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指导:如何解答筛选整合信息题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技巧
主标题:挑选整合信息技巧
副标题:总结挑选整合信息的有关技巧,能够正确的答题。
重点词:挑选,整合,技巧
难度: 2
重要程度: 3
内容:
挑选整合信息技巧
一.据题溯源,锁定有关信息
关于阐述类中的选择题的判断,重点在于认真阅读全文,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认真审读
题干要求以及选项内容,而后据此在文中找到与选项信息有关的信息,而后就把原文信息
与选项对应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逐字逐句比较,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哪些词语、分
句的次序变了,或许句子的意思能否变了,这样就能对选项信息的正确与否作出正确的判
断。
如解答上边第 1 题的 A 项,重点在于找到文中第二段的第三、四两句;对 B 项的判断,要找到第二段中的倒数第二段这一重点句;对 C 项的判断,我们能够先依据题干中的信息
去找到文中第三段中的第二句。
二.辨别圈套,挑选整合信息
阐述类的选择题常常重视考察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而在对文章局部内容表达时,命题者常常会设置夸张其词、偷换观点、误解原意、张冠李戴、惹是生非、混杂范围、弄错条件、
断章取义、弄错时态模态、以偏概全、遗漏信息、答非所问等圈套,熟习这些圈套的特点,
常常能够又快又正确的判断出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
如对上边第 1 小题中的 A 项,就犯有曲解原意的错误, B 项就犯有夸张其辞的错误, C 项犯有张冠李戴的错误。
答题时,只需我们依据命题者常常设置的一些圈套来加以剖析,就很简单确立选项中设置的圈套。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
“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从应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筛选”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
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
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
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
(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
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
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
(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
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
第 1 页共2 页
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
(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
【现代文阅读怎样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2 页共2 页。
高考语文备考:筛选整合信息题解答技巧_作文1400字_高考作文_
高考语文备考:筛选整合信息题解答技巧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语文高考阅读题中重要的阅读能力,是三个层级六个能力点中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在试卷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
从试题的形式来看,筛选整合信息题在考题中往往用专题式和开放式两种。
专题式一般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集中筛选整合,是分散的信息向一点聚集。
如:XX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题: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第3题: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调。
第6题: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分)第20题: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这些题目就是典型的例子。
开放式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题目,一般采取选择题的形式。
有单选和多选之分;有回答正确和错误之别。
最常见的题型是:①下列解说,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多项)是()。
②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或多项)是()。
如XX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0题: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高考语文备考:筛选整合信息题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备考:筛选整合信息题解答技巧筛选整合中的信息,是语高考阅读题中重要的阅读能力,是三个层级六个能力点中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在试卷中占的比例越越大。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般就本身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主旨的语句;④中的概括句;⑤中的过渡句;⑥的标题;⑦后的注释等。
从试题的形式看,筛选整合信息题在考题中往往用专题式和开放式两种。
专题式一般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集中筛选整合,是分散的信息向一点聚集。
如:2008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题: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第3题:对“历史脉”理解不符合意的一项是()(3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脉相协调要有化底色和基调调。
第6题: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分)第20题: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这些题目就是典型的例子。
开放式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题目,一般采取选择题的形式。
有单选和多选之分;有回答正确和错误之别。
最常见的题型是:①下列解说,符合(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或多项)是()。
②对本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或多项)是()。
如2008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0题:对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本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附解题技巧与实战演练)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考点,所谓“筛选信息”,即“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中进行搜索、辨别并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包括文章的论点、论据、作者的见解、写作意图等,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材料。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篩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等二次加工,重新组合,使其符合题目的要求。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从本质上说,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是命题人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后的结果,我们只需判断其正误就好。
因此,洞悉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确定信息的源头,与原文内容进行仔细比对,就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1.根据题干关键词,精读材料,确定信息源头。
答题时,要始终抓住题干,特别是分析选项时不要忘记题目的具体要求;精读文章时,要抓住文章主旨句,对与文章脉络、作者观点或和选项内容有关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2.对照题目与文本,仔细比对,找准设错点。
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时态、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绝对武断,我们在比对判断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比对词语,看选项的用词是否有差异。
关注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表范围词、程度词;表示时间或结果的词语;代词;关联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词。
(2)比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看选项的逻辑是否严密。
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和并列关系的词,关注句子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
(3)比对文章得出的结论或者论据,看选项的推理是否成立。
注意去比对选项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以及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选择题着重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主观题则更加注重“整合”信息,题型比较灵活。
1.粗读文章,整体把握。
在筛选信息前,我们可以先速读一遍文章,借助关键语句去明确文章大意,整体把握全文,快速感知主要信息。
高考语文《两类题型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课件
核心考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大院”问题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已成痼疾,这也是国
家下大力气推动“街区化改革”的重要动因。以交通为例,造成拥堵的
一大原因是“循环系统”不畅通:大块大块的地被各大院占用了,公用
