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各量单位——W:J(焦耳)F:N(牛)S:m(米)P:W(瓦特)t:s (秒)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单元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移,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设备有效利用能量的能力,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c.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巩固。
4.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情境中。
4.利用物理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缺乏对物理规律的深入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功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对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功的计算,以及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情况分析。
3.以动画和实验演示,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能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a. 运动员跑步时,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b. 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会下落?a.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10米,求这个力做的功。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5秒,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功?
2. 什么是机械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什么?
4. 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成立?
【课堂探究】
1. 功
a. 定义:功是力在一定距离上的作用,是衡量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有正负之分。
b. 公式:$W=F·s·\cos \theta$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功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②力的大小、作用路线与角度的大小都影响功的大小;③没有位移的力不做功。
2. 机械能
a. 定义: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b. 公式:机械能$E=E_k+E_p$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机械能守恒;②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③机械能是标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定义:在某些情况下,机械能不变。
b. 公式:$E_1=E_2$
c. 适用条件:①只有重力做功;②摩擦力做功较小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③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d. 应用:①弹簧储能;②摩擦力作用下的物体轨迹分析。
4. 系统动能定理
a. 定义: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或势能变化)。
b. 公式:$E_k=\frac{1}{2}mv^2$
c. 应用:①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速度;②用于互动问题和解析复杂摆的运动。
【课后拓展】
1. 通过例题巩固练习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常用的能量转化方式。
3. 研究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分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总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本章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深入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原理。
3.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装置的能量分析。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功和机械能》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然而,学生对功、功率、机械能等概念的理解尚处于表面,容易混淆。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的功和机械能的计算;5. 本章重点知识点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功和机械能在各种力学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及应用;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功和机械能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起重机吊起货物时,货物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多少功?这个功是如何转化为货物的机械能的?2. 知识点讲解:(1)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3)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其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是守恒的。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该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11.1《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实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形式列举生活中一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引入新课。
画面中的情景与物理中的功联系密切,并且有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功,但有的过程对物体没有做功,那么什么时候能对物体做功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功。
1.力学中的“功”(1)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与功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生:功夫、功劳、功能、事半功倍、急功近利……它们有“贡献、成效、本领、能耐等意思。
师:在物理学里,“功”的概念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力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学案自学课本62页、63页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并实行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 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合作探究: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是:(1):(2):(3):2.力学中,功等于。
3.功的计算公式:4.功的单位是:5.1J的物理意义是:精讲点拨:1.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课件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火箭和杠铃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拖拉机在沿水平向前的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拖拉机的牵引力对拖拉机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及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功的计算、机械能转化等。
-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观察并解释不同机械能之间转化的实例,如滚摆的上升与下降。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如电梯的运动,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机械能转化实验,如探究滑轮组中物体高度与速度的变化关系。
2.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
-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弹簧振子的运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数据,从中探索机械能的转化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机械能转化装置,如小型的水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功与机械能的关系。
-通过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什么是功?如何计算?”“机械能如何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化?”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正处于培养阶段,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
因此,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三个小节: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3. 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岩石时所做的功,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的单位是焦耳(J)。
(2)教师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强调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10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a.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5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时间为10s,求所做的功。
(2)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功、功率、机械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3. 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荡秋千的小孩,让学生思考小孩在荡秋千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功率和效率的计算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功和机械能复习;2. 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3. 板书结构: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的功:a.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b. 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了3m。
(2)判断下列各题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a.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2.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
