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紫外)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能是长链共轭或稠环显色与测量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有机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结束
第三章、紫外光谱分析
第五节、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一般规律
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和 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 规律是:
⑴若在200~750nm波长范围内无吸收峰,则可能是直链烷
烃、环烷烃、饱和脂肪族化合物或仅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等。 ⑵若在270~350nm波长范围内有低强度吸收峰(ε =10~
100L·mol-1·cm-1),(n→π 跃迁),则可能含有一个简单非共
轭且含有n电子的生色团,如羰基。
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⑶若在250~300nm波长范围内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则
可能含苯环。
⑷若在210~250nm波长范围内有强吸收峰,则可能含有 2个共轭双键;若在260~300nm波长范围内有强吸收峰,则 说明该有机物含有3个或3个以上共轭双键。 ⑸若该有机物的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则该有机物可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正确操作分光光度计。

3. 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提供基础。

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为有机分子结构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紫外光谱中,通常对于各种功能团体都存在特定的波长范围的吸收峰。

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吸收峰的大小以及形状,我们就能够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体。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分光光度计、苯甲酸溶液、四乙酸酯溶液、环己酮溶液等。

2. 打开分光光度计,调试好仪器,使其能夠正常工作。

3. 取一定量苯甲酸溶液,加入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中,并做好参照物质的设置。

4. 按照波长扫描模式,设定扫描范围,并进行扫描。

5. 记录下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光度值,并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解释。

6.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对于四乙酸酯溶液和环己酮溶液进行的操作。

7.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阐明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并对每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吸收峰进行解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并对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

对于苯甲酸、四乙酸酯和环己酮这三种化合物,它们的特定吸收峰分别对应的波长区间如下:1. 苯甲酸:250nm至270nm2. 四乙酸酯:270nm至290nm3. 环己酮: 230nm至255nm可以看出,这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的区间是不同的,这表现出不同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各个吸收峰的峰值和峰形,来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体,这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有机分子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化合物的吸收峰,我们可以推断出分子结构中所存在的官能团体以及它们在分子中位置的不同,从而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和进行有机合成提供帮助。

(波普解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波普解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Lambert-Beer 定律应用?
30
第二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一、 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 分子成键轨道; 分子反键轨道
33
34
分子轨道的种类
(1) 原子A和B的s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2)原子A和B的p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35
(3)原子A的s轨道和原子B的p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 吸收光谱特征: 吸收峰→λmax 吸收谷→λmin 肩峰→λsh 末端吸收
43
(2)数据表示法
例如λ 溶m剂a2x 37nm(ε104) 或λ 2溶m3剂a7xnm(lgε4.0)
常用术语
生色团(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 产生π→ π* 跃迁和(或)n→ 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 C=C;C=O;C=N;—N=N— ; —NO2
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性质常用吸收曲线来描述,即考察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吸收的情况。
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遵守Lambert-Beer 定律。
A = acl
A 为吸光度(光密度), a为吸光系数, l 为吸收池厚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29
•若溶液的浓度以mol L-1为单位时, Lambert-Beer 定律的吸 收系数(a) 表示,单位为L mol-1 cm-1,即摩尔吸光系数。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未知的物质,常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 (g/100ml),相应的系数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1%1cm表示。 •以摩尔吸收系数 用得最普遍。
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39
第二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二、 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共33页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共33页
1.8 发色团 (Chromophores)
定义:分子中能吸收光的那部分电子系统。
1.9 溶剂效应
定义: 红移---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蓝移---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 C O
E非
n
C O
E极
n 由非极性溶液变为 极性溶液时发生兰移
* C C
E非
CC
E极
由非极性溶液变为
*
*
E
* *
n *
n*
*
*
n
200
300
能 级图
400 (nm)
1.2 电子激发能量 (The energy of electronic excitation)
E( k.J mo1l)1.19105 λ(nm)
1.3 光的吸收定律 (The absorption laws)
Alg( I0)lcELC
极性溶液时发生红移
1.10 发色团的查找 (Searching for a chromophore)
200-800nm 200-250nm
250-350nm 270-350nm 有色化合物
无吸收
饱和有机化合物
强吸收(ε>10000) 共轭双烯、
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
中等强吸收(ε=200-1000) 芳香环
参考书:
《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 唐恢同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有机光谱分析》
张正行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姚新生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宁永成 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0

3.2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应用[最新]