的小街小巷少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跑到主干道上去,造成主干道堵塞。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突破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 确摘帽不摘政策,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 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 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 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核心考点·突破
第三步:结合文本归纳要点。 材料一中的信息点比较多,要去伪存真,抽茧剥丝,概括出内容要点。 作答时,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作答。
核心考点·突破 [自主尝试]
答案:①超常规动员:从“扶贫”到“脱贫”。②超常规问责:立军令 状。③超常规投入: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 亮点。④超常规退出:贫困县摘帽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⑤超常规激 励:靠辛勤劳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你读新闻——抓文体特征,明新闻要素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 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通常要包含新闻的 主要内容。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 问式、结论式。 ③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 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教师中心稿)
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教师中心稿)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赵孝云所谓“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伪存真,进行比较、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整合,要求判断所作的整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所谓“信息”,就科学类文章而言,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被说明的事物的功能、构造、过程、成因、条件等因素,也涉及研究、生产的依据、方法、途径等。
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解答方法如下:(1)通读原文,获得整体印象,弄清题目要求。
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见到文章中含有“构造”、“功能”、“危害”、“依据”等字眼或与之相当的词语的句子,要特别留意,要注意所涉及的内容的层次、所覆盖的文字范围。
明确以下问题:①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②总的观点倾向怎样?③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要求筛选什么主要的信息?如2006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二大题《深海呼吸》(原文略)6、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强大水压下变形收缩后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高考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高考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那么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根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这是一篇科技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展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
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进展讲解、分析与阐释。
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展比较分析,对有关材料进展区分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
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详细区分,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
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根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个重点。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选。
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一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
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无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
第二步就是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展合成。
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①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
如文章中的根本概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获得各种知识。
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理解能力的测试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查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讲,“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基本考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相关知识】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的筛选整合
选择题: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 简答题: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归纳表述。
3.“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
抽取、概括、整合、转换等能力。
二 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确立答案支架)
2.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
3.整合——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 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4.转换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 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要遵循语 言规则)
三 方法小结
(一) 一般方法——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 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 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 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 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 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而岭的求 上 几答索 的 丛:” 几 ,的株明((浩,年21歌明一))凝年定她她结 一 要不不在 定 繁固禁心 要 衍, 发 成守锢待 展 龙现自成时 。成己簇以 星。。;串散今发的年。,篱今要前年汇坎崖聚下头;
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 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 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 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 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 她的芳颜,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 了她的附近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 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 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 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 别有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络。
语言规则
高三语文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417
难点 17 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阅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
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信息并按一定的 要求进行整合,这是考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之一。
考生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可分三步走:把握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考生要想把握文本信息,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主干。
文本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准确分析出句子的主 干,就能将长文章读短,这样就容易把握文本信息了。
文本这么长,信息这么多,如何筛选呢?首先,考生可以仔细分析题干要求,寻找题干涉及的段落, 确定从哪一段或哪几段来筛选信息。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为准确地找出答题区间,既可以节省时间,又 可以使答案准确完备。
