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10-27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1 第30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图解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的形成
信息提取:二战后,在美国的倡导下,先后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 贸总协定,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
史料三 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GATT 为这个市场建立了 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IMF 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出现 支付困难,可以向 WB 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美元本位制”指的是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 汇交易手段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史料一中的前两句话体现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 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 作用。 (2)史料二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分析“特里芬难题”出现的原因。 (3)史料三的形象比喻说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 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教材补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1968 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 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 涨。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2)1971 年 8 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 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 年 3 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 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27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2017·课标全国Ⅱ,35)《赫鲁晓夫回忆录》与史学素养
2.(2017·课标全国Ⅲ,34)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7·课标全国Ⅲ,35)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2016·课标全国Ⅲ,40)中外福利救济政策对比
3. (2014·大纲全国,23)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
考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①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
②受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特点:大垄断集团和国家政权更紧密结合起来。
(3)作用⎩⎨⎧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
和阶级矛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
2.“福利国家”的出现
(1)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特点⎩⎨⎧①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
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②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等。
(3)实质: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4)评价⎩⎪⎨⎪⎧①在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
进社会稳定。
③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8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削减政府开支,缩小社会福利规模。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与经济趋势指导课件
制,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利用 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扩大了美国的海外市 场。
同:从经济功能上看,都加强了经济合作;从实 质上看,都是美苏争霸的经济工具;从结果上看,都 促使世界市场分成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2021/7/22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
(2)因为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坚持不结盟政策。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坚持和平发展。(4分)
2021/7/22
(3)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 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 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③1991年12月,欧共体12 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 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 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 欧盟。④欧盟区共同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2002年1月1日 零时,欧元正式流通。(6分)(至少要答出三个重要的知识点)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2·云南二模)表。
上表内容与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现象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
A.两个德国分立的定型
B.苏联大国地位的奠定
C.欧洲经济恢复的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的工业产值都大幅下降,说明战,故选C项;材料是苏联与德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对比,与德国分裂无关,德
国分裂的原因是冷战,排除A项;仅根据材料数据中德国产量要比苏联高得多,不能说明苏联是大国,排除B项;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转变完成,排除D项。
2.(2022·安徽黄山二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1971年,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
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这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
B.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
C.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
,材料反映了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失灵,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排除C项;世界贸易体制是指各国相互处理贸易关系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国际规则的集合,世界货币的变化不能代表整个世界贸易体制的变化,排除D项。
3.(2022·广东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福特基金会等组织资助了英国学者研发的“英美科学国际商业英语”——一种少于800个单词组成的“基础英语”的国际推广,以确保非殖民化浪潮带来的各国语言差异不会构成贸易壁垒。这表明(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 第26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2. (命题点: 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出 现新变化,根据下表分析,该变化是由于( B )
工业生产下降 幅度(%) 1953-1954 年 1957-1958 年 1960-1961 年 1969-1970 年 9.1 13.5 8.6 8.1 失业人数最 物价增幅 高点(万人) (%) 393 508 500 503 -0.4 4.2 1.6 6.6
史料二
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
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 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 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 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 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 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 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 增长缓慢。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进一步发展(90 年代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 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 建 立 : 1949 年 , 阿 登 纳 政 府 废 除 中 央 统 制 经 济 , 建 立 社会市场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3)为了保护美国在拉美的投资,缓和当地的民族情绪,罗斯 福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废除了侵犯古巴主权的宪法 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 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美国缓和 的外交政策为美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罗斯福对 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中 立政策。1935 年 8 月,国家通过《中立法案》,中立法规定, 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禁运武器的项目和 时间,禁止使用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中 立法有利于法西斯国家获得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绥靖 政策。后来,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扩张,美国国会对中立法进 行了修改。1941 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彻底改 变了中立政策,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 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 年 11 月, 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 谅解。 (2)1934 年 6 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 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知识定位】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及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 “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10-28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需解释。此现象( )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
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
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
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
【解析】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需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
【答案】 C
2.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解析】据材料五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
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
【解析】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答案】 B
4.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4单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知识研读
2.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从美国蔓延到德、英、日、法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2)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年至1933年,持续四 年之久。 (3)破坏性特别大。美国的生产跌回到1913年的水 平。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影响 (1)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 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 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 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政治危机严重: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 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资本 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摇摇欲坠。 (3)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 战争策源地形成。
知识研读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获 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 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 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 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A项正确;调整农 业结构与出口无关,B项错误;复兴工业生产与农 民债务无关,C项错误;实行社会救济与出口无关, D项错误。 【答案】A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 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 矛盾。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内容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 经济 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 调节作用) 政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阅读材料分析 问题:内容与结果)
教材梳理:二战后苏联三位改革家的经济改革有哪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及结果: 失败原因: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 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改革背景:二战后苏联民生凋敝,斯大林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
温故知新:斯大林模式。
作用:
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教材,回 答问题:面对 如此状况,赫 鲁晓夫会在改 革中采取哪些 做法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主干知识梳理
2.21 从修修补补到天翻地覆——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考纲要求:“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 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走进真题:
1.(2018·江苏高考)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 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 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 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第27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32年,胡佛下台,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阶段 (1)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政策。