3.2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应用[最新]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
收带的影响
K、B、R带均红移
6/23/2021
3.稠环芳烃化合物
(1) 共轭体系增大, (2) 紫外吸收均比苯环移向长波长方向,可达可见光区 (3) 精细结构比苯环更明显。
在前面,已经了 解了
典型有机物的光 谱特
征,目的是为了 将紫
外吸收光谱应用 于有
机物的结构解析
6/23/2021
(5) 有些双键或基团“身
兼数职”,计算时是重
复计算
6/23/2021

m a基 x 3 R 2 1 3 5 7 232
C
AB
1
2
6/23/2021

6/23/2021

max
共轭烯烃吸收光谱的 m变ax化规律是:共轭双键连有取代基 λmax 红移;共轭体系增大, 也m红ax 移。
㏒ε
N HCl H
4
E2带
B带
3
B带
2
苯胺
1
甲苯 苯
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波长λ(nm) (b)
6/23/2021
(3)发色团取代苯衍生物
光谱特征:含双键的取代基团,与苯环共轭后,双键在200~ 250nm出现K带,使B带发生强烈红移,有时B带被淹没在K 带之中,同时氧上的孤对电子:R带,弱。
基准值。
λi和ni是由双键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
6/23/2021
λmax=λ基+Σniλi
注意: ?

(1) 以丁二烯基的基准值
大的为母体;
(2) 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孤
立双键不参与计算;
(3) 不在双键上的取代基

IR1

IR1

分子能级图
E电 =1 ~ 20ev λ = 0.06 ~1.25m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E振 = 0.05 ~1ev λ = 25 ~1.25m 红外吸收光谱 E转 = 0.005 ~ 0.05ev λ = 250 ~ 25m 远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区划分
近红外(泛频) 近红外 泛频) 泛频 (0.75~2.5 m) 红外光谱 (0.75~1000m) 中红外(振动区) 中红外(振动区) 振动区 (2.5~25 m) 远红外(转动区 远红外 转动区) 转动区 (25-1000 m) 分区及波长范围
1.样品要求: 纯度>98% 。 样品应不含水分。 2.测定方法: 测定IR光谱的样品可以是液、固、气状态。 固态样品:常用压片法、糊剂法或薄膜法制样测定。 液态样品:液态样品可注入吸收池内测定。 气态样品:一般灌入特制的气体池内测定。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 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 谱的波数位置、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定量分析; 4)定量分析; 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分析速度快; 6)分析速度快; 与色谱等联用(GC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弯曲振动
– 对称弯曲振动 – 不对称弯曲振动
所以,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伸缩振动(υ) 弯曲振动(δ) 面内弯曲振动(δi. p) 剪式振动(以δs表示) 平面摇摆(以ρ表示) 面外弯曲振动(δo.o.p) 非平面摇摆(以ω表示) 扭曲振动(以τ表示) 对称与不对称弯曲振动 其中,以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剪式振动、 其中,以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剪式振动、非平面摇摆 出现较多。 对称伸缩(以υs表示) 不对称伸缩(以υas表示)

波谱分析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波谱分析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波谱分析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紫外光 谱解析
羰基吸收峰受取代基影响显著位移
醛酮均在270 —300nm有R吸收带,但略有差别。 酮: 270 —280nm, 醛: 280—300nm附近 酮比醛多一个烃基,由于超共轭效应π轨道能级降低, π*轨道能级升高, n→π* 跃迁需要较高的能量。
n→ * /nm n→π* /nm
到π*轨道,完成 n→π*跃迁。
→* 跃迁在120—130nm之间产生吸收 π→π* 跃迁在 —160 nm左右产生吸收
n→* 跃迁在 —180 nm左右产生吸收
孤立羰基化合物研究最多的是 n→π* 跃迁,谱带吸收在 270—300nm附近。低强度的宽谱带。 (=10~20)
R带位置的变化对溶剂很敏感
CH3Cl CH3OH CH3NH2
σ→σ* 164-154
150 173
n →σ* 174 183 213
σ*
E
n σ
波谱分析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紫外光 谱解析
2.烯类化合物
单烯烃: σ→σ* 和π→π* 两种跃迁。
ΔΕπ→π*<ΔΕσ→σ* , 吸收带在200nm左右。
λmax/nm εmax CH2=CH2 π→π* 162 ~104 CH3CH=CHCH3 π→π* 178 ~104 环己烯 π→π* 176 ~104
λmax =114+5×10+11×(48.0-1.7×11)-16.5×2=453.3nm εmax =1.74 × 104× 11=19.1× 104
波谱分析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紫外光 谱解析
3.羰基化合物
(1)饱和羰基化合物: →* 、 π→π* 、 n→* 、 n→π*四种跃迁; 常常在发生π→π* 跃迁的同时,n 电子亦被激发而跃迁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有关物质性质的信息。

