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我们着重学习了有关功的知识,知道三种常见的不做功情景,并引出功率的概念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重点在于培养我们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观察下面的图片,提问:你能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生活中我们会说有功无功。
那么物理上的功到底是什么呢?考点/易错点1、功1、功:(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考点/易错点2、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
1kW=103W。
(2)公式:P=W/t。
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考点/易错点3、动能和势能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单元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移,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设备有效利用能量的能力,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c.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2、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3、突破本章的重点实验教学重点: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提升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知识点回顾基本概念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表达式为 :。
2.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表达式为 :。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基本公式及推导式1、功的公式:W=FS2、功率定义式:P=W/t3、公式推导 注意事项:代入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F 单位— ;S 单位— ;W 单位— ;t 单位— ;v 单位— ;P 单位— ;重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二、中考考点及训练考点1 是否做功的判断例11(2015·崇左)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叉车向上举起货物B .小林沿着斜面向上拉动物体C .小欣背着书包上楼D .小明用力推石头但石头不动实战训练11、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W Fs F υt P F υt t t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考点2 功和功率的计算例2(2015·北海)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材料生产的“万向轮”大大减少了摩擦作用,把它安装在行李箱上推动行李箱尤其省力.一个很重的行李箱仅用F=1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且滑行30 m用时20 s.求上述过程中推力F所做的功和功率.实战训练21、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0.5h,跑动的总动力为40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a. 运动员跑步时,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b. 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会下落?a.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10米,求这个力做的功。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5秒,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功?
2. 什么是机械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什么?
4. 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成立?
【课堂探究】
1. 功
a. 定义:功是力在一定距离上的作用,是衡量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有正负之分。
b. 公式:$W=F·s·\cos \theta$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功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②力的大小、作用路线与角度的大小都影响功的大小;③没有位移的力不做功。
2. 机械能
a. 定义: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b. 公式:机械能$E=E_k+E_p$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机械能守恒;②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③机械能是标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定义:在某些情况下,机械能不变。
b. 公式:$E_1=E_2$
c. 适用条件:①只有重力做功;②摩擦力做功较小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③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d. 应用:①弹簧储能;②摩擦力作用下的物体轨迹分析。
4. 系统动能定理
a. 定义: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或势能变化)。
b. 公式:$E_k=\frac{1}{2}mv^2$
c. 应用:①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速度;②用于互动问题和解析复杂摆的运动。
【课后拓展】
1. 通过例题巩固练习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常用的能量转化方式。
3. 研究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分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第一——第四节)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全册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前面力的 作用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在后面计算有用功、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让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只能列举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
目标1.知道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 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 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
3. 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难点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浏览书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书P62-73页1.有哪几节内容?2. 在每节内容中,有哪些具体知识?要求:能够在班上交流。
(将指定同学交流)(二)梳理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2.独立答题。
3.展示答案。
4.评价答案。
第一节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 无_____;(如推墙墙不动)(2)有距离s 无____;(如在空中飞行的篮球)(3)有力F ,也有距离s ,但在力F 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s (即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_____).(如提着水桶水平前进)3.在物理学中,把___和物体在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第二节 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_____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 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3. =___,由这个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司机采取换低速挡的方法减小_____,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W Fs P ==t t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2.物体由于_____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位置的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_____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三)应用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11.1《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实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形式列举生活中一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引入新课。
画面中的情景与物理中的功联系密切,并且有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功,但有的过程对物体没有做功,那么什么时候能对物体做功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功。
1.力学中的“功”(1)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与功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生:功夫、功劳、功能、事半功倍、急功近利……它们有“贡献、成效、本领、能耐等意思。
师:在物理学里,“功”的概念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力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学案自学课本62页、63页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并实行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 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合作探究: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是:(1):(2):(3):2.力学中,功等于。
3.功的计算公式:4.功的单位是:5.1J的物理意义是:精讲点拨:1.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课件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火箭和杠铃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拖拉机在沿水平向前的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拖拉机的牵引力对拖拉机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及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功的计算、机械能转化等。