3.内容 措施
整顿金融 恢复工业生产(核心)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经济大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生产相对过剩。 (2)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 抛售导致市场崩溃。 (3)特点 ①范围广: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②持续时间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 ③破坏力巨大: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
【问题】(2)概括材料二中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指出其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要根据材料所述逐一归纳;第二小问则应从 实质的角度思考分析。 【参考答案】(2)措施:建立公共工程项目;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以提供和发 放贷款;签署法令,提高关税。 反映的问题: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
1929年至 1933年资本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
1.(2017·濮阳一模,34)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
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
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 D
解析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2.(2017·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3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答案 B
解析从列宁提出的公式可以看出,他主张利用德国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和形式、美国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
3.(2017·河南六市二模,33)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8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8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考试说明考查角度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2014·课标全国Ⅰ,35)欧元的作用
2.(2014·课标全国Ⅱ,35)欧盟东扩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
入1.(2017·课标全国Ⅰ,35)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2.(2016·课标全国Ⅰ,34)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努力
考点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舒曼计划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这就是“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这为欧洲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史论观点』经济区域化的迅猛发展
冷战结束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降低,各国纷纷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重视综合国力的提高,把经济区域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经济区域化还是世界各地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反映,区域内的国家与地区只有在密切联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建立分工合作关系。同时,经济区域化又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参加经济区域化的国家希望通过区域内合作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考点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教材补充
『史论观点』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关系缓和以后,东西方之间开始打破对峙局面,进行交流。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因美苏对峙而分裂的世界重又合为一体。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便于经济的往来。20世纪70年代末新科技革命兴起,网络信息技术为世界各
【新】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军事,巩固政权。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色。
5.评价(作用)
(1)积极影响
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影响
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②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
①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
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评价(作用)
(1)经济
①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苏俄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2)政治: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
(1)工业化之路
①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七现代世界(1945年以来) -3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单元十七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 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 的迅速发展 (1)政治: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特点: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
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提供物化的具体过程,总之,三者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以致出现密不可分的趋势。 (4)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 (2)科技发展是曲折长期的,是科技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晶。 (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4)科技在反封建和迷信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背景: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上,社会生产发展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岳麓版必修2
2.列宁的主张: 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 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 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 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模式 内容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模式
生产资料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所有制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工
农、轻、重按比例协
优先发展重工业
道路
业
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 贸易,多储备金银。 (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 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 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人民版
真题体验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2.(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
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
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真题体验
(3)20世纪80年代 ①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②政策 a.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 b.医治生产停滞: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③结果 a.经济开始回升和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 b.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 (4)20世纪90年代 ①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②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③目标: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 ④结果:解决了赤字和失业问题。
第27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 资本主义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真题体验
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 在经济危机的爆发与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上。备考时应以主干知 识为依据,以经济危机的现象为切入点,关注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 施和实质,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从社会热点看,以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行切入考查经济危机 的教训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第27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01
02
04
自主复习•
对接高考•
专家史论•代恒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
制度;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03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自主学习
[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至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
经济理论
,普遍奉行的政策,美欧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凯恩斯主义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经济计划,国家干预经济。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计划就是实行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提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但
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于对经
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
×3.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A .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 .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4.图表史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
答:1973年前数据高于1973年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从高速增长出现“黄金时期”到增
长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国别1950~1973年1973~1978年日本14.1 1.1西德7.60.9法国 6.1 1.3美国 4.3 2.5
[问](1)以1973年为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状况?答: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2)针对这种状况的各国如何调整的?
5.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
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问]结合战后英国经济政策,撒切尔执政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变为国家有限干预。
1.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社会福利
[问](1)这里“安全网”是指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策。
(2)设这张“网”的主要目的是()
B
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
D
,不正确的是()
A.“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D.“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3.[史料]二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问](1)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2)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
(3)结合所学,你认为“福利国家”建立的实质是什么?
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答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缓和矛盾,保障社会稳定,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6.“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A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 .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 .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B 4.20世纪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益完备。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
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也是一些国家的扩大,导致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5.“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
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
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
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私有化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六七十财政支出①②③
1.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问](1)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A .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B .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C .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D .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答案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2)出现这一“新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下列关于第三产业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的。②第三产业的繁荣,压缩了传统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空间。③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④消除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⑤覆盖面很广如商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旅店等服务行业。
①③⑤A 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