好安全帽.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大家看一个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授.这是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想,弹簧能不能做功?能!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起来.可见,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4.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教师】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产生原因物体运动物体被举高物质发生弹性形变影响因素 物体质量:大而大 运动速度:大而大 物体质量:大而大 被举高度:高而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大而大【跟踪训练】1.下列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势能:A.被举高的铁锤:重力势能.B.被拉长的弹簧:弹性势能.C.被拉弯的弓:弹性势能.D.被水库蓄的水:重力势能.E.空中飞行的鸟:动能和重力势能.F.云彩中的小冰粒:重力势能.2.如图所示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 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 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大后变小,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3.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2.理解机械能的转化.3.能解释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4.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5.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物理教案1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有”功。
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
2、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建构知识(一)功【说一说】语文中“功”有“贡献”,“成效”的意思,力学中“功”主要取“成效”之意,如果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播放下图中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的画面,让学生描述力的成效。
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功”含有“成效”的意思,激励学生注重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观看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的力学中“功”的含义:为了简单叙述做功,力对物体做功也说成是力的施力物体对物体做功。
例如:叉车抬高货物,支持力对货物做功也可以说成叉车对货物做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3页,回答问题:判断是否做功的标准(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注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学以致用】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为标准,判断以下情景中力是否做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必要因素有两个:1、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画面,判断力是否有成效,并用语言表述出力的成效,为理解力学中的“功”做铺垫。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1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功、弹力功、摩擦力功等;按效果分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4. 功的原理: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则力对物体做正功;相反,则做负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类,理解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中,F与s的对应关系。
2.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绳子、滑轮组、小车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绳子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
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类。
强调功的计算公式W=Fs中,F与s的对应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分类和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力推一辆小车,推力为10N,移动距离为5m,求推力做的功。
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f=6N的作用,沿水平面移动距离s=10m,求摩擦力做的功。
a.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为焦耳(J)。
b.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F与s的对应关系不影响功的计算。
c. 所有的功都属于有用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所有作业均需以书面形式完成,字迹工整,图表清晰。
-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思考题需包含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
-拓展阅读题和创新设计题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3.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确的实验操作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利用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
3.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可视化和抽象思维能力。
-使用动画或模拟软件,展示物体受力后能量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掌握机械能的组成和转化规律,特别是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能量转化的过程,加深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强化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3.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对数据的精确测量和处理。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纠正错误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上坡、跳水运动员的起跳等,让学生体会功和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67页的功的概念、功的计算以及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来描述做功的多少。
2. 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应用:了解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功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感受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功的计算:通过PPT和板书,详细讲解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应用。
4. 例题讲解: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6. 功的应用:讲解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 距离× cosθ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描述下列做功的例子:提水、推车。
2.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功:(1)用力提着物体上升10米,力为20N。
(2)推一辆小车水平移动10米,推力为15N。
答案:1. 提水:用力将水桶从地面提到1米高的地方,力为20N,距离为1米,做的功为20J。
推车:用力推车前进10米,推力为15N,距离为10米,做的功为150J。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3. 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荡秋千的小孩,让学生思考小孩在荡秋千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功率和效率的计算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功和机械能复习;2. 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3. 板书结构: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的功:a.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b. 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了3m。
(2)判断下列各题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a.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2.生活实例:通过播放自行车骑行、电梯上升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机械能转化,从而引出机械能的概念。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功?功和力有什么关系?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为学生后续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4.机械能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在不考虑内能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一: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2.问题二:如何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踢足球等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动作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从而引出功的概念。
2.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验、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和力的大小,从而计算功。
6.课后辅导与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口头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重力G = m * g = 60kg * 9.8m/s² = 588N
W = F * s * cosθ = 588N * 3m * cos60° = 882J
4.例:举重运动员举起50kg的杠铃,高度2m,计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学生在设计实验和项目时,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做功效率等。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实践中,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索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普遍对实验和案例分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直观的方式,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功与能的关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功的正负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在引入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与能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时,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展示,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工人举重、起重机吊起重物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功的实质和作用。
简短介绍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功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最后,我意识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物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我将在课堂上更多地强调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甲)物体在绳子(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不做功实例:(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没有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S=0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 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S≠0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F≠0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F⊥S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即: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单位焦耳(J)S:距离−−→米(m)W:功−−−→单位:牛⋅米(N⋅m) 1N⋅m=1J 物理意义:3.注意:(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一人用500N的力将球踢出20m,球在运动过程中,求人对球做多少功(3)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十二章《功与机械,机械能》专题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十二章《功与机械,机械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功与机械,机械能》,涉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十二章的内容。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机械的使用和减少劳作的原理。
2. 第十二章《机械能》:讲解了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使用原理,能够分析实际中的机械使用情况。
3. 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的使用原理,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例如,描述一个人推一辆车,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人对车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讲解1. 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cdot\cos \theta$。
2. 通过实例讲解机械的使用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3. 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讲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原理。
