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0.26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解析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 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16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2.“福利国家” 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 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
@《创新设计》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 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易错易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
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 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 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解决“滞胀”问题的策略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二战后西方国 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西方福利制度对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借鉴作用仍需 重点关注。
2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知识点一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 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 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1)表现 ②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 福利主义 政策。
@《创新设计》
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 乔夫改革。
1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 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 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 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 时期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 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 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 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 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 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 阿富汗的战争。
3第27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8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 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
统观念的束缚,有一定 得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 评
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 国力大为增强。但没有从 价
破除苏联模式,改革失 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改
败
革陷于停滞
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 革阻力重重。政治改革偏离 _社__会__主__义___的方向,导致 1991 年苏联解体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8
【解读】 史料阐述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与 苏联“计划”的不同。 试答: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
【易混易错】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产业 结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较快。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6
知识点二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师用
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提示 1.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金融手段②福利主义③赤字财政④新经济⑤通货膨胀⑥国有化⑦少政府⑧计划化⑨社会市场⑩统制经济⑪政府⑫1987考点二①自主权②独立自主③斯大林模式④工业⑤发展重工业⑥停滞⑦科学社会主义⑧多党制[巧学妙用]1.概念阐释——“新经济”“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原因主要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措施。
2.易错提醒(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3.构图解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图示解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5.易误指正——苏联解体的根源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6.数字解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7.图说历史——苏联三次改革的特点考法1 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考题1】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下表中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且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方法突破』本题为史学理论研究型题目。
一般来说,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1)明确试题考查的角度和能力。
据题干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考查史学思想运用还是史观理解、是史料鉴别还是史学研究方法。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历史必修二).ppt
二、方式——调整之策
1、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宏观调控)
材料一:1945年底,(英)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 建立英国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 有化。——1947年政府先后在铁路、电力、航空、通讯 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材料二:P74表格
思考:材料反映了战后英国恢复经济的什么政策? 思考: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哪些行业实行国有化? 英国、法国;铁路、电力、邮政,基础工程,公用事业; 思考:为什么这些行业实现国有化? 原因: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等; 思考:这种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所有制变化,“混合经济”
3 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
1929苏联的建立及强大 —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外部冲击——苏联的强大 4 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启发 战争摧毁了一切
感谢政府啊,我 也进了国营公司, 生活好过多了!
worker Jack
【请思考】 Jack的变化告诉我们 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 施是什么?
思考:材料反映各国开始认识到用什么管理经济了?
思考:结合教材,此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经济,保证经济有序进行。 思考:其侧重点是什么?这与苏联管理方式有何区 别? 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不是指令性要求。
(2)制定经济计划
材料七:二战后,美军方取消轰炸
机订货;波音工厂关闭,七万工人失 业。20c60s在美国政府资助下,波 音取得了重大进展;国会在1971年 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波音公 司大量裁员;到1983年,美国防部 又订购了大批军用飞机,波音公司衰 退开始减缓。
二、方式——调整之策
3、福利国家
资金来源: 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内容: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福利种类: 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公民权利、立法保障、种类繁多 实质: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 会化的表现 影响:
10.26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解析版)
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
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考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基础落实】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 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①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②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考点深化】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的表现(1)二战后~70年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而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必修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标志: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 表现 : 1、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 2、工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工业危机) ↓ 3、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衰退;(农业危机) ↓ 4、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生活危机)Leabharlann (2)大危机的爆发与扩展:
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 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复习策略
1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 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模式也不能适应所有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 要,各国必然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罗斯 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 大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活力;二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演变规律
自由资 第二次 私人垄断 本主义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新政
罗斯福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
19世纪
加强国家 干预经济
由罗斯福新政开创, 盛行于二战结束后至 20世纪70年代初
适当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 代至今
考点一、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答案】C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
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
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1、增加了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4、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也提倡了 自力更生的精神
田纳西水利工程
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新建了全国10%的公路; 35%的医院, 65%的学校;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 开辟了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
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岳麓)
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 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 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 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 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 人员等。瑞典福利制度的发展史表明,在现代国家中, 福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再分国家达到社会公平。没有了 这样的分配社会就不会有公平,发展就不可能持续。它 是世界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第二位的经济发达国家 (第一位为瑞士)。世界500强企业里瑞典这个840万人口 的国家就占22席。
“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 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 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含义?】 3.影响: 1)缓和了社会矛盾; 2)吸收了大量资金; 3)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 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经营者革命
拥有了股票的JACK渐渐发现自己的生 活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他开始利用下班后 的时间去读剑桥的国际贸易。随着公司的 扩大,只是高中毕业的老板渐渐把握不住 公司的发展了,开始招聘管理者,JACK经 过应聘当上了市场部的经理,做了经理的 JACK薪水比原来多了好几倍……
评价:
①扩大消费,调节供求 积极性: ②保障低收入,社会公平; ③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局限性: ①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②降低工作积极性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之三:
企业:“人民资本主义”
材料一
美 国 股 票 持 有 者 增 长 图
经营者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股票总值中,占90%的居民只有11%的 股票,而10%的最富有者占了63%的股票。小股东虽有权 参加股东大会,但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高考历史必修二考点练习: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
1、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解析:选C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故C项正确、2、据统计,1948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
马歇尔计划实行后,西欧国家经济得到较快恢复,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关贸总协定”的推动解析:选A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利于世界外汇汇率的稳定,推动世界贸易增长,成立的世界银行初期宗旨即援助欧洲,有利于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有利于结束“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故A项正确。
3、1960年,英国、瑞典、瑞士、挪威、丹麦、葡萄牙、奥地利七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与后来成立的欧共体相比,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显著特点是()A。
未实现政治一体化B、签约成员国数量少C、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D。
区域合作程度较低解析:选D “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说明合作的程度与欧共体相比较低,故D项正确。
4、1950年英国担心在煤钢方面与欧洲国家合作,会影响到帝国内部的生产与贸品,拒绝加入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谈判;1957年煤钢共同体转变成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再次袖手旁观,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
以上政策( )A、力图阻止西欧走向联合B。
习惯了当时英国经济的发展C、维护了英国的国际地位D、使英国错失引领欧洲的时机解析:选D事实证明,欧共体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英国的袖手旁观是错误的,使它错失了引领欧洲的机会,故D项正确。
第27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第27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海南海口模拟)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这一法案()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解析这一法案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D 项错误。
答案 A2.(2017·安徽江南十校模拟)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上表反映出(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表格显示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不可能阻碍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河北衡水模拟)“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
”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解析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英美等国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D项错误。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 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爆发,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受到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影响,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D项错误。
7.(2017江苏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少是因为高收入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对农业的忽视,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业,农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中低收入国家产业没有实现均衡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没有实现平衡发展,如高收入国家农业比重太低,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减少,服务业的比例增加,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8.(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解析】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各有优劣,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B项错误;据材料“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不同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或修改,但并非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受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对历史叙述有一定的影晌,故D项正确。
9.(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
题干只是涉及集体农庄,没有涉及城市,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集体农庄”可知,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已经实行,故D项错误。
10.(2019.4·浙江高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
”……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
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
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
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
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材料二 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4分)(2)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6分)【答案】(1)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
影响:国家干预。
(2)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结合所学,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根据料一“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增发钞票、美元贬值;结合所学,授权财政部指派管理人员对银行进行全面检查与改组,规定一切银行只有在财政部发给执照后,才能重新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