在有机化学中,光谱分析被广泛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是一种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能力的方法。

由于每种有机化合物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特定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

二、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R)是一种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常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不同的功能基团在红外光谱图上会显示出特定的吸收峰,通过对红外光谱图的解析,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含有的官能团。

三、核磁共振光谱核磁共振光谱(NMR)是一种测量物质中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共振吸收能力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中,核磁共振光谱可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以及分子构型。

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化学环境以及原子间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是常见且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方法。

它们各自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特性的信息。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谱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推动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知识要点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知识要点

波谱分析第一章紫外光谱1、为什么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紫外光谱可以提供:谱峰的位置(波长)、谱峰的强度、谱峰的形状。

反映了有机分子中发色团的特征,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2、紫外-可见区内(波长范围为100-800 nm )的吸收光谱。

3、Lamber-Beer 定律适用于单色光吸光度:A= lg(I 0/I) = lc透光度:-lgT = bcA :吸光度;l :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摩尔吸光系数,为浓度在1mol/L 的溶液中在1 cm 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c :浓度。

4、有机物分子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有一些含有n 电子的基团(如—OH 、—OR 、—NH 2、—NHR 、—X 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 nm 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5、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6、电子跃迁的类型:1. σ→σ*跃迁:饱和烃(甲烷,乙烷);E 很高,λ<150 nm (远紫外区)。

2. n →σ*跃迁:含杂原子饱和基团(-OH ,-NH 2);E 较大,λ150~250 nm (真空紫外区)。

3. π→π*跃迁:不饱和基团(-C=C-,-C=O );E 较小,λ~ 200 nm ,体系共轭,E 更小,λ更大;该吸收带称为K 带。

4. n →π*跃迁: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C=O ):E 最小,λ 200~400 nm (近紫外区)该吸收带称为R 带。

7、λmax 的主要影响因素: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红移;2. pH 值对光谱的影响:碱性介质中,↑,吸收峰红移,↑3. 极性的影响:π→π*跃迁:极性↑,红移,↑;↓。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6章 紫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6章 紫外光谱
杂原子上的非键电子向*轨道的跃迁,弱谱带。
6.1.2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Selection rule)
理论上: 允许的跃迁,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高( max大); 禁阻的跃迁,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低或者观察不到。
实际上,禁阻的跃迁也可以观察到,只是其强度要比允许 跃迁要小得多。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加合原则
苯酚在不同介质中的紫外吸收
苯胺在不同介质中的紫外吸收
酚酞指示剂的显色原理
(4)多取代苯
当两个取代基相同类型时: 双取代的最大吸收波长近似为两者单取代时的最
大波长。
当两个取代基不同类型时:
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
(7)芳杂环化合物
6.7 紫外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6.7.1 紫外光谱解析 紫外谱图主要提供化合物的共轭体系或某些羰基
(3) 按已知α, β-不饱和酮的K带max248 nm,其基值为215 nm, 推测:只有在α位有一个取代基及β位有两个取代基才与实测 值接近。即max=215 + 10 + 2×12 =249 nm
综合以上分析,化合物的可能结构为:
有一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 紫外光谱max = 231nm (ε= 9000),此化合物是下列哪种结构?
2、一个化合物的结构为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352 nm ,其 可能的结构式是哪一个?
作业 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下列化合物?
3、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下列化合物?
表6.5 共轭体系K带值的max经验计算参数
(1) 选择较长共轭体系作为母体,若同时存在同环双键和异环双键 时,应选取同环双键作为母体。如:
(2) 交叉共轭体系只能选取一个共轭双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 双键。如:

有机波谱解析-第二章 紫外光谱

有机波谱解析-第二章 紫外光谱
中,极性溶剂对电荷分散体系的稳定能力使激发态的能量降低 程度大于基态能量降低程度。导致,△E较在非极性溶剂中减 小,吸收带红移。
C
Hale Waihona Puke n<pOC
C
p*
n > p p*
n
n C
p* p
p*
n
p n 非极性
p
O 非极性
C C
p
极性
极性
n → p*跃迁:兰移; ; pp np
(4)尽量和文献中所用的溶剂一致。
(5)溶剂挥发性小、不易燃、无毒性、价格便宜。
5. 电子跃迁的类型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有机化 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 π电子、n电子。 s* n p* H C O
s
p E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各种电子能级的能量及电子跃迁类型如右图
3. 紫 外 光 谱 图
横坐标:波长或频率 纵坐标:吸光度(A) 或 透过率(T)
紫外光谱(图)的特点: 吸收谱带少; 吸收谱带宽; 通常以谱带吸收最强的波长表示谱带位置,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是分子的特征常数, 与分子电子结构相关,可推测化合物中生色团类 型和共轭大小; 吸收强度以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εmax)表示,也是分子特征常数和鉴定化合物 的重要依据。
H H c H
取代基 红移距离 -SR 45(nm)
c H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p
-NR2 40(nm) -OR 30(nm)
p*(K带)发生红移。
-Cl 5(nm) CH3 5(nm)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物质的吸收光谱与测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测定条 件(温度、溶剂极性、pH等)不同,吸收光谱的形 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1.溶剂极性增大,导致: *跃迁,能量减少, 所以,吸收带红移, n*跃迁,能量增大, 所以,吸收带蓝移 。 精细结构逐渐消失,合并 为一条宽而低的吸收带。
(a)Lamber-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前提)
入射光为单色光,均匀非散射的稀溶液 该定律适用于均匀非散射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 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A1+A2++An
4.2定量分析的方法
(1)标准曲线法:预先配 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 准溶液,以不含待测组 分的空白溶液作参比。 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描绘出吸光度-浓度的标 准曲线。根据在同等条 件下测定的样品的吸光 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 求得未知样品的浓度。
浅色位移: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收波 长变短。浅色位移亦称为蓝移。
增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 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摩尔吸收系数():物质在浓度为1mol/L、液层
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5.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f电子跃迁吸收光谱
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是基 于内层f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其紫外可见光谱为 一些狭长的特征吸收峰,这些峰几乎不受金属离子 的配位环境的影响。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测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分子中发色基团和助色基 团的特性,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性,所以单独从紫外吸收光 谱不能完全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必须与IR、NMR、MS及 其它方法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紫外光谱在研究化合 物的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推测官能团、结构中的共轭体系以 及共轭体系中的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等。

紫外光谱-解析

紫外光谱-解析

电子能级和跃迁示意图
返回 各种跃迁所所需能量(ΔE)的大小次序为:
s s* n s*p p* n p *
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反应生成配合物的颜色一般不同于游 离金属离子(水合离子)和配位体本身的颜色。金属配合物的 生色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
⑴配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一d电子跃迁和f一f电子跃迁
如果在260~300nm有中强吸收(ε=200~1000), 则表示有B带吸收,体系中可能有苯环存在。如果苯 环上有共轭的生色基团存在时,则ε可以大于10000。
如果在250~300nm有弱吸收带(R吸收带) ε<100, 则可能含有简单的非共轭并含有n电子的生色基团,如 羰基等。
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δ烷基取代
计算值
18 256nm (254nm)
溶剂校正
溶甲氯二乙己环水
剂醇仿氧醚烷己



Δ
0 +1 +5 +7 +11 +11 -8
λn
m
芳环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 (溶剂:异辛烷)
硝基苯(1),乙酰苯(2),苯甲酸甲酯 (3)的紫外吸收光谱(溶剂 庚烷)
芳环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37 nm(238 nm)
(2)非骈环双烯基本值
4个环残基或烷基取代 环外双键 计算值
217
+5×4 +5
242 nm (243 nm)
(3)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 253
5个烷基取代
+5×5
3个环外双键
+5×3
延长一个双键
+30×2
AcO
计算值

紫外光谱的解析

紫外光谱的解析

紫外光谱的解析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1. 概念•紫外光谱(UV)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反映了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情况。

当分子吸收紫外光时,分子中的价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例如,在一些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π电子和n电子(非键电子)。

这些电子可以发生π• π跃迁、n• π跃迁等。

其中,π• π跃迁通常所需能量较高,对应的吸收波长相对较短,多在200nm左右;而n• π跃迁所需能量较低,吸收波长相对较长,一般在270• 350nm范围。

2. Lambert - Beer定律•这是紫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定律,其表达式为 A = εbc。

其中,A是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它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反映了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单位为L/(mol·cm);b是光程长度,即样品池的厚度,单位为cm;c是溶液中物质的摩尔浓度,单位为mol/L。