-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观察并解释不同机械能之间转化的实例,如滚摆的上升与下降。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如电梯的运动,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机械能转化实验,如探究滑轮组中物体高度与速度的变化关系。
2.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
-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弹簧振子的运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数据,从中探索机械能的转化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机械能转化装置,如小型的水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功与机械能的关系。
-通过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什么是功?如何计算?”“机械能如何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化?”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正处于培养阶段,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
因此,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地面提到三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复习:(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5. 知识拓展:讲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 = 力× 距离× cosθ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三个小节: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3. 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岩石时所做的功,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的单位是焦耳(J)。
(2)教师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强调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10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a.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5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时间为10s,求所做的功。
(2)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功、功率、机械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2.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
(2)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率。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五、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提水:用力提起一桶水,质量为20kg,高度为5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2)跳伞:一名跳伞员从空中跳伞,降落到地面,质量为60kg,下落高度为100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4.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A.2∶1B.1∶2C.8∶9D.9∶8
练习
练习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本章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作业批阅反馈: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则()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综合•提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1000 N和500 N的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都前进10 m,且所用水平拉力都是200 N,设拉力对较重的车做功为W1,对较轻的车做功W2,则()
五、板书设计
功(W)公式W=FS单位:1焦耳=
表示做功快慢的量
概念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率(P)公式
动能:影响因素:质量m,速度v
机重力势能影响因素:质量m,高度h
械势能弹性势能——形变量△x、弹簧特性(劲度系数k)
能转化:动能势能
六、课后反思
(必须手写)
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时的功率可达1 kW,若某运动员以此功率骑车1 min,做功为_______ J.
人教版8下物理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复习 教案设计
第十一单元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 4月 14 日一、基础知识(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3.单位:焦耳(J)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2.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3.计算公式:η=W有用 /W总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1.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2.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3.推导公式:P=Fv。
(速度的单位要用m)(四)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功的概念,以及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知道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分辨能量转化现象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W=Pt,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与不守恒的情况。
●教学难点:(1)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能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和分辨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根据例题引入本章复习。
【一】、做功的必要条件例1、下列现象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有_____________。
二、新课教学:1、由此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功的所学内容,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利用例2解决水平、竖直和斜向运动的功的计算,分析运动和受力情况。
【二】、功的计算例2、(1)用5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平地上重1000N的箱子,前进10m,推力做的功为__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J,克服摩擦做的功为_______J。
(2)一叉车底板据地面1.5m高,小明把一块3m长的钢板搭在底板上,构成一个斜面,用F=600N的力,把箱子推上斜面,则推力做的功为______J,克服箱子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克服摩擦做的功为_______J。
(3)叉车将箱子举高了2m,克服箱子重力做的功等于______J。
2、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功率的所学内容,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利用例3解决功和浮力的综合计算题,学会根据图象分析受力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6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能实行相关的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难点: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来源:学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故事引入:(二)功的概念的得出:1.功概念的理解:例子:有一桶水,让小明同学把它从一楼匀速地提到二楼;若让小红同学把这桶水从一楼匀速地提到四楼。
(1)他们两个人用的力一样大吗?(2)他们的成效一样吗?得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用两个演示实验:(1)水平拉动小车,分析受力情况和哪个力做功。
(2)拿起桌面上的书本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分析做功情况。
加强对功概念的理解。
(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分析课本63页想想议议11.1-2力做功的实例找出两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课本中的后两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2.用推石头未动,冰壶运动,提着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三个生活实例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突破做功的因素。
引导学生得出做功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议一议:小组交流并展示(再一次突破判断是否做功这个难点)(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对讲台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四)功的计算1.在得出功的概念时,小明和小红哪个做的功多,要使小明做的功多要怎么办,要求学生想办法,由此的功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功
1、含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同》P63导学1-2)
4、公式 W=Fs=Pt
5、公式应用注意:
1)分清那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3)功的单位“焦”(1牛。
米=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点说明
三、功率
1、公式:P=W/t
2、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
换算
3、物理意义:
4、机械中的功率
四、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各种能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