其次,考生还须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指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1960 年 1 月 4 日 14 时许,细雨霏霏。
在毗邻巴黎的五号公路上,一辆疾驰的小轿车突然车身左右摇晃,猛地冲向路边的大树,一个翻滚后反弹撞上第二棵树,轿车变形、解体,汽车碎片散落半径达一百五十米。
副1.文章第 2 自然段描驾驶位置上的乘客被抛向后车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被扭断, 写 了 人 们 对 加 缪 罹 难 的 态当场遇难。
度和反应,从侧面体现出加人们很快辨认出这名遇难者为阿尔贝·加缪。
三年前,他凭借《鼠疫》 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局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遭遇不测时,加缪年仅四十七岁。
噩耗传来,他白发苍苍的母亲欲哭无泪,悲叹“他太年轻了”。
存在主义学者波伏娃得知消息后,心绪难平,当晚服下长期停用的安眠药仍无法入睡,于是冒着冰冷的微雨,在午夜巴黎的街头徘徊。
翌日清晨,她依然神思恍惚:“他看不见今天的早晨了。
”当时的法国广播电台虽然正闹罢工,但罢工委员2.加缪广泛涉猎名著,会仍决定播出五分钟哀乐悼念逝者。
在加缪看来,在车祸中丧生是一种愚蠢 在 大 学 期 间 创 作 了 众 多 诗的死法。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阅读方法精编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方法总结:(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解题技巧(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2)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
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
(3)解答选择题,需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
选项语言与原文语句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方式来设置干扰项。
①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某一概念范围的缩小或扩大;②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义发生变化;③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整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等等;④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制造陷阱;⑤在结合原文拼凑选项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附会原文中没有的说法,从而造成干扰(防不胜防)。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1)厘清文章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以及论证过程之间的关系,剖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弄清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
(2)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
所谓“显性因素”一般是: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关键段、点睛之笔等。
(3)分析作者在文中对事物评价的相关内容。
作者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或对其他不同观点的评价来表现,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评价。
(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解题技巧1、分析论点(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的位置:①在文章的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②在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实用类阅读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十二讲) 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信息1. 提高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2. 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答题步骤。
●常见多义成语(四)1.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2.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3. 想入非非:形容胡思乱想;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4. 灯红酒绿:形容资产阶级腐化生活;形容都市繁华夜景。
5. 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指只顾自己,怕惹是非。
6. 粗枝大叶:一般指草率,不认真;也指简略或概括。
7. 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
8.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9.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齐;指建筑、器物等的古老陈旧。
10. 异想天开: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独特,含褒义;也形容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带讽刺意味,含贬义。
●常见文言通假字(二)1. “被”同“披”,动词,穿着。
闻妻言,如被冰雪。
2. “俾倪”同“睥睨”,形容词,斜着眼看。
见其客朱亥。
3. “辟”通“僻”,形容词,行为不正。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 “弊”通“敝”(1) 形容词,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 形容词,疲惫,衰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5. “徧”同“遍”,动词,遍及,普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6. “宾”同“傧”,名词,迎接客人的人。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7. “不”同“否”(1) 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2) 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8. “材”同“才”,名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9. “裁”通“才”,副词,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重点虚词“且”1. 用作连词。
(1)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2) 联结前后两项,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或“一边……一边……”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何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主标题:如何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副标题:寻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准确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求提升答题效率。
关键词:如何,筛选,整合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1.舍与取舍去无用、次要信息,提取有用、主要信息,尤其要把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语摘取出来。
例如“现场矫正”的第1题,有考生提取为“拜胡沁园为师”,这个答案就没有把最主要的信息,即关键词语“学工笔画”提取出来。
只要能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其他的都可舍去。
2.分与合(1)对于信息最集中的段落,采取分层提取的方法。
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问题。
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直接观测到暗物质,是因为暗物质不与电磁力相互作用,而且在推测的暗物质成分中,其是由一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构成,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的弱,只能产生较小的能量,很难被现有科技水平的观测工具探测到。
暗物质不能被直接观测到的原因有哪些?分析:所给段落是一个因果复句,答案在“因”句。
而“因”句以“而且”为界分为两个层次,从两个角度说明原因。
于是分层提取为:a.暗物质不与电磁力相互作用;b.暗物质由一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构成,现有科技水平的观测工具很难探测到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弱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较小的能量。
(2)对于同一类信息,较分散的信息采取合并、归类的办法。
如题干中出现了“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体现了……”等用语,一般都要求将信息归类,归到某一方面中去。
3.添(换)与转在保留关键信息(关键词语)的前提下适当添(换)一些词语,使信息转为合乎答案要求的文字。
转,有时要将否定性信息转为肯定性信息,将侧面信息转为正面信息。
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问题。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3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3 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教案【目标要求】《考试说明》将本考点要求由原来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修改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样一改,使考试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着重考查思维的结果变为考查思维的过程。
着重点变了,考试的难度也就增加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中的“信息”指文章中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一种认识、发现和感受。