•例如,在测定某一化合物的浓度时,如果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和光程长度,通过测量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假设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00L/(mol·cm),光程长度为1cm,测得吸光度为0.5,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可算出该物质的浓度c = A/(εb)=0.5/(1000×1)= 5×10⁻⁴mol/L。

二、紫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带1. R带• R带是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特点是吸收强度较弱,摩尔吸光系数一般在10• 100L/(mol·cm)范围内,吸收峰波长较长,多在270• 350nm。

•在醛、酮、硝基化合物等分子中常常可以观察到R带。

例如,丙酮分子中的羰基(C = O)上的n电子可以发生n• π跃迁,在约279nm处有一个R带吸收峰。

2. K带• K带是由共轭体系中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吸收强度较大,摩尔吸光系数通常大于10000L/(mol·cm),吸收峰波长与共轭体系的大小有关。

有机化合物波普解析 紫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普解析 紫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 概论
色谱分析:GC,HPLC,TLC 与裂解---色谱成分分析
波谱分析:UV,IR,NMR,MS(有机)----结构分析
• 色谱分析: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可以把复杂有机混合物分离 成单一的纯组分
• 波谱分析:纯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特点是:微量化、测 量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除MS之外,可回收样品
4. 电磁波与光谱区的关系
核与内层 电子跃迁
紫外及可见光谱 价电子跃迁
红外光谱 分子振动与转动
核磁共振谱 核自旋能级跃迁
UV-VIS电磁波谱:位于X射线与IR光区之间 有机化合物的UV吸收:200-400nm之间(近紫外)
VIS吸收:400-800nm之间(可见) 真空(远)U V :4 – 200 n m σ→ σ*跃迁吸收
∨ MS

IR

UV
• 本课程内容,目的及要求:
介绍:四谱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各谱 的解析技术以及运用四谱综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测定;
• 能解析一般的图谱,掌握各谱原理、各种化合物 谱图的特点及应用各谱解析未知化合物。
• 应了解各谱的长处及解决的结构类型; 应用多种谱图,互相取长补短。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分类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 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 波动性:
c

104
(m
(cm
)
1() 式(31-11)
• 粒子性: E h h c ( (式1-33)- 2)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 光谱。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

3.0~5.5
3.0~5.0 4.0~6.0 6.0~8.0
基团 δ
-CHO 9.8
-CH3
C=C-CH3, OCH3 -COCH3, -ArCH3
COOCH3, ArOCH3
1.0~1.5 1.9~2.5 3.5~4.0 3.7~4.0
b.化学位移影响因素 化学位移值与电子云密度有关。电子云 密度降低,去屏蔽作用增强,向低场位 移,δ增大。
O CH3
OH
H
OH
H3C HO
HO
O
H
H
OH
α-L-rhamn
2. 糖的13CNMR性质 (1). 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 糖端基碳:δ 95~105; δ >100(β-D或β-L型), δ <100
(α-D或α-L型)。阿拉伯糖
C2~5: δ68~85; C6-CH3: δ~18; CH2OH: δ~62 偶合常数1JC1-H1: 吡喃糖:(优势构象C1式) α-D或α-L型苷键,170~175Hz; β-D或β-L型苷键,160~165Hz. 鼠李糖优势构象1C式,α-L型,170~175Hz,β-L型 160~165Hz。
(2). 苷化位移(Glycosylation shift, GS) 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 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 苷化位移。 应用:推测糖与苷元,糖与糖的连接位置,苷 元的α-C的绝对构型及碳氢信号归属。
a.伯醇苷: 苷元: α-C : Δδ:~ +8 ( 向低场位移 )
一. 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
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 (1).提供的信息:
a.化学位移: δ (用于判断H的类型); b.偶合常数: J (Hz) c.积分强度(积分面积): 确定H的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1.1 波谱法
1. 定义:物质在光的照射下,引起分子内部某种运 动,从而吸收或散射某种波长的光,将入射光强度变化 或散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得到一张信号强度与光的波 长、波数(频率)或散射角度的关系图,用于物质结构、 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分析,这种方法就叫波谱法。 2. 类别: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质 谱、拉曼光谱等。 3. 应用: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化学式和结构式。
1.1.2 电子跃迁的分类
(1) n—σ*跃迁 在饱和烃的含氧、氮、卤素、硫的衍生物的分子轨道 中,有一对非成键电子(简称n电子),他们除了有σ—σ* 跃迁外,还有n—σ* 跃迁;只有硫化物的勉强可以通过紫 外仪观察到,其他的仍然看不到,即是透明的(或没有吸 收)。 如: ROH n—σ* λmax 180~18 lgε 2.5 R R-N n—σ* λmax 199~200 lgε 3.4 R RSR n—σ* λmax 210~215 lgε 3.1
(2) π—π*跃迁 π电子容易跃迁到反键轨道π*上,π—π*跃
迁吸收谱带比 σ—σ* 的吸收谱带要长,一些含 孤立双键体系的 π—π* 跃迁的吸收谱带比 n—σ* 跃迁吸收带要短一些,如具有一个孤立 π 键的 乙烯吸收光谱约在 165nm,分子中如果有两个 或多个π键处于共轭关系,则这种π—π*跃迁的 谱带将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 若n电子与π电子间未形成p –π共轭时(如 CH2=CH-CH2-O-CH3 )只能产生 π—π* 、 n— σ*、 和 σ— σ*跃迁,而不会产生n—π*跃迁。
Woodword 定则:环外双必须在共轭链上,指共轭 体系中某一双键的一端的 C 还是母体环上的某一碳。 以同环二烯为准。例:
扭曲对Woodword定则的影响 预测 a.马鞭草烯 229
实测 245.5
b.
263
256
c.
263
238.5
1.13 多烯类(Polyenes)
1.一般规律:吸收波长红移,强度增大,而且吸 收带增多 2.构型异构对光谱的影响 反式构型 顺式构型 λ max↓,ε ↓ 3.多烯炔和多炔类(Polyenes and polynes) 共轭系统增长,吸收光谱红移,波长大的吸收 变强。
c

