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敷陈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工业总产出:是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是指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一定时期内从事商品的购进、保管、整理、包装及销售等服务活动总量的价值;反映批发零售贸易活动的总成果..它表现为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商品上的价值;也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所得的差额;即毛利..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是指能源消费企业购进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消费;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仓库或场地中实际结存的商品库存量..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短期投资:指企业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一句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4%、6%、13%和17%..财政拨款:是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收支结余:是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二、其他篇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 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 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会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承上启下——统计分析最终目的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网访问法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图示法:1直方图2折线图3曲线图4饼图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统计指标的三个要素:1指标名称2计量单位3计算方法实际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是另一种涵义的统计指标;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亿元;这时统计指标除包含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素..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如:200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27.2亿元;这些都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例如:期末物资库存量、2005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单位职工人数2569.6万人、年末企业固定资产数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包含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 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平均指标的特点1 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2 它把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加权算术平均数=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各组次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4.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地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二)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哥哥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2. 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此外;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发展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平均发展速度为;经过期发展;达到最末水平 ..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累计法;又称方程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按固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二)随机原则:是在抽取调查单位时;完全排除认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保证每一个调查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可能的原则..就概率意义而言;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三)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3、费用低4、时效性强5、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概率抽样有两条基本准则:第一;样本单位是随机抽取的;第二;调查总体重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概率抽样按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是否相同;可分为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咖喱抽样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比例抽样、多阶抽样、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样本单位数目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概率度越大;可靠程度越高;反之;概率度越小;可靠程度也越低..统计分析的特点:1、数据性2、目的性3、时效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文体的特殊性3、明显的综合性4、鲜明的实践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1、主题要突出2、结构要严谨3、观点和材料要统一4、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5、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1、表号2、制定机关3、批准文号/备案文号4、有效期限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提出并制定;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的..它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规则;其目的是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以适应对各类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这项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在银行、税务、财政、公安、统计等部门应用..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由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1988和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村级代码编制规则编制..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合并;就是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三大产业的范围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实际类型为基础;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6个中类;部门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 3个大类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基本单位的分类我国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调查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其具体范围依据调查年度的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进行;一般小于普查年份的调查范围..国家统计局一般不对组织方式做具体规定..通常由各地区统计部门根据国家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生产法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即从货物和服务等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成果总产出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中间投入价值;而得到的新增加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总产出等于中间投入价值与增加值之和;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的计算公式为: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的计算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范围一致的原则;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必须保持一致;即总产出计算到哪;中间投入也必须计算到哪;二是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计入中间投入的价值必须是本期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已消耗掉的;由外单位提供本单位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运输、邮电、信贷、保险、广告、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等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中间投入的计算公式是: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反映商品流转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主要指标为商品购进额、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是指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是指期末实际在库且归属法人具有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这个指标反映批发和零售业的商品库存情况;以及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度..库存商品包括:1)存放在本单位如门市部、批发站、采购站、经营处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时的商品;4)寄放他处的商品;如因购货方拒绝付款而暂时存放在购货方的商品;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做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以老师圈的重点,以及之前布置的作业为主,重点复习11/12章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概率抽样:即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简单随机抽样: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抽样误差: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分组数据: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平均数:也称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方差: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经验法则: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经验法则表明:约有68%的数据在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5%的数据在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9%的数据在平均数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一、基础概念1.总体(Population):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或个体的集合。
2.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3.变量(Variable):观察单位的基本特征或特性,可以分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
4.总体参数(Population 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值,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5.样本统计量(Sample 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二、资料类型与搜集方法1.计数资料(Count Data):通过计数或分类得到的资料,一般用相对数(率)表示。
2.计量资料(Measure Data):通过测量得到的数值资料,一般用均数、中位数等表示。
3.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具有一定顺序或等级的资料,一般用等级或有序分类表示。
4.调查法(Survey Method):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常用于大样本调查。
5.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通过实验设计、随机分组等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常用于实验研究。
6.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通过观察记录收集资料的方法,常用于临床观察、生态学研究等。
7.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对同一组观察单位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观察的方法,可获取纵向数据。
8.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某一时间点对不同组观察单位进行同时观察的方法,可获取横截面数据。
9.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保证每个观察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
10.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按照某种规则或顺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如每隔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抽取一个样本。
三、卫生统计学方法1.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简化和表示,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统计学名词解释(应该全了)