也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
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本身的主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语句等。
“筛选”就是将主要信息是与次要信息、冗余信息区分开。
整合”就是“调整组合”的意思。
【网络透视】信息指文章中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一种认识、发现和感受。
1.“重要信息”标准:①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点。
②对重要概念及知识进行解释和阐述。
③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句子。
(1)正确提取:主要信息是与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要分辨区分开来。
(2)正确辨别:①确认检索区域,即必要信息的位置,概念范围大小,涉及的范围。
②根据问题指向将题目与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发现误差,进行梳理或提取主要信息,舍弃冗余信息,然后进行恰当转换,在转换中注意区别和避免下列一些问题的出现,以偏概全,转换不全,主客错位,因果颠倒,无据推断,已然将然混淆,而这些问题也是命题人惯用的命题手段,只要我们识别出了这样一些陷阱,解题就不难。
2.提取和筛选的对象:一定要研究题目,弄清楚筛选的对象概念外延有多宽,在那一个段,那个词是核心符号,二要准确组织文字表达。
提取和筛选的对象有如下一些:(1)摘录起始句,这主要适用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
(2)确认中心,这主要适用对内容要和主旨及态度归纳分析。
(3)查找对应隐含句,这主要适用对具体语句的概括、阐述、解释。
【活题精析】(例1)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沙尘暴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却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技巧篇)专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题技巧含解析
专题0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操作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
所谓“标准”,就是“筛选”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
“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论述类文本中,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要求筛选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最新知识和基本概念。
2.要求筛选出阐述文中重要概念、知识的材料。
论述类文章中,对概念的解说、知识的阐述大多使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有时在对有关材料的辨别或评价上,表现出阐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和难点。
3.要求筛选出体现作者观点或作品主旨的句子。
文章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如在对事情的评说中一般蕴含着文章的主旨,体现着作者的观点。
实用类文本中,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传主生活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
2.传主的人生经历、主要事迹。
3.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4.作者对于传主及有关事实的评价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具体的考查形式有两种:1.客观题。
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双项选择题(5选2),二是单项选择题(4选1)。
从局部或全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主观题。
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客观题与主观题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不同的是,客观题须要筛选判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主观题则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后,再将其转换成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准确表达出来。
历年的课标卷中,无一例外均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考生要予以重视。
方向一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筛选第一步:整体认知,微观把握。
“整体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基本结构层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的内容要点等。
“微观把握”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留心一些关键的句子,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句子以及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等。
如何解答筛选整合(高三复习公开课)
如何提高筛选概括信息的阅读能力
• 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 阅读题干,找出要求; • 确定范围,仔细筛选; • 辨别真伪,提取信息; • 归纳整合,规范表述。
•学以致用
•
①认真阅读题干,找出筛选概括信息的范围、内容、表述 • 整体把握全文的思维意识,分析文章结构,如果是小文 课堂小练 1 段则在把握文段中心的基础上划分层次。 方式和字数要求等信息
早练四十语用题
• 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 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书 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 过三十个字 •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改革使楷书趋于匀 称俊俏,挺拔多姿 ;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 ‖ 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与 ‖ 篆隶草并列的地位。 •王羲之变革了楷书的字型,促进了草书的飞跃, 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王羲之改楷书以求其变,创今草以富其韵,拔 行书以擢其位。
• 巩固练习: • 《核按钮》P150第二篇小说 • 《心与手》
• ③“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 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 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 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 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 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 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 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 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 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 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时间变化的词 心理变化的词 作者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指导:如何解答筛选整合信息题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语文高考阅读题中重要的阅读能力,是三个层级六个能力点中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在试卷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
从试题的形式来看,筛选整合信息题在考题中往往用专题式和开放式两种。
专题式一般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集中筛选整合,是分散的信息向一点聚集。
如:2008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题: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第3题: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调。
第6题: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分)第20题: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这些题目就是典型的例子。
开放式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题目,一般采取选择题的形式。
有单选和多选之分;有回答正确和错误之别。
最常见的题型是:①下列解说,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多项)是( )。
②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或多项)是( )。
如2008年上海高考卷中,第10题: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人微,
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如2004年上海高考题第2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如下: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④根据题型选择方法,如果是专题式,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如果是开放式,要根据试题转换信息的方式,透过迷惑项,采取“排除法”,抓正确项。
选择题中,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
此外还要注意如下几点:a.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
b.归纳、综合筛选出的内容,要从确定内容中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发掘隐含信息。
c.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着手。
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