(2)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率。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五、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提水:用力提起一桶水,质量为20kg,高度为5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2)跳伞:一名跳伞员从空中跳伞,降落到地面,质量为60kg,下落高度为100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第11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
3、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了解机械能守恒。
【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难点】: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劳而无功)2)靠运动{有距离没有力)3)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4.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5.功的公式:W=Fs;单位:W→;F→;S→。
(1J= ).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的物理量。
2.功率(P)定义:之比,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P=。
单位:P→;W→; t→(1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 ,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符号。
1KW= W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简称。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越大,位置,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和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
人教版8下物理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复习 教案设计

第十一单元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 4月 14 日一、基础知识(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3.单位:焦耳(J)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2.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3.计算公式:η=W有用 /W总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1.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2.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3.推导公式:P=Fv。
(速度的单位要用m)(四)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Chapter 11 "Work and Mechanical Energy" Review Lesson PlanReview Objectives]1.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work and be able to explain its meaning using examples from daily life and n。
Understand thatthe process of doing work is a process of XXX.2.Understand what power is。
and be able to correctly calculate work。
power。
and speed.3.Be able to use examples to XXX and potential energy。
as well as their n.n Prompts]e a dual-XXX.2.XXX.XXX their knowledge of this chapter。
draw knowledge maps。
and memorize basic knowledge.Rules and summaries:1.XXX whether work is being done:1) To do work。
two XXX。
and one cannot be missing。
otherwise no work is done。
(2) There are three ns where no work is done:No effort。
no gain"XXX"Vertical no gain"2.XXX efficiency:Method 1: Compare the amount of work done in the same amount of time.Method 2: When the amount of work done is the same。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的功和机械能的计算;5. 本章重点公式和概念的运用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2. 功率的计算及其应用;3. 各种力学现象中功和机械能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复习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回顾功的定义,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复习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
4. 复习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5.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功和机械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将功、功率、机械能的公式和概念进行板书。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功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求这个力做的功。
2. 应用题: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它在落地前瞬间的机械能。
3. 思考题:解释一下功率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功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深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
2、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
3、突破本章的重点实验
教学重点: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提升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知识点回顾
基本概念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表达式为 :。
2.功率
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表达式为 :。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
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基本公式及推导式
1、功的公式:W=FS
2、功率定义式:P=W/t
3、公式推导 注意事项:代入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F 单位— ;S 单位— ;W 单位— ;t 单位— ;v 单位— ;P 单位— ;
重点实验: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二、中考考点及训练
考点1 是否做功的判断
例11(2015·崇左)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 .叉车向上举起货物
B .小林沿着斜面向上拉动物体
C .小欣背着书包上楼
D .小明用力推石头但石头不动
实战训练1
1、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W Fs F υt P F υt t t ====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考点2 功和功率的计算
例2(2015·北海)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材料生产的“万向轮”大大减少了摩擦作用,把它安装在行李箱上推动行李箱尤其省力.一个很重的行李箱仅用F=1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且滑行30 m用时20 s.求上述过程中推力F所做的功和功率.
实战训练2
1、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0.5h,跑动的总动力为40N。
求:(1)他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跑了多少路程?
(2)他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
(3)他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2015贺州)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莉莉家得到政府补贴建好了新楼房,搬家时,她将质量为8 kg的储物箱从一楼搬到6 m高的三楼,用时30 s,请你计算:
(1)储物箱所受重力是多大?
(2)莉莉对储物箱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2015·安顺)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
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3、(2014·南宁三模)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
B.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
C.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做的功谁大
4、(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t cd,运动距离s ab=s 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
功和功率( )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考点3机械能及其转化
例3“歼-15”舰载机从3 000 m高空匀速降落到“辽宁号”航空母舰的
过程中( )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实战训练3
1、(2015·柳州)a、b、c是一个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三个位置(图10),苹果经过位置
________时重力势能最大,经过位置________时动能最大.
2、(2014·南宁)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从高处平台的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则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 )
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增大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
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
3、(2015·钦州)在图示的情景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是( )
A.箭离开弓过程B.运动员撑起过程
C.杠铃被举起过程D.运动员下落过程
考点4实验突破
(2015·眉山)为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活动.
(1)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_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在图甲和图丙中,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钢球撞击木块时的________相同;比较甲、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做功,同学们联想到汽车撞击行人出现交通事故的情景,并猜想到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与“超载”、“超速”有关.进一步探究,获得了表格内的数据:
分析表格内的数据可知,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可验证危害程度与________(填“超载”或“超速”)有关;在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中,对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