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点教师版一、通假字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2、举直错.诸枉:通“措”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二、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动,认为……有利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使……立;使……通达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形做动,远离三、特殊句式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宾语前置)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状语后置)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词,之乎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使……通达、9、樊迟未达.:明白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13、死而后已.:停止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贫困;安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完整版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老而智慧的格言。

它提醒我们待人以善、宽容和尊重。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这一准则指引着我们做人的原则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和全球层面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和影响。

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味着要以同样的尊重和关怀对待他人,就如我们期望他人对待我们一样。

这意味着要避免对他人实施冒犯、侵犯或伤害,以及避免对他人进行不公正的行为。

例如,在个人交往中,我们不应当盗窃他人的财物、背叛他人的信任、诽谤他人的名誉或对他人施加身体暴力。

只有通过认识到他人也像我们一样有尊严和权利,我们才能建立积极、健康又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社会互动中实行公正和公平,避免对他人肆意批评和指责。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基于别人的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来歧视或排斥他人。

我们应该避免以任何形式的不公平对待他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还是社交圈中。

只有保持平等和包容,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尊重和受到关注。

三、全球层面在全球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国际关系中遵循国际法律和道义准则。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任何形式对他国实施侵略、武力或经济压迫。

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权利,维护国际秩序与平衡。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我们才能建立起共赢的国际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总结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全球层面,我们都应该以善待他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并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繁荣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我们将这一原则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字义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于:介词,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意译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

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这句话成为儒家人士自以为豪,认为可盖世的格言。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知识点教师版
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 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 立;使 ... 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
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_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
词,之乎
8 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重点词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
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
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 迟
Gāo yáo
皋 陶
hóng wǎng 弘 毅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 法官,后常为狱官或 狱神的代称。
文句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 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中,能够使 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 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 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钓鱼的哲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1.字音字形①雍.(yōnɡ) ②皋陶..(Gāo yáo) ③譬.(pì) ④弘.毅(hónɡ) ⑤枉.(wǎnɡ) 2.通假举要①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③知.者利仁:“知”通“智”,精明 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迅速,敏捷。

引申为“聪明、机智” ③使民如承.大祭:承担 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惠,救助 ⑤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2)一词多义①归⎩⎪⎨⎪⎧ 秦伯归.女五人:出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臣请完璧归.赵:归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归聚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事情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事故,变故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事业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做,从事、实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侍奉,服侍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举.类迩而见义远:提出,举出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发动,出动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推荐,选拔戍卒叫,函谷举.:攻克,占领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都(3)词类活用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后“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

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②不仁者远.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④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⑤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于 ⑥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4)古今异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古义:贫困。

今义:大约。

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精选可编辑ppt
12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
• 我欲仁,斯仁至 矣。
• 仁者安仁,智者 利仁。源自精选可编辑ppt13仁者
昌耀
人生困窘如在一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前后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事实, 尤在无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恕。
精选可编辑ppt
──马克吐温 3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
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
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悌”所规定的家庭、
亲族范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
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
境界。可以看到,此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
正是“泛爱众”(《论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
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构,
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精选可编辑ppt
14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 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 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 活中运用“仁”学。
精选可编辑ppt
15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
我们就不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是一个以己字开头,以人字结尾的八字成语,它是一个复句式成语,且是一个不常用成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意思,出处,用法等。

【成语释义】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成语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双语例句
1.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自《《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
2. Confucius said: " do not impose on others what you yourself do not desire.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 The only law that all our constituent cultures would generally recognize is the Golden Rule.
我们全部的立宪文化能够普遍认可的唯一法律就是这样一个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 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 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 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 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践仁的 方法了啊。”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 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 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的核心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怎样实施仁?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施仁后会如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个核心的字,这个字是什么?
“仁”
内 涵
什么是仁?
措 施
怎样实施仁?
效 果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
仁的标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中文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外文名Do o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onto you.拼音ji suo bu yu wu shi yu ren出处《论语》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孔子创作年代春秋时期学派儒家目录.1同义句.2论语引证.3涵义.4引申.5原文出处.▪字义.▪英文.6其他出处.7用法示例.8作者简介.9成语故事.10哲学反思同义句编辑播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引证编辑播报《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涵义编辑播报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引申编辑播报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样看来,实践“仁”一点儿都不玄妙,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3.从“克己复礼为仁”一句中可以知道什么是“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 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 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 反过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符合了礼,整个社会也就 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
【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学的消极原则(即 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 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 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 人通达。在孔子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 来事君上;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父亲;自己对弟弟有所期 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兄长;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 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宾语前置) 译文:_假__如__有__一__个__人__能__够__广__泛__地__施__惠__于__民__众__,__并__给__予__需__要__的__民__众__以__帮__助__,__ __怎__么__样__?__ (5)问知。子曰:“知人。”(省略句) 译文:_(_樊__迟__)问__(_什__么__是__)_智__。__孔__子__说__:__“__了__解__人__。__”_____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释义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最早见于《论语·颜渊》。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的仁德,就是推己及人的道理。

当你的亲人受到侮辱和损害时,你心中一定会感到愤怒,想上前去理论;可是当你想到被侮辱和损害的那个人是自己的父母或妻儿时,你又觉得无法出手相助。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句话的原文出自《论语·颜渊》。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如?”子贡回答说:“何以报德?”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以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怨恨,用善良的心地来感化怨恨。

凡事皆有因果关系,就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因果循环。

如果你不喜欢做某件事,那就拒绝吧!既然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没必要硬着头皮去做,这样只会使自己不开心。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去做,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别人感觉很舒服,要让他(她)知道这件事是为了别人而去做的,而不是自私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子曰:“何如其可也?”子贡曰:“可也,未若可也!”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子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在我看来,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这就叫做宽恕。

即将心比心,用心去宽容对方,而不是一味地用敌视、猜疑等负面的方式对待对方,那只会增加彼此的隔阂,导致矛盾和误解的产生。

用理性来约束和平衡自己的行为,当你犯错时,应主动向对方认错,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温暖,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作为我们青少年的我们,要学会谅解,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当我们帮助了别人时,是否应该也想到要帮助一下那些处境困难的人呢?也许我们的力量微薄,无法与那些权势滔天的大人物抗衡,但请不要灰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立;使……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称许,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
....:大概;还;忧虑;
兼词,之乎
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
..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
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