~ hc可见 红外 无线电波
10~800nm 0. 8~1000um 1~1000m
外层电子跃迁 振动与转动跃迁 核自旋跃迁
电子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UV)
1.1 引 论 紫外可见光谱:分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 跃迁时吸收的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它涉及分子中某一电子从一个分子轨道向 另一个能量较高的空轨道跃迁。
1.14 α , β 不 饱 和 酮 或 醛 的 π —π * 跃 迁 (Ketones and aldehydes; π —π *transitions) C=C—C=C—C=O ε >10000 δγ βα Woodward-Fieser-Scott定则 例: O ‖ Me2C=CHC—Me 215+2*12(β 烷取代)=239
S0(基态) S1 T1
S1(单线激发态) T1(三线激发态) S0 发出的光 荧光 S0 发出的光 磷光
1.8 发色团(Chromophores) 发色团:分子中能够吸收光的那部分电子系统 1.C-C、H2O、C=C λ <190nm(非研究部分, 因基本无紫外吸收) 2.C=O为n—π * 300nm 禁阻(因吸收弱) 3.共轭双键(为研究部分)




• 1 2 3 • 1. 215+12 ( β 烷) +18 ( ω 烷) +30*2 (延伸双) +5 (环外双)+39(同环二烯)=349 • 2.215+2*12+5=244 • 3.215+10+12+18+30+39=324 双测327nm,256nm
for
a
1. 光谱的复杂性和进入可见光的范围(λ ) 可见区: 长共轭 多环芳烃 <300nm: 两、三个双键共轭 2.吸收带的强度(ε ) 10000 ~ 20000:共轭二烯,α 、β 不饱和酮类 10 ~ 100或275 ~ 350nm:酮类(n—π *) 1000~10000: 芳环
1.11 定义(Definitions) 红移或长移:Red shift or bathochromic effect 兰移或短移:Blue shift or hypsochromic effect 助色团(auxochrome):OH 、NH2。 取代基:Substituent 如C=C本身吸收在190nm,若C=C—N,则为230nm。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λ max,ε 摩尔吸收系数,E百分吸收系数,
等消光点( Isobestic point ):对某一化合物在不同 PH吸收曲线上有一吸光度等值点
M 1% ε = 10 E1cm
紫外光谱中的几个经验规则:
将紫外光谱的极大吸收与分子结构联系起 来,选择适当的母体,再加上一些修饰即可 估算出某些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 1.12 共轭二烯(Conjugated dienes) 1.烷基取代对吸收光谱影响的实质 C=C—C=C—C—H ζ —π 超共轭, 波长微小红移5nm 2.顺反构象对光谱的影响 构象 Conformation 构型 Configuration
1.2 电子激发能量(The energy of electronic excitation) 跃迁条件:只有光量子的能量与电子跃迁所需 的能量相同时,才会发生电子在不同分子轨道的能 级跃迁。
1.19 105 E (KJmol-1) (nm)
E hv h
c