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试验:在同一组条件下,对某事物或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实验叫做试验。
3、事件:把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叫做事件。
4、第一、二类错误:即弃真错误和取伪错误。
5、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也称为置信度或置信系数。
6、残差:是因变量的观测值y与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求出的预测值y之差,用e表示。
7、误差:数据的误差是指通过调查搜索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
数据的误差有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8、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相对误差而言的,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9、拉氏指数是1864年德国学者拉斯贝尔斯提出的一种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一组商品价格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销售量固定在基期。
10、柏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Paasche所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价格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
11、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2、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1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14、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15、弃真、取伪:原假设为真却被我们拒绝了,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a表示,称为弃真错误;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表示,称为取伪错误。
16、基本事件:如果一个事件不能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事件,则这个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17、回归方程:描述因变量y的期望值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的方程。
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18、拟合优度:回归直线与各观测点的接近程度称为回归直线对数据的拟合优度。
19、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⒈大量观察法⒉统计指标⒊标志表现⒋离散变量⒌统计机构二.填空题(0.5×40=20分)⒈统计具有、和等职能。
其中是其基本职能。
⒉统计一词包括、和三种涵义;其中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⒊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可概括为、、等。
其中基本特征.⒋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和等阶段.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和.⒍统计总体是由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它具有、、等特征。
⒎统计标志值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和 .⒏变量按期取其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⒐统计机构是从事、、、、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三种。
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年制定,于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年制定,于年修改。
三。
单项选择题(1×8=8分)⒈数理学派的代表人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⒉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被称为统计学创始人的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⒊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在要求总体个单位在某方面具有( )①综合性②同质性③变异性④大量性⒋在调查某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时,总体是()①该市全部农民工②该市每个农民工家庭③该市全部农民工家庭④该市农民工家庭户数⒌在调查某校0605班48名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①该班48名学生②该班每一名学生③该班48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④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⒍某公司员工王海燕的月工资额为2580元,则“工资"是( )①标志②品质标志③数量标志④数量指标⒎在进行工业普查时,若以一个工业企业为调查单位,那么所有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质量标志⒏随机抽样某公司六名员工进行调查,获取其月工资额的数据分别为1730、2750、2280、2186、1190、1550元。
这些数字是()①标志②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或标志值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指标不一定可量②标志必须可量③指标必须可量,标志不一定可量④指标不一定可量,标志必须可量⒑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指标④可以有多个标志⒒我国的企事业组织( )①必须设立统计机构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立统计人员③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④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⒓( )所搜集的统计信息是我国统计信息的重要源头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统计组织④个人四.多项选择题(2×5=10分)⒈以全国所有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某所高校的“学生人数”是( )①数量标志②数量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⒉指标的主要特点是()①可量性②综合性③客观性④具体性⒊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 )①大量性②数量性③同质性④差异性⑤客观性⒋以某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下列统计数据中()等是统计指标①男生所占比重为54﹪②女生人数为1250人③某学生的身高为1。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在统计学上,随机变量指的是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的变量。
总体,又称母全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次数指的是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概率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它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而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包括求全距、定组距和组数、列出分组组距、登记次数和计算次数。
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而累加次数分布表则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
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双列次数分布表用同一个表表示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的次数分布。
而不等距次数分布表则适用于像工资级别和年龄分组这样的不等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归组效应是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之一,因为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
初级统计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师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例如,研究全国所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全国所有企业就是总体。
-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用于观察和分析的个体集合。
由于总体往往数量庞大,难以全部研究,所以通过抽样得到样本进行分析,如从全国企业中抽取1000家企业作为样本。
2. 变量与数据类型。
-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数据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 分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如性别(男、女)。
- 顺序数据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如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 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如身高、体重等。
3.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
-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反映国家总体经济规模的统计指标。
- 统计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如某工人的性别、年龄等都是该工人的统计标志。
1. 统计调查的种类。
-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如普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如产品产量调查;一次性调查是间隔一定时间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登记,如人口普查。
2.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 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等内容。
- 调查目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如了解居民消费水平;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范围,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如调查居民消费水平时,调查对象是所有居民家庭,调查单位就是每一个居民家庭;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表是将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岀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
)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
(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
(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
(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lgG 数,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H &数, G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
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乂nY 2 N ,样本标准差: 平均变异量。
) 标准误 s s :1。
(变数的 :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 乘积和: 的乘积 n/ SP (X i x )(Y i y)1 y2 (Y y)2)CV € 100y 2 2 2 Y s 2 (丫 y ) —N —,对于样本 n 1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
定义为 n ---------- (Y j y )2 2 j 1 S n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2、标志与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例如,以职工为总体单位时,性别,年龄、工资,等是每个职工具有的标志。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指标是统计指标的简称,对统计指标的含义有两种理解和两种使用方法。
3、变异与变量在一个总体中,不管是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
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所以可变标志又称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又被称为变量。
4、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中,任何一个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个侧面来反映现象总体的特征,没有万能的统计指标,而客观存在的现象总体是多方面相互联系的复杂的整体,要反映总体的特征,就只能依赖于统计指标体系,以反映其全貌,说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因果关系、平衡关系。
5、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从统计学的内容看,统计所研究和处理的是一批有实际背景的数据,尽管数据的背景和类型各不相同,但从数据的形成来看,无非是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静态数据也称截面数据,是由若干相关现象在某一是电商所处的状态组成的。
描述了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它反映一定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下诸如相关现象之间存在的内在数值联系,是在相同时点上收集的数据。
动态数据也称时间序列数据,是由某一现象或若干现象在不同时刻上的状态所形成的数据,描述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他反映的是现象以及现象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性,是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统计学基础知识
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数据。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不论是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社会科学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学的定义、常见的统计术语以及常用的统计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性统计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频率分布等;推论统计则用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如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