3. 例题讲解1. 讲解一道关于功的计算的例题,如:一个人用力推一辆车,推力为10N,车的质量为10kg,推力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人对车做了多少功?2. 讲解一道关于机械使用的例题,如:一个货物需要通过杠杆提升,杠杆的长度为3m,力臂为1.5m,用力提起货物需要多大的力?3. 讲解一道关于机械能转换的例题,如: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4. 随堂练习1. 根据PPT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并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的内容,为孩子们设计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作业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4. 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比如洗衣机、电梯等,了解它们是如何运用功的原理来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这个环节是整个课程的起点,对于孩子们能否顺利理解功的概念至关重要。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这个环节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孩子们需要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孩子们的认知非常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非水平面上的力做功计算。
-设想: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斜面上的物体移动,让学生体会功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辅助计算。
2.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理解动能、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探讨生活中与功、功率相关的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教师运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功、机械能和功率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演示,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会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 **基础巩固题**:
-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这些题目将直接考察学生对功的计算、机械能转化的理解以及功率的基本应用。
2.分析题:让学生分析一个实际机械能转化实例,如自行车在下坡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跑得快的运动员更容易跳得高?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1.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
2.机械能的组成、转化原理和应用。
3.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意义。
2.动能和势能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是学习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起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做功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动态关系,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本章共分4节:1.第1节“功”,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2.第2节“功率”,首先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3。
第3节“动能和势能”,本节内容先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说明能量如何转化,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动能、势能、弹性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并引入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最后还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机械能——风能和水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②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定义,由定义得出公式,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③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④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⑤了解天然的机械能——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功率的物理意义;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和转化过程。
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教案
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1.1-1中力做功和11.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甲)物体在绳子(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不做功实例:(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没有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S=0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S≠0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F≠0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F⊥S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即: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单位焦耳(J)W:功−−−→S:距离−−→米(m)单位:牛⋅米(N⋅m)1N⋅m=1J 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的距离,即做功1J。
3.注意:(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一人用500N的力将球踢出20m,球在运动过程中,求人对球做多少功(3)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例2】质量为50㎏的雪橇上装载了350㎏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例3】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cm,他做了多少功?二、功率(一)比较做功的快慢比较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
(二)功率1.用比较法建立功率的概念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做功的快慢比较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运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引入物理概念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概念: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比概念:功与时间之比公式:v=st公式:P=Wt2.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符号是P,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例4】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例5】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J,此时的功率为W。
【练习1】下列哪种情况有力对物体做了功()A.小车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顶不动C.物体沿斜面滑下D.小民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练习2】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圆筒上绕着绳子,某同学用恒力F拉着绳子的自由端使圆筒在地上滚动,则他使圆筒滚动一周所做的功是( )A.πdF B.2πdF C.4πdF D.0【练习3】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7,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B.F甲<F乙C .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练习4】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
用20N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内匀速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A.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练习5】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5s。
则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J,重力的功率为W。
【练习6】汽车质量为1.8×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9m2,当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1000N(g取10N/kg)。
求:(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
(2)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若汽车按照这种方式行驶,全程250km,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三、动能和势能(一)能量1.能的概念: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
3.能量的单位:焦耳(J)【例6】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C.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二)动能1.问题探究现象分析风吹着帆船航行,风对帆船做了功风(流动的空气)具有能量子弹能击穿靶,子弹对靶做了功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流水具有能量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运动的钢球具有能量总结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结论:【例7】一列正在减速进站的载有乘客的地铁,小李同学坐在该车的座位上。
在进站过程中,以站台为参照物,对该列车和小李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李同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小李同学的动能不变C.列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列车的动能减小(三)势能1.重力势能现象分析人们在打木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被举高的重锤能对木桩做功,说明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在高空中的铅球落到地上,能在地上打出一个小坑高处的铅球能够做功,高处的铅球具有能量归纳总结: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2.弹性势能:概念: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例8】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
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有关;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则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原因是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小。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只要具有动能或者势能,此时都可以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运动方向高度重力势能速度动能能的转化a到c 降低减小变大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到bb到cc到a3.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例9】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二)机械能的守恒1.机械能守恒:在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虑到摩擦力等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会减小。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比如可以书写为:E动=200J,E势=300J。
2.判断机械能是否变化的方法:(1)无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转化(2)存在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变化【例10】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
则()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3.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近地点:远地点: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例11】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它的近地点的动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远地点的动能;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三)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例12】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表明我国水资源丰富,较大河流有15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的就有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水能的利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峡水电站是我国利用水能的最大的工程项目。
下面是利用水能来发电的水电站,请简要回答有关水电站的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2)建设水电站选址时,从能量利用角度来看,你将选择图甲所示A址还是图乙所示B址?说明理由。
(3)为什么水坝的横截面做成上小下大的梯形?(4)唐诗句中含有什么物理知识?单元总结思维导图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AB、AC、AD为三个光滑斜面,其中AD为曲面,小球M从A 点分别沿三个面自由滑下,撞击放在B、C、D三点完全相同的物块上,物块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停下,则( )A. 小球M对三物块做功一样多B. 小球M对B点物块做功多C. 小球M对C点物块做功多D. 小球M对D点物块做功多2、关于物体的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山上的石头,稳稳地静止在那里,它没有重力势能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不一定就大C.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小D.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3、如图,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A、V1>V2>V3B、V1<V2<V3C、V1=V2=V3D、无法确定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4~6s内物体的机械能不变C.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D.4~6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8 W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6、甲、乙两物体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