1.3 峰的强度 Lambert-Beer定律: A=ECL E — g/100ml A=lg(I0/I ) I0—入射光, I—透射光 A=ε lc ε —mol/l 1.4 光谱的绘制(Measurement of Spectrum) 1.样品溶液 稀溶液 1mg/100ml 2.吸收池 玻璃 可见光(400~800nm) 石英 紫外(200~380nm) 3.光源 单色光 氦灯(氘灯) D 200~320nm 钨灯 W 320~800nm
1.1.3 谱带分类
(1) R带(基团型的):为n—π*跃迁引起的吸收 带,产生该吸收带的发色团是分子中的 P-π共轭体系, 如 NO2 , C=O , -CHO 等。特征是强度弱 ε<100 ,吸 收峰一般在270nm以上。 如: CH3CHO λmaxheptan 291nm ; ε 11 CH2=CH-CHO λmaxEtOH 315nm ; ε 14
1.2 分子能级 1.类别
1). 平动:分子整体的平移运动。其能级是连续变化 的、非量子化的。 2). 核的自旋跃迁:自旋量子数(I)为1/2的核,在磁 场中有两种自旋取向,一个能级高,一个能级低,低能 级核吸收电磁波跃迁到高能级时得到核磁共振谱。 3). 转动能:分子围绕重心作转动时的能量,以EJ 表 示。 4). 振动能:分子中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作振动所具有 的能量,以Eυ 表示。 5).电子能:核外电子的能级,以Ee表示。
1.5 振动精细结构(Vibrational for structure) 是带状光谱(分子振、转动能的跃迁)不是线 状 气相,非极性溶剂中,低温 Frank-Condon原理:一般双键的伸缩振动往返一 次所需时间(2×10-4)比电子跃迁所需时间至少要大 两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近似认为,在电子发生跃迁的 过程中,核间距基本是不变的。 该原理说明一个电子受激发所包含的振动跃迁的 最大概率是在原子核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确定的。
波长单位:纳米 nm 即 10-3微米(um)
=10-7厘米(cm)=10A0(埃)
1.1.1分子轨道
(1)分子轨道概念 分子中电子的能级称为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原子 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
(2)分子轨道的种类 σ- 原子轨道 都沿着轨道对称轴的方向重 叠,即“头碰头”。 π-由两个 p轨道肩并肩所形成的。 n- 未成键轨道。
(3)n—π*跃迁 π 键的一端联结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 (O,N,S)等时,则杂原子的非键电子 可以激发到π*反键轨道,成为n—π*跃迁, 如 C=O 、 C=S、 N=O 等基团都可能发生这 种跃迁。如饱和醛、酮在紫外区可出现 2 个谱带,一个是约为 180nm 的强谱带,另 一个则出在 270~290nm 附近的弱谱带。前 者起源于 π—π* 跃迁,后者则来自 n—π* 跃 迁。
苯环有三个π—π*跃迁的吸收带
B带: λmax
230~270nm
中心为254nmε250
常为精细结构 E1: λmax 184nm E2: λmax 203nm
ε47000 ε7400
大体上上述四种谱带可以借它们的 ε 值予 以区别。 如: R带 ε值约为100(或<100) B带 ε值约为250~3000 E带 ε值约为200~10000 K带 ε值约为10000(或>10000)
(2) K带(共轭的):由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 带,产生该吸收带的发色团是分子中的共轭体 系。特征是吸收峰强度很强,ε≥10000。 如: CH2=CH-CHO λmax 217 ε 21000 CH2=CH-CH=CH-CH=CH2 λmax 258 ε 35000 (3) B带(苯型谱带)和E带(乙烯型谱带): 均为芳香化合物的吸收带。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
武汉理工大学东院化工系制药工程教研室
李湘南
参考书目:
1.《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 主编:唐恢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2.《有机化光谱分析》 主编:张正行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年 3.《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主编:姚新生 出版社: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年 4.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主编:宁永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