二、常见的统计术语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对总体的推断。
2. 变量: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可以是数量型(如身高、年龄)或质量型(如性别、颜色)。
3.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
定性数据用来描述特征或分类,如性别、颜色;定量数据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如身高、温度。
4.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数据中某个取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取值出现的频率,即频数除以总数。
5. 中心趋势: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所有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中位数是将观测值按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6. 离散程度: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差,方差是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三、常用的统计方法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计数、百分比、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2.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3.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用来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并进行统计推断。
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在统计学中,通常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来达到对总体的推断。
2.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特征的度量值,而统计量是样本特征的度量值。
统计量通常用来估计参数,并且可以用来进行统计检验。
3. 变量变量是指调查或实验中收集的数据的特性或属性,它可以分为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
定性变量是指不同品种或者不同性质的变量,例如性别、国籍等;定量变量是指可以进行数值化的变量,例如年龄、体重等。
4.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非数值型的数据,通常用来描述特征或属性,例如颜色、品种等;定量数据是指数值型的数据,它包括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离散型数据是指可以列举的有限个数的数据,例如人数、数量等;连续型数据是指可以取某一区间内任意值的数据,例如时间、长度等。
二、数据的描述统计1. 中心趋势度量中心趋势度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
常见的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 均值是指所有数据值的平均数,它是所有数据值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值按大小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值。
- 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 离散程度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常见的离散程度度量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 方差是指数据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标准差是指方差的平方根。
3. 分布形态度量分布形态度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形式。
常见的分布形态度量包括偏度和峰度。
- 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偏斜程度。
- 峰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峰态,可以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陡峭程度。
三、概率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研究随机试验结果的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它是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随机现象的可能性的概率。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概述本文档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名词解释1.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2.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3.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4.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5.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8.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统计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统计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统计 知识点
统计:知识点写一篇文章统计是一门研究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为我们提供洞察力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等多个方面,逐步介绍统计的知识点。
一、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的核心概念包括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
参数是总体的特征值,统计量是样本的特征值。
描述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和可视化,从而对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值,并对结果给出置信区间等。
二、数据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干预来观察结果。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来自个体的信息。
观察法是直接观察和记录事件或现象。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抽样方法,以及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分析的形式,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汇总。
数据清洗是检查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异常和缺失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转换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归类和编码等操作,使其适合分析。
数据汇总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求和和计数等操作,得到有用的信息。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环节,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和统计量等方式,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等进行描述。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有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频率分布等。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并对结果给出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
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五、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读和说明,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数据解释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将结果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1.统计学是一门科学,它涉及到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
2.统计数据可分为分类、顺序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而数值型数据则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此外,统计数据还可按采取计量尺度、收集方法和被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3.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而统计量则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
变量则是用来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灯泡的寿命就是一个变量。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无限总体则指总体包括的元素是无限不可数的。
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则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等内容。
3.抽样方法可以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将其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下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
不重复抽样是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然后再从所剩下的元素中抽取下一个元素,直到抽取n个元素为止。
4.抽样分布是指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每一个样本算出的统计量数值的相对频数分布或概率分布。
它是一种理论分布,与总体分布有密切关系。
以样本均值为例,如果原有总体是正态分布,那么,无论样本容量的大小,样本均值也服从正态分布。
其分布的数学期望为总体均值,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
如果原有总体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就要看样本容量的大小了。
当n为大样本时(n≥30),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n增大时,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将趋于服从正态分布。
统计学名称解释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参数(parameter):也叫参变量,是一个变量。
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2、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数,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3、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当研究有具体而明确的指标时,总体是指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4、样本 (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同质 (homogeneity):是指观察单位(研究个体)间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6、变异 (variation):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
来源于一些未加控制或无法控制的甚至不明原因的因素。
7、概率 (probability):度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
8、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所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
三、简答题1、统计学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设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2、总体与样本的区别与关系?区别: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当研究有具体而明确的指标时,总体是指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联系:总体包含样本,样本是总体中的一部分3、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避免抽样误差吗?产生原因:(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
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重点]统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总括地计算;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学概括地说统计就是用数字作为语言表述事实。
它有三层含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2统计资料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
3统计工作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为什么?)。
P8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1.统计的作用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P4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综合性)具体性3.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分类目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
5、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所确定的统计指标,把研究对象中各总体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
6、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
7、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根据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整个组织应理解和使用基础统计观念;如变差,控制(稳定性)过程能力和过度调整。
理解要点:
●基础统计概念包括:
-----特殊原因变差:是可查明原因的变差,如零件磨损造成加工尺寸变差;
-----普通原因变差:受控状态下的变差,如正常加工时的尺寸变差;
-----过程稳定性
-----过程能力:常用过程能力指数反应;
-----过度调整:是把每一偏离目标的值,当作过程中特殊原因处理的方法;
-----概率
●组织规定培训计划时,必须安排对所有员工进行适当的基础统计概念知识培训,
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统计的概念,并掌握必要的统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